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1

【关键词】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关系; 利润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造就了大量金融工具的运用。但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也伴生了危害性极强的金融风险。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金融工具交易的会计处理,为企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制定了统一标准。但是本文认为,在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具体运用上存在会计浪费问题。

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会计处理及其属性分析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中的当期损益具体来说就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初始取得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在后续的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便于举例说明,本文主要针对应用比较普遍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分析。

例1,甲公司某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资料如下:

2008年11月20日,支付价款1 000 000元从二级市场上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 000股,每股价格10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 000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

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格为每股12元。

2009年3月30日,甲公司将该股票出售,每股价格13元,扣除相关税费1 400元后,余款存入银行。

按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甲公司购入股票时应编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投资收益 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1 000(1)

2008年12月31日应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所编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000 (2)

根据分录(2)可知,企业的资产增加了200 000元,企业的营业利润也因此增加了200 000元。但对于企业来说,这并不是真正实现的资产收益,而只是一个表面的数字,并没有真正的现金流入,且这种公允价值的变动不会受企业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出,这里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尚未实现的利得。如果公允价值变动情况与上述情形相反,则是一种尚未实际发生的损失。

2009年3月30日,公司出售股票时,按现行做法,所编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 298 6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投资收益98 600 (3)

同时,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200 000元转入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000

贷:投资收益200 000 (4)

分录(3)是反映金融资产转让所实现的价差收益,很容易理解。可为什么还需要把每个月月末已结平了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再用来转入投资收益,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凭空多一个借方发生额?如果在正常的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发生额表示一次公允价值计量下尚未发生的投资损失。纵观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过程,从最初取得到最后转让,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其取得的增值收益为每股3元。但为了在后续计量中的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该交易性金融资产,于2008年12月31日预先确认一个未实现的投资收益(利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每股2元。这部分未实现的投资收益在2009年3月30日得以实现,故而将其转入真正的投资收益。在这种会计处理方法下,投资收益是核算准确了,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却出现了问题。

假设在2009年3月30日,甲公司持有一批交易性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按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甲公司应编会计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0 000 (5)

结合分录(4)与分录(5)可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发生额为0。但实际情况却是当期应该有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利得20万元。所以,在目前的会计处理方法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既包含了当期真实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包括了当期终止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转回的以前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到会计报表里,也显得内容混乱。另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时反向转回金额的计量也是一个难题。在较少投资的情况下尚可逐一区分,但如果公司同时进行多个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组合持有,那么如何确认原未实现投资利得或未发生投资损失在当期应该转回的金额?用加权平均确定,也只有在发生概率比较均等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单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额才有意义;如果要做到准确,只能通过几乎不会重复使用的无数个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明细账来核算了。但是,花费这么多的会计成本,又能带来多少会计效益呢?而最后,他们在利润表中却并未得到实质性区分!

二、利润表分析

现行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投资收益均属于营业利润的构成项目。下面将现行年度利润表的营业利润部分列示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投资收益的地位是相同的,都构成了企业的营业利润。究其原因,就在于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到转化为“投资收益”时间的短期性,故而在列示时只在项目上加以区分而未在利润指标上加以区分。从其构成内容来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既包含了本期真正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也包含了本期终止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时所转回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

既然外部报表使用者一般不会对未实现和已实现的投资收益加以区分,那么在平时的会计核算中是否还有必要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为投资收益呢?是不是可以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个项目的内容改变为反映真正的本期发生额呢?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从报表决策有用角度来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再一次地转回“投资收益”意义不大,分录(4)可以不用编制。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负债)因其投资时间的短暂性,投资者一般不会对其刻意地加以区分。投资者更关注的是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与可预测性,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收益都不太具持续性。再加上投资收益只是社会剩余财富的再分配,与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无关,所以在处置时硬性地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显得冗余。至于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不会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再结转到投资收益而发生任何改变。

另外,本文还认为,如果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一起分离出来,在利润表内增设一个“主要经营利润”指标,也许更有用。这样的设计理念,既符合会计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这一发展趋势,又便于投资者直接利用企业利润表进行资产盈利能力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会计核算的简化与报表调整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期真正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其与企业具有持续性和可预测性的收益相分离后,更便于投资者决策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7).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2

