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市政管理的相关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市政管理的相关建议范文1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88-01
1 相关因素:
1.1 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院内感染
1.2 各种侵入性操作使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1.3 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耐药菌的产生,使抗感染失去作用为治疗带来困难。
1.4 无菌操作不规范引起医源性感染。
1.5 ICU设施和布局不合理,设施不完善使医疗操作流程不规范,未实施隔离措施,不能有效的控制传播途径。
1.6 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造成交叉感染。
2 护理预防措施
2.1 加强ICU病房管理,明确划分治疗区、监护区、办公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各行其道以保证病患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谢绝探视,进入的工作人员应更换拖鞋衣帽,外出时更衣,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监护室。
2.2 重症监护室的消毒隔离,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柜,拖地二次,每周彻底清扫一次,各种仪器设备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二次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采用空气净化器持续净化,每月做一次物表桌面和空气的细菌监测。
2.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吸痰,导尿,口腔护理,静脉置管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对于导尿的患者应选择合适的导尿管防止造成尿路损伤,留置导尿的应该保持尿道口的清洁,每日进行二次膀胱灌注,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并保持重力引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妥善固定尿管禁止拖拉尿管以免引起尿道损伤。静脉置管应三日更换一次,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保持置管部位的敷料干燥透气,每日操作前应严格消毒。使用一次性物品时应认真检查,禁止外包装破损,包装内有杂物,过期损坏或有被污染的物品进入操作环节。预防褥疮的发生,每2小时翻身一次叩背,必要时使用叩背机促进肺底痰液的排出,防止皮肤压伤引起感染。
2.4 抗菌素的合理使用,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不规范,造成菌群失调产生机体耐药,治疗困难,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应该规范使用抗生素,及时送药敏检验,根据结果选用有效地抗菌素,明确给药时间和次数。院感科不定时深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发现不合理用药时及时干预,确保医疗安全。
2.5 实施有效地隔离切断传播途径,要求一人一物,不可互换,实行床旁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径。
2.6 医护人员手卫生的规范,护理操作均是通过手的操作来完成,医院感染与护理人员手上带的细菌量密切相关,医院感染的感染源传播的最主要媒介就是污染的手,正确洗手是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的最有效方法。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要消毒手,做完一项操作进行下一项操作前也应消毒手,接触病人体液,血液,分泌物后都应彻底消毒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手的消毒。定期进行护士手的细菌监测,定期进行培训加强手消毒重要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对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了解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使我们清楚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医院感染的发生就会大大减少,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保证每次消毒隔离灭菌均达到预定的要求,就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于市政管理的相关建议范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2013年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要求,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今年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是贯彻落实十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和基本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目标是,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形势和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注重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通过局部试点,探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和有效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尊重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二是坚持规划引导,突出地域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三是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先行先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在局部地区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四是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五是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机制。深化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三、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继续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等目标,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为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等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农村产业形态优化升级。
(二)加强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行政村、自然村落归并整合,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节约集约土地。
(三)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长效管护机制。
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有关要求
(一)抓紧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各地要尽快明确试点范围、支持重点、扶持政策、资金项目管理要求、绩效评价等内容,制定试点方案。以省为单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省份要抓紧研究制定全省试点方案,并报工作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局部试点省份可在中央财政重点支持2―3个县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范围,选择自然条件较好、领导重视、工作基础扎实、有资金整合意愿和能力的县市进行试点。试点方案于7月底前报送工作小组办公室同意备案后抓紧组织实施。
