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音乐教育已逐渐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基本目标,并且有效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有效的声乐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以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 声乐教学 有效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主要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音乐基本素养的教育;或者一些教师过于偏重于叫唱,即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学生在音乐创作欣赏等方面仍极度匮乏。因此,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的阶段下,学校教育应认真领会音乐教学思想,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主要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希望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声乐教学课堂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有效课程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从而也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和鉴赏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的重要性,从而缺乏正确的讲解与教导。因此,在新课程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在教学的设计上加以创作,认识到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声乐教学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上课的情绪,比如在课堂上临时开展小游戏“击鼓传球”,即鼓声停止的时候,球传到哪位同学就由该同学演唱一首歌曲。通过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凝聚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从另一程度上感受声乐的魅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
二、丰富教学课堂的内容
改善声乐教学的质量,课堂学习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丰富课堂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在授课前应认真规划好所教的内容,所学内容需与学生的兴趣、生活紧密相关,确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音乐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进民族传统乐器教学改善教育质量。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现代化教育时代下,人们对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较为重视,大部分家长也都希望孩子可以掌握一两种乐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乐器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课堂上,二胡、钢琴、笛子等乐器都可以与传统民族课程资源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我国音乐的历史和传统,了解民族的乐器,激发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因此,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资源,可以有效地改善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逐渐发展到教育事业中。在现代教育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在声乐教学课程上,多媒体应用可以做一些教师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从而使音乐知识更加明确,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也更加方便,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符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因此,在素质化教育下的音乐教师,应充分做到教育的时代性,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性进行有效地教学。例如,在教学音乐《长江,长江》一课时,教师可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以辅助教学,可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一段长江滚滚而来的景象,感受江水的浩瀚与汹涌,然后进行歌曲的学习。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热情,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一开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被多媒体视频调动起来,同时对音乐的背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这对于音乐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
四、加强声乐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在素质教育化的时代下,任何教学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创作本就源于实际生活,因此音乐教育也离不开生活。在学校中,音乐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场所,联系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中间桥梁,从而对于音乐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也需加强。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所具备的审美能力,并不断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将生活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关注和热爱音乐生活。同时,教师应将音乐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加强音乐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音乐课程时,可以进行野外创作学习,带领学生走进户外,通过开展聆听活动,如聆听生活中的鸟叫声、风声、说话声、走路声等多种声音,促使学生结合户外所听、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物进行音乐旋律创作,将自己认为好听的旋律串联在一起以完成作品。该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到现实生活中,贴近实际音乐活动,使学生学会探寻与领悟,也更加充分地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应随着时展的步伐不断地进行改善,通过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措施,创建一个和谐的音乐学习课堂氛围,从而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音乐能力,进一步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作者:孙小芬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 有效互动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57