投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活动,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竞争优势。企业投资决策本身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决策无疑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甚至是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我国企业目前在投资决策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不够,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这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本文对于企业投资分类、特点以及目的进行简单的探讨,重点探讨了企业投资决策需要重点考虑各种因素,围绕这些因素提出了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需要采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投资决策;科学性;因素;策略

企业经营发展中,出于各种目的会进行投资活动,可以说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投资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回避的经营活动,而投资决策也因此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投资决策对于企业管理者说难度很大,这些年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经营环境更加激烈,企业投资决策越来越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越来越多,如何能够科学的进行投资决策,正在不断地考验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智慧。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在投资决策方面进一步的努力,明确投资决策的要点,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一、企业投资概述

企业投资有着不同的类别以及目的,同时投资本身也有自身的特点,对于这些内容来进行全面的把握,更有助于掌握的企业投资的具体策略,从而实现投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

1.企业投资分类企业投资按照不同依据、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时间层面来看,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之内的投资被称为短期投资,投资回收期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被称为长期投资,短期投资主要包括存货、短期有价证券等,长期投资则主要是指机器设备、厂房等等。根据企业投资方向可以将投资分为对外投资以及对内投资,对外投资是指以现金、实物等形式来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等等,对内投资则是指企业投资放在企业内部,购置各种生产经营物质、设备等等,一般来说,对内投资风险较小,但是收益也低,对外投资风险较高,同时收益也高。从生产经营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投资可划分为直接投资以及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将资金用在生产经营方面,间接投资是指企业购买一个能够带来收益的金融资产。

2.企业投资特点企业投资工作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其一就是企业投资目的多元化,对于企业来说,投资目的客观上存在差异性,不同的投资目的意味着不同的投资决策;其二就是投资时机选择性,投资决策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时机不当会导致投资失败;其三就是投资者收益不确定,企业投资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收益大小很难准确把握;其四就是投资回收期限性,投资需要收回,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客观存在,意味着只有及时进行资金回收,才能够带来应有的投资收益。

3.企业投资目的从企业投资目的来看,企业投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规模收益,企业投资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或者拓展新的市场,来带来企业规模的增大,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实力。二是为了控制相关企业,企业为了控制市场,减少竞争,从战略层面出来对于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实施收购或者财务投资控制部分股权;三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企业通过投资来购买新的机器设备,从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实现企业成本的下降。

二、企业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

企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以及投资环境是重点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投资收益尽管企业投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一种投资目的,最终都是追求投资收益,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将决策重心放下投资收益分析方面,如果投资收益达不到预期,则投资并不可行,反之则意味着投资决策的可行。投资收益分析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直接受益、间接受益、长期收益、短期收益、财务收益、战略收益等等,然后根据收益预期来进行投资决策,从而寻求收益最高的决策。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投资收益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这种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是相伴而生的,投资风险高意味着投资收益也高,投资收益高也意味着投资风险该,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投资风险较大,则需要注意投资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注意合理规避投资风险,将投资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一个水平。

3.投资环境企业投资决策中另外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就是投资决策,任何投资决策都发生在一定的投资环境下,市场经济下的投资环境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多变性,如果投资决策环境分析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就会滋生各种投资风险。因此企业投资决策中,需要注意对投资环境的分析以及把握,预测投资环境的变化趋势,不断增强对于投资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根据投资环境变化来进行投资决策的调整。

三、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策略

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提升对于企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做好这一工作并非易事,通过对于学者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加上对于一些企业投资决策经验的借鉴,本文认为要全面提升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谨慎筛选项目谨慎筛选投资项目这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第一步,投资项目的选择一定要谨慎,避免在项目选择方面过于盲目,更不能够看到市场上一些热点投资项目,不加科学分析,便进行投资,实践证明,盲目跟风投资,十有八九都会失败。因此企业投资项目选择方面一定要谨慎,对于投资项目的前景、风险、收益等等进行一个基本分析,然后在确定究竟是否选择这一投资项目,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确保投资项目能够获得成功。

