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视觉艺术文化研究

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范文1

摘要: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脉,服饰是展示文化的有效形式之一。因此,研究如何将湖湘民族服饰元素引入动漫艺术人物造型设计对角色创新与本土文化的承传与发扬具有双重意义。本论文不仅是对民族服饰文化视觉符号的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有关资料的整理,更重要的是研究了湖湘民族服饰元素与动漫角色设计的对接点的课题。同时,还对如何更好地运用民族服饰文化的视觉符号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角色形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湖湘视觉文化;民族服饰;动漫人物造型

动漫人物造型设计是用形象的视觉语言对动画,漫画中人物角色的具体造型设计。其中,动漫角色的服饰设计作为动漫人物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动漫人物角色性格,展示角色魅力等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关键是通过造型手段赋予动漫人物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的人,在动漫作品观赏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自的审美取向也不同。本课题不仅提出了动漫角色服饰设计应结合湖湘民族服饰元素,更在民族文化艺术的承传和现代动漫角色服饰设计的发展与多元化两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启示意义。

1湖湘民族服饰元素的特点与形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独特的地理条件、社会环境、文化观念造就了具有比较明显地域特点的湖湘民族服饰。将湖南地区服饰特色与动漫人物造型设计有机融合,不仅对于表现和保护我们的民族区域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

(1)湘绣是湖湘特色民族服饰文化之一。湖南地区手工业相当发达,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刺绣艺人把中国画的许多优良基因移植到绣品上,创造性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诗词、书法等各种艺术与刺绣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湘绣以中国画为基础,精细入微地刻画物象外形内质的特点。绣品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形神兼备,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殊荣。

(2)服装配饰也是服饰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它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人物情感个性,职业爱好等。湖湘地区流行银制配件,常见的有头饰、耳饰、颈饰、服装挂件和手饰。近年来,银匠从刺绣作品和建筑中寻找灵感,取其精华,发展了相当一部分“跨界”的臻美艺术品。

2湖湘民族服饰元素在动漫人物造型中的运用

2.1湖湘民族服饰元素引入动漫人物造型的可行性分析

毋庸置疑,服饰是文化的皮肤。在动画服饰设计中这种精神功能更加突出,所以服饰设计是解析动画角色最直接的方式。湖湘民族服饰元素造型美观,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湖湘文化的最直观最集中体现。正是基于这两点,将湖湘民族服饰元素引入动漫人物造型不仅可以丰富动画角色的视觉美感、辅助塑造角色性格,更能向全世界展现湖湘子弟精神世界。

2.2如何在动漫人物造型中运用湖湘民族服饰

1)服饰设计需承传“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民族文化思维。湖湘传统民族服饰元素中很多运用了寓意与象征的手法,通过刺绣的手法将服饰元素设计为吉祥符号,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刺绣主要用于服饰、鞋帽、枕头、帐帘、香包等日常用品。刺绣的图案内容有各种人物、动物及花卉等吉祥图案。工艺精细且色彩鲜亮,富有喜庆气氛。又如,湖湘习俗中“莲花生莲子”寓意着生命的绵绵不断和出淤泥而不染,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在莲花中诞生,云肩做成粉色莲花的形式,下裳由鲜绿色荷叶围成,脚踝带着金色的莲花座脚环如此便表达了他活力十足,是伸张正义、为民除害,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

2)服饰设计应复合剧本要求。应时应景设计适合的服饰。服饰设计在动画片中有辅助交代故事情节发展、生活背景转化等作用。因此,动画中的服饰需根据剧本对事情的刻画而进行设计。例如《花木兰》这部动画影片,它讲述了木兰从军前和参军时的二个阶段发生的故事。动画设计师为每个阶段木兰的着装都进行了区分设计:参军前和普通姑娘一样身穿色彩鲜艳的襦裙、扎着腰带,对镜贴花黄,摇曳生风;“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入伍后木兰身披泛着寒光的铠甲英姿飒爽。这对剧情的时空交替与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对动作用。因此,作为 一名角色设计师,首先应该仔细研读剧本,理解整部动画追求的风格,进行符合故事情节与场景的服饰。这样才不至于角色缺乏生命力。

