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系统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管理系统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管理系统价值

能源管理系统价值范文1

施耐德电气远程能源管理系统(Remote Energy Management,以下简称“REM”)旨在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远程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在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及整合、扩展能力的基础上,使用能源数据采集、物联网数据传输、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稳妥的安全策略、虚拟化以及云平台管理等先进技术,充分整合海量的、分散的能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达到能源管理可视化水平,并通过移动应用的能源管理APP实现无论何时何地,呈现智能化信息报告的服务。

望京SOHO中国节能中心项目中施耐德电气运用创新的能效管理技术,从三个维度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商业楼宇能源管理专业服务, 为客户打造领先的能源管理系统:

1. 基于移动应用的能源管理APP,随时随地掌握企业级的能效管理情况,一键式微博,轻松展示SOHO绿色形象。

2. 基于云架构的REM(Remote Energy Management, 远程能源管理平台),支持SOHO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能效管理,配合咨询顾问服务帮助SOHO达到更多节能。

3. 基于SOHO BIM的三维能源展示平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物业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提升SOHO地产的商业价值,吸引更多投资人。

能源管理系统价值范文2

一、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现状

2009年以来,山东省部分重点用能企业探索建立能源管理中心,通过对能源的自动化控制提高能源保用效率。

(一)国家激励政策促进作用明显。

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开始在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下发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工业领域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给予财政奖励。山东省部分重点用能企业根据办法规定,积极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目前已有65家企业开展了项目建设工作,其中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等12家企业获得了国家财政支持。

(二)示范项目节能效果显著。在国家支持建设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中,济南钢铁集团示范项目已于2010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莱芜钢铁集团、祥光铜业、成山集团示范项目正组织建设。其中,济南钢铁集团能源管理项目总投资1.23亿元,年可节电20亿千瓦时,水3298万吨,高炉煤气2.5亿立方米,焦炉煤气4291万立方米,合计年节能量8.4万吨标准煤,年综合经济效益1亿元。莱芜钢铁集团项目计划总投资18116万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800万元,预计实现年节能量24.4万吨标准煤,产生年经济效益6750万元。

(三)部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基础夯实。

在国家重点管理的万家企业中,山东省有1188家重点用能企业,这些企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比较高,具备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其中有68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各项能源管理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如山东山水集团,实行“母子公司、两级管理”模式,集团所有水泥生产线全部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自动化水平高,所属的24家子公司均拥有自己独立的局域网、专业机房、应用系统服务器,集团总部建立核心局域网,与子公司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全集团虚拟局域网模式的无缝联接,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搭建了较好的网络软硬件基础。

(四)省内能源管理中心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大的能源调度、分析、平衡功能是实现企业能源系统优化的必要手段,目前,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MOX中国自动化公司等企业具备较强的能源管理控制技术能力,在宝钢集团、天津钢铁、湖北兴发化工、湖南华菱湘钢等企业建设了能源管理中心项目,节能效果十分明显。山东省能源管理中心技术支持企业起步较晚,但是借助广阔的省内市场,企业成长迅速,山东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已经成功实施了成山集团、东方汽轮机、莱钢、潍柴动力等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积成电子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于2009年3月通过了山东省级技术成果鉴定,认定“iES-E1000企业能源实时监测与管理中心系统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可靠,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二、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企业在加强能源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企业能源管理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对企业生产现场的自动化程度要求较高,从目前全省重点用能企业来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调查的156户企业中,63%的企业生产现场尚不能满足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要求,能源供应、使用和产出的计量没有实现自动采集和汇总,存在企业节能管理基础薄弱、自动采集系统不完善、能源信息技术落后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需要。

(二)已建成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已经建成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中,部分能源管理中心不够完善。调查企业中,有8家企业对生产现场改造不完备,部分生产环节的能源数据不能实现即时的采集上传。6家企业能源的控制调度功能不完备,虽然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和集成自动化控制改造,实施DCS、PLC、QIS等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和相应的生产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但是在能源的单独控制、调度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企业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部分企业对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通过能源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优化实现节能的认识不到位。大部分企业只注重扩大生产规模或改造生产工艺,缺少对各个生产环节能源供需的平衡,根据生产环节用能的平均值或峰值供应能源,不能动态控制调节,造成某段时间或部分环节能源供应时供大于求,降低能源利用效率。

(四)激励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9年国家出台了对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的扶持政策,对钢铁行业的示范项目给予奖励,2010年后,又陆续增加了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但省级以下的各级政府还没有建立相关激励政策,仅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很难覆盖到中小型企业,不利于能源管理中心的普及。

三、推进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途径

(一)统一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标准。

尽管部分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但是建设内容和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很好的发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作用。要探索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标准模式,充分发挥能源调度优化作用。

