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实验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实验要点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高效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背景和现状
(一)研究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是没有设置化学课程的。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化学课程是一门相对较生疏的学科。但国家对通过学习化学应达到的内容、培养的能力规定得十分明确。初中化学教学要求两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学会相应的化学知识;二是培养出中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验中领悟相应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学校应适当开展并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引进先进的器材,完善实验方法,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好初中化学。
(二)教学现状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紧张初中化学是在初中九年级开始学习的,只有一年的时间来学习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既包括书本知识,又包括实验时间。明显的,教师的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即使按时完成教学计划都有些紧张,再加上所有演示实验的时间,因此,教师只能压缩实验时间。实验教学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有效,对于化学实验时间的压缩,会使得学生不能及时思考实验原理,能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自然也就学不到关于实验的相关操作和实验技能了。2.实验设备不够充足学校配备的实验设备不够充足,由于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的缺少,导致教师在进行实验时,总是不能顺利进行。对于一些实验要求低、仪器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替代品来代替,但是对于要求较高的实验,教师则无法实施实验。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途径
(一)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学生的感受、思维与技能习得。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应用激励手段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生的竞争意识较强,当看到同学得到教师的鼓励或者奖励时,都希望自己也在班级中得到鼓励或者赞赏。所以,我在组织化学实验教学时,会在恰当的时候评价学生,当学生做题既迅速又准确时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要骄傲;当学生做题粗心又不重视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不要放弃,继续加油。化学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
(二)因地制宜地激发兴趣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初中生的好奇心又强,思想又前卫,对于新鲜的事物又喜欢探究,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化学。如口诀歌谣记忆法,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很多,教师可以编成口诀帮助他们记忆。例如:取用药品的操作要点:“固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缓立”“块状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量筒的操作要点:“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胶头滴管的使用要点:“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对于化合价的知识可以这样记忆: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从而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都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证实,如果仅靠教师讲解可能使学生难以理解。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器材完备,教师水平较高,设施齐全,完全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那么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软硬件条件就能得到保证。初中生思想成熟,自制力强,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比较轻松,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可能会忽视实验教学,认为实验课上实验器材和学生都难以管理。但是我却认为实验课必不可少,教学大纲既然规定了实验内容,就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教学。
(三)转换教师的教学思想
转换教师的教学思想,就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中各种可以观察到的外部属性,如色、味、态、声、光、热等现象,都依赖着学生的感官,之后还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进而推断概括参与实验的物质的相关性质或反应机理。通过化学教师的思想转换,可改变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增强实验中的探究过程
1.注重团队合作在实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动组成团队,有效的团队合作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经验。2.实时记录,注重过程所有的事要都是离不开实验记录的,更何况创新性实验。实时记录可以完整有效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实验中所产生的数据,从而为后续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3.评价反思,改正不足适时地评价反思是创新性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实验总会因为操作、仪器误差、理论偏差等多种原因而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每次实验之后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实验中的不足,以此令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内容和所要表达的原理。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科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要做到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结合创新实验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阶段是学生真正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化学社会、了解化学知识、认识化学研究方法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完成并进行实验教学,既是从真正意义上履行一名化学教师的教育义务,又是在促进学生各项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过程。
作者:祁国伟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要点范文2
[关键词]初中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82
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课程之一,课堂教学包含理论与实验两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又要配之以相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消化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思维能力分析实验要点和操作原则,从中补充完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
受农村学习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实验能力普遍较差,而中考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却逐年提高,且化学教师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动手与创新能力。只有在日常学习中,尽可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自我监控等综合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主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农村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很多化学教师没能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有人重理论轻实验,有人轻实验重理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教学抓不牢,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入门技巧。初中化学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基础的化学入门知识以及培养基本的自然科学思维,这要求化学教师要狠抓化学基础知识教育,稳扎稳打巩固初中生的根基。就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只顾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学没有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实验设备不足或过于陈旧,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农村初中教学投入有限,进而导致化学实验设备的不足,老旧的设备没能及时更换。教学硬件上的弱点是导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硬伤之一。此外,农村初中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仍停留在传统的课本说教上,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实验操作的演示。
