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

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康复训练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儿童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家庭教育是儿童成才的根基。对于听力障碍儿童来说,家庭康复训练更直接关系到听障儿童康复的质量和效果。随着早期干预技术的不断进步,家庭康复训练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家庭康复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在每一次开展康复训练前应确保听障儿童的听力处于最佳状态。

(2)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为听障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

(3)给听障儿童呈现完整的语言,即使在训练初期,也不要只让他听单词。

(4)遵循“先听后说,理解先于表达”的语言学习原则。

(5)所教语言内容,应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利于听障儿童沟通交流。

(6)对孩子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反馈,多鼓励,少批评。

(7)训练时,要选择孩子优势耳一侧进行交谈,与孩子的耳朵保持至少30-40公分的距离。

(8)与听力补偿较好的孩子语言交流时音量不宜过大,采用正常的音量即可。

(9)与听障儿童说话时,口型不宜夸张,语速不宜过慢。训练初期可以比正常语速稍慢,但到了中期或者后期,应采用正常的语速。

(10)与听障儿童语言交流时,注意遮口,不要让孩子养成看口型的习惯。

2 家庭康复训练的步骤

2.1 听觉领域的康复训练

2.1.1 林氏六音的的测试

通过林氏六音a、u、sh、i、m、s来检测孩子听力水平和助听设备是否处在最佳的状态。该测试一般适用于评估6个月以上的听障儿童。对于一岁半以上的儿童,一般采用听声放物的方式进行。如果初期阶段受试儿童不理解测试要求,可以请家长为其做示范,或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反应。开始时测试距离距离可近一些,如30厘米,慢慢地可以增加到50厘米,1米,2米。在初期训练中坚持提示引导并进行观察记录,记录不同距离下的听觉表现。测试分为察觉和识别两种水平,察觉只需听到声音给出反馈,辨识则需要听到声音后进行模仿或指认。测试时应给出发音间隔的变化,以避免孩子猜想,并要回避所有的视觉线索。但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却无法配合,这就需要仔细观察他们是否出现以下听觉反应:

(1)寻找声音:给孩子一个声音时,他能转头寻找。

(2)听到声音后能眨眼和睁大眼睛。

(3)活动中断:例如孩子正在吃奶,听到声音后,突然停止了吃奶的动作。

2.1.2 闭合时听觉训练

在听觉训练中,通过物品和图片的呈现来提供听觉信息的线索。给出一个范围,让听障儿童听到说话内容后从备选物品中拿取。辨听训练要由易到难,选择范围要由小到大。

2.1.3 开放式听觉训练

不给出选择范围在没有猜想线索的情况下对孩子实施听觉训练。开放式对话交流可以包含同一主题对话交流和转换主题对话交流。

2 发音领域的康复训练

2.1在训练初期根据需要对听障儿童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或无声的言语呼吸训练,要引导孩子有模仿发音的意识,鼓励孩子发出声音,还要对孩子进行唇部活动练习和舌部活动练习。在听障儿童有了发音基础后,就要逐步进行中级和高级的发音康复训练,比如音节发音练习、声韵母结合的音节练习和学说悄悄话、学唱旋律简单的歌曲等等。

举例如下:

康复目标:引导听障儿童模仿发音

操作方法:

(1)家长拿出一个小动物的玩具放在自己面前,并模仿发出声音,如“小狗”____汪汪汪,随即打开玩具的开关,让小狗跑起来。家长做出兴奋的样子。同时要呈现完整的语言,如“小狗跑过来了,汪汪汪”,“汪汪汪,小狗跑到妈妈这里了”等等。