(二)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根据本地区域差异特征,综合考虑地理、文化、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加快供水、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专项规划向周边农村延伸,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要求,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因地制宜探索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模式。
(三)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农民、村集体和社会各方面资金共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要适应公共资源加速向农村倾斜、延伸的新形势,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平台作用,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推进进村建设性资金的统筹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合力。
(四)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在试点村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村庄规模、受益人口、自然经济条件等因素,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合理确定,严禁大拆大建和搞锦上添花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样板工程;在立项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健全自下而上民主决策机制,严禁加重农民负担或违背农民意愿搞行政命令和“运动式”创建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发挥综改、财政等部门牵头组织作用,注意发挥交通、水利、住建、文化等专业技术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强化约束机制,试点地区实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和报账制,切实防止借整合之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或截留挪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严格问责制度,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五)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指导。要充分估计美丽乡村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督导,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建设重点,完善支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探索总结规律性经验和成熟模式,为扩大试点奠定基础。
(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现有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指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资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积聚效应。各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农业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关于市政管理的相关建议范文3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3)
摘要:通过选取的4个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结合1998~2013年四川省乡村旅游代表性景点的年旅游收入、旅游年投资额与当地农村总收入数据,运用Stata12软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了解四川省“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概况以及乡村旅游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对内生性问题、景点数量问题处理后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在分析回归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结论性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年投资额;农村居民收入;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997-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59
收稿日期:2014-10-22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LYC14-26)
作者简介:王玉霞(1970-),女,四川宜宾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电话)13568063331(电子信箱)wangyuxiaqzh@126.com。
1 四川“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拥有众多闻名中外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的建设。在社会各方的推动下,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根据统计数据,四川省2005年旅游总收入721.26亿元,2013年增长到3 877.41亿元,增幅达到年均23.4%。同时,该省2005年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为9.8%,2013年占到了14.1%,旅游产业基本上成为了四川省支柱产业之一,四川也成为国内旅游重点省份和热点地区之一。
四川的“农家乐”乡村旅游也随着四川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村就有了面向成都市民开展的“农家乐”旅游服务,但那时的游客数量还不多,游客来源面也较窄。近年来成都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旅游项目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五朵金花”是成都市对精心打造的5个旅游专业村的宣传用名,“五朵金花”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这里实行了城乡一体化建设[1]。其中,“花乡农居”位于该乡红砂村,主要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出名,是以艺术创作、音乐开发为特色的艺术村;“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这里有绚丽的美景和丰富的菊文化,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幸福梅林”位于幸福村,以梅花文化为中心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位于江家堰村,以“市民认种一分田”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春有红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园、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如此,美丽的锦江“五朵金花”逐季竞相开放,在给游客带来美好享受的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两年到“五朵金花”景区的游客的人已突破1 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78亿元。农业生产总值经过5年的时间增长了9 023万元,年均增长82.3%。由于景区大受欢迎,整个景区的地价也大幅上涨,上升了5倍多。土地产出效益也日益增多,由每公顷的3万多元提高到上15万元,农户的资产也随之增值了,增值额超过13亿元。全区农民通过出租房子、租地、投资等多种形式来创收,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7 000多元。“五朵金花”的成功运作,使当地农民不必离开家乡、不进城就能享受城市的文明成果,国家旅游局对成都锦江区的成功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旅游业界也一致好评并纷纷效仿。
如今,四川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成为该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有效促进了该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创建的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已达到2.8万个,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收入突破了450亿元,全省750万农民年收入都有增加。预计到2015年底,四川省休闲农业将实现收入1 000亿元,预计会带动1 000多万农民增加收入。