3.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关系处理不当,教学效率不高。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理论和实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下,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提高,忽略学生探讨科学、走近科学的潜质,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化学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长期处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好化学课程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才能在理论学习时对实验充满好奇,在实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化学知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改进初中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教学的关系:
1.加强对学生开展基础知识教学,打好化学学习的根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立足于浅显易懂的元素、公式以及化学现象,通过最基础、最基本的教学来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化学知识,形成初步的化学思维。化学教师要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具体情况,不要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只有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化学课程教学,才能不断打好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的根基。
2.充分发挥实验操作的教学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活跃教学氛围,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细节的操作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课本上的知识点也将会呈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在有趣的化学实验中萌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化学课程。
3.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渗透实验操作思维,在实验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自然科学的教学讲究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将实验与理论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灌输实验操作的思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又要不断引申到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将不断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给固体物质加热时,一定要注意:“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炸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均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在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要注意:“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拭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只有在实验操作中不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才能及时吸收。
总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细致、全面地考量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为本,提出适应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农村初中学校综合教学条件比较薄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上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这就要求农村化学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将最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操作高度融合,不断促进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翠平.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23)
初中化学实验要点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直观演示法;小组式;多动手
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切换了师生角色,与传统教学发生了变化。学生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人、中心,有效改变了目前学生被动的实验状态,让学生在亲身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探究过程的快乐与充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化学增添了一番魅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初中化学实验的魅力,本文将对教师的态度、实验过程的要点、学生的动手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教师态度认真以带动学生踏实学习
目前在我国大多中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并不怎么令人重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也不会花太多精力在实验上,最多为了帮助学生通过中考中的化学实验考试而临时带学生突击一下,或者在进行课堂实验时泛泛带过。由于初中生自觉性比较差,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他们自然会忽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考化学实验考试中,出现那么多考试一头雾水的学生也不足为奇。
教师的带头作用非常关键,教师重视化学实验,学生才会潜意识认为化学实验重要,才值得他们认真踏实学习。因此在新课程中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教师就需要有认真实验的态度。
二、教师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掌握实验过程中的要点
1.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须对教材、实验内容、步骤熟悉,在明确实验的目的后,再考虑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3W”思考即观察什么,如何观察,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步骤。其次,教师需要提前试做课堂实验。因为演示实验难易不一,为给学生一个‘魔术’般的化学实验增加保障,教师即使是进行最简单的实验,也有必要在课前试做两次。最后,教师需要备好实验器皿。走进课堂前,教师需要对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列个清单,看是否遗漏,实验器材缺任何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打断学生思维。
2.实验要规范并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并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井然有序。比如演示桌上要整洁、光敞,与实验无关的东西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遮挡学生视线,影响学生观察效率。试剂也需要规范取用,取多取少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混淆化学理论,不方便学生记忆理解。
另外由于教室空间限制,以及每班学生众多,在进行实验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小细节。比如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尤其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将实验操作动作放大,以便学生观察。
3.列写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在开始实验之前,就可以板书与该实验相关的问题,演示完后经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学生解答,同时提出几道课后实验习题,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的实验内容,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
