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和广大艺术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申报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内容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事例,这一事例应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情境性,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选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实践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案例;

4.营造艺术教育环境的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案例;

6.学生艺术学习个性化的案例;

7.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案例;

8.整合多门艺术学科教育的案例;

9.音乐、美术(艺术)学科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艺术教师素质的案例;

11.艺术教育评价改革的案例;

12.开展艺术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的案例。

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名称、使用的教材、适用年级、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图及点评等。

二、评选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校艺术教育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部分为分析解读,对此案例作简要评点分析,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3.教学设计要以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学设计的容量为1课时,字数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学设计均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内文用小3号宋体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认真填写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申报表(见附件2),左上方加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勿在正文部分出现地区、单位、作者姓名等内容。

三、申报方法

1.在学校艺术教育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选活动,评选出省级优秀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

2.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原则上推荐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3篇;音乐、美术(艺术)教学设计各3篇,参加全国评选。

3.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收件人:宋瑾。美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97,收件人:李静。

4.报送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1日(以邮戳为准)。

四、评选及奖励

1.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成立评审组进行评选。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现场观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7/08-0006-05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早期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受到政策制订者、研究者和幼儿家长的高度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往往通过“产出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产出性质量通常表现为儿童的发展或儿童能力的提升,过程性质量主要包括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环境、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等。幼儿园的教育评价往往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过程性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儿童发展这一产出性质量的高低。目前,各国为提高早期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都非常关注过程性质量问题。在过程性质量中,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往往被视为核心(彭泽平、姚琳,2010)。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教师的教与儿童的学往往融合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集体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西部或农村地区普遍采取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幼儿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获得能力的发展。当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满足适龄儿童入园基本需求的同时,强调幼儿园的教育要有质量。那么,当下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质量处于何种水平?有哪些薄弱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教育行政管理和督导部门从整体上把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水平,为制定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政策提供参考,也有助于完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方案。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c市地处我国西部,是国家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地区,基本能代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幼儿教育发展水平。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从该市不同地域(城市、乡镇)、不同类型(示范园、一级园和二级及以下园)随机选取了72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该市区(县、市)级幼教教研员、示范园园长等参与其中,对72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对象的相关情况见表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现场观察法,研究人员随机选择观察对象,进入班级后告知其观察目的。在得到观察对象的许可后,研究者对观察对象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观察。活动结束,观察也随之停止。之后与教师进行简短交流,以获取有关集体教学活动的补充信息。

3.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分析了收集到的部分其他省市有关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方案的基础上,初步制订了现场观察的方案。通过专家评定,最后制订了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9个指标(教学内容把握、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师幼互动、活动中提问、教学方式、教师行为、教学反馈、教学效果)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现场观察评价表》,并界定了各个维度和指标的操作性定义。每个指标都按照利科特五级量表法从“好”到“没有”分为五个等级,用以评定教学活动中观察到的与“表现”一致的程度。观察评价表为观察者提供了记录空间,以便为所评定的等级分数提供例证(见表2)。

采用SPSS16.0对“观察评价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研究者对观察了72名教师教学活动后形成的“观察评价表”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以分析不同教师教学活动的质量差异。

1.不同等级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差异

不同等级幼儿园教师集体教学活动质量在总分和各维度上的得分见图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等级幼儿园的教师行为(F(2.69)=1.817,p>0.05)和教学效果(F(2.69)=2.067,p>0.05)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总分(F(2.69)7.237,p

对总分及等级主效应显著的维度进行事后多重检验(LSD)分析发现,示范园和一级园的教师在总分、学情分析、师幼互动、教学方式和教学反馈五个方面的表现都显著好于二级园,在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设计和活动中提问方面,示范园的教师显著好于一级园和二级园的教师,而一级园的教师又显著高于二级园的教师。

就各维度而言,所有教师在教学内容把握上的水平最高,在教学反馈和师幼互动上的水平最低。就不同等级幼儿园而言,示范园的教师在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设计和活动中提问方面水平较高,表现出教师较好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设计能力。而在师幼互动和教学反馈上则略显薄弱。一级园教师总体水平略低于示范园,二级园教师总体水平最低,尤其需要提高师幼互动和教学反馈的质量。

