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行业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行业方案范文1
突破口:物联网
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往往有两种方式,如果以互联网为描述主体,它指的是能源的互动化、双向化贸易。如果是以能源为描述主体,则指的是利用IT技术来提升能源行业的效率。在目前的体制与技术下,能源与互联网的结合,大都表现为第二种,也就是“互联网化的能源行业”。
需要指出,根据环节不同,“互联网化的能源行业”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贸易与销售环节,它通常体现为电子商务,例如目前热门的煤炭和LNG线上交易。而在生产与运输环节,它通常体现为物联网,例如通用电气的“工业互联网”,以及华为的“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也就是将设备用互联网连接起来,而其具体的运行则可以梳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利用传感器收集设备运行中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也就是“大数据”);
第二步,利用大容量、高速度的网络将这些大数据传输到指挥中心;
第三步,指挥中心分析大数据,最终给出解决方案。这也是“华为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名字的由来。
尽管原理类似,但是,“能源解决方案”与“工业互联网”一个关键的差别在于:制造工厂的位置通常比较灵活,它既可以地处市内,也可以落位郊区,相比之下,能源的生产基地和运输通道为了靠近资源,大多数时都布局偏远地带,而这些地方的通信信号往往是非常薄弱的。
在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塔里木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其总部位于新疆库尔勒市,作业区覆盖周边5个地州20多个县市,主要油井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这里是整个中国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华为将会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通信网的渗透
在经过多轮的讨论与研究后,华为基于油气生产特点,提出了智慧油田解决方案。采用先进的LTE技术,利用其大带宽、广覆盖的特性,可方便、灵活地帮助客户搭建一张油气生产专网。
在保障生产数据采集准确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人工抄表工作量,使得数据采集效率提升50%以上。
塔里木油田一役固然经典,但它只是华为在能源领域庞大棋局中的其中一子。依靠强劲的通信业务,目前华为已经渗透到了煤、电、油、气行业的各个环节:例如矿山、油田、炼厂等生产基地,以及铁路、管道、电网等运输通道,不过万变归宗,无论是在哪一行业,华为实际上都是在致力于完善物联网系统的两大关键步骤:
在信息收集上,华为通过视频探头来监控实况,同时还利用传感器来定位并收集信息。这就像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比赛的直播,还能随时查阅技术统计数据。从而全面有效地反映出前沿情况。
在信息传输上,根据不同的下游需求,华为往往会给出不同的产品与服务:如果能源企业侧重于网速与可靠性(例如数据庞杂的电力调度数据网),则为其配备容量大、高稳定性的有线网络系统。如果能源企业更追求经济性与覆盖范围(例如漫长的西气东输管道),则为其配备成本较低、布置灵活的无线网络系统。
旧秩序的颠覆者?
华为企业BG大企业业务部油气行业解决方案总监侯晓松认为,物联网本质上是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问题,这也是许多传统行业开始触网的原因,与此同时物联网也将给企业带来重大变革,彻底改变现有的营销模式、生产模式、人力组织模式等。
一般来讲,能源效率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技术效率,它取决于设备的先进程度,属于被动属性,例如大容量的火电C组可以有效降低煤耗;二是运营效率,它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水平,属于主动技能,例如水电站可以通过丰蓄枯发来减少弃水。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目前的中国能源企业的技术效率比较领先,而运营效率的提升潜力还很大。仅在生产一线与指挥中心进行信息交流的环节上,就有两处亟待改进之处:
信息收集环节,目前不少企业通过人工抄表来记录数据,但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片面且滞后。
信息传输环节,由于厂区位置偏远,网线容量不足,很多能源企业经常会出现信号不好(如煤矿,油气田)或是网速过慢(如电网公司)的情形。
能源行业方案范文2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第6号令颁布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和农业部农人劳[2000]16号《关于印发农村能源行业沼气生产工和太阳能利用工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农村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的从业者,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水平,取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为促进“太阳能利用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拟在2008年3月起与全国各有关单位联合组织“太阳能利用工”职业资格培训班。办班宗旨为全面提高本行业企业员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服务于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事业,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将有关培训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内容
