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化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文化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文化艺术

青少年文化艺术范文1

(一)开展艺术教育,提升群众文化艺术修养。

大力开展文化艺术讲座、艺术品展览等活动,使社区成员能够掌握必要的文化艺术知识,具备基础的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正确导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二)促进青少

年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创造精神。通过文化艺术教育,使青少年艺术与科学思维能力相互渗透交织,开发其智力与创造意识。通过艺术独特的文化培育功能对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进行价值引导,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三)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

提高老年人的文化艺术素养,为老年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满足,培养现代老年人的生活适应能力。

(四)有利于区域性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区域性文化艺术以地域特色鲜明、受众群体集中为主要特征,使得这一类文化艺术的传播受到限制。社区文化艺术教育的推广使本地文化艺术得到广泛传播,形成规范组织来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不但实现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还能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交流使文化艺术得到升华。

二、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艺术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开展初有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缺乏规范化和专业化。作为社区艺术活动合理开展的基础制度保障,针对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活动有序地组织和进行。社区文化艺术组织多为自发性,运行机制不够规范,业务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性的教育辅导教师短缺,致使社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参差不齐,影响参与者的学习热情。第二,艺术教育活动数量不足、内容单一。从数量来看,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数量总体供不应需,规模小。从内容来看,目前社区艺术教育多表现为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艺术教育包含方方面面,不应只限于单一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有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艺术赏析、摄影培训、茶艺等一些社区群众希望参与学习的项目,应积极开发和推广。第三,群众参与程度不够,受众层次单一。当前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的对象集中为老年人和青少年。老年人艺术教育活动多为合唱、广场舞、书法或戏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习。青少年艺术教育活动表现为社区或个人自发进行的舞蹈或乐器学习。社区艺术教育受众年龄层单一,没能覆盖不同年龄段的艺术需求。另外,受到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各地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不均衡,也成为社区艺术教育工作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社区艺术教育的建议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形象体现的前沿阵地,在社区中进行艺术教育活动,有益于提升整体公民素质,开发公众艺术潜力。要共同努力完善社区艺术教育体系,从而实现社会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首先,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建立社区与高校合作机制。政府要完善与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社区组织规范运行,另外建立专项资金,完善社区艺术教育配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配备。社区可与高校合作,请专业教师来社区进行管理人员培训、开设艺术教育讲座,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全民化,将艺术带到群众身边。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与志愿者服务体系,既为社区艺术教育提供专业型人才,也锻炼了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丰富艺术教育内容,强调专业性与娱乐性整合。开办社区艺术大学,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和场所满足公众艺术学习诉求,整合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关注当地特色性的艺术文化发展,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公众艺术需求的拓展,如花卉培植鉴赏、服装设计、传统乐器学习等。最后,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媒介,营造文化艺术氛围。普及艺术专业知识,一方面可培养公众艺术学习意识与态度,另一方面实现公众审美导向的科学化。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克服地域性的局限,利用其传输速度快、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开发艺术教学APP、网络课程,建立网络社区,实现艺术知识共享。

四、结语

青少年文化艺术范文2

(一)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具有创新民族文化、丰富当代文艺样式的战略意义,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目前我国动画产业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具有中国特色的名牌动画形象。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的动画形象基本上都出自于国外,并已经成为青年人眼中新时代的视觉偶像,这是值得每一位文化工作者重视的现象。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在我们生活的时段出现了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它伴随着动画形象向具体生活环节的层层渗透,将在意识形态领域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该重新估价本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在这里,它已经不仅仅是涉及到一个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作为朝阳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丰富当代的文化样式,塑造中国特色的艺术形象,加强青少年教育,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应当纳入我们的主流文艺创作,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二)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文化教育问题,需要文化艺术界有识之士的通力合作。

动画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影视艺术形象,它通过一系列后续产品的开发会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的艺术创作人员应该思考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所应该向社会承担的责任,我们有责任保护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益的本土文化,让它通过动画的艺术形式找寻到自己新的家园,丰富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是社会急需,特别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需要,建议集中我省的有利资源申请“国家动画基地”,开设相关电视频道,编撰大型动画剧本,创作具有原创性的动画形象,填补我省空白。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系设置有动漫艺术创作、影视美术、数字传媒等专业方向,并与山东电视台合作建立了教学、研究基地,在动漫及网络文化艺术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合作,取得了初步的优良成果。但是要想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形象,并非只是动画从业人员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事业。动画剧本的编撰、电视媒体的传播等,需要作家、电视编导的大力支持和参与,需要文化艺术界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共同努力。