2 “农家乐”乡村旅游对提高四川农民生活水平的带动
“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兴起还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农产品的生产。四川省凭借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田园风光和民族文化三大优势,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各地有特色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也得以迅猛发展,成为深受广大游客喜爱和积极购买的旅游商品。如来自“5·12”地震灾区北川的茶叶、汶川的苹果和都江堰的猕猴桃、泡菜,还有来自雪域高原藏区的牦牛肉,“喝”矿泉水长大的白菜等。“农家乐”乡村旅游推动了农业产业的高效化和优质化,在生态、安全和深加工的调整和发展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普通层面来看对粮食、禽蛋、水果和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从深层次看乡村旅游对农业新品种和现代种植技术的引进推广都起到了引导作用。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民创业增收带来了新方式。农村的观光农业通过吸引城镇市民来到农村的田地中直接摘取瓜果的形式使得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便捷地实现了销售,解决了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产品是从田地里直接到了终端消费者的手中,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农产品能卖出更好的价格,农民可以获得相比传统销售方式更多的收入。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为4 856.1元,2013年为6 218.7元,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1 362.6元,增长了21.4%。2012年的城乡收入比是2.9∶1,2013年这一比例缩小为2.79∶1。另外,2013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又获得大丰收,实现连续五年增长,农产品供给充足。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个全新的途径,“农家乐”的经营成为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首先,乡村旅游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劳动力进入容易,专业技术要求低,容易掌握;其次,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乡村旅游业与农业产业的关联程度高,带动面十分广泛,能够促进其他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供广阔空间[2]。另外,乡村旅游还对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传统的农业分工中,妇女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在社会经济系统的分工中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进程中,妇女与男子相比在体力上的差别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从妇女本身的情况来说,她们天生细心,与人的沟通能力较强,这些优势不仅为她们在乡村旅游的兴起中增加了就业的机会,也提高了她们的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在许多地方,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与妇女的努力密不可分。而且女性通过相关的职业培训以及与外界接触交往机会的增加,不仅提高了她们受教育的程度,也拓宽了她们的视野。
虽然社会各界都认可了“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3],但目前关于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贡献的定量分析还不多。本研究选择四川省不同区域和类型的乡村旅游样本点,通过对实地调研所获得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 代表性旅游景点的选取
乡村旅游样本点是选择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不同类型乡村,主要有如下几种。
1)以农家园林为依托型。成都市郫县友爱乡农科村是这种类型乡村的代表。友爱乡农科村是“农家乐”的发源地,还是花草、盆栽、苗木、桩头等园艺景观的培育基地,在全国较为有名,该村被规划进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在该村可欣赏到更好的风景,享受更恬静的农家生活,使身心都得到放松。它集农家生活和园林艺术魅力于一体,体现了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
2)花果观赏型。这种类型的景区主要位于东郊丘陵,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是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前些年龙泉山的果品在国内外都较有名,销路好、销量大,农民获得的收入也很可观,果品收入成为龙泉驿区的主要经济收入。不过,近年来兴起的花果观光旅游似乎更受欢迎,对旅游收入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已超过了销售果品的收入。这种旅游方式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游客可以先赏花再采食果实,既赏心悦目,还饱了口福,使游客得到了身心合一最大限度的满足。龙泉山水果业这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农业转变的方式,为同类景区的农民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提供旅舍型。这种类型的景区主要位于远郊区,比较出名的有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他们以景区为依托,在景区附近开设有农家旅舍,由于农家旅舍“接地气”,乡土气息浓厚,价格相对便宜,城镇游客乐于在游玩之余选择居住,既赏了景,还体验到了农家生活,一举多得。因此,景区旅舍“农家乐”以经济实惠和农家特色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4)花园客栈型。这种类型的景区大多由原来的农场改建而来,知名度较高的有泥巴沱风景区,它是由新都县农场改建而来的;还有由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等,这种将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生态旅游景点的做法,推入市场后广受欢迎。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将原来农场低效率或闲置的农业用地进行绿化美化之后,建成了小有特色的旅游地景观,效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改造的园林式农家乐建筑,再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管理方式上接近影视剧中的那些客栈,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和喜爱[5]。
本研究特选取郫县友爱乡农科村、龙泉驿的苹果村、蒲江县的朝阳湖、邛崃市的东岳渔庄为样本景点,这四个景点既是不同类型的乡村又分别位于四川省的不同区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4 实证研究
4.1 变量、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四川省“农家乐”乡村旅游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选择各村居民年总收入为被解释变量Y,乡村旅游收入为解释变量X1,由于农村居民收入、乡村旅游收入都跟乡村旅游年投资额、政府补贴密切相关,所以将乡村旅游年投资总额、政府补贴额作为解释变量引入模型中,分别记为X2、X3。
研究数据来自于1998~2013年《四川统计年鉴》、《四川农村统计年鉴》以及乡村旅游样本点的实地调研数据。调查数据来自对乡村旅游样本点的实地调查,除通过当地村委会财务报表和对外公布的数据信息外,还对乡村旅游从业者和当地村民进行了抽样访问。数据统计过程中,对不合理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核实与修正,进行实证分析所采用的均为有效数据。
