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1

【关键词】市政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目前我们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市政管理机构为主义,来对市政结构、组织以及运行机制等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不过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城市规划建设有这样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根据这些问题产生的实际原因,采用相关的解决办法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其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筑的标准。下面我们就对我国市政管理机构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介绍。

一、现行市政管理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我国市政管理过程中,由于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的复杂,因此使得人们在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无法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为此我们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我国相关的市政管理机构必须严重按照市政管理的职能,充分的体现出城市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全能性,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前,我们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当地政府为中心,并且严格安装现行的市政管理的政策,来对市场经济和城市政府的管理进行很好的控制。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政管理机构在进行市政管理的过程中,对市政管理的相关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不仅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相应的控制管理,还对部分私人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控制,从而使得市政管理工作的职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经济效果发挥到最大化。此外,我国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除了对区域部分经营活动进行相关的控制管理以外,企业还直接介入市政管理工作当中,并且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一些强制手段来对其进行处理,这样就使得市政管理的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这也使得我国市政管理机构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主体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导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从我国现行市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来阿奎那,大部分市政部门都具有同一性,这就使得人们对市政管理机构的职能不够明确,导致机构设置出现臃肿的情况。这不仅对市政管理工作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而使得我国现代化市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其类型和职责大致相同,这就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在存在着一定的满足,这也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并且,大多数市政部门在实际工作得到过程中,并没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全是按照我国现行的政策来执行的,这就使得人们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从而导致各级部门在市政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单一性,进而无法满足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

上下级市政机构之间具有严格的行政隶属关系,上级政府可以随意解释或随时收回它下放到基层的权力, 使得各级市政机构难以适应这种随意性的变化,难以调动城市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各级市政机构的职权做出专门明确的规定,其管理权限与普通地方政府几乎完全一样,市政府的权责分配不合理,上下级关系不顺,侵权越权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本该由市辖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的事务但却管不了(有责无权),而不该由市辖区和街道办负责的事务却又必须要管(有权无责 )的状况。实际过程中 ,这种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其次,市政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协作,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现象非常严重。现有市政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实行各职能部门分别管理某一领域的公共事务,分别负责具体执行和资源配置,各部门的人、财、物相对独立,妨碍了部门间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与协作,阻碍了人、财、物的合理流动,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盲目引进、重复建设,导致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市政机构的逐级审批制度,使得公共权力破碎化,每个部门都有权,但都没有完整的权力,企事业单位要办一件事,往往需要逐个报批,有时要盖几十个公章,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

最后,市政机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在现代的城市环境中,能够很好驾驭市政机构运作的管理人才队伍还没有形成,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市政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主要决策者,懂得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人才短缺;工作人员大都缺乏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和城市管理理念,知识更新慢、创新动力不足,不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战略构想

1、注重统一规划与顶层设计

市政管理数字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推进市政管理数字化进程中,必须制定统一的战略发展规划。市政管理数字化统一规划是指导和协调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看,均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数字城市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这些国家市政管理数字化的建设。各国城市政府还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方法,进行市政管理数字化系统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有效地对技术标准、开发过程、数据结构等进行规范,为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完善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保障体系

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市政管理乃至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才能发挥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功效。根据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经验,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保障体系至少应包括市政行业管理标准体系、市政管理程序体系、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及市政信息安全控制等四个体系。市政行业管理标准体系是相关部门及市政部门自身平台建设的依据,市政管理程序体系是保障市政管理数字化平台正常运转的重要依托,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是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市政信息安全控制是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出台了若干旨在指导市政管理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包括信息标准、实施标准、相关制度等。市政行业各专业管理领域也纷纷建立了相关的标准。因此,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应该参照有关标准,积极构建市政行业管理标准体系、市政管理程序体系、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及市政信息安全控制等四个体系,从而保障市政管理的规范性以及各层级政府单位进行业务往来与数据共享的可行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市政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其管理机构在实际过程中,各方面的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因此这就使得市政管理的效果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就要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市政管理平台系统进行完善,从而使得现代化市政管理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2

城市是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数字城市”的提出,源自前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它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它可能包括了很多系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也难以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数字城市的本质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完整的城市信息系统体系,即积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与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和改善城市的各项机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尽管人们对数字城市的概念、内涵、作用和目标的理解尚不统一,但对其建设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则是基本相同的,通常认为数字城市建设将有利于我国城市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而从全局上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城市的意义

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城市化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文、政府治理等发展提升意义重大,对拉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也极为重要。“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架构为地理基准,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基于网络基础实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数字城市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政府施政、环保、节能、交通拥堵、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等方面待优化问题逐步增多,需要有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管理工具来有效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的城市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与阶段。"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实现互通互联,更进一步,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了完善的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理,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提供决策和支持。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

三、数字城市的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方面,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政府、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并且实现了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美国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仅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就拥有34个信息管理子系统,采用GIS技术进行城市综合管理,包括公安、急救、市政设施、城市规划、地方政府管理、以及环境、资源、电信、军事等众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加拿大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建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公用事业规划、设施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森林、农业、渔业)、应急系统、工程设计等各个领域。除此之外,还把数万幅地图数字化,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城市数字化奠定了基础。法国巴黎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建设城市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协调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合作。据调查,巴黎市政官员的40%时间用于研究部门间的各种信息,以协调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城市管理工作。

2国内发展现状

在国内,数字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1999年9月建设部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简称“城市数字化工程”。城市数字化工程项目是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一项综合型大型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10月建设部把城市数字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十五”建设计划之中,并研究推出数字城市工程的示范城市。2002年7月,科技部正式将城市数字化工程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作为重点项目组织实施。香港特区政府自1998年实施“数码21世纪新纪元、信息科技策略”至今,已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的推行使香港被誉为“亚洲电子政府的示范城市”。此外,香港也已建立从事电子商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基建,有关的法例和规则,公开密钥基建和核证机关等等。广州市自1987年开始建立“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库及管理、模型库及管理、制图方法库、数学库、编码系统和汉字库等六个子系统,服务于城市管线、土地利用、小区规划、市政建设、公用事业、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等一系列应用领域。目前,广州的政府信息化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其电子医疗、数字图书、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系统也已建成。北京也以奥运会为契机,投入300亿元直接用于信息化建设,为此,专门建立了北京信息资源中心,负责北京基础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工作。另外,还进一步实现政务电子化,北京市电子政委专网已覆盖全市城乡,有线政务网基本实现了从市到区县、乡镇和村的网络连接,1700多家市级单位和1600多家区县级单位接入了政府专网。全市统一的小区服务中心网站已经建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成;公共交通部门创建了智能化管理网络。这些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数字北京创建了坚实的基础。

四、数字城市的方法研究

国际上数字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是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是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网络实现互通互联;第四阶段是网络社会、网络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第一到第四阶段的基本任务。虽然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且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实施过程并不顺利,难于达到预定的目标;有些项目即使完成了开发、测试和安装,用户方面仍然难以投入使用。可以说,国内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在组织管理、投资决策、需求分析、系统定位、策略规划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隐患,项目的实施、应用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国内数字城市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①缺乏有效规划,信息化全局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部分重复建设 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各行业都在信息化,但不能连接起来发挥综合效应③缺乏完整的、统一的、科学的标准体系,不同部门组织制订的信息化标准之间不协调④缺乏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缺乏科学、实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缺乏适合不同类型城市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调查、分析与比较,发现适合中国社会与经济背景的数字城市战略规划原理、方法与内容,认为:①数字城市战略规划应立足于组织现状和目标,在评估组织的结构、目标、管理、业务和信息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或改善组织管理;②通过正式的战略规划过程,界定数字城市的目标与范围,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项目长远发展与实施建议;③数字城市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规划的组织与计划、用户调查、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可行性研究和审批;④组织与制度环境也是影响项目的成败的重要因素,应当充分重视。