(三)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具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建议利用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样式的结合,创造富有时代特点和艺术品位的动画作品。艺术与技术相结合需要现代科技和传媒手段的技术支持和硬件保障,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人才的教育培养。

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动画形象必然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传统艺术形象在造型语言的背后深深地传递出传统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尺度。本土文化确立了一种和谐相生的文化生态关系,这恰是现代动画艺术语言所要借鉴的资源和植根生存的土壤。

中国动画队伍的现状是老一辈的动画师相继退役,而年轻一代刚刚进入角色,面对动画技术的革命性变化,如何在动画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确不容易。动画产业的一线人员,大多是近几年从艺术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美术或相关学科的知识,但专门从事动画行业的知识和经验严重不足,还有一批是从计算机、绘画、影视等专业转行从事动画行业的新兵。因国内目前还缺少该行业的职业培训,所以动画行业的主力军业余人员较多。对新兴的现代意义上的动画行业来说,人才短缺是个严峻的实际问题,人才结构的非专业化也存在潜在的问题。

同时,动画艺术与本土文化资源的结合应当通过动画教育改变动画从业人员的创作理念,提高对民族本土文化的亲和度来实现。因而动画教育不但要解决动画创作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还应该加强对民族本土文化的认同教育。

(四)

网络时代向我们提出了繁荣网络文化艺术创作和发展网络文化艺术教育的新使命。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换对艺术设计家的考验是最严酷的,因为我们面临的将是全新的学科,无法照搬与沿袭传统的艺术样式。以往我们的设计是借助物质材料所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网络中的形象设计则是运用虚拟手法对现实空间的表现,在设计过程中留给设计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受到技术标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何表述网络时代全新的传媒艺术语汇,如何创造出适合人们接纳、感受、审美和使用的网络设计语汇符号,这些都是未知的空间。但任何设计形式又有其相参照的规律和标准,包括网页艺术设计的相关设计领域,设计家们可以运用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借鉴、评判、吸纳、运用与发挥。因为无论是设计语言亦或设计理念上的创新,“以人为本”才是最终验证的标尺。任何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人所用,特别是网页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它既是传播内容的载体,又是审美的过程,应用与审美的结合始终是第一位的。由此可见,网站建设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要求现代设计师具有全面的科学与人文的素养,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全新的认知与判断方式,更需要具备设计艺术的创造才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目前所培养的设计师已经或正在落后于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对于培养网络艺术设计的专门人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传统的艺术教育有它自身的优势,工业革命之后新兴的工业设计,也为人类文明进程记录过光辉的一页。而当今的网络时代,给设计艺术教育提出了更有意义的课题,就是如何承传艺术设计的普遍规律,开拓网络视觉审美的全新领域,重视数字时代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总结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时代精神……这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五)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既是作品也是产品,需要市场和群众的培育。一定要利用市场手段丰富它的创作,激活民族文化的题材,树立我们的动画形象,占领市场首先要分析市场,尊重经济规律和艺术规律。

动画及网络文化艺术创作作为现代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朝阳产业,我们虽然暂时落后,但借助文化的优势和迅速增强的经济势力,应该有能力赶上动画大国的发展步伐。这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市场和观众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动画原创这一条生命线,中国的动画产业应该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形象。为了占领中国的动画市场,美国的动画业不断从中国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主题,《花木兰》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难到不足以引起我们中国文化艺术界和动画业界的反思吗?为什么美国动画设计师能够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找到动画基因,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的文化现象,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关键问题是我们没有摆脱文化的殖民心态,没有重视自己文化,甚至瞧不起自己的文化传统,长期的西方文化中心观念制约着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使之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缺乏原创性。弄清当代中国的动画艺术问题,首先应该理顺文化与商业观念,在民族文化上多思考,多做文章,否则永远处于模仿和照搬的局面,而动画艺术缺乏生命力、时代感和民族性。但是借助民族本土文化,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并不是一味回到“古装戏”状态,而是从本土文化中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生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血脉联系。也就是从文化生态体系中,寻找当代人所缺、所想、所需的精神和文化境界,并想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动画问题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超越了动画产业自身的范畴,如果我们不从文化层面上去思考、调整和研究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策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动画业面临的问题。