2.不同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差异

对幼儿园7个不同领域(本研究将五大领域中的科学领域分为数学和科学,艺术领域分为美术和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不同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质量在总分和9个指标上的差异都不显著[总分(F(6.65)=1.088,p>0.05)、教学内容把握(F(h65)=1.098,p>0.05)、学情分析(F(6.65)=0.825,p>0.05)、教学设计(F(6.65)=0.915,p>0.05)、师幼互动(F(6.65)=0.270,p>0.05)、活动中提问(F(6.65)=1.209,p>0.05)、教学方式(F(6.65)=0.987,p>0.05)、教学效果(F(6.65)=1.371,p>0.05)、教学评价(F(6.65)=1.318,p>0.05)和教学反馈(F(6.65)=0.952,p>0.05)]。虽然统计分析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但在具体得分上,各领域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从总体上看,教师在美术领域(平均分为2.93)和社会领域(平均分为2.84)开展的教育活动质量较高,在语言领域(平均分为2.22)开展的教育活动质量较低。

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把握”和“学情分析”上,教师开展的社会领域活动质量最高,语言领域活动质量最低;在“师幼互动”“活动中提问”“教学效果”上,教师开展的美术领域活动质量较高,语言领域活动质量较低;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开展的科学领域活动质量较高,同样,语言领域活动质量较低;在“教师行为”上,教师开展的美术领域活动质量较高,体育领域活动质量较低:在“教学反馈”上,教师开展的社会领域活动质量较高,语言领域活动质量仍然较低。大部分领域的教学活动质量处于一般和较高水平之间。

3.不同年龄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差异

对不同年龄班级集体教学活动质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班级集体教学活动质量只在师幼互动上有显著差异(F(3.68)=3.769,p

对不同年龄班级集体教学活动在师幼互动上的差异作事后多重检验(LSD)分析发现,小班师.幼互动的水平最低(平均分为1.85),显著低于中班(平均分2.64)和大班(平均分为2.46),但和学前班(平均分为2.17)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从整体上看,从中班开始,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水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见图2)。

4.不同教龄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差异

对不同教龄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差异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龄教师的集体教学活动质量在总分上差异显著(F(4.68)=4.276p0.458)、教学效果(F(4.68)=2.075,p>0.094)以及教学反馈(F(4.68)=2.256,p>0.05 )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教学内容把握上达到边缘显著差异(F4.68=2.386,p>0.05)外,在其他五个指标上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具体而言,在“学情分析”上,0~5年教龄(平均分为2.16)的教师显著低于6~10年教龄(平均分为3.00)和11~15年教龄(平均分为3.00)的教师,略低于16~20年教龄(平均分为2.67)和21年及以上教龄(平均分为2.71)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活动中提问”“教学方式”“教师行为”指标上也呈现出相似的特点(见图3)。

四、讨论和建议

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有待提升

本研究采取现场观察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教师和幼儿教和学正常水平的发挥,但其真实性还是较强的。从观察的情况看,四个维度9个指标的平均分在2~3分左右,处于“一般”和“较高”水平之间,说明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有待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水平较高,在师幼互动和教学反馈上水平最低。但即便如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仍然会出现“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不足”的问题。而师幼互动和教学反馈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的重要环节,现场观察发现,师幼互动中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未能充分地与幼儿进行交流”“教师未能对幼儿的表现作出及时、积极的回应”。而在教学反馈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重复性的反馈多”“反馈未能真正解决幼儿的问题”等。

2.全方位提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培养质量、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此,需要全方位、多管齐下。

首先,关注薄弱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二级及以下园在所有指标上都极其显著低于示范园和一级园,进一步调查发现,二级及以下园大多是民办园和乡镇幼儿园,这两类幼儿园事实上也是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幼儿园的主要类型,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如何提升这两类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质量,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促进各类幼儿园均衡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发挥示范园和一级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帮助这两类幼儿园提升集体教学活动质量。