根据《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标准》,参考统编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太阳能利用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分为传热学基础知识、太阳热水器原理和太阳热水器安装、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四大部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进行授课。
二、招生对象
面向全社会,从事或准备从事太阳能建筑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和经销的人员。
三、报名条件
培训班共设初级和中级两个级别。报名者均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四、培训时间
共40学时,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五、鉴定方式
依据《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标准》,坚持“培考分开”,采取理论闭卷考试与实际操作考试并举的方式进行。考试合格者,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向农业部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申请鉴定,颁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相应等级的“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六、收费标准
报名费150元/人,考试费150元/人,培训费980元/人(其中包括教材、培训、鉴定及实习材料损耗等)。注: 单位内部培训的培训费也可根据集体报名情况商议确定。
七、报名办法
培训班可个人申报,也可单位申报。参加人员须认真填写《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见附件1,复印有效),由所在单位盖章,邮寄至我单位,交纳报名费150元/人,不能按时参加培训者不予退款,但可参加下期培训。
八、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100125)
联 系 人: 温老师、简老师
电话:(010)65910066转2504传真:(010)65929429
能源行业方案范文3
云计算技术真正广泛的开始应用时间不长,新奥集团作为能源企业之所以关注这件事是从能源网络开始的,对于能源行业来说对能源网络的管理、安全、优化、服务是首要问题。
新奥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首席技术官/首席科学家甘中学认为云计算不能只存在虚拟世界里,必须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结合起来。云计算的特点是虚拟化、标准化、自动化,但更应该强调的是智能化。如果只有数字化而没有智能化,时间长了就变成纯粹数字化的云计算,对企业业务没有发生改变。而云计算最终要走向智能化,因此能源行业的智能不仅仅是基于数据的智能,而是基于智能体的智能,也就是把能源行业的设备、能源、信息都看成是智能体,基于这些智能体构建云计算的基础。
让服务更加优化
新奥集团最早从事的是燃气分销,随着新奥集团的业务拓展,从燃气网进入了新能源行业,目前新奥集团拥有光伏产业、生物能源产业。而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新奥集团从IT领域拓展到能源领域。作为一家传统企业,新奥集团将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融入到自主原创的“泛能网”技术之中,将IT能力注入能源系统,减少能源损耗带来能源增益,使得电、燃气等的交付更为优化。
甘中学说,“能源行业的传统模式是按照传统办法去销售能源,给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但是随着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技术的发展,企业不提高内部效率,不提高对客户的服务和品质效率就不能生存。云计算里云的概念是商业的创新定律,不止停留在IT领域,我们可以把它推广到其他的行业里,在这个基础上吸收有用的信息,产生了泛能云。”
通过泛能网,使得新奥集团的流程完全系统化,也完全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价值上。通过云计算将服务流程网络化,由过去卖方主导的市场变成了客户自主选择的市场,客户可以自主选择生物燃气或者其他燃气等能源方式。由于有了泛能网和云计算,增加了客户选择的自由性、多样性,完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重塑。
从“泛能网”到“泛能云”
如果一个普通的民居,将电能、燃气能和自主采集的光能作为主要能源,在白天日照充足的时候,用光能支持电器、制冷等需求;而夜晚光能薄弱的时候,照明、供热等能源自动转换为电能或燃气能。用户使用能源将真正做到按需付费,甚至,当光能存储过剩的时候,用户还能够将剩余能源返销给供应网络。这样的“泛能云”模式,将为中国千万家庭带来智慧节能的全新概念。
这就是“泛能云”模式,新奥集团将倡导的“泛能网”通过云计算模式实现多种能源混合供应、相互转化、远程共享,并通过云服务模式对能源各方的智慧汇集后获得网络效应,在用户终端实现最优化配置的能源网络。
“泛能云”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技术,在多种能源的网管中部署传感器、控制器和特定功能的芯片,捕捉人们消耗的燃气、热量、电量等信息,再用可视化的方式动态地展现出来。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实时处理和智能分析产生高级应用,如分段计价、按需付费,可以为用户提供每天的能源使用情况,及时指出浪费、并提出优化建议,帮助用户合理规划能源的使用、降低能耗。
能源行业方案范文4
【关键词】 新能源 光伏 人才培养