五、数字城市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数字城市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明确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系统规模和开发计划。由于数字城市项目是投资大、周期长、复杂度高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科学的规划可以减少盲目性,使整个数字城市项目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较高的适应性,建设工作者有良好的阶段性,以缩短系统开发周期,节约开发费用。目前,我国开发的信息系统,单项应用的多,综合应用的少。有的系统适应性差,难于扩充。有些规模较大的项目,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上马时轰轰烈烈,上马后困难重重、奇虎难下,不仅造成资金、人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为今后的系统建设留下隐患。所以,战略规划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国内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对战略规划环节不够重视,原因包括:⑴因项目实施周期要求太短,战略规划环节被简化了;⑵受财政资金管理体制性因素限制,项目负责人无法获得战略规划所需的资源;⑶项目负责人重视技术开发,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不足;⑷项目负责人理解战略规划的重要性,但缺乏规划所需的知识;⑸国内缺少擅长战略规划的咨询顾问,咨询行业尚未起步。数字城市战略规划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战略规划人员针对多个政府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活动才能完成,总的说来,战略规划需要经过六个规划阶段;⑴前期准备:为即将进行的战略规划做计划,成立数字城市项目的战略规划组,以保障数字城市的战略规划能够顺利进行。⑵用户调查与资料汇总:通过研讨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量有关参与数字城市建设组织的资料。⑶战略评估:汇总用户调查资料,总结组织内部各种业务的详细流程、各个科室的责任与职能、使用各种文档(图件、档案、表格、计划与地图)、涉及的各种数据、用户对于系统应用的期望,将部门、功能、数据、需求进行组合,形成几个比较规范的表格;并进一步抽象、分析,形成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⑷机会分析:通过研讨的方式,审查各个组织的系统的需求,并进行应用优先级、部门优先级评估。分析业务、功能、流程、数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方案和项目建议,解决存在的问题或者改善组织管理现状。⑸可行性研究:对于机会分析中提出的方案和建议进行评估,一般来说,需要对项目的财务、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评价,⑹撰写战略规划报告:对于以上的工作进行总结,撰写系统战略规划报告,获得最终批准,作为下一步的工作指南。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规划对于任何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努力才能实现的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现一个城市的数字化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而必须进行战略规划。事实上,战略规划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对数字城市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开展具有理性的数字城市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的决策点。

六、结论

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子治理;数字化建设;市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日趋成为全社会的中心所在,对推动我国21世纪的社会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是大众基层民主的摇篮与发源地,市政管理变革一直作为政府变革的重心。随着电子治理手段在一些领域的使用,导致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数字城市建设。而市政管理数字化又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升市政管理效率和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具体体现。

1、电子治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民主意识提高,社会民众和团体对政府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且特别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参与政务的管理工作,共同建立一个透明、高效、富有快速回应力的服务型政府。作为信息时代的全新和先进的治理模式,电子治理目前在国外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推行,以政府、民众、社会组织为中心的多元治理模式将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治理途径。

1.1 电子治理的意义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快,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的时代下,推行市政电子治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①有利于市政府的角色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传统政府的工作模式以政府为中心,而电子治理则不然,其将建立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

②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

③对促进政务和信息公开有重要意义,可大大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因为政府本身是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者,又拥有大量的公共信息,对公众而言,它处于信息强势地位。

④电子治理推行对现代民主社会的形成有较大作用。科学技术包含着民主的成分,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发展,利于中国的民主与法治。

1.2 实行电子治理的面临挑战

目前,中国的网民群体仍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学生占有重要地位,其比例最大为28.8%。中国网民年增长率为53.3%,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学生。城镇与农村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异,城镇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是27.3%,农村仅为7.1%。青少年中学生虽然是网民的主体,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其绝对不是现实网络消费的主力军,但却会成为未来网络消费的主体。城乡及城市网民之间的差距,都会存在不足。其次信息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并且信息失真和各类信息泛滥问题。如何保障电子治理信息安全及真实性,是实行电子治理所应面对的难题。

另外,在我国特殊国情下,电子治理的实施不具有普适性,但那些有优势条件的城市可先发展, 再带动乡村信息化, 最终实现社会电子行政、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等融合一体。可喜的是很多城市都提出“数字城市”建设,可见,未来的城市一定是在电子平台上高速互动的“数字城市”。

2、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一些部门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这样使得在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建设两个方面城市市政管理数字化取得了较大进步。

2.1 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建立了办公局域网、OA系统等,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对外的公众形象。城市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存在较多问题。

2.1.1 缺乏高起点、高标准、统筹兼顾的战略发展规划。市政管理部门出台的规划中缺乏数字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即使出台的规划也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彼此之间很难协调。最终使数字化统一平台不能较发挥其作用。

2.1.2 数字化发展平台的体制机制僵化。从体制这个角度看,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的现象。并且市政设施和公用事业管理的系统很多方面不统一,也不能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不能共享。要整合这些数据,需要付出比建设更大的代价。

2.1.3 市政管理数字化队伍建设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要求。

目前市政管理数字化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较低,有些要求较高的技术岗位人才少, 而很多从事市政管理工作的人员缺乏数字化知识的储备。这就导致其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平台安全建设的需要。

2.2 数字化建设的途径

目前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其体制建设,从而使我国市政管理数字化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要想搞好市政管理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市政管理数字化规划,这是市政管理数字化规划的必经之路。规划就要规划一个相对统一、完整的,涵盖市政、园林绿化、市容环卫、水务公用事业等领域相关基础数据的数字化市政管理平台体系。在此基础上,要规划一个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市政管理部门要进行统一筹划,解决一系列问题,实现各系统相互兼容。其次合理的制度化分权下地方政府也获得较大的主动性,能够根据当地情况执行中央政策并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推动体制创新。

3、加强法制建设,明确法律职能

3.1 以执法为民为宗旨,改善市政管理执法

市政管理执法的内容和目的,是确保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完好,本质上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保障大多数人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执法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树立执法为民、文明执法的观念,改进市政管理执法方式。将法律的刚性和人文精神的柔性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亲民爱民,更好地发挥法律的功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3.2 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调整和变革

市政管理部门与相关行政机关的职能权限市政管理部门是由财政全额拨款供给,比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授权长期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市政执法管理工作的难点在于相关权力过于分散,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互相监督、协调机制没有形成,存在“依法”争利,“执法打架”的现象,有利可图的事情 (如收费、罚款) 争着管,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相互推,如对违法占用、违法挖掘道路、违法采砂搭建等违法行为处罚,市政执法监察发现后以书面形式告知执法局后,执法局常常是疏于处罚或者以罚代缴、以罚代管,导致正常的市政设施执法管理工作陷入被动。

3.3 以沟通为重心,健全市政管理法治的运行机制

沟通是市政管理部门与管理相对人相互联系、对话协商、执法互动的必要途径。加强沟通有利于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促进执法。市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贯穿执法全过程的沟通渠道,并主动与管理相对人开展交流。

3.4 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为关键,全面强化市政执法队伍建设

依法行政,要造就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法纪严明、吃苦耐劳的行政执法队伍,就必须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执法人员的素质低下,僵化地动用法律条文,简单地机械执法,不仅容易造成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不统一,而且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一定的损失或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市政执法,必须大力提高相关法制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城市市政管理工作,应采取电子治理手段,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城市市政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正在发展,采取一定的途径会使其发展的更好。另外加强市政管理力度,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完善市政管理的执法工作, 进一步做好城市市政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初佐.论市政管理中“电子治理”的意义与实践建构[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4

关键词:城市管理;精细化;以人为本;西安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300-05

1引言

城市是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集中体现一个地域历史、文化,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城市管理一直都是国内外政府和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不同国情的国家城市管理方式、方法和现状都有着很大差别。我国城市管理的摸索刚刚起步,新型城镇化建设大潮就到来,城市管理成为迫在眉睫的热点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复杂、巨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当前要将城市管理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从全局考虑,从细节、精细化入手,提升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创造多功能、有活力、宜居城市。

