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1

关键词:呼伦贝尔 蒙古族 音乐 传承

一、蒙古族音乐的历史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在现代文化内容的掩盖下逐渐消失,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作为我国民族组成部分,其草原的游牧文化随着外来文明的影响逐渐消亡,而由此文化所衍生的蒙古族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保留音乐文化的重点内容,使其音乐艺术传承能够被大众重视起来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从蒙古族音乐概念上来看,其音乐借鉴于欧洲的艺术形式,在古老的草原文明中进行了深度的发展与融合,成为蒙古族发展中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者和记载者。对于蒙古族这个游牧民族来说,其音乐文化是对于草原辽阔审美的诠释,也是对于蒙古族古老文化的发扬。在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个草原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民族发展,简朴的歌声和语调正式蒙古族音乐中纯天然的象征。

在当前的蒙古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其艺术内涵令音乐的发扬借助了多种物品以及生物,保证现代人能够以最为直观的体验来感受穿越千古的蒙古民族艺术文化。从蒙古族发展历史上来探究,无论是马头琴、蒙古民歌还是游牧文化,都成为了蒙古族音乐的代表性内容,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度的蒙古族音乐发扬,就能够保证人们以开放性的思维来探索和了解蒙古族音乐艺术。

二、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音乐的概念

对于蒙古族来说,呼伦贝尔地区正是其民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作为北方游牧民族,其民族历史的发展以及音乐的传承是依托于草原文化而进行的,蒙古族所特有的粗狂、狂野的民族性格,能够使其在逐水草而居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到人与自然地紧密关系,进而在音乐中深刻地展现出这样的关联性。所以,对于蒙古族音乐来说,相比于中原农耕文化不同的是,气逆音乐体系以游牧时期的文化为主要构成,音乐的题材以及风格使草原中典型的高亢嘹亮的风格,草原牧歌这一音乐艺术形式只有在蒙古族音乐中才能够被真实的展现出来。而在蒙古族发展的进程中,在思想与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其自由的音乐风格也得以完善,放牧者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给与了这个民族更为真挚的艺术感情,民族文化中所独有的草原气息成为了蒙古族音乐传承过程中被重点存留的对象。

从蒙古族音乐题材上来看,主要是对于草原、骏马的歌颂,对于亲情、爱情的吟唱,在这样的蒙古族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单调的草原放牧生活中草原人民对于这个环境所赋予的独特的艺术感情,可以真正了解到唯美的草原生活中情感的表达与阐述。对于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音乐文化来说,其存承就是对于草原文化以及自由生活气息的保留,对于草原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念。在蒙古族音乐文化留存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从音乐辽阔的情感中体会出民族艺术文化的丰富性与艺术性,感受到草原民族所特有的真情实感。

三、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音乐的存承

通过对于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音乐历史与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正确地认知到在当前的音乐文化发展背景下保证蒙古族音乐文化完整性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其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就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保留的重点内容。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对于蒙古族音乐来说,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国家和设定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其进行保护,保证在时代的发展中能够减少对于该民族音乐文化的破坏和威胁,保证音乐艺术的创作和保养都能够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能够保证现代人以更为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蒙古族音乐中所蕴含的独特的艺术感情以及音乐艺术表达方式,真正做到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平衡性的吸取蒙古族民族文化的精髓。

对于民族文化来说,蒙古族音乐的缺失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失,所以保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对于蒙古族音乐文化价值的维护,就能够从整体上保证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保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强化的民族传承和发扬能够为民族文化艺术历史增添全新的面貌。

(二)加强学校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

对于呼伦贝尔地区来说,作为蒙古族当前的主要聚集地之一,需要在当地的艺术高校增添蒙古族文化艺术的教学,保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科学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播,保证在中华民族的音乐教育中充分提升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地位,使蒙古族文化留存和发展能够以学校作为根据点向其他领域进行充分地渗透。在蒙古族音乐文化和学校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开设一定的蒙古族音乐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应用等方式来充分保证蒙古族音乐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深度探索的兴趣欲望。

