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际礼仪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际礼仪的作用

交际礼仪的作用范文1

考试成绩实验组76名学生仅有3名同学不及格,且分数介于50~59分之间;而对照组有13名同学不及格,50分以下就有3名同学。两组考生成绩均呈负偏态分布,具体指标见表1和表2。从上表中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最高分基本相同,但是实验组学生的最低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总成绩平均得分(P=0.002)和及格率(P=0.01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优秀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6)。表2显示的是各题型成绩分析,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平均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判断题和简答题平均得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考试的信度、难度系数和区分度信度是指考试的可靠性,信度高的试题表示多次重复测试会产生比较稳定和一致的结果。本次考试实验组信度系数r=0.56,对照组信度为r=0.71,符合教务处相关规定,认为考试成绩是可靠的。难度系数P和区分度D是判断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具体数据见表3和表4。从上表中可见,试卷难度属于中等水平,学生考试成绩正常。全卷对照组学生的难度系数低于实验组,各题型中两组考生判断题和简答题的难度系数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区分度在0.4以上的为“优良”;在0.3~0.39之间的为“合格”;在0.2~0.29之间的为“尚可,需修改”;在0.19以下的为“应淘汰”项目。从表4中可知,本卷区分度属于较好水平,除了判断题以外,其他各题型区分度都非常合适。全卷对照组学生的区分度高于实验组,两组考生判断题和简答题区分度基本相同,差异较大的仍然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

有研究显示,案例教学法适用于现代卫生统计学教学,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考试成绩是教学效果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很好地说明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从结果可以看到,实验组学生总成绩平均得分和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学生最高分基本相同,但是实验组学生的最低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也大于实验组,表明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大。分析原因可能是在传统方法教学中,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仍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因其基础薄弱且缺乏兴趣而对统计学产生畏难与抵触心理。对50分以下3名同学的访问也显示传统式教学方法无法有效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同时课堂灌输的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枯燥的记忆,不能通过积极的思考与实际的应用而得到有效的消化吸收,因此拉大了考试成绩的差距。

具体题型分析显示,实验组学生的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平均得分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考察的主要是学生的理解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表明案例教学法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度系数和区分度分析也印证了上述观点。实验组学生难度系数高于对照组,显示同一份试卷对照组学生感觉难度更大,失分率更高。对照组学生的区分度高于实验组,表示本份试卷能更好地区分鉴别对照组中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就是说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不同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教学效果差距更大。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更多的同学理解及掌握教师讲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管是难度系数还是区分度,两组学生差异较大的题型仍然是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计算分析题,显示案例教学法在提升理解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交际礼仪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乐理;钢琴;初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09-02

目前,素质教育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校与教师逐渐把素质教育的目光放在钢琴音乐教育上。那么,怎样使学生对钢琴音乐教育产生浓厚兴趣,是每一位一线音乐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从业多年,发现许多钢琴初学者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不过他们对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更有甚者,认为看明白乐谱就可以了,关于理论知识的认知持不在乎、不予理睬的态度。这些人通常喜欢具有情感意义、现实的钢琴演奏,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具有客观性理性主义的乐理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基本乐理掌握不足会影响到他们未来钢琴技术技巧的学习。那么,怎样为钢琴初学者普及乐理知识?本文将以笔者的自身经验进行浅析。

一、乐理

乐理是钢琴初学者首先接触的、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会基础的乐理知识,才能把握乐谱上各种演奏记号,学会看谱弹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学习钢琴之前能熟练把握五线谱的学生,学习钢琴之后一边进行基础练习,一边学习音乐基本知识,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对学习钢琴的兴趣也会增加。这些人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把握技巧、展现力都会远远高于一般学生。

