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范文1

关键词 轨道交通;乘客;安全管理;

Abstract; Passenger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safety control system of rail traffic in the whole process. Through analyzing the unsafe behavior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passengers, combined with the rail traffic to take in the passenger safety behavior culture, system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measur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passenger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rail transit ;passenger;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动脉,系统复杂、环境开放、空间密闭、客流量大、应急疏散难度大,一旦发生事故事件危害性极大。我国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经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评价”两阶段发展,逐步进入“全过程安全控制的系统安全保障”探索尝试阶段。乘客是轨道交通系统服务的对象,也是轨道交通全过程安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对乘客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强化乘客安全管理,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意义重大。

乘客不安全行为分析

轨道交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乘客运输安全,但乘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轨道交通安全。纵观各类事故事件,乘客因素是运营秩序絮乱、一般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之一,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乘客的安全意识淡薄还可能使事故得以发展或扩散。

1.1乘客不安全行为

目前乘客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不遵守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无应急技能或应急技能低、人为故意破坏。

(一)不遵守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乘客携带危险品乘车、紧贴车门站立、乘车不讲秩序、挤车门、不拉扶手、擅拉紧急拉手、站台车厢打闹嬉戏、候车跨越安全线、跳轨自杀等行为是主要的不遵守乘客守则的不安全行为。仅2012年上海地铁就发生十多起乘客跳轨自杀事件;还有乘客因同伴没上车1小时内2次拉动紧急拉手,造成数千人延误10分钟以上。

(二)无应急技能或应急技能低

乘客无应急技能或应急技能低,突况不会自救、互救,不听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安排,慌乱中胡乱行为。如不知晓自动扶梯“紧急停机”按钮,无按压“紧急停机”按钮的应急技能等;有如2008年上海地铁某列车因故障迫停区间,故障处置中虽然司机不断广播安抚,但仍有20多扇车门紧急拉手被乘客拉下,一名乘客更是扒开车门进入隧道,步行至下一站。

(三)人为故意破坏

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纵火、偷盗等乘客行为是主要的人为故意破坏的不安全行为。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毒气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2人死亡、14人终身残疾、5500多人受伤;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乘客携带易燃物品乘车故意纵火,导致198人死亡。

1.2 乘客不安全行为意识

心理决定人的行为,行为显示人的意识。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为无意识不安全行为和有意识不安全行为。

(一) 无意识不安全行为

乘客无意违反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制度,但由于某些原因,在轨道交通乘降过程中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主要原因有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知识不足、行为有限理性。

安全意识不高

安全意识较强的乘客对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果断应对,甚至通过有效措施化险为夷;而安全意识不高的乘客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发现后措施不当,最终酿成事故,甚至可能使事故损失扩大。如2004年香港地铁人为纵火事故中,由于乘客安全意识高,及时发现有人蓄意纵火并果断采取阻止措施,虽然没能成功阻止肇事者,但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纵火行为实施;同时,纵火现场的乘客及时向其他乘客传递纵火事故警示信息,得以让其他乘客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这起事故只造成14人因吸入烟雾受轻伤。

安全知识不足

乘客具备一定安全意识,但因安全知识不足导致行为不安全。从不遵守乘客守则中部分不安全行为可以看出,乘客缺乏前后乱挤、强行上下、争抢座位、不拉扶手等行为会导致摔伤、踩踏等不安全事件的安全知识。源于安全知识不足,导致乘客只专注轨道交通的便捷、舒适,忽视了轨道交通的安全。

(3)行为有限理性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乘客由于无法准确地认识和预测未来,从而无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自身经验或跟随其他乘客等采取行为来减少不确定性,而这种有限理往往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危害了整体利益。如突况下乘客只顾个人利益,争先恐后无序疏散,就可能导致现场混乱或产生踩踏事件;又如列车迫停区间时拉下“紧急拉手”和进入隧道的乘客,只考虑到节省自身时间,完成不顾及对整体运营造成的延误。