(三)创新音乐艺术传承模式

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来说,其艺术传承和发扬的方式都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民族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民族文化能够以最为合适的方式在现代文化中进行发扬。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为例,我们可以对于其基本的传承模式进行改进,保证从蒙古族的民间故事中提取较为趣味性的话题进行传承,以保证现代人能够在这样的历史故事中挖掘出属于蒙古族这一民族的音乐与艺术情操。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蒙古族特有的马头琴为引子激发社会各界对于这一草原文化的认可度,保证在进一步的了解中能够自觉的传播和发扬蒙古族文化中宽广、博大的艺术文化精神。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呼伦贝尔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萨日娜,乌云塔娜.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实践与思考――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学科研实践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1,(05).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2

【关键词】新疆 卫拉特蒙古族 金银器 纹饰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草原文化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几百年来一直吸引着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并且,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在民间流传也十分广泛,是新疆卫拉特蒙古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审美意识的反映,是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逐渐沉淀而形成的一种民族艺术传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艺术价值。

1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艺术内容

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文化中,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它是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理想信念、审美意识的具体艺术表现。每一种纹样都有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特定的风俗用途和传统象征意义。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无论是出现在银碗、蒙刀、茶壶,还是烟斗、鼻烟壶上都有惟妙惟肖的动物、植物图形和自然存在物即宗教图案等色彩浓郁的装饰纹样,都反映了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劳动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的美好现象,也以此看出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生命寓意

2.1 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

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是人类最基本的意识之一。和许多原始民族一样,蒙古族原始图腾崇拜中对人体生殖器官的崇拜作为对人类生命力的探寻,同样潜隐地反映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之中。从最初的女性生殖崇拜的母系社会到后来男性生殖崇拜以男权为主的社会体系,都体现了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万物生生不息”的哲学理念。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上看到莲花和万字纹的图形,就是以图形传达生命寓意,是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文化艺术的思维形式,是生命价值的具体体现。

2.2 宗教崇拜的表现形式

宗教崇拜主要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就有的萨满教和1 3世纪时期传入的印度佛教、藏传佛教。受萨满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在纹样构成、色彩应用都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宗教色彩,如“吉祥八宝”纹样经常应用在银碗、蒙刀、打火镰等金银器上。

3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的当代价值

3.1 市场价值

从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市场对工艺美术的需求开始不断增长。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也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民族。新疆卫拉特蒙古族质朴与率真的艺术风格也将旅游产品开发带到了一个工艺艺术形式多样的艺术世界,找到将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与当代艺术相互交融、渗透的方法成为重中之重。

3.2 文化价值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体现

在很多方面。首先,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第二,其工艺的技术和艺术更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第三,作为民族文化,它既是历史性的,又具有现代性,是现代生活文化的具体表现;第四,在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中,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形象大使。

3.3 艺术价值

在我们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可以在一些寺庙中和遗留的贵族家中看到很多历史悠久的珍贵金银器。通过研究这些传统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可以了解到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民风民俗,不但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也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结语

艺术起源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对生命的不断追求的过程,是一种内在需求的精神动力,这种力量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一种实际行为,是人类生命力的体现。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艺术活动伴随着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的生产活动而发展、传承。新疆维拉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不断延续与变化,揭示着生命意义和艺术价值,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纹样的艺术价值就是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生命力的不断升华、意识活动不断丰富中而创新和提高的。新疆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是生活里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都与民族审美、民族心理、民族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献给我们的一份瑰丽的艺术珍品。

参考文献

[1]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M].辽宁: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2]李飞.中国传统金银器艺术鉴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3

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于美的独特见解,他们将自然界的风景与动植物,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艺术的抽象与创作,产生了许多充满民族风格的图形。根据其素材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是取材于自然界,内容以自然界中的风景、动植物为主。主要包括山川日月等图案、对于植物的描绘的图案如仿照花纹和树纹等创作的图案、与动物的名称或形象等有关的图案如狼图腾等。第二种是将一些自然纹样、吉祥纹样等,应用点、线、面的变化组成一种几何化的图形如回纹、蛇纹、哈那纹等。第三种是与宗教有关的图案,蒙古族的以藏传佛教为主,所以其宗教图案多与此相关,如藏八仙是根据藏传佛教中所说的八件宝物消灾灭祸而来的。第四种是寓意吉祥祈福的图案,此类图案是蒙古族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如连年有鱼、福禄喜庆等中国传统图案。第五种是组合图案,这是蒙古族最擅长运用的图形创作方式。鱼纹加盘长纹或花叶纹、盘长加双龙或云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蒙古族图形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运用