2.全面进行信息收集企业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大量掌握决策信息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则企业投资决策分析结果可能就会出现不准确的问题。举例而言,企业投资决策离不开对于投资项目行业、市场、政策、收益、风险等方面信息的分析,这些资料的不全面或者不真实将会导致决策分析偏离实际太远,从而得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信息的全面搜集,通过大量信息资料的掌握分析,来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3.比较分析不同投资方案企业投资决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投资方案,这些投资方案往往是各有利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往往就是比较分析不同的投资决策方案,从而优中选优,确定最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投资方案。企业投资决策中不同投资方案的比较分析需要遵循次优原则,任何投资方案本身都有自身的优点,但是要想在确定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投资方案却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投资方案对比方面需要遵循次优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4.注意投资风险控制投资有风险,企业投资决策中必须要注意投资风险的控制,做好投资风险应对预案,这样一旦出现了投资风险,可以及时根据预案来进行投资风险的化解、分散,减少投资风险带来了的各种损失,反之如果没有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很容易会出现投资风险一旦失控,导致投资全盘皆输的局面。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只有全面的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才能够的给企业地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哈成华.企业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财经界,2014年23期.

[2]徐飞.企业投资决策及其选择行为分析[J].浙江学刊,2009年4期.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3

同期公布的2011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则显示,2011年末中国对外金融净资产达17747亿美元,堪称全球最大的债权国。最大债权国却未能在国际资本的输入输出中赚到钱,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中国对外投资的尴尬局面。

收益亏多盈少

虽然做了十余年资本输出国,但中国在近20年的国际资本输入输出中,投资收益还是亏多盈少。

历史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资本项目出现过2.3亿美元的顺差,此后,1993-2006年,便一直延续逆差。2007-2009年,转为顺差,规模分别为35亿美元、113亿美元和1亿美元。2010年,投资项收益再度转负,为-77亿美元。2011年,更是出现了20年来最大负值:-268亿美元!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4月29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投资收益是一个统计概念,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收入方指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投资所产生的利息股息收入,支出方指我国吸收各类外来投资所支付的利息股息支出。投资收益统计是对境内外数以千计的金融机构、几十万家企业和千千万万的个人双向投资的收益和融资成本的汇总。外汇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时,投资收益是对各主体对内和对外的各类投资的利息、股息收入和支出的客观反映。”

在管涛看来,对外投资和外来投资一码归一码,不能因为中国投资收益为负,就笼统地说我国对外投资亏钱。实际上,中国对外投资每年都有收益,2004-2011年,中国对外资产年均增长26%,对外投资收益年均增长32%。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收益达12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外汇储备的经营收益。

简言之,投资收益的负值,即资本项目的逆差,并非意味着中国2011年底对外总资产收益为负,而是在剔除对外负债的成本之后,总体净收益为负。

据此前公布的2011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2011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47182亿美元,对外金融负债29434亿美元,对外金融净资产17747亿美元。

1.77万亿美元的净资产头寸,奠定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债权国的地位。全球最大“债主”的投资净收益为负,也彰显出某种尴尬。

“可以说中国的对外投资的收益不高。”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陆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高成本低收益

一般认为,这是中国长期存在的“高成本低收益”模式“惹的祸”。由于中国对外投资目前还是以低收益的外汇储备资产为主,而对外负债即外国来华投资的主力军则是高收益的FDI,即直接投资。两者之间的收益之差显而易见。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共47182亿美元,其中储备资产32558亿美元,占了总资产的69%。而中国对外金融负债共29434亿美元,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达18042亿美元,占负债总额的61%。

中国对外储备资产相当部分投资低收益的美国国债,据专家估计,收益率为3%-5%;而机构预测,FDI投资收益率在18%-20%。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额,就造成中国整体对外投资的较低收益。