1 推进校企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与区域光伏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积极推行“订单”班培养,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把职业素质教育、专业教学要求、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形式与企业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深化“校企循环、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依托区域光伏产业基地,实施“校企循环、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能力培养上,构建以“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企业为载体的技能递进培养方式。“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培养的主要为单项能力,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的系统性生产能力,顶岗企业培养的是实践生产能力,实现学生技能从“生手—熟手—能生”进行转变。在组织形式上,应开展暑期顶岗实践活动和毕业前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循环培养。
2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
2.1 完善实践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邀请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评审、实施监督、验收等工作,完成符合企业技能需求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提取企业典型生产过程,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以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为主线,以光伏电子产品制作、光伏电站建设为方向的实训基地体系。(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发挥区域产业特色,将专业建设与产业进行对接,增加部分校外实习基地,能满足课程教学、顶岗实践等教学环节需求。落实“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作用,系统、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组织方案,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践与校外生产性顶岗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培养方案。
2.2 制定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1)注重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分散在理论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训练实践、集中周单独开设的专项技能训练和半年以上集中进行的岗位实务综合能力训练实践三大模块组成。在实践训练安排上,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遵循由基本技能到专项能力再到综合能力培养训练的程序,用分阶段的方式强化实训效果,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
3 加强课程建设,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依据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标准,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传送到课堂;校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运营等教学资源;加大网络信息化建设,开设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实施“以证代考”的课程考核模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团、科技创新等各项活动。
职业教育具有教学和社会培训的双重功能,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在建设之初,就应把开展光伏方面社会培训设定为专业建设目标之一,以培训促教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另外实际操作技能是反映高职学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一方面加大课程中实践部分的比例,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提升学生技能水平,营造全社会了解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加强专业群建设,专业群的定位应紧密结合光伏产业发展,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确定为人才培养目标,以行业产业发展引领专业及专业群发展,以光伏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做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目标,全面提升光伏专业群核心竞争力。
4 打造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高服务能力
