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能源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能源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能源管理 后勤保障 精益化 节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61-0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规模大,能源消耗量大;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学校的要求,加强能源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能源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生活正常开展的保障性工作,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为达到保障有力,节能增效的目的,需要我们积极而大胆地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之路。
一、探索能源管理精益化的现实意义
精益化思想的核心是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能源管理的“精益化”是消除能源管理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是推进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要求,是保证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是满足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改善生活学习环境,提高用能效率的现实要求。
(三)能源管理的“精益化”就是实现能源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合理化;以节约型校园为平台,普及全员的节能意识,推广节能技术应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管理精益化的内涵分析
(一)能源管理精益化的基本要求:首先,能源供应要保障有力,安全高效和合理利用;其次,节能工作要做到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并举,达到节能降耗之目的。
(二)精益化管理的精神实质:就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服务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服务过程中的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营销在内的服务的各个方面最好的结果。核心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提供给师生确实需要的服务。
(三)实现精益化管理的几条原则:
(1)从学校和师生的角度决定价值,意味着后勤的一切服务过程都要考虑到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师生教学、学习和生活的需求,一切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做出决策;
(2)确定整个价值流的全部过程,即后勤实体和部门要对产品服务的全过程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包括服务产品的设计、服务的过程、服务信息的传递过程,人力资源的组织等过程;
(3)使价值流流动起来,就是要在明确的价值流过程中消除所有的浪费。如消除服务中的等待、价值流回流和因制度的不完备、职责的重叠或真空造成管理中的扯皮、人力资源安排的不合理、服务的返工返修的浪费等等,努力提高服务过程的效率;
(4)由师生来拉动价值流,意味着所有的过程都要紧紧围绕师生的需求来进行,根据师生需求的品种、数量和需求时间等来组织我们的服务过程;
(5)不断追求完美,就是要根据学校和师生需求的不断变化,确定对价值的理解,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价值流的状态,不断消除浪费,提高价值流的流动水平,满足师生要求。
(四)以精益的理念大限度地消除服务过程中的浪费。
(1)用精益服务的方式配置人力资源,消除人力资源浪费。根据价值流配置人员,制订薪酬标准,既要达到服务要求,又要吸引和留住人。
(2)用精益服务的理念审视公共能源的合理使用,消除能源浪费。如:夜晚该亮的地方一定要亮;不该亮地方就不要亮;能用一盏灯的地方不用二盏灯;能用小功率可达到亮度要求的不用大功率照明;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改进公共照明控制;改进绿化灌溉方式,杜绝漫灌现象;水阀应加强管理,杜绝小孩戏水、刷车;消除建筑物公共场所(门庭、楼梯、走廊等)采暖、制冷系统造成的浪费。
(3)克服过度服务造成的浪费。如:冬季供暖为迎合部分人的需要,室内温度达到20℃以上,许多家庭需要开窗散热,造成的浪费;夏季中央空调室内温度低于26℃运行,夜间无人室内机器运转等形成的浪费等。
(4)克服服务缺陷造成的浪费。如:能源管理中长流水、长明灯;设备运行不按规范、员工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岗位技术要求、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设备损坏、资源流失等。
(5)设施、设备维护不当造成的浪费。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服务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好坏,所以精益服务提出了设备总效能的概念,将设备效率从过去单一考虑使用率改为在考虑使用率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服务符合顾客需求的服务能力。如果设备设施的完好率达不到要求,即使使用率可能很高,但其总效能却非常之低。
维护保养是设施设备保值增值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以牺牲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换取短时间的经济效益。平时花小钱,才能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花大钱或少花大钱。维护保养不到位省下的是小钱,一旦设备设施坏了,修复就需要花大钱,“大钱”的数远远超过“小钱”数的集合。所以说,只有注重平时的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才能保证“准时化服务”和实现消除浪费的目的。
三、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节能宣传,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充分发挥高校这一教育阵地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节能宣传。如学校应结合国家节能宣传月和节水宣传周,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学生社团的作用,举办“节能万人签名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张贴节能宣传资料;通过倡议书、大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节能意识;借助校园网、校电台、校广播站、校报等新闻媒体工具,加强节能的宣传。同时,公寓管理中心应借助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开展经常性的节水节电方面的宣传;能源管理中心作为较为校职能管理部门,应利用自己的能源管理网站,注重节能政策的宣传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在高校形成一种“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节能机制,杜绝浪费陋习。
学校应出台符合本校情况的《能源管理办法》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建立节能的相关鼓励政策,如体现节奖超罚原则的节能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杜绝一切浪费。
(三)量化用能指标,实施定额管理,建立用能评价体系。学校应根据各部门的用能性质,做到全面计量,量化管理。如:教学、科研、办公和学生公寓应实施定额管理,超额收费;对实体、全额收费单位及公共耗能设施,应总量控制,合理用能,避免浪费。