由于所调查的乡村旅游样本点的乡村旅游类型、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仍然采用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来检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度,将忽略各样本点的差异性从而使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为此,本研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各调查样本点的时间序列数据所得到的面板数据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少的共线性以及更多的自由度[4]。
4.2 模型建立及回归方法
按照研究的目的,根据整理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将理论模型建立为:
Yit=α+βX1it+γX2it+δX3it+εX4it+μit
式中,Yit指t时期i村的居民年总收入,代表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X1it是乡村旅游收入,X2it是乡村旅游年投资总额,X3it为政府补贴额,X4it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μit为随机误差项。在控制变量方面,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的就业人口数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将各村的乡村旅游领域的就业人口数纳入模型当中。
在回归方法上,首先,本研究采用逐步回归的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估计,由此获得模型的初步回归结果。其次,对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变量、样本点问题进行处理后,再考察解释变量在模型中的回归结果。实证操作通过Stata12完成。
4.3 模型估计
表1给出了回归结果,采用的是固定效应模型。这四列的惟一差别在于所加入的解释变量不同。第一列(1)是乡村旅游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回归结果,第二列(2)加入了乡村旅游年投资总额,第三列(3)加入了政府补贴额,最后一列(4)加入了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的就业人口数。由第一行的影响系数可知,每一个系数都是正数,而且每一个t值都是显著的,说明变量X1即乡村旅游收入对农民收入具有正相关关系,虽然随着变量个数的增加系数在变小,但是显著性没有发生变化;变量X2乡村旅游年投资总额、X3政府补贴额对农民收入也具有正向影响,虽然贡献度不如乡村旅游收入大,但是影响也是显著的;最后一个变量X4乡村旅游产业实现的就业人口数虽然对农民收入有正向影响,但是由t值可知影响不显著,可能与就业人口的服务类型以及文化素质有关系。
结合上面的分析以及回归结果,选择第三列的值作为回归系数,因此得到回归方程:Y=0.965+3.23X1+1.13X2+1.08X3。由回归方程可知,变量X1的系数是3.23,说明乡村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将导致总收入增加3.23元,变量X2的系数是1.13,说明乡村旅游年投资额每增加1元,农民总收入将增加1.13元,而政府补贴影响不大,基本处于1∶1的比例,没有乘数效应。
4.4 稳健性检验
内生性问题是研究几个变量之间关系时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本研究而言,一方面,乡村旅游收入增加、乡村旅游年投资额的增加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存在相应的时滞,故很可能存在乡村旅游收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对乡村旅游收入也有影响。农民收入增加了,他们就会加大对旅游景点的投入,增加基础设施,美化旅游景点环境,这样反过来又会增加农民收入。鉴于此,本研究对自变量作滞后一期处理以消除或尽可能地减轻内生性问题对模型估计带来的误差。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2的第(1)列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尽管各变量的影响系数及其显著性均有所变动,但前文关于解释变量的结论依然成立。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是4个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代表性景点,表面上看来代表性很强,而且回归结果也比较显著,但是样本数据太少,容易造成回归误差。为了减少样本点选取带来的偏差,可增加样本点的数量,新增龙泉驿的桃花沟、都江堰的青城后山、宜宾蜀南竹海农家乐以及泥巴沱风景区四个代表性农家乐景区。增加样本数量后的回归结果如表2的第(2)列所示。由表2可知,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增加样本容量后,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年投资额这两大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都至少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成立,也就是说前文的结论依然成立。即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年投资额的增加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乘数效应,带动农民收入更大幅度的增加。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以四川省1998~2013年的农民总收入、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年投资额、政府补贴额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的就业人数为研究对象,以Stata12为计量工具,采用逐步回归的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相关参数进行估计,对乡村旅游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综合以上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几个结论:①乡村旅游收入对农民收入确实具有乘数效应,能成倍数地增加农民收入;②乡村旅游年投资额对农民收入也具有正向影响,只是影响不如乡村旅游收入大;③政府补贴基本上以1∶1的比例对农民收入起作用;一般来说,乡村旅游产业的就业人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应该很大,但是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跟就业人员的素质和文化程度有关。
结合以上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投资力度。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年投资额对农民收入是呈正相关关系的,所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在农村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造福当地农民,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反之,还可惠及政府,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二是努力提高乡村旅游就业人员的素质和文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就业人数的增加之所以对农民收入增加影响不显著,是因为就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太低,不能提供令游客满意的服务。所以乡村旅游就业人员要以旅游服务为发展平台,为游客设计更多的主题活动,让游客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让游客愉悦身心到放松,游客满意了,收入自然就提高了。三是各“农家乐”风景区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自己的品牌。每个风景区都有自己的依托,有的依托于自然风光、有的依托于民族风情、有的依托于当地传统文化,不管属于哪种类型,都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模仿,要给游客传达一种新鲜感,以保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 倩.深化发展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项目探讨[D].重庆: 西南财经大学,2010.
[2] 王 健,乔立娟.乡村旅游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3(5):18-22.
[3] 周 林.农家乐旅游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4] 宋慧林,宋海岩.中国旅游创新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关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旅游科学,2011(4):22-30.