2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1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现状

2005年西安市组建了城管执法局,标志着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快推进,之后围绕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交通秩序等方面进行了集中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并初步建立起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对城市交通管理机制、信息化水平、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有了极大地促进和推动。

2012年了《西安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用“精细”理念管理城市,涉及到体制机制完善、标准化措施以及每年不同的重点任务,是一次积极地探索。

这项工作开始从建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平台、实行分区域层级化管理、完善城管定点值守责任制、市政设施要与城市格调相协调、街头公共设施缺损3d内修补等方面入手,重点解决长期遗留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主要包括车辆无序停放、占道经营、街头散发野广告、施工围挡标准不一、公厕开放、绿化带间和护栏保洁、天桥地下通道脏乱无序、城市夜景、架空线缆落地、建筑工地管理、渣土车超速和乱倾倒、城乡结合部扬尘、街头标志牌和户外广告设置、保洁人员配备不足、道路灰带、街头流浪乞讨、果皮箱设置凌乱不规范、废品收购站和周边环境、沿街门店乱挂乱放等20个方面,每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都经过科学论证,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

为了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协调领导小组,13个区县和各个开发区、市容园林、市政、商务、交警、规划、城管执法、民政、财政、卫生、旅游、供电、交通、环保等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分工,权责明确,任务清晰,并对每项工作都设置完成时限,采用向全社会公开的方式,透明监督。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有创新的方案和举措出台,例如莲湖区的“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未央区“数字城管”等探索都得到落实,而且在全市进行推广,成为西安城市管理的一个又一个新亮点。2年时间来,切实地解决了很多问题,并间接推动了诸如《陕西省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居住、游览舒适感都有所增强,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2.2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城市管理理念存在差距

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关于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建设“包容性城市”的宣言草案》对城市管理有如下定义:“城市管理是个人和公私机构用以规划和管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众多方法的总和。它是一个解决各种冲突或不同利益以及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包括正式的制度,也包括非正式的安排和公民社会资本。”可以说,管理的对象即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对象,要运用到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提供优质的城市生活产品,推动城市良性发展。

因此,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多维度、多结构、多层次的管理理念,需要综合、协调、全局意识,任何单一、简化的认识都难以胜任。很多人还在围绕到底是“管理”还是“治理”进行争论,其实这些都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不论是哪一种叫法,都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理念。目前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单一思维,很多人将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简单对等,还是陈旧的“管制”思想,只注重片面细节忽视整体,还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文明执法引起的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冲突。

2.2.2城市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西安的城市管理模式仍然以政府为主体,它的运行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主要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还没有意识到政府的管理应该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即从纵向来看,政府单一指导的管理机制容易导致党政不分、政府职能泛化、政府市场服务意识淡漠化、缺乏优质服务的动力和能力、管理方式行政化等问题。

从横向来看,西安城市管理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比较独特的现象,就是西安的行政区与开发区之间经常存在社会事务事权划分不清而导致的矛盾,这在全国较为少见。西安的开发区以“五区一港两基地”为主,很多行政区还有自己的诸如产业园之类的小开发区。21世纪初制定的《开发区条例》仅对早期成立的高新区和经开区的职能和权限进行了规定,后来创立的开发区无法适用此条例,而且因为发展速度快,即使对于高新区和经开区来说条例当中的很多条款也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这就导致开发区除了要承担经济建设的任务,还要承担社会事务,但很多社会事务和行政区又有交叉或者空白,群众在办理例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结婚离婚事宜等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大量出现,甚至一些开发区中的小区很多年连社区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管理单位都没有成立,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而不论是行政区还是开发区都有各自无法逾越的困难,很难准确界定是谁的责任。这直接反映出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2.3城市规划与建设脱节

西安市在2008年了第四轮总体城市规划,但城市建设的速度太快,使得规划编制稍显缺乏时代感,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很多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这是规划与建设脱节的第一个表现,即规划前瞻性不足。例如城市道路建设问题,缺乏长期规划,铺了修、修好又重新铺设的事情时有发生,“拉链路”的情况经常出现,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修路导致的交通拥堵成为家常便饭,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与此同时,道路上原有的绿化带也经常“不翼而飞”,环城路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年郁郁葱葱的行道树都是几十年的老树,但道路改建后那些树不见了踪影,不仅让市民失去遮阳蔽日的屏障,更使城市失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这种损失需要很多年才能弥补。

规划与建设脱节的第二个表现,在于建设不按规划要求进行。例如一些新的商业楼盘和住宅小区建设中往往片面追求高容积率,很多楼之间的楼间距过小,住户常年需要拉着窗帘生活,而从整体看,一个很大的区域里医院、学校、超市、健身场地严重缺乏,市民生活的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这些问题成了城市管理中无法回避的难点,也是产生矛盾纠纷较多的地方。而且很多建筑在设计中不注重和城市整体氛围的融合,一些奇怪的造型、呆板的式样都纷纷出现,给整个古都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不仅是缺乏特色的问题,更是城市文化缺失的表现。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龙头,其前瞻性和整体性非常重要,而建设当中不按照规划进行更是失去了规划的意义,成了一纸空文,其损失往往无法弥补。

2.2.4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凸显

城市管理中很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被看做管理中的“顽疾”,而这些问题恰恰又关系民生。最突出的就是占道经营、摩托车违规载客、流动商贩等。这部分从业者以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群体居多,他们的数量巨大,每个人身后又关系到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生活。例如西安开“摩的”的人大约4.5万人,因为公共交通的不发达市民又有巨大需求,如果一味地以“堵”的方式禁止上路,会造成市民出行不便、摩的从业者大量失业等社会不稳定现象。

在城中村建设、旧城改造中大多数农民的身份转成了居民,“村改居”也基本实现,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很突出。

从城市景观上来说,很多旧城改造项目中,原住民安置房不论从外立面色彩选择上还是结构设置上看上去就明显粗制滥造,而商品房则要显得高档很多,这就暗示着对待被改造群众和其他业主的标准不统一,容易从心理上造成对立情绪,激化很多隐藏的矛盾。从物业管理上来说,很多旧城改造项目名义上过渡到城市化,但本质还是原来城中村的管理模式,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安置房和商品房在一起的小区,经常会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矛盾。尤其严重的是,随着村子的消失很多传统习俗难以保持,例如丧事的操办上,原来是一家有事整村齐上阵,搭台唱戏办仪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值得继承的东西。但改造后的小区没有地方,很多在公共区域操办仪式导致其他居民提出抗议,媒体多次报道此类事件但仍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2.2.5公众参与意识和市民素质有待提高

西安是一个千年古都,但很多市民的行为完全和城市该有的形象背离。公共场合抽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些“顽疾”一直没有根治,肆意偷盗和破坏公共设施的事件频发,机动车数量在增加,但不按照标线行驶、随意变道、猛按喇叭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因为一点小的刮蹭就互不相让而导致交通堵塞的事件也不少见。虽然城市里到处张贴着文明标语,但很多市民视而不见。

这不仅仅是市民素质不高的体现,而是城市在管理中忽视了公众参与的直接结果,市民没有机会参与到城市管理中,缺乏主人翁意识,相关的保护环境、维护城市形象的意识自然淡薄,很多提示性的标语形同虚设,和管理执法队伍之间有隔阂甚至采取一些抵抗行为也时有发生。

3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3.1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下城市管理的着眼点

对于城市管理的认识,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概念去界定,而是要分为几个层次理解,第一层是从宏观上来讲,涉及到体制机制、规划等的运行管理,第二层从中观上来讲,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行政职能,第三层是微观层面,涉及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管理等方方面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有不同的侧重,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形势下,城市管理要紧密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展开。我国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的在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要求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管理能力。这个指导思想和城市管理的三个层次都有紧密联系。

因此,新形势下的着眼点和政策落脚点正是今后在城市管理中,需要从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进行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只有这些发生了变化,其他具体的措施才能落到实处。