青少年文化艺术范文3

位于美丽西子湖畔的杭州明珠专修学校开办于1995年。4个从青少年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出于对少儿工作的热爱,决定发挥夕阳余热,在市教委和省老年学会的支持下,创办了明珠专修学校,面向青少年进行书法、民乐和舞蹈的培训。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的支持帮助下,这一新生事物像一个小婴儿,学会走路,学会奔跑。从办学之初的十几个班起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顽强拼搏,现已成为拥有8000余学员、12个教点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培训学校。

目前,杭州明珠专修学校以书法、美术、民乐教学为特色,以中小学各课业余培训为主要形式。他们视艺术特色教育为己任,诲人不倦,用爱心信心恒心传授技能,可谓厚德载物,厚积薄发。

十多年来,该校培养出了一批批艺术苗子,很多学员选送并考入高一级专门艺术院校,有的走向艺术专业之路,相继被上海戏曲学院、北京戏曲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录取,还有的同学有艺术特长而被重点中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名校以及新加坡、英国等国外学校录取。

截止到2005年,该校学生参加国家教育部艺教委组织的“中国少年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中获银奖以上同学共2313名,其中金奖421名,特金奖207名;民乐考上四级至八级的有1341名;民乐舞蹈节目连年荣获杭州市民办学校文艺会演一等奖,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艺术特色单位称号。

不仅如此,学校在一线名师和教坛新秀的执教下为学校的今后发展夯实了基础,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方法等方面充分做足文章,取得了良好成效。2004年中考84%的考生考入重点高中,被杭城媒体推荐为知名培训教育机构,并被编入浙江省委宣传部《平安浙江》大型画册。

该校还被国家教育部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单位,校长周建文还被授予艺术园丁伯乐奖、杭州市直属民办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7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抓紧抓好文化艺术。在这方面,副校长吴晴文感觉颇深,她说,从文艺的角度打造生活品质,从源头抓起,从原点做起,扎实工作,与时俱进,提升杭州市文化艺术水平必须务实求索,贴近市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提升旅游休闲城市内涵,充分发挥文化艺术这张名片作用。

青少年文化艺术范文4

一、主办单位

《青少年书法》杂志社

二、协办单位

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时代报告》杂志社、郑州西泠书画艺术培训中心

三、媒体报道

中央及省市部分报刊、电视台及各大门户网站。

四、组织机构

大赛组委会邀请相关领导、全国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组成大赛艺术评审委员会、大赛编辑出版委员会及大赛办公室。

五、举办地点及时间

海南省海口市。时间为2013年8月中旬(具体时间以入围通知书为准)。

六、初赛征稿和现场决赛

(一)初赛征稿内容、时间及评选

1.初赛征稿不命题。

2.书法。包括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篆刻。毛笔书法限6尺以内,硬笔书法限8开以内,篆刻6方以上粘贴成印屏。

3.绘画。包括中国画、儿童画、水粉画等。绘画作品限4尺以内。

4.初赛投稿不收取参赛费。请务必用铅笔在每件作品背面右下角注明作者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所属学校、联系电话及通信地址(保证暑假期间能及时收到通知)、邮编及指导老师姓名等。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参赛的请填制集体参赛初赛报名表(见征稿启事下方格式内容)。

5.征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3年5月10日。

6.收稿地址:(450002)河南省郑州市经五路66号《青少年书法》杂志社大赛办。

7.初赛评选在2013年5月中旬举行。因受接待规模所限,大赛办公室将从初赛来稿中评选出600名选手参加现场大赛。初评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于5月中旬陆续向入围选手寄发参加现场决赛的入围通知书暨参赛须知。

