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本反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化学基本反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化学基本反应

有机化学基本反应范文1

[关键词]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交叠的一门分支课程,它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涉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关反应。纵观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充满了大量的意外发现。早在1827年,丹麦药剂师Zeise用乙醇和氯铂酸盐反应而首次合成了金属有机铂化合物。之后,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了大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其在催化,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许多科学家涉猎这方面的研究,自1963年以来,已有20多位科学家获得了金属有机化学方面的诺贝尔化学奖。由此可见,金属有机化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这也体现了在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从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和分析地方高等院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意义。

1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作用

金属有机化学作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之一,通常是普通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以及无机专业和有机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基本理论较深,特别是一些理论需要借助无机化学理论来理解,同时也要有机合成功底,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要正确掌握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有有机化学中的各种合成策略及无机化学中的各种配位场理论,晶体场理论及十八电子规则等。因此,通常高校在制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会首先开设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而金属有机化学作为选修课程供有兴趣的同学学习,本科生对金属有机化学课程学习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理论和相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即可,这能为他们今后考研打下基础。而对培养研究生而言,特别是对于金属有机合成及金属催化专业研究生,这门课程的开设能够极大地增强该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解决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主要完成基本的理论讲解,如配位化学,金属配合物的相关性质等,以及不同的反应类型与机理,金属有机化学的物理测量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及生物方面的应用,向学生讲授完这些知识后,希望能够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身心素质;(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属有机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运用该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3)使学生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实验技术,如无水无氧操作技术等;(4)使学生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成方式,金属配体的配位类型及一般性质;(5)了解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及所发生的反应;(6)掌握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反应以及插入反应这些典型的反应类型;(7)掌握均相催化的机理,包括烯烃的异构化、加氢反应、氢甲酰化、偶联反应等反应类型;(8)熟练掌握金属有机化学的相关应用,如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碳氢键活化及金属有机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3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讲述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选定好一本教材,目前关于这门课程的教材很多,最近出版的是宋礼成院士和王佰全教授编写[1],这也是目前关于金属有机化学教材中最全面的教材。确定教材之后,形成各位教师独有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们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创新和探索,在此,我通过浏览文献、并结合在学习金属有机化学过程中的心得以及地方高校的教学要求,对金属有机化学教学方法做如下总结:

一、以“激发兴趣”、“熟练掌握”、“形成系统”、“灵活运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通常喜欢老师给他们讲解关于某个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开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归纳性及总结性的反应类型、机理及相关应用。形成系统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抓紧教材中的一条主线。;灵活运用即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相关理论解决金属有机化学问题。

二、强化和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交叉学科,金属有机化学涵盖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专业两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弄懂了基本理论,这样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理论解决金属有机化学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讲,其基础知识分为两大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测量该类化合物在材料,催化剂高分子科学上的应用[2]。

三、注重基本问题及金属有机专业术语的讲述。在学习金属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往往我们会接触到很多新的问题及专业术语。基本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反应机理的讲述,如氧化加成与还原消除机理,亲电与亲核取代反应机理,插入反应机理及复分解反应机理等,这方面的教学,不能强迫学生去记忆,而是提醒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反应能够抓住反应的本质。而对于金属有机专业术语主要可能涉及一些人名反应以及反应机理中描述的专业术语,有时描述金属配体多重键,如卡宾和卡拜等。四、借助现在教学技术为教学手段,启用网络教学模式[3]。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画图和反应图示以及反应机理的描述。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担任金属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师可以是有机化学专业的老师,也可以是无机化学专业的老师,但必须在金属有机方面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当然,教学经验是逐渐积累起来的。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大,全国一流的高等学校为地方院校输送了大量金属有机化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壮大了地方高校金属有机化学的教学队伍及科研队伍,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总之,地方高校开设金属有机化学这门专业课程,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有机化学及无机化学两门专业课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关注、重视和发展这门课程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宋礼成,王佰全.金属有机化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高伟,伍乔林,罗旭阳.《金属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高教学刊,2016,14:66-67

