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1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各个出版社纷纷编辑出版了新课标音乐教材,声乐作品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在教材中具有了不同以往的呈现方式,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都体现着新时期的特点及对音乐学科的人文关注。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教学阶段,也是音乐教学起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一生的音乐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声乐作品不同方式、层次展现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在众多版本的音乐教材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版本,本文将对比分析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对声乐作品教学的展示,来展现两种教材对音乐课程标准及音乐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教材编写方式。
一、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声乐作品总体比较
1、教材中声乐作品比例与曲目分析
人教版和人音版的小学音乐课标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进行编写的,这一编写方式决定了声乐作品的选择要符合教材确立的人文主题。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一、二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三、四、五年级每册包含8个单元,六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一、二年级每册包含10个单元,三年级每册包含9个单元,四、五年级每册包含8个单元,六年级每册包含6个单元。从单元的设置上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将六个年级分成了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作为一个学段;三、四、五作为一个学段;六年级单独作为一个学段。人音版教材将六个年级分成四个学段:一、二年级作为一个学段;三年级作为一个学段;四、五年级作为一个学段;六年级作为一个学段。
不同的单元数目影响到两个版本教材对声乐作品总数和内容的选择,在两个版本教材中,声乐作品选用的统计如下:
人教版一年级声乐作品共42首,占一年级所选曲目的79%;二年级声乐作品为45首,占二年级所选曲目的73%;三年级声乐作品为43首,占三年级所选曲目的71%;四年级声乐作品为33首,占四年级所选曲目的62%;五年级声乐作品为30首,占五年级所选曲目的66%;六年级声乐作品为36首,占六年级所选曲目的70%。
人音版一年级声乐作品共52首,占一年级所选曲目的66%;二年级声乐作品为55首,占二年级所选曲目的69%;三年级声乐作品为56首,占三年级所选曲目的73%;四年级声乐作品为49首,占四年级所选曲目的72%;五年级声乐作品为52首,占五年级所选曲目的76%;六年级声乐作品为32首,占六年级所选曲目的72%。
两个版本教材六个年级声乐作品的统计数字说明声乐作品在两个版本教材中都占有着超过60%的比例,是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
2、教材中声乐作品题材与体裁比较分析
除部分曲目相同外,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选用的声乐作品在题材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共性,相同的题材包括:友谊、游戏、爱祖国、爱家乡、动物、植物、劳动、节日、乐器及与音乐相关内容、自然界、儿童生活(童趣、童年、梦想等)、人物、童话、动画、亲情、思想教育(礼貌、尊师、和平、环保)、革命歌曲、群众歌曲、军队军人。不同的题材包括:人音版教材将时间作为一个题材进行表现,作品为《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人教版教材将奥运作为一个题材进行表现,作品为《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手拉手》《巴塞罗那》,还有一部分作品表现了一些具体的事物,如作品《北京的桥》《桥》《少林少林》《中国功夫》等。
在体裁上,人教版和人音版选用的声乐作品主要包括原创作品、民歌、童谣、儿歌、歌剧、音乐剧、舞剧、戏曲、古曲几类,在不同年级侧重点有所不同,笔者将童谣、儿歌归入民歌类别,将两个版本教材不同年级的声乐作品进行了体裁数量统计。
通过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人教版和人音版的小学音乐教材对不同体裁声乐作品的选择各有千秋,人教版涉及的种类更多一些,舞剧、音乐剧、古曲作品在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并没有选用。
3、教材中声乐作品演唱形式及合唱作品比较
在声乐作品教学中,声乐的不同演唱形式是一个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体现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声音组合方式是培养学生体会音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进行声部配合及和声感觉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选用的声乐作品涉及到了基本的声乐演唱形式,在不同年级以相应的作品进行展示,以唱歌和欣赏两种方式进行表现,从独唱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多声部声乐作品及声乐演唱的各种形式。
在两个版本教材声乐作品的唱歌教学中,独唱都是唱歌教学的主体。此外,二、三声部合唱教学也是教学重点,用以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人音版教材中没有涉及三声部合唱教学,主要以二声部为主;人教版教材对轮唱作品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两个版本涉及的演唱形式大体相同,以独唱、领唱加合唱、领唱加齐唱、二重唱、无伴奏合唱为主,人教版教材又选取了男声四重唱作品作为欣赏曲目;人音版教材选取了合唱与乐队作品作为欣赏曲目。
对合唱作品的选择,两个版本教材各有侧重,引入的年级也各不相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没有选用合唱作品;人音版教材则从一年级起就选用了部分合唱作品进行欣赏。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进行多声部唱歌教学;人音版教材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以轮唱作品导入合唱教学。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两个版本教材中,声乐作品都占据了最大的比重,以唱歌和欣赏两种方式进行呈现。在声乐作品的曲目选择、题材体裁及对演唱形式的教学中具有共性,又各有侧重。
二、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唱歌教学展示的比较
在音乐教材中,声乐作品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将声乐作品涉及到的音乐的表现要素、作品背景等音乐知识进行展示,来完成声乐作品教学的不同要求。