二、钢琴初级教学中引入乐理知识的重要性

乐理是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从宏观上讲,其包含音乐技术理论与音乐学理论;从微观上讲,包含所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乐理知识是表演艺术及理论课程的首要前提,它为未来学习钢琴技术技巧打下坚实基础。大多数钢琴初学者并未认识到乐理知识和钢琴演奏的关联性。事实上,乐理理论与钢琴的演奏是不可分割的,倘若乐理理论没有充分掌握,学习者很难进行下一步学习。首先,无法预知作品的旋律走向,对句法了解不通透;其次,一些专业术语无法理解,对作品的寓意理解出现错误;最后,对五线谱感到陌生,ψ髌返慕峁共愦尾磺宄。这些因素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对钢琴的练习。因此,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不仅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还要能熟练运用。尽管乐理理论晦涩难以理解,不过对于钢琴初学者来说也不是无法掌控的。第一,钢琴初学者基本是少年儿童以及青年,这一阶段的人群思维运转的相对较快,能够熟练运用与记忆。第二,钢琴之所以能引起初学者的注意,得益于钢琴演奏能表达出多种多样的音色。面对如此精彩绝伦的音乐器具,初学者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对钢琴的热爱,努力认真学习。第三,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极其便利的物质条件,钢琴课上出现了多样的教学器具,如果老师改变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就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论,钢琴演奏与乐理理论完美演绎钢琴音乐的韵律美感。

三、钢琴初级教学中引入乐理知识的方法

(一)把握好乐理教学原则

初级钢琴学习者大都是幼儿与青年,他们的思维跳跃快,富有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把钢琴乐理理论以游戏的形式教授给他们,不能一味地灌输,要形成“学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法。如在练习听辨音时值的长短时,把四拍的节奏比作慢慢前行的外公外婆,二拍的节奏比作成熟稳健的父母,一拍的节奏比作蓬勃向上的兄弟,而半拍的节奏则比作活蹦乱跳的小孩子。另外,乐理理论还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歌唱、舞蹈结合在一起学习。

(二)在钢琴演奏技巧练习中穿插乐理

钢琴集中授课形式是与“一对一”的授课形式相对立的,在理论的传播中要注意乐理知识与钢琴实际操作相结合,使用现代先进教学设备,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在教授学生乐理理论与重点时,我们可以用幻灯片展示乐理知识,加以动态的效果,这样学生能够拥有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听音乐、思考、说音乐的各种环节中细细体会乐感,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感受到乐理也有其有意思的一面。通过一系列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不再恐惧反复练习的枯燥感,加深记忆力,也能在技术技巧的训练中把乐理理论熟练运用。这样,在钢琴演奏技巧练习中穿插乐理知识,使学习者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

(三)乐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乐理理论教授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老师在组织活动中也要以朋友的身份积极参与进来,教师与学生是亲密友好的伙伴关系。例如,在演奏需要双手相互配合的作品时,首先要带领学生弹奏,让学生体会音节与音节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关系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对乐理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主观能动性。另外,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能够欣赏老师的示范,学会画折线图,也就是让学生在一张用硬纸壳做成的空白五线谱上,把刚刚听到的音用笔在其相应的线、间位置上画成一副线条走向的折线图,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能集中初学者的注意力,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再如,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作品让其倾听,启发他们在演奏中剖析乐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将有关联的乐理理论和音乐作品联系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打破乐理理论学习的乏味性,教师可以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手段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还可以在钢琴教学中采取问答、抢答的教学方法,阐述答案、解释答案的根据,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决出第一名,在班级予以激励表扬。经过一系列比赛游戏的方法使学生投身于钢琴学习中,师生有效互动,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动性,实现乐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四)用感悟促进技巧的掌握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深入理解后,就会产生真正的依赖与热爱,这可以使学生拥有更加迫切的想要了解音乐的动机。拥有寻求知识的欲望与持续的动机后,接下来培养学生情感的感召力与感知能力,主要是指感,基本乐理的理会、领会和独自处置音乐作品的能力。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这与生活经验、音乐感悟力息息相关。钢琴基础技术技巧的练习是为了深入表达作品的内容与感情。从学习音乐开始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部作品的感知能力。比如练习拜耳等作品时,就要求学生依据谱子上的表情记号进行演奏,并且注意手臂、手腕、手指的密切合作,将强与弱的力度细致地表达出来。在反复练习时,要认真听、品、说,认真弹奏好所有的小节亦或是音符。由此对作品的掌控力就水到渠成,随意的变换节奏、强弱,达到天人合一,融于音乐殿堂之中。