有机化学基本反应范文2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专业是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培养具有较好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注重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理论课程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扎实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知识不断增加,知识面不断得到扩展,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具有较好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邵阳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是2015年开始单独招生的,之前设置为制药工程方向,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强调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1]。制药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和制药工艺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服务的。因此,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核心知识结构的搭建。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多样,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抽象,而且随着科学不断发展,新试剂和新的化学反应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有机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把这门课程学习好[2]。学生觉得有机化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发现有机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拟从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围绕核心课程,整合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所以必须强调有机化学的基础地位。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转化、分离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有机化学课程特点和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使学生分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是学习药物化学和制药工艺学的基础,是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命名的理论依据。其次,要使学生掌握不同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这是学习药物分离和制药工艺学的基础。在掌握了命名和物理性质之后,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标准,每一类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不同官能团能够发生反应的类型和反应位点,为什么能够发生反应,反应的活性中间体或过渡状态是什么,归纳出反应的共性,以方框图的形式将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归纳总结,便于课后复习,一眼就能把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看明白,简单明了。在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辅以一些有特点习题来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为学习药物合成反应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讲解每一类化合物合成方法,而实际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建立在有机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的,所以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实际上也是对有机化学反应内容的复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知识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制药工艺学的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有机化学内容多,反应机理枯燥、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就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在讲解有机化学反应时,特别是一些经典的有机化学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引入一些实例来提高学生的热情。如讲解格氏试剂能够和卤代烃偶联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对溴甲苯的格氏试剂与邻氯苯腈反应合成沙坦类药物的关键中间体--氰基联苯;在讲解醇无机酸的酯化时,可以引入硝酸甘油可以做炸药;在讲解韩奇吡啶环合成的时候,可以引入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合成。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3改革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

随着科学的发展,多媒体在各种教学过程中得到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3]。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直观明了,相对于传统的黑白板书,明显节约了时间。在讲解反应类型的时候,有利于开展对比教学法。在讲解反应历程的时候,可以根据反应过程逐步展示电子转移方向,更有利于对反应历程的理解。在讲解构型和构象时可以辅以动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纽曼投影为什么交叉式构象稳定而重叠式构象不稳定,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等都可以采用动画教学,在讲解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图时也可以引入动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渠道的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除了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动画来提高教学效果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QQ和微信平台为学生解疑答惑。本人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向学生公布了QQ和微信,并强调如果在课堂上有什么还没理解的,或者课后作业有问题的都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交流,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碰到了问题都通过这两种方式得到了解决。网络课程是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的另一种途径[4],邵阳学院有机化学是校级精品网络课程,本人是负责人,我会定期将更新过的教学课件挂在网上,同时对有机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录制了视频,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在精品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用,以加深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为了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在精品课程网站上有典型题型练习。

4注重培养目标,改革评价体系

我校对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有机化学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艺学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实验、各种实习服务的,所以在评价体系上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打破期末考试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方式。采取课堂占综合成绩的10%,课外占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70%的评价体系。课堂主要随机提问,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课外主要包括作业,与学生通过QQ及微信平台交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特别是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要强调有机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如卤代烃在氢氧钾的醇溶液里发生消除反应,而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的马氏加成和过氧化物效应等。同时引入一些工业上实际应用到的有机化学反应和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期末考试试卷的选题过程中,也要强调对所学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譬如分离鉴别题可以引入一些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分离问题,合成题可以引入一些简单具有特色药物分子的合成。

5参加科研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申请科研立项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申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该项目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学生要写好申请书必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再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项目预期可以达到什么目标,取得什么结果,在此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若项目获批,必须开展相应的试验工作,这样使学生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机会,如果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化学化工课外作品竞赛,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参加大学生化学化工课外作品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6结语

为了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应该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为本,着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

参考文献

[1]刘进兵.地方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转型发展探索[J].山东化工,2016,45(10):112-114.

[2]吴爱斌,周五,李俊文,等.大类培养模式下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7(1):41-45.

[3]吴建一.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开发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6):99-101.

有机化学基本反应范文3

我校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作为基础化学实验(Ⅱ),是国家精品课程(基础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对象面向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药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健行学院、建工学院以及教科学院的20多个全日制本科专业,量大面广。目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总学时64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实验”、“有机合成实验”、“基础综合实验”三大块,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种类开设12个左右的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采用实验前指导教师讲解、学生独立实验、教师纠正、规范实验操作等方式,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期末考核分笔试与操作考试两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现行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

(1)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学习“僵化”。学生不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将学习有机化学的重点只放在记忆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一些反应式,不能理论联系实验地深刻理解有机化学的反应规律,造成“有机化学理论空洞学,有机化学实验盲目做”的被动局面。

(2)实验内容零散,相互独立分割,重点不突出。实验的主要内容过多地局限于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操作实验和一些简单的制备实验,实验与实验之间无关联,系统性不强,学生只能“零打碎敲”地做实验,对实验的“统筹性”、“整体性”把握能力较弱。