互动绝不仅仅是课堂上师生间的问答,而应当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在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中,真正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谈谈在增进有效互动方面的点滴体会,以飨读者。
一、创设和谐氛围,营造有效互动平台
课堂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意识营造互动氛围的结果。我们在进行课堂观摩活动中,常常会发现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前与学生谈心、做游戏或讲故事等,这种课堂预热活动就是为了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获得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态。这种卓有成效的教学形式应当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态化。
如在教学《唱脸谱》一课时,虽然这首歌曲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显得韵味十足,但初中生对于我国的国粹――京剧显然并不是十分熟悉。因此在学唱《唱脸谱》之前,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众多的脸谱形象,使学生感受作为传统艺术中脸部化妆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试唱了几个京剧中的著名唱段,配合京剧中的几个经典动作,激发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兴趣,为后面课堂的有效互动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二、注重生活体验,拓展有效互动源头
将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入音乐课堂中,可以使得音乐的学习有了源源不绝的“活水”。当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牵动学生的心灵,就能为音乐教学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提供许多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推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与品鉴之中。
如在教学《为了谁》一课时,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1998年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赞扬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然而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缺少对于歌曲中所反映情感的切实体验。为此,教师为学生播放了反映抗洪场景的纪录片《决战三江》以及献给消防官兵的视频《死而无憾》,也准备了一组反映“爱与奉献”的图片,如高温酷暑下劳动的环卫工人、傍晚窗前批改作业的老师以及陪同孩子一起跑步迎接体育测试的父亲等等,为学生的课堂互动注入了充分的情感资源。
三、加强合作交流,提供有效互动助力
学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进行课堂有效互动的主体。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是具有差异化的生命个体,充分发掘他们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情感体验等差异化资源,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彼此启迪,在合作与交流中使得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施其才。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与互动讨论的平台,展开互动式的合作学习,推动互动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如在教学《黄河少年》时,在学生初步学唱了歌曲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有感情地练唱,展现出黄河儿女的自豪感和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着“千百年来,描写黄河的诗词与歌曲数不胜数,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呢?”进行互动与交流。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列举了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歌曲《我们是黄河泰山》《黄河大合唱》和《保卫黄河》等等,或吟诵或试唱,气氛热烈,使得后面有感情的集体练唱变得水到渠成。
四、实施多元评价,增添有效互动信心
多元评价是音乐课堂有效互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中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摆脱了传统音乐课堂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形式呆板的桎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向、反馈以及激励等功能,为学生的有效互动增添了信心,使他们保持蓬勃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过程观”,评价的视角向互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适当倾斜,促使学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活跃地投入到后面的课堂互动中去。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流行音乐;应用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虽然获得了较大进步,但是受人为因素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多种问题,给学生的音乐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大多数音乐教材中,主要内容都是一些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属于古典乐曲或者民族歌曲,内容较为复杂,而流行音乐却占比较小。基于音乐教材内容自身特性,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愿进行音乐学习。一些传统音乐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具有一定复杂性,而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只是在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大都以民族音乐专业为主,而且受年龄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流行音乐没有较好的认知度,认为流行音乐不具有艺术性、规范性,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忽视了对流行音乐的引入,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方法