(2)如果孩子能模仿发音,就高兴的让玩具跑起来。如果孩子不理解,家长可引导示范,也可以把手放到孩子口前,提示他发音。

(3)更换不同的玩具进行练习。如果孩子不配合,再更换其它两三个玩具后孩子仍对该训练不感兴趣,就停止训练。

3 语言康复训练

首先,家长在家庭对听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应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有意义的互动交流,培养听障儿童自主进行语言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其次,家长要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立足在自然语境中通过沟通互动学习语言。最后,家长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要选用训练内容的实用性。要多给听障儿童输入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用到的有使用价值的语言内容,如“饿了”,“妈妈来了”等等。这些语言可以促进听障儿童与他人交往,帮助其表达自身需求,使孩子很快意识到语言的意义。

在选择训练内容上,可以选择由易到难的学习内容,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逐步进行。比如常见的小动物的叫声,常见的家庭成员的人物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生活用品、服装、家具、家用电器,如毛衣、床、电视机等等。中级的语言训练可以选择简单的疑问句,如“这是什么?怎么了?”等等。高级的语言训练内容可以选择让孩子学习讲解完整的故事,学习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进行解释帮助他人理解。

举例如下:

学习目标:学习使用“形容词+名词”的短语结构。

操作方法:

(1)家长出示神秘的盒子,从盒子里面拿出一朵花,依次使用“形容词+名词”的短语结构来描述花,例如“我拿出粉色的花”。

(2)家长要用不同颜色的花来贴在纸上的花篮里。然后采取分发的形式,注意将花分给其他家庭成员,发的同时要输入语言“给爸爸粉色的花”、“给宝宝红色的花”,并鼓励孩子仿说。

(3)请孩子粘贴花朵,然后问孩子粘的是什么颜色的花,要求孩子用“形容词+名词”的短语结构来表达。

4 认知领域的康复训练

认知领域的目标康复训练,主要从听障儿童的感知觉能力、数量和时间概念、记忆、比较、推理、分类、判断等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让孩子知道冷暖,认识基本的颜色,能够区分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比如上下、左右等。在孩子掌握了初级的认知后,可进行中级和高级的认知康复训练,如让孩子理解更多的时间概念如:今天、明天、昨天。让孩子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预测,如吃了药会有什么样的表情等。

5 沟通领域的康复训练

该项训练注意依据孩子的发展需要,练习各项沟通技巧与社交技巧,让听障儿童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交往,建立亲密的关系和具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进而更有自信的与他人互动。

举例如下:

学习目标:轮替、顺序和等待

操作方法:

让孩子看到卡片内容,知道其中每个内容都有两张,可以配对。将卡片象洗牌那样打乱顺序后,反面向上逐张排列在桌子上,排成几行。

(1)家长先随意翻起一张,让每个人都看到,并说出“我找到一个××”,再将卡片扣回去,说“现在该妈妈了”。然后对孩子说:“现在该轮到你了”。依次轮流进行。当某人翻到一张前面曾经出现的卡片时,要回忆那张卡片的位置,把它找出配对。如果找对了就得到一对,就奖励一个小贴画;如果找错了,就刮一下鼻子。

(2)当所有卡片都配成对以后,看看谁得的小贴画最多,可以得到一个小物品。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所以说家庭是儿童实现社会化最早的施教者和基本的推动者。只要家长能掌握科学合理的家庭康复训练方法,既节省了康复训练所需的大量资金,又利用了家庭康复的优势,我们的听障儿童就会早日康复,迈向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春祥,杨善,萧言.《家长学校教材》.2008.

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痉挛型脑瘫

儿童痉挛型脑瘫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一般临床上选择采用综合治疗, 并且以康复训练为主, 而脑瘫的康复训练见效缓慢[1], 并且十分依赖于患儿的依从性以及家属的配合, 耗时较长, 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 因此采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神经功能修复的疗法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本研究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2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10例, 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观察组中男37例, 女18例,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7.8±1.6)岁;对照组中男38例, 女17例, 年龄3~11岁, 平均年龄(7.6±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本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 采取Bobath五项手法及Vojta诱导法进行康复训练, 1次/d, 30~60 min/次, 1个疗程为20 d, 休息10 d, 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持续3个疗程。