(3)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源动力不够。教学效果背离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初衷。在设计有机化学教学实验时,本意是将有机合成的全过程,即“文献查阅—原料提纯—条件优化—实验操作—产品表征”等环节贯穿其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流程的能力,但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或其他课程的冲突,学生只能按课本作“机械式”的操作练习,大家同一步骤、同一进度,缺乏创造性的激励机制。

2深化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设计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为基础理解化学理论的能力”为重点,特别是要以培养具有基础科研能力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思维方式,对有机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也必然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整合、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我们的改革思路是首先对学生强化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反应的机理,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分析实验过程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再按化合物结构类型,采用理论与实践贯通的专题式实验教学方式,将某一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应用实验、同类型拓展实验”等组成一个专题,用“组合式”实验替代原有教学体系中分散化的实验。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跟踪学科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用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去关注实验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掌握、巩固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保留基本技能训练、经典的合成实验外,将一些新技术和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实验中,加大文献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和研究型实验的比重,使课程内容与创新教育密切结合,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

(2)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学方式。有机化学实验属于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应根据学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每一个专题实验中,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实验前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预习报告。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整个实验原理、步骤的理解,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做好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讨总结,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把整个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连接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有系统的认识,把实验过程推进到“理论—实践—再理论”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大实验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根据有机化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查阅有机化学实验文献,了解、比较目标产物的各种合成方法,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针对性地查阅、收集和利用各种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学生清楚该化合物目前的研究进展、合成时的影响因素、表征方法、应用领域等知识,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改变传统实验中“一本教材、一种方法”,学生预习时不假思索地照抄照搬书本的不良现象。

3专题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案

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应该具有先进性和综合性,实验方法则应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为主。在现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按化合物种类划分若干专题,如卤代烃、醇、酮、酸、酯、胺等,每一个专题中包含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实验”、“应用实验”、“拓展实验”等。实验反应机理、实验条件、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等要求学生从理论的高度给予正确解释。在“应用实验”、“拓展实验”中进一步增大实验的信息量,将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验教学中。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专题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根据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反应装置,学会各种装置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并且明确各个反应装置的作用,安装反应装置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利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实验结束后,根据文献查阅、实验情况进行讨论,比较实验方案的利弊,解释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在专题的拓展实验和应用实验中,可以采取项目组的形式,按实验产品的不同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这就不仅要求学生统盘考虑实验进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学会创新和创造,在实验训练中学会设计实验,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启发和激励创新意识,锻炼实际的综合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初步科研的能力。

4结语

有机化学基本反应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中的内容,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有机物的概念和它们的性质。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建立在化学必修2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必须理清两者的关系,调整与整合授课内容。

一、用官能团作为桥梁,用典型有机物作载体整合课本内容教学

1.烃的性质

我们还是先学习最熟悉的甲烷,从甲烷的性质入手,过渡到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再从乙烯开始,到乙炔,归纳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过渡到苯的性质,苯的同系物命名,芳香烃的性质。因为苯的性质比较特殊,它的化学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所以它既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学生学完了烷烃与烯烃后再学苯的性质就相对容易掌握。

2.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

醇、酚、醛、羧酸、酯、卤代烃的性质主要是官能团的性质,也可以说是烃的一些衍生物的性质,学生刚学完烃的性质,现在再接着学习这些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不会太陌生,教学内容上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学生自然就比较容易理解与掌握。

醇的性质以学生熟识的典型的乙醇(酒)入手,从乙醇的7个特殊性质引申到醇的同系物的性质也就是羟基链在链烃基上的性质,自然就过渡到羟基链在苯环上酚的性质。

按照醇的氧化得到醛,醛的氧化得到酸,酸与醇的反应得到酯,这一线索就把醇、酚、醛、羧酸、酯的知识连成了一条线。但要注意的是学到这里时,不要把油脂一并学习,让它放到选修5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时与糖类,蛋白质三个一同学习,这样既能分散难点,又能让知识更有系统性。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提出为什么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呢?烃与卤代烃不是很自然过渡吗?课本选修5第二章的标题也是烃和卤代烃,它们两者都是放在一起学习的。后来我们在科组活动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还是认为不把卤代烃放在烃的性质后面马上学习的好。卤代烃的性质最重要的是取代反应(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条件下得到了醇,消去反应在氢氧化钠醇溶液条件下得到烯烃,这些反应的条件很容易让学生混淆,如果接着下来又学习醇、酚、醛、羧酸、酯的话,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太难,无规律,不容易掌握,从而降低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卤代烃取代反应得到醇,消去反应得到烯烃,这与前面学习的醇、烯烃起到一个首尾呼应的作用,我们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就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圆,一张网。在以后的实践中也证实了我们这样对教材的处理是恰当的。

