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美术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选小学美术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选小学美术教学总结

精选小学美术教学总结范文1

    一、从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来看。

    德国巴伐利亚州(1985年颁布)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丰 富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地注 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参观教堂 和博物馆,使儿童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艺术品;使儿童在年度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装饰布置和多种形式的游戏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实施)新订的小学美术学习指导精神(目的任务):①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 ;②培养儿童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③努力发掘每一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轻松 、活泼、充实的校园生活气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则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合其个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选 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时间;⑦各校谋求更加具有弹性的教育,即根据各地区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贴切可行、 各具创意的教育方式。

    我国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①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 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品德 、意志的培养;③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德国、日本的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 调个性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 面谐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社会服务三者统一。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讲究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外 ,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别考虑政治前提下的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这说明中国在小学美术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础和本国国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向转换。

    二、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

    德国、日本普遍重视美术,小学美术课时安排每周2—4小时,多于我国小学美术每周2课时(不能保证 )的安排,从时间上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习。美术科在学校教育中与语言、数学等其它学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 。绘画、立体制作和生活用品制作占有很大比例。德国还把舞台表演与布置(综合艺术)纳入艺术造型艺术进 行学习。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广泛,德国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只有以大纲形式印发的教学建议,低年级不单独 开设美术课,内容的选择几乎由美术教学全国规划。日本虽有美术教科书,也体现出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教学内容做到以提示、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实践、创造能力。以小学一年级为例, 摘录如下:

    德国巴伐利亚州:①学习内容——用彩色铅笔或粉笔进行绘画(儿童遇到的人和物);学习目的——激发 想象创造。题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圆锥形纸袋(德国风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带一个彩色圆锥纸袋);我 喜欢的人;我们的街道;30号的孩子们;有两个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长的汉斯;肥胖的 迪思。题目举例——“这样一个女巫”的教学,首先朗读或讲述,接用一个布袋木偶进行表演;儿童自己设想 各种女巫,如天气女巫,并描绘出她们的外表;尔后儿童绘画;最后共同观看完成的图画。

    除以上内容外,还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状颜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绘画的基本常识;⑤填色画;⑥观看 图画等。

    日本的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则包括:造型性的游戏(玩砂、化妆等)、绘画立体(泥塑、纸模型等)表现 、制作使用物品和观赏作品。教科书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以学生们的作业(作品)再配上简 短生动的文字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想象、创造。课题有:《画相扑》、《买果汁》、《到了花之国》、《 贺卡》、《请柬》等等。

    我国一年级美术教学内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为例:有基本形状和色彩的认识;画出生活中与此形相似的某 些事物,如方的手绢、圆的气球和三角形的小旗、制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动物等。有些省编教材,像湖南 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第一册还有撕贴、折剪等乡土美术内容。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受大纲指导, 考虑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国外,但在美术课时的安排上归类为“小三门”(音、体、美)之 末,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乡村小学)是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国的小学美术还只能是起调节语、数主科的 间歇课,课程设置和实施与大纲教科书形成一定反差。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还需从教学的条件上来保证贯彻落 实。

    三、从教学的条件上来看。

    德国、日本属于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国家,有能力多途径支持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上充分体现出来。德 、日两国各学校均有专门的劳动、美术教学。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除了必需的绘画工具材料外,还有各种木工 、美工造型机械的工具,便于学生制作不同材质的工艺物品,各种标本、写生教具一应俱全,让学生按需所取 ,潜心投入美术的学习之中。有些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是中国专业画家都无法相比的。两个国家的教师工作都 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师必须取得相应较高的职业文凭和执照才能当一名美术教师。多数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校 外环境都注意艺术的影响,学生能够经常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参观、欣赏品位较高的美术作品。

    中国的经济起步迟,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学条件就显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小学美术教学条 件很不健全,师资素质较低,缺少场地和设备,加之对学校美术课程的不够重视,中国小学美术以素质培养为 主导的教学还显得很薄弱。

    四、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

    德日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只是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 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 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小学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严谨的准备,一环一环进行教学程序,追求课堂的主动性,以保证完成 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大多只是被动地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实际效果如何是不管的。 很多优秀的课,都只是以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用上很多道具来评定的,讲得细、讲得全、讲得稳,就是 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对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的来说,中国的 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显得比外国学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 生并不是掌握了创造性的学习方法,而是通过大量的加强补习或“勤学苦练”来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学生高分 低能、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德、日学生就显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闯劲。