(五)乐理知识学习必须坚持长效性

音乐理论因为表象性不强,本质比较晦涩,所以多数学生短时间内不能学会,并且遗忘速度非常快。在教学中,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并不能把全部技术讲授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把音乐理论与实际演奏相结合。例如,旋律与和声、三和弦等可以分配到练习作品中,每天坚持练习,渐进学习。而且,在训练过程中不仅是单纯的手指运动,还要形成带着问题弹奏的习惯,要善于发现问题,才能不断进步。钢琴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应该活学活用,只有能够熟练运用了,才能辅助钢琴演奏,例如,在能够熟练演奏一首作品后,要做到能够依据自身的知识,自然改变旋律、节奏,学生可以增加一些辅助音来充实作品的韵律。经过一系列风格的弹奏,使学生能够自己创造曲目,把钢琴演奏加上个人色彩和个性特征。

上述提到,大多数钢琴初学者都是幼儿与青年,他们拥有一颗单纯、善良的心,他们的内心希望得到夸赞与鼓励。如果教师能关注他们的内心,对待他们渴望的目光,积极予以赞扬鼓励,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关注,那么学习钢琴理论知识的效果就会提高,更有甚者对音乐理论知识产生极度偏爱,为未来钢琴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反,如果教师采取强制管理、粗暴语言的评价方式,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学生对乐理知识产生消极的心理,甚至对其成长与未来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当学生能够熟练弹奏后,老师应该有目的、有层次地提出一些问题,不过要掌控好问题的范围与难度,不要超过学生的认知维度。比如“你弹奏得非常好,那你能给老师讲一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节奏吗?”,用求知的语气与巧妙的方式提问,会增强学隆的自信心,他们会认真思考,组织语言来为你解疑。

(六)在乐理掌握中加深感悟

儿童天生就会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对音防砺鄣恼瓶厥欠⑾忠衾置赖母源。儿童对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情感更敏感、执着,他们会在享受听觉盛宴与自身演奏中产生丰富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绪。这些情感的领会,会使儿童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能够密切联系,建立丰厚的实质感情。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际教学中,钢琴教学一直注重弹奏技术技巧的练习,而忽略了与之密切联系的基本音乐理论知识,这直接影响到中国钢琴教学健康发展。实现钢琴初级教育中的乐理普及是一项系统且耗时的课题,它不仅要求理论充足完善,还要求具体实践的检验。音乐教师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系统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交际礼仪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做合一;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理论,这一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指出教师不仅要实现教学目标,而且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与交流中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这些教学思想来源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新课程改革要以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以教为中心的思想,注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下面我就谈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看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表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一、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对教学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明确指出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第二,学生对一件事来说是在做,对自己而言是学,对教师而言是教;第三,教师的任务是教育,不是教人,也不是教学生学,而是教学生学做事的方法。教师只有先做,并在做的基础上教,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因素。教师虽然是教学过程的主导,但学生才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若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将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陶行知强调的是教师不要用传统解决方式教授学生,而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用最短时间教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参与者。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制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多聆听学生的意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与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的统一。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善用生活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做合一”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教学而且适用于生活。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缺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造成教材知识体系与学生理解能力脱节,很难达到二者同步,致使教师用题海战术实现教学目标,限制学生的思维,阻碍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注重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不仅要实践,而且应归属生活,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内容,实现教、学、做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如学习“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一课时,教师出示一幅漂亮的图片(图片途径保密,文件名已知),让学生查找该图片。教学过程为:(1)速记图片的文件名;(2)单击[开始]按钮,指向[查找],选择[文件或文件夹]命令;(3)在名称一项中输入图片的文件名,在搜索一栏中选择范围为本地硬盘驱动器(C:,D:,E:);(4)单击[开始查找]按钮,电脑就会将查找的结果显示出来,找到文件,双击就可以打开文件了;(5)学生练习自己查找文件。在教师演练结束时,让学生互相隐藏图片文件,让学生互相练习,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

自主学习是“做中学”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但是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积累并形成。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特别是前后知识点相通的地方。教师要多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教师不仅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交际礼仪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案;收集与利用;最大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36-01

一、收集的窍门

1.以体育教研课的主题方向进行收集和整理

从研讨主题角度来收集公开课的教案。例如1:2008―2011年近三年的杭州市江干区,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教案如1:小学五年级《支撑跳跃》为主教材,以“跳上成跪撑-起立-向前挺身跳下”为教学内容,突出体育课堂技能教学,挑战教材难点。主题是“阅读体育课堂,提升教学技能”。如2:《跑:曲线跑》《跑:折返跑》《跑:障碍跑》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手段。