“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是全球大买家,而大买家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会追求比较审慎、稳健的投资,低风险就对应低回报。如果我们对外投资主要持有债券的话,现在西方国家的利率水平在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整体回报率是否在3%-5%,还很难说,因为它是个变动的数值。FDI的收益率肯定与债券不一样,如果说债券投资收益3%-5%还比较靠谱的话,FDI的收益能不能达到18%-20%,就很令人怀疑,它因为宏观经济周期、行业的分布会有较大的离差度。我个人认为不见得能达到这个数值。”陆磊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陆磊认为,由于中国的投资收益相对来说不公开,如果采取负投资,也就是把收益留存,并没有作更加直接的进一步的投资,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数额的误差。“在不知道资金主要的来源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情况下,我就很难作出评价,中国对外投资的收益和负债成本究竟有多高。因为得到的信息并不足以作相应的研究,只能估计,但估计的话,偏离度就会很大。比如你很难知道对外投资里面有多少比重是现金,现金是零收益的,如果只拿出10%或30%来作投资,得到一定的回报,就很难说整个对外投资的回报率是高是低。”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投资收益存在高成本低收益现象。“金融资产有储备性经营和商业性经营两种方式,要分开来考核。中国是储备性经营占了大头,目的并不是要挣多少钱,而是保持合适的流动性,一般不会作商业性冒险的选择,会选择相对稳健的国债。而外资来华主要是商业性投资,高风险对应高回报。两者考核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果把我国的3万多亿外汇储备全部化整为零,变成民间对外商业性投资,可能回报率会高一点,但风险也会变大。如果企业不能具有跨国公司的实力,在海外选择好的投资项目,控制好风险,则很有可能赔钱。”

“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直接投资也不少,不少企业还是很聪明的,而取得收益要有一个周期,所以很难说对外投资就一定是低收益。”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系教授王亚星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说到底,巨额的外汇储备决定了中国只能采取低收益、低风险的投资,这是一种相对理性的选择,短期内也许很难改变这一状况。陆磊表示,在国际上,他也看到一些财富基金的尝试性操作,试图寻求相对高收益的投资,但可能会出现浮亏,比如股票的价格会迅速下行。“如果出现浮亏,我相信媒体又会批评财富基金。这就是看人挑担不吃力,如果你来做这个事情,也会面临怎么选择的问题。”

逆差未必是坏事

在中国经常账户保持相当大顺差的情况下,资本账户的逆差未必是件坏事,在陆磊看来,并无担忧的必要。

“经常账户的顺差加上资本账户的逆差,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常态。经常账户顺差导致外币流入,对外投资导致外币流出,这就达到了国际收支的一种平衡。任何一个贸易顺差国都必然会面临资本账户或早或晚呈现逆差,否则就难办了。比如说中国长期对美国保持贸易顺差,美元持续流入中国,如果不对美国投资,美国就缺钱了,未来贸易顺差也难以维持。这样会出现的结果是:美国印钞票,继续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这会使原来的外汇储备按国际价格来计算,出现贬值。如果我们持有美元债券,等于对美国投资,资金回流美国,美国就可以用它来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简单说,这是全球经济平衡自然达到的一个状态。”陆磊解释。

陆磊认为,真正值得担忧的是,长期保持经常账户顺差,而在对外投资方面,没有较好的流出渠道和目的地,这才是最麻烦的事。

赵锡军也认为,短期来讲,顺差逆差的数字并不是很重要。顺差逆差本身是经济主体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结果,对这个结果只能接受。对顺差逆差也不能直接调整,而是要靠政策来影响投资主体,让企业在进出口、对外投资方面能够有一些调整。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成员余永定教授曾对媒体指出,随着投资收益项下净逆差效应的持续,中国要警惕这一逆差规模的继续放大,最终超过贸易顺差规模,导致整体逆差。

“这可能是大势所趋。因为贸易顺差已经在收窄,但即便逆差超过顺差,问题也不大,因为前期积累下来的外汇储备的余额已经很高了。”陆磊称。

而快速增长的外国来华直接投资(FDI),也可能会挑战中国净债权国的地位。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目前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采用历史成本法评估,但如果改用公允市值法去测算,2011年末的1.8万亿美元FDI很可能会增加,这样,1.77万亿美元资产净头寸就会缩水。

“净头寸应该是没有这么大。”王亚星断言。

陆磊也认为:“可以这么说。但问题在于,对它进行重新估值,能采用什么样的快捷手段?所以,很难说有个非常准确的数据比这个1.77万亿美元更科学。”

在赵锡军看来,进行现值的评估是很困难的。一家外企在国内投资,比如微软在天津建厂,是用美元按当时的价格换成人民币,如果国内的资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很发达,每年土地都有一个估价的话,就可以按照现在的汇率,折算成现在的市值。但现在国内并未形成统一的市场,也没有统一的评估机构。在这种状况下,按历史成本计算,是还历史本原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