3.1.1着眼于法规、制度建设

需要改变传统的政治动员式的管理方式,加强制度化、程序化建设,让城市规划、建设规划等以规范化的形式明确下来,不再以管理者的更替而影响制度的延续,建立和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和政治责任制度。尤其要尽快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形式来规范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各级管理主体在法律制度框架内规范有序地行使城市管理的职能,并能对其行为有效监督,避免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情况。

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严格、具体、周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罚款制度、考评制度和管理资金、经营机制等城市管理基本方法,以此构成城市管理方法体系的基本内容。新加坡等国家城市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完整和操作性强,能够做到“无事不立法”,执法过程中“严”字当头,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

3.1.2着眼于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坚守的根本理念。现代化的城市首先应该是适合人居住、生活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城市既能融入大自然又能体现地域特色,既有国际化的现代因素,更有对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把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这个理念融入到每个细节中。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管理理念、管理模式都会有所调整,去选择最有利于群众的方式,城市规划、建设和各个方面的管理都会首先考虑到是否适应市民需要的问题,会考虑如何调和城市建设与民生、生态的关系,会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政府不会与民争利,而是和谐共生,很多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

3.2加强和完善西安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2.1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全社会齐抓共管

作为一个8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仅仅用市民素质不高来推诿城市管理中的弊病是不可取的,真正原因是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度低,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不仅让市民有知情权,更是给每个市民参与权,有权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城市就是每个人自己的家,自然会细心维护,从而提高决策质量,保证政策的可行性。

事实上,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公众参与制度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要求和体现,也是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方式。首先,要从“政府中心”转向“市民中心”,任何公共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都从城市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以市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满意度为导向对政府行政绩效进行测定。其次,要正确认识“政府失灵”现象,不是政府本身有问题,而是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只有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发动广大群众一起治理,才能发挥政府职能的最大功效。这就要求实现多元主体治理的长效机制,将大量的社会事务由各个专业的社会组织来承担,共同发挥作用。

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的战略时,应当事前通过各种传媒向社会公布,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而且不能把征求意见会、听证会等做成形象工程,给市民做个样子,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伤害市民的感情,使其失去对政府的信任,降低决策的权威性。要建立市民建言献策的常态机制,开设网络问询、专家咨询、市民论证会等多种方式的沟通交流平台,并保持渠道畅通,对所提意见和建议要在一定时限内答复,公开解决状态,让每一个建议都能落到实处。

在公众参与中,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是一只越来越重要的力量,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共有46.2万个。当前的社会组织包括传统的权益保障类、社区服务类、文体类,而日益发达的公共服务类、慈善公益类作用也日益明显。权益保护类例如社区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保护协会等;社区服务类例如为残疾人、生活困难等特殊群体提供的无偿服务组织,和为社区普通居民提供收取象征性报酬的便民组织;文体类例如老年大学、健身队等;公共服务类社会组织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劳动、体育、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工伤服务、农村专业经济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在日常的对特殊群体的帮助和一些重大地震、洪水事件后发挥着巨大作用。各类社会组织不仅本身吸纳大量就业,激活市场潜力,而且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事务上不可或缺的补充,对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政府要善于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把那些适合社会组织的社会事务交由他们来实施,既发挥了他们的专业性和民间性的作用,也体现还政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实现全社会齐抓共管,凝聚人心。

3.2.2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全方位监督管理

历经十几年的摸索、创新和发展后,全国各地城市管理体制逐步趋于统一,基本上都确立了“建管分离、管罚合一”的改革思路,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逐步成为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解决城市管理突出问题的普遍选择,在实践中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凸显了“大城管”模式的体制优势,其中,尤其以武汉、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改革效果明显。

他们的做法集中体现如下。

(1)整合城市管理职能,设立专门的城市管理机构,将市政设施、公用事业、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镇燃气、城市河道、城市排水、爱国卫生等管理职能和与之对应的行政执法职能以及公安交警、工商、环保等方面的部分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并成立级别较高的综合协调机构,规避了职能分散的弊端,便于统一管理。

(2)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整合了市政、市容、城管、公安交警等城市管理的数字平台和多个与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综合性信息采集队伍,所有涉及城市管理的问题,通过网格化管理来及时发现,运用数字城管平台来闭环处理,作用突出,效果明显。例如,广州市数字城管平台整合共享了市级10余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和视频监控资源,实现“110”、“119”、“12319”三台合一,联网互动。武汉市数字城管平台整合了“12345”市长专线,监管范围覆盖全市。杭州市建立了跨部门的数字城管协同联动机制,全市846家城市管理网络单位和468个社区城管联系站依托市数字城管主平台,共享了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南京市数字城管对8个区48条街道的2000多个街巷和170多个农贸市场实施并网监控。信息化平台的设置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可以进行全局掌控,充分发挥管理合力。

西安与以上四个城市在城市发展情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各个管理职能部门信息化意识较强,普遍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管理创新;市、区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已建成,初步形成了支持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数字平台基本框架,这些表明西安已经具备整合信息化平台的条件,应该尽快借鉴成功经验,全市统一规划、统一安排,做好顶层设计,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共享和为民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推行统一收集城市管理问题和多部门联动处置的城市管理新举措,提出保障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运行的体制机制,编制一体化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平台的体系架构,整合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城市管理问题按责处置,并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整合建设工作。

同时也要加大对城市管理经费的投入力度,制定奖罚分明的考评机制,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从而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2.3从精细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精细”一词的含义是精致细密,意味着标准要高,内容要详细,西安目前已经将城市管理的内容分解为很多具体的项目,但仍然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1)细分受众,精准宣传到位。在城市管理中,广泛的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如果不仔细研究受众群体的特点,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既影响了宣传效果,也浪费了宣传资源。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市民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尤其是掌上信息更是随时传递。当前就需要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和定位,按照行业、职业、兴趣、收入、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指标划分为不同群体,运用技术采集“大数据”并进行分析,准确认识他们的特点,将同样的一个政策法规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些群体投放,其作用必将事半功倍。

例如文明交通问题,对于经常步行的人需要宣传走斑马线、不乱闯红灯等内容,就可以采取沿街标识牌的形式;对于经常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人需要宣传按顺序上下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内容,就可以采取随车广告的形式;对于经常开车的人需要宣传按道路指示行驶、文明驾驶等内容,就可以采取交通广播等形式。如此,城市管理信息就可以正确地传播至当事人,提高了宣传的针对性,就能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2)建立一套完备的、操作性强的考评体系。这里所说的考评体系不同于其他的考核系统,主要是针对城市管理的内容,可以按照城市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城市的清洁管理等分为几个大类,每个大类下再细分若干个小类,例如在设施维护中,要对公共电器、公共娱乐设施、公共休闲空间、垃圾桶、指示牌、绿化带、路灯等制定严格规定,责任落实到人,规定中详细、明确地要求达到什么标准,并赋予具体评分标准,这些标准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成体系,减少考评中人为主观评判,把考评真正做成有效监督和管理的有力抓手。同时建立相应的奖罚机制,以有效激励促进考评工作顺利开展。

(3)“老问题”要出台“新办法”,并建立长效机制。这些老问题主要集中在关系民生的流动商贩、“摩的”等方面,不仅要考虑从业者的需求,也要顾及市民也就是需求方的心声,所以要建立对话机制,善于倾听他们的诉求。例如对于“摩的”,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公共交通建设,一方面能够变“堵”为“疏”,把它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制定相应阶段性的法规,给他们划定区域营运,尽可能地发挥作用,方便市民出行,给这些从业者一个一定时期内谋生的职业。对于流动商贩和占道经营的,可以实施档案化管理,将流动商贩的个人与家庭信息、摆卖方式与主要内容、经常设摊摆点的区域和地点、家庭收入和生活质量变化等情况采集录入,建立精细化的档案资料,实行电子化跟踪管理;再如实施发证发牌管理,以牌证规范流动商贩的摆卖行为。南京市玄武区建立的12分制摊点管理制度是很有创意的一种长效机制,值得西安借鉴。

对于由于旧城改造而带来的新问题,事实上还是需要从管理理念上转变,要用公平的眼光来对待被改造区域的群体,不要实施歧视性的政策和制度,一视同仁地都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来建设和管理,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4结语

城市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工作,很多问题都是在发展中慢慢凸显、慢慢摸索解决的,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站在国际化、全局化的高度来审视和规划,又要从细处着眼、小处入手,既要从理念上不断深化认识,又要从具体应用上不断创新,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又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而归根到底,是必须要把握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幸福为根本原则,顺应时展潮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宜居、安宁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厚良.杭州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2007(3).