服饰设计辅助突出角色性格。写实与写意,我国普遍更注重后者。中国动画形象设计更着重塑造人物的性格,以此表意。动画设计师不仅要对人物进行个性化设计,而且要通过一系列服饰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服饰作为一种标志可以体现人物的性别身份、文化素养、个性情感等。因此在动、漫画中角色形象的服饰设计就显现的尤为重要。例如,中国经典传统动画片《大闹天宫》中,我们除了可以从将军的服饰看到我国传统民族服饰特征外,从人物的服饰上我们也能看出人物性格。孙悟空的古灵精怪,不喜欢被束缚;太上老的君圆滑世故;玉皇大帝的阴森狡猾与心胸狭隘。同时,人物服饰色彩的对比也比较强烈,恰到好处的凸显了人物性格。

2.3服饰设计应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美感

提出继承湖湘民族服饰元素其目的在于更好的发展现代的动画产业。从民族服饰元素中借鉴动画语言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地域特色,将民族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简约设计风格相融合,化繁为简,提炼出创新性的湖湘民族服饰元素。

动画片《花木兰》的服饰设计十分简约。花木兰的衣裳只保留了南北朝服饰的基本制式:襦裙、腰带、饰边等均采用几何构成方式,没有复杂艳丽的图案纹样,仅有简洁明了的几何色块,十分具有现代感。在相对正式的相亲礼服中,也将原来深衣下摆的装饰略掉,领的缘边、袖口的贴袖也都删繁就简。配饰设计上亦是如此。见媒婆时,木兰的唯一配饰是头上的梳子,这个设计来源于唐朝女子配饰中的栉。古时金属质地的栉雕镂丰满的图案,十分华丽,而木兰头上的梳子只有一朵木兰花饰。它不仅是木兰留给家人的信物,还是一个象征符号。这件配饰成为连接剧情的道具而非单纯的服饰点缀,寓意鲜明的设计既统一于角色的整体造型又完成叙事使命,这正是服饰设计所要追求的目的。[1]

3结语

如今在全球文化艺术日趋国际化的情形下,各国的动画艺术家也逐渐意识到动画是一种继承发扬区域性文化的利器,开始将工作的重心转入如何实现动画创作与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对接上。将湖湘民族服饰文化与动画角色设计完美融合,在使大众乐于接受和喜爱动画作品的同时彰显了湖湘民族独特的神韵和风格魅力。

参考文献:

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范文2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是以视觉图像或者影像为主要表现语言形式的一种设计形态。其基本设计形态特点以及基本形态属性也都符合设计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最终目的,既服务于客户,又服务于社会需求。同时,视觉艺术设计也受到当代设计思潮和社会理性文化意识的影响,通过感性的充满社会审美意识影响的视觉图像(影像)来满足和反映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和要求,以及大众审美意识和价值的需求。在当代视觉文化形态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通过外在的感性的视觉设计形态,来理性地反映社会文化、道德以及理想主义等精神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同时满足当代社会商业文化发展特点下,人们对于视觉刺激、感性满足和追求物质享受的时代特点和需求。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就其具体设计形式来说,是一种激发视觉感性,并追求直观感性体验的,集设计行为方式和视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设计形态。其设计行为和价值的基础在于通过理性的把握和分析当代社会文化和意识需求特点,以感性的视觉图像(影像)为表达特征和展示形式,以满足当代商业化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下人们的审美价值需求,其外在形式是感性的,而内在的设计行为则是理性的。在当代社会的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各式各样的视觉充斥着社会日常生活,快速消费并使之达到最大商业化目的成为了商家最基本的追求目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视觉艺术设计的自身理性更多地让位于设计表现对于感性的追求和表达。随着当代数字和图像信息技术等科技的不断进步,视觉艺术以及视觉符号化的设计行为依靠着进步的技术,发展并促进了一个仿真世界的出现,并越来越接近于真实化,消解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距离。各种影像、图像大量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满足和促进着人们以快乐和享受为目的的视觉上的,从而导致人们沉浸在这种视觉上的带有一定暴力特点的审美情趣的出现、发展。在这种带有暴力特点的、充满着享受的视觉审美情趣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的开展和发生,从一开始就不得不建立在一个淡化了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从而为视觉艺术设计注重感性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此,注重外在形式上感性的表现和发展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先决因素,而对于外在形式上感性价值的注重、探索和再研究也成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开展不可忽视的一点。随着数字和图像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视觉仿真世界的真实化发展,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对感性体验的追求表达,原有的归于抽象的理性的思维和体验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视觉和享受性感性体验的追求和需要。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一个充斥感性视觉体验的世界,并以此让感性力量在空间上得到释放与满足。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潮流的影响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追求感性价值的同时成为了推动享受和欲望追求的承载物。