4.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措施。
演示实验注意安全是教师必须要注意的事项。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发生事故,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在制取有毒气体时,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避免师生因装置漏气而中毒。抑或对易燃、易爆要的化学物品小心对待,或者尽量不在教室这样公共的环境进行有毒的实验。此外,为避免发生中毒或者腐蚀皮肤的意外,最好在实验桌旁放置干净的湿布或者应急药物。
三、分小组进行互助实验以查漏补缺
教师除了自己做实验,还需要为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学习化学,不应局限于观察教师实验,还需要有自身实践的所得所感才行。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以小组的形式互助学习。例如在进行制取氧气这一实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组合器皿、添加化学物品、观察记录等步骤分别由小组内特定的成员负责。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在保证实验安全情况下以及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进行实验,让他们去检验自己实验的正确性。这样一来学生们在自己做实验中会渐渐产生兴趣,慢慢地变被动为主动,化学实验对学生将不再是难题。此外这既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同时,还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忽略的问题并将之及时解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好初中化学贵在精通理论知识背后的那些实验,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克服之前实验的困难,让学生发现化学实验更多的魅力并乐在其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诸多,但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每个中学的化学教师还需要不懈探究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去教好自己的学生。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要点范文4
【关键词】 初三 化学实验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初三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习惯,基本操作能力十分重要。但目前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却普遍存在效率低下,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现象。
一、初三化学实验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对实验的忽视。通常听到部分初三化学教师说,一到实验课程他们就会松口气,对于初中实验课程的不够重视,应经成为影响初中化学课上课质量的主要因素。如果老师对于实验课程认同度过低,那么直接导致教师不会认真积极的进行备课,从而导致了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低下。
2. 学生实验时纪律松散。对于初中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化学,其好奇心较强,如果有机会亲手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必定非常兴奋。这直接引起学生因为情绪兴奋对课堂纪律的忽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应试观念的影响对于实验课认识不足,缺乏重视,从内心深处就没有将实验课程作为正常课堂,因此,实验室通常出现虚假的“繁荣”,对于教师的管理工作是个极大的挑战,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的喊,下面依然是混乱无序的状态。
3. 教材对于实验对象模糊。目前部分教材对于课本中实验内容区分度不明显或者没有给出区分度。例如,人教版中对于学生自主动手的实验与教师的演示实验没有给出合理的界限,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做起来易如反掌,但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看起来,则是十分困难的。
4. 评价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实验的评价未建立严格的体系,通常实验的好坏仅仅局限在一张实验报告中,而忽视了试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基本技能、实验结果、实验效率、实验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应机制的缺乏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没有约束和目标,对提高学生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解决初中化学实验课问题的策略
1. 有条不紊的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前既应做好实验课堂中组织教学等各项准备活动,还应对实验操作中的各项工作予以充足准备。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即将使用到的仪器、药品进行逐个检查,保证在课堂上每个班级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正常的进行实验活动,不会因为仪器详损失缺漏等硬件原因导致时间白白浪费。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在详细讲解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还应该预做实验,通过教师亲手实验去检验实验所涉及的药品用量、浓度、实验花费时间是否适合,只有经过精心准备,教师胸有成竹时,才能保证在教学实验中游刃有余,不会因为预想不到的情况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叶圣陶曾讲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现在的应试制度使大部分同学善于“纸上谈兵”,对实验步骤以及操作要领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旦动手操作,就错误百出,就连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与药品的放置位置都分不清楚,“左物有码”的常识也会出错。因此,在实验前,进行操作要点的重申是十分必要,部分教师还可以与学生配合进行示范性操作。这从表面上看,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初中三年级的化学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工作”。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详细的计划、完整的步骤脚踏实地落实实验活动,避免好高骛远或者形式主义。
3. 灵活运用实验课本。目前人教版的化学实验课本中对于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没有明确的界定,这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无所适从,随意为之。因此,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并参照新课标的要求,在严格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八个实验后,通过对学生意象的调查,大胆开发教材中的新实验。如在制备二氧化碳的试验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补充,要求学生将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里面,在滴加盐酸。或者将二氧化碳通至石灰水里然后加热。前面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碳酸钙与二氧化碳之间的转换关系,后一个实验则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反应量会引起不同的化学反应。
4. 建立健全试验评价机制。实验化学应该做到试验考核,将实验考核结果通过一定比例的分数折算加入到期末成绩中。通过用分数这根指挥棒促使学生对化学实验引起重视,只有在化学实验考核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学习动力。在化学随堂实验的考核中,应该将实验过程表现出的实验态度、基本技能、实验结果、合作意识等参考进来。当然,如果想要公平的将两人划分一组进行过程性综合考核,那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为每个小组增加一个实验组长,其任务是对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实验态度、合作意识以及基本技能进行考察,为保证公平,组长应当场给出评价理由。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应该进行不间断的巡视,并为学生做出积极的指导与评价。
三、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依然“任重而道远”,对于化学实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病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发现、解决,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道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水平,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 参 考 文 献 ]
[1] 严小梅. 初三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初探[J]. 江苏教育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2013,01:70-72.