二、添砖加瓦,查漏补缺,使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完善

学完烃的性质与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后,官能团的“功能”模块知识就基本学完了,我们还必须把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有机化学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一些枝节与遗漏的内容整合完毕。

1.命中的营养物质

化学必修2第三章的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与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整合在一起学习,因为它们主要是生命中的营养物质:油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的知识,与前面学习的酯与羧酸有一定的联系。

2.机物的结构特点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第二节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我们就当成是前面学习的一个归纳与总结,不当做是一个新的内容来授课。

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主要是介绍有机物的一般研究步骤和方法,内容繁多,涉及的其他知识较广、较新,学生比较难掌握,但在高考中的出现率不高,不宜拓展加深。

4.有机合成

我们把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与选修5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整合学习,这两个部分分别对简单的有机物合成和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两个部分其实是对有机化合物各种性质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学生熟悉各种官能团性质程度的大检阅。它能对全部所学的有机化学知识进行考查,所以高考中有机合成被放在化学科目的大题第一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修模块是选修模块的基础,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我们选择灵活机动的授课方式,大胆尝试,大胆实践,尽一切可能让学生学得流畅、明白,最大限度地使两部分的有机化学整合得更加完整、统一、严谨。同时,我们也会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使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改革的意图,确保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基本反应范文5

关键词:中药专业 有机化学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37-02

为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达到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宏伟目标,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04年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7年,教育部又提出,在2007-2011年期间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以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有机化学是中药学相关专业最重要的必修基础课之一,面向各层次学生开设。由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95%以上为有机化合物,因此研究中药机理与应用的各专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有机化学基础。中药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训练他们应用这些理论和技能去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从而为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中药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有机化学的课堂适当引入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较多的有机化学相关英文阐述,不仅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打开通往化学世界的大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于中药专业本科生的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药学院开设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在我校中药专业开设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为,通过教学实践和改革,在部分教学班引入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名称、有机理论和有机反应的英文阐述,看懂英文原版有机化学相关教材,进而能够查阅相关资料,扩展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培养钻研和创新精神。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设,具有以下几点实际意义。

1.1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双语教学可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专业术语理解得更深刻,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IUPAC命名和有机反应的历程掌握得更牢固,从而更扎实的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1.2 可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一些中药专业各学科中涉及到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反应、有机理论等的英文描述,从而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直接与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等双语课程接轨,实现学科之间的连贯性衔接。

1.3 可为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创造条件

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可以增加接触英文文献的机会,掌握科研论文的结构与写作要领,进而在完成本科毕业课题和研究生课题时顺利完成英文摘要,甚至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1]。

1.4 可为学生打开通往化学世界的窗口

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从网络上更快、更广泛地获取信息,如阅读电子版的英文文献,查阅CA、Medline、SpringerLink、Scifinder、ElsevierScience等各种索引,运用原版的Chemdraw、Chemwin等化学软件。并能跟踪有机化学,尤其是中药化学各个领域的新进展,对日后深造和科研工作都具有深远影响,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1.5 可间接的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

实施双语教学,使用原版教材可为学生创造一个学用英文的好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文整体水平,为大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等打下基础。如果学生大学毕业后出国深造,也能够很快克服专业上的语言障碍。

2 中药专业开设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拟解决的关键因素

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方法)、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有机化学双语教学也是如此。另外,由于双语教学具有特殊性,应从下三方面解决关键问题。

2.1 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双语教学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是用英文授课可能会使学生理解专业基础知识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听英文授课时,尤其是在课程刚开始阶段,常常一方面要思考英文词汇的意思,另一方面要理解讲授的专业知识,因此大脑对英文授课内容的理解不会像汉语授课时反应那么快,课堂上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理解滞后现象[2]。为了避免学生因为跟不上授课进度而对英文授课失去兴趣和信心,可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向学生介绍双语教学培养对高层次中药学人才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在有机化学双语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形成师生互动。此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复习、作业等,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2.2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目前,在我校中药学院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学时数是62学时,改成双语教学后学时数不变,这样一来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这样,可保证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英文讲解时间,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还可使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次,利用分子模型、三维图片、Flas、视频资料等教学手段,表现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演示有机化学反应的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增强教学效果。再次,教师在英文授课时应语速稍慢、吐词清楚、讲解到位,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内容辅以中文解释,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此外,加强双语教学的课外辅导,并可通过bb平台开设双语教学交流论坛,与学生在网络上形成互动,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和意见,及时解答疑难,调整授课进度和方式。最后,可采取由多位教师参与的“接力式”教学。制作双语教学课件,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用英文备课,如果本课程从头到尾只由一名教师完成,负荷大。因此安排本教研室的多名教师参加,每人根据自身情况分配几个章节,接力性地共同完成本课程的教学[3]。这样,每个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完成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大大提高备课和授课质量。