原始社会中简单的图形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的传达产生了一种图形化的回归。在信息化社会,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图形传递,最有效的图形传递方式是图形符号化。因此,信息社会是人类大量使用视觉图形符号的社会。传统图形的情感与文化内核通常是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来传达的,如寓意吉祥的图形与图案,正是因为充满了人们对于幸福和好运的祈求才变得庄重肃穆。象征和隐喻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图形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价值,而这种通过图形与图像来表现寓意的艺术特征,与视觉传达是基本一致的。传统图形与视觉传达在本质上是相契合的,这为蒙古族图形在视觉传达艺术中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一)对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具象化的概括再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然而我们该如何精准地区分它们呢?图形化是简化事物加深记忆、推动传达的有效方法,然而只有图形化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此进行符号化。敏锐地捕捉事物与事物之间本质差别,对其进行具象化的概括再现,使之变成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容易辨认的符号。符号化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重要特征,也是提高视觉传达效率的最有效的重要手段。通过将事物进行编码和解码,来简化传递的信息,让传者和受众的沟通变得更容易。蒙古族人民在生活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图形,完全可以通过现代设计的艺术再创作变成具有时代感的属于本民族地域的图形符号。某企业的主打草原特产的牛肉干,选用蒙古包的造型作为产品的包装设计,蒙古包造型之上选用许多传统图形增色,别致而醒目,让人印象深刻。蒙古包作为蒙古族的传统的居住形式,人们一看到蒙古包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蒙古的草原和牛羊,是一种符号化的传统图形。对于蒙古包的具象化的概括的图形,常常在视觉传达中被用作突出蒙古族的风韵,著名牛奶品牌伊利就曾在其广告背景中选用草原和蒙古包来突出其产品是生产于草原的优质奶源。

(二)对蒙古族传统图形抽象化与提炼升华对于蒙古族图形的运用,除了对于其形状的具象化概括之外,抽象化的概括也是视觉传达表现传统图形元素的重要手段。对传统图形抽象表达,通常的做法是,保证图形自身的特点和识别性不改变,通过点、线、面、体等图形的变化来对传统图形进行抽象化处理,提升平面视觉效果,赋予传统图形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视觉传达艺术的目的是让大众接受图形信息、理解信息并记住信息,因此在对蒙古族传统图形进行抽象化的时候,不能过度夸张,抽象化之后的传统图形仍然要具有普适性,使大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蒙古族作为一个北方的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图形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许多图形元素并不是广为人知的,不适宜被选作抽象的对象。但手捧哈达的蒙古族少女、一望无际的草原、不知所云的纹样等,这些典型的传统图形已经在视觉传达中被滥用,对于这种大众过度熟悉并可能产生排斥心理的传统图形也应该谨慎处理。总之,选择抽象化的对象很重要,抽象的程度也应该适当,既要让人们能够完全认知,又要能够传递独特的民族风情。中国马都的设计通过将蒙古族传统图形中的云纹、花瓣和马的形象的抽象和提炼,组成了一个新的内涵丰富形象优美的视觉设计。其中哈木尔云纹是蒙古族传统图形的代表,而马头的形象是整个视觉设计的核心和精髓,突出了“马都”的主题。两者构成一个圆形花瓣抽象的图案象征着吉祥圆满、团结互助,表达了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的美好寓意。绿色代表着蒙古草原,马是草原人民的宝贵的财富,马的延伸组成的圆形图案,也体现了人与马和谐共存的关系,让整个设计颇具人文精神。整个图形包括圆纹、五畜中的马图案、哈木尔云纹,正是运用了抽象化的提炼,标志层层叠加深入,不仅体现了锡林郭勒马文化的丰富性与厚重性,而且传达了马都人民团结友爱、欢迎八方宾客的心意,升华了图形所传达的情感,是现代视觉传达对蒙古族传统图形抽象化与提炼升华的佳作。

