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第四级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作者简介:徐涵,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1-0044-03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在政府文件中首次明确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

一、确立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满足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之一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主要是为经济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其课程设置也主要是以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为依据,这就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继续求学遇到很大的困难。

目前人们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多样化的,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能顺利走上职场;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希望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更好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应确立发展多样化的中等职业教育的策略。而且我国也有这样的现实基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由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所构成,从历史渊源看,普通中专是以培养技术员为目标,比较重视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技工学校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比较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实践教学;职业高中处于二者之间。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三校归一”典型试验的基础上,我国确立了淡化三类中等职业学校之间差异的策略,用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看来,这种发展策略是不能满足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的。

从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各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式也都是多样化的。以发展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德国为例,德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由“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全日制的职业学校所构成,全日制职业学校又分为职业文理中学、专业高中和职业专科学校,“双元制”是其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德国不同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双元制”主要是为企业界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90%以上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直接就业,而且在制度设计上通过师傅学校、技术员学校为技术工人的成长提供另一条通道。同时也并不意味着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就没有继续接受学历形式的高等教育的机会,“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仍然可以通过选择进入专业高中学习,继而获得上应用科技大学的资格。职业文理中学是同时实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学校,学生毕业后具有上普通高校的资格,但要求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为应用科技大学输送合格新生,课程结构由普通教育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所构成。职业专科学校主要是为那些只能通过学校教育才能达到职业培训毕业的职业工种提供培训,如社会教育、儿童教育等,同时也为那些没有获得“双元制”培训岗位的学生提供国家承认的某一职业工种的培训。可见,德国的“双元制”和职业专科学校主要是为经济界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职业文理中学和专业高中主要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采取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主要为上一级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院校)输送合格新生;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主要为经济界输送合格的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同时在制度设计上设立第四级教育——教育转换中心,以满足人们接受教育的不同需求。

二、积极探索职业本科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本科教育试点

目前我国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集成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对人才培养类型、层次、规模、结构与模式等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急需培养出一大批高层次的技术与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发展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即职业本科教育。

职业本科教育是指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实施教学,旨在培养在某一职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从事复杂的技术及管理岗位工作。

建议在我国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

一是支持新建本科院校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办学条件优势,广泛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这是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主力军。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展建设起来的,这类院校大部分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来,具有举办职业教育的经验。但目前由于我国缺乏对这类院校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引导,致使这类院校升格后,自身定位模糊,许多院校盲目向普通本科院校看齐,失去了自身已有的办学优势。从世界范畴看,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国家应该明确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原则,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不同类型的本科教育的发展,使得不同类型的本科教育办出自身的特色。如果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制度环境,新建本科院校就能在保持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提高办学的层次。

二是引导专业科类与区域支柱产业对接的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发挥地方高等院校在学科、科研、师资与设备上的优势,借鉴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培养模式,将职业教育元素引入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级专门技术技能型人才。所谓的职业教育元素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特征的主要构成要素。具体包括:一是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强调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三是强调产学结合,重视工作本位的学习。将职业教育元素引入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使其能够承担起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的部分责任。

三是选择部分办学实力雄厚、职教理念先进、行业特色突出、校企合作深入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支柱产业对接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

四是支持普通本科院校与具备条件的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合作开展职业本科教育。

通过职业本科教育的试点工作,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规律,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提供人才支持。

三、改革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办法,扩大普通高等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18-21周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在未来十年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以辽宁省为例,18-21周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从2010年的2501309人下降到2020年的1371483人,十年间减少1129826人,减幅达45.2%,仅是目前辽宁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的54.8%。根据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人口的下降必然引发高等教育生源不足。