(四)加强用能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推广,提高用能效益。我们要用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取代和改造落后的耗能大的设备设施。如:先进的电能网络计算管理系统,智能路灯、节能灯具和公共照明节能;消防管网无线监控系统;关键设备保障系统;公共场馆节能技术,如利用水源的热泵技术和采用水源的热泵结合冰蓄冷技术的中央空调方案等等。这些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
(五)建立节能监管体系。抓好校内各部门能耗统计工作,分项计量,建立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利用学校网站实行能耗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其次,节能指标与部门绩效挂钩。
(六)抓好能源审计工作。能源审计是对一个能源系统的能效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能源的利用达到最大效益。
其目的有:
(1)计量学校各类型建筑的能耗和能源费用支出。
(2)检查能源利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合理。
(3)诊断主要耗能系统的性能状态。
(4)找出节能潜力,确定节能改造方案。
(5)改进管理,改善服务。
高校能源管理办法范文2
宁波市智慧城市战略出台时间非常早。2009年,宁波市已经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前期研究。2010年5月,在宁波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直接推动了智慧城市战略的提出。同年9月,宁波市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随后,宁波市全面部署智慧城市建设,这标志着宁波在全国率先推进系统的智慧城市建设。
当然,它带来的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宁波市海曙区区长吴胜武认为,该战略将有力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广大群众生活的品质。
近年来,智慧宁波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50%以上的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物流节点城市的行列,全市80%以上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集装箱智能化应用达到100%。
“在健康、交通、旅游、教育、文化、社区服务等方面建成10个以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在社会管理、信用体系、城管、环保、水利、林业等方面建成10个以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慧项目。”吴胜武说。
在应用体系方面,先行试点的智慧物流与智慧健康保障项目已被列入“智慧浙江”首批试点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市场两大平台以及IBM智慧物流产业园工程、智慧物流云技术平台、国际物流平台、船货网等都已建成应用,宁波港集团的智慧港口管理系统、德邦物流的第四代营运核心业务FOSS系统等一批智慧物流应用示范项目进展良好。
另外,在健康保障、社会管理、城管、交通、能源管理、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与此同时,智慧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1500多亿元。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稳步推进高新区智慧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和杭州湾新区智慧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培育工作,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吸引国内外的著名IT企业来宁波投资落户。
宁波市也是全国唯一专门为智慧城市成立一个机构的城市,除了有专门的智慧城市推进办公室,同时还有全国唯一智慧城市研究院以及五个相关试点工作的推进协调小组。此外,宁波市成立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组织保障。
高校能源管理办法范文3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行政监管、技术支撑”的作用,推动重点项目和区域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人与建筑、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绿色建筑示范城市相关验收要求,确定我市三年内(2015-2017)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主要工作任务目标。
(一)绿色低碳生态
1.低碳生态城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0.05吨标煤/m2.a,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强度0.10吨/m2.a。
2.绿色建筑发展。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执行65%建筑节能率。新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总面积511.7万m2,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266.1万m2,比例52%,建成303.8万m2,比例59.4%。
(二)节约型城乡建设
1.节约型规划。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0m2,城镇控规全覆盖率。示范城市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用地面积占整个示范区域面积的比例100%。
2.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筑面积80万m2。
3.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75%,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公交站点可达性500米覆盖率90%,新能源公交车辆、清洁能源车辆比例30%,公交站台智能化改造50%。
4.节约型村庄建设。村庄设施完好率85%,村庄环境达标率85%,美丽宜居镇村20个。
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70.6%,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10%。
6.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覆盖率50%。
7.成品住房。按照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建筑的60%。
8.城市绿色照明。照明年节电率5%,新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公共区域装灯率达98%,灯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85%,高效光源应用比例85%。
9.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1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100%,雨水利用率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0%。
10.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效率4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率60%,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0%,污水市政淤泥资源化利用率100%,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5%,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