(三)对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图形内涵的拓展与延伸蒙古族传统图形成为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章,除了其艺术造型精巧之外,还在于其独特的情感内涵与文化特质。在视觉传达艺术中,对于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应用,除了对于图形改造和创新之外,还应该重视对其内涵的拓展与延伸。现代社会是品牌社会,而品牌的角逐本质上就是企业所贩卖的文化的角逐,因此图形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对于视觉传达艺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蒙古族传统图形元素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与生活的热爱,情感表达是蒙古族人民在创造图形时自觉和不自觉的文化行为。由于长期的历史积淀与思维定式,许多蒙古族的传统图形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如蒙古族马的形象就是在草原上自由地奔驰,这就形成了许多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典型符号”,当这些符号与视觉传达中所需要的特定含义相契合时,这些符号就会成为增加视觉传达效果的元素和载体。蒙古族的敖包、苏勒德、图拉嘎、马、箭等传统图形,都能够被延伸到现代的设计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标志是一个意为老师的蒙古族文字,采用钥匙的图形作为标志,延伸了图形的内涵。想到钥匙人们会想到学校给予学生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形式别致,贴切了大学为祖国培养人才之意。蒙古族文字与图形的结合延伸了传统图形钥匙的内涵,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启发。

三、结语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4

杜蒙(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地区仪式音乐文化研究主要从婚礼仪式、葬礼仪式娱乐活动、祭祀活动、宗教仪式活动等几个方面有较为细致的论述,其中在婚礼仪式音乐方面有较为细致的描述。陈玉芝2008年《杜尔伯特地区文化研究》中描述,杜尔伯特生诞礼仪、成年礼仪、婚嫁礼仪、丧葬礼仪盒日常礼仪的写作中对音乐文化有所研究,比如,在婚嫁礼仪过程当中的歌曲《求婚之歌》、《天上的风》和《祝酒歌》等。波少布2007年《黑龙江蒙古族文化》中也对以上几个礼仪有所描写,其中不仅对杜尔伯特县蒙古族地区进行了描写,对黑龙江省蒙古族整体均有阐述。洪英华主编2001年《黑龙江蒙古部落史》中对杜尔伯特蒙古族的仪式文化也有描写。

二、蒙古族民歌文化

金童2014年在论文《简述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诺恩吉雅>的地方特点》中将杜尔伯特的《诺恩吉雅》和内蒙民歌《诺恩吉雅》进行比对,阐述了杜尔伯特《诺恩吉雅》内容的丰富性。邵萱2008年硕士毕业论文《杜尔伯特蒙古族民间音乐调查研究》当中对杜尔伯特的民间歌曲有一定的研究,其将民歌的题材分为反映历史人物民族由来、男女爱情、思念亲人、民俗风俗习惯、作战尽忠、革命事业、七个方面。徐国清等在2001年所著《吉林蒙古族民歌极其研究》当中对杜蒙的民歌也有所描述,他将杜蒙民歌统称为——嫩科尔沁民歌。

三、蒙古族曲艺

蒙古族曲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乌力格尔合勒讷”,是一种自清朝就已经出现在本地区的蒙古语说书形式,也有人称为“蒙古书”;另一种是“好来宝”,杜蒙蒙古族地区的好来宝的形式和汉族的“莲花落”、“数来宝”有些类似,多采用问答形式,说中带唱,歌词对称。2015年金童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说唱艺术——好来宝》中对传统曲艺“好来宝”作了较为详细的阐释,介绍了杜蒙“好来宝”的来源、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陈玉芝在2010年《杜尔伯特蒙古地区文化研究》一书中针对说唱文艺进行了专门的描写,将蒙古族说唱音乐分成七类,分别是“胡仁乌力格尔”、“亚不干乌力格尔”、“好来宝”、“绍格耶日阿”、“怯热”、“玉热勒•马格塔勒”和“蒙古珠吉格”。

四、蒙古族器乐

杜蒙蒙古族乐器分为两类,一类是寺庙乐器;一类是民间乐器。寺庙乐器有羊角号(其木根布热)、大钹(羌)、中号(伊和布热)、唢呐(毕西固日)、羊皮鼓(衡日格)、海螺号(苳);民间乐器有四胡、马头琴等。赵月梅在2010年《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地区的“蒙古四胡”艺术》中专门提到了蒙古族四胡艺术的现状和传承。陈玉芝在2010年《杜尔伯特蒙古地区文化研究》一书当中将乐器的种类和名称解释得较为具体,其中对“火不思”等乐器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乐器的改进情况、材质、音色特点等方面都有较为贴切的描写。