唱歌作为音乐教学中实践性极强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中对唱歌教学的要求可以归结为音色、节奏、音高、力度、速度、演唱姿势及方法、识别伴奏能力等几个方面,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这些方面都予以了展示,在教材呈现方式上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各自特色。
1、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节奏的展示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骼,更是唱歌教学的基础内容,只有准确地掌握节奏,才能够将歌曲的本来面貌展示出来。小学阶段是节奏教学的重要阶段,将完成大多数节奏型的学习任务。在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对节奏教学进行着不同方式的诠释。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节奏的呈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用不同的动物叫声代表不同节奏进行节奏教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26:
这种设计方式,将节奏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相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将节奏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20:
这种设计方式,将节奏教学与器乐教学相结合,注重了节奏教学的可操作性,通过具体实践掌握节奏。
(3)将节奏教学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P30: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以节奏教学为主体,通过语言、乐器不同节奏的配合巩固对x学生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节奏的呈现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
(1)用跑、走等肢体动作与节奏教学相结合。
这种设计方式是用肢体动作的律动和节奏相结合,通过肢体动作的韵律感受节奏的律动。
(2)用读歌词的方式表现节奏教学。
用一个格子表现一个小节,将小节内的歌词列在格子里,通过读歌词表现节奏的变化,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节奏教学方式。
(3)将读歌词与器乐教学相结合。
用读歌词和器乐配伴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节奏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点和配合度,加深对节奏的感性认识。
(4)通过在唱歌教学中寻找固定节奏型的方式对节奏教学进行表现。
2、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音高的展示
音高是唱歌教学的根本,熟悉音高、唱准音高才能进行歌唱。音高教学同样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六年的学习应该对音高有准确地感知,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音高的呈现方式有:
(1)用插图表现音的走向,进行音高感性教学的呈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11:
(2)将音高教学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24:
(3)将音高教学与音乐游戏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P13:
(4)将音乐教学与创编活动相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5: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音高的呈现方式有:
(1)用插图表现音的走向,进行音高的感性教学。
(2)在音符的符头中标记音高,将识谱与音高教学相结合,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P8:
(3)将音高教学与游戏相结合。
(4)将音高教学与创编活动相结合,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3:用“mi,sol,la”按节奏编自己的歌,唱一唱找出歌谱中的d0音,涂上红色,mi音,s01音涂上蓝色,并跟琴唱准这三个音。
(5)用手势表现音的高低。
虽然人教版和人音版两种教材在音高教学中的表现方法有各自特点,总体的目的都是通过不同的展现方式让学生对音高有感性认识,利用不同的活动、游戏使用音高、熟悉音高,为唱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力度的展示
力度是音乐的表现要素之一,对力度的感知及对力度表现内容的了解,是唱歌教学的一个重点。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力度的呈现方式有:
(1)唱歌教学中,用动作表现不同的力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9:
(2)对歌曲中具有明确力度对比的片段进行强调,并结合游戏加强对力度的认识,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P20:
(3)结合歌曲,为旋律设计力度变化,用活动的形式对力度进行应用,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13: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力度的呈现方式有:
(1)对歌曲中具有明确力度对比的片段进行强调,通过演唱歌曲了解力度的定义,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40:
(2)配合唱歌教学,用图形表现力度的变化,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44:
(3)学习歌曲后,为歌曲标记力度记号,加强对力度作用的认识,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P26习题为:唱会歌曲后,试用力度记号来标记,以表达欢乐地童心。
4、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发声方法的展示
发声练习是培养良好音色来进行歌唱的主要环节,以往的音乐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会设计单独的发声练习对声音进行训练。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尽量避免枯燥的基础练习,从学生的兴趣人手进行教材编写,这给发声练习的编写带来很大难度,很多教材中不再编写独立的发声练习,人音版教材中就没再设计独立的发声练习。在人教版教材中对发声练习进行了巧妙地设计,体现出编写者对声乐教学基础训练的重视,也体现出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在人教版教材中,将发声练习冠以新的方式,融入了教材中所学歌曲的内容,用灵活的形式进行了展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练习《阿爸回来了》。
此处,编者结合本单元学习的歌曲《小螺号》的内容,设计了表现海风、海浪、螺号、渔歌的发声练习,非常鲜活、形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双基教学的目的。但比较可惜,这种设计方式也并未能在人教版教材中得以延续,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用多样化的理念对发声练习进行设计的难度和必要性。
5、教材中对唱歌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展示
