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有机化学 推断题 解题策略 解题思路

一、从高考命题角度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

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当中,作为选修部分,通常只会出现一道有机化学推断题,且考查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固定,包括以下几点:①有机反应类型的名称;②有机物结构当中的官能团及官能团名称;③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定或者对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进行书写;④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述知识点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延伸,因此,要正确解析有机化学推断题,首先需要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从最基本的羟基、醛基和羧基等重点的官能团入手,掌握基本结构和性质关系,并从乙酸、乙醛、乙醇等典型代表物质引申出该类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从性质入手,逐步掌握官能团的引入、保护和移除,以及碳链增减知识,等等,从而利用这些综合知识对有机合成进行合理分析和正确认识,达到理清解题思路的目的。

二、有机化学推断题的解题策略分析

(一)推断题知识点总结

首先要把握包括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的各类烃,以及各类烃中碳碳键、碳氢键的主要性质和化学反应,而且能够举一反三地结合类似原理对上述知识进行应用。其次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如乙醇、乙醛、苯酚)为例掌握化合物中官能团的运用,了解和把握主要官能团的化学反应和属性。再次通过以上各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最后综合运用各种化合物的不同属性,进行区分、鉴别、提炼和推理未知化学物质的结构,综合各种化合物的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相应化学结构简式的生成物。

(二)推断题考点透视

有机框图题是高考的常考题目,一般情况下占理科综合试卷的14-15分,判断反应类型的试题占3分;写出指定有机物中官能团及其名称占2分;按要求答出指定化学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占3分;答出起始反应化学物的分子或者结构简式占3分;答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占3-4分。有机化学物质的推断题通常有下面几种类型:①由分子结构推断化学有机物;②由化学性质推断化学有机物;③由化学实验推断化学有机物;④运用计算推断化学有机物。

(三)推断题解题策略分析

化学有机物推断的解题思路分为顺延推导法、逆向递推和论证猜测法。顺延推导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顺序或层次为解题突破口,运用正向思维层层递进式分析推导,逐步得出结论。逆向推导法将最后的化学物质作为突破口,向上逐步推导,最后得出结论。逆向推导法是化学有机合成推断题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论证猜测法是依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大胆做出假设,然后运用归纳、猜测、选择等方法,确定合理的假设区间,最后得出结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试得分,有必要将化学有机推断题中的热点和难点类型归纳总结出来。

以醇为例,类型一通常为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物是醛(或酮)和水,在这一类型的辨析过程中应注意如果B仍然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或与新制氢氧化铜试剂反应,则说明B一定是醛,而A则为伯醇,否则,说明B一定是酮,而A为仲醇。类型二是消去反应,在生成物中引入不饱和碳碳双键或者三键,消去一个羟基可以引入一个不饱和碳碳双键,消去两个羟基可以引入两个碳碳双键或者引入一个碳碳三键。类型三是酯化反应,生成物常见为链酯、环酯、聚链酯和水。这种类型中应当注意αD羟基羧酸化合反应产生六元环酯(分子间酯)或三元环酯(分子内酯):βD羟基羧酸化合反应产生八元环酯(分子间酯)或四元环酯(分子内酯)。

三、推断题中常见的突破口

在解析有机推断题时,需准确把握解题着眼点,根据有机物性质对官能团进行推断,由于有机物的官能团通常具备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因此这些信息均能作为解题的突破口,例如发生银镜反应的通常都含有醛基,可与碳酸氢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则分子中含有羧基,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就一定是卤代烃或者醇。在解题过程中,反应条件也常作为解题突破口,如“光照”则发生取代反应,“NaOH醇溶液,加热”则是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浓硫酸,加热”可以是物质之间发生酯化反应,也可以是醇发生消去反应。还可根据相关数据对官能团的数量进行推断,例如:每1mol氢气的产生即对应2mol羟基,每2mol银的生成则对应1mol醛基,等等。此外,可利用化学产物对官能团的位置进行推断,例如在遇到能被氧化为羧酸或者醛的羟基一定处于链端,而能被氧化为酮的羟基则一定处于碳链中间,无法被氧化的羟基碳上一定没有氢原子存在,这些知识均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对理清解题思路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正确解有机推断题。