关于市政管理的相关建议范文4
关键词:道路维护 养护
市政管理是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贯穿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市政公用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新时期做好道路维护养护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道路路面的早期维护。裂缝的密封是路面早期维护的重要方面,方法之一是向路面裂缝注入密封胶使其密合,达到阻止破坏继续发展的目的。密封裂缝的主要目的是要防止水渗入道路的深层。现实中,水可沿裂缝侵入至路面内部结构,如果不对裂缝进行密封,在水和交通荷载的交互作用下,将导致更为严重的损害。其中有些损害是可以直观看到的,但更多的损害则不能。它们发生在道路结构的内部和基层,并最终导致坑洞的出现,甚至是路基的损毁。如果能在发生实质性破损之前对裂缝进行密封,将能使道路寿命延长若干年。要做到这一点,使用优质密封胶是保证裂缝密合的关键。使用优质材料可获得数倍于劣质材料的耐久性。考虑重复施工的费用及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采用优质材料的综合成本将远远低于劣质材料。裂缝密封的另一个重要事项是应当在注入密封胶之前正确地清洁并干燥裂缝。这一要求对所有裂缝处理均有效,无论开槽或不开槽。减少收缩裂缝的方法是在正常养护期后,保持水泥土表面的湿润,铺设水泥土时略低于最佳含水量。
2、贯彻落实养护标准,提高养护质量。以前道路养护是各自为战,没有严格按照养护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有了养护巡查监理机制,可促使各养护单位按照设计文件并按照养护施工规范进行养护作业。同时必须加强平时的检查考核,才能保证路况的稳定。对于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也必须加强中间检查,特别是关键工序的检查验收,只有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工程质量。另外,巡查组总揽全部养护工程,便于总结、推广好的养护管理和施工经验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技术交流。
3、注重边坡养护的重要性。随着道路养护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应用,现代道路养护已经从事后病害治理向着事前病害的预防方向发展,以预防性养护理念指导养护工作,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使用寿命。根据这一理念,道路边坡的养护对提高道路的稳定性,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边坡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病害发生后治理成本的增加,在边坡病害发生初期或趋势时即采用科学的养护技术对其进行养护工作,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以及迸一步扩大,减少病害治理的成本,有效的提高养护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预防性养护理念与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道路养护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对道路养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4、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准确采集路况数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及道路的快速发展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先进技术不断被应用到道路现场检测中,使道路性能检测及质量检测手段更为快捷、准确、简便、安全。同时,要建立健全养护技术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路况评价。养护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养护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路况检测及技术档案管理、养护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新和科学技术研究管理、技术培训及交通安全管理等等。健全的养护技术管理必须开展定期的路况调查与检测,及时掌握道路的使用性能和服务功能,建立并补充完善道路路况数据库,并运用相应的、有效的评价管理系统进行组织管理,以随时提供养护决策的技术需求。
5、理顺管理体系,加大日常巡检力度。市政道路“三分建、七分管”,作为涉及各单位协调管理的市政道路管理体制,应该履行好市、区两级管理的市政道路管理职能。在实际操作中,管养分工是搞好市政道路维护管理的关键,也是避免“政出多门”的重要措施。关于管养分工,笔者建议:(1)划清市、区两级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对构筑城市主要骨架的主次干道,市级主管部门应承担起重要责任,由市级市政部门统一维护管理,而涉及到各区的小街巷,其市政道路应交由区级市政部门管理;(2)为提升市政道路维护效率,加强城市管理部门间的协作也十分重要。同时,为及时掌握市政道路现状,确保市政道路的安全和完好,在完善维护体制基础上,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另外,还要积极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加入到市政维护队伍中来,还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内外管理与维护的先进城市进行考察和学习,提高管理与维护的综合能力。
6、加强养护费用审批制和监督机制。对于小修保养等日常养护,要通过“好路率”和服务水平等评价指标来确定其养护频率和工作量,按养护定额核定日常养护费用,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检查来监督日常养护费用的使用,并实行“奖勤罚懒”和“奖好罚坏”的养护费用激励机制,来维持较高的“好路率”和服务水平。对于大中修及专项维修工程,则应仿照新建工程的造价审批制,首先对其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做好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审批通过后,着手进行养护工程设计,做养护预算,养护费用数额较大者还应作设计概算;养护预算(概算)经审批后,可经过招标或协商确定养护工程的合同价,最终按实际养护工程量和合同价结算工程款。在整个费用支付过程中,应有监理进行费用控制和监督,并且还要做好竣工决算。
7、加快机械化进程,走专业化之路。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工效、讲求效益”的原则,积极推进机械化进程。一方面要根据养护工程类别选型和配置。按处理范围的大小、机械使用效率、施工难易程度及工程对设备的要求,城市道路养护工程可以分为维修保养工程、专项工程、抢修工程和大修工程。通常情况下,道路养护管理部门和其他道路养护单位共同承担道路养护工作,道路养护管理部门要根据所从事道路养护工程的类别选择和配置养护机械。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选型和配置。城市道路的维护经费一般由地方财政拨付,经济条件不同,单位面积能够获得的道路维护费用也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道路维护经费充足,可以考虑整套配置道路养护设备,并可以优选技术先进、质量上乘的高端设备;在经济条件一般和欠发达地区,受道路维护经费的限制,只能优选配置工程必需的、人工作业无法替代的养护机械品种,产品质量也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为基准。
总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道路维护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因此,我们必须从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新时期道路维护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市政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关于市政管理的相关建议范文5