有关唱歌教学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唱歌的正确姿势、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等,是对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的简单介绍。在这方面,人教社小学教材中没有用特别的方式对唱歌的姿势及人声的分类进行表现,有所欠缺。但对部分演唱形式用结合唱歌教学、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的方式予以了表现,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3对唱歌作品的要求为:请你设计领唱、齐唱。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唱歌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呈现主要用讲解和图片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如人音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37:
三、人教版与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展示的比较
欣赏教学在课程标准中是属于感受与鉴赏的部分。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对于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课程标准中对感受与鉴赏的论述是从四个方面展开的,主要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流派与风格,声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也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1、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展示
在小学阶段声乐作品欣赏的教学中,针对音乐表现要素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主要包括能听辨童声、不同形式的女声和男声;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人教版和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对这些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呈现。
(1)听辨童声、不同形式的女声和男声。
这一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来完成的,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在整套教材中对演唱形式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本篇文章已在第一点的整体分析部分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论述。
(2)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做出反应。
人教版教材对这项内容的展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用歌表演的方式结合唱歌教学,完成体态与音乐律动的结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P15页《彝家娃娃真幸福》就是一首歌表演作品。
②用欣赏音乐、随音乐做律动的方式引导体态教学,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1 7页《健康歌》的教学要求为: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边唱边律动。
③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动作创编表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P20《嘎妞妞》的欣赏教学中提出:用动作表演你想象中的嘎妞妞。
人音版教材对这项内容的展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对欣赏作品中的主题进行哼唱,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7出示了欣赏曲目《彩桥架到台湾岛》的主题,要求跟随录音一起演唱主题。
②结合欣赏曲目做表演,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2欣赏歌曲《采茶舞曲》中要求:用自己的舞蹈动作来表现《采茶舞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节拍、音高、速度、强弱都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通过欣赏教学了解这些基本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熟悉不同节拍的特点,对进一步学习音乐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教材在声乐作品的欣赏中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这些音乐基本要素:
①结合练习,熟悉作品中的节奏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P7的欣赏教学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X・XX|XX X-|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请你模仿这种节奏,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给同学们听。
②用表格的形式对比总结不同作品的音乐要素。
③结合欣赏曲目,对节拍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展示。
人音版教材在声乐作品的欣赏中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展示这些音乐基本要素:
④结合欣赏的作品,用习题的形式比较作品的音乐表现要素。
⑤用画图形谱的方式熟悉所欣赏曲目的主题。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了解音乐作品主题的演变方式、结构的构成方式对整体把握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欣赏教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小学阶段声乐作品涉及的结构主要以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为主,学习不同段落的划分方式和曲式表达方式,感知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和表现手法是这一阶段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主体。
人教版教材主要采取结合不同的欣赏曲目,用提问的方式对乐曲结构教学进行诠释,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8欣赏歌曲《爱星满天》的提问为: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比较一下,它与《爱的奉献》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人音版教材的展示方式更多样一些,主要有:
①结合欣赏曲目,提出为作品划分段落的问题,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19欣赏歌曲《东方明珠》的问题为:根据歌曲《东方明珠》速度和演唱形式的变化,应划分几个段落?你能用动作表示吗?