综上所述,在解析有机化学推断题过程当中,需重视审题环节和分析题意环节,以反应物定量变化、官能团变化结合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寻找“题眼”作为突破口,根据题目给出的相关信息,理清解题思路,通过合理的推理演算实现解题突破。

参考文献:

[1]杨庆涛,徐以杰.有机推断题专项突破[J].新高考:理化生,2012,(4):26-29.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范文2

【关键词】有机化学 教学研究 教学设计

一、有机化学教学研究现状

1.对有机物内在规律的研究

目前,有些文章总结了脱水反应常见的几种类型及其存在的规律;也有一些文章总结了有机物燃烧存在的规律及应用。例如,潘伟巧妙地将有机化学的反应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歌诀,希望能够提高学生有机化学的学习效率;周利斌指出有机物结构十分复杂,一定要掌握好有机物的命名,他对有机物的命名作了一些具体分析,希望能够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2.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研究

邝代治等人讨论了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对有机化学实验开始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并探讨了“绿色化学”理念下,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件进行创新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冯银富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分别运用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比能力、观察能力和缺乏必要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同时教师自身的问题也对实验功能的发挥存在一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策略。

3.对有机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

白成娥等指出作为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有机物也是高考的重点,她总结了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以及显色反应,希望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高志农等人指出在有机化学中,取代基效应与化合物自身的物理性质、反应活性、酸碱性以及反应的类型、速度等有密切关系,如果熟知官能团的特性,就可以利用取代基效应将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习和掌握。

二、有机化学中的科学观念

1.实验观

1828年,德国著名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经过艰辛探索,最终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维勒认为这是借助人力从无机物中制造出有机物的一项成功范例,对当时占据重要统治地位的“生命力论”产生了重要冲击,成功动摇了“生命力论”的根基。他指出不论是在氰与氨的反应、氰酸与氨的反应或氰酸银与氯化铵的反应中,氰酸最终都在实验室里变成了尿素。维勒合成尿素的成功范例表明探究一切物质的性质和组成的最科学合理有效方法就是进行实验。

2.分类观

化学研究基本观念之一就是分类的思想,在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历程中,分类的观念最初体现在“基团”的学说中,基的学说就是物质分类观的具体体现,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复杂有机化合物的认识,而且简化了处理方法。如果再深入研究,可以根据各种原子团之间的异同与亲疏关系,在族与族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建立起井然有序的联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有机化学能够成为具有科学体系的学科,也就是从这时起步的。

3.转化观

化学实质上是一门研究物质转化的科学,物质的存在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转化的。有机化合物的碳与碳之间是以共价键相连的,因此有机合成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常常要用加热、加催化剂、光照、加压等反应条件。19世纪20年代起,化学家不断合成各种功能各异、性能卓越的有机物,有机合成化学飞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的新领域开始迅速发展,一些新的方法与理论如反应机理、构象分析以及各种物理方法等方面的进展,对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科学观念为本的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1.充分应用教材,发挥知识优势

教师首先要对本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很好的了解与掌握,知识结构的构建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的重要基础,学科知识结构中都隐含着重要的科学观念。有机化学的学习主线就是官能团及其转化,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领会知识结构,还要引申并强化“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这一化学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把现行的有机化学知识与有机化学发展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等,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2.设计合理教学方式,增加科学体验活动

在科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学习,重视实验,只有在实验中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有机化学反应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只有通过对反应生成物的分析、实验条件的控制,才能使学生摆脱真正摆脱“理想实验”造成的狭隘的物质转化观,学会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宽渠道,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现代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渠道也变得更加通畅,教学中多多借助于网络资源,可实现有机化学教学置于生产、生活中,可以变抽象为形象,还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与时间限制。此外,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可把具体的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参与交流与表达的机会,增强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范文3