[2]赵继敏,杨波.中国城市管理水平评价的初步研究――以44个重点城市为例[J].宏观质量研究,2014(3).

[3]方东华,陈珊珊.国外先进城市管理模式及其对宁波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7).

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5

这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第一句话,用它来形容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再适合不过了。

互联网时代,颠覆者随时可能出现,原本还是俯视姿态的行业翘楚分分钟就会被压到喘不过气来。移动浪潮下,甚至连互联网企业都已成为传统企业;数字化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已经开始从消费服务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当传统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可能引爆的创新空间将难以估量。

可以预见,数字化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那么,企业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来构建新的行业竞争力?当下的移动化浪潮中,企业如何挖掘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红利?哪些又是可以预见的数字化转型趋势?

笔者历时3个月,走访北京、上海多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业务咨询和解决方案实施的企业,并收集大量数字化成功转型的真实案例,力争为读者从不同维度呈现互联网+时代,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困惑与感悟。

2015年,“互联网+”火了,一个“+”让想象空间没有了界限。

制造业、零售业、金融、教育、电信、传媒、医疗、餐饮、外贸,甚至农业,一旦与互联网相“+”,就会大幅提高企业效率、营销能力、产品与服务质量,并促进创新。

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凯利在中国广州做的一次题为《未来20年商业趋势与中国机遇》的演讲中提到:“你看那边是互联网+,我们知道要走到那边去,但是要摆脱我们现在的模式,要走到另一座山峰上去,这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虽然看起来很近,但不应该被误以为是短的距离。”

的确。

企业在这边,互联网+在那边,它们之间的路径正是数字化转型。如蒸汽机根本性地改变人类发展的历程,数字化正在塑造新的未来。

数字化转型凶猛

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在中国,一场气势汹涌的数字化转型大潮已经袭来。

埃森哲最近的一项对全球1000名企业高管的调查发现,55%的中国企业意识到数字技术的重要性。显然,中国的企业高管和政策制定者都意识到了飞速发展的数字创新,并希望积极利用技术推动增长和提高竞争力。相比其他领先经济体,中国企业虽然也开始利用数字技术管理企业,不过就目前情况而言,这项工作还仅仅只触及表面,尚未充分挖掘出数字技术的潜力。

来自埃森哲2015年的《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数字化密度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十位,居荷兰、美国和瑞典之后(见图1)。 图1:十七大领先经济体的数字化密度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埃森哲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共同测评的“数字化密度”,揭示了中国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对于“数字化密度”,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可持续性业务董事总经理李广海解释道:“一言以蔽之,就是数字技术,以及数字业务、数字应用在经济体里的渗透率,或者覆盖率。”

埃森哲战略咨询数字战略董事总经理布鲁诺・贝尔森(Bruno Berthon)指出:“随着企业日益依赖数字技术,数字化密度应当同自然资源的多寡、运输系统的优劣和人才技能的高低一样,成为全球化企业布局的标准之一。而构建数字化竞争力意味着,要将各种新技术应用于一系列的绩效领域,从招募员工、流程自动化,一直延伸到产品与服务创新。仅靠几项意图良好但范围有限的举措无法实现数字化。”

具体来看,中国不同行业间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程度差别较大。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为代表的网络企业,拥有卓越的用户基础,并且在采用大数据、分析法和云计算等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电信和银行业等被大型国企统治的主要行业,基于巨大的规模经济和丰富的资源,也积极支持应用数字技术,虽然其等级结构和避险倾向不利于其提高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各个行业则处于落后地位,不仅承受能力有限,而且其自身以低劳动力成本为竞争基础的低利润业务特性也导致其对数字化转型缺乏紧迫感。此外,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华为、联想和中兴等中国企业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信息通信技术硬件供应商。但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却鲜有领先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IT开支方面也存在类似的不平衡,软件和服务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见图2) 图2:相比国际样本,中国的数字化密度表现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在经济各个领域全面应用数字技术将推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这种转变已经积蓄了巨大势能,促使数字化即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埃森哲预计,到2020年,全球十大经济体可凭借数字技术新增产值 1.36万亿美元,而中国则有望实现4180亿美元的增加值。这意味着,数字化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超过4000亿美元的红利,增量在17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一位。(见图3) 图3: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凭借数字技术新增产值数据来源:埃森哲《数字化密度指数报告》

李广海强调:“数字化指数是一个指标或要素,但不跟新增产值有必然关联;数字化不是简单的网络化,不同于自动化或帮助企业做优化与提升的IT技术化。数字化带给企业开放的创新、业务模式的创新、新市场覆盖等一系列效应,这些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之不谋而合,对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互联网+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革命,而是一次生态革命。如何完成企业整个生态的转换,如何完成从产品到客户,从客户到用户,从资源输出价值到提供独特价值的转型,这些简单的逻辑背后,需要的是企业清晰的战略智慧。

+全方位用户体验

有人认为,传统行业在当今面临的危险,都是马云“惹的祸”,他们说:“如果没有淘宝,也就……”也有人认为,转型没什么了不起,把店搬到网上去就可以了。

其实,互联网对传统企业造成的冲击,不仅是渠道转移这一环,它是根本性的、观念性的,以及系统性的。而最直观的影响便是“用户”的体验与感受。

来自埃森哲的《2015年技术展望》的数据显示,受访中国企业中75%将打造个性化消费者体验列为自身的三大优先任务之一;69%表示自身企业有望通过个性化技术投资取得回报。

产品体验贯穿在用户使用产品时的每一个细节,做得好就成为产品制胜的关键。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购买的不仅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本身,更重要的是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包括产品购买过程的体验和产品使用过程的体验。

好的用户体验,必须能够为用户感知。达索系统公司在2011年,正式提出了3DExperience,即三维体验的愿景,而且在实践中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断并购,正在将三维体验从理念变为现实。这种三维体验,不仅使消费者可以在产品真正制造和交付市场之前就可以虚拟地体验产品的性能,还可以使产品的架构师建立更合理的系统架构,使设计师开发出消费者更钟爱的产品,使制造工程师将设计成果更快地变成现实,并确保产品的质量,使市场推广人员能够在产品还没有真正开发出来时,就通过逼真的体验效果让客户感知。

在做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3D模拟以验证手术方案的可行性,对手术可能出现的风险准备预案;鞋类生产商在投产前通过3D模型看到鞋实际生产出来后的情况,进而根据需求等进行改进;能源企业可以根据3D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设备的部署和灾备措施防护。正如达索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纳德查尔斯(Bernard Charles)所言:“世界不是平的,世界是三维的。”

所谓体验是指每一个消费者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某个事件,使其情绪、体力、智力和精神达到某一特定水平时在意识中产生的美好感觉。体验策划者不仅提供商品或服务,还要提供最终的体验,充满感性的力量,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怀的愉悦记忆。

农产品是可以加工的,商品是有实体的,服务是无形的,而体验则是难忘的。同样是咖啡豆,在农业经济时代的价值只有一两个美分,而到了当今的体验经济时代,去星巴克喝咖啡,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价格当然也升值了数百倍。在当今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体验产品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非常强调产品的易用性、移动应用,并通过云计算模式来使软件的应用与维护更加便捷。