能源管理中心应包括“三个系统”,即现场控制系统改造、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能源计划、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监控、能耗分析、数据报送、重点设备能耗管理等功能。一是现场控制系统改造。现场控制系统是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主要是通过企业对能源输送、生产、应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为能源管理中心的采集、传输、调控提供用能现场数据支撑。包括能源输送控制系统改造、能源生产控制系统改造和关键生产环节现场改造等。二是数据采集系统建设。数据采集系统是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保障。企业各能源介质存在于工业现场的不同环境中,因性质不同,计量设备的计量方式差异较大,针对不同介质和不同计量方式,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采集方式建设数据系统。包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检定计量仪表和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等。三是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是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核心。通过基础软件、控制系统、基础硬件、现场视频监控和能源管理中心大厅建设,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的集中控制。包括基础软件建设、控制系统建设、基础硬件建设、现场视频监控建设和能源管理中心大厅建设等。

(二)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全省重点用能企业中建设能源管理中心,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推动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推进建设进度,即坚持整体部署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重点推进与全面实施相结合,坚持企业实施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通过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的“三个转变”,即由条块分割的能源管理向以远程综合监控为基础的扁平化、高效率的运行管理模式转变;由分散的能源管理向以集中管控为核心的一体化能源管理模式转变;由传统的能源管理向以建立能源系统评价和考核体系为宗旨的价值管理模式转变。“十二五”期间,以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煤炭、纺织、造纸等行业为重点,争取建成100个省级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20万吨以上。

(三)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研发。

一是企业利用好资金扶持政策。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的企业要积极争取国家节能奖励资金,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同时,积极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资金支持,推进项目建设。二是拓宽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建设渠道。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组织项目实施,通过节能效益分享型、融资租赁型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利用各类金融机构开辟的绿色通道和直通车,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政策。各级财政应通过奖励、补贴、贴息等不同形式加强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对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的企业,可列入各级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四是加强技术研发。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及有关专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适用于能源管理中心要求的软件系统,不断拓展能源管理中心功能,优化系统配置,充分发挥能源管理中心可监测、可分析、可调控作用,为企业合理使用能源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要不断提高生产现场自动化程度,培养能源管理中心应用专业人才,熟练操控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优化,实现能源管理中心对企业生产的全覆盖。

能源管理系统价值范文3

[关键词]能源管理 后勤保障 精益化 节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61-0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规模大,能源消耗量大;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学校的要求,加强能源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能源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生活正常开展的保障性工作,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为达到保障有力,节能增效的目的,需要我们积极而大胆地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之路。

一、探索能源管理精益化的现实意义

精益化思想的核心是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能源管理的“精益化”是消除能源管理过程中的一切浪费,是推进资源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要求,是保证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探索能源管理的“精益化”是满足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改善生活学习环境,提高用能效率的现实要求。

(三)能源管理的“精益化”就是实现能源资源利用的高效化,合理化;以节约型校园为平台,普及全员的节能意识,推广节能技术应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能源管理精益化的内涵分析

(一)能源管理精益化的基本要求:首先,能源供应要保障有力,安全高效和合理利用;其次,节能工作要做到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并举,达到节能降耗之目的。

(二)精益化管理的精神实质:就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服务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并能使服务过程中的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营销在内的服务的各个方面最好的结果。核心就是以较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提供给师生确实需要的服务。

(三)实现精益化管理的几条原则:

(1)从学校和师生的角度决定价值,意味着后勤的一切服务过程都要考虑到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师生教学、学习和生活的需求,一切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根据市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做出决策;

(2)确定整个价值流的全部过程,即后勤实体和部门要对产品服务的全过程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包括服务产品的设计、服务的过程、服务信息的传递过程,人力资源的组织等过程;

(3)使价值流流动起来,就是要在明确的价值流过程中消除所有的浪费。如消除服务中的等待、价值流回流和因制度的不完备、职责的重叠或真空造成管理中的扯皮、人力资源安排的不合理、服务的返工返修的浪费等等,努力提高服务过程的效率;

(4)由师生来拉动价值流,意味着所有的过程都要紧紧围绕师生的需求来进行,根据师生需求的品种、数量和需求时间等来组织我们的服务过程;

(5)不断追求完美,就是要根据学校和师生需求的不断变化,确定对价值的理解,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价值流的状态,不断消除浪费,提高价值流的流动水平,满足师生要求。