②用颜色或线条表现段落。
⑧结合听音练习熟悉所欣赏作品的主题。
2、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情绪与情感的展示
正确感知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是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两个版本教材中,这项内容的展示多是以语言提示的方式来完成的。
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P20欣赏《月亮月光光》的要求为:静静地欣赏《月亮月光光》,感受优美、抒情的情绪。
人音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P5欣赏《我们多么幸福》提问为:歌曲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到兴高采烈?
3、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展示
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包括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及表现特征,区分表演形式上的不同之处,并能记住部分作品的主题是课标对小学音乐阶段声乐作品欣赏教学提出的标准。
人教版和人音版多是以课后习题方式对欣赏教学进行扩展,来体现作品的体裁教学或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24欣赏歌曲《嘎达梅林》的习题为:对比欣赏钢琴改编的《嘎达梅林》,说说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给你带来的感受。
人音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P1 7的习题采用为所欣赏作品选择体裁的方式对音乐体裁进行展示:
4、教材中声乐作品欣赏教学中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展示
中西方音乐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很多具有独特风格或象征时代精神的流派,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了解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修养、扩大学生的艺术视角。
人教版教材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呈现方式为:
(1)结合欣赏教学,用课后习题的方式提出音乐流派与风格的问题,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P15欣赏《说大话》的习题为:欣赏了《蝶恋花・答李淑一》与《说大话》后,请谈谈你对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感受。
(2)将同一题材的声乐作品编入教材同一单元内,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风格的多样性,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P8与P9,教材对同是表现奥运题材的《手拉手》和《巴塞罗那》进行了对比欣赏,总结音乐风格的变化。
人音版教材对音乐流派与风格的呈现方式为用习题的方式结合欣赏曲目,对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定义,如人音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P40:
实际上,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未在小学阶段对音乐流派内容进行具体展示,将相关知识留为初中阶段教学内容。
四、综述
通过对人教版和人音版教材声乐作品总体情况、声乐作品的唱歌教学及欣赏教学内容的比较和分析,总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中,声乐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在内容安排上,人教版教材一、二年级安排的单元数量少于人音版教材,高年级基本相同。这体现了两个版本在低年级编写理念的不同,人教版教材考虑到儿童刚刚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在单元数量上有所控制,曲目数量也比较适应这一学段的教学;人音版教材考虑到学生低年龄段对事物好奇的心理,安排了较多的单元主题,虽内容更鲜活多样,但教学内容过多,不易完成。
2、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在作品题材与体裁选择方面具有着共性,这说明两个版本教材对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相同的认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范畴有整体的共性把握。
3、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对合唱作品的教学有所差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没有加入合唱作品,人音版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选取了合唱作品作为欣赏曲目。一年级是学生刚刚接触正规音乐教育的年级,对很多音乐要素还不了解,在一年级进行合唱作品的欣赏未必会有实际意义。
4、人教版和人音版课标教材小学音乐在声乐作品唱歌及欣赏教学的表现方式上各有特色。但从整体上看,都具有唱歌教学的呈现方式更为主动、实践性强的特点,而欣赏教学多从课后练习的方式进行整体呈现,这也反映出欣赏教学在高年级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2
关键词:学生;音乐;欣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3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感受与欣赏中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修养、增进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各年级的教材中收入了大量经典优秀的音乐作品以供学生欣赏学习。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内容《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第五单元《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小放牛》等。这些音乐作品中有器乐曲、歌曲、民歌等,其风格多样、篇幅短小精悍,如果能够科学地加以教学,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欣赏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多年的教研活动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三年的学习后,只能浅显地说说音乐是高兴的或是不高兴的、悲伤的或是不悲伤的,而无法从音乐的角度(音乐的表现要素、音乐的体裁与形式、音乐的风格与流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取无目的地聆听、无目的地演唱、无目的地分析,从而导致了欣赏教学效果的无效或低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以供商榷。