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迎合着人们在消费文化下对感性快乐视觉欲望追求,它彰显了以欲望为旗号的消费商业文化和设计行为出场的表征。在这种以欲望和为旗号的消费商业文化和设计行为的发展推动下,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不得不适应这种追求感性视觉体验的时代和市场的要求。但究其发展的本质来说,由于过于强调和追求视觉的感性表现,其审美价值过于体现于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之实现,而导致视觉艺术设计内在的理性特征过于消解。从而使得视觉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背景显得“毫无深度”。所谓的“毫无深度”,指的是当代视觉艺术设计由于在商业、市场和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无论是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说过于追求视觉的享受性,过于注重设计行为表现形式的商业化和艺术化,而忽略了商业利益要求下设计行为表现形式背后的理性思维因素和对社会主流意识的推动。例如:由于当下社会商业文化的发展,过于追求商业利益的缘故,使得地铁站这种社会功能性建筑内部,客观的社会公益性组成部分也不得不让位于商业需求,充斥着大量的商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也正是这些商业化的视觉艺术设计,剥夺和颠倒了商业化和社会公益化的主次功能地位,而导致了行人在社会公益功能和商业需求之间的选择性的混乱,增加了不必要的社会生活消费支出。也正是这种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在当代商业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价值的“毫无深度”,造成了视觉美感外在形式的极致追求而内在的理性思维和本因具有的社会主体精神的意义性的缺失。

由于过度追求商业化的发展需求,使得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往往容易一味地追求视觉感性的冲击。人们在当代社会日常生活活动中,面对扑面而来的商业信息和消费文化的意识输入,同时在对当代视觉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观视中无法得到社会主体意识潮流价值发展的正确意义的引导,从而使得人们在面对视觉艺术设计的视觉和感性价值中,更加容易产生社会主体意识价值观和生存意义观的虚无感。在当代商业消费文化下,这种“毫无深度”的,以简单的追求夸张的视觉感性价值似乎成为视觉艺术设计行为开展的唯一的追求目标。单一化的视觉感性成为视觉艺术设计外在形式的依赖性表现因素,并被追求和放大到了极致化的程度,致使当下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缺乏深层意蕴的表达。虽然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以服务于人及社会生活目的为最终目标的设计活动,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第一要素,同时实现利益目标。当代视觉艺术设计作品的表达和呈现主要依托于以地域化、民族化的社会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特征,并倚之为整体价值的构建支撑。但是在商业消费文化的潮流趋势下,为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内在特点和价值观念不得不批量化生产,在表面视觉感性和冲击力为主要要求的设计趋势下被掩盖、消解。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在视觉艺术设计作品中体现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价值观和内在思维价值特点,以及追求商业消费利益化和视觉冲击力就成为了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发展的最大矛盾与问题。当代视觉艺术设计想要揭示视觉艺术设计的内在的深层次审美价值和发展社会主体思维潮流的引导功能,就必须对当代商业消费文化下社会意识和设计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探索研究图像(影像)在视觉传播和表现方式平台等方面所能够起到更大的正面有益的引导推动作用,同时深刻理解和挖掘更多的内在理性思维价值与文化内涵,以致产生巨大而持久的社会影响和积极意义。只有解决好商业消费文化下片面追求利益行为误区,才能有效地找到和实现解决当代视觉艺术设计发展之内在矛盾的根本方法和基本途径。

作者:肖剑锋

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范文3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视觉艺术;传统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68-01

传统的风格书籍装帧设计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艺术之一,中国的传统风格书籍装帧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把粗犷感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点、线、面的艺术美学将其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系构建为理性的视觉艺术网络,昭示着传统的视觉元素形式与传统文化内涵的特殊艺术美感。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形式变革,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形式及理念有着超前的发展。但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始终有着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规律,为此本文就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形式和视觉艺术进行浅析。

一、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融合发展

在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流派众多的艺术形式。在这个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受到了大背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受到了儒家、道家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其发展过程中传承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艺术。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随着历史变迁而逐步发展,视觉艺术与艺术变现形式等方面因各个历史时期而各具特色。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民族风格特色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的华夏古文明,呈现出古朴、简约、淡雅的美感。