2.3 双语教学对教材的要求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教材,没有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部分英文版有机化学教材的编写体系与中文教材类似,即都是以官能团为主线,采用将官能团与反应机理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因此,可将英文教材结合中文教材进行讲解[4]。但是,原版教材内容太多,复印耗资巨大并涉及版权问题,因此,可对原版教材的有关章节进行删减或调整,节选原版教材中重点知识点和与中药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词汇印刷成册,供学生理解、掌握,并与目前我院使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有机化学》的重点内容保持一致。

3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内容

3.1 教材建设

考虑到大一学生的学生英文水平,仍以中文版《有机化学》作为主教材,英文教材作为辅助教材。经过2~3年的教学实践后,力争出版适合我校中药专业的有机化学英文版自编教材或者公开出版的教材,并完善配套的双语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的建设。

3.2 课堂教学形式的研究

制作英文版多媒体课件,课件除了反映有机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之外,还突出双语教学的特点,尽可能更多地使用英文表达。例如,大小标题、专业词汇、术语、概念等都用英文表达。另外,采用实物投影、立体模型演示、三维图片、Flas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以使抽象的理论讲授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并可提高单位课时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深度。在教师的讲述方面,主要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简单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尽可能用英文讲,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用中文讲,确保学生在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熟悉相关内容的英文表达。

3.3 习题与考核方法研究

在课后布置一定量的英文作业,以使学生复习巩固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内容。英文作业的比例逐步加大,由初始中英文作业各占50%逐步过渡到全英文作业。为了让学生熟悉有机化学各种题型的英文表述,编写习题、试题几大类型(选择、判断、命名或写出结构式、完成反应式、写机理、推测结构、鉴别、合成)的常用英文例句。在测验时,为了避免学生因理解困难影响成绩,对一些复杂的试题进行中文注释或中英对照。此外,为了鼓励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课堂上的表现记做平时成绩,并阶段性的进行测验。在形成性考核中,学生平时成绩占有20%的比例。经过2~3年的教学实践,力争完成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题库建设。

3.4 网络资源建设

进一步完善我校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的bb平台建设,开设双语教学论坛,与学生形成互动。并且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和中药化学相关的英文网上资源。如国内及国外几所著名大学的有机化学教学网站,Medline、CAS等网站。

4 结语

作为与中药各专业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学科,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将实现学科间的连贯衔接,为中药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为学生打开通往化学世界的大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力学.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4(2):116-118.

[2] 王梅.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有机化学双语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8,24(6):49-51.