五、蒙古族音乐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情况

自1685年以来,杜蒙地区一直延续着各民族人口迁入迁出的情况。2015年笔者《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与汉族文化的融合》中指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民歌与汉族文化在歌词内容、旋法、创作内容和特性方面的融合均有较为概括的论述。笔者查阅过1965年影印本资料,仍能够发现当时蒙古族音乐文化和社会主流文化中的相互融合,其中主要体现在歌词和演出形式内容反映当时主流社会思想方面。

六、结论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5

【关键词】蒙古族;刺绣图案;审美意蕴;文化内涵;传承意义

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是草原文化的精华,表现出草原人民的艺术直觉和天赋,也是根植于草原的一种将美的造型、色彩与物的实用功能融为一体的艺术创造。其精湛的工艺和质朴的匠人精神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蒙古族刺绣图案的审美意蕴

蒙古族民间美术图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观念的呈现与延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刺绣是蒙古族民间艺术的精华,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图案取胜,其工艺贯穿了漫长的民族工艺发展史[1]。作为民族服饰的主体工艺,刺绣是流传最广泛、应用最普遍的品种,其应用范围涉及服饰、配饰、生活用具等方面,如蒙古袍、蒙古靴、褡裢、烟荷包、摔跤服、绣花毡、马鞍垫上的图案,都会运用精美的刺绣来表现[2]。民间艺人运用智慧把各种刺绣针法同生活用具的结构和功能巧妙结合,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刺绣作品。蒙古族刺绣图案通过独特的视觉图式对民族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审美意蕴进行表现,深度解析本民族的精神风貌与博大的文化内涵。蒙古族刺绣图案呈现出的审美意识是一种人类最真挚情感的反映,来源于民间艺人对生活实践的积累和认知的升华,并通过艺术创造和一定的形式加以展现。审美是人类对美的审视,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过程。刺绣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是积累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过程,是蒙古族人对于美的观念的最直接体现,具有强烈的审美个性。蒙古族女性是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她们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创作完全是自发的,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自由地表达出来。在创作时,她们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根据自己内心的意识指引率真地表达情感。她们在头脑中积淀储藏着民族历史所形成的标志性的艺术图像,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升华处理,因此出现了较为统一的蒙古族刺绣图案模式,呈现出连绵无限的审美意蕴。蒙古族刺绣呈现出的审美意蕴是本民族审美理念与民众思想结合的产物,表现出一种艺术的深度内涵,即对生命的敬畏及对自然的尊敬,也正是因为这样真挚的情感表露,使其图案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二、蒙古族刺绣图案的造型特征

蒙古族刺绣图案是一种具有独特意味的图案语言,是源于民间的视觉造型艺术,在民间美术图案中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遵循着视觉艺术的规律,并继承了原始美术的实用美学,将实用与审美紧密结合,体现出实用趋向的造物原则。蒙古族刺绣都依附于日常实用物品,图案虽来源于生活与自然,却又超越它们原本的形态。蒙古族刺绣图案是本民族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丰富民俗文化观念的具体呈现,蒙古族女性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把握了自然与生活中美的规律,以实用目的为首要条件,用繁密的针线、繁复的技法表达图案造型,凭借自己的情感在绣品上展开想象,将情感融入作品之中,按自己的理解经营着布局结构。在造型的塑造上不拘泥于形象的逼真写实,而求其意态特征的整体把握,这一点突破了传统的透视、比例关系、时空局限,同时强化了物象的概括性和对内心体验的观照。她们把基本稳定的观念性符号概括为洗练的装饰性图案应用到绣品中,形成了蒙古族刺绣独特的造型法则。各类题材以及不同题材的组合使这些造型极具生命力,通过图案艺术鲜活而生动地表述着她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情感,充分显示了民间艺人的艺术创造力。蒙古族刺绣图案古朴生动、题材丰富、线条流畅、对比和谐、色彩浓烈而庄重,画面极富韵律感,具有很强的视觉装饰性[3]。在图案选择方面,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日月星辰以及吉祥纹样等都可以用独特的形式呈现于绣品上。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图案有犄纹、万字纹、方胜、卷草、鸟兽、五畜、蝴蝶、金鱼、寿字、龙凤、如意、葫芦、云纹、火纹、盘肠等,这些图案既生动舒展又斑斓艳丽,在蒙古族刺绣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纵观其丰富的图案题材,其宗旨要义不外乎是对生存的渴望,对吉祥美满的追求以及对生命的信仰。这些图案形式优美、内涵丰富,塑造方式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造型规律采用纹样的夸张与装饰、符号与象征、色彩的绚丽性等手法对其进行组织加工,借此来表达充满原始、神秘、虚幻、朦胧的观念,给观者以独特的美感和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蒙古族刺绣图案的文化内涵与符号性