11.建筑工业化。推行建筑工业化,采用建筑工业化施工的工程建筑面积10万m2。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
三、重点工作
(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时,编制出台市绿色生态专项系列规划,全面推进市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实践建设低碳生态城区战略目标,推动城市建设发展转型升级,构建低碳生态的城市格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分别为: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能源利用规划》;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实施方案(2013-2017)》;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城市照明专项规划》;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规划》。
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65%建筑节能率、成品住房、生态环保、建筑产业现代化、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中,并落实到具体项目。针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如何落实,提出措施和计划。
(二)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突出重点,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绿色建筑,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且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率达到65%水平。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居住区,重点推进大学城、新区等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域,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发展。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率先垂范,具备条件的按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引导商业开发的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大力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规定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加强既有公共建筑运行监管。积极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设计和能耗公示等工作,扩展市级建筑能耗监测中心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实现监测数据的采集由市区向各辖市、区延伸。所有建成示范项目按照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中的能耗指标体系结构设置各分项计量装置,并将统计得到的建筑能耗数据上传至省住建厅监测中心。推广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全面开展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对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中所有的示范项目开展能效测评,并将建筑能效测评达到设计要求作为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必要条件。同时,大力培育能效测评机构,加强能效测评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量评估,指导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扩大太阳能利用,将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设计标准规范,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等。
(四)城市空间复合利用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利用,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体现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的原则,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统筹开发地下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库)、商业服务设施、物资仓储、人防设施等地下设施。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权属管理制度。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时应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同步开发地下空间。
(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优化城区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完善公交线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推进和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加快城市公交建设,实现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以上。形成适应风景区休闲旅游功能的慢行网络系统。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加强步行系统建设,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建立便捷借还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系统,实现机非交通运行的空间分离;另外自行车交通作为休闲运动方式,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城市居民的自行车休闲运动文化建设。扩大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服务的范围。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工具。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推动公交使用LNG(液化天然气),鼓励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车的使用,出租车实现CNG(压缩天然气)全覆盖,加快淘汰落后交通工具。
(六)节约型村庄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经济适用、集约建设,地方特色、乡土风情,试点示范、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全市节约型村庄建设。重点集中在农居集中、村庄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依照省《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围绕村庄土地节约、环境整治、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选择具备条件的村庄开展节约型村庄建设试点,同步开展特色村庄建设改造,探索节约型村庄建设的方法、途径,建成一批环境整洁、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节约型村庄。
(七)深入推动建筑产业化和住宅全装修