其次,从集体教学活动的薄弱环节着手。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教学活动各个环节的质量,涉及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活动中有效提问、良好的师幼互动,等等。本研究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把握较好,但在活动中的提问、教学反馈和师幼互动等方面把握较差。因此,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时,可以考虑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促进良好的师幼互动等方面,从而有的放矢地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质量。

最后,关注初入职教师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本研究中,0~5年教龄的初入职教师在教学活动质量上显著低于其他各教龄段教师。如何帮助这些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是当前开展幼儿园教师职前、在职培训的重要课题。目前很多地方例如上海、浙江等省市,均定期开展面向0~3年或0~5年教龄教师的专门培训,并有专门针对初入职教师的培训,这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新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3

一、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

原方案的两个目标涵盖了以下知识、技能:(1)感受“碎蛋壳”花纹的特点。(2)用蜡笔折线表现“碎蛋壳”花纹的图案。(3)用刷笔在花瓶身上刷色。(4)感受线条与色彩相结合的艺术效果。(5)感受油水分离的艺术效果。教师将这么多知识、技能放在一次教学活动中,其容量之大、难度之深,幼儿恐难以接受。对中班幼儿而言,以上每一项知识、技能的学习都足以单独组织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教学活动。建议教师在制订活动方案时增强目标意识,深入、细致、透彻地研究认知、能力、情感各层次目标,把握各个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安排合理的活动内容

原方案可以说是一个集欣赏、绘画、装饰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共安排了五个环节。活动内容这么多,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恐只能蜻蜓点水,学习效果很难保证。建议教师将活动分成欣赏、绘画、装饰三个阶段,以主题活动的形式逐步展开。例如组织欣赏碎蛋壳作品、欣赏“碎蛋壳”花纹、用蜡笔画“折线”、用水粉颜料刷色、画装饰画“花瓶”等一系列活动。

三、提供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

美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过程中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原方案对幼儿的要求和限制太多,幼儿自主操作的机会较少。特别是在幼儿用折线装饰“花瓶”时要求过多过细。无形中禁锢了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建议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碎蛋壳”花纹线条的变化,如线条数量的变化(从多到少),线条宽窄的变化(有宽有窄),线条形态的变化(直线、曲线、折线、断续线、连续线、重叠线等),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幼儿畅所欲言,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幼儿充分感知、体验后,教师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选择表现手法,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从而体验创造的快乐。

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杨彦君

原方案选择用“碎蛋壳”花纹来装饰花瓶,新颖有趣,但是我觉得活动中应适当减少教师的“教”,给予幼儿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一、变认知为感知

活动开始部分,教师通过课件让幼儿观察“碎蛋壳”花纹,我想这种方法在服务于教师“教”的同时,恐怕会束缚幼儿的思维。建议在活动开始时给幼儿人手一个熟鸡蛋,让幼儿自己敲碎蛋壳,观察自然、真实的碎裂花纹。之后,可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尝试画出花纹,如请几个幼儿在黑板上画出来,师幼共同讨论,形成几种大家喜欢的花纹模式,如折线状、蜘蛛网状、格子状、几何图形堆积状等,并引导幼儿互相学习。这样,可自然而然地完成方案中“引起兴趣”和“感知学习”两个环节。

二、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

在第三环节的“提出操作要求”部分,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碎蛋壳’花纹很漂亮,它可以画在什么上面呢?”其实,无论幼儿如何作答。教师都会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花瓶”让幼儿作画。如果幼儿的其他提议得不到重视,他们的情绪很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活动积极性。因此,建议教师这样提问:“我这里有许多花瓶,它们想请你们帮忙穿上有‘碎蛋壳’花纹的衣服。你们愿意帮它们实现这个愿望吗?”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绘本教学;社会领域;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9-02 收稿日期:2016-10-14

作者简介:孟 昱(1986―),女,甘肃天水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

通过绘本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图片、符号的敏感性;培养早期阅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感知故事中人物的情绪及其变化,等等。若将具体的绘本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又可在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与幼儿园的总体性教育目标进行紧密融合。