(二) 有意识不安全行为

乘客明白轨道交通安全重要性,知晓相关安全保障制度,但在某些条件下,如受好奇、省能、侥幸、逆反等心理驱使,或追求经济效益,或其他动机,故意采取安全冒险行为或有意引发事故。产生这些有意识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安全习惯不佳、故意违规和有意破坏。

安全习惯不佳

乘客主观上不愿意出现安全事件事故,在稳定的心理活动下基本能安全乘降。但在不利的心理状态主导下,乘客由于安全习惯不佳,表现出不安全动机,实施不安全行为。如受好奇心理驱使有意触碰消防、行车等安全设施设备;受省能心理驱使翻越安全护栏;受逆反心理驱使与安全检查人员发生对抗冲突等。

故意违规

乘客安全道德水平低,只追求自身经济效益,为达到个人利益最优化,无视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制度,明知行为危险却故意违规。如为节省时间故意冲门;为等待同伴乘车故意吊门、卡门、拉下紧急拉手;为出行方便故意携带危险品乘车等。

有意破坏

乘客为达到发泄自身不满情绪、引起公众关注等个人目的,或造成人员伤亡、公众恐慌等险恶目的,利用轨道交通人员密集、社会影响大等特性进行有意破坏。

2轨道交通强化乘客安全管理措施

轨道交通通过全过程安全控制将“全员”安全管理延伸为“全民”安全管理。通过安全知识宣传、安全风险告知、安全技能提升等,强化乘客安全意识,逐步建立乘客安全行为文化;通过安全制度的健全、实施及控制等,强化乘客行为监督,逐步建立安全制度文化。

2.1强化乘客安全意识,建立乘客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安全行为意识。轨道交通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强化乘客安全意识,提升乘客安全技能,形成乘客安全行为准则。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范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大、运营的专业性强,安全管理的难度非常大,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重点项目。下面主要就如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1.构建保证体系

1.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建立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来完善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同时积极推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构建。在安全监管方面,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安全监管部门,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并保证该部门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商之间的独立性。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国家性的安全监管部门,也是当前我们构建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方向。

1.2做好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除了需要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进行不断进行学习和更新外,还需要对乘客做好宣传教育,在车站内设置宣传看板、发放宣传材料、播放安全提示录音,使他们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的安全事故。另外,还要严格规范乘客的乘坐行为,避免类似踩踏事故的发生。

2.构建控制体系

我国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多采用的是“问题管理型”方法,其特征是事后管理,是在安全事故或事故苗子出现后,才采取措施的。这种单一的反馈控制管理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现代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的是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超前控制,在原有反馈的基础上,开展事故预测,并提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构建事故分析体系

风险控制是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安全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直接影响风险控制的效果。所以,笔者认为事故分析体系应该是现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必备内容之一。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事故有火灾爆炸事故、列车脱轨或相撞事故、拥挤踩踏事故、乘客堕轨事故以及停运事故等。对安全事故的原因、发生频率、人员伤亡人数等进行分析,明确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和重点控制对象,并给与足够的重视,着力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条件,是现代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安全管理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4.构建设备质量标准体系

设备支持是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设备质量标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之初往往盈利较差,甚至很多地区存在负盈利的情况,所以设备质量的安全标准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设置。对于规定之内的安全标准,运营方和投资方必须做到;而规定之外的标准,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以免使运营方或投资方因为初期投入过高而放弃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5.构建信息系统

怎样保证信息流畅,是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建立数据库,对事故信息、险情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规范化的储存,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及危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管理。

6.构建安全审核评估工作

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入运营之前,必须要通过安全监管部门、消防部门的初检、评估和安全认证。其中安全认证是运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即使进入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消防部门也必须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安全监管部门具有吊销运营企业运营许可的权利。

7.构建应急预案

对于新投入使用的线路,应该在试运营期间进行救援、抢险、消防、抢修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虽然大多是运营商都制定了或多或少的应急预案,但是这些应急预案除了存在内容不够细化的问题以外,演练频率也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积极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预案,建立保留公安、消防、医院等单位共同组成的安全事故抢险救援联动机制和指挥体系。定期安排演练,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设备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协调安排,提高多部门、跨单位、多工种共同合作、救援抢险的能力以及参与抢险人员随机应变的能力。

8.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密度日益增加,交通运输日益拥堵。轨道交通当今城市重要的运输手段,正在大规模的建设当中。构建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经济建设成果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也是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李江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6).

