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的实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的实验方法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想使中学实验教学有根本性转变,就应该本着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原则,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付诸行动,以消除弊端,创造有利因素,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实验中体现新课程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来化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边讲边实验,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但看到了喷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变红,不仅验证了这一性质,而且为学习化学性质做好了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现象并不明显,可见度不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在无危险、无危害、耗时短、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者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比如:物质的制取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等等。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能发现问题。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比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要认真观察,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分析,直到得出正确结论。这样,整个乙烯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独立操作完成,既有探究性,又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
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这对实验室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规定的实验内,按学生个性化和要求来准备仪器将面临着一定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可以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五、严格要求,做好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偏差、实验报告。
六、补充趣味实验,重视家庭小实验
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对化学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开展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魔棒点灯”、“海底花园”等趣味实验,“粗盐提纯”、“用碱面发酵面粉做面包”、“自制甜酒”等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深化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有效地搞好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七、因地制宜
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的现状,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廉价器具、材料或者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用的化学药品。这样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弥补实验经费的不足,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增强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用贝壳或者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废弃的小药瓶做反应器,等等。
总之,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理应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创新的勇气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的洪流中,为初中化学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2002年6月
初中化学的实验方法范文2
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站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笔者积极融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中。结合一些教学实践,有如下看法:
一、教师要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与实验动手能力,也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完善自己的创造性人格。这是一项非常必要、十分艰巨、又需要长期“健身”的活动。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并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的见解,宽容失误,欣赏独特的发现,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二、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用实验故事或创设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等,诱发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有了想亲自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或规律的兴趣时,教师的课已成功了一半。
如在讲CO2的性质时,要求每位同学带一瓶自己喜欢喝的碳酸饮料,通过做实验来探究CO2性质。学生对于这种“出乎意料”的奇异的实验现象会感到新奇和兴奋。
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
在农村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定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若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就会很认真地思考该怎么做,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也会记得特牢。
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如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让学生自备汽水。学生们就很惊奇,“上化学课要带汽水?”立刻引发了浓厚的兴趣。上课时出示的课标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让学生情绪高涨,迫不及待地动手了。
这时老师应及时地强调探究计划,“你准备探究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究。
通过自由发言,补充,归纳出副标题:该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开始实验,学生打开瓶盖,静止着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让学生喝掉一些,用已有的仪器设计收集一瓶气体。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加争论后得出结论: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最后,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两试管气体,并试验气体的其他性质,推断出气体的名称。
结论一出来,有的学生就嚷道:“二氧化碳也可以吃呀?”这时,老师简单介绍汽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用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使教学更紧凑。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讨论甚至争论。
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关心着同伴实验的成功与否。同学们享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即使是失败的教训也使他们终生难忘。实验后,再由学生评价,教师总结,这种由学生演示、评议,学生当主角,老师当配角的做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
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挖掘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可转化为运用探索性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作用,使学生会研究与探索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
这类实验首先由教师经过精心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来进行探究。要求学生先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经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修改后实施,必要时由部分学生协作来完成。
初中化学的实验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初中 化学实验 改进方法
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在新课标教材中化学实验更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初中化学教材的实验有的难以进行,有的不能突出实验现象,有的实验耗时多,使用药品多,等等,没有很好地显示出理想的实验现象,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因此,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改进与补充,准确突出实验的现象,增强实验的效果是非常必要的。我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情况,谈谈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的一些方法。
一、将实验微型化,缩短实验时间,节约药品,减少污染。
目前许多的农村中学,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化学药品和仪器不足,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实验难以分组进行。节约药品的使用是有效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分组实验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实验微型化可缩短实验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索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氨分子的运动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分别装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A和浓氨水的小烧杯B,大烧杯外放装有酚酞试液的小烧杯C。在做实验时若用的氨水量太少,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不能很快使小烧杯A里的酚酞试液变红,实验耗时多;若氨水量太多会导致氨水挥发到外面来,刺激性气味很强,污染很大,而且造成浪费。因此,从安全和节约的角度对实验所用仪器与药品的用量进行改进是非常必要的。改进方法: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矿泉水瓶盖代替小烧杯,分别在矿泉水瓶盖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效果更好。但由于微型实验的可视性较差,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应充分注意学生观察的效果,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明显观察到实验现象。