(二)现场大赛评审、奖项设置以及活动安排

1.现场大赛不命题。

2.大赛分为儿童书法组(12岁以下),少年书法组(13~18岁);儿童绘画组(12岁以下);少年绘画组(13~18岁)。分组依据参赛选手的身份证号码通过计算机以比赛当日为准划分。

3.现场大赛按分数段,设全国第五届少年书画(现场)大赛艺术大奖(特等奖)、全国第五届少年书画(现场)大赛最佳艺术奖(一等奖)、全国第五届少年书画(现场)大赛最佳实力奖(二等奖)、全国第五届少年书画(现场)大赛最佳新秀奖(三等奖)等四个等级。其中艺术大奖的获奖名额为参加现场大赛总选手的10%、最佳艺术奖的获奖名额为参加现场大赛总选手的20%、最佳实力奖的获奖名额为参加现场大赛总选手的30%。

4.现场比赛采用现场创作、现场展示、现场打分、现场大屏幕显示选手比赛成绩的方式。艺术大奖的最后评定是从所有最佳艺术奖作品(不分组别)中经再次作品展示,由评委会集体进行评议现场投票产生。艺术大奖最后评定环节将邀请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全程监督,以维护大赛的公平、公正及严肃性。

5.举行现场点评讲座。

6.大赛组委会向荣获艺术大奖的选手颁发奖金、全国青少年书法级别评定委员会授予的十级(最高级别)级别证书以及大赛获奖证书、奖牌和纪念品;其他所有参赛选手均颁发大赛获奖证书、奖牌和纪念品。

7.现场大赛设最佳团队组织奖若干名,最佳绿叶奖(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并颁发奖牌、证书和奖品。

8.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现场比赛、食宿及海南岛文化艺术采风之旅活动,费用自理。采风景点有:南国滨海都市的海口、温泉天堂的兴隆、东方夏威夷的三亚、碧海蓝天的天涯海角、人间仙境的南山文化园、民俗古朴的苗黎民族山寨部落等(具体时间、景点以入围通知书暨参赛须知为准)。所有参加现场决赛的选手、家长及指导教师均可参加。

(三)其他事宜

1.大赛组委会将向每位现场参赛选手和老师免费赠送《全国第五届少年书画(现场)大赛作品专刊》、同时全国发行。作品专刊刊发大赛全部获奖名单、全部现场比赛作品以及大赛活动图片。艺术大奖作品由评委会进行点评发表。

2.大赛组委会将向每位现场参赛选手和老师免费赠送《全国第五届少年书画(现场)大赛活动集锦》光盘。集锦包括本次大赛比赛、颁奖、讲座、采风等活动内容。

3.大赛组委会将举办首届少年书画教育高层论坛,同时组织全国青少年书法级别评定委员会各考务工作站及其他培训机构结集出版纪念教师节30周年少年书画教育论文集。

4.大赛组委会将在《青少年书法》杂志少年版《名校风采》《名师风采》栏目依次刊发介绍荣获大赛最佳团队组织奖的教学单位和荣获最佳绿叶奖的优秀指导教师。

5.大赛组委会将组织本次大赛的艺术大奖作品分时段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

6.大赛组委会将向孔子学院捐赠部分获奖作品。

七.作品权利

本次大赛所有初赛来稿及参加现场大赛的作品一律不退。大赛组委会享有展览、研究、拍照、出版等权利。凡参加者视为认同以上条款。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九玉 联系电话;(0371)65724701 13903827622

如各参赛单位需要本次大赛征稿启事海报,请来电索取。

青少年文化艺术范文5

与时代的发展和挑战赋予美术学科教育的责任相比较,做为美育重要手段的美术学科教育差距是很大的。美术学科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模式的桎梏中发展,问题很多,即使是提倡“素质教育”了,但遗害仍然很多,同时许多新的问题又随着发展逐渐暴露,有的因美术学科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无人问津课堂教学;有的只重视对报考美术专业学生的格外培养而忽视课堂教学;有的把美术课当成纯粹的手工技能课……这些归根结底是没有意识到美术学科教育乃至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对美术学科教育产生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观念。因此,我们一定要理清思路,正确认识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美术教育在提升青少年全面综合素质的作用