第一条为了维护城市管理秩序,规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及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区(不含夷陵区,下同)范围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组织和实施,适用本办法省、市人民政府未规定集中管理的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行政执法事项的实施,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市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贯彻依法行政准则,统一行政执法主体,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第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是本市城区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履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集中履行的行政执法职责,具体执法工作由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承担。各区人民政府和市建设、规划、环保、公安、工商行政等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责和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综合执法的规定,协同做好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第二章执法职责
第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检查监督,并集中行使下列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
(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
(二)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责令停止建设后继续建设部分的建筑物或设施。
(三)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四)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五)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及城市垃圾污染的行政处罚权。
(六)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固定经营场所的无照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权;查封、扣押专门用于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等财物。
(七)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在人行道上违规停放车辆行为的行政处罚权。对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行人通行的,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八)省、市人民政府规定和有关部门依法委托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和国家新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的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处罚权和相应行政强制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再行使;仍然行使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一律无效。
第七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分解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派驻各区执法机构的执法范围和职责权限,确定执法责任,形成分工明细、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运行机制。
第八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其执法人员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向与违法行为有关的单位或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二)进入违法行为现场进行检查;
(三)查阅、复制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资料;
(四)依法收集证据,依法实施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五)提请与行政执法行为直接关联的有关部门认定法定条件、标准;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三章执法程序
第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其执法人员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进行。凡作出影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履行告知和听取陈述、申辩的义务。
第十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本办法第五条第二项规定职责,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事前提请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并决定行政处罚种类后,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抄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违法建筑物或设施及实施城市规划行政处罚听证的,依照《**市城市规划行政处罚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79号)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本办法第五条第六项规定职责,查封、扣押用于无照经营活动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等财物的,依照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规定职责,对机动车驾驶人实施行政处罚的,应当将处罚决定书抄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按规定对机动车驾驶人予以记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履行本办法第五条第七项规定职责,对当事人处以罚款的,当场处罚和当场收缴罚款的限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查处违法行为,依法需责令补办有关许可、审批手续的,应当经许可审批部门书面同意后责令当事人补办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查处违法行为,依法需暂扣、吊销许可证的,应当向发证机关提出书面建议,由发证机关核实后决定暂扣或吊销。
第十五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执法过程中收取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及查封扣押财物,依照《**市罚没财物及暂扣款物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18号)的规定办理。
第四章执法协调
第十六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应由对方履行职责的,应当告知或移送对方处理;发现对方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的,应当及时建议对方予以纠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统一制发可供载明告知内容和可供对方回复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告知书》。
