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实验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实验原理

科学实验原理范文1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程资源 实验课 日常生活用品 利用

日常生活用品来源于学生生活,且易取、易得,是对学校实验室资源的补充。日常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实验课程资源,能把学生的学习视点从书本逐渐引向生活,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时空,使学生对科学现象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实验用品

如果没有合适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中学科学实验创造技法中的替代法是通过对原型的观察研究,洞悉其材料结构、工艺造型、功能原理等,在原型的引发下进行创新的一种技法。替代法不是消极的顶替和被动的替换,而是主动、积极地创造。利用替代品做实验能打破常规实验的条条框框,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仪器:白色厚薄均匀的瓷汤匙可作代蒸发皿,用于一般固体的加热,少量溶液的加热、蒸干等;口大、口边光整、无色、大小适宜的药瓶、罐头瓶等,都可作集气瓶;用塑料吸管或水性笔芯代替导管;用泡沫塑料代试管架;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可作井穴板;光亮的纽扣、灯泡、表蒙子、罐头盒等,根据上述物体表面是凹或凸的可以成为凸面镜或凹面镜;老花镜代替凸透镜等。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药品:废旧干电池外壳剥下洗净替代锌,废旧干电池中剥取的石墨棒替代石墨;破铝锅、铝壶、青霉素等瓶口剥取铝片;精装香烟的铝箔代替铝箔;铝质废电线中剥取铝丝;铜质废电线中剥取铜丝;大理石可替代碳酸钙;食用小苏打可替代碳酸氢钠;厨房用精盐可替代氯化钠;厨房用醋可替代醋酸;豆油、菜油、猪油可替代油脂。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实验用品

学校实验室应提供一些常用工具盒,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创意新颖的实验器具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科学实验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成就感。正如麦克斯韦所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是与仪器的性能成反比,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即使在用的过程中总是出错,却常常比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自制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有些药品也可以利用一些身边易得的原材料自制。尽管不是很纯净,但用于一般实验还是可以的。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仪器:利用墨水瓶(代灯座)、汽水瓶盖(固定灯芯)、塑料瓶盖(代灯罩)、废铁皮(代防风罩),可做成很实用的酒精灯;取下废灯泡上的金属套(可在酒精灯上转动着烧一会儿),再小心取出灯泡中的玻璃柱。金属套内外涂一层漆,干后配上皮塞和导气管,把金属套用油灰黏合在玻璃泡上,即可做成代烧瓶;用眼药水软塑料管或其他类似的软管,在管口上套上一支拉尖的细玻璃管,就是一支非常实用的滴管;用大小适宜的圆玻璃瓶,截取上面部分,可以做成漏斗;用油灰或熔蜡把大号废旧注射器的顶端的小孔堵住,配上水泥座或厚木座,就成了一个很实用的小量筒;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制储气袋,储用都很方便;简单的木质天平可以自制:用木条作横梁,用一段废锯条磨成刀口作支点,在横梁上等臂两端各挂一个塑料盘子作托盘。砝码可用硬币(三个一分硬币作2克砝码,三个五分硬币作5克砝码,误差不大)、空药瓶(盛上相当的沙砾,可当10克、20克、50克的砝码)和砖头(切成所需的重量,例如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来代用。如自制简易显微镜的材料完全可以废物利用,可以选用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1张(鞋盒即可)、三合板或薄木板1块,小镜片1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和小木条。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药品:用稻草等烧制少量即得草灰;用柳树枝自己烧制,研细即为炭粉:取蛋壳数个洗净、晾干、捣碎,可制得碳酸钙:用铜丝在水焰上燃烧,表面可生成氧化铜;一些花草、果实及蔬菜如卷紫心菜、紫萝卜、红萝卜、紫罗兰花等均含有育翅酸碱指示剂作用的色素,可以用这些植物来自制酸碱指示剂。

近年科学实验改革正在向着贴近生活的方向进行,从生活性、实用性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实验是很有必要的。要善于从熟悉的环境和事例中发掘实验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加深对周围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科学实验原理范文2

对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讲,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理论的概念和定律,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此外,与课堂上较为呆板的大学物理教学相比,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手段方法可以更加灵活和多样。通过科学组织、精心优化,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组织对策,最后解决问题,一堂优秀的实验课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此,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专业基础丰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