推动建筑产业化。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等结构体系,培育发展具有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业企业。鼓励各地政府安排适量用地支持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新区率先在全市建设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研究出台对于开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应率先开展住宅工业化应用试点。推进成品住房。开展装饰装修工厂化生产示范试点、菜单式装修住宅小区试点,研究集装饰装修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饰装修新模式,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鼓励品牌家装企业、材料企业构建生产加工制作、物流配送、民工培养管理平台,为成品住房质量提供市场保障。在绿色建筑、廉租房和公租房中率先推行成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推行成品住房建设,按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的60%。
(八)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加强照明设施的改造,推广高效节能灯具和节能控制技术,具备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其进行节能改造。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绿色照明信息网络平台、绿色照明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安装路灯照明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对路灯照明系统施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路灯使用寿命,保证节能、高效、安全运行。
(九)节水型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针对旧城改造,兼顾新城开发,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树立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应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节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根据有利地形、自然沟渠等条件,合理统筹规划建设区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绿化浇灌、道路清洗、景观水体等雨水利用率,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广下凹式绿地建设,提倡应用透水路面工程技术,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中水工艺改造,合理建设市政中水供应管网,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社区自建中水处理站。
(十)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
市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原则,垃圾源头减量、过程分类、高效收运与资源化处置同步推进,向“分散收集、集中转运、集约处置”方向发展。优化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加强源头分类,按照“三分类法”(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完善日常保洁系统,提高日常保洁能力和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运营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监管,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各类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途径,加大污泥焚烧发电力度,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场建设,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扶持发展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产品。加强医疗垃圾监督管理。加强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建立全封闭的收集、运输、处置系统,推进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向乡镇、村级卫生单位延伸。
四、推进计划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重点任务推进计划(2015-2017)》
五、资金方案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专项引导资金使用方案(2015-2017)》
六、考核指标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考核指标(2015-2017)》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导小组的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协调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各辖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安排专人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组织推进,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支持、主动服务,认真细化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合力解决全市绿色低碳建设推进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目标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年度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牵头部门和各责任主体,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政策扶持。按照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装配式建筑要研究制定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的奖励政策,对于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项目,可优先享有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政策。
高校能源管理办法范文4
2004年上半年,后勤服务集团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遵循和发扬“学习、服务、创业、发展”的企业精神,紧紧围绕 “以服务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益、以贡献求支持”的战略思想,在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狠抓基础管理,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发展,很好完成了学校各项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
一、 把握学校大力改善后勤设施条件的发展契机,“以人为本”,形成保障服务新平台