1. 2. 2 观察组 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名:金路捷, 规格:20 ?g/支, 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穴位注射治疗, 在给头部穴位注射时, 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 得气后回抽无血, 行缓慢的推注鼠神经生长因子, 加入2 ml注射用水溶解, 每个穴位注射0.8~1.0 ml, 注射后需按压针眼, 避免药物外渗, 每隔1 d注射1次, 20 d为1个疗程, 休息10 d, 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持续治疗3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 3. 1 血乳酸水平 患儿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血乳酸检测, 抽取静脉血5 ml, 采取酶电极法进行检测。

1. 3. 2 GMFM评定标准 有5个区域, ①A区:翻身和躺, 共17项;②B区:坐, 共20项;③C区:跪和爬, 共14项;④D区:站, 共13项;⑤E区:跳、跑和走, 共24项;合计88项测试项目, 均采取4级评分, 分别为0、1、2及3分, 计算总评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乳酸水平及GMFM总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2. 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不良反应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痉挛型脑瘫是较为难治的疾病, 以伸张反射亢进为特点。在临床上一般以综合治疗措施为主。康复训练是主要运用的手段, 可以促进患儿神经功能恢复, 但见效缓慢, 并且与患儿配合程度相关, 因此仅采用康复训练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需要配合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小儿脑瘫的治疗除了在早期坚持康复训练外, 采用神经营养剂也有所研究,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开发并应用, 并经过成熟研究的一种营养因子, 仍然属于比较经典的神经营养类药物, 主要应用于缺氧缺血后神经损伤治疗领域, 可以修复以及保护神经组织, 就脑瘫的病理生理而言, 采用NGF进行治疗是具有高度可行性的[2, 3]。而穴位是中医学中的瑰宝, 不同的穴位刺激具有不同的功效, 选择穴位注射一方面使药物更容易直达患处, 另一方面针刺激穴位对局部循环, 神经功能恢复均有所作用, 也能促进血供, 对患儿有利。而配合早期的康复训练, 可以有效的对痉挛型脑瘫进行治疗。乳酸是糖代谢产物, 机体缺氧缺血, 其水平会增高, 运动状态下, 血乳酸也会上升, 血液中的乳酸可以评价运动型疲劳[4]。本研究中也采用了这一指标进行客观的评价, 结果显示, 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联合康复训练后可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 观察组GMFM总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显著, 并且较为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世琴, 吴晓丽.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蜡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3(36):168-170.

[2] 徐成娥, 武光丽, 邓欣云, 等.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中国医药导刊, 2015, 17(4): 353-355.

[3] 曹杏.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0):106-107.

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3

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现状;策略

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证残障儿童能够得到早期、有效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强残障儿童早期干预,实现特殊教育向学前延伸。这是一项惠及残障儿童,为他们创造美好明天的爱心工程。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在胶州市教体局、残联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尝试开展残障儿童的学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学前特殊教育与胶州市普通幼儿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相适应。

一、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现状

以胶州市为例,胶州市对残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始于1998年,由市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听障儿童康复中心,招生对象主要为6周岁以下的聋儿,对他们开展听力和语言康复训练,但从教学设施、教辅人员等主要因素看,无论在训练条件和训练水平方面与大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都存在很大差距。2007年,根据《青岛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意见》精神,胶州市特教中心被确定为青岛市13处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之一,这才真正开始了胶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对学龄前听障儿童与智障儿童集中办班,开展学前教育,强化早期智力开发和听力语言训练,促进缺陷补偿和全面康复。目前,康复点共有6周岁以下听障儿童7名,10周岁以下智障儿童8名,他们障碍缺损程度不一,有的还伴有精神方面的异常。康复点共有指导教师4名,均参加过山东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康复技术人员培训班,他们热爱残障儿童康复训练工作,有一定专业素质和业务特长。

二、制约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因素

1. 康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原因在于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康复知识和技能匮乏,对康复训练的方向和目标把握不够;在失望和打击面前,有些家长对残障儿童的康复不抱希望;社会上仍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对残疾儿童持有主观偏见,对康复教育缺乏足够认识。

