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教育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教育发展

科学教育发展范文1

1、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失衡。城乡二元教育发展使城乡教育差距拉大,农村教育问题较多。城区学校投入大,条件好,综合资源丰富且优质;农村学校经费少,条件差,还存在着不少危房,学生辍学现象较严重。

2、基础教育与职成教育失衡。与基础教育相比,由于经费、人员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各镇乡成人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大,化技术学校工作成绩不明显,学校办学条件急需改善。农民教育与培训工作的相对松懈将逐渐增大城乡人口素质的差距。

3、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失衡。高考和初中“联招”成绩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焦点,也是社会各界评判地方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这种定势使不少地区、学校把主要财力、人力投入到中学教育,使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发展明显滞后。

4、硬件建设与软资源失衡。有的地方采取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注重内涵发展,而是外延式发展。很多学校花重金搞形象工程,而相对忽视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科研能力、管理水平、教学效率等指标的升级,使软资源隐性失衡。

5、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与普通学校建设失衡。与普通学校相比,一些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为“做大做强”,纷纷向银行借款,“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在硬件建设上不惜斥巨资,过分追求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而随着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随着择校“三限”政策的逐步落实,这类学校的还贷能力将越来越弱,从而影响发展。

6、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失衡。与学校教育的集中性、单纯性、科学性相比,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对薄弱,存在着教育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不规范性。不少教师感叹“5<2”(五天的学校教育比不上两天的社会教育),证明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尴尬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失误。

7、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失衡。残疾儿童、贫困地区农村儿童、下岗职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等教育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令人担忧,教育发展需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以确保教育公平。

8、学校发展与人的发展失衡。不少学校过分追求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硬件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和师生数量的增加,忽略对全体师生思想、心理、情感和人文素质发展的投入和关怀。有的学校过分强调家长、成人、社会的当前的需要,忽视学生主体个人发展的兴趣、需要和未来生活的需求。过分强调学生的分数、成绩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和教师情感、态度、个性、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使学校发展与人的发展严重失衡。

二、实施“七大工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平衡、协调发展

1、实施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工程,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服务,主要是培养各类人才和做出智力贡献。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要立足实际,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不能过分超前发展。要使各类教育既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必须根据现有的教育成本、发展成本、区域经济等相关因素,从经济、社会等角度,根据市场化原则,科学、全面、精确地测算近、中、长期的事业发展规模,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投入,从而实现农村教育事业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2、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当前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策略主要应关注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整体标准化。农村教育办学标准化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不断对均衡发展提出新要求。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从整体上、面上达到标准化,缩小校际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当前,特别是要把排除农村中小学危房纳入教育工作“重中之重”,把排危作为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工程的奠基工程狠抓落实,并把排危工作与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有机结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农村学校的协调发展。

3、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教育扶贫制度,要把治理农村薄弱中小学和做大做强城区品牌学校同抓共举,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以防止城乡教育办学水平和效益差距越来越大。一方面,我们要鼓励优秀教育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支教,提倡城乡学校之间、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等活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对农村学校和教师给予政策倾斜,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对贫困地区学生升学就业给予适当照顾等。4、实施弱势群体关爱工程,确保教育公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特困生档案,完善特困生救助办法。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减轻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负担。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随打工的父母进城读书的农民子女将越来越多。各地在做城市教育发展规划时要对此做出科学预测,提前统筹规划。要改变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适龄儿童按居住地入学。各级政府可根据财力情况,考虑将本地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公办学校要成为吸收流动儿童就学的主渠道。

5、实施新课改工程,注重以人为本

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今后一段历史时期依然存在,新课改要注意引导和校正“指挥棒”的方向,使之朝有利于检测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发展能力等方向靠拢。新时期的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借实施新课标契机,统一协调发展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等各类教育,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衡量各类教育的统一标准,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共同提高。

6、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缩小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

乡村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地理位置的相对偏僻,接受教育的信息点相对分散等特点,决定了乡村教育接受新教育、先进教育的速度和质量逊于城市教育。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点,农村学校完全可以利用“校校通”工程,加强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农村学校完全可以利用“空中课堂”,开阔农村学生视野,使农村学生接受城市甚至国内外的先进教育。

7、实施农民教育与培训工程,缩小城乡人口素质的差距

科学教育发展范文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仅仅制造一个考试机器,这点在新课标中有非常多的深刻论述和要求,因此学校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还要锻造学生的人文素质,赋予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各项技能,让他们在教育中深深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这样的人才才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人才。因此,首先,要转变育人的观念,增加树人观念,不仅要对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等校内学习负责,还要培养学生走向社会、走出学校的生活技能,让他们更加有社会公民责任感,树立他们作为现代公民的各种观念,从而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其次,要塑造他们的良好性格,不仅对他们的知识技能要注意培养,也要通过体育、美术音乐等人文教育让他们对社会、对教育充满憧憬,让他们敢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各种问题、对生活充满正面看法。