2.以体育单元教学思路进行收集和整理

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帮助教师理清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抓住课时重难点。

例1:主题式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如水平一《跳跃单元教学设计》、水平二《耐力跑的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例2:问题解决式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如水平二技巧类教材《侧手翻单元教学设计》《前后滚动单元设计》《跪跳起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等。从不同练习手段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收集第一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案、第三课时教案等等。

3.以教材内容系统性与学段间的衔接进行收集整理

体育学科的运动技能特点,决定了同一个教材,在不同年级、水平、年龄、个体差异,在各个学段间教学策略是不同的。如何开展不同水平阶段教材内容的衔接和系统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例1:2012年杭州江干区进行以中小学教材衔接与系统教学为主题的研讨课,如一年级《前后滚动》、三年级《前滚翻》、七年级《远撑前滚翻》、八年级《鱼跃前滚翻》。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系统教学为主线进行收集不同水平,类似教材的教案进行研究。例2:选择相同教材不同内容研讨课,如篮球从小学到初中有梯度的展示课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五年级《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球》、七年级《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4.以校本教研特色活动进行收集和整理

收集校本课程教案,主要目的是研究探讨和挖掘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规划本区域体育特色发展。例如:二年级《短网:正手挥拍》、三年级的《快乐活力板》、四年级《短网:双手反手击球》、五年级《羽毛球》、七年级《花式跳绳》等教案。这些教案相对来说,属于教学设计比较陌生、也不经常上课的教材。所以收集校本课程的教案具有借鉴作用。

5.以体育专题研讨内涵进行收集和整理

通过体育专题研讨的途径,发掘教材的内涵,提高教师处理教材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提高。例如:2011年浙江省中小学体育“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的教案。研讨了教学目标的正确性、教学重难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目的性及适用性、评价标准的确立等,重点对单元课时之间如何衔接、课时安排是否合理有效进行探讨等。如《前滚翻成直腿坐》《后滚翻接跪跳起》《立定跳远》《跳上成蹲撑――各种姿势下》教案分别进行研讨。

二、使用的妙招

1.妙用设计之思路

收集整理研讨课教案,对各个教材进行分析,探讨研讨课设计思路,理解上课老师如何进行教学意图的设计,给我带来怎样的启发。例如,去聆听专家、听课教师、快速准确地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引导大家对教材的理解,从中学习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会什么等思路问题。

2.采用方法之原理

从教学设计中,先了解教案中教学方法、练习手段是如何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再理解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反思在实践教学中,看方法、手段对目标达成的效果如何,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如何处理等,这就是从优质的教研课中要学习的资源。

3.改造为我所用

收集利用研讨课教案时,先认真听课,边记录,边听专家的点评、写听课反思。回来后,可以按照研讨课的教案与自己的听课反思相结合进行上课。课后再次反思,修改教案,再创新进行上课。将研讨课中好的东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与体会。对收集的教案应该理解、感悟、内化,并付诸于日常教学并创造条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4.借用目标与过程和谐统一思路

收集优秀教研教案,认真学习和观摩上课老师对教学目标是如何设置、如何分解、分层落实的。学习在教学中预设目标与实践操作中产生什么矛盾,教师如何解决,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突破等问题。

交际礼仪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 积极作用 注意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化,使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趣味化,使深奥难懂的历史哲理明晰化。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的积极作用

1.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历史是初中时期的小学科,学校、家长、学生普遍不重视,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及单一的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淡薄,历史成绩和素质能力也难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它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优美动听的声音、及时有效的反馈,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使学生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能较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每门学科中都有学生较难理解的理论性或知识性的难点问题。如,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与民族工业发展过程的相互影响,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性概念,等等,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点击鼠标,通过软件中的视频文件和图形文件的动态演示,创设出形象的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再配以动听的音乐和老师的生动讲解,更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效接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都必须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它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的各种人体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新的多媒体教学能否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多媒体技术让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静止的图像动起来,能够更加具体地反映历史思维过程,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多媒体教学使得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互相补充与完善,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耳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高昂的状态。