ERP解决方案提供商IFS(艾菲诗软件)联合IDC开展的一项调研发现,25%的参与受访者表示,他们很期待将移动应用融入到CRM解决方案中。

Gartner近期的报告也显示,通过移动设备检索工作信息的情况日益增加:预计2015年,至少有60%的信息用户将通过移动设备与内容应用程序互动。一切都说明移动ERP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

一直将移动作为重点业务的IFS认为,在新技术环境下,移动ERP更应关注用户体验;甄别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充分挖掘移动ERP的价值;同时,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同的屏幕尺寸、触碰体验、操作系统、配置以及呈现技术,会导致信息以非最佳方式、五花八门地显示出来。比如,移动设备屏幕上冗长的菜单,会让系统可用性大为降低,用户体验自然不会愉悦。

同时,工作方式和使用场景也对移动设备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平板电脑拥有较大的触摸屏,分辨率较高,与智能手机相比,更适合与某些ERP功能互动;此外还能提供业务分析数据或图像等丰富的可视选项。而智能手机在屏幕空间和输入方面用户体验有所损失,但在访问网络时,它们能够保持永久在线,具有超强的便携性和适应性。通过点复选框方式授权采购订单、批准费用及其他流程,智能手机为用户简便地完成任务提供了绝佳方式。

面对“用户”、“粉丝”,简单把他们归结为“消费者”的工业化时代思维已经过时,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必须保持开放性,倾听用户的声音,发动用户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发现用户需求,并快速满足,创造出用户价值。 基于大数据分析,GE可以为东航的飞机做远程体检和预测性维护

+高效灵活的业务流程

埃森哲《2015年技术展望》中指出,领先企业也在组织内部推动变革,着力使所有员工、流程、产品和服务均实现数字化。这些努力将使企业逐渐联入到一种数字化肌体之中,可以接触到业务、客户关系、合作伙伴及周边世界的方方面面。受访的中国企业里,有90%相信软件将很快能够自主学习,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基于学习的经验进行决策;72%表示在考虑应用软件自动和认知计算强化其员工队伍的能力。

烟台莱佛士船厂是中国北方的一家造船厂和海上制造商,通过把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的设计、工程和施工集成到统一的协作环境中,实现了从概念到施工,再到操作与维护的产品开发流程再造。

在一个 80% 的项目都曾经历过近乎灾难性的成本超支及延迟的行业中,绝对不能容忍由于数据传输或者系统和流程不兼容等造成的错误或者延误。

采用达索系统提供的CATIA、ENOVIA VPLM 和 DELMIA虚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烟台莱佛士可以与负责设计工作的挪威工程公司同步合作。在进行正式的资金投入和进度确立之前,确保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进行性能、可建设性、运营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优化。

运用功能丰富的 3D 技术和一体化的开发环境,设计时间可以缩短大约 70%,且客户的学习曲线得到大幅度改善。烟台莱佛士现在可以和其客户及合作伙伴展开密切合作,确保每个项目的如期、按预算交付,并可强化关系与竞争地位。

“包括造船和能源的全球各个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而像航空航天和造船等一些行业,正率先使用 3D 和 PLM 来转变业务开展方式。从大型制造商到中小型企业的其他行业,在当今全球性协作的大环境下必须采用这种业务范例,否则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PLM 可以模拟操作环境,因而能够提高质量、降低生命周期运营成本。”烟台莱佛士船厂首席执行官曹溶辰表示。

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81亿,尤其中国、印度和拉美国家将出现快速城市化。为了促进这一快速发展的趋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支预计将达到9万亿美元。随着对快速低成本交付不断增长的高要求,许多项目都备受应用碎片化、人工手动设计流程和协作不佳的困扰。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CHIDI”)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勘测设计企业,主要承担电力、水利、建筑、市政、海洋等21个行业的建设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和相关技术与管理服务。

CHIDI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加强内部设计和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及和客户之间的协作,改变水电工程行业传统的工作理念及模式,实现向国际化工程公司的转型。

当前的水电工程行业,传统的业务模式对工程图及工程数据管理的要求并非建立在以3D体验平台为核心的基础之上。然而,在水电工程领域,设计和工程的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这也是CHIDI选择全球领先3D体验解决方案的关键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达索系统的3D体验平台为整个工作进度的管理带来了全面的提升,包括设计进度、工程实施进度;其次通过工程设计和工程结果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减少了工程差错,给客户提供更直观的设计,将非常有益于工程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CHIDI信息化技术和专业业务负责人王劲夫说。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地铁的运输量大、便捷、快速等特点无疑使其成为城市交通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然而城市化进程也为大城市的地铁交通运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上海地铁目前在运线路14条,有331个车站、 579列车辆配置数,总运营线路达538公里。对网络化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全时段优化运营成为上海地铁的首要任务。由于所有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活动都只能在晚上11点至凌晨3点间进行, 因此缜密的时间和计划安排对上海地铁来说非常重要。

上海地铁的业务特点要求它需要一套完整的企业资产管理 (EAM) 解决方案,该方案既要满足他们的业务需求,又要为公司的资产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新方案必须包含丰富的维护和其他功能,对包括车辆信息管理(VIM)、项目管理等核心流程进行支持。另外,上海地铁要求新系统能够基于一个统一的中央数据库,实现所有流程信息透明化。

“通过使用IFS应用系统加强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跟踪维护,上海地铁列车实现了高利用率,保障每日800多万乘客可以按时到达目的地。”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信息改善部主管薛蓓依说。

IFS应用系统可以根据资产的具体运营使用时间,进行基于日历的排程并执行预防性维护,这为上海地铁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地铁公司通过主动管理并延长资产生命周期,确保列车的高利用率。

“现在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设备是什么时候安装的,以及它已经随列车运营了多长时间。我们能够执行常规的维护工作,延长资产生命周期,并提前规划好什么时候购买或替换备件。” 现在员工们可以高效地管理和跟踪备件,并优化对公司设施的管理能力。“当故障被登记后,如果设备还在保修期内,我们可以根据保修政策向供应商索取替换备件,这为我们节约了很多成本。” 薛蓓依说,“更理想的是,当列车门控系统发生故障时,我们只需要提交一个工单,而不像过去那样需要提交120个,这无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通过预防性维护计划,上海地铁现在可以合理调配资源、高效地组织生产、逐步提高维修能力,维修模式也从预防性维修向状态维修迈进。 青岛第二粮库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IFS应用系统帮助上海地铁优化了员工排程,并提高了实时决策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在正确的时间派遣正确的人员和材料,一键获取及时信息并执行工单,”薛蓓依说,“时间对于派遣维护、清理、网络维修等来讲非常重要,是确保运营的关键,IFS应用系统在这些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可以通过系统数据准确地报告运营绩效、监管和质量保障等信息。”

中国企业使用ERP系统的热情很高,而他们确实也需要这样一套系统来解决问题。但ERP实施成功不仅需要有好的软件,还要良好的管理基础和人员素质,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把它做好。

“要想进行一些改善的话,可以参考国外制定ERP的标准和守则设定标准。”IFS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时东表示,“目前,中国的ERP市场如果想真正发展起来,需要有一些专业人才、专业的协会来引领市场。让那些真正懂ERP的专家站在顶尖的位置来布局整个ERP的环境,培养更多人才。”正如布鲁诺・贝尔森所说:“提高数字竞争力需要政府和企业建立一套覆盖广泛、相互关联的行动方案。”

+智慧化产品与服务

泛智能化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显著趋势。移动互联网开启了智慧链条,打开了人类社会广泛使用、人人都能享用智能设备之门。

智慧化至少会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设备的泛化,除了手机、手环、眼镜、手表,未来会有更多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有智能家居,智慧汽车,智能环境。

最让人期待的是智慧城市,这其中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工作园区、智慧医疗、智能教育、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和智能销售服务。