有机化学的知识点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有机化学知识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就能够更为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一般来说,比教学习法是有机化学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能够通过对知识点之间的共性进行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性,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就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明确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了解。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对烷烃的命名方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先让学生对化合物的命名通则进行掌握,然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找到烷烃、烯烃、炔烃等命名方式的不同之处,从而对多种化合物的命名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学习法,明白烯烃、炔烃命名时要着重掌握官能团编号问题,明白烯烃命名时需要掌握顺反异构和Z、E式关系,从而更加牢固的掌握化合物命名的方式。

二、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如何利用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有机化学,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进行具体化学知识的讲解时,要利用多种方式有目的引导学生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并让学生主动挖掘生活中存在的有机化合物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烯烃时,可以从石油化工产品入手,让学生搜集石油产品的组成部分,并让找到石油产品的特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有机化学学习方向,对石油原料进行研究,以让学生掌握乙烯的特性。

三、革新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课程是学生从具象的角度了解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最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方式。实验课程的设置和操作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要将实验课程的革新作为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能力,又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典型性特征,同时要革新实验方式,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操作安全性。另外教师还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过程进行分析,要从原因和结果角度对实验过程进行掌握,提高学生的科学修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在法律、经济、金融等学科的教学中。因此,我们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案例来阐述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在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学案例的选择,讲述的案例必须是要经过试验证明可行,并与学生们的现有知识水平相差不大。同时由于化学知识是来源于现实实践的,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既可以选择通过小班化、讨论、调查等展开教学,也可以将他人的科研调查成果作为案例教学的参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会提高对于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有效提高有机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增强师生课堂互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相信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阐述反应机理等问题时,学生往往是一听就懂,但一做题就失误。究其原因,通常是学生只听懂了浅层次的知识,并未把握反应机理的本质。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教师可以对反应机理的每一过程设置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结合课堂情况可以再适时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发现并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有机反应机理的掌握程度对于有机化学反应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比如说一些同学由于对链增长的过程步骤掌握不完善,易出现理解错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出链终止的反应过程。通过课堂互动,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并纠正。

六、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为响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开展素质教育,我们教师在展开有机化学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这对于每位学生以后工作和学习的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说来,我们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有机化学,特别是有机合成的问题(比如说给出一些目标化合物或利用资料上的习题等)留待学生课下思考并得出结论。为了督促学生能够在课下主动去查阅资料,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对比学生们有关合成路线的不同点,并分析各自合成条件的难易程度,从而拓展学生们有机化学的知识面,加深有机化学知识的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在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绿色有机合成、有机催化等与当下社会关系密切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将其作为作业向学生布置,培养学生搜索资料获取信息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造性学习水平,进而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范文4

1取代反应

1.1亲核取代

分子间的烯丙基胺化是获得烯丙基胺类化合物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常使用烯丙基醇衍生物为原料进行分子间的胺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烯丙基胺类化合物,副产物是水.此方法虽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使用烯丙基醇存在羟基的离去功能较差和需要耐水催化剂的问题.2012年,Trillo等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烯丙醇和含氮亲核试剂在1,4-二氧六环中,25°C条件下反应24h,得到相应的产物3.

在有机合成中醚的C一0键断裂形成C一C键和C一x(杂原子)键的方法倍受人们青睐.与相应的卤化物相比醚具有稳定、绿色和廉价的特点,并且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合成化合物中.2013年,Fan等报道了三氯化铁催化苄基甲基醚或(1-甲氧基乙基)苯与对甲苯磺酰胺的反应,发生C一0键的断裂和C一N键的形成,得到相应的产物6.

1.2亲电取代

吲哚是生物有机化合物和天然产物中重要的结构单元,并且吲哚衍生物在构建药物分子上越来越受化学家的关注.例如:镍催化下3-氰基吲哚与炔烃反应得到2-乙烯基吲哚化合物;钯催化吲哚与炔分子内加成反应得到相应的烯基化吲哚产物等.2012年,Yang等[报道以三氯化铁为催化齐lj,吲哚衍生物和醛在室温条件下反应3h可得到3-乙烯基吲哚类化合物,产率可以达到93C.