二、优化学校日常管理规定和措施

以升学率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是非常严苛的,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力争营造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环境,让师生能够互动和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来。这就要求学校一是要改变之前的管理措施,在作息、课程安排等方面尽可能地人性化、柔性管理,二是要更加注意营造树人的环境,让教师树立教学根本任务是塑造一个综合素质高的现代社会公民的正确观念,三是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优化,创造一个绿色、环保、没有过多干扰的学习环境。

三、重视感情教育和师生感情交流

师生感情是教学关系融洽的基础,学生要在教学活动中感到爱与尊重,才能更容易服从教师的指令,发展出比较完整和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要勤于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管理要尽可能人性化,不要把学生当成服从命令的做题机器。教师和学校管理者,一是要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同样的关心和照顾,通过以理服之,以情感之,使学生在感动中主动配合教学管理工作。二是要对学生的情感和内心进行关注,尤其是初三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心理辅导,定期开展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最好学校方面能够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对学生容易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介入干预工作。最后,要充分体现民主治校、尊重学生的参与权,让学生参与到初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将尊重、民主的精神充分体现,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教育发展范文3

教育和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有资料表明:我们消耗了全世界26% 的钢、30% 的石油、60% 的水泥,才创造了全世界GDP 的4%。这与教育的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落后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考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片面、失调、不可持续地发展,是统筹兼顾还是顾此失彼?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发展主要是以规模扩张,粗放式发展为主,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教育超常规发展。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实际承受能力,教育投入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教育经费投入缺口巨大,有的急于求成,为达标而达标,教育负债严重。

教育的非科学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级财政对于教育的投入还没有真正到位。特别是对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重视不够。在整个财政预算内的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经费所占的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主要依靠收取学杂费来维持运转。由于经费紧张,有些新建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要求都难以满足,有些学校无力开设需要更多设备、资金的社会急需专业,转而开设投入较少的文科专业,致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错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因此, 今后我国的教育发展要把加快发展与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紧密结合;与调整结构、巩固和提高质量紧密结合;将国内教育改革与国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合理地结合;把教育发展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少数人的利益与大众利益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三个坚持”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并不理想,有的院校片面追求规模而牺牲教育教学质量,有的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低,社会效益差。对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职院校规模、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变人口负担为人才优势,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第一,坚持办学目标。把办学目标定位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上,这种应用型人才,首先是社会所必需的,如果社会不需要,应用型也没用;这些人才应当是技术型的,而不是科研型的;这些人才应当是高层次的,而不是低层次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要始终盯住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培训。

第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三个转变。一要转变观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的定位。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培养数以千万计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要转变办学模式,按照定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方式推动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三要转变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与多样性,重点是要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继续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办学机制的转变,采取灵活多样的学制,大力提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推行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便于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与此同时,要科学定位,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努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教育是人的事业,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教育这样与人紧密相关。教育中的人不仅包括学生,还包括教师,要关心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所以,以人为本,还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教师进修发展的机会。

高职教育要协调发展,抓好“三个统筹”

第一,统筹教学规模、质量与效益。坚持规模适当、质量第一、效益至上的原则。高职院校的发展,是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规模是基础,质量是生命,效益是目的。我们讲“做大做强”,建万人学校,很有气势;但是,大并不就是强。就办学规模而言,还是适度为好。笔者所在的学院在规划建设发展上,不盲目扩张买地,而是立足现有资源建设,以融合两校现有规模和办学条件为基础,认真考虑学校发展的承载能力,在合理适度确定发展规模的同时,把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作为学院工作永恒的重点。高职院校要围绕“做精做强”,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培养优秀学生。

第二,统筹硬件与软件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购置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增添图书资料等。要重点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政府统筹、市场运作、区域辐射、中高职统筹的建设思路,打造职教集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强化技能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目前,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做到职教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要改进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此外,丰富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也是统筹建设的题中之义。在改善办学条件的问题上,要注意克服重视硬件而忽视软件的倾向。

第三,统筹专业和课程结构,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地方高职院校尤其要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专业,体现地方特色,建设特色专业,切忌跟在别人后面跑,一哄而上设专业。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推进“三化”进程,服务区域经济,特别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做出重大贡献。根据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像总理视察中南大学时要求的那样,坚持培养“热爱祖国、志存高远、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的人才绝对受欢迎。