立足现实,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上下功夫,在形式和内容综合式的、全方位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层次。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鉴赏课,和美术创作课,良好的课程实施能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分辨艺术作品的丑美,学习基础的审美常识,知美丑,别善恶。审美层次的提升,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鉴赏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的能力,面对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作品,大胆的表达发自内心的审美感受,审美品位提高了,才能有美的创造。第二,提高了青少年的道德水准。中国传统画评在评价艺术作品时颇为讲究“人品即画品”“字如其人”,虽略有武断,但是这种观念在中国还是深入人心的。在美术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古今名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精品和大家之作都是真善美的结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青少年远离庸俗低级的社会情趣和不良习气。将以技能训练为目的课程尽量穿插品德修养的内容与审美特征,要在教育实施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件好的作品是真善美结合,陶冶好的情操,对于一张作品的重要性。其三,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底蕴。在实施美术教育中,民族和国家大文化的理念会体现在其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比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婚丧嫁娶仪式、节日庆典、图腾崇拜,由此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文化的差异,对比古今的沧桑巨变,中西文化观念吸收的区别,领悟华夏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海纳百川、涵容接纳的胸怀与气度。这样的美术教育,从多方面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含量与知识储备,促进文化涵养的提升。其四,提高了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在创作课中,通过作画和各种手工艺及工艺美术品制作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捏制泥人,翻铸石膏,蜡染,绘制各种标志,制作陶艺,这些丰富多彩的审美趣味,体会多样的审美体验,材料和技术熟练处理,和谐形式的创造……都会吸引学生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创作与审美过程中,在情感的投入,是一个由感性升华、顿悟为理解的过程。其五,培养了青少年强烈的家国情怀。美术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引领青少年去薪火相传中华五千年的艺术遗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浩瀚的艺术珍品,历史文化艺术遗存遍及祖国各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了民间优秀的剪纸、雕塑、建筑等……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参观课,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感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会感染着每一个有良知的青少年去爱国报国。其六,促进了青少年关注社会生活。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自我,对社会生活比较漠然。美术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的动手过程中,去描绘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去描绘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建设成就,关注社区,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积极参加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双手扮靓我们生活的环境;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延伸第二课堂。青少年亲身参加的这些审美活动,既贴近他们的生活,又使他们树立良好了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与展望

青少年文化艺术范文6

关键词: 皮影 动画 传统文化 动画制作 中小学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使艺术的商业化成分愈演愈烈。民间艺术以精湛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极小的利润在白热化的艺术商战中艰难生存。这些宝贵的艺术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一直靠“口传心授”得以传承,历练成丰富灿烂的艺术瑰宝。但在科技、信息发展迅速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下,在新鲜潮流对人们思想的不断冲击下,在物质充实掩盖文化精神的空虚状况下,却发展得异常缓慢。甚至有一部分民间传统艺术已经没有接班人了。尽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激情使古老民间文化艺术正从沉睡走向复苏,一批民间艺人从幕后走向台前。但在实际传承和发展中,民间文化艺术依然步履维艰,民间艺术的传承之路更是在尴尬中延伸。

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了解与认识的缺乏,一方面使现代人完全没有精神的根,另一方面使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受到冷落,甚至面临失传的危机。传统民间文化中如民间传统活动、手工艺制作等蕴含的宝贵艺术审美、益智健体等价值被人们忽视了。

面对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挖掘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以弘扬与传承,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与自豪感;同时,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很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如剪纸艺术,本身具有提高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手的灵活性、促进手脑协调等教育功能,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1年2月15日至3月15日,我区对试点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民间艺术及传统文化调查,通过3个学校一千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艺术分类是略知一二的,对民间艺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完全明白民间艺术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性,愿意积极参与到传统艺术活动中,但仍有极少数学生对民间艺术没有最起码认识和了解,或认为学习民间艺术对学习没有帮助。同时,还发现一个极为明显的矛盾,那就是虽然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积极的,也有一定热情和兴趣,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却苦恼于在他们的平时生活中,完全没有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途径,而这是目前中小学美术课程欠缺的和急需教育工作者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既充满学生目前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知之甚少的担忧,又欣喜地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仍然持有的热情。在调查过程中,不少学生对老师谈到了自己对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我制作的调查问卷中列举的传统民间艺术门类里面,中小学生明显对皮影的兴趣远高于其他艺术门类。可见即使中小学生平时与皮影接触的机会很少,但是依然对皮影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找到传统文化艺术教与学最好的契合点――皮影。