1.3Friedel-Crafts亲核取代反应

有机膦酸盐特别是乙烯基膦酸酉旨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而且能够很好地构建杂环化合物和增加聚合物的阻燃性,因此受到广大化学工作者的重视.2013年,Pallikonda等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磷酸盐(10)和芳烃在70C条件下反应3"12h,高收率地得到相应的y-芳基取代的乙烯基膦酸盐(12).

2加成反应

1.1亲核加成

以水为介质的有机化学反应,具有对环境友好的特点.自从Breslow?报道了以水为介质的Diels-Alder

反应以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水为溶剂的有机化学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水溶齐lj比常用的有机溶剂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2012年,ChakmbQrty等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锌促进二氢呋喃或二氢吡喃烯丙基化反应,在水溶液中室温条件下反应2h,得到相应的烯丙基化产物15.

2.2[3+2]环加成反应

近年来,路易斯酸促进环丙烷衍生物的[3+2]环加成反应广泛用于有机反应.2012年,Wang等[23]发现三氯化铁可催化二甲基-2-烯基环丙烷-1,1-二羧酸二甲酯衍生物与异氰酸酉旨的反应,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得到相应的产物18.

3氧化还原反应

1.1氧化反应

酰胺是生物和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肽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基团.近年来,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012年,Das等?以FeCl3为催化剂,I-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为氧化剂,在二氯乙烷中催化醇生成相应的酰胺,NH20H?HCl作为氮的来源,90C条件下反应,收率较高.

2012年,WU等[25]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齐lj,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齐lj,在吡啶溶液中催化氧化苄胺,80C条件下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胺(22).

3.2还原反应

胺基(包括一级、二级、三级胺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各种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中,如生物碱、激素、抗生素和蛋白质等,因此S安基的还原备受人们青睐.2012年,QU等[26]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9-硼二环(3,3,1)壬烷(9-BBN)为还原剂,胺与4-甲基环己酮在四氢呋喃中,10C条件下反应,得到产物25和26.

烯烃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反应,并且烯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极其广泛.2012年,Lamani等[27]报道了在三氯化铁的催化下,选择性催化还原烯烃和炔烃,水合肼(NH2NH2?H20)作为氢源,室温条件下反应,获得了较高的产率.4环化反应

3.1Prins环化反应

近年来,联烯的环化反应作为有效合成环状化合物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利用烯烃和炔烃作为底物的Prins环化反应巳成为合成杂环化合物的强大工具.2012年,Cheng等(8]报道了用三氯化铁催化P-横酰丙二烯或联烯醇与醛Prins环化,三甲基氯硅烷(TMSC1)存在的温和条件下,在二氯甲烷中反应,合成了3-氯甲基-1,2,5,6-四氢吡啶或3-氯甲基-5-1,6-二氢-2H-吡喃衍生物(31).

3.2分子内环化反应

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和天然产物中,是生物活性分子中最重要的结构单元.例如:喹啉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化学和材料化学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杂环化合物的重要性,发展新的、高效的、反应条件温和的合成方法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2012年,Wang等(9]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室温条件下在二氯甲烷中,E保护的1-烯-3-醇(33)进行分子内烯丙基胺化反应,得到相应的2-或4-取代的1,2-二氢喹啉(32)和喹啉(34),产率可以达到96C.

1.3其他环化反应

茚广泛应用于生物分子、催化剂和材料中,它的合成方法引起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2012年,Liu等研究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在硝基甲烷中N-苄基或N-烯丙基磺胺与芳基烯烃反应,形成具有非常高的区域选择性的多取代的茚(37).

2-吡啶酮以及它的四氢和桥联类似物广泛存在于天然化合物中,且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和材料科学中.2-吡啶酮的衍生物可用于黄青霉菌株、卵孢白僵菌素以及相关的代谢物中.2012年,SengUpta等(1)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乙酰苯胺和醛类化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硫酸镁存在条件下室温反应8"12h,得到相应的1,2,3,4-四氢-2-吡啶酮(40和41).