    五、从教学效果来看。

    德、日美术教育以全国的重视和有利的条件,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学生整体艺术 素质要比我国的高,以至于所有国民对工作、对生活的艺术品位都显得高雅、文明,对工作对事业也就求新、 求异、讲究创造性。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小学生在升学、就业的多种学科选择中,还直接影响到美 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进入美术院校学习或从事专业美术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这并不影响到国家的美术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学教授藤泽典明所说:“我们通过这个学科(美术)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 识和掌握相关技能的‘美术修养’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刻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 透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谐调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

    我国的美术教育效果和现状极不平衡,大中城市比乡村要好,沿海地区比内地、比边远地区要好。全面发 展尤为突出者有之,在国际绘画、制作比赛中获金奖者有之,画家、美术家辈出,基础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 它国家无法相比的。当然,这还得力于有条件进行校外培养教育的部门和家庭,从小从早望子成龙是中国教育 的一种特殊现象。然而,破烂的校舍、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教学设备和没钱上学的学龄儿童还客观存在,这不 能不令人担忧。中国美术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艰难的。

    综上所述,我国美术教育的规划设想、前景是好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内容、 条件、效果上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事业将在不遥远的将来,跻身 世界先进行列。这在近两年来涌现的新型寄宿制学校里,开始得到体现,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湖南长沙麓山国 际实验学校凭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实验,其中在美 术教育方面就有较大的教改举措,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一并介绍如下:

    1.完善美术教学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备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专用课桌、石膏模型、画板、 画夹、实物投影仪、造型灯具等一应俱全。学生绘画用的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均由学校按需发给。 这样既方便了教师指导,又有利于学生练习。

    2.聘请专业教师执教,提高师资业务水平。学校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选聘优秀教师,其中对美术教师 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术教师必须具有美术专科以上学历,有专业强项,有三年以上美术教学经验, 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而且均须通过试教和试用考查。对正式聘用的美术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开阔眼界、提高业务水平。

    3.增加授课时量,保证学生训练时间。普通班开足国家教委规定的美术课总量,每班每周两课时。学校 将两课时连续编排,节约了课前准备和下课收拾用具时间,便于教师系统授课,保证了学生训练时间。美术加 强班的美术课每周安排6课时,另加4节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

精选小学美术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自主 体验 探究 创设情境 尊重个性 多元评价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要善于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各种途径,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倡导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这些全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创新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教,怎样教得更好”已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应怎样贯穿新课标的精神?下面,本人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走出课堂,自主体验,主动探究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标准对美术性质定位在“人文性质”,“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标准之中。重视探究学习方法打破了过去“一言堂”的教育模式,由教师的舞台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平台,建立一种“双主体”的对话,减少灌输,强调探索,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要研究方法,教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取得预定的效果。因此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注重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与学观念,自觉运用新课标、新思路、新教法于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新教材提供了许多走出教室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有趣的拓印》这一课,教材使用的图片便有学生在室外拓印树干纹理的情景,大多教师都会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寻找可以拓印的材料。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让学生比较一张光滑的纸片和一片叶脉明显的树叶拓印出来的效果,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得出结论后我便予以肯定,并带他们来到校园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结论寻找可以拓印的对象,进行实地拓印。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不仅找到了各种树叶,还在下水道盖、汽车轮胎、车牌号码甚至自己的鞋底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拓印。我感到十分惊讶,孩子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这堂课如果在课内只是老师讲解,可能我手中拿到的,是单一的树叶拓印,或者更丰富一点便是与书上相仿的钥匙的、钱币的拓印,孩子或许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周围还有这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可以通过自己的寻找、判断、实践来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又如《泥巴真听话》一课,通过让学生徒手玩一玩,自己总结出泥塑的最基本方法:捏、搓、压、杵、揉。

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拓展想象

“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强调运用情感来促进学习。

传统的美术教育中造成学生觉得上美术课单调、枯燥、乏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术教师把美术知识和技能凝固成一件无生命的物体,采用传递的方法让学生强行接受。这样做,忽视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了学生对实际情况的需要,特别是对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实,美术的情感发源于生活,注重引导他们去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的美丑现象,就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触及了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