扩大高等教育生源的来源,采取多渠道入学方式成为各国采取的普遍措施。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但随着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下降,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将难以满足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需要,这就需要对我国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扩大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渠道,在现有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体生源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招生计划,特别是技术、技能型特征明显的高等职业教育及本科职业教育更要加大面向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招生比例。这一方面拓宽了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渠道,解决高等教育生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符合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为步入职业教育道路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四、确立第四级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向沟通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问题。设立第四级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普职双向沟通和中高职衔接不畅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发表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把高中阶段教育分为学术性(3A—普通高中)、技术性(3B—一种培养技术员的中职学制)、技能性(3C—一种培养技术工人的中职学制)三类;高等教育分为学术性(5A—普通高等教育)、技术性(5B—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两类。依据各类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标准,它提出3A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5A;3B的毕业生有资格直接进入5B;由于3A、3C与5B,3B、3C与5A的课程不衔接,所以都不能直接进入,需要经过一个“高中后非第三级教育”(介于3和5之间,称为第4层级教育)的学习,分别达到5B或5A的入学标准,方能进入学习5B或5A的课程。按照我们前面对我国现行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三种类型的学校的不同定位,普通中专相当于国际分类标准中的3B,可以直接进入5B学习、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相当于3C,普通高中相当于3A,如果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想要进入5B学习,需要进入第四级教育——教育转换中心进行一段时间的过渡学习,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主要进行普通文化课的学习,使之达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主要学习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使之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通过教育转换中心的学习,使得这两类学生都能达到5B的入学标准,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现行教育体系中缺少第4层级教育,应予完善。

第4级教育又称高中后教育。该级教育是为完成第3级教育的人在通向第5级教育和进入劳务市场就业的道路上架设的桥梁,主要任务是对第3级教育课程内容的巩固、加深和扩展。该级教育可进一步分为:为进入第5级教育做准备(加深巩固高中所学知识)和主要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进入劳务市场就业做准备。完成第4级教育后,不授予学历文凭,可由主办机构提供学习证明或颁发有关方面认可的就业资格证书。

确立第4级教育有利于构建相互衔接、立体交叉的教育结构体系。“立交桥”应指多渠道的沟通与衔接,即包括教育体系中不同类型教育的沟通、不同层次教育的衔接,使愿意升学的学生有渠道升学,愿意就业的学生可通过多种学习就业。第四级教育发挥着补习与转换教育的作用,是人才成长“立交桥”中的“引桥”。因此,应高度重视高中后教育的发展,确立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第4层级教育机构,可以附设在高等院校(相当于高等预科学校),也可以附设在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采取“宽进”的招生政策,其招生面向需要接受补习教育的各类学生和人员,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办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为人才成长打通渠道。

五、在基础教育中实施职业渗透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

我国的基础教育基本上是选拔教育,主要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这就决定了课程的设置以学科为中心,教学内容强调学科本位,与实践和职业生活完全脱离,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少开设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课程,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对社会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和职业的变迁没有基本的了解,不知道怎样选择专业与职业,在选择专业与职业时基本上由家长或教师代劳,致使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或职业不感兴趣,产生厌学,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二是学生对职业教育不了解,不知道选择职业教育后,自己还有哪些选择与发展空间。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职业渗透教育,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设不同的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小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和态度,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初中和高中阶段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使学生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职业的概况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引导学生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选择;同时开设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农业、工业、商业等课程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不是针对某一种职业的,而是面向各行各业的。通过开设这些课程让学生建立起农业、工业和商业的概念,知道农业、工业和商业是整个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了解当代社会面临的农业和工业问题,明白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掌握规划、设计等一般技能,同时为部分不再继续求学的毕业生提供初步的就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训练。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职业渗透教育主要目是为了学生能对社会的技术和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更好地由普通学校向职业学校和职业世界过渡。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文2

【摘要】近年来,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面临考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促使高职文秘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既由文秘岗位的特殊性决定,也由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决定 。文秘专业的学生要想将自身的能力结构实现均衡发展,就需要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其满足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以关键能力培养为基础,对关键能力培养引入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文秘专业学生进到社会之后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从而对文秘专业教学革新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关键能力 文秘专业 教学革新