(四)以精益的理念大限度地消除服务过程中的浪费。

(1)用精益服务的方式配置人力资源,消除人力资源浪费。根据价值流配置人员,制订薪酬标准,既要达到服务要求,又要吸引和留住人。

(2)用精益服务的理念审视公共能源的合理使用,消除能源浪费。如:夜晚该亮的地方一定要亮;不该亮地方就不要亮;能用一盏灯的地方不用二盏灯;能用小功率可达到亮度要求的不用大功率照明;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改进公共照明控制;改进绿化灌溉方式,杜绝漫灌现象;水阀应加强管理,杜绝小孩戏水、刷车;消除建筑物公共场所(门庭、楼梯、走廊等)采暖、制冷系统造成的浪费。

(3)克服过度服务造成的浪费。如:冬季供暖为迎合部分人的需要,室内温度达到20℃以上,许多家庭需要开窗散热,造成的浪费;夏季中央空调室内温度低于26℃运行,夜间无人室内机器运转等形成的浪费等。

(4)克服服务缺陷造成的浪费。如:能源管理中长流水、长明灯;设备运行不按规范、员工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岗位技术要求、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设备损坏、资源流失等。

(5)设施、设备维护不当造成的浪费。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服务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好坏,所以精益服务提出了设备总效能的概念,将设备效率从过去单一考虑使用率改为在考虑使用率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服务符合顾客需求的服务能力。如果设备设施的完好率达不到要求,即使使用率可能很高,但其总效能却非常之低。

维护保养是设施设备保值增值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以牺牲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换取短时间的经济效益。平时花小钱,才能保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花大钱或少花大钱。维护保养不到位省下的是小钱,一旦设备设施坏了,修复就需要花大钱,“大钱”的数远远超过“小钱”数的集合。所以说,只有注重平时的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才能保证“准时化服务”和实现消除浪费的目的。

三、节能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节能宣传,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充分发挥高校这一教育阵地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节能宣传。如学校应结合国家节能宣传月和节水宣传周,充分发挥校团委和学生社团的作用,举办“节能万人签名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张贴节能宣传资料;通过倡议书、大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节能意识;借助校园网、校电台、校广播站、校报等新闻媒体工具,加强节能的宣传。同时,公寓管理中心应借助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开展经常性的节水节电方面的宣传;能源管理中心作为较为校职能管理部门,应利用自己的能源管理网站,注重节能政策的宣传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在高校形成一种“节约能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节能机制,杜绝浪费陋习。

学校应出台符合本校情况的《能源管理办法》和《能源管理实施细则》;建立节能的相关鼓励政策,如体现节奖超罚原则的节能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杜绝一切浪费。

(三)量化用能指标,实施定额管理,建立用能评价体系。学校应根据各部门的用能性质,做到全面计量,量化管理。如:教学、科研、办公和学生公寓应实施定额管理,超额收费;对实体、全额收费单位及公共耗能设施,应总量控制,合理用能,避免浪费。

(四)加强用能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推广,提高用能效益。我们要用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取代和改造落后的耗能大的设备设施。如:先进的电能网络计算管理系统,智能路灯、节能灯具和公共照明节能;消防管网无线监控系统;关键设备保障系统;公共场馆节能技术,如利用水源的热泵技术和采用水源的热泵结合冰蓄冷技术的中央空调方案等等。这些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

(五)建立节能监管体系。抓好校内各部门能耗统计工作,分项计量,建立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利用学校网站实行能耗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其次,节能指标与部门绩效挂钩。

(六)抓好能源审计工作。能源审计是对一个能源系统的能效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能源的利用达到最大效益。

其目的有:

(1)计量学校各类型建筑的能耗和能源费用支出。

(2)检查能源利用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否合理。

(3)诊断主要耗能系统的性能状态。

(4)找出节能潜力,确定节能改造方案。

(5)改进管理,改善服务。

能源管理系统价值范文4

【关键词】照明节能;绿色建筑;城市发展;合同能源管理;EMC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期,特别是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近10年来,每一个城市的建筑面积都迅速的扩展了好几倍。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建设用地紧缺、污染排放增多、能源和资源消耗严重等大量涌现,能源消耗巨大,能源利用效率低,对环境影响突出——比如现阶段最突出的阴霾天气、水源污染等,这些都导致全社会保护生态的意识迅速增强。

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许多城市不再过分追求过快过大的建设思路,积极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要把城市建造得更加干净、更加美丽、更加生态环保。许多城市都将节能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节能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并成为了政府重要的战略举措,因为能源供应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2009年北京市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口号,这就是当前政府深刻认识到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而提出的应对战略。

二、绿色建筑的特点及政策支持

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城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推进建筑节能,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把城市建筑建设得更加节能环保,建设得更加舒适宜居,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市建设,转变城市的建设模式,破解资源瓶颈,正是体现了倡导城市节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然需求,终将会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增添光彩。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城市节能的应用,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中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而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期之后的后工业时期开始绿色建筑和城市节能的进程。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和城市节能建设具有边发展边推广节能的特点。