一、《小蓝和小黄》总述

抽象派代表人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都很熟悉和喜爱的作品。它讲述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色后不被爸爸妈妈所接受,后来哭成眼泪碎片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并且与其他的颜色伙伴互相拉手拥抱的温馨小故事。全书用看似很随意的几个色块,讲述了一个有趣又能引起成人和幼儿自由联想的故事。一百个幼儿教师拿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绘本可以设计出一百种特色的教案。笔者希望通过对这样一部优秀的绘本作品价值的深入挖掘,对幼儿园教师设计和开展绘本教学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价值分析

以《小蓝和小黄》这个绘本为中心,其教育价值的触角可以延伸至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四个领域中。笔者在艺术领域中做了实践尝试,仅供参考借鉴。

1.社会领域

长期以来,幼儿园社会教育所独有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性使得幼儿园教师在实施社会领域教育时一直很难有一个有形的抓手。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往往被架空,其在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中的地位有点像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被强调的很多,但实施的却不多。

其实很多绘本都可以拿来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所用,尤其是这本《小蓝和小黄》单从社会领域教育的角度看就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从故事内容看,涉及了小蓝和小黄的融合和分离,以及伴随此过程的情绪体验和变化;在故事结尾处所体现的更大范围的接纳与认同,仔细分析,似乎还能够挖掘出与幼儿自我意识、自我认同相联系的社会领域教育价值。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若想要将落脚点放在社会领域,则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教学设计重点:

(1)幼儿自我意识教育。

幼儿的自我意识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幼儿对自己的了解与认识,促使其形成较为客观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发展积极的自我体验,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以及形成初步的自我调控能力的过程。具体而言,自我意识教育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自我认识”上利用绘本本身的故事情节来做足文章,在绘本的第16页,也就是只有一块不规则的绿色,写着“They are green”的那,这一块绿色不单纯只是一块绿色,而是代表了小蓝和小黄的结合。这时去问中班的幼儿:“小蓝和小黄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幼儿们会回答说:“他们在这个绿色里面呢!”可见他们能够理解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知道外表颜色的更改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除小蓝和小黄以外的第三个人物。等到小蓝和小黄的家长们都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时,对如何证明“我就是我”及在什么情况下“我还是我”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澄清“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从而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抓住故事中小蓝与小黄“情绪”发展的主线,着重引导幼儿识别和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与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思念、生气、害怕、难过、嫉妒、自信和同理心相对应,在挖掘每张画面蕴涵的情绪中展开讨论和教学,并最终形成一次以情绪体验和感知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2)人际交往。

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绘本故事,向人际交往的方向来引导。人际交往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幼儿今后健康成长、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技能。

2.艺术领域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本本身就会带给他们视觉上的享受和刺激,与此同时,优美连贯的线条、明快跳跃的色彩、富有节奏感和张力的构图等都能够增强他们的艺术感受力,教师也能够很方便地运用绘本来发展和促进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绘本和幼儿的美术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绘本在幼儿美术、绘画方面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小蓝和小黄》故事的演绎本来就是基于两个不同颜色叠加后产生一种新颜色的原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到让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叠加的活动上来,最后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规律,帮助幼儿在今后的绘画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色彩。

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包含了美术和音乐两部分,绘本教学延伸至美术领域,如何与音乐产生自然的联系似乎就没那么顺畅了。在这方面,笔者在《小蓝和小黄》的绘本教学中尝试加入了音乐的元素,探索了绘本教学的新形式(教案见下)。活动对象是北京市某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分别在三个班各实施了一次,这三个班的幼儿在活动前均未接触过这个绘本内容。因此活动目标仍是以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为主,但其中又贯穿了主人公情绪变化这条主线。音乐在整个活动中的定位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情绪,完整串联整篇作品的辅手段,因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次音乐活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在绘本教学中加入音乐,确实更能够调动起幼儿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关于“情绪”的教育内容教师通常会想到采用表演、讨论、图示等形式来开展,调动幼儿用肢体动作、表情来模拟再现各类情绪,并讨论在各种情绪主导下的行为表现。笔者通过截取两段情感反差较大的音乐片段,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开始时愉快玩耍及最后的大团圆和中间爸爸妈妈不认得他们无家可归时的情绪。在这种经过精心挑选的音乐的衬托下,人物隐藏起来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方式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音乐的辅助下更加直接感受到了两个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的故事内容,感性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2)听音乐,能在音乐中回忆故事情节,能把绘本中的不同画面与不同情感的音乐旋律相对应。