“关键能力”一词最早由德国职业教育专家麦腾斯提出,是指与具体的工作任务、专业技能或知识没有直接联系的,但是可以迁移、转化到其他不同领域的能力,是在各种场合和职责中可以做出选择,可以对于人生中各种不可预见的变化得以胜任的能力。具备关键能力的人能较容易实现职业的变动和岗位的转换。在德国,教育界将关键能力划分为四个方面,即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互联网通讯技术快速发展,这些都对传统的秘书职业带来大的冲击,对秘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变化?关键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文秘专业的关键能力,其载体就是专业知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关键能力,能拓宽学生的职业适应范围,增加就业。研究关键能力,也是当前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⒐丶能力引入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当中的必要性

(一)由中小企业文秘岗位要求决定

当前我国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就是中小企业,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追求的目标普遍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很多秘书人员都是身兼数职。中小企业的文秘工作岗位从事的主要工作是文字工作、公关与接待、通知与传达、能与行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财会工作、信息、统计、人事档案等。秘书人员兼任其他工作,不仅需要具备文秘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比较强的职业迁移、转换能力,这当中最为关键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具备学习能力才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也是实现秘书职业终身学习要求的最重要的能力。

(二)实现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

能力结构是指一个人具备的能力类型和各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分成各种能力类型,每个人的能力结构也是不同的。从专业能力结构出发,企业要求文秘专业的学生具备更好的职业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但在传统的培养方案当中,课程内容比较重视文秘的岗位要求,教学内容设置主要围绕着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展开。培养的目标就是为了落实工具性操作技能,而有关于文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徙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都还只存在于文字表述方面。因此文秘教育的最佳模式就是构建以综合能力为基础的能力结构,注重培养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在未来激烈的竞争当中赢得一席之地就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职业发展的重要要求就是依托关键能力,实现能力结构均衡发展。

(三)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秘书职业的发展类型通常情况下分成三个类型。第一个方面是上移,指的就是从低级的职位不断上升,发展成为高级职位。其中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在秘书职位当中,由初级秘书,发展成为中级秘书、高级秘书。在秘书职位之外,成为高一级的管理者。第二个方面就是侧移,指的就是由组织当中的职位实现横向变动。通常指的就是行政助理类的职位向业务类等部门进行侧移。第三个方面就是移出,指的就是从一个具体的组织当中退出,或者调离,最终实现职业改行或者自己创业。个人的核心能力的水平和自身职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其核心能力比较高,可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但秘书职位无论是实现个人职业的生涯发展,还是实现自主创业,都要满足于职业变化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因此,关键能力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须品”。

二、我国文秘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开设困难重重

从专业设置来看,当前高等院校开办的文秘专业很多都是依附于文学院或者中文系。这种依附的行为导致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师资来源大多“系出中文”专业性不够,文秘专业的学生也因此缺乏对于自身专业的深入认识,甚至还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迷茫感受。从社会层面出发,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秘书职业资格准入机制,非文秘专业就业秘书岗位的比比皆是,这对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极大冲击,就业去向可能面临困那难。从用人单位来看,中小企业雇主对秘书职业的专业化普遍认识不足,认为学历越高的越能胜任秘书工作,因此,秘书招聘唯学历论比较严重,专科竞争不过本科已是现实,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取消了文秘专业。以上原因导致高职文秘专业开设困难重重。

(二)文秘专业课程教学仍旧比较保守

文秘专业更多是由本科院校开办,培养面向党、政、企事业单位的理论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秘书专业设置和课堂教学大多承袭本科教育而来,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化教学改革,但课堂教学还是较偏向于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使用“讲授式”、“灌输式”的方法开展教学,缺乏具体的课程实践内容,课堂缺乏交流,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关键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三)文秘专业实习环节缺乏创新

一个合格的文秘人才如果没有实际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区去锻炼,那么就无法在实际工作当中做到收放自如。秘书岗位的特殊性使得文秘专业的毕业生难以像其他工科专业那样采用集中、统一的方式开展实习。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方式依然采用“自主择业”的方式进行,实习岗位如果与专业不对口,学生就无法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自己,实习成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实际实习的过程中,由于监管难度大,涉及企业多,学校难以帮助学生制定计划去学习,加上秘书岗位的工作内容繁、忙、杂、累,工作内容还不统一,使得学生通常只能盲目的应付实习 。实习环节缺乏创新,因此实习成效难以保证。