蒙古族刺绣图案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民间艺人精心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极富人文内涵的符号,是一种理想物化了的艺术,体现着本民族文化格调和坚毅的民族性格。作为民间文化符号,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蒙古族刺绣图案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独具象征意味的图像符号,这些图像符号蕴含较高的文化价值。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符号是人与文化相联结的中介,贯穿于人类文化的各个部分。图案作为传递记录民间文化的符号载体,在民族历史长河的流传演变中,通过大众集体意识的渗透作用深入到个体意识中,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并成为大众共同使用的视觉图式。这些共用的视觉图式在民间约定俗成、家喻户晓,具有高度的集体性、传承性,深深地影响了民间的审美活动,使出于同一个文化体系的人一看就知道它的内涵与寓意。蒙古族以某些图案符号为媒介来认识外在世界,其本源是扎根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由最早的图腾符号发展而来的一种极为自由的造型方式,带着人类原始的思维特点[4]。在远古时代,种种自然现象总是让人类感到神秘而恐慌,人们将支配早期人类生活的自然物神化,视其为具有生命、意志、情感、灵性和巨大能力的神灵,从而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对其加以膜拜,希望以此得到庇护,以期获得平安顺遂的生活。这种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统治着早期蒙古人的思想,我们可以从早期的蒙古族图案表现中找到这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痕迹。比如,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蒙古高原上发现的各种动物图案、红山文化中的玉龙图案、东胡与匈奴的铜饰牌中的动物图案等,这些图案符号是当时生命精神表现超越于生命物质存在的一种努力与尝试,表达了原始社会的精神需求和原始心理。蒙古族刺绣图案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其寓意的内容可以完全自由地表征对象,除了表达视觉所能见到的以外,更重要的是运用符号呈现进入观赏者的心灵。刺绣图案是民族情感表现的符号传达,是以简单的自然界事物比附某种精神的体现。这一特征在蒙古族绣品上得到了最直接、最完整的体现,绣品中经常出现的马、鹿、鹰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象征意义。马是蒙古人最亲密的伙伴,辽阔的内蒙古高原赋予马雄悍的特性,蒙古人认为马能够战胜黑暗和逆境,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也是蒙古人信仰和信念的象征;鹿善于奔驰,且具有神力,在内蒙古各地发现的有关原始狩猎时代鹿崇拜的图像资料也相对较多;鹰被蒙古族视为圣鸟,象征英雄,并且是古老的草原文化崇拜的图腾符号之一,其勇猛刚健、奋力拼搏的精神为蒙古人所钦佩。还有一些典型的纹样都具有各自的象征意义,如犄纹象征五畜兴旺,云纹象征永恒,兰萨纹象征生命的繁衍、万代延续等。由此可见,蒙古族刺绣图案是民间艺人传达情感的符号,通过对符号的重新演绎、转换升华,让欣赏者进入民族文化的璀璨世界。

四、蒙古族刺绣图案的传承意义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6

关键词:图腾崇拜 图形 蒙古族文化

无际的草原成就了蒙古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蒙古族特有的图形风格。要探寻蒙古族的艺术渊源,必须了解他们的传统文化风貌,并通过对其民间传统图形的研究了解蒙古族人在民族艺术上的审美追求。

一、蒙古族人对图腾符号的崇拜

根据北方民族史、蒙古族的历史典籍中的有关记载,从蒙古族崇尚萨满教的神扯观念表现中也可推定蒙古先民确实将“狼”、鹿作为图腾进行崇拜。在蛮荒的北方草原,“狼”对于草原游牧人群来说是非常可怕的野兽。它们往往集结成群,无论捕食或对付进犯之敌,都协同战斗,团队意识极强,且凶猛而富有灵性。于是人们由恐惧而敬奉,把它们视作自己的亲属和同类,这也许就是“狼”图腾崇拜的缘由。“狼”的图腾崇拜不仅寄托了原始的蒙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崇,也传达了人类对自身力量和自我意识的认同与自信。作为图腾符号的‘粮”图形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原始图腾崇拜是蒙古族人的与审美取向的中介符号。蒙古族人民对“狼”图腾的崇拜,也涵摄了对“狼性”文化的审美意识的深刻体验。因此,“狼”图腾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文化艺术符号,渗透进蒙古族文化的基因中,而审美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文化形态也受其影响。