现代的艺术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设计思维,社会的发展推动着现代设计的进步,在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中注入新的灵魂与血液,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对于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来说,有着传统文化内涵的美感。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在其发展历程中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从点、线、面到图形、文字、色彩。形成了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独具特色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当下,我们身处于信息高度发达的数字化信息时代,在全球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新的理念和思潮以及西方现代文化已经给传统的中国文化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冲击。现代的艺术元素与传统的视觉艺术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吸收优秀设计元素,又要传承发扬自身的传统设计形式。让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在现代的设计大背景下更好的传承发扬下去。

二、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视觉艺术的应用

(一)对视觉艺术的认识

所谓视觉艺术,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视觉语言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其中,基本元素包括:线条、形状、明暗、色彩、质感、空间。它们是构成一件作品的基础。视觉艺术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一样有其自身的结构与规则。如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视觉艺术所传达的信息与意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形象语言。视觉艺术属于多元化的艺术范畴,它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高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设计美感,视觉艺术能与各个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达到多元融合的目的。

(二)视觉艺术在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不仅仅指封面设计,还包括开本、插图、护封、封底、书脊、扉页、环衬等,涉及到封面设计、开本设计、版面设计、材料设计等,只有找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外在形式语言与本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交汇点,并运用最佳的制造技术手段,才能使作品的使用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得到最大化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直义上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吉祥图案、龙凤纹样、象形文字、中国红、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木版年画、戏剧脸谱、景泰蓝、剪纸、皮影、瓦当、画像石、……这只是从其“形”与“色”的外在表现上的认识,而要从其内在表现上加以理解,则可以涉及到中国画的气韵、神韵、意境等,以及传统元素所隐含的道、儒、佛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也就是所谓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意”。认识到这些要素,才能在实际运用中融会贯通,展示传统审美文化理念与现代书装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

传统的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字书法、印章等在其中的应用从新石器时代古朴质美的人面彩陶鱼纹盆到商周时期浑厚雄秀的青铜器纹样,从造型简约的秦汉瓦当到栩栩如生的皮影,还有以人物、走兽、花鸟等巧妙造“形”,或以民间谚语、传说故事为基础题材,借助比拟、暗示、比兴、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段,创作的壁画、剪纸、脸谱、陶瓷、石刻等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图形,常被一些设计者广泛使用于各个艺术领域。这些不同时期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诠释,已经寓形以人格化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层的精神象征,体现着传统图形的人文价值,所以成了今天书籍装帧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先知先觉,对身边的事物、生活劳作及自然现象进行记录描摹,创造了象形文字。作为中国文字的初始,象形文字成为传统元素中最古老、最直接的文化体现,从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到先民们通过“形”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

当今的艺术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时间的磨砺成为富有艺术内涵的艺术形式美感。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恰到好处的应用于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之中,中国传统表现形式下的绘画、书法、篆刻、印章等都是传统设计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基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审美价值恰恰符合当下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与之完美结合。

从设计形式看既融入情感与以情感人: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在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设计美感。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未来更好的丰富视觉艺术的内涵,为了使之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更加具有艺术美感。就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加以深入的研究。可以在此提高视觉艺术的创新达到现代与传统的设计结合,使之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多一些现代的视觉艺术气息。更好的丰富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内涵,融入艺术的情感,用简单的艺术元素形式达到更深的视觉艺术的设计美感。

三、视觉艺术对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意义

从人类文化的开始到现在,人类通过自身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传达信息,一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基本手段。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今的民族之林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一个国家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一个国家的文艺术化传统,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有着广泛丰富的内涵、在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丰富的表现形式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艺术表现形式,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视觉艺术元素,在坚持自己民族传统艺术设计风格的同时,又吸取了优秀的现代设计元素使其更加丰富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的内涵。

对于有着丰富文化背景的中国来说,上千年的孕育发展成就了艺术多元化的模式,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变革中,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它自身的独特特点。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出的视觉艺术的美感,便是其中一个独特的视觉艺术的真实写照。传统风格书籍装帧设计的视觉艺术之美是发自其自身的,它是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在空间的完美融合。正因如此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才能得到真正的繁荣与继承。