三、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文秘专业教学革新建议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可将文秘专业的关键能力分成具体的两种类型,一个类型就是秘书职业需要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例如办公设备的应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另一个方面就是跨职业关键能力,又可以被称作是独立工作类,主要有随机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等。当今社会对于文秘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专业能力的同时,掌握其他关键能力。

(一)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具体拟定人才培养计划之前,需要进行实际调研,结合专家学者的相关经验,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不断进行论证,以高职文秘专业为基础,对于现实需求的办学方针进行有效的适应,拟定的方针和计划需要始终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且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重点改革能力培养方案,注重职业核心能力与关键能力得培养。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指的就是人们针对学习活动的规律的集中认识,也是人们对于教学活动的看法和基本态度。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符合工作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文秘教育需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利益出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前提开展教学活动。

在高职文秘教学中,需明确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方向,结合理论和实践,将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且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使用上,以学生为中心,使用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积极教学法开展教学,如情境模拟、小组活动、同伴学习、项目教学等方法。

(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体双翼”式课程结构

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行培养,需结合社会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实现文秘专业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需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文秘专业课程结构。在课程的新体系当中应融入人文类课程,以职业能力板块为基础,开设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利用人文素质课程主要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从而将自身的素质提升,增强社会适应力。高职院校可根据需要设计有关人文素养的读本,通过打破认知限制来促进文秘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注意的是,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分解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可以提出更加具体的目标,实现关键能力的培养。另外,在课程结构中扩展文秘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具体包括商务沟通和企业管理等内容。构建高职文秘专业的关键能力培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一体双翼”式课程体系,既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能使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未来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实现“双赢” 。

(四)开发秘书培养项目的系列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具备相应知识、技能与态度的高技能人才。岗位工作内容决定职业知识与技能要求。因此,高职文秘专业的教材开发应以工作任务为单元进行模块化教学设计,使用项目导入式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做中学,通过自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探索的阶段,学校可以开发例如《商务秘书项目教程》、《办公室事务处理项目教程》等教材。编写人员需要将文秘专业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利用任务驱动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单元,整合教学资源。 结合现代商务活动的特点,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操作习惯与技能,特别是秘书专业核心技能与关键技能的掌握。设计的教材当中包括秘书职业工作、秘书日常事务以及秘书的商务活动等等。在每个项目当中概述其项目内容,介绍其中的背景和任务描述,并且利用知识链接和案例阅读等形式,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并且注重知识领域的有效拓宽。

(五)建立以关键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开放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以书面考试成绩定评价”的评价模式,转而关注模拟工作实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由于学生的关键能力很多都体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因此客观、有效的评价文秘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就需增加形成性评价(它贯穿于课堂学习的始终,同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反馈)的权重,减少总结性评价(它通过“最终成绩”给学生打分,包括测验、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权重,同时注重真实性评价(基于一个“真实世界”情景的完整性评价),从而构建出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不再是评价过程中的唯一评价者,期末考试成绩也不再是最终成绩,这样可以吸引文秘专业的学生更多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也可以提供机会让社会企业参与到评价当中去。考核成绩需要记录专业和非专业(关键能力)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成绩分别占据二分之一。在总结性评价的过程中,平时成绩占据40%的比例,而考试成绩占据着60%的比例。在考试成绩当中包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理论成绩占据50%,而实践考核成绩占据剩余的50%。考核非R捣矫娴墓程中,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评成绩,还有教学团队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学团队指的社会、企业、老师,自评成绩和教学团队的评价各自占据50%的比例。

即:最终成绩=专业成绩(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50%+非专业成绩×50%

(六)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

组织文秘专业的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来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学到课堂当中教不到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职学生需要按照高职院校的实际培养需求,在毕业前最后一年来到企业真正的开始实习,通过一年的实习可以更快的融入到社会,并且可以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当中,如果遇到了困难,指导教师应该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对于学生形成鼓励,让学生明确实习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制定全面的措施,对于实习学生的巩固率得到有效的保证。