二、蒙古族图形文化的样式特征

图形文化在蒙古族的文化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无论是图腾禁忌的图形样式,还是审美需要的物件装饰图案,都充满着蒙古族对生命、生活的态度。在原始信仰中,蒙古族人始终认为本氏族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它们有着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崇拜的图腾,也才有了古老的、著名的“狼”图腾的神话。因此说,蒙古族的图腾崇拜是对动植物的崇拜,实际是源于对祖先崇拜的一种对应转换,这种对应转换常常通过氏族起源的神话和图形展示出来。

古族人对与他们共同生存、生长的动物和植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如牛、马、羊、驼、犬、狼、鹰、鹿等及各种植物,象征着上天降下的吉祥,传达对幸福的理解与对理想的追求。聪慧的蒙古族人将这些动物、植物演义成图形纹样,将其应用、展示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之中,如日常的服装、家俱、生活用具及对环境的装饰。同时由于“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对这些图形的使用往往有着严格的限制。究其图形特点,一般表现为三大类。

自然纹样:云纹、山纹、水纹、火纹及纹有蝴蝶、蝙蝠、鹿、马、羊、牛、骆驼、老虎、龙、凤及其他的动物图案等,植物纹样有花纹、草纹、莲纹、牡丹纹、桃纹、杏花纹等纹饰图样。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崇拜自然、热爱自然的朴素审美观。

吉祥纹样:受佛教、萨满教文化的影响,宗教中的一些图案也应用于蒙古族人的生活中。其中佛教、萨满教中的盘长纹,法螺、佛手、宝相花等八吉祥纹样图案在他们的生活中广为使用,特别是盘长纹。在民间,盘长(蒙语乌力吉乌塔苏,)多用于服饰、毛毡、器物雕刻品上,其图案本身盘曲连接,无头无尾,显示出绵延不断的连续性,寓意长久不断。蒙古族的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文字纹样:蒙古族的文字如同阿拉伯文,属篆字体,是一种把邻接的字形连起来的草篆文字,本身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它书写自由,美观大方,蒙古族人将其用于服装、鞋帽及毛毡织物的装饰中。它既是文字,用以记事,又可作为图形,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同时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如福、禄、寿、喜等文字图案,应用得也比较广。

蒙古族图形纹样同其他民族,特别是同汉族关系密切,但在运用纹样时却显示出蒙古族特色。蒙古族喜欢组合运用图案纹样,如将盘长纹延伸再加人卷草的云头纹,缠绕不断,变化多样。利用图形的曲、直线的变化,表现不同的感情,将曲、直线条的不同形式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的画面布局。在构图上采用几何对称、变形夸张的手法,随心迹化,从而达到内与形式、情感与表现的统一。

三、蒙古族传统图形样式的应用

蒙古族民间图形的运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建筑及其装饰上。蒙古族的主要建筑是蒙古包,它伴随着蒙古族牧民走过漫长的历史,具有草原游牧民族重要的文化特征之一。蒙古草原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带,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气候多变,牲畜对气候和草场的依赖性促使牧民一年数次地逐水草而栖。冬暖夏凉的蒙古包是为适应游牧生活和草原的自然环境所设计的蒙古族独有的居所。

蒙古包由木门、毡墙、椽子和天窗四部分组成。每一个组件上面都附饰有美丽的图案,内容大多寓意吉祥如意、祈福平安。各种图案交错生辉,毡房内外装饰图案多为二方连续的云纹、几何纹或卷草纹,并在毡墙的角落装点角隅纹样。在构图上以包顶为中心,以圆心为基点,向四面放射状地点缀图案。

毡毯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既具有实用性用于铺陈保暖,又可作为审美用于装饰。在两千多年以前蒙古族人就开始用牛毛或驼毛捻成线,延续传统的编席方法编织出具有美丽花纹图案的各种地毯。它吸收了草原各民族地毯技艺的长处,同时吸纳了汉族织锦、瓷器纹样,形成了独特的地毯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