[2]丁烈云,付菲菲.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标准体系研究[J].施工技术,2010(0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范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交通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城市交通发展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它也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为了更好的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作用,在对其进行管理时需要结合城市的部分规划,从而更好的提高城市的全面发展。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城市交通事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进而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标准不太统一

我国的城市大小不一,经济能力和投资渠道的获得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地铁以及轻轨系统建设时,其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线路的具体形态以及技术等都是存在差异的,这直接影响不同城市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的统一管理标准。此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在管理标准的不统一性还体现在同一城市中不同交通轨道的线路之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不利于城市轨道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虽然,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相关单位已经加强了对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自成体系的现象,使得行业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不利于先进管理理念的树立与推广。

(二)管理模式不太完善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其系统主要是一种投融资体制,各个城市有着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大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是实现融资建设以及运营和物业开发统一的一种管理。同时,部分城市在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分项管理及总管理等模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多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统一监督管理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这也不利于我国整个交通事业的发展。

(三)管理制度不太全面

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样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在运营的地铁和轻轨系统中,往往有着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一旦矛盾凸显,才会对其补救措施进行探讨,这种管理制度往往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极不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四)安全评估不太到位

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运行,就需要做好安全评估工作,这是存在于整个系统的全过程的。城市轨道投入运行前需要运营企业需要让安全监管以及消防部门对交通项目进行检测,并做好安全评估。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式运营之后,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其运营情况进行检查。然而,在城市轨道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却没有充分的对其交通轨道进行监督及管理,缺乏一定的安全评估体系,从而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评估效果。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有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事业的良好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多样化的管理模式、不统一的管理标准以及不全面的管理制度,为了做好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效果,相关管理单位就应该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并且对城市轨道的运营实现统一及规范性管理,从而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着相对完善的市场经营机制。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者的效率意识全面增强,对城市轨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从而提高城市轨道的盈利能力。

(二)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确保城市轨道安全运营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提高对轨道的安全运营管理,才能够有效促使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行。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车厢拥挤,行车间距大,并且客流量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在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全国有很多城市开通地铁运营,使得很多特大城市的客流量激增,一些车站不得不采取限流的措施。所以,为了稳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长期发展,应该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监管意识的强化,提高轨道运营监管能力,从而确保城市轨道的安全运行。为了更好的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安全运营相关的安全管理机制及法律体系进行不断的健全及完善,对于新开通的线路,必须规范开通条件,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对于已经运行的线路,应提高运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突发事故处置、设备运行和管理办法,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同时,为了加强对城市轨道的管理效果,相关单位还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评估体系,并且将其积极落实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三、结语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对策的研究分析,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城市交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提高轨道运营管理效果,相关单位应该从强化竞争机制及统一规划管理、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范文4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有效策略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也获得蓬勃发展,在为人们生活出行提供极大便捷的同时,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也显得十分必要[1]。本文从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内容展开,对运营主要风险进行细致分析,并从构建风险管控部门、制定严格管理流程、明确运营风险分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运营风险管理策略,希望文章所阐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发挥以下作用:其一,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包含设备设施、外界环境、安全管理等,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就很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轨道交通正常运行和乘客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通过积极开展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就可以对运营潜藏的风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分析、管理和控制,进而达到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目的。其二,保障轨道交通安全稳定运行。加强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运营潜藏的风险问题,切实保证轨道交通运行时刻处于安全、可靠状态。其三,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风险管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不仅可以防止各类风险事故发生,还能够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要风险分析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和客运量逐年增长,轨道交通运营期间也潜在诸多安全风险,主要有:其一,运能不足引发踩踏风险。随着客流量的逐年增长,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已无法满足客流需要,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容易引发车站客流积压、乘客拥挤踩踏等风险问题。其二,设备设施故障引发运营风险。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众多设备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一旦设备设施出现老旧损坏情况,其使用性能也会受到影响,特别是在没有提前发现和解决设备设施潜藏故障问题的情况下,车辆、信号故障率会明显提高,增强了轨道交通运营的风险。其三,突发事件威胁引发运营风险。突发事件的威胁主要包括火灾事故、个人极端行为等,一旦发生这类情况,会对运营秩序带来严重影响,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危害也会更大。其四,外部因素引发的运营安全风险。外部因素引发运营风险,主要包含大型车辆撞击、保护区内施工、遭遇暴雨极端天气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也会加剧轨道交通安全运营风险,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有效策略研究