5.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新的教学手段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能实现讲练结合,做到当场测练,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习,并给予必要的反馈,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习题编制成一个可交互操作的界面,使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对学生完成正确的由计算机给予表扬,回答错误的则给出提示或鼓励,让学生继续思考。此外,通过课堂测练老师也能够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许多优点,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走入了这样的误区: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中心,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就像一台机器,被动地接受多媒体这台“机器”的“灌”。其实,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教育观念不更新,不论内容是否适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方式,就会“穿新鞋,走老路”,用“机灌”代替旧式的“人灌”,让多媒体只起到电子黑板的作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多种新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如除电脑演示外,还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幻灯片上写板书、写副板书;或直接把课本上的人物、实物、地图、表格、史料和课文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强记忆的效果;利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以调节课堂气氛,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和文本文件的结合问题。声音文件不宜太多,应以轻音乐为主,注意音量的控制;视频文件也不宜太多,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准;图片文件应与文本文件相结合,色彩不宜太鲜艳,以免分散学生对文本文件的注意力,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会显得枯燥,吸引不了学生。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配合使用。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教学手段。但计算机毕竟是机器,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的工作,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必须与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手段密切配合使用,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更不能使两者脱节,或互相排斥。

4.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一些重点,教师往往把它板书在黑板上的某个位置,以便学生在整节课中有所参考。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等特点。这样的板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虽然多媒体教学中也具备“板书”的功能,但由于它的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因而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

5.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节奏,合理安排,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交际礼仪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意识;作用;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

(1)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学科中抽象的知识

物理学科中所教学的知识,主要是科学家们通过偶然的生活发现,进而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总结得出的理论概念。如果仅仅是硬性记忆这些理论概念知识,并不能提升学生对物理科学知识的应用水平和能力。因此,通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可以激活学生们寻根究底的学习认知,从根源上理解和认知,物理学科中的知识内容是如何产生,如何应用,如何发展的。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加工的活动中,将表面现象,内在联系,理性认知,感性认知,生活经验,科学知识进行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从而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2)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的能力,系统化的自我学习

合理的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大大提高,同时也会各种掌握的工具搜寻大量与问题相关的知识信息,再用于筛选总结,直到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使得学生的认知思维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各种零星的知识信息,然后进行系统,有序的总结和整理,如此即可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通过系统化的探索,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日后更加容易获取更多的知识建立了能力基础。

二、多层次多角度培养不同学生个体的问题意识能力

不同的学生其具备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有差异,教师应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分层式教学,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开展问题意识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对于学习能力较弱,掌握知识能力较慢的学生因以树立其自信心为目标,对于掌握知识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以巩固所学知识基础为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索,自主挖掘知识根源的能力为目标。通过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培养不同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循序渐进,稳步提升自身对物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问题意识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1)从学生内心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向学生阐述敢于提问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层理解和认知提出问题的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比如在学习重力知识的时候,除了讲解重力知识外,重点给学生讲述牛顿故事,苹果从书上掉落这一常见现象,牛顿却在想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去,从而发现很多东西只要松开就会掉到地上去,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通过重力知识的发现,发展,由来的描述,告诉学生问题意识的积极意义,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提问。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对任何不理解的现象和知识都应学会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探究。

(2)营造适于提问的环境,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因此,教师应创设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因此,教师在编制教学设计时重点应以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大胆提问。比如,在学习压强的时候,可以选取两根粗细不同的木棍由男女生不同的学生代表用手掌托举,当托举细木棍的失败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细木棍看似轻巧反而不易托举。比如在学习声音是产生和传播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等等,通过身边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发学生提问的活力。

(3)引导学生正确提问,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

作为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比要求学生硬性记住真理的文字重要的多,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学会从普遍现象中发现问题。首先应教会学生当发现某个物理现象时,进行提问四步骤,为什么,发生了什么现象,如果条件改变,又会发生什么现象,是什么引起的。比如在讲解声音传播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真空闹钟的实验,创设提问的情境,由学生按照提问四步骤进行提问,为什么听不到钟声了,通入气体后是否可以听到声音,判断声音如何传播到耳中。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点评,明确指出哪些问题具有代表性,针对性,价值性,可以更容易找出问题的本质,以此为标准,使得学生在不断的提问中掌握提问的技巧。

(4)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学习互助小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