从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以来,节能建筑的体系开始慢慢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直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才将绿色建筑逐渐确定为发展方向。绿色建筑的概念进入中国后,在2004年建设部举办了“绿色建筑创新奖”,这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从这个时间算起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9年我国政府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概念。201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又在2013年的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中转发了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从2009年贵州省出台《贵州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北京、上海等十三个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的评价标准和办法。从上述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来看,绿色建筑是当前国内外未来建筑发展的共识,它将会是未来政策导向的重中之重。

三、照明节能在城市绿色建筑中的位置

一个能源消耗巨大的建筑,无论它有多么的时尚和豪华,都不是绿色建筑。

一个没有照明的建筑,是一个不适用的建筑。

一个没有照明的城市,是一个毫无美感的城市

照明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照明节能是城市节能的革命性领域,是引领城市节能的先行者。

城市照明分家用照明、商场照明、酒店照明、机场照明、道路照明、场馆照明等。照明节能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经之路,照明节能更是节约资源四项内容中的重要一环。

发达国家照明用电消耗的比重已经占到总用电量的25%,中国照明用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也已经达到12%以上,并在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

以2012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为例: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 49591亿kW.h

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219亿kW.h

如果城乡居名生活用电中有一半是照明用电,这部分照明用电全都更换为LED或者太阳能等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按照节电率50%计算,每年就能节约电量1555亿kW.h左右,大略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三峡工程多年平均年发电量846.8亿kW.h)。

所以城市照明节能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由之路,也是倡导低碳生活的必由之路。

四、新技术在照明节能中的应用情况及实现措施

现有节能新技术大概有如下几种:

使用高效光源,降低使用光源的功率,从而降低能耗,比如用LED灯代替荧光灯等。

使用低功耗照明电器,比如用扼流圈式整流器代替电感式整流器等。

使用高效率灯具,比如增强光罩透光率、反射率,相同条件下增强照度。

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代替原有照明用电。

使用光感、遥控等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比如根据纬度的不同设置自动开关灯时间,减少手工开关灯时间出现的大白天还在亮灯的情况。

照明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现场环境、使用效果等,避免照度浪费。

上述各种新技术的使用均有现成的案例,效果突出,但集成使用节能技术还在初级应用阶段。例如将节能产品、节能设计方案、节能管理应用等打包节能的方式还只是零星的在一些点应用,如果能大规模推广应用,将会取得更明显的节能效果。

照明节能的实现措施有以下三种:

1、照明设计节能——对空间的照明方式重新规划,合理的调配照度需求,达到节能。

2、照明产品节能——应用新型的照明产品和先进的照明技术,比如应用LED产品、太阳能光伏产品等达到节能。

3、管理节能——就是在利用低能耗照明产品的同时,集成光控、遥感等科技,再辅之以计量监测、无线数据交换、集中控制、数据处理、远程监控软件等技术和产品,实现了能耗系统在科技节能的基础上达到管理的二次节能,并将分散的数据,通过无线移动网络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准确的对数据进行统计、存储,并形成详细的用电档案,在方便相关人员查看实时能耗等数值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在上述三种节能措施中管理节能的变化最大,即使产品和设计都达到了节能目标,但管理跟不上,也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将上述两种措施实现的节能又浪费掉了。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显著的案例,通过优化设计和应用节能产品,项目节能率达到了50%以上,但实际使用中发现节能率只有30%左右,20%的差距出现在哪里呢?经过分析和检测,发现线路老化损耗一部分,手工管理中提前开灯,延后关灯等又浪费一部分,造成实际节电率达不到设计节电率的情况发生。

五、能耗基数的确定是实现管理节能的基础

一个小局部的点即使没有准确的能耗数据也影响不大,但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准确的能耗数据,节能将无从下手。因为能源应用广泛,各个行业、各个区域用能情况都不一样,拿照明来说,分家用照明、商场照明、酒店照明、机场照明、道路照明、场馆照明等,如果不根据各种照明的情况使用符合这种照明的节能措施,将无法达到节能的目的。就像现在有些地方推行的免费用节能灯具更换家庭原有白炽灯等的方法,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节能效果,但从整个区域来看,节能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每个家庭都会从最经济的角度去使用照明灯具,绝不会无端的浪费,加之不用掏钱就能领取到免费的灯具,大家并不珍惜,所以设备人为损坏严重。商场照明、机场照明、道路照明、场馆照明等才是节能的重点方向,这些地方用电量大,用电时间长,如果使用综合节能措施,节能效果最明显。所以能耗平台的搭建势在必行。