四、结论

高职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应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办学的方向与特点,对于文秘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行加强培养,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对文秘岗位的需求,也可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结构获得均衡的发展,使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学生得创业与创新。要想使文秘学生的关键能力得到增强,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利用开放式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促进个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拓宽学生的职业适应范围,增加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朱晓燕.“翻转课堂”在中职文秘专业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04:36-37+35.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文3

【关键】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行为习惯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对于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门类的职业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已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管理的更新,产品的结构调整,怎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企业欢迎?职业教育需要在方方面面面进行改革,管理制度改革、教学课程改革、就业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企业的第一线培养出合格人才是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条件。

一、“以人为本”建立新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良习惯。父母给予理所当然的享受型思想。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能吃苦耐劳、有独立能力的社会有用人才?学校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因此,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从职校毕业的学生只要有技术,这个学校一定就好,这种学生一定就会受企业欢迎。但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观念的转变,我们的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已经不单单看着一个人的技术的好坏。是否能适应企业的管理等等,已作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以人为本”建立一个全新的学校管理制度。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技术过硬,其它综合素质也过硬的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喜欢,必然使职业学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专业之间的相容性

职业教育区别于义务教育,强调实用性。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混乱,导致内容繁琐,理论教学时数偏多。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学生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会比较熟悉,而对外工种甚至相近工种的有关知识却知之甚少的问题。所以,用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变化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市场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大舞台。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这个大舞台更具竞争力,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舍弃一些理论上不必要的课程设置,适当增加一些对学生有兴趣、有益的课程。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打破专一的专业学习,使学生获得两种以上的专业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更增强了职业学校的优势,使职业学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学生就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就业制度的必然趋势。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如何帮助学生打开就业大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呢?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整体素质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熟练地掌握推销自己的技巧,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就很难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现实中很多学生在毕业前一直没有就业经验,并不是不具备就业的实力,而是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就业的现状或过高地强调自己对首次就业的期望值,还有些是缺乏起码的自信心而失去了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处于就业等待的迷茫状态。很多学校都会选择在这时候进行一些就业方面的教育,或者一直开设有这门课程,但效果却不好。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就业,消除他们内心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惶恐。最终导致错误的择业又失业,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为学校的发展埋下隐患。

列宁说过:“要知道,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总而言之,社会是不断得发展,这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去适应。在将来,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才,一专多能的人才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我们职业学校需要改革,一场彻彻底底的改革,为自己赢得市场吧,赢得机会。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作者:李强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文4

(成都师范学院外语系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幼儿英语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获得了教师、家长、幼儿园以及教育管理层的广泛认同。它既是当今学前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发展得最迅速、最流行的教育实践之一。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如何提高幼儿英语师资的英语教学实践技能,成为了广泛关注的中心。本文就调查结果出发,提出幼儿英语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英语;实践;课程

随着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英语教师的师资水平逐步受到社会、学校及家长的重视。国内不少高校也在此机遇下先后设立相关专业,旨在培养合格的,能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教研的幼儿英语师资。高校学前幼儿英语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包括: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注重英语知识与学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以及加强幼儿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但当前高校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相脱离,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大专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实际工作的要求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理论素质较好,但实践技能欠缺,对幼儿英语教材、教学等缺乏应有的了解,难以适应新形势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四川幼儿英语师资情况及幼儿园对英语师资的要求

为了解、掌握四川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园对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情况,笔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入园听课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四川幼儿园开设英语课和参加幼儿英语学习的幼儿比例较高,达到了73%,在城区,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的比例达到了89%。幼儿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多样,而幼儿英语师资水平跟不上,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在参与调查的幼儿园中,幼儿英语师资学历普遍较低,英语专业毕业的人数极少,除了两个幼儿园的师资中有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方向)的学习经历,三个幼儿园的师资由培训机构委派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受过英语专业培训)外,均由未受英语专业教育训练的幼儿园教师兼任。由这样的教师担任幼儿英语教学,教学质量堪忧。教师或者专业素质不达标,发音不准,用词不当,或者不了解学前教育的心理和学习特征,教学开展不顺利。在有志进行幼儿英语教育的幼儿园中,有不少由于招聘不到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而放弃了。在已经进行幼儿英语教育的幼儿园中,幼儿英语师资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情况,不能很好地胜任幼儿英语教学任务。