二、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有关质量分析的实验,将实验放在封闭的体系中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需要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进行称量。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各物质一般都不离开反应体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出来。但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由于参加反应的气体难以称量,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用这类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易让学生接受。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有关质量分析的实验,将实验放在封闭的体系中实验是非常必要的。如:教材中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对比实验:先将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放在一个开放体系中进行实验(如课本中的实验5-1),实验结果是天平的两端不平衡;接着将碳酸钠粉末放入1.5升的可乐或雪碧饮料瓶中,用试管装稀盐酸后放入瓶中(为了不让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把可乐或雪碧饮料瓶压变形,所用的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要适量),略把瓶子挤瘪,扭紧瓶塞,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和游码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把瓶子倒过来,让碳酸钠和稀盐酸充分反应,待产生的气泡停止后,把瓶子重新到天平上观察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这样可以把反应生成的无色无味且难以发觉的气体收集到反应的容器中,使实验效果明显地显示出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自然被学生理解。
三、利用对比实验,突出实验现象,总结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对比实验要将物质放在一个相同的反应环境中,只有对比的项不同,其他条件要求相同,这样得出的现象才具有说服力。如: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活动与探究,教材分别将金属镁、锌、铁、铜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实验较复杂。对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作如下改进:在一个生物用的玻璃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大小的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一种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稀硫酸或稀盐酸,通过产生气泡的激烈程度来判断各种金属的活动性,同时能有效地配合教材“图8-12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卡通图。这样实验效果更好,而且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又如在做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时,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倒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再向其中的支试管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通过实验现象,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二氧化锰所具有的催化作用这一特征。
四、巧用仪器,完成难以成功的实验。
初中化学的实验方法范文4
关键字:初中化学实验课探究性教学
一、“实验探究法”的基本内涵
“实验探究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法要求课堂教学以实验为线索,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通过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归纳来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探索化学规律,让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科学探索、解决问题、运用新知的全过程中。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的原则
1.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活动结合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中要突出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应用,把基础知识和实验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意识和习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实验的智力价值。
2.以学生主动探究为重点进行实验
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言的。传统的学科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以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在总复习中尤为突出,而如果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探究性的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去参与探究,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把知识梳理出来,还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已有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和网络化,并对知识进行拓展与深化。同时促使他们在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大胆地分析问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乐于提出问题,这是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开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探究,让化学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先提出如下问题:1.有液化气灶,而没有液化气,能产生燃烧吗?能煮出饭和菜吗?2.有液化气灶,又有液化气,而不点火,能产生燃烧吗?3.有液化气灶,又有液化气,而将液化气灶上的空气阀门关闭,燃烧能进行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大胆分析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由学生探究出燃烧的概念和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教师先提出一些灭火的实例,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灭火的原理:1.堆放的棉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3.扑灭草原上的大火措施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草迅速割掉。
通过对灭火实例的分析,学生会牢固地掌握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把实验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提问的习惯。如把红热的铁丝缓慢插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学生看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有黑色的物质落在集气瓶中的水面上。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黑色的物质是什么?实验激发了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又如实验:在A,B两个小烧杯中装入20mL酚酞溶液,小烧杯C中装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小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后,学生就会发现小烧杯A中的溶液慢慢地变红了。而小烧杯B中的溶液颜色没有变。这个探究性的实验引起了学生思考。此时,教师提出:“是什么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就会得出是氨分子运动的结论。
总之,为了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探究方法,努力摸索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方法,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承波.吴俊民.化学教学设计实践[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
初中化学的实验方法范文5
首先认识清楚学生不会设计实验方案的原因.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主要有下列一些因素:
(1)学生找不到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5-1】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结果天平指针最终不在标尺中央,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学生都能找出是因为反应过程中有气体逸出,那么应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使得天平平衡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呢,结果同学们有的答在烧杯口盖上玻璃片、有的答用塑料包住烧杯口…在经过小组讨论发现这些方案行不通.如,不用温度计,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学生陷入一片茫然之中.
(2)学生不会利用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中的干扰因素,需要控制哪些变量.
例如,在中考复习课中要求学生设计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
了中和反应,学生除了会用酸碱指示剂来验证,其他方法也就难以找出.当提示如用碳酸钠溶液作指示剂来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如何来设计方案呢?结果学生也难以下手.
具体指导方法和策略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触类旁通,循序渐进地实施
例如,上述按照【实验5-1】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天平最终不平衡是因为反应过程中有气体逸出,那么如何不让气体逸出成了本实验的关键.而在烧杯口该玻璃片又漏气,可以引导学生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还有什么实验中也遇到了气体,同学们很快就想到用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中有气体参加和逸出.然后再问该实验是怎样解决的呢?同学们就找出原来利用气球来解决问题的.这样学生就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验证.结果有同学提出新问题,那就是加入试剂后才塞紧瓶塞,在塞紧瓶塞前会有部分气体逸出.然后同学们再改进方法,即如何在加入试剂反应时不需打开瓶塞,同学们最终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即用图2(注射器中放稀盐酸、瓶中放碳酸钠)及图3(瓶中放稀盐酸,气球中放碳酸钠粉末)的设计方案.接下来笔者又提出一个问题,当气球胀大后,会不会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影响实验结果呢?学生纷纷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当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少时,对实验没影响,反之当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较多时会有影响,最后笔者要求分别用质量不同的两组物质(事先准备好了)做对比试验加以验证.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方法,排除其思维障碍,培养学生加强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让学生感悟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从解答实验过程分析试题人手,透析其各环节的优缺点,实现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实验方案的形式,体会设计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上可知,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还要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以及注意在实验中的用量、安全等问题.