以“工学结合、资源共享、紧密稳定、深度融合、校企双赢”为原则,推行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制度,通过专业教师实践基地建设,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一批在光伏产业和高职教育界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及教学骨干,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高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5 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专业和谐发展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立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毕业生追踪调查等制度,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专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学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综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龚声蓉,杨季文,朱巧明,胡新华.多模式校企合作 主动适应企业需求[J].计算机教育,2006年10期.
[3]李春华,崔世,王宣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电类本科专门人才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4]王永莲,王晓琼.引名企进校园 校企深度融合 共建实训基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能源行业方案范文5
新能源新动力
近年来,雾霾天气的肆虐让不少人将根源落在能源行业的头上。“技术不到位、监管不严格、清洁能源不清洁”等怨声一直没有消失过。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趋突出,能源对外依存度加大。另一方面,我国已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铀资源全品种的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近6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30%。为此,国家不断加大对于能源行业的市场和行业管理力度。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中提出,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要重点实施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要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新奥能源作为国际创新清洁能源的领跑者,始终在新能源的技术研发方面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绿色煤气化、煤基低碳能源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新奥能源,为国家低碳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工程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既然要创新就无法回避利用新技术,如今新技术层出不穷,考验的更是企业的观察力、决策力、执行力。对于新奥来说,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机遇,新奥的成败还影响着行业的趋势与路径。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系统管理部主任崔占海解释,“我们需要打造出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智能运营体系,通过持续的大数据治理和大数据应用迭代,推动业务的创新发展和管理的变革提升。打造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业务发展推动模式,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也是产生海量数据并对数据分析有着重要依赖的企业。大数据为其提升管理效率和拓展业务边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从能源价值链入手
目前新奥能源的业务价值链已经非常清晰,涵盖了城市燃气、能源物资、能源贸易和泛能站等多种业务,每种业务又分别对应着详细的具体环节,有力地支撑着新奥能源业务的发展。想要利用大数据治理手段让业务价值链创造更多价值,还需要从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入手,建立数据治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同时需要提供强大的技术平台。其难点在于如何在不大幅增加企业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前提下实施数据治理,这里还需要用到技术平台的自动化能力。最终实现广泛集的成高质量的大数据,用数据说话,给决策者准确的数据。
目前针对新奥业务的市场营销、能源采购、能源销售、客户服务等重要环节,在大数据平台中需建设以下四大场景:
在市场营销方面,可利用大数据平台能力,根据客户基本信息、位置信息等,发掘潜在客户,开展针对性营销和服务。还可根据不同客户的区域分布情况,合理优化营销网点,调整营销策略。
在能源采购方面,大数据平台可对能源采购历史、现有库存比例、能源需求量等信息进行分析,调整采购策略,进一步合理化库存,实现利益最大化。在能源销售方面,大数据平台可根据客户的信誉评价、历史成交记录等信息,甄别出客户的支付能力,挖掘出潜在的客户需求,推出个性化销售,适当调整收费方案。
在客户服务方面,以城市燃气为例,不同的用户群体(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的差异),对能源服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对受教育水平高、收入水平高的用户,可赋予较高的信誉等级,采用用户自行读数、自助缴费、网上服务等用户自服务模式,既能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又能降低服务成本;反之,对受教育水平低、支出敏感的用户采用上门读数、辅助缴费、跟踪服务等模式,加大人力资源投入。
通过了解新奥的价值链,也就能较为清晰地了解其大数据血脉,也就是大数据中的数据流向,比如从系统到大数据库,就有了数据的血脉,或者叫血统。这为提升大数据价值有重要作用。
一个极为务实的行业
从以往的接触和了解中,能源行业从业者因其行业范围闭塞和业务内容单一,显得极为单纯,甚至有些木讷。而能源行业的IT工作者们则为更甚,这是一个极其务实的行业,也有着极为现实的需求和贯穿始终的落实蓝图的决心。