人民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迈入公共服务“发展起步期”,出行、医疗、教育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纷纷涌现,多元化生活服务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O2O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正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希望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增强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打通城市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实现移动应用与大数据的大联动,最终建设智慧的公共城市环境。”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通”)数据融合中心总经理李晓钢表示。

东方通是国内中间件领域的开拓者,是一家可全面提供基础软件、云计算等一站式软件基础设施及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创新应用的综合性厂商。李晓钢认为,中国本土环境下,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必须符合中国本土的需求。

但由于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国内智慧城市的推动工作乱象丛生且比较缓慢。李晓钢认为,重要的原因是对运行路径的设计没有做好。“现在IT行业到了大融合和大整合的阶段,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并不只是技术上的创新,而是要用突出社会价值的方式参与其中。”他进一步解释,不同的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不一样,有的关心经济运行,有的关心民生服务,有的关心城市管理,东方通把跨部门政务信息资源利用起来为政府提供共享信息的按需服务,做一些逻辑和框架上的实践。

多年智慧城市的项目实践经验,东方通已非常熟悉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职能、业务系统和数据状态,从数据管理制度的制定、标准规范的设计,以及信息整合工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智慧城市大数据融合”模式方法论。

在互联网+背景下,东方通从2014年下半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品牌北京同德一心、移动应用平台产品与解决方案厂商数字天堂、网络优化应用产品厂商惠捷朗,东方通实现了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领域的资源整合,同时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

过去,企业通过中间件等产品推动IT基础建设,但现在用户更关注如何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来升级他们现有的业务,怎样获得新一代的互联网架构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客户的需求变了,除了管理业务之外,他们更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它的核心业务,因为只有核心业务才能带来价值。”数字天堂总经理高经梁表示。

早在2003年,数字天堂就提出移动中间件的概念,满足企业将互联网端的服务移植到移动端的需求。2005年,数字天堂MKey无线中间件产品。“借助MKey,企业可以统一移动应用技术路线、简化移动开发过程、无缝对接多个业务系统、快速管理和分发企业移动应用。”高经粱表示。

智能化的另一个方向是智能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在人机互动方面,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很快会获得突破,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都会有长足进步,像微软的小冰、小娜这样的“虚拟秘书”会走向实用。

IDC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5年时,70%有客服需求的企业都在使用电话客服作为自己客户服务的方式,在线客服的使用比例仅为20%。2015年,企业客服方式早已发生转变,电话客服比例从70%降到30%,而在线客服比例从20%增长到70%。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客服需求。传统的人工客服耗费了大量人力成本,客户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客服体验不佳。同时,客服渠道越来越繁,接入方式越来越多,Web、微信、微博、APP等多渠道对客服人员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此之外,客服知识更新快,客服人员回答参差不齐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北京智齿博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齿科技”)CEO徐懿表示:“在客服领域,企业客服的痛点是如何正确并且快速地解决用户问题,‘伶牙俐齿’对于企业客服来讲尤为重要。”

智齿科技推出智齿客服,便是在传统客服中加入了更加“智慧”的产品设计理念,将大数据分析、机器人功能更多地融入到客服领域。

智齿科技在国内首创了“人工在线客服+机器人客服”客服产品模式,智齿客服率先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机器学习引入客服产品,实现精准理解用户问题并匹配最佳答案,准确率高达98%。机器人模式、辅助人工模式自由切换,可解决约80%同质化重复问题并自动组织标准答案,帮助客服人员大幅提升回复质量和效率。

PP租车客服总监王旭表示:“PP租车是亚洲最大的P2P租车平台,日常业务访问量非常大,智齿客服帮助我们解决了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在做从400到线上的客服牵引,在这个过程里,智齿客服帮我们解决了80%的重复咨询问题,接待能力提升了5~8倍。”

+跨界与创新的商业模式

决定商业模式的要素有两个:企业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企业如何创造自身价值。

马云的诺言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就阿里整个来讲,它正在围绕着电商的核心业务重构传统产业的生态圈。阿里通过B2B践行了中国对制造业行业的改造,通过C2C、B2C践行了中国对零售行业的改造,又通过O2O饯行了对服务业行业的改造。阿里围绕着云服务、大数据基本层的服务,到支付和物流层的服务等。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面,新兴和传统是不断融合的,也是一种彼此的重构和颠覆,不能说互联网重构和颠覆传统产业,也不能说传统产业重构和颠覆互联网。

来自埃森哲的数据显示,87 % 的中国企业高管欲在未来5年通过行业跨界寻求新的市场契机;63 % 的中国企业高管认为, 社交网络、 移动计算、数据分析等数字能力是实现跨行业发展的成功关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报告中提出要积极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将深度融合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优化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投资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等,改造提升中国制造业。

在GE中国研发中心的《The Next List 未来技术蓝图》中提到,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智能机器以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它通过智能机器间的连接并最终将人机连接,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重构全球工业、激发生产率。

“工业互联网是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结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最大的行业是航空、发电和水处理以及医疗。”GE中国软件及分析卓越中心总经理胡晓表示。

据了解,GE 在中国建立了软件和分析卓越中心,目的是针对中国客户需求,发展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分析能力,支持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以帮助医疗、航空、能源、水处理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客户提升生产率和运营效率。

胡晓说:“GE 航空集团在上海建立了全球四大航空客户支援中心之一,提供‘7 天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为航空公司提供发动机运转的实时信息,对于任何出现的故障信息进行预测性维护。”

东方航空公司在1994年订购了5架空客A340飞机,自此,GE成为了东方航空的发动机供应商。从2000年开始,GE开始为民航客户提供应急响应服务。当发动机出现问题,比如某一项参数突破警戒值时,才会被GE和航空公司发现。“尽管这些小问题并不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但这套略显陈旧的解决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航空公司的业务需求。”胡晓说。

工业互联网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2014年初,GE在中国推出了基于预测模型分析的远程诊断平台。

基于GE记录并保留的飞机起降时大部分的发动机远程诊断数据,每个发动机都收集了与其叶片损伤相关联的数百个参数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维修团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因引擎问题造成的延误。这是对航空公司和乘客最直观的影响。”胡晓补充道,“依靠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80%以上。”

有了可靠的数据,GE可以针对不同的发动机向航空公司提出定制化的检修建议。“我们会告诉航空公司,基于我们的预测模型,这一台发动机应该以怎样的时间间隔检查叶片损伤。”这不同于以往维修手册上的单纯按执飞里程的“一刀切”式检查策略。

此外,基于预测模型的分析结果,航空公司还可以调整航线安排,降低叶片损伤和报废率,从而降低机队的维护成本。比如由于经常执飞污染程度较高地区的航线,一架客机所配置的发动机叶片损伤程度会更高,GE就会提出建议,让其改飞低污染地区的航线。

不只是GE这样的传统大型工业企业正在进行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转型,在这个“万众创业”时代,还出现了一批通过新型手段改造传统行业的创业公司。

“3D可视化数据中心管理软件平台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一次尝试,‘模模搭’是优锘科技从‘让IT可视’走向‘万物可视’的重要一步。”优锘科技创始人、公司CEO陈傲寒表示。 优锘是一家数据中心可视化方案的软件公司,目前为国内很多银行、通讯公司提供企业级物联网数据中心可视化解决方案。而模模搭是优锘推出第一个互联网产品,实质上是一个物联网可视化PaaS云平台。它可以帮助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快速在线创建机房3D模型,也可以帮助粮仓提供基于3D模型的可视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甚至在消防救援中大显神通。

在物联网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方,可以将3D场景与物联网管理系统结合,提供3D可视化的互动管理界面。通过优锘科技提供的物联网管理API,实现3D场景与物联网管理系统的数据互动,在3D界面上动态展现被管对象的状态、数据、事件和告警,甚至提供反向的控制操作能力,让用户可以直观地掌控和管理物联网世界,为智慧建筑、智慧园区乃至智慧城市提供高效的可视化管理手段。