在明确轨道交通运营存在主要风险以后,管理部门应及时开展调查排查工作,提前梳理各类风险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等规范标准,采用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防范治理,具体措施如下。

3.1构建风险管控部门

为更好地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并切实保证该项工作取得理想成效,需要根据运营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风险管控部门,并由其全权负责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为体现出风险管控部门的适用性,还要建立系统化的安全生产管控网络,并根据实际工作要求,对风险控制的工作队伍进行科学构建,涉及的工作职能和任务也要具体明确,以便更好地完成各项运营风险管控工作任务。除此之外,要设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且小组成员必须由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等进行担任,主要负责统筹整体工作和制定风险管控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黎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山东青岛266021)摘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对减少风险事故发生、保证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等方策,其他人员则辅助领导小组对风险查找、分析、统计、控制、总结等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进行制定,在两者结合下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风险控制实效性也能得到明显提升。

3.2制定严格管理流程

在开展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之前,有必要对风险管理具体实施流程进行科学合理制定,不仅可以提高风险识别评价的合理性,还能确保最终运营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具体实践中,要紧紧围绕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控制,对危险源识别流程、风险评估程序、风险控制流程等进行制定和明确,并通过识别流程和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对相应危险源进行确定,也为危险源科学分类、反馈结果等提供有力依据,风险检查、风险跟踪、风险控制等工作开展也会更加有条不紊,实际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极大提高。另外,在开展这些工作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行车计划、运行状态、外界环境、天气状况等信息内容进行有效掌握和实时监控,并通过采用合适的安全管理软件,对轨道交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完善,使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变得更具有针对性,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能得到有力保障。

3.3明确运营风险分级

引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不同因素所造成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要实现对风险有效管理及控制,就要在明确风险源以后,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根据可能带来危害程度的不同进行科学分级,为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控提供有力依据,并助力运营风险管理水平和质量提升,涉及的轨道交通风险评价指标和安全风险等级划分见表1。

3.4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在明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要风险项目和风险指标等级以后,就可以对运营风险管理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进行科学制定,并有条不紊地深入推进轨道交通运营风险排查治理工作,在降低运营风险事故发生率的基础上,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能得到切实保证。实践中,隐患排查治理要紧紧围绕人员安全、设施设备、环境安全、管理安全等内容展开,并密切联系主要项目下的各项风险指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客流引导、设备设施检查、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加强保护区管理、天气状况监控、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操作中也要根据不同风险指标等级,对排查治理周期进行科学制定,并定期总结分析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相关决策制定和调整提供有力依据,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时刻处于安全稳定状态的目标。

3.5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需要众多专业人员提供支持,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也会对工作开展的最终成效带来极大影响,因此要重点关注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水平。特别是在业务能力和先进技术手段灵活运用方面,现有工作人员在开展轨道交通危险源识别分析、运营风险监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时,对信息网络技术手段运用能力还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这就对新时期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对外引进更加贴合当前工作要求的优秀人才,并围绕实际岗位工作职责和内容,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引导工作人员积极采用现代化设备技术开展工作,助力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控。