有机化学基本反应范文6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理论教改

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理论知识背景、熟练实验技能,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能够从事药品开发与研究、制药、质量检验、临床使用指导等领域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有机化学涉及是药学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基础课,其在药学专业课程结构中承担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药学专业所必须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假如未能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学生必将在其后的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遭遇瓶颈。药学及其相关专业多为工科类专业,尤为强调专业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对学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有机化学课程必须对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对理论教学课时数进行适当压缩,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机化学内容庞杂,种类繁多,有机反应机理抽象,晦涩难懂,加之学科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学生面临着课时减少但学习任务繁重有机化学课程,常反馈学习过程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矛盾,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现有课时之内完成有机化学的学习任务,对有机化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题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1明确课程关系,整合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的任务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与药学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学科,比如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合成等多门课程有重要关系。生物化学通过化学理论和知识研究生物体内的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代谢及其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熟练掌握有机化学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药物化学课程时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性质,对生物化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药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药物相互作用原理及规律的学科,是联系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多与药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关,有机化学对分子结构和反应机制的学习能够为药理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药物合成课程更是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有机合成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系统学习药物合成课程内容。基于有机化学与许多药学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中,针对与药学专业相关专业课有关的理论内容应结合相关部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扩展。例如在讲解对映异构部分时,结合常见药物氯霉素,左旋氯霉素有药效而右旋氯霉素无效,这说明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一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将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以及所学理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有机化学学习内容繁多,机理复杂,加之反应机理晦涩难懂,学习难度较大,较易产生疲劳感,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机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有趣的事例,比如讲酰胺类化合物时可以给学生讲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在讲到硝基化合物时可介绍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洛发明的硝酸甘油,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利用硝酸甘油发明了炸药,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故事;讲苯及其化合物一章时,要讲解凯库勒在睡梦中得到了关于苯类化合物结构的灵感,从而诞生了苯的六元环结构。此外,有机化学有许多人名反应,这些反应都与著名化学家息息相关,可在讲解人名反应时向学生介绍这些著名化学家的生平及重要发现。有机化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课外知识,比如烯烃中的乙烯是水果催熟剂;卤代烃中的聚四氟乙烯又称特氟龙,因其具有很强的耐酸、耐碱、耐高温的性质,因此被作为不粘锅涂层的常用材料;醚类化合物中的乙醚有麻醉作用,最初曾被牙医作为拔牙时的麻醉剂使用;分类化合物中的常见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常用感冒药如感抗、白加黑、新康泰克等药品中均含有此成分;讲解自由基反应时可以向学生讲解自由基与生物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导致生物体衰老的因素之一是氧自由基,因此,清除自由基可以达到抗衰老的效果。清除自由基可从生活习惯和饮食等方面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能够延缓衰老的方法反应热烈,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事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学生还能从化学家的故事中学习他们锲而不舍、严谨求实、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的精神,激励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相关小知识能体现有机化学知识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在渗透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学在药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视。

3引入多种媒体,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许多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传统板书教学对有机化学中化合物命名、性质等知识即可收到教学效果,但对比较抽象难懂的物质结构、反应机理等内容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看到直观、动态的看到板书难以呈现的细节部分,弥补学生因空间想象各不相同造成的学习差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立体异构时,纽曼式、费歇尔式、锯架式、伞形式的空间结构及其结构不同引起的能量差异,用多媒体方式来讲解就一目了然;另外,环烷烃中的环己烷共有椅式、半椅式、船式、扭船式四种构象,其中椅式最稳定,半椅式最不稳定,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稳定与否的内在原理及二者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又如,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讲解,如按SN1反应历程,则化合物解离生成碳正离子和离去基团然后亲核试剂与碳正离子相结合,完成反应过程,如按SN2反应,亲核试剂从化合物背面进攻碳原子,在形成不稳定过渡态之后离去基团离去,完成取代反应。在SN2反应历程中历经了伞型翻转,这一过程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呈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反应的具体过程,从而加深学习印象。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下还可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微信、QQ已成为学生平时互相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和微信群,在群里和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把适合学生参考的教学材料如文档、视频、课件等上传到群里与学生共享,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爱好自行选择下载学习,还可以利用QQ、微信、BBS等向教师进行教学反馈,提出建议,或是请教问题。以常用软件为媒介,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结合培养目标,改革考核内容

工科类专业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就面对着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情况。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就业中更有竞争力,许多专业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期末考试作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考核方式,不仅要对所学基本知识点进行考察,还应重视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在考试题目中设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综合型主观题,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加以考核。以设计合成路线为例,实际工业中要生产某一目标化合物,有多种合成途径,何种路径为最佳合成路线,需要分析多方面因素进行选择。可设置合成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部分已给出的条件设计两种不同合成路径并从合成条件、经济成本、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最终得出最佳合成路线。这种题目不仅能够考察学生对多种合成方法原理及其特点的掌握情况,还要求学生考虑到实际生产中条件的限制和设备投入以及环保问题等多种影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面考虑、分析、解决问题,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5借助科研平台,提高学生能力

注重实践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如果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简单的课内实验,是无法真正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合格人才的。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能力的不同,选择部分有意向的学生参与到自己的项目研究中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鼓励学生以勇于探索,乐于参与的精神参加到科研工作中来,感受科研氛围,提高个人能力。部分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的院校还能向学生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没有踏出校门之前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锻炼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独立得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加上自身的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5-6]。这样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种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伟娜,王元,贾磊.短学时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3(13):179.

[2]王斌,曹晓峰.讨论课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4):389-391.

[3]周晓媛,肖喜梅,刘国志.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11(10):166-167.

[4]秦振华,王青.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之探讨[J].化学试剂,2008,30(6):465-467.

[5]吴慎将,牛同壮.校企合作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2,31(1):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