1.合理筛选,理性引入
随着音乐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各类流行音乐不断涌现,丰富了音乐市场,也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是流行音乐中也存在一些粗俗作品,如果教师将这类音乐引入音乐教学中,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应对流行音乐进行合理筛选,引入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这样才能更好保障音乐教学质量。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主题,如励志方面,教师则可引入《爱拼才会赢》《海阔天空》《梦的怒放》等流行音乐,这些歌曲在歌词、旋律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励志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被较好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可通过视频让学生跟唱,并指导学生了解歌词含义,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更好保证音乐教学效果。
2.明确目标,巧妙引入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的引入并非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从音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时,必须明确引入目标,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引入《最初的梦想》这首歌时,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引入目标。首先,应引导学生根据歌词欣赏歌曲,明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表现。其次,让学生根据音频进行跟唱,并指导学生了解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包括旋律、结构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歌曲信息。最后,让学生领悟歌曲所蕴含的精神,以更好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3.丰富形式,多样引入
流行音乐有多种音乐形式,各有特色,所以教师可以对多种形式的音乐进行引入,以丰富音乐课堂,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形式的音乐进行引入,包括电子音乐、说唱音乐等形式,这样能够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展学生视野,从而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流行音乐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属于一种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大多数人都乐于听流行音乐。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教材中大都以传统古典音乐为主,缺少流行音乐,而学生大都不愿意听古典音乐,认为其晦涩难懂。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必须明确音乐发展形势,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引入流行音乐,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更好保障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4
关键词:音乐教学信息化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188-0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正以其资源的丰富性、覆盖的广泛性、手段的先进性、传播的快捷性,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面貌。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因此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笔者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整整二十年,为了使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几年来,笔者对如何把信息化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作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本文拟以笔者自身的实践为基础,从微观操作与宏观把握两个层面,就如何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使音乐教学更丰富、更生动,更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正于专家与同行。
1 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微观操作
1.1教师文化自觉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前提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深度又决定工作的准度和力度。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弄明白为什么要把信息化引进音乐课堂教学。传统的音乐教学一以贯之,形成了一套规范和模式,一般教师,特别是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可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任何教材,上起来都可以得心应手。而运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上音乐课,走的却是一条全新的路,甚至是要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一条路来,不仅要化大力气,下大工夫,而且还可能走弯路,不成功。那为什么还要搞信息化呢?如果是上级要求搞、提倡搞我就搞,那是被动的,很难搞好。如果只是因为社会上信息化流行,或者大家都搞我也搞,那是赶时髦、随大流,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及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同志的报告的精神实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信息化进课堂的意义的认识。通过学习,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就音乐教学信息化而言则是从音乐教学自身特点出发、使之与时俱进的内在需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感性”的,丰富的、有“声”有“色”的信息化资源和手段,毫无疑问较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具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力,因此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也更符合当今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接受习惯,教学效果也必然会有很大提高。几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笔者的一堂“苏州评弹”课,丰富多彩的音像材料,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虽然就在自己身边,平时却很少关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整堂课生动活泼,学生都非常投入,在课后的调查中,学生的反映也都觉得“有意思”。所以,从根本上说,当音乐教学信息化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文化自觉,那么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才有了内驱力,教师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厌其烦地去收集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学习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制作能够很好体现教育理念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课件。