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方向

业界公认的是,改变对外投资结构、进行多元化投资,改善投资“宽进严出”的状态,是大势所趋。事实上,中国近年一直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境外投资管理条例》正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中。该条例出台后,将改变中国对外投资没有专门法律法规监管的现状,或许能有效解决目前企业“走出去”面临多环节审批的窘迫局面。

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快。商务部数据显示,2002-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52%。另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增加了497亿美元,新增的对外投资增加671亿美元,显示出目前中国民间海外投资正在迅速发展。

“对外投资多元化肯定是方向,但这也是说易行难,目前操作上还很难。比如企业是否有真实的实体经济的投资背景,如果它在外面进行并购,需要用汇,但怎么给它,它是否存在欺诈,都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减少结汇,省略一些环节,出口商赚到外汇,可以不结汇,直接用于境外。在技术层面上能够更加顺畅一些。”陆磊表示。

赵锡军则认为,谁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做很好的投资,要找到主体,是国企、民企、外汇局、中司,还是干脆委托一家外资机构去做?目前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跟跨国公司竞争的还很少,不少企业全球关系网才刚刚建立,要想成功地全球布局,还需假以时日。

企业走出去,确实还未走出“交学费”阶段。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指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是1/3成功,1/3失败,1/3不赔不赚。

“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企业刚出去,得交些学费,担点风险。这是毫无疑问的。”王亚星表示。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4

中国燃气行业目前特点一方面是高利润行业,按国内燃气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数据是年销售净利润率20%以上,有人形象比喻:燃气行业是中国行业利润丰厚的最后一块大蛋糕了;另一方面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管网及燃气设施投资资金。

一般而言,一个城市燃气专营权只给一家燃气公司。城市管道燃气公司主要业务是管网敷设、燃气分销、管网运营维护、客户服务。国内某大燃气集团公司目前在经营方面主要面对两个难题:一是公司内部成本意识淡漠,职务消费、内部浪费严重;二是每年投资规模巨大,投资效率不高。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已成为燃气公司的管理重心。

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管理不善、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但认真分析,公司目前的会计核算方法才是带来诸多难题的根本原因。本文站在集团公司层面对加强成本管理的方法作一探讨。

一、存在问题分析

1、成本费用膨胀的问题,源于燃气行业的高利润;而高利润由燃气公司会计核算政策和方法算出。

燃气企业在一个城市内一般只有一家,是垄断性的。一直以来,各燃气企业,包括总公司形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没有成本意识,现在总公司虽然三令五申,要大力提倡节约,加强成本控制,也请了咨询公司等外脑想办法。效果并不理想。综合分析,高利润的行业难以形成成本意识。高利润的行业更注重开源而不是节流,因为挣10块钱比省l块钱要容易。领导干部在高利润的滋养下已经形成了这样典型的意识:有个老总在请燃气公司中层吃饭时曾经说,大家辛苦了,请大家吃个饭,别看花了两三千块钱,他们一努力,一个项目就是几十万的利润。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总经理开源胜于节流的思想比较严重。而在一些经营和市场情况不太好的燃气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就很好,与该城市市场空间小,接驳费收入少有直接关系。

深入分析,可以说该行业虚高利润。高额利润一方面得益于经营,但更重要的是目前我们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政策。会计核算上采取了将接驳费收入确认为当期公司收入和将当期投资按三十年摊销的会计政策,使当期收入和利润很高。对外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报表采用现行的会计核算政策应该说为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形象,也为公司融资铺平的道路,但在内部管理方面,按照现行的会计政策却带来了包括成本费用膨胀等在内的诸多管理问题。

2、投资规模大,投资成本高,投资收益低的问题,源于将当期投资按三十年摊销的会计政策,和投资预算逐一评审方法。

各公司每年投资规模巨大,形成很大资金缺口。同时,投资收益率却相对较低,对当期收益的贡献不大。目前的控制方法是由总公司年度预算评审小组根据成员企业上报投资计划进行评审和筛选,砍掉部分投资收益较低的项目,这种方法一是不合理,二是没效果。由于子公司众多,总公司不知道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家里乱砍;成员企业为了获得投资资金,不论好坏的乱报,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公司为了当期利益而不惜投入巨资建设长期收益并不看好的项目等现象时有发生。