提高“三个水平”,增强服务观念

过去,学校把学生当产品,现在学校把教学当产品,学生作为消费者来购买教学服务,教师务必以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增强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第一,提高教学水平,切实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整体质量呈下滑趋势,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跟不上,实习教学效果难以保障,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院校之间及学校内部受管理体系等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很好形成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技能训练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基础理论教学要突出实用性,以应用为目的,重在弄清“是什么”,“怎么用”;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紧贴行业和岗位;职教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增加了因材施教的难度,因此课程与教材必须加快改革;教师队伍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也要改变以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的设施、场所、基地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建设,以满足实训、实践教学之需。

科学教育发展范文4

关键词:舞蹈教育;发展方向;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J7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14-01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社会的现实需求决定着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

(一)舞蹈学的学科定位与规划

新时期高校舞蹈教育的学科建设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展开舞蹈历史、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研究;二是以身体教育为中心,展开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三是以舞蹈教学、创作和传播为基本点,展开新技术开发研究。

(二)舞蹈自然科学与舞蹈教育

为了全面准确、深刻系统地揭示各种舞蹈人体现象的本质特征与规律,对舞蹈自然学科结构和内容的构建就必然涉及到影响舞蹈者生物属性各因素的相关学科知识,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展开探索与攻关,在研究成果不断积累和系统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舞蹈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分支。

(三)高等舞蹈教育的内知识结构

面对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应培养高素质的、知识结构更为齐整的复合型舞蹈高级人才,舞蹈教育以社会需求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来改革内知识结构的组成。

二、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与能力整合发展的原则

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通过知识技能联系实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及教学功能、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师范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科学性原则

注意舞蹈知识技能的准确性、严格性,符合学生舞蹈认i卿的规律,建立基础的舞蹈教学的科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舞蹈教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为教学内容。这里的代表性指的是具有“胚胎作用观念”、“有发展力的观念,,,选择具有这些观念的动作不仅能代表不同文化的舞蹈的风格特征,而且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基础动作组织练习,能使学生在少量的知识中获得对不同文化舞蹈的有效理解。

(三)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认识到舞蹈学习不仅是掌握现成的规范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知识技能应用实践的操翻巷力。

三、高校舞蹈教育发展构想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校舞蹈教育必须摒弃以“学科为中心”,分:U或细、专业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起新的“以能力为中心”教育教学模式,体现在舞蹈教育上的那种专业分为表演、教育、编导、史论等僵死了的专门教育。必须突破这种传统教育格局,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精心构划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突出舞蹈教学体系的特点,使技术与技巧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教学做到互为所用、互为补充,达到全面推进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目的。应紧紧围绕着培养适应性强的能力型人才为中心进行安排,教材要向知识舞蹈方向倾斜。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强调以应用性强的课程内容为主导,达到能力和素质的双重培养。调整课程设置,还要特别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摒弃以全概精的思想。

(三)改革传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中,“口传身授”这种师徒传承式的教学方法沿袭至今,成为舞蹈教学的基本模式,但一成不变的“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边注入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打破舞蹈教学中这种“一言堂”的格局,应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一些新的教法。

总之,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进行,而且还应适应迅猛发展的形势和千变万化的世界,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具有开拓型和创造型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科学教育发展范文5

一、继续教育在全球的发展趋势

随着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全球向新的信息和通讯时代迈进步伐加大,各国的继续教育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当中,综合有如下趋势:

1、重视继续教育的法律建设,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继续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各类行业协会、企业大学不断涌现,全球企业大学评价标准的诞生标志着继续教育与企业、行业领先科技、市场研究集合于一体,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结构。

3、学分银行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不同的学习成果互认和衔接,形成灵活的学习制度,打破不同学校、不同教育形式、不同培训类型之间壁垒,构建起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

4、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得MOOCs迅猛发展,由Coursera、edX、Udacity三大教育机构组成的远程教育,凭借它的“顶级教育资源、免费或低廉学费、低起点注册、覆盖人群广”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推崇,正挑战或颠覆传统教育。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需求与继续教育发展的矛盾