(3)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同伴之间一起游戏、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音乐《欢乐的牧童》《瑶族舞曲》片段1、2。

(2)绘本PPT中第7、8、19、21、29页,第23、24、25页图卡,磁扣,白板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幼儿坐好后唱《彩色世界真奇妙》。

2.基本环节

(1)播放绘本PPT,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初次感知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2)回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出示代表性的图卡为幼儿回忆故事做提示,以高兴和难过两种不同情绪为线索,按故事顺序理解图卡的画面内容。

教师提问:

“它们是怎么发现能变色的秘密的?”

“在发现秘密之前它们和别的颜色的小朋友拉着手玩过吗?”

“老师在刚才给小朋友们讲故事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有音乐响起?这几段音乐是很不同的,分别是配合它们高兴的玩和爸爸妈妈不认识它们,它们回不了家时播的,小朋友们能听出来吗?”

分别播放瑶族舞曲1和2,小朋友们自己想出能代表这两段音乐的符号,分别对应标记在每张图片的下方,借助音乐加深幼儿对绘本中小蓝和小黄情绪的理解。

请个别幼儿上来在音乐的伴奏中发挥想象做动作,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

“现在老师想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一起把故事完整表演一遍,可是有一点难,老师这里正好有一首歌,和这个故事的情节特别像,大家就可以听着音乐做表演了,我们先来一起听一听,看看表演的时候能不能用。”

对应白板上的图卡及记号,对《欢乐的牧童》做标记(贴图和手画),一边请配课教师一起用语言和动作演示。

全体幼儿分为男孩和女孩两组,一组扮演小蓝,一组扮演小黄,在教师的提示下跟着音乐进行绘本故事表演。

3.延伸环节

小朋友们可以在回家以后或者区域活动时间在美工区试试别的颜色好朋友,看看它们拥抱后会变成什么。

这次尝试为笔者及其观摩的老师们打开了思路,将绘本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起来还有很多多样的形式。比如可以用一小段旋律经过“变奏”手法处理后,分别代表小蓝和小黄,经过“变奏”处理的音乐最好兼顾到黄蓝两色本身散发的明快和沉稳忧郁的气息。教师可以考虑通过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或者通过伴奏及和声的不同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再如还可以在幼儿已经熟悉了绘本故事内容的情况下,考虑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在图谱上为小蓝和小黄设计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在乐曲的最后形成二声部合奏,用以表示颜色家族的成员在最后都开心地互相拥抱。将音乐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和渗透进绘本后,不仅使音乐的形象变得不再是抽象和难以捉摸,而且还能给幼儿多方位的感官刺激。

3.语言领域

绘本的文学性特质规定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故事为依托的,绘本教学也自然是以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讲述和理解为出发点的。教师要在如何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如何尽力自主理解故事内容等方面想出策略办法。教师可以采取表演、提问、假设、讨论,或借助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尽情表达。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防止把绘本教学简单地等同于讲故事的倾向。

4.科W领域

“颜色变变变”这样的科学活动早已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内容似乎被程式化、简单化了,教师很难教出新意来。如果将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在一次科学主题的活动中讲给幼儿听,势必会引起幼儿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5

我园具有一支充满生机,乐于进取,奋发向上,大有希望和活力的0—5年青年教师队伍,共计14名教师:其中新招聘非专业教师2名,一年工作经验与二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各有6名,在此群体中,非专业教师有7名,占总数比例的50%。从数据上分析,刚结束见习期的老师还是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也意味着新教师的后续基础培训仍需加强,同时提升非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不能忽视。另从期初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问卷与日常观察中获悉,教师们对于二期课改理念的认识还比较表面化,当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行为时还存在着一些偏差,环境设计与活动设计驾驭的能力还需不断加强与提高。