一、掌握学情,设置合理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小学,各个小学来的学生在音乐的相关素养上水平参差不齐。除了以上这些整体的差异,还会有一些个体的差异,如一些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乐器,相对而言音乐素养就要高些。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的备课中设置好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进行曲,进行曲是一种结构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并富有强烈的号召性,使队列行进时步伐一致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仅仅围绕进行曲的几个重要特点展开,并根据学生七年级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来进行设置。可以细化成三个目标:(1)欣赏阅兵视频片段、模仿步伐,让学生直观感受体会进行曲的特点。(2)欣赏西式婚礼和葬礼视频片段,结合其特点归纳其行进时步伐的不同。(3)聆听《拉德茨基进行曲》,击拍跟随音乐的节奏律动,体会其与前几首的不同之处。这三个细化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逐步欣赏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切合学生这一阶段不能集中注意力过久的特点进行设计,就如摘果子一般,跳一跳就能摘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设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几个维度不能割裂开来,它们互相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教师可以把它细化,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
二、分析作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音乐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前提应是仔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根据特点选择教学方法。以七年级下册的欣赏内容为例:第一单元《行进中的歌》,如果只观看阅兵的图片会没有观看视频的效果好,视频的实录性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步伐的节奏,也能感受到进行曲所要表述的号召性。而且如果仅仅在书面和文字上分析进行曲的特点,也难以让学生体会到其结构的工整和节奏的鲜明,因而设置合适的律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小调集萃》这一内容也应该仔细分析教材,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各地的小调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方言等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调风格特点。名家的范唱、教师的范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文字的辅助介绍,学生的亲身尝试演唱更为重要。
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欣赏兴趣
学生对一首作品感兴趣与否,有多方面的原因: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音乐作品时音乐作品展示的方式和学习的方式。有些音乐作品本身具有节奏紧凑、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学习和欣赏。例如,第四单元的欣赏内容《拉库卡拉查》、第一单元的《中国人民进行曲》。有一些音乐作品则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如第二单元的《辛德勒的名单》《穿越竹林》等。科技的发达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教授和学习的方法,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的工具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欣赏作品的兴趣。
四、结束语
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一线教师应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雪.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20-01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内容多且涉及面广,作品内涵深等问题,部分教师在未充分钻研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情况下,随意否定教材的内容,否定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过分强调教学资源,过多补充其他内容,不顾教材内容;过于依赖学生和自己的喜好,随意取舍教材内容等现象。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教材的编写是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由专家团队共同合作编选和组织,它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做为音乐教师,要有能力发现教材的优点,有效研读音乐鉴赏教材,提高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质量,发挥教材应有的功能。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的有效研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把握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的基本结构,是学科概念、术语、观点的集合和分解,学科的逻辑框架,是展开教学内容、组织教材体系的基础。教师必须把握教材基本结构,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人音版的音乐鉴赏教材采用了主题单元的结构形式编写,根据这一特点,教材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分析标题。标题就是总结。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每一节)的标题都明确指出了本单元(本节)的主题内容。例如单元标题的分析:从单元标题上可以看出教材内容分为几大板块。第二单元至第四单元属于中国民间音乐板块,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属于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板块,第七单元至第十三单元属于西方专业创作音乐板块,第十四单元至第十八单元属于中国创作音乐板块。
(二)分析教材编排逻辑。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循序渐进性等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任何一本教材都脱离不了其编排依据。了解编排逻辑对于教师进一步掌握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人音版鉴赏教材编写的连续性为例:第七单元至第十三单元属于西方专业创作音乐板块,编者以西方音乐发展历史为主线,以同时期中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的作品为主要内容,七个单元存在内在的连续性和循序渐进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随意调换教学内容或教学顺序,反之则可能导致学生西方音乐知识体系的不完整或错位。
(三)分析教材知识体系。高中音乐鉴赏课不同于初中和小学音乐课,它更倾向于专业音乐,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提出了高要求,更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高要求。对知识体系的把握是教师进行教材结构分析必不可少步骤。人音版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注重审美,以音乐要素为分析基点,结合文化,开拓学生视野。