4结语

本文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的研究,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不断发展,选择乘坐轨道交通的人流量也日渐增多,这无疑也加剧了轨道交通运营风险。一旦出现运营安全事故,势必会对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轨道交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加强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工作,切实保证轨道交通安全可靠运行。实践中要继续深化对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的正确认知,加强对运营风险的了解和研判,立足实际做好构建风险管控、制定严格管理流程、明确运营风险等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全方位构建轨道交通安全稳定运营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评估与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范文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应急效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物联网的特点及其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前景,对城轨交通安全应急体系概况和物联网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物联网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情况,以此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效率。

【关键词】物联网 城市轨道交通 安全应急 应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已投入运营的线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在建项目也在逐年增长,预计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总里程将达到6100公里。全国各大城市着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安全应急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鉴于各行业对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将其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应急领域,也得到了认可,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完善城轨交通安全应急体系,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

1 城轨交通安全应急体系概况及物联网的应用现状

1.1 城轨交通安全应急体系概况

城轨交通安全应急体系由多种信息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公共广播系统(PA)、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BAS)、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CT)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等,这些系统应用于安全应急领域,作为底层支持系统,保障着城轨交通的安全运营。

具体而言,安全应急体系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组织体系,即安全应急的组织架构,由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和专业队伍构成,其中,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城轨交通运营的安全维护和应急管理工作,不同城市情况不同,设置形式也有所不同;功能部门主要负责相关安全问题的处理,应急工作需要与多部门联合开展,涉及到消防、医疗、环保、安全监管、新闻媒体等;专业队伍负责线路的运营、调度、维护和监控,需要通信、供电、设备维护等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合行动。二是法制体系,即安全应急的预案、管理条例、工作规范等法规文件,其中,预案包括不同级别部门的预案,主要分为决策层预案、控制层预案和操作层预案,与其他的管理条例等文件一同从制度上保障城轨交通的稳定运营。三是运作体系,即安全应急的运作原则,主要包括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分级响应等内容,应急响应流程为接警判断级别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应急预案应急行动应急恢复事故总结完善预案。四是保障体系,即安全应急的信息、保障、设备、队伍、资金等保障,以此构成安全应急保障系统,其中信息系统的作用作为重要。

1.2 物联网的特点及应用

严格意义来讲,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分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赋予“物件”所属身份,便于人们识别,通过人对物理世界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人与物的智能对话。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体现为三个特点:第一是全面感知的特点,利用智能计算技术,如传感器、二维码等,可对物体信息进行采集;第二是可靠传输的特点,将物理对象接入信息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信息的共享;第三是智能处理的特点,运用智能计算技术对采集的信息和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智能化决策提供依据。概括而言,物联网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应急领域,主要指的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各线路人流量和密度进行监控,利用智能传感器对获取的温度、烟雾等信息进行分析,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还能够通过情报板向公众及时通报运营状况,向应急控制中心提供信息服务。

2 物联网在城轨交通安全应急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模型

2.1 关键技术

结合物联网的特点以及城轨交通的实际情况,物联网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应考虑到以下四种智能技术问题:

一是传感技术,物联网的核心构件是传感器,通过敏感原件来检测周围环境,并采集分布区域的信息,如光电信号的变化,并向应用层传输数据,接受应用层发出的指令,这是安全应急系统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得以实现和基础,物联网应用于城轨交通,对安全应急领域的各类灾害信息、机车运行状态信息、机电设备状态信息、人员流动信息等进行探测,降低电磁等干扰因素对探测结果的影响,使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机车及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智能分析能力。探讨传感技术,还要考虑到传感器网络、无线传输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蓝牙、超宽带等内容)、节点定位技术,在此不做一一列述。

二是视频分析技术,城轨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引入视频分析技术,利用智能摄像头收集信息,组建基于物联网的安全应急防控系统,该系统运用的视频分析技术,可以细化为人脸检测、人形检测、火灾识别、危险动作识别等技术,其中,人脸检测技术是根据人脸特征,来识别人员的身份,该技术的检测方法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识别方法分为二维和三维两种,后一种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准确度明显高于二维,这也是人脸检测和识别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火灾识别技术可以感知到早期火灾烟雾,根据其变化特征来探测火灾,这是一种新型的火灾探测方法,借助数据融合和模式识别技术提取图像特征数据,并进行共性分析,识别火灾。视频火灾识别流程如图1。