二、指导学生分析相关物质的性质,利用性质利用实验现象解决问题
例如,在新课或中考复习课中要求学生不用酸碱指示剂而用其他方案来验证.
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首先帮助学生分析指示剂为什么由红色褪成无色,(其实利用了盐酸把碱反应完,使得酚酞变成无色),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盐酸还有那些化学性质呢?学生答出盐酸能跟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产生气体.这时,就可以问学生能否把锌粒当成“指示剂”来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组讨论后得出可以用锌粒当成“指示剂”来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方案如下:在试管中加入2 mL稀盐酸,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加入锌粒,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可以验证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但是有学生提出问题,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不知加多少氢氧化钠才过量呀?一旦有盐酸剩余当再加入锌粒就会有气体产生,接下来笔者就引导学生分析,等量的同种盐酸不加入氢氧化钠与加入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后再与锌粒反应,两种情况产生的氢气量一样吗?同学们答出当然不一样,然后同学们就恍
然大悟,方案找到了:取两分等量的同种盐酸,一份直接加入锌粒,另一份加入一定量氢氧化钠后,再加入锌,测定产生的体积,比较两者体积,发现后者体积比前者少.
三、指导学生归纳设计的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即对实验设计的方案应符合科学性(即实验原理、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安全性(即用药量及操作要注意安全,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可行性(要满足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和设施);简约性(装置简单、步骤少、药品用量少、时间短等);实验现象明显性等五个方面.
初中化学的实验方法范文6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它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初中化学记忆内容较多,大部分同学死记硬背,以“记忆、重现、模仿”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养成很强的依赖性。初中教材浅显易懂,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自然现象或者演示实验入手,学习化学概念和知识,时间也充裕,在老师的“知识翻炒”下,学生感觉初中化学并不难学。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难度加大,要求学生不是单纯记忆,而是举一反三,能灵活应用和推理。高中化学容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少,要求学生具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能力。实验方面也不是照搬照做,不仅要明白实验原理和目的,并且学会设计实验探究,思维方法在理性层次跃迁。高中化学不仅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还要有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初高中化学的不同要求和脱节导致学生进入高中感觉化学很难学,高中老师大部分没有教过初中化学,也不了解初中化学的学情,感觉学生很难教。因此,怎样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探究
1.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心理的衔接。
进入高中的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出来的优秀学生,他们有着优等生的优越感和对高中的迷茫感。在初高中的衔接教学中,我们要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感觉初高中的异同,既要让学生有接受挑战、战胜困难的准备,又要有在新的学习阶段争创佳绩的信心。精心设计一些挫折,使学生在知识点和思维上的弱点暴露,让他们了解高中化学并不是像初中化学那么容易,找到努力方向,并且付之行动,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要加强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对高中化学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2.梳理知识要点,实现知识内容的衔接。
在化学衔接教学中,知识点的梳理是我们高中化学老师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事情。哪些知识是初中化学有的,哪些知识是高中化学需要延伸和深化的,哪些是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是全新的概念,不能让学生产生陌生和恐惧的想法,高中化学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系统,处理教材和准备教学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对于电解质这块内容,初中化学学习了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我们高中化学就要在此基础上深化扩展,为离子反应的书写埋下伏笔。还比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化学浅尝辄止,就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做介绍,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它不断的深化。从化学价的变化和电子的得失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从电子的转移到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和配平,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书写到原电池、电解池的学习与应用,应该说氧化还原反应是在与初中教学的衔接中不断升华。通过与旧知识的衔接,学生也能顺利走上学习轨道,在深化中不断获取新内容,逐渐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对于一些初中化学没有涉及的知识,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做到“开门红”,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恐惧和拒收的感觉。通过笔者调查,大多数对高中化学产生恐惧和失去学习信心的原因是关于“物质的量”的学习。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是贯彻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但这是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实验的引入,也没有具体物质的反应。学生对这个概念完全陌生,这需要化学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分子、原子、离子的微观世界慢慢引导他们接受这个新概念,做好缓冲教学,从而让学生转入并接受高中化学的学习。
3.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侧重知识点记忆,高中化学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艺术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做好衔接,有利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桥梁。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打开思维空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教师演示实验,更注重学生个人实验。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理解能力,也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因此,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的逐步加入,更有利建立“让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方法的衔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化学教师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是停留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依赖性。高中化学老师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指导他们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多归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着很大的知识网络系统,所以指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各知识点的联系性和规律性。比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找出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学习起来轻车熟路。还比如有机化学的学习,其中氯代烃、醇、醛、酸、酯之间的相互转化等,建立知识网络图,复杂的有机题目迎刃而解。只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就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能应用自如。
5.建立师生良好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
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对一切很陌生和迷茫,我们高中化学老师要多和学生接触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信赖,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情感的衔接。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除去师生之间由于陌生而带来的不适应感,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好感,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