2. 由民政、残联等部门牵头举办的康复机构与教育部门相脱节。与特殊教育学校无联系或少联系,得不到系统的有关特殊教育方针政策及教学理论的指导规范,特别是多数教辅人员是从如何操作和适应机器设备入手实施教学,而对教学对象个体需求缺乏必要的认识了解,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 大多数贫困家庭的残障儿童,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对康复机构只能望之兴叹,而不能就近接受训练或顺利完成训练。这就容易导致这些康复机构的生源没有均衡的保证,使残障儿童系统性、规范性接受教育成了问题,其办学效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4. 由于康复对象在听障和智障的基础上,还往往伴有多重残疾。而无论是单一残疾还是多重残疾均表现出多重障碍,需采取多重干预手段,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等等。但就目前来说,特教中心虽在仪器设备配置方面有了极大改善,但使用效率还不很高,难以适应当前康复训练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家庭对特殊教育的要求。

三、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1. 健全学前特殊教育体系,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以科学的康复训练和以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应用为突破口,改革学前特殊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满足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康复要求,使残障儿童在获得知识和技能、身心缺陷得到补偿的同时,潜能得到发展。

2. 在开展试点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受康复人数。学前6周岁以下听障儿童3年制入学率达90%,入学年龄向3岁以下儿童延伸。学前10周岁以下智障儿童3年制入学率达70%。

四、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理念先行,拓展服务

着眼学校的长远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障儿童康复和教育需求,形成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培训指导”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将特教中心的功能从单一的为在校学生服务,扩展到为社会上的所有残障儿童服务。

(二)培训师资,建设队伍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学前特殊教育指导教师的选聘、培养计划,学校内部采取自培、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学前教育指导教师的训练水平和能力。将学前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纳入本市普通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之中,积极创造条件使这些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稳定学前特殊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分批选派有培养前途的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学校进修,引进国际先进的康复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康复教育研究能力。

(三)加大投入,改善设施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聋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指出:特殊教育担负着医学康复与特殊教育的双重任务,应建立医学康复与特殊教育结合的综合康复体系,引进相关仪器设备,应用现代化的康复技术与装备,对残障儿童进行系统的个别化训练或康复治疗,以达到康复和教育的目标。

(四)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积极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课程的研究,以个别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为突破口,改革康复模式、康复方法,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手段,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提高康复的质量和效益;将残障儿童的身心康复工作贯穿于学前特殊教育康复的全过程,针对儿童的缺陷,制定个别康复方案,采用康复、教育、医学、心理、物理等多种手段,科学地开展康复训练,使残障儿童的缺陷得到弥补。

(五)依托科研,提供支持

贯彻求真务实的战略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充分发挥我校科研上的优势,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对在学前特殊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有关特殊儿童的检测和评估的工具、方法等课题进行研究,为学前特殊教育和训练提供技术支持。发挥教研、科研、师资培训等骨干人员的作用,对学前特殊教育中有关信息技术教育、个别化训练、课程开发、提高课堂训练效益、训练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等深入开展研究,以提高教育质量。

(六)突出龙头,辐射全局

1. 建立和健全残障儿童筛查制度和随报制度。密切与残联部门的联系,定期做好残障儿童的检测工作,并将检测情况及时登记造册,做好学前残障儿童的入学工作。

2. 以残健儿童一体化教育的思想,指导学前特殊教育工作。加强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建设,集中力量总结和研究学前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工作经验,将好的经验做法向全市辐射。在普通幼儿园要普遍开展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对各种轻度障碍、发展落后的幼儿实施个别化康复训练。充分发挥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的作用,对面上学前特殊教育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对不能来园或康复机构接受集体教育的障碍儿童采用送教上门、社区辅导、走教、家长培训等方式,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和实施教育。