综合分析,也是公司投资会计政策带来的弊病。各燃气公司投资按照30年摊销,对当期的利润影响极小,因此,各成员企业为了获得当期收入就会用大额的投资换取小额的收入,只要摊入当年的投资折旧低于该项目带来的当期利润即可,具体明年甚至后年会不会带来收入就不会关心了。

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管理手段,无法对成员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因此就造成了部分企业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较低。

二、对策

1、在内部管理上绩效考核利润的核算中,要减少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期望多长时间收回管网投资,就应该设定几年的折旧年限。

比如将折旧年限设定为10年,那么当期的收益如果不能大于项目投资的十分之一,燃气公司就会放弃;而按照现在的折旧年限,只要当期的收益能大于项目投资的三十分之一,燃气公司就会考虑选择。

由于投资折旧的加快,在作投资决策时,就会放弃当期收益不能弥补投资折旧的项目,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因此折旧年限的设定会对投资效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加大了当期投资对利润的影响,促使经营者考虑近期投资收益率的问题,可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关于跟路等市政工程,要通过检查予以约束。

2、改变会计核算上收入和成本不配比,满足内部管理的考核需要。

从内部成本管理需要出发,使收入和成本费用形成配比。一是接驳费收入不完全在当期确认收入,分10年进行确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当期利润,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二是当期投资按10年摊销,而不是现在的30年。其主要目的是与接驳费收入形成配比,同时加大投资折旧,降低当期利润,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

内部管理上改变核算办法带来的好处:

(1)大大降低当期考核利润,使开源和节约对利润的影响处于均衡状态,培育成本意识,打造燃气公司低成本运营的核心能力;

(2)利润的大大缩水,会促使经营者审视市场开发的有效性,对应收账款额度较大或回款较难的项目,会采取谨慎态度,可以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3、严格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结转,防止将费用纳入投资的行为发生。

由于目前管网资产按照30年进行摊销,对当期的利润影响很小,因此不同程度的存在将一些其它的成本和费用纳入投资总额的事情,从而增加投资成本。为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一是要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二是对超预算投资要直接冲减当期利润,使增加投资与增加费用的效果趋于一致。可以有效避免将费用纳入投资的行为发生。

4、投资管理采取预算管理,总额控制;做好投资预算分析、考核。

固定资产投资一定要根据公司的资金实力确定规模,避免盲目投资,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会给公司现金带来很大压力,造成融资成本增加;二是无节制的投资会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降低投资收益率。

(1)对公司当期投资要采取预算管理,总额控制的方法,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年初在制定计划预算时就要根据总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融资计划确定年度的投资规模,各燃气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再次额度内分配。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5

在一些中小保险公司因举牌、收购而投资风格为市场所熟悉的同时,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等龙头险企则因很少出风头而显得神秘。那么,这些主流保险公司到底是怎么管理巨额保险资金的?

2016年年末中国人寿投资资产总额达到24535.5亿元,近六年来年均增长率接近10%,总规模居四大A股上市保险公司之首。经历了低利率和资产荒时期,2016年,中国人寿通过投资获得收益1081.51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4.56%,虽然表现平平,但与其他三家相比,同比波动幅度最低,投资业绩表现稳定,是整个保险行业资金运用稳健型模式的典型代表。

注重安全性债券资产压舱

2014年2月,中国保监会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保险资金的投资比例监管从细类资产转为大类资产。这一政策转变在中国人寿的财务报表上有明显反映(见表1)。在2014年之前的财务报表中,国寿将投资资产类别简单的列为货币资金、定期存款、债券、基金、股票、其他六个类别;从2014年开始,投资资产类别分为了固定到期日投资(含定期存款、债券、金融产品等)、权益类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现金及其他四大类,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占比近六年均超过70%,并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国寿作为一家资产规模超万亿元的大型国有寿险公司,投资的首要目标在于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在健中兼顾收益。

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中,国债、政府机构债、企业债和次级债的投资也出现了乾坤逆转。从表2可以看出,国寿2011年前后还是政府机构债占据大头,企业债位列第三;但经过五年的发展,国债和次级债的投资呈现下行走势,而政府机构债以及企业债却稳步上升,尤其是企业债,已经以超过5000亿元的规模雄踞各类债券之首。债券在各类资产中当然相对安全,但是自2014年以来,中国公司/企业债券的刚性兑付被打破,从民营企业到国有企业、从中长期债券到短融券的各类债券都有违约出现,无论发行时评级有多高,都不再是安全的堡垒。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寿如何在大举投资企业债的同时,保证“零违约”的金身不破也面临考验。