在多数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是一门单独设课的必修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开课,这个时期的学生,刚刚学习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计算机基础应用等基础课程。在具备了这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和能力之后,开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既能巩固运用之前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又能逐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为后面需要学习的专业性更强的实验课做好准备与铺垫。基础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现如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都在不断改革,不断刷新着纪录,高科技迅猛发展,高精尖日新月异。科技创新组织形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些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更新更加综合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的思路必然要适应这些变化,积极面对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1 大学物理实验课需要得到重视

1.1 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基地。但一直以来很多高校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非常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就逃避,遇到问题就停滞不前。

曾有这样一个调查,是调查大学生所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情况,结果是所在中学物理实验仪器设备不齐备的占35%,只有极少数仪器的占13%;能保证一人一组做实验的仅占1%,能保证三人以上一组做实验的占65%;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17个必做实验,做过的学生占73%,只是听教师讲实验但没动手做过的占25%。如此一来,在学生的心理上就是一个暗示,实验课很简单,不需要思考,按部就班就万事大吉,做实验敷衍了事,甚至实验数据存在严重偏差,就马上涂改、伪造甚至抄袭数据。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就更不用说培养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了。

1.2 在工科院校尤其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的学时很少,近几年更是如此。很多高校把专业课程,专业学科建设看的很重要,部分人认为物理实验的实用性不强,对掌握专业技术帮助不大,跟学生以后的就业工作也没什么关系,这就大大降低了大学物理实验受重视的程度。而且,学时和实验项目的压缩精简,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留给实验教师的只有迷惘和无奈,也没有了上课的热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实验教学内容和手法需要改进,实验体系亟待完善

2.1 在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几乎所有实验都事先由教师安排内容、准备仪器,然后在学生做实验前,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并做演示,这样一来,学生只要按照现成的步骤、方法进行实验,最后把实验结果写在统一设计好的实验数据记录报告纸上即可。这种走过场的实验教学,不仅让教师觉得枯燥乏味,也令学生感觉没有什么意思。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效果,必须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制度、成绩考核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我国目前也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时期,迫切需要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但是,与此相反的是,当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还是停在传授知识、循规蹈矩的注入式方法教学,按照规定好的步骤进行实验,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积极思考对策,寻求解决方案的历练,致使大学物理实验课流于形式,落后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严重脱节。

2.2 教学手法比较单一,很多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室采用的仍然是板书教学,有些板书还是一成不变的板书,缺乏更新,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本科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一般一项实验的课时是3、4个学时,在这个很短时间内要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原理、熟悉仪器的操作使用并完成实验是不太可能的,没有办法只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方法等尽量交待清楚一点,这样学生自己的思考就少了,很多学生是盲目操作,走过场,这实际上是一种呆板的模仿型教学。教师也成了应付差事,最终考核学生实验成绩的时候也是马马虎虎。这就需要实验教师在现有设施条件的基础上,发掘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碰钉子,遇难题,然后想办法解决,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良好作风。

2.3 实验课程的体系亟待完善,一些学校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改变旧有的力、热、声、光、电、磁等类型划分,改为按照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进行分类,重视学科之间的兼容互补性,形成一个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开放型体系。在考核体系中,更加重视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之后能够综合运用,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提高兴趣,提升层次,展现出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大学物理实验室仪器普遍落后,急需更新换代

3.1 在很多工科院校都是主抓学校特色专业,强化学科建设,积极调整学生专业课程,迎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背景下,在各院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上的投入已经远远甩下了物理实验室。很多学生参加工作以后会和我们反映,就说到学校的设备有些落后了,在学校学的东西太少、太浅,很多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都要由单位组织专业的短期培训,然后下部门跟师傅学习,那如果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社会使用率高的仪器设备,并且学会熟练使用维护它,或者说打好基础,加强学习能力,那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科学实验原理范文3

关键词:通信原理 多元化实验教学 实验手段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214-04

通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诸如移动通信、光纤通信以及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有关通信系统的重要结论。该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 知识面广, 概念抽象, 系统性强,理论更新快,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1-4]。

该项目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从实验教学手段方面给出一些改革的措施和探索。通过对实验教学方法方面的改良,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达到培养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1 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发展现状

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并且硬件实验和软件仿真是分离而独立的,o法做到真正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模式。因此建议将实验内容在软硬件实验平台上进行统一,并进行关联,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可以促进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动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并可增进学生求职和工作时的自信心。