动漫画是一种用生动有趣的艺术手法创造表现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一种艺术,集合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是工业社会人类寻求精神解脱的产物,集合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艺术长廊中的一颗新星,是一种极受青少年喜爱的艺术。也是一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扬道德与正义的重要载体。例如,在一部名叫《海尔兄弟》的动画片当中,通过海尔兄弟的成长和冒险经历介绍许多人类的科学和历史知识。动画可以增加中小学生的科学认识与知识,也可以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力是评定智商的五个重要依据之一。

不少家长认为中小学生看动画片是一种十分幼稚的表现。甚至不少家长以影响学习为理由,不允许中小学生观看动画片。看动画真的会影响学习,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吗?

最近,我对中小学里某班级63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题目是“作为中小学生现在你还喜爱看动画吗?”调查结果如下:成绩排在班级前20名的同学看动画片19名,占总人数的95%,不看动画片的同学1名,占总人数的5%。21~40名的同学看动画片的11名,占总人数的55%,不看动画片的同学9名,占总人数的45%。41~60名的同学看动画片的2名,占总人数的10%,不看动画片的同学18名,占总人数的90%。

如此看来,中小学生看动画并不会影响学习。如果将动画以课程形式引入课堂,由专业美术教师进行引导教学,那么动画更能发挥自身优势给学生成长带来更多好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门新型的具有时代感的综合艺术。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动画为国家经济创造的财政收入都是非常巨大的,如美国和日本,纵观这些国家动画产业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其国家培养了大批动画人才。反观中国当今动画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是乏善可陈的。我们从小培养学生对动画知识的掌握,是在为中国动画产业储备和培养人才,为中国动画的早日崛起提供必要条件。

皮影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目前即使在国内也属于冷门研究项目,在国外更是鲜有人问津。为了延续皮影这门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它。近几年国内有一些中小学尝试将皮影教学引入美术课堂,由于皮影本身就具备非常生动有趣的形式,所以该课程的开展很受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动画教学由于本身形式对制作者的美术基本功包括综合性艺术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因此基本能开展动画教学的都是一些大学高职院校,而在中小学校里开展动画教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没有的。不过一些大中专学校已经开设了动画教学。

在不少动画专业学院进行动画教学时,都会讲到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表现,其中又尤其会谈到皮影在中国特色动画中的作用。将皮影与动画相结合进行教学,已经在不少动画学校进行了尝试。如西南民族大学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皮影工作室。

其实,将皮影和中国动画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在中国动画史上早有先例,中国动画电影的代表作,由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影片中不管是孙悟空与各路神仙战斗的情景,还是一些普通的对话情节、背景音乐都采用传统戏曲音乐,再配合以人物独特的戏曲造型及戏曲程式化动作手势,不难发现这正是传统皮影拥有的表现方式。

另外国内动画佳作如《金色的海螺》、《济公斗蟋蚌》、《人参娃娃》、《桥》、《渔童》、《猪八戒吃西瓜》等影片,在制作时都借鉴皮影造型的特点,以及皮影独特的故事讲述形式――如与传统戏曲结合,人物对白通常采用连说带唱(戏曲)的形式。

综上所述,将皮影与动画结合起来教学,既有足够的文化根基,又有足够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方琦.运用计算机动画推进皮影戏跨越式发展.电影评介,2008(13).

[2]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艺术评论,2008(5).

[3]许洁张静曾军梅刘彩霞.皮影戏数字动画创作技巧解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5).

[4]韦凯许洁.皮影电脑动画解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1).

[5]梁允茹.Flash、三维动画及多媒体在木偶皮影艺术中的运用.当代戏剧,2006(5).

[6]韦凯许洁.皮影电脑动画解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1).

[7]燕凌蔡红.从现代动画的制作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皮影表演艺术.山花,2009(10).

[8]刘亚莉.传统皮影戏的魅力与动画的创新.艺术评论,2008(5).

[9]张建敏.从美日中动画片特征看中国动画片民族化之路.电影文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