第十七条收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告知书》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告知书》载明的要求向对方作出回复。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提请有关部门认定有关法定条件、标准的,受理部门应当作出书面认定。
第十八条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作出涉及城市管理的许可审批事项需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实施后续监管,凡未公示的应当同时抄送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将对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定期通报各区人民政府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会同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疑难案件会商办理制度。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各区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因履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责发生争议的,由市政府法制机构协调;协调不成的,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提请市人民政府裁决。
第二十条对以暴力、威胁等方式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严肃处理。
第五章执法监督
第二十一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健全内部不同层级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执法人员的纪律约束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轮岗制度。
第二十二条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或在办公场所设立监督意见箱,广泛听取并及时处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人民群众的投诉、举报,及时查处所属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由所在单位或行政监察机关依法依纪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行政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六章附则
关于市政管理的相关建议范文6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1 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稳健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模越做越大。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规划中最基础的一部分,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城市向“高层次,优生态”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因而,市政给排水工程运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城市是否能在一个正常的秩序下运行,城市经济能否稳定增长,社会能否持续稳定,总的来说,对给排水工程的进一步提升势在必行。
从近期国内市政给排水工程现状来看,虽然给排水工程的基数越来越大,但是随之而来也有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和管理问题[2]。这些问题不仅在经济上使政府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同时也对社会的安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本文将从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提出了建议。
2 市政给排水质量控制研究
2.1 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探索
2.1.1 管道渗漏水
管道渗漏水一般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造成:其一,管材基础不良,质量较差,施工人员在焊接接口时效果较差。管材基础不良或者劣质的管材会使给排水管路部分出现凹陷或者凸显,导致管道局部积水,更有甚者会出现管道接口断裂等情况。因而就需要管道采购人员在采购管路时,管道材料一定不能坑坑洼洼,整体看上去必须光滑,用硬物敲击管壁时会有清脆悦耳的撞击声。在安装时,要一段一段的进行检查,对有问题的管路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要有足够的责任感,按照施工图纸,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其二,管道渗漏水还有可能是由于本身的地质条件所决定的[3]。当地质条件不佳时,尤其是遇到地质成分很不均匀的地质时,很容易出现第一点中的情况(局部积水,出现管道接口断裂)。这就要求工程师们充分考察地基地质的地质水文条件。当水文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当对土质进行改良,增强地基底部的承载力。如果槽底土壤受潮严重或者被扰动,施工人员应当将受潮部分的土层挖掉,挖去的部分可用一些稳定性好的物质来填充、,比如说碎石子,砂子等等。如果在底下水位处开挖时,施工人员应当注意好槽底的降水排水工作,一定要保证在泥土干燥的情况下开挖[4]。
2.1.2 回填土沉陷
所谓回填土沉陷,也就是说在管道施工完成后,回填土由于填料质量差,压实机,填料含水率等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回填土大面积的沉陷。因而,显而易见,在回填土的操作中压实机以及填料的选择将会严重影响回填土的效果。比如说,在管槽较窄时,考虑到压实效果经济方面等的原因可以用人工方式、蛙式打夯机或者微型压路机进行压实。在高速公路,主干道下铺设给排水管路时,最好采用粗砂进行填埋。时间结果证明管槽从胸腔部位填至管顶 30cm,再灌水振捣至相对密度≥0.7效果很好。填料中的草皮,树根、淤泥,含水率将会很显著的影响回填土的压实效果,尤其是草皮树根等,一旦腐烂,会在回填土中产生孔洞,回填土沉陷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施工人员必须将回填土的含水率控制在2%左右,尤其是在雨水过后,亦或者地下水影响严重时,必须要将坑道中的水排干在分层,最后再压实。因而,我们可以发现,在对回填土进行压实时,工程师应当考虑到不同的夯压器具和不同填料,以期取得最好的回填效果和最经济的回填方案。
2.1.3 管道出现偏移
管道出现偏移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测量技术人员在进行管道设计时出现误差。在管道设计时,工程师可能未充分考虑到水文地质条件,或者没有充分考虑到管道通过地方的建筑物有无情况。其二,施工人员未能很好的按照施工测量规程和规范进行进行交接桩的保护和复测。施工放样过程没能充分注意到水文条件,按照填埋设计要求和深度进行操作。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 没有能够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 连接井转角应大于 135°[5]。
2.2 市政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第一,关于管槽安装以及管槽开挖过程。在现如今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项目中,土方的工作量占整个工程的很大比重,在安排上采用轮胎式挖掘机、推土机配合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在需土方运输的地方配备一些自卸汽车。在开挖前逐一探明地下既有管道、电缆和其他构筑物的位置,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送交业主和相关管理单位确认,以便进行相应的保护、迁移等措施,保证开挖工作持续进行。当地下水位较高或雨季施工时,要求采取排水措施,保证水位低于工作面2m,防止沟槽内长时间积水,造成浮管现象。此外考虑到基槽暴露时间过长会引起基槽变形,应尽可能减少晾槽时间(不超过2~3h)。施工时应掌握天气变化,严禁基槽泡水;当遇到沟槽底部为岩石基础时,应增加开挖深度30cm;当遇到软弱基础或有其它埋置物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后处理。