2 提出的实验教学方案

目前,在该课程实验教学方案中,我们设置了8个课时的硬件实验,4个课时的Matlab软件仿真实验以及4个课时的Labview虚拟仪器仿真实验,授课方式采用了软件仿真和硬件设计相关联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和传统实验教学手段不同,该课程将浙江天煌科技有限公司的THKCS-A型硬件实验平台、Matlab仿真平台[5]和Labview虚拟仪器仿真软件平台[6]相结合,可以克服传统硬件实验平台灵活性差及和软硬件仿真平台关联度差的不足。

3 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案实例与分析

3.1 THKCS-A型硬件实验平台实例

以增量调制编译码实验为例。该实验内容是利用数字双踪示波器观测增量调制的编译码波形。在THKCS-A型实验平台上,TP1是频率为4096 kHz的主时钟信号,TP3和TP4分别是频率为32 kHz的编码时钟和译码时钟信号。TP5:输入频率为1 kHz、幅度为2 V峰-峰值的音频信号,TP6与TP5波形相同。TP7为本地译码信号;TP10译码输出信号,TP7与TP10是反向的,即译码电路延时了半个周期。TP8为编码输出信号,TP9为译码输入信号,需要短线将其与TP8相连。TP11:模拟输出音频信号。将其与TP5比较,可以进行增量调制的系统性能的测试。

增量调制编码基本原理是指用一位编码,这一位码不是表示信号抽样值的大小,而是表示抽样幅度的增量特性。其实验结果由图1所示,由于正弦波过零处曲线斜率最大,所以有连“0”或连“1”码出现;对应正弦波的波峰或者波谷,由于曲线此处斜率为零,所以此处有“0”码和“1”码交替出现。该现象和增量调制的原理和理论是相吻合的。

由图2所示,根据增量调制的编码原理,即“1”码表示信号幅值下降,而“0”码表示信号幅值上升。得到的信码输出的波形为TP8,然后通过短线将TP8连接TP9,将增量调制的信码送入译码器进行译码。译码器使用和编码器编码原则相对应的译码准则进行译码,即遇到1码波形减值,遇到0码波形增值恢复出译码输出信号TP10,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编码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空载噪声和过载噪声,TP7紧紧跟随原音频信号的变化,本地译码信号TP7与译码输出信号TP10是反向的,这是因为电路处理的延时导致了译码电路延时了半个周期。最后,将TP10波形送入低通滤波器进行平滑处理得到最终的模拟输出音频信号TP11。但是,由于量噪比和电路噪声的存在,TP11和和输入的音频信号TP5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存在一定的失真。我们也可以进一步通过该实验平台结合双踪示波器观测进行增量调制系统性能测试的实验。

3.2 Matlab仿真实例

在工程领域中,Matlab特别适用于一些需要做大量数据运算处理的复杂应用。我们同样可以使用Matlab软件实现增量调制编码的仿真验证工作。所不同的是3.1小节硬件实验平台使用的是锯齿波,而Matlab软件使用的是梯形波。假设在相同的音频输入信号的条件下,量化阶距为1,由Matlab实现的增量调制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由原音频信号和解码结果对比来看,在输入信号变化平缓的部分(斜率为零),编码器输出1码和0码交替,相应的解码结果以正负阶距交替变化形成颗粒噪声,称空载失真;在输入信号变化过快的部分,解码信号因不能跟上信号的变化而引起斜率过载失真。通过在Matlab软件仿真平台中灵活的调整量化阶距值,可以发现:量化阶距越小,则空载失真就越小,但是容易发生过载失真;反之,量化阶距越大,则斜率过载失真减小,但空载失真增大。该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比较使用THKCS-A型实验平台进行的增量调制实验中,使用Matlab软件仿真增量调制实验具有灵活性高、价格低廉、易于实现和便于分析的优势,而硬件实验平台的实验结果考虑了电路延时等实际因素,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具有更高的实践指导意义。所以,二者并不能相互替代,而是需要进行有效地结合,才能提供给学生更加完善有效的实验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

3.3 Labview虚拟仿真实例

Matlab仿真工具不能实现端口操作和实时控制,在界面方面也不具优势。如果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通信原理》课程的软件实验,学生则不必担心损坏仪器,也不受硬件设备的限制,可以独立自主地快速构建仿真系统,而且还可以克服Matlab不能实现端口操作和实时控制的缺陷。

Labview中有大量的数据处理模块,通过调用就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数据处理虚拟仪器。图5是NI公司基于Labview 2011仿真平台调用PowerSpectrum设计的功率谱测试程序实例。

