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

城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范文1

关键词:公共绿地建设;成就;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236-01

洛阳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又是中西部重工业基地。它地处暖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带,雨水较充沛,是南北植物进行引种实验的过渡地段,发展园林绿化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城市绿地系统的自净功能和美化功能一直被洛阳市各级政府常抓不懈,一年一个新台阶,除市郊营造大规模的森林公园和植物专类园外,洛河以北旧城区及洛南新区公共绿地建设取得长远发展,从“见缝插绿”到“拆房建绿,规划有绿”,在建设、管理这些公共绿地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一些经验,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手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园林绿化水平。

一、洛阳公共绿地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一)由于历年来不断参与公共绿地的施工和管理,充分调动了园林系统职工的聪明才智。锻炼了一支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的专业队伍。种养结合,使广大园林职工更能了解园林植物生态习性,施工质量,养护管理水平都不断提高。

(二)通过旧城改造,河渠整治和通道绿化,新区大规模高起点的道路绿化、牡丹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的建成,使全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人均10.1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5%,绿地占有率38%,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展现出“城在绿中,绿在城中,三季有花,四季常春”的园林城市风貌。

(三)经过15年的努力,将昔日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洛河两岸建成20公里长,包括水面近千米宽的洛浦公园。它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如一幅美丽的长卷,令人惊叹。中州渠、涧河结合水质治理也对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昔日的臭水沟成了沿岸居民的休闲的好去处。另外,95%以上的街道基本绿化,有的成了乔、灌、花、草结合的园林式道路,有的成为浓荫匝地的绿色走廊。

(四)制定了《洛阳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洛阳市城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并成立了专业绿化监察大队,使绿化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法有人执,使洛阳的绿化建设进入良性发展时期。

(五)政府决策部门从旧城拆迁扩建绿地造价高昂的现实中吸取经验,在洛南新区的规划中,按照生态维护去建设用地功能的综合平衡需求,将绿地率规划指标定在45%以上,并引伊洛河水进入新区,达到水化洛阳,降低扬尘的目的。

二、新增公共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由于时间紧迫,资金不足,设计、施工、管理水平有限,造成扩增绿地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艺术水平不是太高,特色不太明显,园林植物的多样性没有进一步拓展,植物造型欠缺。

(二)绿地发展不平衡,布局尚不合理,洛南新区居民较少,绿化档次高,洛河以北旧城区居民较多,供居民休憩的街头绿地和小游园数量不足。

(三)资金不足,人员少,部分园林设施落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不佳,花灌木修剪造型欠丰富,乔木定型留枝不到位,草坪管理养护单一,退化速度较快。

(四)市民的园林环境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侵占绿地、乱砍、乱折、毁坏绿化设施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五)有些路段苗木栽植密度大,影响通风透光,植物生长不良,抗逆性减弱,病虫害发生较严重,在迅速成果的同时,给后期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三、进一步提高公共绿地建设管理水平的对策

根据洛阳市公共绿地建设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精心施工,加强管理。

(一)提高各级领导的园林绿化意识,把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做好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留足绿化用地,坚持旷地优先原则。树立爱绿、护绿、建绿的社会公德,提高居民的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

(二)提高设计水平,狠抓精品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设计要突出洛阳历史文化城市和牡丹特色。苗木选择上要把牡丹做大做强,树立牡丹花城的形象,多造乡土树种,如杨、柳、楝树、椿树、刺槐等,对有些引种植物表现良好的也可大力推广,像法桐、棕桐、雪松等。根据园林彩化、美化的需要,注重彩叶树种和观花宿根地被的运用。对植物的选择不能求全责备,适地适树,如杨、柳可选择无絮或雄性植株,法桐可选适用少球或无球品种。

(三)完善城市绿化规划,绿地分布以能充分发挥其园林功能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原则,在增加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的同时,强调乔、灌、草、花的合理配置,平面绿化、垂直绿化相结合。坚持以为本的园林服务宗旨,满足居民生活、休闲、娱乐、社会等需求,合理布置大型公园、游园、广场,布置密度更高的微型绿地,安装路椅、坐凳,便于人民休憩。逐步改变广场、公园中草坪面积比重大,绿荫少的现状,增加大体量,有特色的主景树和庭荫树。

(四)增加科技含量,开发利用园林绿化高新技术。开展城市绿地节水技术,在绿地中铺设有吸水砖、渗水层,建蓄水池,收集雨水或利用净化的污水浇灌绿地。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做到技术上的科学性。适地适树,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抗性,创造有利益虫的生存环境,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园林枯枝叶的利用技术,将园林废弃物制成无虫无菌的有机肥归还绿地,以利园林植物的生长。