1、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继续教育的要求(1)继续教育重点从学历教育过渡到非学历教育和培养尖端人才上。2013年我国成人本专科招生数2564934人、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数6785562人;高等教育研究生招生611381人。2014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736.66万人次,当年已毕(结)业920.28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613.67万人次,当年已毕(结)业5084.48万人次。研究生招生62.13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增长1.63%。(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仅从数据来看,我国接受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增加,根据目前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可以预测未来非学历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的重点。同时由于社会普遍学历层次的提高,要求继续教育提高教育培训层次并投入到对尖端人才的培养上。(2)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建立市场意识才能获取创新能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运行成功模式给我们提供了继续教育发展的动向与思路,财富世界500强中近80%企业拥有或正在创建企业大学。2013年,我国企业大学数量已超过2000所,近5000万人接受了企业大学的教育。继续教育需要认真研究教育培训市场规律,深入行业企业,系统分析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对岗位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以及职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强校内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来有效提高继续教育质量。(3)在线教育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远程教育的推进呈现出革命性变化,MOOCs正打破传统型大学的围墙,将地球是平的、人人可享受平等教育的理念,冲击和颠覆传统教育观点。

2、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现状(1)管理体系尚未形成、法制建设滞后。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现象较为突出,各地区对其所辖范围内继续教育缺乏全局性统筹、管理结构错综复杂、教育资源浪费较为明显。各类继续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国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对其进行支撑与保障。(2)政府扶持力度小致使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继续教育机构受政府的扶持力度小,缺乏公益性支持,机构大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了市场的无序竞争,招生期间普遍存在争夺生源的无序状况。(3)与行业企业脱钩现象严重,未能深入了解市场,服务意识淡薄。大部分继续教育机构仍旧以学历教育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市场缺乏研究和了解,没有发展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指导,对重点产业材料研发、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缺乏认识,没有系统研发开创精品课程,缺乏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服务意识的淡薄使得大部分继续教育机构知名度较低,没能有效地建立公信度,社会成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普遍程度不高,不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立。(4)教育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学监管环节薄弱,文凭或培训证书发放审核不严,继续教育质量难以保证。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继续教育很难获得学员的认可:①教学材料更新程度慢,知识老套跟不上行业科技发展;②教师水平不一,有的课程单调冗长,重点不突出,互动环节少难以引起学员兴趣;③重复学习现象较多;④考核形式单一,大部分课程开设是为了应付考试;⑤缺乏对人才系统培养的认识,重技术而忽视道德修养的综合提高。继续教育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和认证机构,有的继续教育机构缺乏教学监管过程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出于盈利目的滥发文凭和培训证书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科学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1、在研究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育内容教育目的里既包含培养人的共性,也包含培养人的个性两个层面,或侧重于培养人的共性,或侧重于培养人的个性,或兼而有之,这与确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有关,真正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创造力、激情和培养幸福感。在继续教育阶段,为了培养尖端型人才,应侧重于培养人的个性。在教育内容上应该反省以往偏重技术的片面做法,加入职业道德、艺术鉴赏、国学精华等教育内容,延续和保持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促进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高社会成员的幸福感而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要注重尖端人才的发展与平衡。

2、以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为深入市场、谋求发展的切入点继续教育要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与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向纵深发展。加强技能认证评价体系建设实行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实现行业企业选人、用人与取得“双证”的有效对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促进学习型企业的建设。

3、利用科技信息集约化更新教育手段MOOCs,从2012年起以不可估量的趋势瞬间在全球引发热潮,“大规模公开线上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由很多愿意分享和协作以便增强知识的学习者所组成的。据统计国际三大教育机构Coursera注册人数超过1425万,在线课程1068门,加入大学或学院超过121所。edX在线课程接近150门。Udacity注册人数130万,在线课程33门。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指出: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继续教育的发展需要利用科技信息集约化手段,将以往的讲授型培训向服务型培训转型,提供给学员获取行业领域国际领先技术和学术经典理论的途径,使得学员能够享受到世界一流的教学资源。同时组织学员开展学术研究、技术研发,引导学员将自身研究成果固化。在与企业合作的前提下积极打造行业MOOCs,打磨一批精品课程,创建继续教育品牌。

4、积极参与学分银行的基础建设工作继续教育在资源建设和办学中要体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要注重学员的学习档案建立和保管,参与学分银行基础建设工作,最终通过学习成果的互认和学分的累积、转换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5、增强服务意识,探索个性化教育方法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注重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素质,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高度重视个性化特征的培养问题,继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延伸,伴随着人才成型的关键期,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需要更加突出个性化培养,针对不同个体总结探索个性化教育方案,满足学员的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教育需求,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其发展。

6、增加大众学习项目,激发群体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开发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项目,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社区居民为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积极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