1.2充分占有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基础
如果把上一堂信息化的音乐教学课比作建造一座大楼,那么各种信息化资源无疑就是建造大楼所必需的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没有这些材料,本事再大的建筑师也不可能两手空空平地造起高楼来。占有信息化资源越全面、越丰富、越多样就越好,这样在制作课件时才有选择与整合的余地。应该说充分占有资源是搞好音乐教学信息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很具体,甚至很繁琐,但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因为“基础”扎实了,“大楼”才能巍然屹立。以笔者的这堂“苏州评弹”课为例,我在构思这堂课和制作课件时,因为笔者父亲是个苏州评弹的“粉丝”,通过长期收集,他积累了较丰富的有关苏州评弹的图书和音像资料,如几乎所有流派唱腔的音带他都有,这样笔者在选择资料时就能“挑精拣肥”,运用资料时就能“游刃有余”。从这一堂课的成功中也让笔者懂得了充分占有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资源的积累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我们平时就多长一个心眼,做收集采撷资源的有心人。董国锁在《多媒体音视频素材的采撷、整理与运用》(《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9期)一文中,总结了从书店及音像市场购买、从互联网下载、从电视上录制、与同行、同学、网友交流共享等多渠道、多途径收集方法,值得学习推广。同时还要知道,资料收集也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许多需要的资料往往求之难得,所以要有孜孜以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韧劲。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5
【摘 要】音乐文化既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又是最能反映各个不同民族特点并且可以直接感受与交流的世界文化现象。因此,“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回民音乐的乡土教材开发,是弘扬民族音乐的有效手段。我校将编写的乡土教材在我校运用的课堂教学中,从课堂实践中找出教材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反馈。
【关键词】音乐课堂;花儿
“新疆花儿”已于2008年由国务院批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生活在新疆的“花儿之乡” (新疆花儿的活化石――韩生元老人的故乡)的音乐工作者有责任与义务将本土优秀的民族音乐进行传承与发扬。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长山子素有“花儿”之乡的美誉,回民音乐艺术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当地的学生长期受到本土音乐的熏陶,对回民的音乐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学生对韩生元老人的花儿和长山子的回民音乐艺术有着较深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本课题定在105中就有着特殊的意义。乌鲁木齐市105中坐落在米泉长山子镇,中学部共有学生645人,其中回民学生占百分之76%。2010年我校获得了“特色学校”的称号,乡土教材的开发也是特色学校的工作内容之一。
课题在米东教研室和105中学的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10年8-9月课题进入了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2月起,课题全面进入了实验研究阶段,在这期间,课题组成员进行紧密既定的课题实施方案,结合计划,积极探索新课标下的学习理论与经验。通过实验课的进行,获得了一些经验,此经验用以与大家切磋、交流,有异议之处可进行商榷。
通过本阶段的实验课,我们初步探索出了几种主要学习方式:
1. 创设情景体验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比单一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深刻程度要大得多。欣赏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综合技术,可以缩短这个距离,让学生说有所指,看有所在,听有所思,在认识上建立起一个自认为可以捕捉的形象并逐步鲜明起来。同时,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 。如:《我们的好家园》歌曲短小精悍、歌词精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故学生对此曲兴趣浓厚。教唱此曲时,我尝试着将音乐回归自然、回归本土。学唱《我们的好家园》时,第一段歌词用普通话演唱,第二段歌词用米泉本地方言演唱。通过对比发现,第二段歌词的演唱效果远远高与第一段歌词。用方言演唱,很容易将回民音乐的韵味和特点表现出来。不过这种现象,是因为我校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本课如在其他学校不知效果如何,还有待实践。
2. 学科综合体验 音乐教学较已往已有更为突出的丰富性、广博性与兼容性,我们可以从教学中去体会。音乐课堂中还可以融入舞蹈、绘画、文学等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如:歌曲《金耳环》是一首赞颂新农村美好前景,歌颂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描绘了秋天丰收景象。音乐婉转抒情,节奏明快,用模仿手法写成。旋律用“5”音起头带有米泉“花儿”风格。教学当中,我先从回民的生活礼节入手,如在见面礼中,回族的先民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使用礼貌语言“色俩目”,不仅见面道“色俩目”,分别时也道“色俩目”;认为道“色俩目”,既是对别人的尊敬,又有利于团结、友爱,还可化除成见。因此,回族始终保持了相互祝安问候、以礼待人的道德传统。不仅如此,回族还在行动上“于细微处见精神”,如在待客礼中,回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诚恳待人,热情好客,逐步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将回民的风俗习惯同学生互动的了解完,再同校园的文明礼貌教育加以结合,如遇见老师到招呼,同回民见面的“色俩目”是一样的;回民待客热情盖碗茶,现在家家户户的花茶,果茶是一种进步和发展的表现;在音乐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效果不错。