当前,在数据孤岛丛生的情况下,对自己能耗家底的统计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能耗现状,就不能有的放矢,就会像上述所说的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

当前社会能耗数据的现状是:

无数据状态——粗放式的能源管理

只有总的能耗数据(月账单、年账单)

对工艺及设施的能耗数据不了解

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机制

有数据但缺乏数据管理和分析——基本能源管理

传统的人工抄表,并对抄表数据进行汇总、制表

简单的抄表和电力监测系统

缺乏对海量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

能源管理系统——建立高效的能源管理体系

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对能源用量、能耗成本进行分摊

生成各种关键能耗指标

根据系统的分析数据进行需求管理

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发现浪费

利用能源管理系统进行绩效考核

所以将能耗数据电子化,搭建一个城市能耗计量平台需要形成共识,数据本身不产生价值,数据只有通过分析才能产生价值。但数据的电子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效的城市能耗计量平台的搭建,形成城市自己的能源消耗终端数据,能将城市的能源消耗透明的展示出来,能定量描述区域内能耗的具体情况,如能耗发展变化趋势、不同行业的用能情况、不同功能建筑的用能情况、不同季节和时点的用能情况、甚至于不同终端的用能情况都能完整清晰的展现出来。这个数据平台的搭建是节能工作的重要基础,目前这样的平台搭建还处在无意识状态,都是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搭建,成片区域的平台搭建还处于理论的状态。

城市能耗计量平台的一般模式是通过网络搭建一个无线的能源计量平台,这个平台主要借助无线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安装在现场的无线传输终端,读取各配电箱中的数字式电能表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能源计量平台,实现了能耗的分散采集、集中管理和耗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主要功能和特点:

1、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到科学的能源管理模式。

2、发现系统中能源使用过程中浪费的情况。

3、生成各种用能需要的能源经济性指标,例如:单位产量能耗,单位面积能耗,单位销售额能耗等等。

4、帮助用能单位建立能耗基准线。

5、帮助用能单位管理生产或运行各个环节的能耗。

6、发现设备及生产管理中低效的环节。

7、对节能措施产生的节能效果进行测量和验证。

8、分析各种变量对能耗的影响,如天气、运营时间、产量等。

9、和用能单位的ERP系统(如SAP、Oracle等系统)对接,为用户提供各种能耗指标。

只要能上网的地方,任何相关方都可以登录这个计量平台适时察看历史能耗数据、现实能耗数据等,还能知道平台中的开灯情况,哪里灯具有损坏都能及时的反应出来。

城市能源数据平台是摸清能耗家底的利器,是指导节能方向的灯塔,是节能管理的中枢。

在这方面也有具体的应用案例:

1、机场照明节能案例:山西省太原武宿国际机场航站楼照明节能改造

2、公路照明节能案例:北京市京通快速路道路照明及收费站照明节能改造

3、物业小区照明节能案例:新疆乌鲁木齐某物业小区道路照明节能改造

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引入社会资金,在节能的同时,达到多赢的目的。他们合作的模式是EMC模式,就是所谓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就是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者技术,它是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这是一种在国际上成功运用的节能融资新模式。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就可以更快的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并可以获取EMC公司提供的设备。分享期一般为5到8年,节能服务公司和业主的分享比例一般为8:2,合作目标一般为在满足原有照度甚至照度略有提高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实现节能,节能率以照明为例一般不低于60%,它具有如下优势:

1、业主零投资,没有资金和技术风险,固定资产折旧转移到节能服务公司,合同到期后免费赠送给业主,节约能源后全部的利润归入业主方。

2、节能效益高,节能率在50%以上,业主分享节约能耗的收益时间长,效益收益在15年左右。项目实施完成见到节能效益后才与客户一起分享节能成果,达到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3、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享受政府节能减排补贴。

4、新产品性能稳定,降低维护频率,减少了维护人员,运行维护费用降低,适应环境能力更强,运用最先进的电子监控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5、改善客户现金流,将有限资金投资在更优先的地方。

6、使客户内部管理更科学,可以获得专业节能咨询和能源管理经验,提升内部管理的科学性,将竞争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绿色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六、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在城市节能及管理中的前景

在照明合同能源管理的平台上未来还可以将水、电、气、油等数据集成进来,形成一个大数据,再利用云技术,将全国的水、电、气、油都汇入这个大网络,让企业、城市、国家的各层管理者都明晰自己的能耗家底,耗能方向,有的放矢地实现节能的目标。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指出,绿色建筑这场建筑界的革命既有可能助推我国走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同时,也给城市规划和建筑界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未来的前景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耀眼和灿烂。