初中化学实验要点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97-02
一、前言
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开展。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是深化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教学创新要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整合课程特点,实现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问”的兴趣、开展趣味教学、突出学生的体验性,都是践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现。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新课改下,实现化学教学改革创新,做了如下阐述。
二、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交流的过程,激发学生“问”的兴趣,是提高师生双向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产生“困惑”或“疑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发展特点以及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乐”中学,探索和发现化学的奥妙。例如,在“燃烧的条件”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启发、探究、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演示实验,并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以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这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灌溉式教学的弊端。同时,学生形成学习的兴趣,是主动学的前提条件,在兴趣的激励下,更能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徜徉知识的海洋。
三、深刻剖析概念,加深理解与运用
初中化学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深刻剖析概念,是加深学生理解与运用的关键。在初中化学课程中,一些概念的含义比较深刻、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理解上非常吃力。这时,教师就要深入讲析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之一。课本中关于溶解度的定义较长,且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定义的四个要点,剖析溶解度:(1)强调“一定温度条件下”;(2)“100g”是溶剂的量;(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基于上述条件下,溶质所溶解的溶质量。这样就可以较好把握定义,并熟练运用。其实,学生学习吃力、乏味,很大程度上是不理解知识点,在不懂的学习状态下,势必影响学习的兴趣。这种强调概念深刻剖析的教学形态,可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素养。
四、开展趣味教学,强化知识浓缩
中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开展趣味教学,不仅迎合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而且适合新课改下教学形态的创新。通过趣味教学,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起师生良好互动的教学关系。例如,在化学反应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针对各自的内涵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的识记与理解。化合反应:多变一;催化剂:一尘不变;分解反应:一变多。这种简单明了的内涵特征概括,不仅抓住了要点,而且便于学生的识记与理解。而在化学符号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趣味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因为学生刚接触到化学,对化学符号充满了好奇,教师通过形象的比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如,硫(S):“S”形的小河,在欢快的“硫”淌。在初学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学生经常出现忘记配平、气体符号等内容。教师为强化学生书写规范,可提醒在书写时“一定要左顾右盼、切勿闯红灯”。形象而贴切的温馨提醒,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五、突出学生的体验性,强化学习的真实感受
1.实验教学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枯燥的教学无法构建良好的教学情感,学生与化学课程缺乏亲近感,进而在学习中,表现出厌倦甚至不喜欢的学习态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部分,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化学情感的任务,而且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实验要素源于生活,这就强调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体验,来理解实验的形成要素。例如,在“燃烧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抓住“燃烧”的生活性。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开水中白磷、试管中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燃烧现象的对比;用试管罩在水中的白磷上方及对试管中红磷加热的现象再对比,可有效地引导学生得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两个结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也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这两个结论的存在性,也便于理解和接受。
2.开展家庭小实验,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化学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开展家庭小实验,不仅可以拓展课堂实验教学,而且可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进而产生探究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都能接触到化学,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化学情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放学回家之后,仔细观察家中的热水瓶内壁,并针对实际的观察情况,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家庭小实验,利用“食用醋”去除热水瓶内壁的“污垢”。学生可以亲手制作一些简易的净水装置,利用木炭、小石子、布条、饮料瓶,对家中洗完菜的水进行净化,验证自己净水装置的净水效果,从中发现化学实验的魅力。
3.拓展学生思想,善于从实验发现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而非拘囿于教材。其实,在实际的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发现诸多的“意外”,这些“意外”是教材内容中没有提及的。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的氧气是有“味”的。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置于试管中加热,闻氧气的气味,学生可以闻到有类似于氯气的刺激性气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氧气有“味”了呢?学生就可以展开思考,并与教师一起探究。于是,教师把氧气用蒸馏水洗涤,然后在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学生就可以知道,在氧气的制作实验中可能伴随着副反应,进而可能产生一些与教材叙述不符的事实。这种立足教材,从实际实验发现问题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结束语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强调教学的“动”与“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的“动”,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生活小实验中,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而教学的“静”,在于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这是学生扎实学习,培养良好化学素养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突出“动”与“静”的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而更好地迎合新课改。
参考文献:
[1]周玉莲.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03).