结合新奥能源目前的信息化现状,新奥采用了一体化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该方案提供了从数据获取和存储,到数据封装和应用全过程的大数据能力,集采、存、管、用多方位管理能力为一体,满足了新奥能源当前和将来的数据管理需求。
获取层:目前新奥能源所用系统一部分基于SAP套装软件,另一部分基于其他厂商。因此,在数据获取层,宜采用SAP集成工具与BDI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和获取,实现对来自SAP等套装软件的数据采集和对EAS、预算合并等开放数据库的集成。
数据层:目前新奥的BW数据仓库虽然支持了大部分数据查询、报表和分析类应用实现。但是,仍存在大数据质量管理困难、非结构化数据无法管理、模型设计优化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新的大数据平台,在原有BW数据仓库的基础上,构建了大数据仓库。大数据仓库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硬件设备的不可靠因素,可在软件层面提供数据和计算的高可靠保证。
能力层:为充分利用新奥能源数据层的海量能源相关信息,能力层需要提供数据可视化、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多维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流调度、数据检索等多种服务。
应用层:为了将大数据分析成果运用到具体业务中,大数据平台提供了数据处理工作流平台,实现从数据源定义、大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算法处理、结果输出、可视化、数据产品的一站式工作,实现了对业务人员友好的探索式大数据的全面应用。
通过对新奥能源系统现状的全面梳理,新奥能源大数据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现的“落地”过程中,大数据治理是战略成败的关键点。通过大数据治理涉及整个大数据平台的数据管理流程,明晰大数据血脉,提升大数据质量,实现对大数据的全面管控,为上层应用提供安全可用的数据基础,确保大数据平台分析与预测的准确性。
能源行业方案范文6
在缺乏一套管理国际投资关系的多边规则的情况下,现有的国际投资体系已经演变成为由诸多双边区域投资协定以及其他处理投资问题的国际协议组成的高度分散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网络。这些协议与各国的法律和具体的投资合同构成了投资者运营能源项目的法律基础。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最新数据,2008年共签署了新的59个双边投资协定,全球双边投资协定总数达到2695个。在2008年新签署的59个双边投资协定中,涉及的发展中国家有46个,涉及的发达国家有38个。目前,全世界有5600多个国际投资协定,基本覆盖了包括能源在内的所有经济活动。这些协议采取了各式各样不同的做法,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一些领域仍存在制度上的空白,而另一些领域则存在有关内容相互重叠且不协调和不一致等问题。这为政府和企业处理国际投资关系带来了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反思如何加强国际投资决策领域的多边协调与合作,以促进外国直接投资(FDI)为增长和发展做出持续的贡献。这一挑战在能源领域的FDI中尤为突出。
国际能源投资趋势
2005年,采掘行业的FDI存量约为7550亿美元。尽管采掘行业在全球流入FDI存量中所占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下降,但在2003年大宗商品出现繁荣以来,该领域的FDI得到恢复,其所占份额在2005年增至9%左右。从绝对数量上看,第一产业的FDI这些年来一直保持增长,从1990年到2005年增长了4倍。发达国家仍是流入采掘行业的FDI最重要的来源,但它们在全球总量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从1990年的99%下降到2005年的95%。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过渡经济体已经成为重要的对外投资国。以中国为例,采矿业在2003年和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分别占48%和33%。发展中国家一直是采掘业FDI的重要目的地。1999年到2000年,发展中国家采掘业FDI存量估计值增长了9倍,2000年至2005年又增加了一倍以上。
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04至2006年,流入采矿以及石油行业的FDI达到1340亿美元,其中1020亿美元流入发达国家,近27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50亿美元流入东南欧以及独联体国家。
根据国际能源署估计,从现在到2030年,能源行业大概需要22至28万亿美元投资,其中至少一半是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电力部门。
能源投资的特点
能源领域的外国投资是一个特别敏感的问题。能源投资,尤其是涉及开采活动的投资牵涉自然资源的问题。能源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经常被看作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行业。从社会角度上看,它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行业,因为能源作为一种基本商品,必须能够被大众包括穷人和边缘化人群负担得起。同时,能源生产也会引起很多环境方面的关切,与能源有关的活动还会对卫生、安全和人权等带来影响。此外,能源行业往往还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包括信息不对称和自然垄断。
从公司的角度看,能源项目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因此最初促成投资决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可能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始终保持不变。该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而且已经投入的资产不能轻易地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此外,能源项目通常都是“巨无霸”,往往涉及巨额的资金。