建成“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也将给投资界带来巨大机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措施及新技术 姚梦明 邓云塘

能源管理系统价值范文5

一、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现状

《教育部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教育部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明确了校园开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技术节能活动作为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应用和大力开展,这不仅包括使用先进的资源能源节约型器具,更包括采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或节能管理平台。目前很多高校虽然已经建设了监控系统或管理平台,但能够持续使用并获得良好节能效益的并不多,这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对系统的内涵认识不清

部分高校及使用者对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认识集中在对能源资源用量的远程集抄及对用能设备的自动控制等基础功能上,对大量数据中蕴含的基本规律的价值缺乏认识,也即对系统在能源管理方面的深层作用认识不足;没能确立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在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在使用中不能充分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二)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不充分

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提出大大激发了节能工作者的热情,督促着各高校建设项目的启动。在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的时候,乐观激昂的情绪及认识、经验的不足可能会严重影响可行性分析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充分性,甚至可能会使管理者忽略了对节能效果、成本/收益分析、后期运行维护等问题的深入思考,造成建设目标不明确、建设要求不具体、产品与预期相差较大、投资却看不到节能效益的局面,因而逐渐放弃使用系统。

(三)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随着时代的发展,后勤也要逐步应用高新技术,这势必需要更加广泛、更加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持。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建设与深度应用涉及强弱电、通信、计算机、热能、自动化控制、土建、统计学、管理学等多个完全不同的专业知识领域,需要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甚至跨学科知识的人才。传统后勤人员主要是为全校师生提供“食、住、行”等生活所需的服务,学历、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后勤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前述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不足的重要原因。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影响了后勤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四)经费保障不到位

校园用能具有覆盖面积大、用能人数多、用能节点分散、能源多样的特点,能源管理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所需投入较大。此外,在高校快速发展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硬件设施、校园安全各方面建设都在大力发展,也都需要经费支持。而大部分高校,节能改造项目的建设主要依靠省市专项资金,其他资金来源十分有限。因此,建设经费紧张就成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五)不重视系统维护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往往不了解维护的重要性,也就不重视系统的后期维护。缺少维护经费,不具备专职、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及时解决,不检查数据采集设备的工况,不核查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大大减弱系统的作用,问题长期积累最终导致系统的不可用。

(六)节能措施难以落实

能源管理涉及各个二级机构的多种用能情况,包括各学院科研实验、各职能部处办公、公共图书馆和教学楼教学等各不相同的用能需求。因此,校园能源管理是一项覆盖面广、用能情况复杂、相关人员多、统筹协调难度大的工作,这样复杂的用能现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如各机构的节能管理员变动频繁、通知传达不到位、职责不明确、节能动力不足等。结合目前部分高校节能减排管理体制的特点,即主要由后勤部门负责协调、督促全校的节能工作,而学校层面力度不足,工作推动不起来,节能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位,能耗始终降不下来。

二、改进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的建议

针对上述影响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有效发挥的因素,笔者提出建设与管理建议如下。

(一)深化对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建设的认识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的,顺应现代高校能源资源使用与管理迫切需求的,为用能现状摸排、能源供需分析、用能规律总结、节能策略规划、节能措施制定与实施以及节能效果评估和反馈这一系列校园能源管理流程的实现提供保障的庞大的信息系统。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初级阶段实现了校园能耗数据化和数据可视化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系统应用的中级阶段是通过校园能源管理的动态化与精细化推动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实施能源消耗指标化提供数据依据,为学校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策略支持,建立并完善长效的高校能源监管体系;系统应用的高级阶段是以此为龙头带动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实现后勤服务人性化,通过日常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营造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与节能行为,提高节能的内在驱动力,打造节约、绿色、可持续的大学校园,发挥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建立学校、后勤、节能管理员三级联动的节能管理服务体系

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是推动校园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以学校为主导、以后勤部门为主体的、节能管理员主动参与的组织结构首先表明了学校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及节能的决心,实现了校级层面的全局规划、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然后,以后勤部门作为开展校园节能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节能管理范畴的工作,制定管理细节,监督节能工作的推进情况;最后,由后勤及各二级机构的节能管理员主动组织开展节能工作,针对浪费现象进行治理,宣传节能理念,推动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定期由学校、后勤、节能管理员三级共同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对阶段性节能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和半结构评估,查找问题并改进计划、落实计划、再次评估,直至问题解决。三级联动体系的建立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使节能工作的开展更具条理性,有利于实现节能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三)重视系统维护,制定维护制度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分析汇总用能数据、远程控制用能设备。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数据挖掘为能源管理提供支持,降低校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强化校园节能教育。而从本质上来讲,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设施)、软件、数据和人员。只有做好这四方面的维护工作,使系统能够长期、高效、平稳地运行,才能持续不断地为能源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执行必要的节能控制措施。