四、结语

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范文4

关键词:视觉艺术;校园文化

引言

高等学校的视觉艺术,由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发展变化而来。高校视觉艺术是有计划、系统地将高校的校训、校园文化、学校章程、文化理念等各种特性信息向公众展示与传播,是公众对高校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增强其高校的认同感,进而提成高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视觉艺术是高校进行对外宣传交流最直观、最有效、最稳定的载体,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延续性,它是学校历史与文化的浓缩,它的系统化有利于推广和促进高校文化的建设。在西方国家,大多数高校中视觉艺术的应用发展已相当成熟,高校成立专门的设计部门及高校视觉纪念品设计相关部门,形成专业的高校视觉艺术研发系统,开发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视觉产品,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对外交流活动中成为高校互赠的纪念品、校友对母校情感的寄托、方便了工作人员与在校生的学习与生活等多重功能,起到了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作用。国内的高校已经意识到视觉艺术对高校的诸多好处,虽然起步晚,也逐渐开始建立自己高校的视觉艺术系统,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高校的理念视觉艺术识别系统同化严重

国内高校视觉艺术系统建立大多互相借鉴、抄袭,最后呈现的高校视觉艺术系统比较单一,缺乏新意,缺少高校自己的特色。这样的高校视觉艺术系统不但难提升高校的形象与竞争力,还会起到反作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先生说过:“我国大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文化个性,千校一面,大学建设需要体现主旋律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由于每一所大学在历史、地域、结构、功能等方面都有特殊性,在文化上也应体现其个性与特色”[1]。

(二)高校行为视觉艺术识别系统缺乏指向性与明确性

高校校园承载着教职员工、在校学生、观光人员等众多的人员。面对着庞大的人数,高校校园的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超市的行为视觉艺术识别系统的合理规划是非常必要的,简单直白的呈现也是非常关键的。而国内多数高校的视觉行为识别系统设计与制作还是存在着指向性弱、明确性不强、精度低等诸多不理想,不完备的导向指示会使人迷失在校园之中或是多走弯路。

(三)高校行为视觉艺术识别系统信息模糊、不完整

在高校的复合性、综合性的楼群中是信息传达不够明确的重灾区。楼层信息少且不明了,常常不知道身在何处,找寻想去的具体地点就更难上加难,甚至单纯地靠高校行为视觉艺术识别系统根本找不到去处。

(四)高校视觉艺术识别系统的形式单一,缺少文化底蕴

在对外交流宣传、内部活动中,高校视觉艺术识别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国内的相关产品的开发则除了高校的标识、名称不同之外,大多数大同小异,几乎都是拿来主义;导致高校互赠的礼品与纪念品相同。

(五)识别系统中材料呈现效果差、质量低劣

作为高校重要的宣传工具,高校行为视觉艺术识别系统中,对于造型材料的了解不深,在最后校园空间中呈现的效果差强人意,也使高校文化的自身风格大打折扣。用于馈赠校友及社会纪念品与礼品,也存在着做工低劣、质量不精的问题。这都是由于缺乏专业性的高校视觉艺术研发机构,不注重细节、精致所致的。

二、高校校园视觉艺术的应用原则

高校校园中的视觉艺术是一项复杂可持续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体现高校的文化内涵,而且需要注重各个高校不同的个性与社会属性。高等学校的视觉艺术是由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发展变化而来的,高校的视觉艺术设计也可以从高校的文化内涵分析、高校的信息整合、高校的功能组合、高校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入手,要遵循以下几点应用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视觉艺术建设的过程中整体性是需要着重注意的切入点,“所谓整体化,就是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通过对资讯的分析,确定主题,并对信息重新梳理、组织和进行系统化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空间和道具的设计。”[2]高校视觉艺术设计的整体原则主要体现在设计与文化的整体性和实施应用的整体性。其中,设计与文化的整体性使高校视觉艺术与高校本身的建筑群风格、人文景观以及历史积淀、特色文化保持高度一致。尤其在对高校办学特色的文化内涵与办学宗旨要进行深度挖掘,使他们成为高校视觉艺术设计的形象核心,再建立相关的具体设计。而实施应用的整体性体现在高校视觉艺术设计的三个方面之间要保持整体的一致与协调。视觉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为视觉的基本要素,其他辅助的要素也要与基本要素搭配组合,并注重色彩、图形符号、材质等方面的整体性。高校视觉艺术通过设计中的整体性给观者强烈的视觉记忆,可以加强高校形象的印象。在英国利兹音乐学院的视觉艺术设计中,由Precedent设计机构为学院设计新的视觉艺术系统。其中标志(图1)将只能用耳朵感受的声波做了可见化的处理,通过不同的音乐和不同的声波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形成一个不断变化的数字化的识别符号。而这一新的蕴含高校个性内涵的标志在与校园的具体应用部分(图2)也有完美的结合,使高校的视觉艺术不单单是形式上的美观,而更注重视觉艺术整体设计的一致性。