(七)制定编制,完善待遇

建议市教体局研究制定适合于特教康复定点机构的编制标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要适应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技术岗位要按比例单列,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同时研究进一步提高学前特殊教育指导教师、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地位,鼓励他们终身从事学前特殊教育事业。针对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特点,研究和制定适合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考核办法。

(八)加强督导,注重实效

1. 切实加强对残障儿童学前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把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列入对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尤其要将残障儿童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监察的重要内容。

2. 做好有关调查登记工作。要建立学前教育阶段残障儿童入学调查摸底工作和未入学、辍学儿童登记制度,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教育行政部门,并协助做好入学工作。

(九)动员社会力量,资助康复训练

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留守儿童;语言环境;语言发育;康复训练

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象征,更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语言交流能力是身心发育的重要部分[1]。针对语言发育迟缓问题,国外有关研究发现,对于年龄较小、存在语言发育迟缓问题的儿童,如果在3岁前进行合理、科学的干预,可以达到明显的干预效果,有利于提高儿童语言交流能力,从而减轻甚至完全消除语言迟缓问题对儿童所造成的影响。留守儿童是当今时代下的特殊儿童群体,身边无父母的陪伴,使得其交流相较于正常儿童来说少之又少,加之本身的家庭条件较差,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导致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发生。本文作者以200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儿童语言发育的有效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本市200例1~3岁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男童112例,女童88例,其均经过严格语言诊断评估,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纳入标准:无语言发育障碍家庭史及遗传史;排除存在构音障碍和听力障碍的儿童;排除存在神经发育异常及脑部发育异常状况的儿童;均无其他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本次研究儿童家属均已了解情况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的200名儿童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留守儿童进行干预之前,专业的儿童保健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根据每一位儿童的个体发育情况、语言水平及行为来制定适合的语言康复训练内容,其中,训练主要以家庭训练为主。具体内容如下。

1.2.1游戏引导训练

首先,干预人员应根据每一位儿童在其发育阶段的行为及特征等方面差异,来制定出个性化的干预方法,为了能够使儿童往语言交流及符号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进行训练过程中应合理加入游戏环节,通过游戏来增强儿童的语言兴趣,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适应与他人的沟通[2,3]。

1.2.2手势符合训练

手势符合训练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手势代表不同的表达意思。比如“吃饭”、“睡觉”、“拥抱”、“再见”等,“睡觉”是将双手合在一起并放在耳边做出睡觉状。利用手势及体态语言来训练儿童的模仿能力,让儿童懂得使用简单的词汇来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1.2.3语言词汇训练

在手势符合训练的基础上,可以让儿童通过自己的记忆来识别出身边部分简单的词汇,并自己作出表达,训练人员可以充当家长的身份来诱导儿童作出不同的反应。首先,要从儿童身边最熟悉且感兴趣的事物开始,如动物、交通工具、日常事物等,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扩充更多的词汇让儿童认识,慢慢进行训练[3,4]。

1.2.4词句表达训练

训练人员在进行词句表达训练时,可多利用身边的实物模型来进行讲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图画等媒介方式来进行训练,可采用体态语言、声音语言、文字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锻炼儿童对词语、词句的兴趣,并逐渐学习单词句、双词句、三词句来加强儿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帮助儿童在表达时能够具备构成句子的能力。

1.2.5反馈训练

训练人员可利用儿童的记忆反馈机制,分别以声音、图像、体态姿势语言等来引导儿童的语言训练,比如,见到陌生人时,训练人员招手示意,儿童可以说出:叔叔阿姨好。或者模仿小白兔的样子,儿童就会马上做出反应,唱出“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1.2.6家属指导

家属是儿童身边最亲近的人,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过程当中,家属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在干预期间,需要定期给家属开展座谈会,将家庭干预训练的方法及技巧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对家属进行指导和传授,事后还要对家属进行相应的考核,以确保家属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家庭干预,加强儿童的语言能力[5,6]。家庭训练每天都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在平时的生活中也需要植入不同的内容来进行语言训练。观察并记录干预前后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记录下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干预前后的语言发育商并进行对比。