三是自组网技术,通过自组网可以构建成一个临时性的自治系统,其中的移动节点可以自动移动,与无线信道连接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也会随着节点的变化而变化,自组网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可独立运行,具有强鲁棒性、强抗毁性、生存时间短、配置速度快等优点,应用于城轨交通安全应急领域,能够更好地适应火灾等突发性事故现场环境,满足快速布置网络环境、灵活通信的要求,为救援工作和应急指挥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数字融合和数字挖掘技术,所谓数据融合,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归类、各级别的信息进行过滤、各层次的信息进行筛选,获取有意义的信息,为工作人员对系统运行环境的探测、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所谓数据挖掘,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是一个提取有意义信息的处理过程,该功能的实现需要数据库技术的支持,其基本流程为数据选择数据处理数据缩减目标挖掘模式解释及评价。前一种技术重视模式的识别,后一种技术重视模式的发现。

2.2 应用模型

安全应急系统的构建,应借助控制中心的网络,在现有专业系统基础上融入物联网智能技术,达到感知、处理、决策、联动智能化的目标,提高城轨交通安全监管水平和应急相应效率。在此对基于功能和层次的两种应用模型进行探讨:

一是功能模型,物联网应用于城轨交通,应结合安全应急的业务特点,从功能上看,可以设定为三大模块,即安全监控、应急指挥和应急管理。

二是层次模型,物联网应用于城轨交通,应结合其自身三层架构,对其进行细分,可以设定为五个层次,即采集层、接入层、承载层、支撑层和应用层。其中,采集层既要负责收集数据信息,又要对其来源进行控制,它处于整个架构的最底层,对应的是现场级设备,视频采集、射频识别等信息感知设备负责采集城轨交通安全方面的数据,广播、消防等终端设备负责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终端感知设备智能化的实现,有利于物联网应用效率的提高;接入层是连接采集层和主干网络的过渡层,由无线传感网、终端设备接入点等构成,物联网架构的联通就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承接层是整个架构的网络通道,负责各类数据的传输,其主体为轨道交通专网;支撑层实际上就是一个服务支撑平台,由主机设备、数据库、各类服务器构成,是系统的数据运算中心;应用层最终要服务于用户,因此要考虑到用户的多重需求,在此基础上设定使用权限和职责范围。

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全应急系统解决方案

火灾是城轨交通安全的主要威胁,对其进行监测和预警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基于物联网的功能模型和层次模型,对火灾方面的监测和预警进行探讨,设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此来验证物联网应用于安全应急领域的有效性。作为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灾监测与报警系统主要负责城轨交通火灾、有毒气体等灾害的监测和报警任务,该系统的智能化建立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础上,融入物联网相关技术形成的,该系统按照中央级、车站级和现场级等三级控制方式设置而成,由主控和分控两级管理,通过对防灾指令的接受来达到控制设备运行的目的。根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FAS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制定解决方案,对FAS系统的设备信息状态进行测试和验证,评估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能否将报警信息传递到控制中心,通常采用全测和抽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站点实施全测,对各回路实施抽测。该系统的智能处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火灾信号的智能处理,主要依托BP算法,借助神经网络模型(见图2)。

二是应急联动的智能处理,遵循联动原理,按照联动规则向各专业系统发送模式指令,报警区域的灭火设备启动,通常布置的是气体灭火系统;空调系统停止运行,通风排烟设备启动;此外,消防电源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广播系统等同时启动,进行火灾模式运行,实现自动控制干预。

4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除了要解决交通供求平衡的问题,还要重视对其安全问题的解决,结合物联网的特点以及城轨交通的实际情况,物联网在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安全应急系统解决方案,对安全应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建议,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响应效率的提高,安全应急体系的完善,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彦涛.物联网在城轨交通安全应急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2]刘启明.物联网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J].综合运输,2011,11(6):60-84.

[4]Xu E, Shuang Lin and Lulu Jin. Data Recovery Method for Seafood Quality Safety System Based on Rough Set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cur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2014, 8(5): 195-202.