二、幼儿英语师资实践技能培养的重点

现有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强调的是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忽略了学前教育师资英语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致使幼儿园在组织英语教学活动时面临许多困难。学前幼儿英语教育的质量要提高,就必须培养出一只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幼儿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而且应该善于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设计出生动、活泼,能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的幼儿英语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纯正、优美、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因此在幼儿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实践技能的训练:

(一)幼儿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口语能力

“说”是英语技能中最基本的一项实践技能,只有当幼儿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语音、口语能力,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耳濡目染,带给幼儿纯正的英语习得环境。

(二)英语故事讲演能力

故事具有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曲折的特点,故事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空间与机会,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唤起幼儿情感体验。因此英语故事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不仅为幼儿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幼儿英语教学提供有效的语言输入,为幼儿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教学提供有利的铺垫。

(三)英语游戏组织技能

《幼儿园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了游戏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活动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注意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与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分不开。幼儿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游戏正是幼儿兴趣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歌曲歌谣演唱及教学技能

幼儿英语教学活动离不开歌曲歌谣等的运用。音乐通过刺激幼儿听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情绪和想象,帮助幼儿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语言输入,习得英语。幼儿英语教师对歌曲歌谣律动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对上好英语课有着不言而喻的促进作用。

三、对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设置的建议

“实践类课程模块”中的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目的在于通过实训,培养幼儿英语师资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教师素质。要培养幼儿英语师资教育教学口语能力、故事讲演能力、英语游戏组织技能和歌曲歌谣演唱及教学的能力,可以通过在实训课程中增设一门“幼儿英语教师口语”课程,分幼儿英语教师口语(一)、(二)、(三)、(四),分别在第一、二、三学年开设。

第一学年,每周安排一次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分散或集中),观察、了解幼儿英语日常教学用语,熟悉幼儿身心发展和语言发展水平。在课内,主要训练学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用语,打好语音、语调和语言基本应用能力的基础。

第二学年,每周安排一次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一次幼儿英语故事教学观摩(分散或集中);每月安排一次幼儿英语故事模拟讲演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在模拟幼儿园对进行故事讲演,通过实训提高故事讲演能力。

第三学年,每周一次课内歌曲歌谣或游戏组织训练,每周一次模拟幼儿园歌曲歌谣或游戏组织实践,在实践中调整并完善幼儿英语歌曲歌谣、游戏教学的设计,提高教学实践技能。

四、结语

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在力求面向现代化,贴近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前沿的基础上,以综合素质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真正为幼儿英语教学一线提供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新兴力量。一个课程体系的完善,要在实践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只有不断完善、修正,才更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开设时间不长,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探索,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系成都师范学院“学前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研究”(CS13SB0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慧宋,建威.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专业早教方向课程设置研究[J].时代教育,2013(09)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艺术素质 声乐教学

Abs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of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and potential of the largest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9% of global GDP, 10% of the global employment rate, China has defin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rld tourism power"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up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So, how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ll kinds of personnel has become a popular and serious issu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hotel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rtistic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arts education in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area has made a number of issues raised and resolved.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hotel management; artistic quality; voice teaching

0 引言

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倡导将礼、乐、诗、书、射、御“六艺”列为学校教育的科目,这其中就包括了艺术教育。20世纪初先生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朴素观点。近年来,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相关艺术教育规范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艺术素质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倾向,曾经和现今各个阶段各个层面的教育都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1选题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1.1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酒店管理也称招待管理,是指从事关于酒店,餐饮和旅行及旅游业相关事务的行业,其服务性的行业特点注定了酒店管理行业的所有业务及工作都是通过服务顾客来体现和实现的。那么,在与顾客的接触、沟通中,服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可是其自身的修养、气质与精神面貌的优劣可能更加关乎到工作的完成情况和事业的成败。