基于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功能与建设目的,数据是整个系统最核心、最具价值的部分。数据的维护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即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数据的安全性主要通过建立容灾备份机制来实现,保证灾害时数据的持续采集和存储,以及通过数据恢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实现数据完整性的基础是要先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因此,要做好系统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的日常维护,包括对计量器具的检查、线路通信状态的检查、其它硬件设备的检查(智能网关、服务器等),确保设备设施正常工作,问题设备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对于硬件(设备设施)与软件的维护,除了前述的日常检查以外,还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使用条件的变化、未来环境要求等积极进行软硬件的更新、升级,不断完善系统,使系统能够适应新的使用要求而具有更长的服役寿命。人员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硬件设备的在线率,提高系统软件的稳定性和利用率。应对维护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对新技术的敏感性,使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的问题或提出更为简化的系统运行建议。此外,要对所有的维护操作建立文档记录以便问题核查,并作为未来维护工作的依据。

(四)设立节能专项基金,形成节能与维护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高校数字化能源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使用能够让管理者看到哪些部门用能量大、哪些用能是必需的、哪些存在浪费现象、哪些可通过控制来节约、哪些需要进行宣传教育。这样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开展节能工作,为学校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建立节能专项基金来反哺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如购买计量表具、升级系统软件、完善系统功能、扩大改造范围等,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效能,持续创造经济效益,建立系统运行维护的自供给机制。

(五)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制度

能源管理系统价值范文6

内容摘要:合同能源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商业运行模式。本文较详细地对我国政府机构的能耗状况和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及其对政府机构节能的适应性进行了论证,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政府机构节能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在政府机构中实施节能服务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政府节能 EMC

政府机构、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企业属于资源消耗的三大领域。目前我国已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由于政府机构的特殊地位,它的节约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成败。

我国政府机构的能耗与节能潜力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重视发展经济、忽视能源节约,造成当前政府机构中资源管理机制缺失,资源浪费现象惊人,这已成为我国资源利用的薄弱环节。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政府机构消耗电力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相当于全国8亿农民的生活用电,能源费超过800亿元,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超过世界能耗大国美国政府机关1999年平均水平的33%;据北京市调查统计,政府机关的人均能耗、人均用水量和人均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市民的4倍、3倍和7倍。

政府机关的能耗主要表现在电、水、煤气等方面,这三方面占了耗能的绝大部分,尤其是电的能耗最大。专家指出,如果政府机构通过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意识层面的低投入或无投入改进,可以达到30%的节能效果,可见政府机构的节能潜力巨大。目前政府的节能主要从意识层面上进行,通过缩短设备使用时间被动的降低能耗,虽然这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耗过大的问题,应该积极应用新技术,从用电设备的节能降耗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做到节能环保。

但以上这些项目的节能还是一种自我改造、自我管理的传统节能方式,即自己出钱买设备、安装调试、管理等,费时费力。同时,市场上节能产品良莠不齐,单位又缺乏专业人才,还需要承担节能改造效益不佳甚至失败的风险。对那些资金缺乏的单位或节能工程较大的项目往往难以施行,如目前政府机构中的中央空调系统、锅炉等能效较低,系统设计和规格选用不合理、管道设计有缺陷导致的能源浪费。在这方面政府机构不仅缺乏资金,而且缺乏专业技术,以及维护管理、监测效能的能力,使政府节能措施难以实施。目前在国内外盛行的“合同能源管理”为政府机构节能提供了一整套市场运行机制的解决模式,可以帮助政府达到“零风险+零投资+长期受益”和高效节能的目的,这就是EMC。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及EMC运营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是指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Energy Management Compang,简称EMC),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由自己担负风险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一整套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其实质就是一种以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投资的营运方式。

“合同能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出于减少能耗和节约资源的需要首先在美国兴起,后来在北美地区普遍采用并风行于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该模式,通过几年来应用实践,到现在已显示出极强的发展力。EMC是政府机构首选的节能模式,目前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尤其EMC在美国已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节能产业。

合同能源管理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特征,它是完全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节能服务的典范,EMC是基于EPC机制而产生的商业化运营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来实现盈利的目的,其基本的运作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合同约定节能指标和服务以及投融资和技术保障,能耗企业不用资金投入,即可完成节能项目的技术改造。整个节能改造过程如项目审计、设计、融资、施工、管理等由EMC统一完成,而且项目完成后可得到EMC公司的服务和先进的节能设备系统。

在合同期内,能耗企业的客户支付全部来自于项目的节能效益,EMC的投资回收和合理利润由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支付,或者由EMC与能耗企业共同分享项目的节能效益。