二、确定教材重点内容
确定教材重点,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
音乐教材重点的选择要注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首先,确保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营养均衡”。所选重点内容必须涵盖教材的基本框架的内容,确保教学框架的整体性。第二,要注意作品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包括认知基础、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第三,内容应具有代表性、时代性等特点。达到既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功能。
三、分析教材重点内容
教材重点内容的分析,须从理论上对作品的旋律特征、音的组织手段、和声、结构布局、织体、配器方法等挖掘作品内涵,从听觉上把握作品的音响、音效,掌握作品精髓,并能结合相关素材,丰富作品资源。
(一)合理利用教师用书,挖掘作品内涵。教材所配的教师用书从理论方面指导着教师,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的指导,教师应学会如何更好的利用教师用书。教师用书对每一个作品的背景、作品结构、音响、旋律、节奏、表现形式等等都一一阐述,这些讲解能帮助教师理解作品,理解教材,在解决作品内涵深的问题上给出了最直接的解决方式。
(二)合理结合听觉分析,掌握作品精髓。音乐是听觉艺术,注重听觉的感受,能获得音乐的完整印象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教师在了解作品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用心聆听作品,结合感性认知与自己教学经验,从听觉角度掌握作品。
(三)合理利用相关素材,丰富作品资源。素材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利用价值。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本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校实际条件等情况,合理地进行补充或改变。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资助项目:高中音乐学科教育与音乐教科书使用研究。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4
【关键词】 小学 音乐 合唱
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即多人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利用合唱队员及合唱队各声部之间的长处,来创造整体音响,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形式。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能力等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欣赏合唱歌曲,培养听觉敏锐性
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欣赏合唱曲要求小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许多时候小学生对倾听不感兴趣,是对音乐的表现的内容不理解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合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开启他们的感觉通道,充分调动多感官感知,多角度体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和鲜明的形象,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从而激发演唱的兴趣。同时也让孩子在欣赏中去感受、去聆听、去了解合唱,在听不同音乐形式的作品的同时了解合唱与其它音乐形式的区别,感受合唱中优美和谐的音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即在他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从而逐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发展音乐听觉,对小学生掌握合唱曲目是极其有利的。
二、重视情感体验
人们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其核心的心理反应就是“情感共鸣”,是人们参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活动,在演唱过程中,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美感。这种美感能够使人愉悦,能够引起人的遐想……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必须引导他们对声乐作品的音乐要素、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音乐的情感、音乐的风格特征等产生敏感的反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其人文内涵。例如:在教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探究作品的节奏、旋律、调式、力度、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在演唱中也注意感受、体验这首曲的音调及其情感特点,进一步结合发声技能、认知理解及演唱表现其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愉悦身心、健康体魄、完善人格。如此看来,围绕着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实质上发生着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变化。
三、练唱方式力求多样化
刚接触二声部视唱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视唱花的时间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听听,找出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不断提高。通过课堂合唱教学活动,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通过课堂合唱教学,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珍惜、友爱。在声乐演唱水平、音乐视唱能力、音乐表现力、舞台表现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音乐修养和音乐素质也得到提高。课堂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有成功也有问题,有汗水也有收获,有痛苦也有欢乐。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很多感慨和希望,更想找出一条更有效的课堂合唱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来促进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创设合唱教学情境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用各种表现方式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有的歌曲能用肢体语言来帮助理解。如在学习歌曲《白帆》时,同学们就设计了划船的动作,他们轻轻地划着船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唱起来就很有表情;有的歌曲可用创作情景来帮助理解,如在学习合唱《叮铃铃》时,我启发学生为歌曲加入了意境引子与尾声,学生用自己的创作来表现了牧童高高兴兴放牧的情景,通过创作这首歌曲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学生感受更深。