在美术课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再现生活,这种教学与现实的问题相类似,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隐含在情景之中。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用情去感受,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媒体可以虚拟显示,达到完成真实性任务的目的。例如我在上《谁画的鱼最大》一课时,先用谜语“鳞片花衣身上穿,吐个泡泡水中玩。没脚能行千里路,江河湖海是乐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便播放多媒体大海中各种各样的鱼,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观看完影片后,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并随着音乐在人海中自由自在的游动起来。创设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象自己是鱼类。通过学生想象,构建学生画鱼的各种形状,为创作“谁画的鱼最大”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让我的飞机上蓝天》一课,前半节孩子们在教室里制作,后半节他们在操场上放飞自己的飞机,比较自己和同学的飞机谁的飞得高,谁的飞起来最漂亮,看着他们欢笑着、奔跑着,你能说他们没有在自己亲手制作的飞机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吗?

三 注重创新,尊重差异,发展个性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研究学生,要善于抓住教学的起点——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技能、经验、体验、认识水平、态度,承认差异,关注个体,实施分层教学,做到整体与个体并重。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和发展自己,把期望和要求变成有形的事实。教师既可以在课内运用“低起点、小台阶、多活动”的方法,通过增加学生动手绘制、动口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可以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层次的适合“学困生”特点的活动,为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取得成功提供机会。例如,《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中,就体现了新教材比旧教材更具力度去表现学生的创造能力。教材要求一个6岁的小孩对线条的认识只是拿着笔随心所欲“乱画、乱涂”,画出他们想象的东西。这种方式是儿童空间的、动作的体验与平面的、模拟的描绘紧密的结合,巧妙的转换,使儿童直观地感受到线和形的关系,从而轻松地掌握知识,发展创新技能。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个性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并鼓励他们个性化地去理解、表达。

四 多元评价,注重过程,鼓励成功

儿童绘画不应只看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评价教学效果,重要的也在于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儿童绘画过程本质是让生命生长性展开的过程,所以任何儿童画的模式都有害于儿童在绘画中的探索,以及探索中流露出来的宝贵的偶然性。所以即兴性、游戏性、探索性是儿童绘画过程中具有本质的、唯一正确的、最为有益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美术作业评价中,仅以“像”与“不像”、“美”与“不美”评价学生的作业,是机械的、单一的评价,直接挫伤了学生的主观情感和审美发展。例如我在教授《看谁涂得更好看》这一课时,采用了多种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法。自评:我请多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创意;互评:针对某个学生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师评:针对不同作品,从画面效果、造型能力、表现技巧、独创性、趣味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体会美术活动所带来的“”。又如,《撕撕剪剪画画贴贴》一课作品评价中,我采用了采访式评价,虽然只采访了几名学生,但他们基本上能代表大部分学生的观点,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最让我入迷的是,这种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接触,让我远离了课堂上的游离、孤独状态,师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共同体中一起成长,其乐融融。

参考文献

精选小学美术教学总结范文3

特别是自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讨以后,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投入了美术教学改革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何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成果进行总结与发表,使之得以迅速地推广?这是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此,围绕如何撰写美术教育论文(或调查报告等),总结美术教学改革成果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与意义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类型

研究成果的内容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美术教师或美术教育研究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在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进行表述时,就形成了不同的表述类型,一般来说,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侧重于以事实来说明问题。包括观察报告。测试(测验)报告。问卷调查报告、访谈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等。

2、侧重于用哲理和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包括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以及学位论文等。

3、第1、2类的综合。在综合之中根据不同的成果类型又各有所侧重。例如,在学术论文中,插入调查研究报告或试验报告等;

4、侧重于用文字、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来说明问题。这与第一种侧重于以事实来说明问题的表述方法是相同的,只是运用的手段更丰富,更注重运用多媒体手段,例如利用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电脑等设备,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宫功能来传达研究成果。这种类型的表述比仅仅运用语言文字所产生的效果更为直接、精炼及形象。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意义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是衡量个人、团体乃至地区、国家的美术教育学术水平。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具体他说,表述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1、取得社会效益。通过展示美术教育研究结果,得到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成果,以达到转变美术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等目的。