3. 舞蹈参与体验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中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简单有趣的舞蹈动作,学生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演唱《我们的好家园》时,音准节奏都没问题,但我总觉得缺少欢快的情绪,但一时半会又找不到好的方法,就试着让学生自己体会情绪,期间就发现有部分学生坐在座位上边比划边唱感觉就很活泼欢快,就试着让全体学生将回民的舞蹈动作加上边跳边唱,果然效果就出来了。(因为我校课间操是花儿特色课间操,所以学生的舞蹈动作都是现成的,不用单独教,课上用起来也比较顺手。)
其实,不论是创设情景体验,还是学科综合体验或舞蹈参与体验,都只是最基本的方式方法,最主要的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才能将课堂变成舞台,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才能,发掘自身潜力。
参考文献
[1] 马小懿《米泉回民的渊源及米泉“回族花儿”的来源》,《中国花儿纵论》125页,第一版,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10月
[2] 马小懿《关于米泉“回族花儿”传承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音乐的诠释》105页,2004年1月“国际传统音乐学会第三十七届世界年会”中国学者研究论文集
初中音乐教学实践范文6
关键词:生成观 事件观 生成性教学 初中音乐
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的不断壮大,和快速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被及时发现和解决,才能改变现代初中音乐的教学,才能够推动学生们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不能够单一的将学生固定在音乐教学的单一模式中,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了解音乐的兴趣大减,学习音乐知识为了教育的硬性指标,这也失去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目的。教师对音乐有生成理念有怎样的认知,也是如何改善初中音乐教学的更好的办法。
一、事件观的概括
在教学当中,常常会有很多问题和事件发生。其中事件中包括了事或者是事物,属于产生于日常使用的理论建构结合部的有歧义的概念。在初中的音乐的教学当中,会发生很多突发事件。有来自学生们的也有来自老师本身的,使老师的课堂会面临着一些突发问题,因为这些事件都是必不可免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要合理的处理这些事件。用事件观来理解教学,他就成为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感情体验对教学中的所有原生事件和文本事件进行理解、重构,进而形成关系时间的过程。这些教学事件的产生,可能会使得课堂陷入困境,所以要了解教育事件才知道要如何去面对这些教学突发事件。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要将事件观引入到初中音乐生成性的教学当中。我们也要将这种教学的事件观带入到平时的生活中,要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体验。为了将事件观的概念引入到初中音乐生成性教学当中,就要从教学活动的展开中。一切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事、物的所有过程都可称之为教学事件。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有发生的的事情都当做成事件来看待。
二、初中音乐生成性的概述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成性与音乐教学的关系。音乐的教学就是开发同学们对于音乐的认知与兴趣。然而只将音乐纹丝不变的灌输到学生们的脑海中,这样不仅仅对于音乐的学习不会有任何的帮助,还不使学生的大脑呈现出机械状态,根本无法真正的领会到音乐的真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音乐失去兴趣,同时会对音乐产生厌倦感和疲劳感。
关于对初中音乐的生成性的叙述,我们不得不说生成理念是音乐生成性的理论基础。所谓生成理念就是指代看待一种食物的观点,其特点是任何事情都在动态中生成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生成性教学强调了初中音乐的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构建,是属于一种结构主义的教育方法之一。这种理念的最初提出者是维特罗克,在国内最早提出这种新型理念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个知名教授。生成性音乐教学主要强调了课堂的灵活变动的特点,不仅仅有利于落实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地位,同时也实现了音乐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地位。主要引导和交到学生走进音乐,融入音乐。而且对现代化教育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完全符合了新课标的教学改革。同时生成性也成为了评价课堂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音乐生成性教学的探究
无论教师在课前如何精心预设,都是以教师多年的经验和规律为基础,这么多年的教学使得教学单一固定,失去了音乐教学本该有的活跃气氛。而学生本身也有自己的学习体系,教师只能够往学生方向靠近在靠近,但是难免会在教学中出现偏差。在教师集体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怨言,说学生不能够配合老师完成课堂音乐教学,学生们也抱怨老师跟不上自己的学习不发,总停留在传统基础音乐教学的水平上,根本无法勾起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入了生成性教学的探究。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原有教学的单一固定的思维套路,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灵活的运用其掌握的音乐知识来制定教学计划。
生成性教学就是在教学音乐的时候脑海中能够生成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变化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自主学习要求。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关键就是在于变动,没有固定的思维套路,是时时刻刻都可以更换变革新的教学模式,来满足音乐教学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引入了生成理念后,学生们的些许变化。已经开始有了对音乐知识渴望的眼神,很渴望得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的熏陶。
四、总结
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涌入。各大高校的各科目的教学正在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就针对初中音乐的教学来说,生成观念的引入无非是对初中音乐课堂的一次改革,教师打破传统教育带来的问题,避免了一味的灌输知识忽略了变化对课堂的影响。而是能够灵活的运用教师原本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对音乐的教学。学生也能够挣脱原本传统教学带来的枯燥无味感,更好的在新的模式音乐教学环境中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深入学习。也避免了老师和同学们就音乐的各种抱怨和问题的发生。这种理念的引入和生成性的培养,无非是让初中音乐课堂便得更加多彩,更加灵动。教师也能够在运用新的教学手段的同时更加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蔡文杰. 音乐生成性教学浅谈 [J]. 中国音乐教育.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