(五)利用计算和技术,建立城市公共绿地动态管理系统,将城市分布复杂,种类繁多的绿地管理引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

作者单位:齐远平 胡云霞 洛阳市广场绿化中心

李强 洛阳市绿化工程管理处

参考文献:

城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范文2

关键词:丽水;公园绿地;植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33-4

1 公园绿地的概念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是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园地,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同时还承担着保护、繁殖、研究珍稀、濒危物种的任务。优美的园林景观和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个居民,渗透各行各业,覆盖全社会。园林绿化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健康和活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园林绿化事业的地位和社会需求将不断提高。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环境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其生态需要,而且要满足美观及舒适性方面的要求。这样对于植物配置的研究也就日益深入,早期的公园绿地中所运用的树种的品种及数量都比较少,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所采用的手法也相对简单。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种树”,对于公园休闲绿地植物配置造景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2 丽水市概况

2.1 地理区位

丽水市处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城区面积14.6km2,地理位置119°54′E,28°27′N。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市政府驻莲都区,距温州126公里,距金华市122公里,距杭州292公里,距上海512公里。属长三角经济圈南端。

2.2 地形与气候

丽水市中心城区是一个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周边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丽水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全市气候具有较明显的水平地域性差异和垂直差异。年平均气温18.3-11.5℃,平均年日照1712-1825h,无霜期180-280d,年均降水1400-2275mm[1]。

2.3 土壤环境与植被区系

丽水市山的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红壤分布在海拔700-800m以下,约占44%,黄壤分布在红壤之上,约占40%。丽水地区自然森林植被由次生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等组成,植物种类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具有较明显的亚热带植被特征[1]。

3 调查方法与内容

3.1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查,走访相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查阅了丽水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历史资料。首先,根据丽水市园林植物种类,将该地区的植物分为乔木、小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花卉5类。对这5类植物分别调查其种类、数量,并对主要公园绿地中主要的乔木和灌木、藤本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最后汇总得出丽水主要公园绿地植物的组成情况;同时,对市区主要公园绿地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调查统计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3.2 调查对象和内容

2010年3-6月,选取丽水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园绿地进行实地调查,主要有丽阳门公园、处州公园、江滨公园滨江景观带等城市公园绿地。调查内容主要为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配置、生态类型生长及适应状态,并进行分类统计,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计算公式为:F=Nb/Nt,Nb为研究区域植物物种数,Nt为市域范围内植物物种数[2]) 对主要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景观时序等进行调查分析,并评价其园林植物应用特点。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资料,综合整理分析总结,为丽水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发展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

4 结果与分析

4.1 应用树种构成及丰富度

根据调查和数据资料得出,丽水地区种子和蕨类植物有1200多种,涉及160多科,其中木本植物有90余科650余种[3]。相应的丽水市区现有应用的园林植物有72科179属293种,物种丰富度约为0.45。

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植物有293种,使用频率较高的主要种类有14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有50多种,主要有香樟、桂花、四季桂、广玉兰、银杏、樱花、合欢、无患子、孝顺竹、棕搁、雪松,乐昌含笑、杜英[4]等。

灌木和小乔木有40多种,主要有白花杜鹃、金边黄杨、南天竹、含笑、红花栏木、山茶花、紫薇、八角金盘、海桐、瓜子黄杨、小蜡、珊瑚树、红枫、红叶李、月季、火棘、大叶黄杨、桅子、金叶女贞、茶梅[4]等。

藤本植物有10余种,主要有紫藤、爬山虎、凌霄、络石、扶芳藤、常春藤[4]等。

草本植物有20多种,主要有麦冬、细叶结缕草、美人蕉、紫茉莉、紫竹梅、剑麻、葱兰、芭蕉、梭鱼草、莺尾、白三叶、狗牙根[4]等。

4.2 不同类型植物的应用特点

4.2.1 常绿与落叶植物的应用特点 据调查统计,丽水市种子和蕨类植物有1200多种,涉及160多科,其中木本植物有90余科650余种。在植物种类中,乔木类中落叶树种数量约占45%,常绿树种约占55%,落叶树种平均树龄24a,常绿树种平均树龄15a[5]。在常绿和落叶的配植上,以常绿为主,落叶树种种类较少,植物景观四季变化上不够明显。