五、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围绕单元主题,打破年级和单元的界限来重组教材。具体做法有:一是从兴趣入手,以合唱与独唱相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和学唱同一首歌,体会合唱巨大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积累对音色、节奏和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成功经验;二是围绕单元主题,使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材的加减法”处理,分步解决歌曲合唱部分的学习,为学生的二部合唱实践铺路搭桥,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三是重视合唱技能的培养,讲究合唱教学的方法,把合唱学习融入听、赏、唱、动、奏、创等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四是拓展教学内容,根据教材提供的相关内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出发,以学唱某一首合唱曲为重点,对教学素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补充、重组、延伸,挖掘一切可以用于合唱教学的因素,巧妙设计教学,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在小学生的合唱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建议者、观察者,做好合唱的选材、欣赏和平时的训练工作,顺应儿童的天性,因势利导,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小学生在合唱教学中获益。童心向歌声,歌声育童心,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欣赏了美,表现了美,并创造了美。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5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歌曲、音乐欣赏、歌表演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为学生营造一个参与创造的环境
音乐对于发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特殊意义,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创造的灵感、信心、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密不可分。那么,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参与创造的环境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但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在音乐教学中,多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音乐活动。如: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结合歌曲进行创编音乐小故事活动,然后进行表演;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创编符合音乐活动的小童谣,并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说唱等。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积极、主动参与创造音乐活动的良好环境。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小学低年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要想在学习歌曲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可要求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分小组创编律动或者舞蹈,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个小舞台,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学中,在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分小组创编小动物的各种动作,然后歌表演,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既学会了歌曲,又创编了舞蹈,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等级彩色星星,适时地奖励给各个创编小组,激励学生创造的热情,为今后在音乐活动中有更好的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言:中年段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舞台。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小音乐剧”中《东郭先生和狼》,还有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都以音乐活动为主题,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绘画、制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说、唱、演、创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以下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看寓言故事画面,然后猜一猜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是什么;讲一讲这个寓言故事;学生分小组合作创编小小音乐剧(有制作道具的、有创编对话的、有负责演唱歌曲中领唱或齐唱的、有扮演各种角色的、有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有创编音效的),在合作创造中,学生们自导自演了一个小小音乐剧,注重了个性发展,培养了创造力。
四、用赞美的方式激励创造的自信
“受到赞美是人们心理上的需要,人们有受到尊重、被欣赏、被鼓励、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愿意得到赞美,是人的一般心理需求;而善于赞美他人,则是一种重要的美德。”这种美德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然而,在我们的身边,缺乏自信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没有信心,但实际上,这些学生的能力并不一定比其他学生逊色。实践证明,缺乏自信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发展。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深入探究,可以让学生将音乐课当成展示自己的舞台,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过诠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
小学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范文6