信托计划热度不减PPP迎头赶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权型投资―其他”这个会计科目在2013年首次列入国寿报表时,金额才2.32亿元,但仅仅三年之后的2016年年报中,投资额已经飙升到154.2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413%。该类科目下实际的投资工具主要是各项信托计划,底层资产以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动产、城镇化建设等为主,项目期限较长,由此也反映出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信托计划深受险资青睐。2016年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8个结构化主体中,包含信托计划7个,持有份额比例最少也占据49%。

此外,2016年7月,保监会将将股权、政府、社会资本相合作的投资模式纳入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PPP项目的投资至此获批。在其他保险机构还持观望态度之时,国寿及其子公司敢为人先,于2016年成功中标两单PPP项目,分别是重庆信托――青岛地铁4号线PPP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上信-宁波五路四桥PPP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投资超过100亿元。PPP投资采取的政企合作模式,决定了其实际收益将不会太高,但其长期性和低风险性也成为寿险资金的重要匹配工具,其产生的其他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也将不可估量。

长期股权投资迎来春天

权益类投资是国寿的第二大投资资产类别,既包括上市公司股票,股票型基金等,也包括未上市公司股权和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寿2016年的财报中为“其他权益类投资”这一科目)。根据近六年国寿的大类资产配置表,可以看出其股票和基金合计投资占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10%左右,但“其他权益类”投资从无到有,开始成为国寿大类资产配置中的重要一环,并成为投资收益的重要来源,其中2016年贡献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03.6%,达68.26亿元。这一点,从2016年国寿成为广发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及投资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就可以看出。

事实上,长期股权投资是国寿加强战略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投资广发银行上就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国寿通过银保渠道取得的保费收入达1082.56亿元,占据总保费收入的25.15%,广发银行在该项业务中处于首位,为银保营销提供有力支持;一年新业务价值透过银保渠道取得26.10亿元,同比上升13.18%。此外,中国人寿存于广发银行的存款余额合计为263.42 亿元,与广发银行的非存款类关联交易累计发生额为7.27 亿元。国寿-广发强强联合初显成效,未来,在个人金融服务、现金管理、金融市场业务、保险等领域所产生的能量有望于2017年继续释放。

2016年,长期股权投资新增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国寿对其投资200亿元,继投资银行、保险、期货、房地产等行业之后首次选择实业作为联营企业,其投资逻辑在于:川气东送公司业务范围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始四川东至上海,横跨长江经济带,可以享受国家政策利好,同时顺应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势,利用实业投资平衡股债市场波动风险,削弱金融周期性风险,带动集团投资收益稳健增长。

投资性房地产表现“冷淡”

投资性房地产自2013年开始作为独立的会计科目列入国寿的财务报表, 但长期以来处于低位,投资比例不超过1%,其年末投资余额几乎只有平安的1/27,甚至在2016年出现了小幅缩减,这让看上去“资金需求量大、预期收益稳定、资产负债匹配度较高”的房地产在国寿这边“栽了跟头”。但事实上,国寿通过股权投资入股远洋集团,通过另类投资平台配置海外地产,则成为其加大不动产投资的重要渠道。但与其他三家A股保险公司相比,国寿在不动产投资领域仍表现出难得的谨慎和稳健。

流动性资产配置增加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黑天鹅”事件频发,国内金融监管环境逐步趋严,表现在国寿的投资策略上,即管理层加大了在流动性资产(以现金和买入返售性金融资产为代表)的配置比例,近六年中有三年超过4%,尤其是买入返售金融资产,2016年同比增加了102%。基于流动性管理需求而持有大量现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投资收益率。

从上述分析可见,作为老牌寿险公司,国寿以资产负债匹配为主,紧跟国家政策引导,投资策略偏向保守稳健,其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固定收益投资工具为主,尤其是以债券资产压舱;近两年来,随着信托和未上市股权等场外投资工具的不断放开,另类投资已成为其配置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其提高投资收益率的主要途径。尽管2016年国寿投资收益率在四家A股保险公司中最低,增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若遇到股灾、钱荒等极端年份,其投资业绩稳健的优势就会表现出来,展现保险资金运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相平衡的目标。