2、成果共享,促进交流。在成果表述中,提供了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其他研究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进行美术教育的研究,也有利于美术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提高研究水平。在成果表述过程中,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口顾、总结以及把某些美术教育现象上升为规律或理论,既促使了研究的深化,又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或新的事实,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成果表述的过程也是提高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研究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过程。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和原则①

(一)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

一般来说,高质量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应达到以下标准:

1、有完备的美术教育理论体系;

2、切合实际,对美术教育实践具有指导的作用;

3、研究方法科学规范;

4、具有鲜明的独创性;

5、表述方法恰当,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合理;

6、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流畅或附有图像、音响等,具有可读性。

(二)研究成果表述的原则

与上述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标准相对应,研究成果表述的原则可归纳为如下四点:

1、注重创新与科学性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的价值在于是否具有独创性,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都应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研究的独创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情况得以反映:

(1)填补研究上的空白。阐述的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的”,即“前人所未知的”领域。例如,通过美术教育开发右脑功能的研究,如果确实能从生命科学研究的角度得到确认的话,那么,就开辟了前人所未知的新领域。

(2)补充前说。即研究的深化。对某一特定的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转换成新的角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例如,各个时代、各国的学者已经对美术(艺术)教育目的进行了理论论述。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中国社会。教育。美术发展的最新动向,提出自己对新世纪美术教育目的的独特见解。

(3)纠正通说或开展争鸣。例如,1999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所发表的围绕着儿童美术考级问题展开论述的论文都属于争鸣的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应以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或精确可靠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未证明研究成果,不能凭个想象,任意杜撰新名词。

2、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

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都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精选材料。选材应符合以下要求:(1)所选材料应紧紧围绕研究的主要问题;(幻选取典型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2)选取真实的、符合客观实际的材料;(的尽可能选取新颖生动,反映时代特点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研究者对材料正确。深刻的分析。归纳和综合,从中提取出论点,选择论据,经过严密的论证过程,最终概括出的结论就能正确反映美术教育的客观规律。

3、善于惜鉴与独立思考

与任何研究相同,美术教育研究也需要若干代人的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的研究基础上把研究向前推进的。因此,如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每一位研究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无视他人研究成果,以及为介绍而介绍,只述不评,或任意引中发挥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在进行美术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中以及撰写论文或报告前,应广泛阅读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从中选择最典型,最富有说服力的材料。不要简单列举或大量堆砌。与此同时,对要引用的观点和文献,必须了解作者的原意以及文献内容的价值,对实质性的问题应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加强论证的针对性。

4、语言精练与表达准确

语言精练是指以最少的文字表达较多的内容,也就是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表达准确是指应清楚、明了和客观地反映美术教育的事实。既不可以日常生活用语代替科学术语,也不可生造词语。在此基础上,追求语言生动,讲求文采,做到深入浅出。那种浮华夸张。强词夺理或言不达意、人云亦云的文风是不足取的。

三、研究成果表述的步骤

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是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从构思到完成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确定题目与体例

“题好一半文”说明了选题的重要性。选题应符合以下要求:(1)富有时代精神;(2)有新意、有价值、有见解;(3)能激发阅读者的兴趣。

例如,《“开放式多无角色活动”美术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验》②(戴立德)的论文的选题就比较符合以上要求。“开放式多元角色活动”教学模式是在1999年提出的,表达了作者当时对美术教学的见解,既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又具有新意与价值,能激发其他美术教育工作者阅读的欲望。又如,论文《弱智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索》(朱珏明),由于国内对弱智儿童美术教学领域的探索还刚刚起步,因此这一选题不仅具有新意和价值,还能激发他人阅读的欲望。

在确定体例时,应根据实施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发表研究成果的场所来确定是采用学术论文还是研究报告的形式,或是两者综合以及多媒体形式等。

(二)拟定写作提纲

提纲是思维的外化。通过拟定写作提纲,把确立论点的思路用文字固定下来,使原先在头脑中的一切变得可视而清晰。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表述的形式中包含着内部结构形式和外部结构形式。在拟定写作提纲时,首先按照内部结构形式理顺思路,然后再与外部结构形式相匹配。当然,不同类型的表述形式有着不同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写作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一般的内外结构形式如下:

内部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外部结构形式为:前言——本文——结论。

各种表述类型所共有的要素:主题、目的、段落、层次、关键词(大小标题)。

前言提出问题一、21世纪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挑战

a、社会的变化对美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b、美术(艺术)的发展、变化引起的“知识爆炸”;

c、教育思想的变化。

本文分析问题二、三大美术教育思潮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

a、中国古代绘画教育思潮的影响;

b、诸外国的创造主义思潮的影响;

c、美国DBAE运动思潮的影响。

结论解决问题三、中国美术教育改革途径

a、从终生教育出发提出美术教育的目标;

b、对应“知识爆炸”,精选美术教学内容;

c、与学习方法多样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多样化;

d、师范教育的改革与校外教育的途径。

表1、《站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内外部结构的匹配③

(三)进行写作

在拟定了提纲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了。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力求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做到完整、连贯、严密和灵活。尽量做到相并列的章节的字数应基本相等。

2、熟练驾御语言,要简洁不要冗繁;要质朴不要浮华;要生动不要死板。

3、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根据论述需要采用立论或驳论等表达方法。对议论的要求是: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实可靠;论证具有逻辑性。

(四)修改初稿内容。结构和文字

精选小学美术教学总结范文4

新课程赋予美术的人文性质由此而来。同时新课程强调: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就对美术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以往学科本位的传统课堂无法满足的。而分享拓展式课堂能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课堂以外,搜索并分享更广泛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视野,从历史、文化角度更深层地认识美术、理解美术、发展能力,同时获得审美素养的提高。

【案例精选】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新教材很多分享拓展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拓展,可以使用本课型。

《蓝白之美》是苏少版初中美术第18册第6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为载体,着意于传统文化底蕴熏陶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展示蓝印花布的独特艺术魅力,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尝试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制作,学会用替代的方法创造“新蓝”。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领悟蓝印花布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享拓展式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设计画稿的要点,体验不同涂染法决定的不同印染效果,最后通过积极有效的合作完成对“蓝白之美”的艺术畅想。

1.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2)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展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板演、问答、讲解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交流。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本课型研究的实际情况,对各研究项目的时间分配、研究范围、内容、手段等相机做出合理调整,通过提出问题―调整方案―实践反思―再次调整这样的反复调整实践,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5)经验总结法:不断提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反思修正,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2.教学流程设计及简析:

蓝白之美

《蓝印花布》教学案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将学生分为资料收集小组、访谈小组、问卷小组、调查小组、成果展示小组、小报制作小组。

学生选定组长进行课前小组分工。

1.资料收集小组分工:

A.网上查找关于蓝印花布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地蓝印花布现状,了解相关企业。

B.搜集印染文化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谣、诗歌、歌曲和短文及相关民间扎染、蜡染文化。

2.访谈小组分工:

A.确定采访对象,实施采访。

B.记录采访过程,分类汇总。

C.整理汇总访谈资料。

3.问卷小组分工:

A.拟写蓝印花布调查问卷。

B.散发蓝印花布调查问卷。

C.回收蓝印花布调查问卷做好统计工作。

D.整理调查问卷结果,写调查问卷报告。

4.调查小组分工:

A.网上查找关于蓝印花布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地蓝印花布现状,了解相关企业。

B.到蓝印花布厂参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做好记录。

5.成果展示小组分工:

A.收集用蓝印花布加工成的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

B.用纸等替代蓝印花布制作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

6.小报制作小组分工:

A.制作蓝印花布小报。

B.举办蓝印花布小报展览。

二、教学活动过程

1.走近蓝印花布:

资料收集小组的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蓝印花布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江苏南通的蓝印花布最为人们熟悉。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相关知识的能力,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蓝印花布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体会到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感,吸引学生做文化传承者。)

2.了解蓝印花布的工艺和特色:

调查小组到蓝印花布厂参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做好记录。制作成PPT,汇报参观成果,向同学们提问: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教师归纳总结:

色彩:深沉的蓝与纯净的白,简洁明快,质朴中带着雅致。

图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寓意:画面中的内容与形式巧妙地结合:

喜上眉梢、连年有余、龙凤呈祥,这些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蓝印花布应用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作答。

学生代表归纳总结:

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有实用品(时装、鞋帽、拎包、扇子、遮阳伞),也有工艺品(布艺、壁挂、玩具、饰品)。

3.调查小组汇报参观的经历,观看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的视频,介绍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过程,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调查小组归纳总结:

①刻版 ②刮浆 ③染色 ④刮白 ⑤清洗、晾晒

交流:其余小组针对这几个环节提出操作、材料上的疑问,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成果做出解答。教师作补充。

(评析: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讨论归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短片展示制作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让学生观看后自己归纳,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提问:

复杂的传统工艺如何才能搬上课堂呢?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1)用铅笔直接画稿代替刻版。

(2)用白油画棒涂色代替刮浆。

(3)用蓝黑墨水染色代替靛蓝染料染色。

教师:再仔细观察蓝印花布的图案,发现什么特点?(断)为什么?

要求结合蓝印花布的工艺步骤特点进行解答。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因为刻版方便刮浆,所以画稿类似剪纸中的阴刻,讲究一个“断”字。

教师演示:设计蓝印花布画稿时注意点、线、面之间不能相连,要相互独立,这样便于涂色。

教师演示。

观察图片,提问:这两幅蓝印花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分小组在给出的“心”形图案纸上,分别进行实验,探究两种不同的效果。

教师归纳总结:一幅蓝底白花(花纹上涂了白油画棒),一幅白底蓝花(背景上涂了白油画棒)。

(评析:本内容是教学的难点。众多民间传统工艺都和地域特色息息相关,反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时,不同材料的方法也造就了形色各异的艺术效果。学生只有处在一定文化情境中,才能更好地领略这蓝白之美的魅力。蓝印花布独有的图案特点,通过工艺过程解读,才能有豁然开朗之感,才能过目不忘,由此,画稿的难点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主要借助学生分享的拓展性知识,教师稍加点拨,巧妙借助他山之石,一举攻破难点。)

5.成果展示小组通过课前探索,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手绘蓝印花布的设计方法。

蓝印花布设计方法:

(1)构思。(新颖、独特)

(2)铅笔直接画稿。(构图要饱满)

(3)白色油画棒防染。(涂色均匀)

(4)蓝黑墨水涂色。

6.布置作业:

在预先剪还图形的白纸上绘制蓝印花布图案,使其成为蓝印花布工艺品。

7.分享拓展:

举办用纸等替代蓝印花布制作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的展览。

把同学们制作的作品到网上。

8.小报制作小组负责安排同学制作蓝印花布小报,举办蓝印花布小报展览,学生布置展厅,自己写序言。把同学们制作的蓝印花布小报作品到网上。

(评析:通过举办展览、制作小报等内容的分享拓展,促进学生再学习、再创造,让蓝印花布成为文化传承的起点,加强学生对乡土美术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保存、传递和创新的观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总结拓展

通过参加这次分享拓展学习,同学们在以下方面有所收获。(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蓝印花布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2)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自己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4)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参观现代蓝印花布工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工艺和技术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不仅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充分体现,还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和人文意识。

同学们提出对蓝印花布产品进行再创作的设想,与老师、同学交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蓝印花布是我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蓝印花布产品远销日、美、欧几十个国家,深受各国的喜爱。但是,21世纪的今天,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服装潮流日新月异,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如何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设想一方面进一步收集和挖掘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对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进行研究分类,另一方面将一些流行元素设计在蓝印花布之中,为蓝印花布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实践反思】

1.优势:

(1)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分享拓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有益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分享拓展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求证解答拓展运用”等基本过程,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问题情境化、研究简约化、知识建模化、能力拓展化),处处让学生主动探究(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享拓展学习),通过实践,学生达到掌握并运用的目的,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及相互间关系的理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目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享拓展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刚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设计开放性、拓展性课后实践,采取各小组在课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方式,适时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使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

2.实现的条件:

第一,教师要注意软环境的设置,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氛围,如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一旦学生知道教师信任自己,更容易取得成功。允许学生就合作学习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表示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如果教师能适当听取其中一些意见,就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营造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学生错误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不必担心被他人嘲笑或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