(二)发展性原则

高校视觉艺术设计的发展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设计本身的发展变化与高校发展促使设计的发展变化。其中,设计本身的发展变化,设计存在最根本的目的是使人生活得更为方便、更迎合当下的需求。因此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是不断变化的。高校视觉艺术设计也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高校视觉艺术设计要与时俱进,呈现出的视觉艺术须具有时代的审美、现代的特性。而高校发展促使设计的发展变化则是高校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对功能区的重新规划、新建的基础建设等也须及时对相关视觉艺术系统进行重设计,使视觉艺术符合高校发展的需要。2016年5月15日,鲁迅美术学院发表了新校徽,对使用许久的不规则形态,由红、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标志(图3)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新校徽(图4)是经典徽章的样式,主体图形为承载着鲁美历史与情怀的标志性建筑,成为鲁美人共同的记忆符号,背景律动的线条则是新校区主建筑的穹顶结构,更像是东方的一缕阳光,其光芒交织交相辉映聚成五角星,与建筑及文字构成三位一体的组合,既聚焦于鲁美多学科交叉融汇、多元发展的教学理念;又链接历史与未来,定格于鲁美光芒四射的美好前景。鲁迅美术学院校徽这一视觉艺术设计的变化无疑不是学校基础建设的发展、办学理念的深层发展与挖掘以及情感的变化、审美的变化的产物。它凸显着鲁艺历史的延续与传承、鲁美人的情怀与理想、追求与成就,时空流转却升华了鲁美人的气脉与品格,也更能代表着当代的鲁迅美术学院的文化内涵。

(三)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一方面指的是“以人为本”的高校视觉艺术设计,是设计师根据受众的行为习惯、生理结构、思维方式等特点,对设计基本功能的完善和优化,注重受众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快捷、舒适。像中国人习惯右侧通行,显然高校的通道设计成左侧通行是不符合受众的行为习惯的。人性化的高校视觉艺术设计是一种人文主义关怀的体现,强调人在高校环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对信息的整合和细化。细节决定成败,在高校的视觉艺术设计中也是尤为重要的。高校校园是复杂庞大的场所,人性化设计更为直观地体现在对高校行为视觉艺术识别系统上,它是精神层面的设计关怀,是设计者对受众的尊重和关注。

(四)识别性原则

识别性是高校借助自身独有的艺术形象,来与他校区别、提升社会竞争力与影响力最有效的方法。高校自身独有的艺术形象来源于高校的文化内涵分析则,它是整个高校校园设计的中流砥柱。美虽是共性的,但也要存在着独特、鲜明、易读的特性,这样构成的高校视觉艺术才是具有冲击力的。高校视觉艺术的设计开发与具体实施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着眼点,除了要体现视觉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整体性、可视性的基本要求之外,更要蕴含高校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的教育特色。这也是从源头上拒绝高校视觉艺术同化严重的最为直接、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专业性和参与性原则

高校的视觉艺术设计需要专门的设计开发部门的设计与维护,像北京大学成立的标识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的职责就是组织设计并不断完善《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宣传推广并监督落实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使用;制作和管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物品,管理和监督全校各单位使用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行为,维护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统一性[3],维护学校对外形象;就学校纪念品、礼品、宣传品等物品的设计制作、市场开发与经营,代表学校统一对外授权;负责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保护和维权,监督并纠正校内外非法使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行为;审核和管理各院(系、所、中心)、机关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中英文标准名称及简称,协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审核和管理互联网域名等。部门的成立可以是高校视觉艺术更为细致、完整、统一,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在专业部门的设计与维护的同时,也需要广大在校师生、校友、社会大众参与进来,为高校的视觉艺术设计增添色彩。越多的人参与到高校的视觉艺术设计中来,就会为高校的文化内涵与外延、视觉艺术提供无数的设计灵感与思路,更可以是人性化得以最大的发挥。也会为校园文化内涵的添砖加瓦,像鲁迅美术学院的跳蚤市场,在校师生把自己闲置的物品、书籍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需要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起眼儿,但也从侧面体现了勤俭、杜绝浪费的良好校园文化内涵,增加了师生的联系,提升了高校的亲和力。

结语

各个高校都传承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在对视觉艺术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实事求是地结合自己高校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创造出独特的高校视觉艺术符号。要注重视觉艺术系统的整体统一,注重全面的同时更应注意细节的处理,关注人的重要性,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来建立高校视觉艺术系统。高校视觉艺术是高校过目不忘、无形的宣传,是值得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的。