投资收益好的项目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资风险;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97-01

1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初期,家族成员自觉地把企业的创始人封为“老板”,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会进一步加深个人英雄主义的情节。他们一般根据自我判断作出投资决策,企业的投资机制变得非常单一,这个时候,投资风险其实已经开始孕育。在工业发展的信息化阶段,小规模投入、多样化产出产业的迅速增长,以及知识密集型生产对大规模生产资料的依赖减小,使中小企业的个数迅速增加。随着市场竞争越发的激烈,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元化,投资方式越来越丰富,而这些也伴随着投资风险的增大,尤其是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后,不少中小企业因难以对投资机会做出准确的把握,没有将资产准确投出导致投资收益减少。这就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投资现状。

2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

2.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那些与整个市场的波动相联系的风险。市场因素是企业所不能控制和影响的,而且很难被预测,所以容易使投资受到损失。市场风险通常包括购买力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货币价格风险。

2.1.1购买力风险

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引起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通货膨胀一旦在中小企业投资到期之前发生就会引起中小企业投资所获的现金购买力下降。另外,中小企业在投资项目时,可能会在收益方面注重量大于质而忽视了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的贬值的风险,企业的资产受到侵蚀。

2.1.2市场价格风险

市场价格风险是指由于供求变化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一些中小企业看见市场上某种产品获利很好,就会跟风对这种产品的生产进行投资,最后导致这种产品的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

2.1.3货币风险

货币风险是指由于币种之间的汇率变化导致中小企业投资损失的可能性。此类风险对于进出口型中小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加剧,出口型中小企业投资收益会减少,人民币贬值加剧,进口型中小企业投资收益会减少。另外,中小企业在对于一些外汇理财产品进行投资的时候,在没有风险对冲措施的情况下,两次汇兑的时间错配便会引发汇率风险。

2.2非市场风险

非市场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2.2.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中小企业举债经营给企业的经营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有限,举债经营是常事,但是如果负债过高,即使投资项目运转正常,一笔银行欠款不能及时归还,有可能就会使项目报废。

2.2.2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决策、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的风险叫做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的领导的文化素质普遍还不是很高,还存在知识面狭窄、目光短浅、能力有限的缺陷,使得经营管理出现失误。

2.2.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在资产变现上的困难所造成的投资者收益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在进行资本投资时进出股市,而股票市场上有的交易顺利,有的股票不容易脱手,企业又急着变现,不惜忍痛贱卖,导致投资收益不佳或出现亏损。

2.2.4操作性风险

不同的中小企业在同一个市场上对待同一只股票的投资手段是不同的,操作技能的不同造成投资结果的不同,收益也就不同,这就是操作性风险。

3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3.1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外部因素

3.1.1政治因素

国内外政治活动的变化影响着经济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导致市场的震荡,这些震荡改变了投资者原先的投资路线,致使投资者获得与预期不同的投资收益。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修改也会使中小企业的投资路线发生偏离。目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已有的一些扶持政策操作性也不强,无论是在投资基金还是在税收优惠方面都是薄弱环节。

3.1.2经济因素

中小企业处于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出现的投资风险也是不同的。在经济复苏阶段,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建设,但是收益较少;在繁荣时期,企业规模扩大,投资多元化;衰退萧条时期,中小企业很可能受不住市场的疲软而选择错误的投资方式,就如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少中小企业就因为一次投资不善而一蹶不振了。

3.1.3社会因素

有些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时,因为没有进行深度的地方行业调查,不了解当地行业发展情况,而选择不恰当的投资项目,放弃了更易得到投资收益的机会,使得投资风险加剧。

3.1.4行业竞争因素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五力模型”。这个模型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影响企业投资收益的五大行业因素:行业现有竞争、供应商议价能力、客户议价能力、替代品威胁和潜在进入者威胁。

3.2中小企业投资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3.2.1资金利用率低

由于缺乏投资管理的人才与意识,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增加,盲目投资、投资项目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资金利用不合理,使得投资没有对企业收益产生重大影响。

3.2.2信用问题

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不能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导致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信息不对称让银企关系扭曲,可能会加重投资者的损失,投资风险难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