1.3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所引进的语言发育评定法,以及北京儿童研究所提供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进行评定,分别对本次研究的200名留守儿童进行语言发育检查,其中,语言发育商是以语言表达水平的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来计算得出结果[7]。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留守儿童干预前后的语言发育商比较干预前,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为(94.628±8.435),干预后,其语言发育商为(102.28±6.2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商对比干预前,男童和女童的语言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男童语言发育商为(96.411±8.656),女童为(101.223±8.2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仍然存在较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逐渐上升,然而,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下的特殊弱势群体,针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应采取医疗、康复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干预,本文作者通过对1~3岁儿童进行积极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语言能力在此次干预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更好地促进了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1~3岁是儿童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大脑功能发育还尚未完善,理解及接受记忆的能力相对较低,由于留守儿童家属长期不在身边,语言环境非常匮乏,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语言能力水平较低,无法达到与正常儿童的语言表达及理解水平。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家庭语言环境下,通过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留守儿童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女童,经过干预后,其语言发育商的上升速度较快,与正常儿童无异,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8]。男童与女童之间的性格差异是形成男童与女童语言发育商之间差异的原因,女童普遍乖巧、温和,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因此,女童的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都优于男童,经过相应的康复训练后,留守女童的自身语言功能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男童性格天生活泼好动,在疏于管教的情况下,男童较难管教,学习能力偏差于女童,因此,语言发育商不如女童。但经过干预后,男童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所有留守儿童经过干预后,其语言发育商得到了较大改善,说明本次研究的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作者:邓玉清 单位:徐闻县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徐晓梅,魏明香,黄翠梅,等.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分析〔J〕.中外医疗,2014,21(16):146-147

〔2〕朱海燕,何彬,蔡璇璇,等.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综合干预研究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7):1-7

〔3〕杨梅凤,江瑞芬,王小林,等.18~42月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61例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5):46-48

〔4〕周文娟,梁爱民,王凤芝,等.北京市四区/县18月龄儿童发育迟缓的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5(2):211-216

〔5〕胡华芸,吴婕翎,林文璇,等.儿童早期表达性语言障碍的临床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32(4):17-19

〔6〕沈继英,肖婷,肖湘,等.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与婴幼儿孤独症量表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5):340-344

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PBL;情境;问题;小组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110 -02

儿童康复专业主要是培养各类身心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应用性人才,要求儿童康复专业的学生要读懂特殊儿童,能够对特殊儿童进行诊断与评估,找出影响孩子发展的症结所在,针对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特殊儿童改善原有的状 况,促进其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针对培养应用性康复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面向儿童康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PBL教学法是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PBL教学法的特点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源于1944年John Dewey 的《民主与教育》一书,Dewey 认为学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帮助和提高。这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率先实行。[1]该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协作性与互动性。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过程,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BL具有如下特点:

(一)PBL强调团队式学习。PBL采取的是小组化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这种教学法时,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3~9人,每一项任务都由小组同学共同商讨完成。

(二)PBL中的问题是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在PBL教学中首先是给学生提供有关活动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进行观察,其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是针对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对现实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问题。

(三)PBL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根据相关任务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找出答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四)PBL中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开放式的。老师根据案例所提出的是劣构性的、开放式的问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解决相关问题。

二、儿童康复专业学生应用能力要求

(一)特殊儿童诊断评估能力。要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问题所在,找出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否则的话就无法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

(二)康复训练能力。这是儿童康复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要能够针对特殊孩子的状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循序渐进地解决孩子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能力。儿童康复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在儿童康复过程中提倡医教结合,所以儿童康复专业的学生还要具有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交流沟通能力。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交流沟通外,在儿童康复过程中还需要和家长、孩子、相关的康复训练人员等人员的有效沟通,这就要求儿童康复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很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5、团队协作能力。特殊儿童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有的有听力问题、言语语言问题;有的有认知问题、行动障碍问题等,针对这些多重障碍儿童,需要不同项目的训练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