四、结语

科学教育发展范文6

大家好!今天我交流汇报的题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遗余力培养时代娇子>,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首先,交流一下“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学院党委在本单位内的学习实践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科学谋划。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及时研究部署工作,提出了“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师生支部分头进行,突出实践学院科学发展”的学习实践方案。二是深入调研,有的放矢。班子成员广泛听取了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党员、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深入地了解学院发展中存在的两大学科如何协调发展、专业课程建设如何后来居上、管理服务如何更高效精准突出老师和学生的中心地位等问题;学院邀请了两位督评专家就“重师德师风、重教学教研”办了专场讲座。三是措施到位,有序推进。教师支部、行政支部每周三下午集中精力与人员,或学习,或座谈,或听报告;4月学生支部、教职工党员分别组织了祭扫先烈、参观风力发电活动;学生支部结合“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与大学生党员成长计划,推出党员教育、成长等“五大工程”,观看纪录片《复兴之路》,毕业生党员在深造、选调、基层就业等方面就业成功率高,热心配合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榜样作用突出。

总之,学习调研阶段,我院党委清晰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与数据,客观地提交了调研报告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每位党员同志受了教育,写出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一如既往地坚决贯彻执行,在“实践”上下功夫,哪怕是一小步,要真正实现师生受惠。

其次,结合学生工作,简要交流一下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这方面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我们学院2001年4月建院,02年始收本科生。几年来,“环材人”前赴后继,孜孜不倦,不甘人后,在一些工作中崭露头角,详细情况请关注我们的网络主页。今天特别想就学生工作谈谈。近几年,我们的学生出了一点成绩:

20*年,刘金军同学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毕业后选调,现威海市政府工作;同年,学院组织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型农村”实践调研团,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20*年,*等同学的论文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是我校参加该赛事所获的最好成绩。

20*年,*同志获山东省“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同年,李彬同学获“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国家级铜奖,是我校第一次跻身该项赛事全国决赛;“绿色使者”志愿者协会申请到团中央重点资助,山东唯一,并最终获得第七届全国青年志愿者活动“优秀项目奖”。

2009年,*事迹反响大,获“烟台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感动全社会。

此外,我们的学生在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多类学生协会中担任主要学生干部或负责人的,选调名列前茅的,见义勇为的,自强不息的,文笔流畅的,创业能力突出的、营销能力强的,大有人在,几届学子继续强校深造的比例不断提高。更有一大批同学在校扎实学习专业知识,低调做人,毕业后在平凡岗位爱岗敬业,在单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这些成绩背后,我们是如何做的呢?粗浅地总结为:在学生工作中,建立健全“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实现完美或(兼)个性目标”的育人模式,全面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科学发展”。

首先尊重学生。就是肯定“大学生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们不是“保姆”。即使是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充分肯定80后、90后大学生是追求做“专业人、阳光人、文明人”的积极新生代,尊重他们的“志气、豪气、锐气、朝气”,尊重他们的知情权选择权,不以“教育者”自居,调动大学生自我激励、奋发的积极性。

其次,是引导学生。这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所在。一是树立“学生工作一盘棋”的大局观。学生工作关乎育人质量,必须全院各级人员、各类业务齐心协力。谁不落实“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要求,我们都毫不客气地严肃批评,责令整改。

二是利用各类平台,让学生百舸争流,百花齐放。年轻人充满好奇心,表现出征服世界、展现自我的强烈欲望。同时我们建立制度,确认教师指导科学创新活动获得校级省级以上奖励的计算为工作量.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积极成立创新团队,参与校内大学生科学创新基金立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各类比赛,参与社团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与业务指导,鼓励参与团委、学生会工作,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环材”大家庭中,又有其感兴趣的其它组织归属,学以致用,身心愉悦。

三是不舍弃传统工作渠道.传统工作渠道,就是“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工办院团委(导师)、班委团支委”三级内部管理机制。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典的,也是最有效的。

四是我们要求学生“三积极”:即,积极广泛阅读、积极社会实践、积极体育锻炼。前两者使我们的学生“有品”、“有智”,后者使学生“有勇”。有品、有智、有勇,才可能有为。正所谓品德、学问、才具兼备,就是真君子。《论语》所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五是在目标上,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三讲,即“讲理想信念,讲综合素质、讲实事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志存高远,爱党爱国,淡泊名利,奉献社会,在这一点,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轻浮。要引导大学生全面锻炼自己,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论成为“领军人物”“中产阶层”、“工薪阶层”,尽心尽力了,就是成功。

综上五点,就是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培养高质量人才道路上的一点探索。

下一步,考虑我院是工科院系,我们拟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方面加强引导,如历史、戏曲、礼乐、诗词等,以真善美育人,继承优良传统,不辱祖宗先人。同时,拟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探索发挥我院专业特色,培养优秀人才的长效机制。

另外,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院育人品牌还不鲜明,管理队伍能力仍需加强,学生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