4.2.2 乔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的应用特点 园林植物的乔灌草配植的合理比例对形成优良的园林景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乔木是绿地的骨架,在发挥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灌木的花、叶、形对形成城市园林绿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及丰富植物层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草本花卉及地被植物在色彩、质感上对改善地面景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从绿化种类的配置上看,乔木类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公园和街道行道树的布置上,灌木类主要应用于居民区的住宅楼房之间。草坪和花卉则主要分布在道路街头绿化和城市公园内。说明丽水市区公共绿地比较注重乔木类植物和草本花卉的应用,对灌木类树种的选择较少。相应的在居住区绿地当中,一些花叶具美的花灌木如桂花、紫荆、垂丝海棠、石榴、六月雪、栀子、木芙蓉等较受欢迎。

4.2.3 乡土植物与引进植物的应用特点 丽水市所处的亚热带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规格非常丰富。但真正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运用的本地植物种类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对乡土植物的重视不够,在城市改造和规划中应重视对其合理的保留和保护。主要的乡土树种有浙江樟、刨花楠、白玉兰、深山含笑、合欢等。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引进外地树种越来越多,表现较好的有广玉兰、无患子、朴树、雪松、罗汉松等植物,主要运用于行道树和公园,在丰富了当地植物群落的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园林景观。

4.3 城市公园绿地植物应用状况

丽水市主要城市公园绿地有丽阳门公园、处州公园、以及万象山公园和江滨公园等。丽阳门公园是以丽阳门城墙遗址为依托修建的小型公园绿地。万象山公园位于城西南瓯江北岸,绿化植物呈随机型自然分布。处州公园位于丽水城区中北部,其北面为行政中心,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公园。滨江景观带全长19.1km,是在瓯江防洪堤绿化带的基础上建成的,也是具有一定城市形象景观、体现城市发展面貌的新型绿地。下面对主要对处州公园和江滨公园景观带的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

4.3.1 处州公园绿地植物应用 处州公园是2006年建成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和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公园。公园里的园林植物经过精心维护和管理,已形成较为丰富和稳定的园林植物景观。下面分别从公园植物的空间结构、景观时序、植物群落结构以及垂直绿化和地被植物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园林植物的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在植物选择主要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如香樟、朴树、榉树等为骨干树种,配合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乔木如银杏、合欢、黄山栾树、榔榆、雪松、罗汉松、龙柏等作为植物群落上层植被,中层选择落叶小乔木以及常绿灌木如樱花、碧桃、金丝柳、隶棠、桂花、枸骨、紫薇、木芙蓉等植物,下层主要以常绿小灌木或铺地植物如杜鹃、金叶女贞、南天竹、小蜡、紫叶小檗、铺地柏、八角金盘等,同时运用草本和地被植物配植成花境、花缘、花带以及湿地花丛、草坪等形式,形成丰富的地被植物景观。主要植物有云南黄罄、金钟花、粉团蔷薇、六月雪、鸢尾、萱草、麦冬、香蒲、玉簪、百慕大等。

植物群落构成:植物群落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较简单的群落结构的如:小乔木+灌木+草花地被,例如桂花+洒金桃叶珊瑚、香樟+杜鹃,孝顺竹+麦冬、红枫+小叶蚊母;较复杂的结构如落叶大乔木+常绿乔木或花灌木+草本地被、落叶乔木+灌木绿篱+藤蔓植物+草本地被等结构。例如雪松+红枫+红花继木+狭叶十大功劳+小叶蚊母+八角金盘,雪松+红叶李+石榴+海桐+小叶蚊母+结缕草没有量就没有美,根据形式美原则,尊重植物自然特性选择本地树种,植物群落以乔灌草复合结构形成绿量大的空间,提高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同时公园注重选择大量的灌木植物配置成绿篱、绿带,遮蔽构筑物,作为绿地中下层结构的重要部分。

景观时序:处州公园植物能够体现较为丰富的季相变化。在体现四季变化上公园的南部和北部植物选择各有侧重,南部多为春夏开花植物种类,如白玉兰、紫叶李、樱花、海棠、合欢、紫薇、石榴等植物,配以金钟花、鸢尾、玉簪、金丝桃、六月雪等开花繁茂的植物形成姹紫嫣红的春夏景观。而北部则选择落羽杉、银杏、红枫、无患子、乌桕等秋季色叶树种,配合桂花、梅花、紫竹、木芙蓉、南天竹等秋冬观花果类的树种,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