能源领域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特点
由于上述原因,能源行业比其他很多经济活动更容易引起国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7期家干预。政府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行业监管(如从治理市场失灵或追求其他政策目标的角度),或者作为市场参与者积极地发挥作用(如作为电力的公共供应方)。
这些敏感性以及政府的干预也往往反映在各国针对能源领域制定的FDI政策上。绝大多数富有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外国投资进入采掘行业。这些限制措施可能针对外国投资准入,也可能针对运营阶段。一些国家完全禁止FDI流入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还有一些国家只允许外国投资者拥有少数股权。
此外,近几年出现了一种趋势,就是对于流入与能源有关的行业的FDI采取了更多的限制。有些国家重新把能源行业收归国有,还有一些国家正在考虑这样做。另外一个发展趋势是,一些东道国要求与外国投资者重新谈判投资合同。这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如履行合同的基本条件发生了变化,投资者未能履行约定的义务(如向农村地区提供电力等公共服务目标),或者是为了让东道国获得更有利的利益分配方案。很多外国投资者已经被迫退出投资项目或大幅减少持有的股份。这些变化在一些拉美国家特别突出。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越来越有影响力,或重新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另一方面,许多国家仍然依靠引进FDI发展能源行业。除其他方面的好处之外,外国公司能够帮助这些国家勘探自然资源或者提供相关服务。相应的,只有东道国提供了有利、稳定的投资环境,外国投资才会流入。这包括对该领域的外国投资进行开放,对已经设立的投资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性待遇,包括保护投资不被没收或不遭受其他政治风险等。法律框架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和透明度同样至关重要。这些涉及投资保护的问题经常通过国际投资协定来处理,也就是说在为充满风险的长期能源项目吸引外国投资时,这些国际投资协定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国际投资协定中与能源有关的问题
从一些投资协定中也可以看出,政府对于能源投资非常敏感。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对部分投资协定所做的一份评估显示,为了给监管保留一定的政策空间,以确保在能源领域取得最好的发展成果,一些国家在它们的协定中纳入了所谓的“保留”条款。该评估涵盖了约1/3的目前仍生效的双边投资协定。加拿大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其次是美国。与能源有关的特别保留条款往往出现在允许预先设立的协定中,从中反映出各国对于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能源行业的敏感性。例如,加拿大的双边投资协定为执行《西北地区和育空石油及天然气协定》(Northwest Territo-ries and the Yukon Oil and GasAccords)(加拿大一巴巴多斯双边投资协定)的措施保留了灵活性。美国的一些双边投资协定为那些获得在陆地联邦土地上开发矿产资源的租赁合同的公司的某些所有权限制措施保留了灵活性(萨尔瓦多一美国双边投资协定;卢旺达一美国双边投资协定)。从技术上说,这些保留条款一般都是针对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和最惠
国待遇条款。
与土地所有、租赁及使用权有关的保留条款对能源政策也非常重要。与上述例子类似,与土地使用有关的保留条款往往也是针对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条款。这样的例子在许多双边投资协定中都能发现,如美国、黎巴嫩、阿曼、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都有类似的条款。此外,加拿大的双边投资协定中也含有关于土地所有权的保留条款,而且它们往往十分明确,有时甚至规定了具体的土地类型,如海边的土地等。
各国有时也会综合使用以上措施。例如,有的保留条款规定,东道国保留限制外国人或外国公司利用本国土地和自然资源进行投资活动的权利(突尼斯一美国双边投资协定)。一些保留条款包含了互惠要求,规定外国投资者在本国享受特定权利必须以本国公司在该国享有同等/对等待遇为条件。在与突尼斯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美国特别指出,“在公共区域从事采矿的权利取决于(突尼斯)给予美国投资相应的互惠权利……”。
一些双边投资协定不是通过保留条款为能源领域的外国投资政策保留灵活性,而是通过一般例外条款,它类似于世界贸易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中的一般例外条款。有时,双边投资协定中既有保留条款,也有例外条款。在特定条件下,这些条款允许采取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措施。尽管这些条款在贸易与投资特惠协定(PTIA)中最为典型,一些双边投资协定,如加拿大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以及一些南南双边投资协定(约旦―新加坡;厄立特里亚一乌干达),也有类似的例子。
贸易与投资特惠协定中的另外一个典型的特点也能在一些双边投资协定中看到,该特点与所谓能源行业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存在的特殊性有关。一些贸易与投资特惠协定认为,需要保持一定的政策空间以确保能够适当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这些协定的“服务”章节通常都含有一个条款,将“政府机构提供的服务”放在协定约束的范围之外。哥伦比亚的一些双边投资协定试图在能源投资领域采取类似的做法。例如,哥伦比亚的两个协定把能源列为“公共服务”之一,允许哥伦比亚在该领域保留现有的国民待遇限制或者增加新的限制(哥伦比亚一秘鲁双边投资协定;哥伦比亚一英国双边投资协定)。