参考文献

[1]李刚、张晓雁、李唯羽,视觉艺术在高校文化内涵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设计,2016.12

[2]任仲全著,展示设计实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08

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范文5

[关键词]绘画创作;视觉符号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2-0048-1

视觉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在网络时代,视觉艺术是绘画、设计、音乐、等相互综合的艺术。其作品,可以使绘画、雕塑、音乐,还可以是平面构成、数字空间结构表达、及带有声音、时间的电影、动感设计艺术作品等。形式上也多种多样,几乎囊括各种领域里的视觉形态。

油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西方艺术,它在20世纪进入并占据了中国的绘画体系的一席之地。正如中国绘画讲究“以形写神”,其独特的中国绘画形式符号和内涵,这些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以及表现手法如何融合于油画表现语言之中。并如何用西方的绘画理论和技术融合于中国的油画之中,我认为在中国油画中,可溶进中国的绘画理论和技法,中国画讲究“一气呵成”、“气脉通贯”,讲究笔墨的感染力,讲究造势和灵动,气度和气韵,这和西方油画艺术所推崇的造型、空间和表现主义并不相悖,甚至都可互相交融,在这点上前辈的中国艺术家颜文、刘海粟、吴大羽等等,他们深入研究了西洋的绘画理论,并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他们把东方的气韵和西方的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从他们的绘画中领略到了色彩强烈,线条流畅,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一种境界,从他们的绘画中体会到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中西文化相交融所产生的中国绘画神韵,特别是中国留法油画家赵无极,他用西洋之油彩与中国之水墨相结合,在油布上极致地表现了中西绘画的艺术语言,在探索中国油画的多样化上又迈了一大步。

毋庸讳言,我们都是从黑白时代慢慢发展到彩色时代,这也是人们对视觉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人们开始享受精神上的视觉感官。很早以前,科学家对光线就开始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一旦提到光线在视觉艺术中的作用,不得不提的就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画家。他们在光线视觉发明了视觉混合理论,用三原色来表现光。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在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修拉。修拉是诞生在科学革命中的最早的新型艺术家--艺术家兼科学家。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结合起来。把最新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的最新科学发现结合起来。对二十世纪几何抽象艺术有很大的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修拉的油画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他是用点彩的办法,用小笔触作画,在一定的距离看上去,这无数的小点便在视网膜上造成所追求的调色效果。

在绘画创作中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自己独有的色彩,去用色彩来表达当时的心境,视觉艺术对于绘画而言是很必不可少的,绘画空间概念、传统的幻象透视空间、以及在色彩和光线的知觉方面都是绘画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缺一不可。

色彩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绘画创作中的点线面综合构成原理是画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如今,点线面构成已经是画家研究的基本课程,是研究其他视觉艺术的基础。运用这一理论,视觉艺术界的艺术风格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众多的抽象艺术大师,从此,使人们对画面整体的把握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提到抽象艺术大师,不可不提的就是毕加索。毕加索确立了真正崭新的绘画语言,这绘画语言是视觉艺术的全新一次跨越。

视觉艺术在绘画创作中起到强调绘画真实性的作用,它是看的见,摸得到的艺术。绘画艺术是传统的视觉艺术,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来表现画面的构造。用色彩表现的真实,真实的东西有一定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只有视觉真实了,创作才会真实,只有真实的绘画创作才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同样绘画创作也是视觉的瞬间在脑袋里存在的影响,用仅存的片段来表达凝固的东西,因为片段是破碎的支离片段,是流动的画面,和容易改变的内容,只用用画笔来表现视觉仅存的记忆,在画面里完整的表现视觉记忆的全部片段,如同剪切电影一样,把片段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所以绘画创作和视觉艺术是缺一不可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共存才能有好的作品诞生。

视觉艺术文化研究范文6

如同新加坡艺博会总监劳伦佐说的:“现在这个世界已经和90年代很不一样了,它不再只有一两个中心,很多地区也都可以成为中心”。经过三年的打造,“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已经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之一,2013年的艺术登陆新加坡更成为亚洲画廊的绝对主场,共计131间参展画廊中,75%的参展画廊来自于亚太地区而剩余的25%都是精选出的国际顶级画廊。在Art Stage Singapore取得令人欣喜的销售成绩的同时,本刊特为读者带来了一趟新加坡文化艺术的旅程,全面了解南亚明珠—新加坡的文化政策及艺文地标。