近年来,一些研究小组报道了含氧族元素杂环的合成方法.由于氧族杂环的潜在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以及在新功能材料的应用,它丨I']还被广泛用于电催化化学、有机电极材料、半导体电极以及轻型电池中,因此它们的合成引起了化学家的极大兴趣.2013年,Stein等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二硒醚体系可催化2-硫族-3-炔基噻吩环化得到相应的产物44.

9,10-菲醌(PQ)被广泛用于合成染料、农药、防腐剂及金属络合物中.通常情况PQ进行2种类型的反应")与电子给体的双电子氧化还原反应;2)与活性亚甲基化合物的羟醛缩合反应.2012年,Rao等报道了三氯化铁催化PQ与酮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反应24h,得到相应的产物47和48.

5多组分反应

1.1多米诺(Domino)反应

近年来多米诺反应巳经成为一个强大有效的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在2012年,Zhang等报道了以三氯化铁为催化齐lj的多米诺反应,芳胺、丙炔酸甲酯、芳族醛和吲哚在乙醇中,在室温下反应,高产率地得到相应的产物51.

1.2Bignelii反应

Bignelii反应是一个三元缩合反应,是由乙酰乙酸乙酯、芳香醛和脲在浓盐酸催化下缩合得到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如可用作钙拮抗剂和降压剂等,并在抗病毒、抗癌、杀菌、杀霉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Biginelii反应得到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该反应需要在催化齐U存在下进行,用路易斯碱和路易斯酸的组合来提高反应性和推动发展新的化学反应具有彳艮高的价值和潜力.2013年,Boumoud等报道了以FeCl3/DMAP(4-二甲基氨基吡啶)为催化剂,芳香醛和严酮酸酯和尿素在乙醇中回流发生Bignelii缩合反应,得到相应的产物55,产率较高.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范文5

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系统性强、结构理论抽象,学生普遍感到理解困难,掌握、运用起来更难。因而,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索和解决[4-7]。本课题组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建立理论框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吃透教材,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全局意识;抓住反应本质,构建有机化学反应中的稳定性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多条复习主线及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优化问题设计,建立章节典型例题和题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对医学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行了实践与研究[8],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另外,有机化学实验由于实验条件和学时的限制,大多数医学院校倾向开设一些验证型实验,不仅准备起来数量大,且废液处理起来较麻烦,教学效果微乎其微。近几年,安徽省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了《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和《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验室、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的原有现状,删除验证型实验,多开设操作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本课题组成员在原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注重实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实践和探索,教学效果明显,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 

一、构建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期间,根据培养方案,每学期学习任务各不同。学习任务不比中学期间轻。如果学生仅仅停留在教材上,从课堂上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把握章节之间知识的连贯关系,课堂上重在精讲,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课后,课后教师还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有机化学自主学习平台上下功夫,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质量为导向,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将收集到的和自制的教学素材分门别类,如: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程课件ppt;验证性实验录像及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动画;学习讨论;自测练习;考研资料;与有机化学有关诺贝尔获得者简介等按照设计好的功能板块,构建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业余时间全面了解和学习有机化学。另外,作为授课教师,及时加入到学生QQ群,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随时随地接受学生的疑问,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施“有机讲堂”,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改革注重实效,教师不能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大学,一般按学时数上完,接着考试,这门课就算结束了,至于学生学的怎么样,一般不会多问,最后从试卷分析上体现一下,真正教学效果怎么样,一般不需要知道。其实,从课程授课结束到考试前这段时间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考虑和探究。授课结束,学生所学知识是零散的,还没来得急消化,更谈不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但为了考试,有时候只能靠背,囫囵吞枣。如果采用合适有效的方法和模式,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又锻炼自己多种能力岂不是更好。我们对此进行实践和探索,实施“有机讲堂”活动。 

具体做法: 

(1)问题设计。有机化学每章内容都多,如果都要掌握,有限时间内,根本行不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抓住本章的重点,典型练习具有代表性,由章节问题和典型练习形成活动任务。 

(2)准备和要求。授课结束,授课教师下达活动任务,由学习委员及班委,根据活动任务数,将班级学生分成相应组,每组4-5人,每组同学都要积极准备。这锻炼了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 