总之,双边投资协定在确保外国投资者获得公平、平等待遇,以及在被没收或国家政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获得赔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双边投资协定也反映出这个领域的敏感性。如果在签订协定前经过慎重谈判,双边投资协定能够让缔约国在不过度限制它们在与能源有关的问题上的国内发展权的情况下,承担国际保护责任、满足国际保护标准。除双边投资协定之外,其他国际投资协定也表明,各国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准入和运营都设置限制。联合国贸发组织200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对部分国际投资协定(美国一智利、北美自由贸易协定、G3、加拿大一智利、安第斯条约、南方共同市场、OECD国民待遇工具)进行了评估并发现,总体上看,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保留条款一般在发展中国家更流行(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相关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在主要发达国家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中也存在。
投资者与国家在与能源有关的FDI方面的争端日益增多
虽然国际投资协定提供的保护对能源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从东道国角度看,这也可能成为一个敏感问题。能源行业内投资者与国家之间的争端数目相对较高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截至2008年底,与能源有关的争端超过了80起,在所有已知的基于协议的争端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29%。2007年和2008年每年新提交的有关能源的投资者与国家之间的争端大约有13起。从行业分布来看,与电力有关的争端数量最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7期多(44起),其次是石油生产项目(17起)、天然气供应与经销(12起)和碳氢化合物特许权(7起)。
以电力行业为例,有关发电(包括电厂的建设和运营)和送电投资的争端在增加。例如,一些投资者指责东道国的行为违反了协议义务,如:未能成功签署投资合同,没有移交土地,歧视性待遇,干预关税制度(如与阿根廷有关的几个案例),撤销经营许可,不为所发的电力付费,没有执行电价和未能阻止偷电行为,终止合同和没收等。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厄瓜多尔撤销了它以前的承诺,不同意按照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的程序调解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方面的争端。
全球金融动荡及其对国际投资规则的影响
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越来越清楚地显示了它对投资流动和投资政策的影响。2008年标志着始于2004年的新一轮国际投资增长周期的结束。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与2007年1.9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相比,2008年全球FDI预计下降1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FDI出现了大幅下降。跨国并购金额在2008年也急剧下降了29%。
随着经济危机对跨国公司的全面影响持续显现,2009年全球FDI预计将进一步大幅下降。根据一季度有关跨国并购的初步数据判断,流入所有三类国家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过渡经济体(东南欧和独联体国家)――FDI都急剧下挫。2008年以及2009年第一季度,发达国家和过渡经济体吸收的FDI不断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吸收的FDI只到2009年第一季度才急剧下滑。例如,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吸收的FDI同比下降了2l%,韩国的FDI下降了38%。
尽管实际上所有行业在2008年都受到跨国并购下降的影响,石油、采矿以及农业食品业似乎是个例外。有趣的是,采矿以及石油行业的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实际上有所上升,从2007年的1060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260亿美元。
这次经济危机最终会如何波及能源产业并对流入该产业的FDI造成哪些影响,以及各国可能会做出哪些政策反应,仍有待观察。例如,尽管采矿和石油行业的并购数量仍略有增长,但石油价格的下降(由于需求疲软以及大宗商品繁荣期的结束)最终是否会导致流入勘探及相关活动的FDI出现下降仍是一个问题。面对FDI下滑,有关政府可能会重新评估国际投资协定作为吸引FDI的工具的有效性。
另外一个可能对流入能源领域的FDI造成影响的政策反应是各国政府采取的拯救和刺激措施。如果这些措施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它们可以支持能源行业尤其是可持续能源生产的发展。这方面另外一个例子是这次危机触发的国家紧急应对措施。由于其中部分措施可能限制跨国公司的活动,影响投资流动,因此它们也可能在将来引起新的投资争端。另一方面,如善加利用,国际投资协定也能帮助防止保护主义倾向抬头。
因此,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也许会促使世界各国认真考虑国际投资协定以及它们对能源领域的影响。
结束语
国际投资协定以及相关判例法的不断演变突出表明,确保发展中国家理解缔结此类协定的意义并能够利用这些协定处理潜在的投资争端十分重要。这在能源领域尤其如此。在这一领域,完善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包括那些国际层面的政策,能够为实现能源产业所能带来的发展利益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