二、指导思想:

依据我园青年教师发展现状与实际,立足课堂研究与实践,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着眼于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园本培训,不断优化过程管理,从解决问题入手,从关注薄弱环节为着眼点,实施关注教师成长、幼儿发展的青年教师“园本研训”,全面提高我园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培训目标及要求:

结合《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并迅速成长起来。通过培训,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夯实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发现并培养一批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园级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一)见习期新教师( 0—1年):

1、领会“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具有一定的教育责任感。

2、学习掌握学科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前沿信息,理解掌握二期课改的有关课程标准,熟悉学段教材,掌握学段教材的知识体系。

3、深入了解、亲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促进孩子发展。

4、熟悉班级常规工作,提高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能力。

5、学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逐步积累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和经验。

6、学习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尝试将其运用于实践。

(二)适应发展期青年教师(2—5年):

1、深刻领会“以儿童发展文本”的教育理念,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2、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善于观察、了解不同孩子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进一步熟悉班级常规工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并提高与家长沟通、管理班级日常工作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活动设计以及环境创设的能力,学会实践与反思、,逐步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体现班本教学特色。

5、尝试承担幼儿园区级和校级课题的研究,有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

6、积极参与园本课程建设,并能大胆地创新与实践,积累一定的课程实践经验。

7、积极申报并主动承担幼儿园的各类公开教育教学展示活动,勤于反思与调整自身教学行为,能结合幼儿园运动特色发展,确定自身运动特色发展方向。

8、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大胆将其运用于实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组织青年教师学习《规程》、《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对一以老带新结对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在培训中,我们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牵动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通过幼儿园高级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的结对带教,即指导——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不断推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展开分层结对和带教,不断发现与培养苗子,为建构梯队式的教师队伍作好铺垫。

3、挖掘、利用园内、园外、区内、市内的各种学习资源,创设学习共享的机会。

本年度我们将从青年教师需求出发,从课堂实效入手,扩宽外出学习平台,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如选派青年教师到李蔚宜培训中心导学班学习、奥林幼儿园结对学习、邀请专家专题培训(美术基础培训)等方式,拓展青年教师视野及发展的空间。

4、创设平台,注重实践与相互的观摩评析。

园方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教学的平台,在“新教材观”的引领下,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学会应用、学会创造,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努力实现在青年教师队伍中打造3——4名园级骨干青年教师。

5、重视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提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6、开展定期的青年教师园本培训工作,解决青年教师普遍困惑的核心问题。

即通过每月至少一次的青年教师园本集中培训学习和研讨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新的教育行为,学习运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实践。预设青年教师园本培训专题:探讨幼儿一日活动环节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日常教育教学设计与组织的思考。

五、培训过程:

时 间

预 设 安 排

调整

筹备阶段

07.8至07.9

1、 了解情况,听取结对意向,制定交流、调整培训方案。

2、 启动师徒结对签约仪式,明确结对任务与目标。

3、 发放结对带教手册,制订带教结对计划。

中班美术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 教育 现代化教育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现代化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它与传统的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教育的目的不同,应试教育是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的,这种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见分数不见人,使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使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二者的理论依据不同,应试教育是以“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挑选”这种教育功能理论为其理论依据的。素质教育是以“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为理论依据的。现代化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完满结合”为目的以“教育具有发展与挑选两种功能,其主要功能是发展”为理论依据。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

和谐教育要求是教与学始终统一在和谐的整体中,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幼儿是主体,幼儿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近几年的研讨过程中,让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切入点就是现代教育技术。

1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参与意识,创设了和谐的教学环境

现在,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较难集中,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没有摆正幼儿在教与学中的位置。教学方法,知识的呈现方式陈旧,不符合幼儿的发展认知规律。而是只把幼儿看做是无底的木桶,一股脑地往里灌、挤、压,直到塞满为止,但总也塞不满。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就要端正我们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学摆在第一位,教师始终要思考,幼儿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学习的重点在哪里?从幼儿的认知规律看,幼儿的认识活动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亲自经历了这个认识过程,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动作用,才能把知识学牢、学好,直至真正掌握。而要实现这一途径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组合教学。现代化教育媒体,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意识。