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处州公园在地被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择草本花卉和耐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有三色堇、矮牵牛、四季海棠、常夏石竹、鸢尾、花叶玉簪等植物,较耐荫观叶植物如石菖蒲、龟背竹、万年青、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银叶菊等,以及地被如阔叶麦冬、吉祥草、酢将草、鸢尾、大吴风草等植物,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和景观功能的需要。例如在沿自然溪水一侧,选择金边玉簪和紫花地丁片植,并选择耐水湿的再力花、香蒲、千屈菜等植物丛植以形成既耐荫又有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景观。同时公园也比较重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运用攀援藤本植物形成造型丰富的园林景观,尤其是结合园林建筑小品亭廊等进行布置。主要的攀援植物有紫藤、美国凌霄、蔷薇、爬山虎、花叶络石、洋常春藤等。由于选择了大量的草花地被和攀援藤本植物,提高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同时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中下层植物景观。

除以上所述,处州公园在植物选择上还是存在地域特征性不够明显,一些乡土植物和本地表现优良的品种应用不够。同时,在一些比较耐荫植物的上层空间大型乔木较少,没有形成较好的郁闭空间,为其通过荫蔽的生长环境。

4.3.2 江滨公园景观带绿地植物应用 瓯江是全市第一大江,江滨景观带是在瓯江防洪堤坝上建成的,从1999年防洪堤修建投入施工,截止2010年10月,全长19.1km的瓯江景观绿化带主体部分及主要景观分区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后期绿化种植也在近期完成。滨江景观带分为古城墙保护区、城市意象区、滨水公园区、生态景观区等功能区块组成。古城墙保护区主要以门古城墙为中心,周边亭台楼宇,绿树阴阴,供游人游览评古、放松身心的场所。整个区域在植物配置上以规则为主,以带状模纹绿篱、色带结合配植小乔木和灌木。城市意象区是丽水市区滨江绿色休闲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长约700m,占地面积8万余m2。自西向东由瓯江源景区、水沙飞红景区和应星楼景区3个分区组成。主体应星楼仿宋代古建筑风格,主楼三明三暗连基座共有9层,雕梁画栋,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瓯江源景区主要以各种反映瓯江两岸人民的劳动、生活场面的雕塑体现当地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水沙飞红景区以溪流、假山、瀑布等景观组成,体现水的灵动和妩媚。整个区域的绿化以自然式为主,选择银杏、黄山栾树、罗汉松、凤尾竹等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起到烘托主景,提升景观品质的作用。滨水公园区主要是以休闲广场为主,有下沉式广场、亲水广场等,配置园亭、树池座椅等设施,提供游人锻炼、集会、禧水等活动的场所。植物景观以自然式为主,布置一系列花坛、花镜,少量配置乔灌木。生态景观区是最后一个区域,由岩石生态园和自然游园两个景区组成。自然游园区主要以大片群植形成的郁闭林和树林草地相结合,形成幽静怡然的环境。群植主要以同属不同品种形成如樱花林、枫香林等,继而取得鲜明的季相变化特色。植物岩石生态园的地被植物种类较丰富,选择棕榈科、景天科、枝叶细小的耐旱型等植物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景观。

由于景观带绿化工程完成时间不长,后期种植的园林植物还未形成预期的绿化效果,下面主要结合应用较为丰富的生态景观区来具体分析其植物应用情况。

空间结构:滨江景观带绿化在植物种类选择上,上层结构树种为株形较好的的乔木如白玉兰、棕榈、榔榆、银杏、罗汉松等,种类和数量都较多,中层结构以小乔木和花灌木种类为多,如桂花、山茶、金丝桃、小叶栀子、金边黄杨、金焰绣线菊、大花六道木、木绣球等,形成大片灌木从和花丛。下层结构以草本地被为主,选择一些适宜性较好观赏性强的品种如大吴风草、白三叶、金边玉簪、紫花地丁等。整体来看,该区域植物物种比较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但不足的是,上层、中层的乔灌木数量较少,难以形成郁闭的林下空间,对于夏季持续炎热的丽水市来说,在空间开阔没有遮挡的防洪堤上,对于缓解夏季炎热,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的方面考虑不够周到。

景观时序:生态景观区在植物选择上能够合理搭配四季景象不同的树种,营造不同季节时令的植物景观。如春天开花的玉兰、紫荆、金钟花、海棠、樱花等,夏秋季开花的合欢、木槿、凌霄、木芙蓉等,冬天开花的腊梅、山茶等,以及一些秋色叶植物如枫香、乌桕、银杏、水杉、黄连木等丰富秋冬季节景象。但比较而言,观赏性较强、观赏时间在秋冬季节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多,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在秋冬落叶后有优美的枝干树种,例如榉树、梧桐、银杏、水杉等,或选用一些秋冬季挂果的树种,如柿子树、柚树、珊瑚树、南天竹等植物以弥补秋冬季节萧条的景象,丰富环境景观。