1、 鼓楼校区学生新餐厅顺利开业。鼓楼校区学生新餐厅在膳食中心全体职工的艰苦努力下,于5月8日隆重开业。新餐厅共分三层,平均每层有3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每个餐厅可放置250张左右的餐桌,可同时容纳3000人就餐。学生第一餐厅为风味特色餐厅,引进了大娘水饺,图门烧烤、西饼、西北风味等特色小吃,开辟了川、粤、维扬等多个菜系的菜肴,同时改变以往的供应模式,将供应时间调整为早晨7:00至晚上11:00;学生第二餐厅采取窗口供应方式;学生第三餐厅则采用自选的供应方式为学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清真餐厅提供具有民族特色的清真菜肴。学生新餐厅的开业,极大改善了我校师生员工的就餐环境,提供了新颖、方便的供应方式,丰富了我校的伙食品种,其硬件设施、软件建设都达到省内一流,得到用餐者、同行的充分肯定。新餐厅开业后,就餐人数也大幅上涨趋势,每天营业额比老餐厅多1.5万元,增幅为57%。
2、 在物价持续上涨条件下,确保伙食供应稳定。开学后,物价上涨的势头依旧不减,面对强烈的物价冲击,后勤服务集团及膳食中心从学校的稳定大局出发,把保障师生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采取有力措施,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坚决执行政府和学校所有主、副食品不涨价的精神,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努力把亏损降到最少,为全省高校学生食堂工作做出了表率。
3、 创建市级示范园的各项工作准备就绪。上半年,幼教中心积极投入到市级示范园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中,以市级示范园的要求为指导,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一方面加大硬件建设,更新改造教学场所,美化内外部环境,使其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与成长。另一方面加强软件的建设,狠抓教学科研与培训。作为鼓楼区落实《纲要》试点园,幼儿园共有38人(次)参加课题组研究,进行54次教科研活动,初步培养出一些能上特色课的教师,激励了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在鼓楼区教育局组织的视导中,全园教职工的表现获得肯定,为下半年的验收打下了基础。
4、 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投入运行。在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交付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后勤服务集团投入人力、物力,迅速完成各项筹备工作,于3月份投入运行,先后开放了乒乓球房、健身房、游泳馆等场、馆,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高标准的健身运动场所。为能给大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多样的选择,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心开设了跆拳道、健身操等运动项目,举办了游泳培训班,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5、 加强科学管理,克服电荒困难,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今年夏天,南京市的电量缺口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南京市采取了各种限电措施。后勤服务集团动力中心为确保电荒时期学校教科研的正常进行,加强峰谷监控和供配电设备巡视,加强与市负控管理中心的联系与沟通,通报负控定值,完成了学校近15项重大活动的保电工作,并针对南京市因缺电而制订的限电拉峰政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轻重缓急制订限电拦闸预案。此外,动力中心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共查处窃电案例5起,追收罚款与拖欠水电费171100元,解决了科技楼一期空调用电不交费的问题;今年水电费收支与2003年同期相比综合支出减少110726.61元;与财务处共同制定了“公共部分水电费管理办法”,公共部分水电费分摊下降122725.49元。
6、 养建并重,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管理中心在加强两校区校园环境卫生与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完成浦口校区医院东内侧、学生宿舍五组团东内侧、道路东侧等近万平方米,明湖周边8000余平方米,六食堂前3000余平方米等的草坪铺植任务,总计上半年栽种乔灌木764棵,垂直绿化300棵,满栽小灌木640M2,草坪21450 M2。为进一步掌握校园植物资源情况,校园管理中心完成两校区全部乔、灌木等植物的统计工作,绘制了图文并茂的植物资源数据图册及数据库。
7、 诚信经营,优化经营服务的形象。工贸实业公司以“顾客永远是对的”来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微笑服务正逐步深入人心。浦口教育超市开展了“诚信经营,超市与您零距离”的活动,引进了厂家免费赠送商品达一万元,通过勤工助学、意见征询等方式拉近了超市与顾客的距离;鼓楼超市增设了加热、打气等免费服务项目,通过“阳光工程”的商品介绍专栏,增加销售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让利于顾客。
8、 整顿浦口校区经营,规范校园商贸服务。为给浦口校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校区的统一领导下,浦口分部狠抓经营秩序管理,努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树立经营网点的新形象。一方面狠抓、推广教育超市、招待所等正规经营的管理服务经验,另一方面对违规经营的“中心超市”进行了关闭停业,对少数学生反映意见较大的水果店、学子书店等进行了整顿。
9、 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与防范预案为基础,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后勤服务集团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把安全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常抓不懈。开学初,后勤服务集团与各中心主任签订了公共安全责任书,各中心主任与部门经理又签订了公共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安全责任体系,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各中心还组织学习了学校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上半年,后勤服务集团联系保卫处为各中心总计配置了100只灭火器,并组织了安全大检查,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整改,尽一切可能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二、 狠抓基础管理,强化制度建设,改革管理手段,打造管理工作基础平台
1、 调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案,从实际出发,继续推进质量认证工作
2003年,后勤服务集团全面开始了ISO9000质量管理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后勤服务集团于今年上半年重新调整了质量体系的认证方案,聘请资质更好的南京白玉兰质量咨询有限公司为后勤服务集团推进咨询认证工作,旨在以高标准、高要求来对待后勤服务集团的每一个服务行为、每一个服务环节以及每一个服务流程,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为后勤服务集团的高标准管理夯实了基础。
2、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体系
2004年上半年,后勤服务集团以规范服务行为和改善服务水平为中心,制定了《员工手册》,发放到每位员工手中,组织员工学习,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要求员工以手册中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后勤服务集团修订了《事业编制人员全员聘任上岗实施办法(试行)》、《非正式用工管理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工资管理办法》、《安全管理条例》、《印章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了承诺制、违诺追究制、岗位责任制,实施了首接负责制,并将制度汇编成册,使后勤服务集团大部分工作做到了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