第二,注重管道的施工测量过程的控制。市政给排水的施工测量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在整个排水管道施工的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有人专门专项的完成,控制器精确性以及及时性。为了是每项工序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应在自检自测的工序中要求允许偏差精度比规定的再提高50%,并且这部分工作由专业的工程师进行单独测量,由另外一个工程师进行检查。
第三,管道安装中的质量控制。施工人员在安装排水管道时,一定要按照设计的规程来操作,且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遇到有疑问的情况要及时与设计者进行沟通;如果发生管道安装中断的情况(尤其是竖管),要用布,麻袋或者木板将管口封好,以免出现大块杂物堵塞管路;如若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的杂物造成管道阻塞,施工人员药剂师将管道截取并更换管道重新安装。对于系统堵塞,施工者必须分区分层找出管道的堵塞点。
3.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研究
3.1 现状分析
目前,虽然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法规的已经颁布实施,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过程也已逐步完整化、监督手段科学化,一个完善的监督的体制也似乎日趋完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政给排水工程水工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监理人员对于给排水施工控制意识不强。众所周知,在整个市政工程的建设之中,由于给排水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殊性(隐蔽工程),所以这也注定了市政给排水工程只能是一个附带产品。在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为工期的原因,宁愿牺牲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加之我们都知道,在整个城市建设之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项工程不能脱离其余的工程而存在,但是不幸的是我们的监理人员却不断的忽略这一点,一会抓住这个,一会抓住另一个。举个例子,在城市建设过程之中,道路建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在道路建设和给排水工程进行博弈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上文笔者也提出了,一旦给排水不考虑“主干道或者高速公路”这些指标,不对这部分的给排水功能进行加强,就会很容易给排水管道渗漏出现内涝,道路凹陷。所以很明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而,笔者认为建立人员必须注重于给排水施工控制意识[6]。
第二,给排水施工质量标准不完善, 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很明显,城市化建设的正向深入化发展,因而市政给排水工程设施也在不断更新改革之中,相应的,部分的质量指标也会不断的进行完善。若不能尽快的制定给排水的施工质量标准,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工程质量将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要充分落实责权制,在工程建设之前必须要进行权责的明确。
第三,施工单位的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管理存在漏洞,没有完善的标准,体制也不够健全,没有完善的标准,对于犯错误的监理人员也没有较为合适的处罚力度。从本质上来说,监理工作就需要监理人员有着很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但是事实上,监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内部机构混乱,监理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的市政给排水工程中。
3.2 先进管理方法的探索
3. 1 强化质量意识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要想有卓越的成果,员工就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理念在给排水工程中同样适用。做工程时,应当让参与者充分认识到工作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提升他们参与感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员工必须要给自己充电,学习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水平。
3. 2 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之中,要想将工程质量提升一个档次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责任负责制。简言之,就是将责任“分管到户”,一旦项目在某个点出现问题时,会有一个人出来担责,不能出现责任空缺,出现了问题后,最好能追究到个人。也只有这样,施工人员才能更加有效率的进行自己的工作[7]。
3. 3 加强给排水施工管理
第一,负责的单位必须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最好能做到以下几点:由负责单位将施工人员以及施工位置进行划分,由具体的管理的人对每一个部分进行统计,统计项目包括:质量检验,施工人员,施工地点,施工日期等等;负责单位在心中必须要有一个时间表,并对每个施工单位划分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各施工单位完成自己的任务。必要时由负责单位与各施工单位协商,调整部分施工任务,以达到准时完成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第二, “安全重于泰山”,负责单位在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同时,还应该要做好安全管理。具体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1)坚决杜绝违章作业。(2)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必须由上级调解好时间,在施工路面同意做好布置,在同一路面上同一个时间内,运用一个或多个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务必按时完成作业恢复交通。(3)注意火灾的发生,尤其在在干燥炎热的夏天,要注意防火措施,对于一些常用的电动工作必须要定期考察其导线的绝缘性以及其安全性。
参考文献
张小军.HDPE管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应用中的几个问题这[J].建材技术与应用 ,2007,7
胡灿.给排水管道遇软弱地基的设计与施工[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孙岩, 尹凤芝.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王志飞.论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及处理[J].水利水电建设, 2008, 07:228-229
张会静.论城市排水管道施工工序和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胡策钟.浅谈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的控制[J].科技资讯, 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