三、PBL教学法在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育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2]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3]在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中积极探索P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情境的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是PBL教学法的基本要素,这个情境可以是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下,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远程教学网络、多媒体视频等手段提供情景影像资料。情境的创设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

(二)问题的设计。美国教学设计领域著名专家、哥伦比亚大学问题解决研究中心主任戴维·乔纳森 (David H.Jonassen) 认为问题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问题是某个情境下的(下转第11页)(上接第110页)未知实体;第二、所寻找或解决的这些未知实体是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或技术价值的。[4]马太·李普曼在《教育的思索》(Thinking in Education)一书中认为问题本身是结构不良的,缺乏逻辑的和复杂的,也不可能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在面对片面的、零碎的、不完善的学习材料,才能去积极对整个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

(三)教师的引导。在PBL教学方法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老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寻求答案,然后加以总结、分析。老师的任务是保证学习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深入探查学生的知识,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进步,调整挑战性问题的展示。[5]

(四)学生的协作。PBL是一种以小组方式学习的模式,组内的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彼此协作,共同探讨问题,讨论并构想问题的解释,形成集体意见。这就要求学生加强合作,除了要注意小组内部成员的合作外,还要注意组与组之间以及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合作,以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袁娟、池建淮 、肖洪玲、朴美华.韩国汉拿大学PBL教学法应用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7).

[2]吴应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M].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3]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6).

[4] David H.Jonassen.面向问题求解的设计思路(上)[J].钟志贤,谢榕琴译.远程教育杂志,2004,(06).

[5]梅人朗编译.PBL: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未来挑战[J].复旦教育论坛,2008,(06).

儿童康复训练的意义范文6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省0-14岁儿童总数超过610.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10%;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残疾现残率为2.11%。据此推算,全省0-14岁听力残疾儿童总数超过12.8万。做好儿童听力残疾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康复具有重大的抢救性意义。

省委、省zf历来十分重视儿童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通过连续组织实施5个全省听力语言康复五年规划,1.2万多名听力残疾儿童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但由于我省地区差别大,发展不平衡,听力语言康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我省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和康复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为进一步普及听力健康知识,提高全社会爱耳护耳意识,根据中国残联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残联[2015] 55号)精神,现就我省开展第17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二、时间安排

2017年3月3日,有条件的市、县可酌情延长活动时间。

三、宣传重点

大力宣传儿童听力健康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宣传儿童听力预防、发现及治疗科学知识;大力宣传听障儿童全面康复理念,推进融合教育相关工作;全面营造关爱、帮助听力障碍儿童康复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活动

各市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要求,残联、教育、卫生计生、环保、新闻出版广电等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协调行动,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地宣传教育活动工作方案,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二)创新宣传形式,普及相关知识

各市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宣传效果,积极创新宣传形式。采取多种方式增强“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微信、海报、板报、科普读物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广泛“爱耳日”活动消息及爱耳护耳知识;广泛组织发动专业机构、学术团体等专业人员,深入学校、街道、社区,开办专题培训、讲座、咨询等形式向听障儿童、年轻父母普及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展示康复成果。

(三)抓住宣传契机,全面推进工作

各市要以“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工作,努力将宣传教育活动与听力健康咨询、听力筛查、助听器验配和科普知识宣讲等便民服务相结合,组织实施好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免费植入、免费手术及康复训练,0-6岁贫困聋儿助听器免费适配及康复训练和贫困成年听力残疾人助听器适配以及省0—6岁聋儿免费适配助听器和免费康复训练等康复救助项目;积极推进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耳科临床治疗、听力语言康复等工作的有效衔接;要积极采取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加大对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投入,鼓励更多爱心力量参与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活动。

(四)做好宣传总结,及时上报资料

各市残联要认真做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总结。及时收集整理本地宣传教育活动情况,将活动总结及活动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于20xx年3月6日前报送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五、宣传口号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切实保障听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积极落实“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听力语言康复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