营造特色树林景观:在生态景观区中,根据景观设置的需要,选择一些生长适应性强,林相效果好,在特定季节能形成特色鲜明的树种营造特色景观林,例如运用多个品种的樱花形成春花烂漫的樱花林,运用枫香、槭属的树种形成层林尽染效果的枫树林。林下配植耐荫的草本地被植物如鸢尾、麦冬等。

5 存在问题

结合对丽水市区公园绿地应用树种的调查,以及代表性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形式、空间结构、植物群落结构等进行的调查统计,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总结了丽水市公园绿地植物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5.1 园林植物生态性关注不够

植物的生态特性是形成健康旺盛的植物景观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生境环境选择不同的园林植物,才能创造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景观。

5.1.1 适地适树原则没有体现 在园林植物种类选择中,由于一些原因,例如以前较早的绿化选用传统园林植物较多,或者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者习惯于选择某些园林植物,因而对于在本地生长良好体现优势的树种没有加以重视和运用,造成植物景观形成以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较多存在。

5.1.2 植物群落稳定性较差 自然群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及生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群落。自然群落的结构复杂的层次有6-7层之多,结构简单一般的有2-3层次。栽培群落应该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尊重植物的习性,借鉴于自然群落结构。当前市区的园林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层次也只有2-4层,难以形成更稳定的群落结构。

5.2 园林植物特色景观的缺少

园林植物的基调和主干树种应该是当地的乡土树种,能够反映出城市所处的地域特征。如果公园植物的选择没有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整个公园的景观特色就无法充分体现,没有特色的景观,就是没有生命力的景观。

5.2.1 没有体现植物的群体美 公园植物的配置以自然式为主,树种有对植、列植、丛植等配植形式,但出于规模面积的限制,没有体现植物群体美的景色。作为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区,可以利用秋色叶植物或观赏价高的植物形成成林的景观,例如北京香山的红叶、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著名的植物群体美景观。

5.2.2 缺少观赏特性丰富的植物 观赏特性丰富的如既可观果又可观花的,既可观叶又可观花的植物等,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做到统筹安排,利用丰富的观赏特性,提高植物观赏特性的丰富度。

5.2.3 没有体现生态示范区的特色 丽水市作为国家试点生态示范区,自身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在植物景观方面没有体现生态示范区的特色,缺少体现本地特色的植物景观。

6 改善建议

针对丽水市公园绿地存在的问题,基于自然环境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运用上可以注重考虑以下几点,以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

6.1 树种选择坚持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以当地地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考虑以常绿阔叶林树种为主,结合落叶阔叶树种,体现城市绿化地域特色。重视树种结构合理性,注重速生树、慢生树的合理配置,为其他植物的应用奠定稳定的植物群落环境,继而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考虑环境保护的需要,选择能吸收有害气体,抗逆性强的树种,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建立并逐步完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库和园林植物苗圃。

6.2 发掘培育乡土植物品种,确定基调树种

丽水市区的地形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小盆地,四面环山,在夏季,需要树冠庞大的树种遮荫降温, 大量选用丽水地区的乡土树种和通过多年种植表现型良好的树种[6],可以香樟、浙江樟、荷花玉兰、重阳木、深山含笑为主,混栽悬铃木、无患子、银杏等作行道树,庭荫树和草坪、广场等开阔地孤植树构成丽水城区园林优势树。确定丽水城市绿化的基调树种,选择能充分体现丽水当地植物景观特色,能作为城市景观标志的树种,例如香樟、鹅掌楸、刨花楠等作为基调树种。

6.3 提高植物景观时序性和观赏性

由于地理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本地植物以常绿阔叶林树种为主,因而植物景观在季相变化上不够明显,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落叶阔叶树种或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品种,以增强植物景观四季时序变化特点,让人们通过城市园林绿化能感受到节气时令的变化。适当考虑选择观赏性较强、观赏时间在秋冬季节的植物。如选择株形优美,枝干挺拔秀丽的树种,在秋冬落叶后人有优美的枝干,例如榉树、梧桐、银杏、水杉等,或选择柿树、柚子、南天竹等观果的植物弥补秋冬季节的不足,丰富园林景观,增强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6.4 加快立法建设进程,完善园林绿化配套法规和技术标准,理顺管理体制,依法强化行业管理