新加坡视觉艺术发展历史与现状

自殖民地时代以来,新加坡的视觉艺术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极为迅速,从著名的欧洲画家到默默无闻的当地工艺师,他们的作品都能在19世纪新加坡bustling entreport中心找到。1938年,随着南洋美术学院的建立,艺术教育也被引进新加坡。新加坡艺术界许多有名的人物象Cheong Soo Pieng、Chen Chong Swee、Georgette Chen、Chen Wen His和Liu Kang都曾在学院里授过课。他们将西方的现代观念与东方的传统技术揉和在一起,创立了油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地方南洋风格。1976年,因国家博物馆内的艺术画廊的创建,当地的艺术家得以在其中举行正规的艺术展览,视觉艺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博物馆分为三个分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即是其中之一。

今天,除了博物馆和艺术学校,还有许多商业性的画廊和一些非盈利性的艺术空间如雕塑广场、双年展、博览会等。视觉艺术家们也从传统的二维和三维艺术形式中跳出来,发展多学科的、新媒体作品。新加坡的艺术家也在不断加强海外形象,新加坡艺术家Tan Swie Hian、Heman Chong、Francis Ng等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

现在,新加坡有200来个视觉艺术公司和学会,其中包括摄影学会、艺术画廊、艺术拍卖行和其它一些与商业相关的视觉艺术公司。众多辅助发展的资源帮助当地各个层面的视觉艺术产业的发展,包括正在涌现出来的艺术家和艺术群体,以及走向成熟的艺术公司。

新加坡政府对视觉艺术的财政资助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the National Arts Council,NAC)成立于1991年,隶属于新加坡新闻通讯艺术部,其宗旨是将新加坡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国际艺术之都,并以培育艺术人才、促进艺术发展,让生活充满艺术为工作使命。在该理事会的努力下,新加坡艺术活动总数在过去10年里增长超过2倍,购票出席率每年增长3%;新建的艺术设施包括滨海艺术中心、新加坡泰勒版画院、艺术之家和国家图书馆局新戏剧中心等。

国家理事会大力拓展大型艺术活动,如新加坡艺术节、新加坡美术展、新加坡作家节和新加坡双年展。为挖掘艺术人才,该理事会还设有奖学金和多种奖项如文化奖和青年艺术家奖。此外,新加坡国家理事会还大力促进国际化和加强国际接轨程度,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了国际网络如国际艺术文化总会和亚洲艺术联盟。

根据国家艺术理事会的介绍,新加坡的视觉艺术与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艺术相提并论,它所涵盖的范围包括绘画、雕塑、陶器、陶艺、富有创意的摄影和装置艺术等抽象的或具体的艺术作品的公开展览,而那些具有实用性质的艺术如图像绘制、服装设计、电影与录像、珠宝设计和手工艺品则被排除在外。

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为新加坡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资金资助,无论是针对视觉艺术家、艺术群体或艺术公司的视觉艺术计划,还是用于视觉艺术人才的培育。

1、专为视觉艺术家或艺术群体/公司

在新加坡,有各种各样的计划为当地和海外的视觉艺术家或艺术群体/公司提供一定范围内的财政资助,以帮助他们实施他们的项目或开展研究。

一般的资助计划有:专为表演艺术公司的二年期主要资助计划、年度资助计划、种子资助计划、项目资助计划、正在涌现出来的艺术家基金(Emerging Artists Fund)、文化勋章津、新媒体艺术基金、艺术商业合作基金,以及研发资助计划等等。如1979年3月由已故总统王鼎昌创建的文化勋章,是为了奖励那些在舞蹈、戏剧、音乐、文学、摄影、艺术(1997年以后增加了电影)领域取得卓越的艺术成果的个人。文化勋章由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颁发,受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管理。获奖者可受资助以从事一个艺术项目。文化勋章资助计划一个艺术家一生只能领一次,每一个申请者的资助计划数量不超过5万美元,但是,对于由两个及以上文化勋章获得者共同进行的合作项目,资助计划数额最高可达20万美元。

实施国际发展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海外的新加坡籍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融入国际艺术界,帮助新加坡树立多元艺术的国际城市形象。这些计划有:国际游历资助计划、国际合作资助计划、市场发展资助计划等。

2、专为视觉艺术人才的培训与专业发展

为发展视觉艺术人才及辅助人员,国家艺术理事会为刚入门的艺术工作者和视觉艺术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财政扶持计划用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