Labview可以调用不同的窗函数,并使用平均技术获得更佳的信号频谱。例如,将频率为4000 Hz、幅度为10 V的正弦信号输入到图5的功率谱测量程序中,运行结果如图6至图9所示。

图6为未加窗函数的功率谱,图7为加Hanning窗的功率谱测量结果,图8为加Blackman窗的功率谱测量结果,图9则为使用Peak hold平均模式下的Blackman窗功率谱测量结果。经比较得知:未使用窗函数信号的谱扩展为一个窄带谱,频谱弥散范围较大,这和正弦信号单音频谱的结论是相违背的。然而,通过加窗的操作,测得的功率谱弥散范围缩小,得到的谱测量结果更加合理,如图7和图8所示。除此而外,如图9所示,所使用的Peak hold平均处理的方法可以使得测量结果更佳清晰明朗。

综上所述,实验工具的多样化带来了观测结果的差异性,不仅提高了实验手段的灵活性和充分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该文主要针对目前高校《通信原理》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手段单一和软硬件实验关联度差的缺陷,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改革方法为合并使用THKCS-A型硬件实验平台、Matlab仿真平台以及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实例分析。Y果表明:这种灵活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案极大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铃鸽,黄继翔.“通信原理”多元化教学的探索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3):95-97.

[2] 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6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 John G.Proakis, Digital Communications [M]. New York:McGraw-Hill,2006.

[4] 任俊,张红燕.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改革通信原理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3):95-104.

科学实验原理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对策研究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院已经进入本科教育的层次。本科教育具有学科性的教育的性质,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已成为本科毕业生的素质要求。科学研究,从根本上说,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科研能力提升是学校内涵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战略要求[1]。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普遍的问题是在科研薄弱,这将严重影响未来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独立学院必须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现状和办学特点,明确定位科研发展目标。依托教学求生存,借力科研求发展,力争把学校做大、做强。

1 本科层次独立学院中科研工作地位

作为高教主体的本科教育,其教学质量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本科教育应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学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独立学院本科教育虽强调产学研结合,但重点在“产学”,相对重点本科院校的强调科研还是有差距的。独立学院本科教育须把科研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结合实践教学的良好平台搞好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全面长远发展。

2 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现状

促进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应当对学校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分析。一般而言,办学质量高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始终位于最重要的位置,也会伴随开展一些探讨学院教育规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学工作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总体看,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困难。

2.1 教育观念偏差

对于本科层次教育的科研工作地位及学校在科研方面该如何布局,部分单位未能深入考虑。少部分人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独立学院定位于教学应用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工作中心。一些人把科研与教学对立并割裂开,认为对科研的重视会冲击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其实,独立学院的“研”是“产”与“学”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不仅可以研究社会需求、新技术新产品、特有的教育对象,还可以研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2.2 科研师资队伍薄弱

独立学院尚未形成一支兼具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2]。队伍主要成员是兼职教师,少部分的专职教师年龄结构年轻化,科研功底不够坚实,积累有限,短时间内难于提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兼职教师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本身科研教学任务繁重,而老教授往往因年龄较大,精力不足,难以形成科研动力。科研工作的“传、帮、带”的作用发挥有限。

2.3 教学科研矛盾激化

许多教师的教学任务重,教学工作的压力常常使之有心无力去承担并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部分独立学院对于教学的中心位置重视有余,对科研应有的地位给予不足,这进一步激化了教学与科研工作间的矛盾。

2.4 科研体制不完善

独立学院对教师科研数量和质量未形成有效考核指标[3],缺乏有力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教师自我意识不足,往往缺少科研的压力与动力,难以在工作中形成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工作团队。另外教师外出培训和参加科研会议获取科研信息的机会少。

2.5 科研管理不够规范

缺乏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的科研管理随意性大;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不足;科研专题培训与指导不足;科研经费严重匮乏;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开发重视不够。

2.6 科研软硬件条件差

独立学院投资的硬件设备主要满足教学的必须工作,能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不多,即便有了也档次不高。另外,科研需要的图书资料量少、更新慢,难以达到科研工作基本要求。多数独立学院对科研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师的科研需求。从外部环境看,上级部门对独立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重视不足,部分环节中还可能得不到公正、平等的对待。与公立高校相比,科研立项困难或立项无经费。另外,独立学院缺乏科研成果发表平台。独立学院运营的学报少,想在较高层次刊物上发表科研成果,常常耗时且费用高,即使论文水平已达到这些出版物的要求。