3、 筹备集团网页工作,积极建设集团管理、沟通的网络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管理中来。今年上半年,后勤服务集团为各中心正、副主任配置了电脑,要求正、副主任学会基本的电脑操作,为下一步的改革管理手段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积极筹备后勤服务集团网页工作和自动化管理工作系统的构建工作,搭建更快捷、更便利、更畅通的内外沟通信息平台,以此替换传统的管理模式,以进一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层次。
4、 加强人才的引进,为集团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后勤服务集团在充分调研、分析现有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后勤服务集团的发展目标,加强了人才引进与储备的力度。2004年上半年,后勤服务集团共聘用12名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其中研究生两名、本科生一名,实现了后勤服务集团多年来研究生职工零的突破,为后勤服务集团的后续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后勤服务集团接受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前来实习,为明年的人才选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5、 着眼创建学习型企业,大力加强职工培训
一是拟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后勤服务集团和各中心根据计划对现有干部职工进行ISO9000知识培训、管理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提高职工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二是开展学习调研活动,向其他院校学习好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经验,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开发创新潜能,不断完善后勤服务集团的管理方法,循序渐进地加强后勤服务集团的服务与发展能力。
6、 以条为主,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财务中心根据后勤服务集团部门延伸的思路,将浦口膳食中心、动力中心、校园管理中心的核算与鼓楼膳食中心、动力中心、校园管理中心对口合并,改变了以块核算的办法,实行以中心为单位的独立核算,理顺了关系;协助各中心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确定了控制目标,加快了资金的回收,减少了资金占用,达到了预期目标;进一步加强了财务分析,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并将财务分析列入常规工作;加强资金的调度和使用,发挥了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7、 强化资产责任意识,防止学校资产流失
开学初,后勤服务集团与各中心主任签定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书,使各中心主任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强化了责任意识。随着新餐厅的落成,学校为新餐厅投入了二百多万元的资产设备,后勤服务集团组织人力对这部分资产进行了清点,明确其使用地点与状态;同时根据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对原食堂的一些旧设备,组织了招标拍卖,很好地防止了学校资产的流失。
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
后勤服务集团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半年着重培育了“学习、服务、创业、发展”的企业精神并加强宣传,使企业精神深植每位员工的心中,各中心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弘扬了“争创一流、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主人翁”的职工精神,进一步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在此基础上成立书画、摄影兴趣小组,并多次开展活动,丰富全体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与员工组成“命运共同体”。
三、 积极发展市场,实现集团持续、稳定发展
1、 今年上半年,后勤服务集团上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继续发掘与拓展新的校外市场,全力推动后勤服务集团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完成产值4800万元,其中膳食中心产值为2000余万元,运输中心为200余万元,兰达监理公司84万元。
2、 接待中心认真落实“抓管理、保服务、促营销、降成本、创效益”的15字经营方针,营业额和利润较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1-6月营业额达790万元,净利润达170万元。其中南苑客房满房率75%,营业额达180万元。
3、 经过精心筹备,南苑新餐厅于5月18日正式开业,新餐厅营业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有一个大厅和15个包间,共有餐位400多个。南苑餐厅以树立窗口形象为主要目标,实行保本经营,努力做好全校的服务保障工作。菜肴以潮州菜与维扬菜为主打,(文章來源:)在服务上则专门招聘了一批技能较好的服务员,并加大日常培训的力度,使宾客在享受舒适优雅的环境的同时,也能为宾客提供上档次的菜肴及上星级的服务。餐厅的经营服务工作总体得到了用餐者的肯定和好评。从5月18日至6月底,南苑新餐厅的营业额达到近70万元。
4、 4月份,南京兰达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工作,并与江苏舜天国际达成合作意向,为下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运转的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旅行社业务已从校内向校外发展,从短途向长途发展,营业收入达50余万元,并有一定盈利,并将在日后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5、 彩印中心完成了与孚嘉印刷有限公司及福布斯激光照排公司合作,做到了优势互补,在扩大社会影响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上半年完成产值约255万元,完成利润25万元。
6、 兰达物业公司于上半年又承接了化学楼、新食堂大楼两楼盘,并积极参与校外物业招标。兰达物业公司还与南京白玉兰质量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南京大学兰达高校管理技术培训咨询中心,并积极向外开展业务,目前淮阴师范学院已委托我咨询中心开展ISO9000贯标的咨询认证服务。
7、 运输中心于年初启动驾驶培训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生学员范围,上半年报名学员已达200名,收益2.5万元;停车场则采取多种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并出台经济责任管理方案,目前包月车辆已达120部,营业收入达16.5万元,利润达8万元。
8、 兰达监理公司在校内建设项目不足、投资压缩的情况下,一方面及时调整经营方向,以优质服务为先导,争取现有客户新建项目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广开渠道,调动各种途径,积极开辟新的监理业务市场;与此同时,加大公司内部成本核算机制,压缩不必要的支出,力争完成全年经济指标。
9、 校园管理中心继续加大生物园林基地的建设,上半年共增植苗木计50万株,目前园林基地全部用地已达200亩以上(含套植),苗木长势良好,部分苗木已具备出售条件,几年后,必将成为后勤服务集团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10、 动力中心的水电安装公司在上半年承接了新食堂变电所、物流中心变电所等12项工程项目,实现总产值250万元,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四、 存在的问题