一、巧编民歌合唱激发学生兴趣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简单且优美优秀的少数民族合唱作品。如: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五十六朵花”单元中的《唱山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欣赏和感受作品的音响,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创二声部合唱,使学生不仅感受民歌的旋律,也能通过和谐的合唱声音体验合作歌唱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在教学拓展的环节中,教师可将广西的上林、马山一带的壮族民歌《funrui》改编成三声部《迷人的壮乡》,并在教学中注重母语的传承,使学生真正领略到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现代时尚音乐的元素,在节奏和伴奏以及唱法上都使学生对民歌的艺术表现有新的认识和体验。
二、指导学生练声打好合唱基础
发声练习是合唱教学最基础的部分。科学且合理的练声,能够为学生演唱各种类型、各种难度的合唱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大都处于变声前阶段,教师要了解此阶段学生的声音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要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有效地保护好学生的嗓子。为了使练习不至于变得过于枯燥,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好听的民族歌曲去辅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合唱是一项集体活动,在选择曲目上要预设每一个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三点:首先是学生歌唱的呼吸。歌唱呼吸的训练与运动不应被看作是纯技术性的技巧,而应当被看成是歌唱艺术有效表现的手段。为了获得具有美感的声音,就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来支持。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理念、科学且合理的训练方法其次是整体声音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运用合理的发声方式,做到声音和谐、统一。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唱,让学生更容易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最后,在演唱中的音准、节奏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一些民族性多声部视唱作品来解决学生音准、节奏方面的问题,这些措施都可以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合唱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声部或者多声部合唱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合唱,以促进小学生合唱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合唱、二人合唱、小组合唱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也要运用一些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切身感受所要演唱作品的内容。在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下,学生才能体验到练习合唱的愉悦感。从而能更为主动地参与、练习合唱,合唱能力得到提升。
如:在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五十六朵花”单元中的《幸福花儿开心上》合唱教学中,笔者用聆听作品导入,然后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和声的音响效果中,学生体会到了圣洁、辉煌、庄严的场景,感悟合唱的和声带来的和谐和震撼。最后让学生哼唱主题,教师加入二声部的歌唱或钢琴演奏,使学生在自己歌唱时能逐步感受到第二声部的和声旋律。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用同样的方式互换练习,还可以变化使用各种母音进行,如:“啦”、“噜”、“哩”等。通过以上综合练习,使学生在气息控制和发声位置的统一、和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四、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一是教师要能够合理、正确地运用各种指挥的方式。不能象指挥图示那样机械地去划拍。教师要根据歌曲的音乐特点、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进行指挥。良好的指挥情景能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歌曲所需要的感情状态,并且使歌曲的各种表达能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指挥的各种拍子,在合唱中更细腻地表见作品。
二是融入感情,提高合唱作品的演唱质量。所以,教师合也引领学生在合唱地融入感情是很必要的。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感情,没有感情的音乐作品是不会让人有美的体验的。因此,为了让学生的合唱更和谐、更有吸引力,有效提高合唱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演唱时要融入感情地歌唱,做到以情带声、用心歌唱。
五、搭建平台,展示自我
学生在学习新的、难的知识时都会有一种畏惧心理。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把难度分解,变成一个个学生可以完成的小目标,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并且真正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选取学生都了解的歌曲,先以轮唱的形式来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大概能掌握合唱的基本形式,这样就可以再练习一些简单的多声部作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声音的控制,让学生学会看懂教师的指挥手势。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会从中感受到合唱不同于齐唱的趣味性,这也是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
合唱教学要长远发展,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积极建设良好的平台,组织丰富多彩且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给学生创作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合唱中表现自己,从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和进步。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课堂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为培养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接班人奠定基础。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课程。因此,在开展小学合唱教学时,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大化提高小学合唱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