在合同期内项目的所有权归EMC所有,并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工程,如设备保养、维护及节能检测等。

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效益归能耗企业所有。合同完成后,EMC要将全部的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能耗企业所有并培养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手册等。此后由能耗企业自己负责经营,也可以继续与EMC签定委托管理合同。

EMC承担节能改造的全部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如果EMC节约改造达不到合同目标或改造失败则要承担由此所产生的全部风险,能耗企业不承担责任。所以EPC是一种高风险业务,其成败的关键在于对节能项目的风险分析和节能预期测度及其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使能耗单位达到了“零投资+零风险+持久受益”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能耗单位节能的积极性,促进了节能产业的形成。目前在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及浪费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将是我国进行能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同时EMC也愿意选择政府机构、公共建筑、医院、学校等作为市场,因为这些单位能源管理和使用比较集中,同时这些单位本身缺乏节能人才和节能资金。EMC具有专业节能效率更高、技术先进服务全面、管理科学整合资源、保证节能实现多赢的特点。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节能解决方案。其最大的创新性和突出价值就是整合了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

EMC在我国政府机构节能市场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市场而且有着强烈的需求,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节能服务公司的种类,以实现节能效益的最大化。

我国政府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优点

在政府机构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符合我国目前实际和节能要求。从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来看,都取得了巨大成功。1992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议案EPACT,要求政府与EMC合作进行合同能源管理。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能源费用为79亿美元。为此,联邦政府开始执行一项为“联邦政府能源管理计划(FEMP)”,其主要内容就是帮助EMC与联邦政府的办公楼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同时为指导政府机构与EMC的合作,政府公告了美国能源部审查合格的88家EMC名单,了各种类型合同的标准模式,经过几年的运作,到目前基本实现了原订的节能计划,取得了极大的节能效益。

我国目前政府机构能耗浪费惊人,但也说明了其节能的潜力。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首先,解决了政府机构资金短缺及风险承担的问题,EMC通过自身融资、风险自担的方式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最适合政府机构在缺少资金及专业管理人员背景下节能的实际。因为EMC的利益同节能效益挂钩,节省了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减少了政府管理成本。其次,使政府节能由自我管理转变到专业管理,充分发挥EMC技术先进、管理全面、服务专业的特点,解决了节能的技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减少项目成本,稳定提高节能效率,使政府机构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的职能业务中去,完善内部节约的规章制度。再次,EMC担负风险获得节能收益,政府机构无偿得到高效节能设备,使政府各机构长期受益,实现了政府机构与EMC的双赢,从而形成了政府机构与EMC双方实施节能项目的内在动力,加快了节能产业的发展。最后,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起到表率作用,并由此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在能耗企业中的运用,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化运营模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将成为我国政府机构节能的必然选择,也将促进我国节能产业化的形成。

我国政府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政策性建议

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为保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顺利实施,必须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证。

制定政府机关有关节能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政府机构的节能意识。节约能源必须从政府机构做起,这不仅节约大量能源,而且对全社会起到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所以应在政府机构中建立能耗统计和报告制度、制定和实施政府机构能耗使用定额标准和用能支出标准,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和主要耗能设备检测,促进政府机构的节能改造。坚决克服政府机构节能形式化和本位主义的自私心态。改变政府和事业单位消耗能源由公款买单、多用少用与自身经济利益无关的思想,提高主动节能意识。目前政府节能的经济意义在于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财政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和示范效应则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从而有效推进社会节能意识的提高和节能产业的形成。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合同能源管理的作用及其运作机制,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相应支持政策。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合同能源管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目前我国的节能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进行扶持。有关部门应制定和实施能源合同管理的培训计划,充分认识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机制,使EMC产业尽快成长起来。目前制约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是融资、税收和支持政策,应通过制度的建立,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在实施中,政府首先作出重点示范工程,总结经验,使更多单位认识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优点,由点到面,不断推进。

制定和规范合同能源管理的制度体系。一方面,将政府节能管理和节能改造纳入同级财务预算,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加快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现;另一方面,规范EMC进入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市场的资质要求。学习国外经验,实行准入制度,挑选有资质的 EMC进入;编制政府机构节能的项目指南,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保证节能效果的实现。

加快政府机制的转变,以市场带动节能效率的提高。节约能源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机制模式将对节能产业的形成起到巨大的作用,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政府节能机制的转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相适应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进行的节能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节能信息制度,加快我国节能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运行模式,在我国虽然经过几年的实践,但在许多方面需要完善和发展,但它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价值将成为我国节能产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志娟.合同能源管理新趋势.中国经济周刊,2005.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