如在数学教育活动《破译密码》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就首先利用课件展示现象(出示未被破译的密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此时幼儿产生好奇,头脑中自然会想密码会是什么,从而通过探究发现数字变化的规律。再来解决问题(要求幼儿读密码),进一步发现感受数字变化的规律,最后让幼儿总结出可以用念读法发现物体间的排序规律。

这种利用电教媒体展示现象──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结论的思维过程非常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这个引导的平台就是电教媒体,无须教师多费口舌,研究的对象通过媒体直观、形象的展示,发人深思,而幼儿始终是舞台的操作者,改变着舞台表演的对象,唤起了探究的欲望,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知识得到了升华。

再如:大班科学活动“雨的秘密”(如图1)

(图1)

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研究处理好把重点放在幼儿怎样学,而不是教师如何教上。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呈现的多样性上下功夫,认真完成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创设出激励学生探究的情境,调动幼儿的主观因素。让幼儿的大脑动起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讨论──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增长能力。如果做到了这点幼儿也就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好学了。

2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教学的反馈方式,突出了教与学中的幼儿的学,创设了和谐的反馈环境

专家们曾经说过:“一节好的课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关键是在于幼儿学到了多少,真正掌握了多少,这也反映了是否真正把幼儿的学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们总是要设计各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种调整越主动时间越早,幼儿的收益也就越大。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提供了多种信息反馈的方式。其特点是信息反馈速度快,表现形式丰富。CAI辅助教学软件很容易实现一问一答的反馈方式,幼儿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情况,对不清楚的问题再学习;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

如:在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序数》中,教师设计了幼儿练习这一环节,在课件中制作了一幢美丽的五层楼房,让幼儿按照要求将五只动物送回自己的家。这时幼儿可操作鼠标,将小动物一个一个送进家,如正确,小动物就会高兴的说:“谢谢你,这是我的家”;反之,小动物就会说:“再想想,这不是我的家!”幼儿不仅掌握理解了—5的序数,教师也即时了解幼儿学习的效果,创设了和谐的反馈环境。再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分类”,在课件中设计“形状分类”统计图表(如图2)。幼儿进行操作,每填写完一张图表,如果正确,图表就消失,出现可爱的娃娃笑脸,对幼儿进行鼓励;如错误,错误的地方就会便红,鼓励幼儿再想想,重新统计“红色”的错误地方。……用同样的方法直至把各种分类统计图表填完(图3)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各种媒体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即时反馈方法,只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还会开发出很多好的反馈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教学反馈—反思—调整)的良性循环。

3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是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是广泛的,是持久的,是受益终身的,而不是在应试教育下的经过教师千百次重复训练下的解题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幼儿主动地猎取知识、运用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很多好的促进幼儿能力培养的途径。

运用电教媒体给幼儿提供情境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大班语言《新龟兔赛跑》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给我的感觉是这堂课一共有两个,一个是幼儿对着录像进行配音,另一个是幼儿对于故事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幼儿揣摩动物当时的心态、性格,进而用语言灵活表达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录像带的画面构造一个特定的情境、氛围,使幼儿能逐步融入文中,在用自己语言的展现动物性格的同时,也发挥了想象力。在对故事进行再创作时,教师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给出了多个漫画式的构想,激发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畅谈自己的构想,把课堂气氛推向了。

再比如,在美术《海底世界》中,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绘画海底生物,但是幼儿对海洋的了解欠缺,如何创作出富有童趣的海底世界的幻想画呢?我就利用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着一特征,制作一个动画课件,通过声音的感受和图象的清晰,为幼儿提供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加以引导、点拨,幼儿便左右逢源,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了,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这样的训练,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综合力、思维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即动脑又动手,学生的左、右脑都受到了刺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运作,充分发挥大脑的聪明才能。

综上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听觉资料,为丰富幼儿的表象,开拓幼儿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视听基础,为创设和谐教育的环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只要我们的教师转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学真正放在了首位,就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国安等编著.《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 .

[2] 南国农,李运林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3] 陈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