[2]郭利红.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3]邢淑丽.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2013,(01).
初中化学实验要点范文6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渠道。改变学生的学法和改变教师的教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力求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贯彻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组织好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在传统教育善于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加入动手实践,让学生手脑并用,使学生不仅能够提出想法,而且能够实现想法。因此在新课标中,科学探究既是理念,又是目标,更是内容。倡导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那么,在课堂探究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一、设计有效的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不一定非要“从零开始”,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如果每次探究活动,都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假设学生一无所知,这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相反温故而知新,承前而启后,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那些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凭已有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才是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能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深层次地思考,即“跳一跳摘到桃”,像这样的问题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1.探究性问题要有层次性
一方面,问题的提出要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问题的提出要面向所有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2.探究性问题要有驱动性
要想提出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探究性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情境的手段可以是初中化学实验,初中化学知识点、初中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计算题、初中化学推断题等。推理假说,也可以是资料再现、实物展示等方式。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使问题背景更加生动、丰富,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魅力,使学生从问题开始,就被深深吸引,以最大的热情投入探究活动中。
3.探究性问题本身要具有开放性或相当大的思维容量
这样才可能有更丰富的探究活动,但是探究点不一定很大、很陌生,也并不意味着探究点的选取要有多么深奥。或许越是学生熟悉的问题,学生的探究过程会更有意义。
例如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加压降温情况下会变成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能直接汽化。二氧化碳在一般情况下,既不可燃也不助燃;能溶于水生成碳酸;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具有这些性质,所以可用做致冷剂、灭火等用途。那么二氧化碳还有其他用途么?新的问题给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学生自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探究,而不是教师罗列实验步骤,学生“照单抓药”。二者相比,学生的收获与体验会更加丰满。
4.探究问题虽然开放,但同样要求问题明确,语言准确简练
无论是一般问题还是探究性问题,在语言表达时都应该内容科学、表达准确、用词精练,不宜转弯太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避免课堂设问的随意性,对于课堂设问要精心设计,提高设问的有效性。
三、注意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中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初中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通过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透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并且,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不同的实验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层次也不相同。有效实验,不一定是要学生都亲自动手才操作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突出方法、技能,还是现象、反应本质。有时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可能教师演示现象会更明显,实验效果会比学生实验更有效。要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实验,还要精心准备实验,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实验的目的、功能必须清晰可见。尤其是要学生做的演示实验更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偶发性因素、学生心理因素、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教师的意图等。
四、注意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1.激励性评价
激励学生要有针对性,适合学生的发展,挖掘不同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不要吝啬表扬,更要真诚地去赞扬。表扬学生的语言总是一味地“很好!特别好!真棒!不错。”就显得特别贫乏。所以只说好不行,还要说出好在哪?好在哪儿不是表面化的,要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抓住他不容易的过程。
2.变重复强化语言为评价语言
通常情况下,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为了强化要点,往往重复学生的回答。在重复的过程中,重视了答案却忽视了回答问题的学生,因此要变重复语言为评价语言。评价语言的作用能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导向解决方法,强化知识落实。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知识,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力、方法、自我发展方向等。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恰当的评价,激发的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激活的是内因,对学生的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