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范文6

关键词GIS网络Web GIS历程趋势

1 GIS的概念

(1)GIS的定义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的概念并非指地理学,而是广义地指地理坐标参照系统中的坐标数据、属性数据以及以此为基础而演义出来的知识。

(2)GIS的特点

为了满足GIS对地球表面、空中和地下若干要素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研究,GIS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①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与决策。

②标准化和数字化

将多信息源的空间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级、分类、规格化和标准化,使其适应于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要求,便于进行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对比和相关分析。

③多维结构

在二维空间编码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信息结构的组合,并按时间序列延续,从而使它具有信息存贮、更新和转换能力,为决策部门提供实时显示和多层次分析的方便。这显然是常规二维或二维半的地形图所不具备的。

④具有丰富的信息

GIS数据库中不仅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还包含与地理信息有关的其它信息,如人口分布、环境污染、区域经济情况、交通情况等。纽约市曾经对其数据库进行了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信息为地理信息或与地理信息有关。

(3)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的应用

GIS是一门以应用为目的的信息产业,其应用可以深入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形成诸如资源与环境GIS,灾害监测与防治GIS,农林牧副渔GIS,工商经营管理GIS,国民经济运营、交通管理和规划GIS,城市管理、运行和规划GIS,工矿生产管理GIS及各部门办公GIS等。据调查统计,美国有84%的联邦政府机构在办公室中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GIS技术,有7万个以上的地方和州政府部门使用GIS技术。是否具备和使用先进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水平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沙市、常州、海口、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厦门等城市已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信息系统,一些GIS技术开发公司在一些城市的大街上设置了旅游线路查询信息系统,并己成为市政建设的一个内容。

进入90年代,随着GIS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将逐渐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

2 GIS发展历程

(1)GIS的产生

国外不少人认为,19世纪以来普遍应用的地图和专题图就是一种模拟式的地理信息系统。照此定义,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可追溯到宋代的地理图碑,它刻绘了山脉、长江、黄河、长城以及全国各级行政机构,是宋代的中国地图。

到本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它在航空摄影测量学与地图制图学中的应用以及政府部门对土地利用规划与资源管理的要求,使人们开始有可能用电子计算机来收集、存贮、处理各种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图形和有属性的数据,并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来直接为管理和决策服务,这才导致了现代意义上的地理信息系统的问世。

1956年,奥地利测绘部门首先利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地籍数据库,随后各国的土地测绘和管理部门都逐步发展土地信息系统(LIS)用于地籍管理。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这一术语,并于1971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稍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出SYMAP系统软件。由于当时计算机水平的限制,使得GIS带有更多的机助制图色彩,地学分析功能极为简单。与此同时,国外许多与GIS有关的组织和机构纷纷建立。例如,美国1966年成立了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RISA),1969年又建立起州信息系统全国协会(NASIS):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于1968年设立了地理数据收集和处理委员会(CGDSP)。这些组织和机构的建立为传播GIS知识、发展GIS技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GIS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例如,从1970年至197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就建成50多个GIS,加拿大、联邦德国、瑞典和日本等国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GIS。与此同时,一些商业公司开始活跃起来,软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重视GIS软件设计及应用的研究。

80年代,由于计算机行业推出了图形工作站和PC机等性能价格比大为提高的新一代计算机,为GIS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软件的研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Genamap、MGE、Cicad、System9等。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又使得其理论研究不断完善,使GIS理论、方法和技术趋于成熟,开始有效地解决全球性的难题,例如全球沙漠化、全球可居住区的评价、厄尔尼诺现象、酸雨、核扩散及核废料等问题。

我国GIS的起步较晚,到70年代末才提出开展GIS研究的倡议。进入80年代后迅速发展,在理论探索、规范探讨、实验技术、软件开发、系统建立、人才培养和区域性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和进展。一些有远见的地方政府也开始投资建立本地的G1S,在GIS应用日益活跃的今天,诸如沙市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城市,由于GIS起步早而誉冠全国。80年代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工程专业,使我国GIS基本人才的培养纳入了正轨。1994年4月,我国专门成立了“中国GIS协会”,此后又成立了“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加强了国内各种GIS学术交流,研制推出了Geostar、Citystar、MapGIS等具有自主版权的GIS软件。

3 GIS的发展趋势

GIS正朝着一个可运行的、分布式的、开放的、网络化的全球GIS发展。

(1)GIS与其它学科结合更加紧密,应用更加广泛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或5S(前面3S加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专家系统ES)的集成,使得测绘、遥感、制图、地理、管理和决策科学相互融合,成为快速而实时的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工具,使GIS广泛用于交通、环保规划、公安侦破、车船自动驾驶、大田农作物因地施肥、科学耕种和海上捕鱼等。不管是在3S还是5S的集成概念中,“3”和“5”己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概念,它们是泛指多个系统。3S和5S强调的是“l+l>2”,有了这个观念,我们就可以将GIS与其它可以结合的任何学科进行集成研究,输出方式更直观,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使人们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性发展。事实上,GIS己涉及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因此,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GIS必将发展成为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全球性、综合性巨型软科学。

(2)基于因特网的WebGIS是下阶段GIS发展的一个主流

从GIS发展的历程来看,GIS每一次大的发展都与计算机发展水平有关,今后仍将是这样。如今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为GIS的新发展铺设了通行无阻的金光大道。由于地理信息和大量的空间数据都是以文字、数字、图形和影像方式表示的,将它们数字化,送入电子计算机,便可方便、快速和及时地将地理信息传送到需要的地方去,以发挥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教育等行业中的应用价值。而GIS工作者则需研制一个万维网上的GIS和GIS浏览器(即视窗GIS),使亿万网民随时根据需要来查询GIS。

(3)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地球”一词已在世界广为提及,但很多人并不理 解它的真正含义,仅仅把它理解成全球各零散的数字信息在因特网上的流通。按照美国副总统戈尔在阐述“数字地球”概念时所举的例子不难理解,它实际上就是一个GIS。要实现地球数字化必须有数据基础,数字地球的基础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空间数据服务体系、空间数据交换网站、数字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和空间数据标准体系的建立。要在今后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做到网上“逛商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搞好。

(4)组件式GIS的研究

建立一个小型的GIS己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完成的,数字地球的建立更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程,需要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因此,把庞大的GIS软件系统分解成可按应用需要组装成“定做系统”的GIS “元件”,怎样将这些GIS“元件”通过标准的系统环境(如OLE和OpenDOC)与其它非GIS的“元件”嵌接,有效地实现系统合成,自然就成了GIS的研究方向。一旦实现了这一步,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参与GIS的建设,完善数据库,建立丰富的元件库,用户可根据需要拼装调用。这种组件式的GIS的各元件或数据应该是分布式的存贮,通过分布式对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5)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多媒体技术正在进入GIS中,以改善GIS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成果表达与输出的效能,发挥声、像等多媒体的应用。目前,图形图像的立体显示己成功地融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DPS)中,DPS与GIS的集成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把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变成一个虚拟实体,我们可以通过GIS的输出系统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感知它。

4 GIS面临的问题

(1)认识问题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GIS建设的基础投资太少,没有从战略上提出一个GIS发展构想,没有把GIS建设提到一个应有的高度。而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数字地球却是总统、副总统提出,并以政府文件形式下达。科索沃战争给我们一个警示,必须高度重视GIS的作用。

(2)人才问题

GIS产业对人才不仅有一个量的要求,还要有一个质的要求,这种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不仅要懂得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懂得相当的社会科学、软科学知识。政府部门要拥有高素质的GIS人才,才能有效地利用GIS进行管理和决策。

(3)数据质量问题

影响GIS数据质量的因素千头万绪,名目繁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导致数据质量不好控制,给建库带来很多不便。进入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过高,则是浪费;反之,质量偏低,则达不到要求,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把握适度质量有一定难度。

(4)安全问题

特别是基于因特网的GIS,要非常注意数据的保密性。而GIS中庞大的数据要逐一核实其对外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一旦出了问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