根据国务院立法计划,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条例)和《城市公园管理条例》的起草、协调工作;争取早日颁布实施。抓紧有关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的编制,促进行业法规体系完整配套;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标准体系,抓紧专业标准、规范的编制配套;充实加强城市各级人民政府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或配备专门的人员),依法行使园林绿化行业管理职能。在管理体制上,特大城市、大城市坚持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适当保留一定的人、财、物制约调控权;中、小城市以相对集中管理为主。 各级政府的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参与编制园林绿化规划,行使行业审核、协调、服务、监督的行政职能,管理城市各类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维护。对经营园林绿化设计、施工,苗木花卉生产、销售等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行业监督管理;搞好城市园林绿化成果的保护和管理。城市绿化种植不得随意砍伐和损毁,特别应落实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职责。

6.5 实行科学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研的投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吸收应用管理科学的新成果,改变园林绿化事业的落后面貌;加强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遗传育种的研究。培育具有特性和抗性的园林植物新品种。实行以植物材料为主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技术政策。加强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的异地保护、繁育、研究,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做出贡献;针对园林设计、施工、植保、养护、管理、测试监控、专用机械等方面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同时加强园林绿化科技情报工作,开展国内外横向交流,引进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和植物品种;利用自身一切条件和手段加强对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成果和各项园林绿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社会维护生存环境、自然生态,园林绿化的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加强各级园林绿化部门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岗位技术、职业道德的教育,有计划、多形式、多层次地培养人才,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园林绿化职工的工资待遇、住房条件、保险福利等应有所改善,园林部门内的育种、植保、环卫、室外高空作业等工种职工的劳保福利应享受专业队伍的同等待遇。

参考文献

[1] 丽水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 阎传海.张海荣.于法展.等.江苏北部城镇绿化策略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14(4):38-39.

[3] 丽水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 陈建洪.丽水市住宅区绿地的植物组成_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分析.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03.

[5] 朱圣潮,徐燕云.丽水市区园林绿化建设的调查研究[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2):58-61.

城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范文3

关键词:温州:旧城改建;政府投资

中图分类号:TU98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149-02

1 前言

旧城改造是一项牵涉面广、耗时耗资大、社会影响强的综合性工程。面对城市的超常规快速发展,很多城市存在着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相互偏离的倾向,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这不仅我们温州存在这个难题,国内外许多城市对旧城进行改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从政府投资的角度来探讨温州旧域改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思路。

2 政府投资在旧城改建中的必要性

旧城改建具有政策性强、拆迁安置难度大,投资大、产出少、收支不平衡的特有特点。尽管如此,为了改善旧城区环境,提高旧城居民生活水平,温州市政府仍要把旧城区的改建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描绘好旧城建设蓝图,做好旧城改建规划,科学合理确定旧城改建规模,统筹财力,有序地、高质量地推进旧域改建的顺利进行,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2.1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能够兼顾各方利益

旧城具有一定的历史,短者上百年,几百年,长者上千年。

(温州古域自东晋郭璞造城距今就有1600多年的历史)。城市基础设施简陋、配套落后、道路狭窄拥挤、房屋破旧低矮是旧城的一般特征。

温州市旧城改建起步比较早,从1987年开始至2008年底,改建新建面积783万m2。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温州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改建速度不断加快,旧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平坦宽敞,绿地率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但仍有不少旧区需要改建。据我们对山前街、汇车桥底片区的调查,居民住户1490户,其中居住面积在10-25m2以下的有143户,25m2至35m2的有244户,两项占总住户的26%,绝大部分居住条件很差。如不继续加以改建,将会严重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政府必须高瞻远瞩,统领经济建设全局,用超前的眼光,超前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拆迁,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走综合开发的建设路子,有计划有步骤地,高质量高档次地继续推进旧城改建。

旧城改建投入巨大。通常旧域改建建设成本大于新区建设,拆迁安置收入不足于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因此,旧城改建需要政府投资,城市政府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建扩大城市空间,美化绿化城市,使城市变得更美更好的必由之路。