3 教学促科研,稳步推进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

针对独立学院的科研现状与基本情况,首先应确定基本开展思路:围绕教学工作开展科研。从科研实践看,立足于教学的科研,对于一些缺乏科研经验的年轻教师较易接受。能较快培养对教学活动的研究、总结、推广的意识,并把这些问题上升到探讨教学规律的高度,让探讨研究的成果因得到公开发表而效益最大化。围绕教学的科研活动无需大量先进仪器设备,经费投入较少。多数情况下,可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这与独立学院的财务状况较适应。

立足于教学的科研活动,其具体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立足教学需要发掘科研项目

首先,本科教学离不开科研。本科教学内容应当是本专业前沿的技术理论知识,要随学科的发展而更新,并与其他高校、甚至其他国家相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大体相当。前沿科学知识是科研的成果。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扩展速度加快。技术进步周期缩短。所以,高校的教学内容应随本学科的科研成果而不断丰富、充实、更新。教师须掌握前沿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基于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才能在教学中高屋建瓴,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次,高校教学法研究利于教学。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否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钻研适宜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性。再次,独立学院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如何通过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优化,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3.2 依据教学内容开展科研项目

教师应立足本专业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知识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点的不同选择合适科研方向和题目。将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科研成果,可以为教学补充生动内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3.3 利用教学现有条件选择科研内容

独立学院普遍条件差,设备条件不足。从自身条件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有可能保证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科研对仪器设备虽有一定的要求,但充分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简陋设备做出好的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大量中、小项目和应用型项目没有人做,或者虽有人做过但仍然存在不少空白点,独立学院利用自身应用型专业较多,与区域性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接触较多的优势,可以找到不少科研课题的切入点。这是独立学院年轻教师尽快积累科研经验、取得初步成果从而增强信心的有效途径。

3.4 建立教学科研互促机制

教学科研的协同效应不容忽视,若能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增设科研鼓励和推动的指标,而在科研考核中对于结合教学内容的科研予以奖励,必定能提高科研工作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闫志刚,张韦韦.2013年中国教育“盘点”[J].教育与职业,2014,01:20-29.

科学实验原理范文5

高职管理类专业主要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素质高、技能强的初中级管理人才。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物业管理专业、金融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对其就业岗位进行了调查,了解到高职管理类专业面对的岗位都以基层管理岗位为主,表现为物业管理班组长、银行大厅前台经理、银行柜台柜员、保险机构业务员、饭店前厅领班、旅游公司行政管理等。《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以企业基层管理者的职业岗位要求所必须具备的管理基础知识、基层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素养为基准,按照认识与走进管理———掌握基层管理岗位管理技能———综合管理实践的顺序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期达到培养目标和岗位任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认识与走进管理实践教学设计

这一部分的教学是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管理认知,提升学生对管理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学习能力。主要是带领学生进入管理世界,让学生认识管理和管理者的基本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角色,能够分析组织所处的环境以及做出管理决策。应侧重对基层管理理论的应用上,如班组行为特点、班组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管理游戏设计。(2)典型性案例分析。海尔的OEC、双汇和春都、TCL企业文化等管理学经典案例。(3)走访调查。上网查阅并实地调查本地某一企业面临的环境并进行SWOT分析。(4)管理名人。如张瑞敏、马云,可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企业管理人的管理理念。(5)管理大讲堂。聘请当地知名企业的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本校毕业现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人员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可涉及如何提高管理技能、企业管理中的个案、管理者的成功经验、职场上的处世哲学、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与创业教育等。通过这些内容设计可以更快地让学生形成管理认知,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1.2提升基层管理岗位管理技能实践教学设计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在管理中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技能。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小型项目或活动的策划和管理能力,以及运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1]实践教学可适当选取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具体包括:(1)项目策划与项目实施。给出企业背景资料,确定项目主题,要求学生自行进行项目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分析,从而确定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工作方案,草拟项目计划书。在调查基础上制定出组织实施方案,制定年度招聘计划以及员工招聘方案和考评方法。(2)模拟招聘演练。分组组织一场本专业的模拟招聘会,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管理的各项技能的应用,并从公司和员工两个角度来体验招聘面试,提高学生在高压状态下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现实完整的活动策划。运用创造性思维,以欢送毕业生为主题,以十人小组为单位,策划一场文艺活动,要求制定详尽计划书,并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做好沟通和协调以及活动过程中的过程控制。最后客观总结和评价每位同学在项目活动中的工作态度和绩效表现,讨论并总结经验和不足。