[5]鄂旭,王彬,侯建,沈德海,冯冠.食品安全评价指标设定方法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 34(17):128-130.

[6]鄂旭,林爽,金璐璐.海产品安全预警系统缺失数据填补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40).

作者简介

曲腾飞,男,现为渤海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物联网。

鄂旭,男,博士学位。现为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物联网。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研究范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措施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健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轻轨和地铁的运营中,管理体制不完善,只有在出现问题后,才采取事后补救措施,因此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1.2 管理标准不统一

我国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城市规模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投资渠道和经济承受能力上,也并非是一致的。这种现实情况往往导致不同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采取不统一的标准,从而极大地浪费了运营管理资源,降低运营协调管理的效率。

1.3 资源不足

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政府、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层级管理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深度严重不足。

1.4 管理模式多样化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其实质则是一种投融资体制。总的来说,融资建设、物业开发和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存在分项管理等不同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具有独特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不利于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

2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管理

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使之更加规范化、协调化发展,就必须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使规划管理系统化、统一化,使管理制度更为全面,改变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的现状。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因此,作为地铁公司,应全面提高自身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意识,改变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地铁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民间的资本,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2.2 科学进行轨道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轨道交通规划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轨道交通线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和拉动作用。一般来说,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设置轨道交通线路的两端。从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来看,地铁线路所到之处,对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郊区的荒地成为现代新城。然而也有一些特例,如果线路终点选择不合理,则周边的商业、楼宇等配套设施很难跟得上发展,这也从实例证明了,仅仅依靠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轨道交通规划。

2.3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车厢拥挤,行车间距大,并且客流量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在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全国有很多城市开通地铁运营,特别是近年来网络化运营的实施,使得很多特大城市的客流量激增,一些车站不得不采取限流的措施。因此,从城市轨道交通长远的发展来看,强化监管责任、促进安全管理,确保线路运营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的相关规定,健全安全运营的法律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对于新开通的线路,必须规范开通条件,严格执行验收程序。而对于已经运行的线路,应提高运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突发事故处置、设备运行、安全评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2.4 做好票价的科学化制定

2.4.1 根据路程计费

当前,大部分城市交通网络并没有完全成型,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在服务质量上还存在缺陷,管理经验也有着明显的不足。此外,民众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依赖性不高。因此,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兼顾社会利益、企业利益,以及乘客的支付能力,将扩大客流量作为主要的目标。目前来看,较为合理的计费方式当属记程计费,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价是否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计费方式,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繁荣与发展。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和时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运营初级阶段,可能存在运营过剩的问题,人们对轨道交通这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还不熟悉,因此这一阶段的策略就是扩大客流量,让更多的乘客逐渐适应这种新的交通方式。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时,盈利和亏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制定合理稳定的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质的服务巩固原有乘客的数量,并不断吸引更多的新乘客,进一步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采取更多的票价优惠策略,如折扣和让价。在城市轨道交通占据绝对优势时期就应该差别定价,调整一天的高峰时期和低谷时期的客流,尽可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要求;对于大家青睐的线路可以适当提高票价来使得运营商的利益最大化。

2.4.2 分时段收费

随着运营时间的加长,城市轨道交通拥有了一定的客流量,而大部分是以轨道交通为工作出行提供便利,所以出现了上班高峰时期人流太过集中,而平常时段客流却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考虑到可以分时段来收费。对于人流太多的时段,可以适当的来提高价格从而可以分散客流,使得出行更加快速,也可以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于乘客较少的时间段,可以适当降低票价,从而使一些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的人或来观光的游客选择低人群时段出行,使客流得到分散,也使得人们出行更加愉快。分时段收费的最大便利在于分散了客流,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方式也将作为票务调整的一种方案出现在以后的城市交通轨道建设过程中。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关系着城市交通的关键,因此,在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运营管理,提高其质量与安全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洋.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0:1-3.

[3]张在龙.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综合运输,2014,11:80-84.

[4]李丽群,陈龙.基于效用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