旧城改建拆迁涉及利益分配和众多民众的利益,需要政府的协调。目前,旧域改造中的利益分配矛盾主要集中在拆迁安置补偿的层面。一般来说,现行的体制,各地旧住房拆迁补偿安置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倾向补偿、价值标准房屋调换和面积标准房屋调换。无论哪种方式,都有风险存在,主要表现在旧城原住居民一般是中低收入阶层,补偿后可能获得的货币补偿往往难以在市场上购买合适的住房;动迁配套安居房源一般被安置到域郊,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级别低,交通不便,谋生机会少,生存成本上扬;搬迁意味着原有的社会网络被打乱,那种长期建立起来的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将荡然无存,居民有被“驱逐”的心理;配套商品房建设质量低劣;被拆迁人得到的安置补偿费与他们失去房屋所要面对的风险与支出相比较,完全不成正比,更与政府及开发商从中获得的巨额级差地租相悬殊。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旧城片区被置换成高档楼盘,它所释放的能量是配套安置房无法比拟的。造成的后果是安置房片区的居民有可能会在新一轮的城市改造来临时又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牺牲品,是被边缘化的对象。

房屋拆迁与被拆迁是一对矛盾,拆迁地块范围内只要有一户不拆,拆迁地块的整体价值就得不到实现,地块的拆迁也就失去了意义,拆迁人也无法通过另外拆迁一户来进行补救,城市规划和建设就不能实现。如此一来,政府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在这个时候,也只有政府才能处理由于改造而带来的利益分配矛盾的分配者和协调者。主要通过制度来平衡。旧城改造是对城市形态、功能、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利益关系调整措施的适时与合理。针对不同时期拆迁遇到的问题,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拆迁中日益激化的利益冲突现象,原因在于目前已颁布的有关拆迁制度多是“自上而下”主导的结果,以原住居民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由于自身在利益主体组织内部力量的薄弱而处于被动地位,为此需要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

2.2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能够保障资金来源

首先,在旧城改建中拆迂成本高,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众所周知,旧城改建是在拆除旧房的基础上重新建设,要承担旧房拆迁成本,被拆迁人的临时安置补助费等,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

“拆迁安置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产权调换,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根据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温州市对拆迁房不论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均进行市场价格评估,其评估价建筑面积每平方米绝大部分在9400元以上。有的甚至与新房同价。温州市旧城改建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有关规定指出:住宅用房临时安置补助费每月12元/m2,超出过渡期限未提供安置用房的,应当自逾期之月起按原标准的2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浙江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在二十四个月内将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安置完毕。在规定的过渡期限未提供安置用房的,应该自逾期之月起按照原标准的2倍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经调查,拆迁过渡期一般要42-48个月之间,这样可以计算出拆除建筑面积1m2的住宅。临时安置补助费需要支付720-864元左右,拆除营业房等非住宅的过度补偿更高。上述情况足以说明旧域改建拆迁成本高负担繁重。

其次,旧域改建投资大、收入少,只有政府的投入才有保障后续的继续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城改建坚持综合开发的建设路子,坚持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实行基础设施、公建配套、道路、绿化公园、商住楼全面建设,经有关专业人员估算,商住楼造价每平方米在2200-2500元之间(高层建筑),

综合单价在3200元左右,而拆迁安置采取产权调换,新旧房屋差价一般只有400-500元之间,有些只有300多元(旧房成新率不同评估价有高低),事实上,建设单位或者政府拆建1m2的房子还要倒贴被拆迂人400多元钱。拆迁安置程序一般为:先安置住宅,后安置写字楼(办公房)、营业房:先安置居民,后安置单位,安置完毕如有少量剩余再转为商品房出售,由此可见,旧城改建收入十分有限,并且滞后。投入产出不平衡成为客观事实,有些旧城改建项目还要搞城市公园建设,如温州市的信河街改建区(含松台广场和九山公园)范围用地面积为69.10hm2,九山公园和松台广场用地就29.37hm2,共拆除各类旧房647000m2,其中:住宅466000m2,非住宅181000m2,新建面积为802000m2,其中住宅647000m2(含众用面积),非住宅139000m2,其他公建配套16000m2,新建住宅仅满足安置。上面有关数字足以说明,旧城改建是不可能自求平衡的。旧城改建如果没有政府投资,就难以顺利推进,建设周期就将延长,拆迁安置就无法如期完成,被拆迁入就会有意见有怨言,就会对政府工作不满,就会上访,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和不应发生的事件等等。因此,政府投资改建旧城,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城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旧域改建工作,把旧城改建的拆迁安置工作作为城市政府工作重申之重来抓,千方百计聚集资金,安排财力,解决旧城改建的资金不足,千方百计地缩短建设周期,让被拆人早日回迁新居,确确实实地让被拆人感到旧城改建不仅仅给他们带来了实惠,感到城市政府在为他们办实事。让老百姓拥护支持旧城改建工作,拥护支持城市政府工作,所以,城市政府改建旧城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之大事。