1、 部分职工的责任感、危机感下降,不思进取,思想老套、僵化,不能适应后勤服务集团的现状和日后的发展。
2、 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依旧成为后勤服务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3、 个别部门没有树立主动服务的观念,服务意识有所欠缺,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尚待提高。
4、 上半年物价一直居高不下,膳食中心处于负经营状态,加上今年职工工资增加,住房公积金及部分职工养老保险需由后勤服务集团承担,以上两项,后勤服务集团将增加成本150万元。面临这一困难还需要在学校的支持下,后勤服务集团全体干部职工下半年进一步努力工作,提高效率,扩大经营,降低成本。
高校能源管理办法范文5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2019个乡镇、5万个行政村和40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12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制开发了40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2019多万亩,增收节支10多亿元。“12316”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8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3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省752家企业、1176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40多万家污染源企业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13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为国家示范项目。2019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30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10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额达47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92%,经常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12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26个部门提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标任务。省级49个部门473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25项因涉密外,其余448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的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的网站的比例达到25.5%,通过政府的网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74.1%。**市和**市区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30强。我省被国家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据库入库率达97.3%,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27TB,位居全国前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5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56个城市。**、**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45.6万公里,是2019年末的2.33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961.4万门和8080万户;电话用户数为5604.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53.5万户,是**年末的2.44倍;电话普及率达79.7%,较**年上升29.5%。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70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300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覆盖11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50万户;完成了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覆盖25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1335G,网民数达到2197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31.2%;互联网宽带用户达667万户,居全国第5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95.1%。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7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100万次。**电台网站实现了9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CA证书在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811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55个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1074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965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95.5亿元,工业增加值297.7亿元,实现利税174.51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35.98%、32.08%、44.24%,分别是“**”末的4.65 、4.02、和6.24 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初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划》、《**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会、省内外新闻媒体、**“5.18”经贸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20所高校开设或增设了26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
(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xx”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19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英国推出了《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了智能日本(i-Japan2019)计划,韩国“IT韩国未来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2019计划》,美国Obama政府提出了5个方面复苏经济计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世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 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10%可以拉动GDP增长1.21%,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