1.3综合管理应用实践教学设计

这一部分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从认知到应用、单项技能培养到综合应用,实现能力递进式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2]包括:(1)企业项目实训。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业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参与到具体的、真实的项目当中。例如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学院的物业管理中心参与其保洁员、保安员的培训项目。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另外也可以以自主创业的形式组建公司进行实战演练。通过企业项目实训,能更直接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管理责任意识。(2)企业经营与管理模拟沙盘实训。在校学生全面进行企业项目实训存在时间、资金等很多因素的制约,企业经营与管理模拟沙盘实训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战略规划、资金筹集、生产组织、物资采购等环节。学生分组组建模拟企业并进行5-6年的模拟运作,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让学生在模拟沙盘实训中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整套流程,从而训练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2实践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1)对于认识与走进管理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重现和模拟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某个方面,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管理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分析企业管理行为。具体教学中应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项目驱动法这几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不应以教师讲授为主,可结合项目驱动法由教师选择管理典型案例后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一组得出统一意见之后由代表发言阐述,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评价。(2)对于提升管理技能的实践教学应采用基于ERP系统的情景模拟实验教学法和建立企业实训平台的方法。情景模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仿真现实经济中的企业管理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验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现实企业的管理活动是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最有效的方式。具体教学中包括带领学生到校办企业或校企合作企业中参观调研;加强“双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学习,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某管理问题或项目的研究,有条件的可直接到企业实习,没有条件到企业进行阶段实习的学生可参与学生社团项目实训的方式体验管理等。

3创建并完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管理学原理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的、全方位的教学体系,应逐步创建并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其中包括管理技能拓展的案例分析库、多样的管理游戏设计、学生社团实训项目开展与实施、ERP管理模拟仿真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和企业综合实训平台建设。

作者:刘丽娟 单位: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国珍.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创新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8(6).

[2]叶萍.基于基层管理者胜任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改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科学实验原理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管理学原理;教学模式

应用本科大学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生产生活实践,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重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思维以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出符合培养目标的人才。

一、传统《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不足,且效果不明显。《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树立学生管理思想和培养管理方法的基础课程,最终要实现知识的接受者对课堂所学习的管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而不是学习者简单的、单纯的记忆一些管理理论概念,但目前许多高校主要以注重课堂理论教授的环节,理论实践环节偏弱,这主要是由课时安排所局限,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实践活动,两者很难平衡。如本人教学实际情况,按照教学计划,《管理学原理》的讲授为一个学期,按14-16教学周计算,每周安排有4个学时,整个学期共计56-64学时,理论学时为44-52学时左右,实训学时为 12 个左右,有限的学时内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难度比较大 ,通过实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效果有限。

(二)授课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较少。这主要是由课时不足,课程知识量大的特点而导致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很多老师进行过相关教学模式创新的尝试,但是由于课时不足的局限导致授课老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整个教学理论内容的讲授,如果安排过多的互动环节时将使授课老师无法按要求完成知识的讲解,导致老师在课堂中无法有效合理的开展师生互动环节。这将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偏重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而忽视其他教学法的运用与研究;其次,长期理论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养成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习惯,将逐渐失去对参与互动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三)考核形式单一。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期末成绩。每一部分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各不相同,这是比较理想的考核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平时作业全程的跟踪指导,并且课堂表现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展示时间有限,这两部分的成绩很难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水平,而作为最终成绩重要权重的期末考试,其通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以单选多选、判断、简答题等靠记忆为主的题型,更多的考核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难以考核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二、提升应用型本科《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根据培养要求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本科大学主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可适当增加课程课时量,同时可考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分开展开,理论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侧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真正做到知识的实践应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运用能力。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在课堂内的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邀请企业管理者或者管理专家进入课堂,就实际工作中的管理问题给大家做讲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提升学生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强案例、管理游戏、辩论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师生间互动,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其次,开辟第二课堂。教学的场地不仅可以设定在教室,也可以让学生到校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企业真实管理环境相结合进行思考,可以极大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开辟第二课堂可以使教师了解企业实际管理,更好的提升今后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考核方式改革

转变考核方式。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也要转变现行的考试考核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考核方式。传统《管理学原理》考试,其理论性考点多,需要花大量时间复习记忆,而且内容遗忘较快。对于《管理学原理》这门课而言,不应简单的采取那种死记硬背题型的闭卷考试形式,可以加大实践成绩的比重,对于案例分析、管理游戏、管理实训等活动的互动参与和知识的理解程度打分,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些实用有效地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