3 政府投资介入旧城改建的几种模式

旧城改建是造福城市人民群众事业,城市政府不但要向市民把“功利”讲明白,而且要切实把旧城改建的规模,投资估算,建设周期,周详的规划好,设计好,一旦确定,城市政府必须按预定目标落实建设资金和投资方式,政府投资旧域改建不外于以下几种投资模式:

3.1 以土地出让金投资旧城改建

这种投资方式最适应于建设资金遇到运行调度困难的情况,政府根据资金需求状况,可以安排国有土地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给土地需求者,获取土地出让金,以土地出让金解决旧城改建的资金,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因为城市国有土地具有资源稀缺、变现迅速的特点。土地资源的来源:一是改建区取得,做旧城改建规划时,要安排适当的土地,用于出让,作为该改建区的资金来源。二是在新区安排土地,专土专用,根据旧区改建的进度和建设资金的需要,分期将土地公开出让,取得的出让金分期拨付旧城建设,不管旧城新区土地出让金解决改建资金,关键在于具有储备土地资源条件为前提。

3.2 以商品房预销售收入投资旧域改建

以商品房预销售收入投资旧城改建,往往量有限,它一般是在改建区满足拆迁安置用地以外,剩余的土地不是完整的地块(组团),不具备出让条件,由代建单位先按拆迁安置项目报批建设,在满足安置房源的前提下,一般采取切块或单元作为商品房。到符合预售条件时。交清国土资源部门按照该地区土地出让市场价测算的地价款(出让金),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商品房手续,领取预销售许可证,取得预销售商品房收入。此外,还有安置剩余的少量商品房销售收入(也得办理上述有关手续),上述两种商品房预销售收入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房收入,其原因是土地没有经过公开招投标出让方式,与现行土地经营法律法规有些不符,只是政府承担旧城改建的特殊情况罢了。商品房预销售款也只能解决一部分的工程后期建设资金。而且数额相当有限。

3.3 财政资金投资旧城改建-

顾名思义,财政资金就是政府的钱、国家的钱。财政投资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年度旧域改建计划,安排财力,视工程建设进展需要分期拨付投资资金的方式,财政投资是旧城建设资金来源最具有保障力。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除了一些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外,财政资金满足城市建设还有一定的困难,只能是解决部分建设资金问题,旧域改建资金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解决,再者为商品房预销售收入解决。如果既无土地出让储备资源,获取建设资金,又无商品房可售,那么城市政府只能拿财政资金安排解决旧域改建资金问题,否则,旧域改建将无法推进。

除了上述三种形式投资外,还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方式临时向银行贷款解决建设资金,但银行贷款必须有前提,即要有还款的资金来源渠道,要有土地出让或商品房预售收入做保障。否则,因银行贷款是要偿还和支付利息的,利息支出又是增加投资费用,加重负担,贷款额越大,利息支付负担越重,偿还越困难,原因是旧城改建不同于商品房开发,商品房开发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向银行贷款解决工程建设资金,然后以商品房预销售收入偿还贷款,换言之,旧城改建贷款只是临时解决途径,并非上策。

4 政府投资与改建旧城之间需处理好的计几个关系

政府投资改建旧城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4.1 处理好政府投资与自求平衡的关系。

常有人说,旧城改建是自求平衡的,不要政府投资,这话是偏面不正确的,旧城改建投资大、产出少,这是客观摆着的事实,除非在改建区内有若干国有土地公开出让或拍卖,或者建有一定数量的商品房出售而得到资金,孰不知,土地出让金和尚未缴地价款的商品房收入都是国有资产,本应缴政府财政,而在旧城改建中仅采用收支两条线,返还作为改建资金。然后改建区全部完工结算,如还有结余再交政府财政,其实所谓的自求平衡,实质政府投资,只不过投资形式不同罢了。过去有人讲,温州市人民路改建自求平衡,还有盈余,其实人民路改建工程之所以还有资金上缴财政,有两个条件所致一是有一定的地块出让获取出让金,二是商品率比较高,即拆少建多。所以,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政府投资与自求平衡的关系,是旧城改建顺利推进的关键。

4.2 处理好政府投资与旧城改建规模的关系

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量人而出,旧域改建同样如此,应该根据城市政府财力、资金状况和城市人民的承受能力米确定改建规模,旧城改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要顺应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旧城改建这项造福人民群众的事业向前发展,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城建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如果建设规模铺开大了,就会费力,一旦情况变化,资金调度跟不上就会影响工程进度,建设周期会变长,其预定目标可能难以实现。

4.3 处理好政府投资与旧城改建形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