艺术素质,包括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具有生成性和可塑性。具体指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了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欣赏、感受、认知、表现能力上的综合体现。艺术素质的培养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习惯、个性,也就是当下常说的情商,①而情商对工作的完成与事业的成功不言而喻。

我院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借以我院深厚的艺术底蕴,将艺术素质教育渗透到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去,走出了一条具有艺术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办学之路。我们用艺术教育中“精耕细作”的理念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特色化教学,让他们在职业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升,真正实现了“T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2011年被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在我院这样一所艺术类的高职院校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艺术素质培养教学和研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全省、全国来看,不少院校逐渐认识到艺术素质教育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也纷纷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譬如:声乐、台词、舞蹈、音乐欣赏等课程。但一般院校酒店管理的艺术类课程,没有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我们的则是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成体系有框架的综合艺术素质教育。通过研究有特色、有发展、有活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在行业内进行推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酒店从业的专业人才。

2特色化声乐教学的开展

让艺术素质教育的成果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我们真正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初衷与落脚点。酒店管理专业的声乐课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课,因为我们并不是培养声乐演员或者声乐教师,这门课是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类课程中的一个方面,那么要保持与其他艺术类课程,如舞蹈、台词、音乐欣赏等课程,一致的步调,互相催化,相辅相长;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进行不同风格类型的教学,如美声、民歌、流行,甚至还有原生态;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一些具体曲目的教学与排练。

2.1 授课形式的特色

声乐课有小组课、大组课与合班课之分(没有声乐个别课),这是根据行课的需要,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亦可合班来进行,具体怎样操作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内容。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第一学期一般采用大组课或者合班课来进行基础的歌唱基本功相关技巧的教授,譬如歌唱仪态、呼吸方法、口腔控制等,多唱一些难度较小的齐唱曲目;第二学期开始,小组课渐渐成为授课形式的主体,但也根据需要合班上课或排练,完成当下一些教学、竞赛、表演任务。三种授课形式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灵活机动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2.2 授课内容的特色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设计不同的曲目进行教学与排练。譬如,导游方向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些旅游胜地的当地民歌或戏曲的积累(见表2),方便在带旅游团时给游客表演或交流。当然,有的曲目还需要跟舞蹈课相结合,配以当地的民间舞的基本舞步和手势;还可以和台词课一起配合,学习当地的方言,演唱歌曲更加原汁原味,以达到更好的带团导游效果。

根据不同的活动进行授课内容的设计与调整:系部会定时定点进行教学观摩或歌唱、舞蹈、朗诵等比赛之类的活动,那么授课的内容也要根据当时活动的需要来进行调整。当然,系部活动计划都会在前一个学期的期末安排并公布,方便教师在假期做好教学计划和教案及相关的准备。

酒店管理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活业中的一大方阵,也是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正是顺应社会和市场需要、拓展办学思路、实现文化与艺术兼容的新办专业,是我院“十二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该专业于2006年正式招生,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是其专业技能教学与艺术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受到了用人企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也能起到较好的特色引领作用。

 

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适合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获得重点建设机会,于2011年11月成功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承担着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

注释

① 情绪商数(英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或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EI或EQ,简称情商),是一种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洛维于1991年创立,属于发展心理学范畴。情商是一种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2] 尹权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8).

[5] 陈特水,殷章馨.试论高等旅游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 教学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方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掀起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作为学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的政治课该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成为每一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职业院校出现了重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职校生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大量压缩、减少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不少青年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么选择改教市场营销等比较热门的课程,要么干脆离开教学岗位。这种错误倾向忽视了思想政治课在职校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实践证明,职校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第一,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其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这些内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职校生来说,不啻一场“及时雨”,保证了他们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第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校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在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职校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职校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职校生必须在深刻领会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职业院校政治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1.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真正遵循职校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假、大、空”的说教,降低单纯理论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明确党和国家对职校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成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及成长成才的途径方法。

2.改进教学方法

以往职业院校的政治课堂教学都是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要力求贴近职校生的实际,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另一方面要走出课堂,走进寝室,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3.注重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