(3)实施。按照活动任务顺序,依次随意抽取每组某一同学上台讲解。讲解过程,接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并解答。 

(4)总结。“有机讲堂”的实施,首先检验了所学知识;其次能上台讲而且能讲出来,一般自己得理解,这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回答问题并解答,这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反馈来看,实施“有机讲堂”活动效果比较好。不足之处:某组同学可能只对某一章较为熟悉,其它章节可能受到影响。时间允许的话,不分组,任意抽取某一学生实施某一活动任务,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调整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着重学生科研素养培养,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1.验证型实验进课堂,直观真实,达到认识有机物性质目的 

有机化学实验包括三个方面:性质实验,常数测定和合成技能操作。成熟的性质实验现象明显,中学阶段都很熟悉,如果再到实验室滴滴加加只是验证一下没有多大的意义,反而给实验室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有机化合物种类多,准备起来数量大,且废液处理起来较麻烦,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如果改变方式,将一些典型的性质实验拍成录像带到理论课堂,不缺乏真实性,讲解理论的同时让同学观看,既减少了浪费,保护了环境,又能达到认识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效果。比如我们把一些典型有机物性质的验证型实验,如:(1)烷烯炔的区别(2)醛酮的区别(3)酮型-烯醇型互变异构(4)兴斯堡反应,区别伯仲叔三种胺实验(5)酮糖与醛糖的区别等,做成录像带到课堂,效果非常好。 2.开设综合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将验证性实验改成录像课堂演示,不仅一劳永逸,更重要的是把实验教学实间留给技能操作和综合性实验上,真正起到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实验技能的目的,增加一些常用的操作实验比如:旋转蒸发仪的使用,减压蒸馏操作,柱分离技术等;开设一些与医学检验、药学、生物学、制药工程专业知识相关的综合性设计实验,比如:阿司匹林的制备,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史,熟悉反应过程,优化合成路线,分离提纯,结构解析,纯度检验,甚至可以压片制成药片等;一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去,学会一般科研方法,科学素养得到培养,真正让学习感觉到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对后续专业课的重要作用,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专业课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记忆能力 

有机化合物反应复杂,学起来枯燥无味,尤其是涉及构型构象方面的题型,缺乏空间想象力,更是无从下手。如将微观的分子反应用图形,模型或动画表示出来。如:卤代烃消除反应,以2-溴丁烷为例,产物以反式2-烯烃为主,泛泛讲,学生很难理解立体选择性反应概念,如果把反应过程用模型搭出来并做成动画展现出来,就迎刃而解了,从而得出(1)卤素和β-H的相互关系必须符合反式共平面的要求(2)消除反应速率大小与卤代烷采取的构象优劣有关。类似的还有霍夫曼消除反应。再如周环反应中的σ迁移反应,以加热条件下碳的[1,3]迁移为例,在[1,3]迁移时将伴有迁移碳原子的构型转变,如果就停留在平面结构上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如果将反应过程做成动画,中间过渡态及构型翻转一目了然。这样将微观变为宏观,不仅直观,更有助于对某一反应实质的理解,易懂易记,教学效果较好。 

五、结语 

有机化学内容多、规律性强、结构理论深奥、应用领域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挖掘和尝试新方法、新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准绳,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气氛中解放出来;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建设和完善自主学习平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是想;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制备教学模型和动画,变微观为宏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畅通答疑解惑通道,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这也给教师提出挑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王攀,高巍.浅谈中医药学子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5,7:120-251. 

[2]刘文明.高校学生有机化学课程学习探讨[J].《学周刊》教育科学.2015,12:22. 

[3]刘承蔚,延君丽.关于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思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26(1):109-111. 

[4]刘艳山,洪霞,曾志杰,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本科生科研素养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50-153. 

[5]曹守莹,陶兆林,白长存.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体会[J].广东化工.2015,43(10):159-160.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范文6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学校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其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拥护,在中职院校中,学生多数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很多是迫于家庭的压力,在无奈的情况下来到中职卫校学习,学生上课时经常在课堂上乱动、讲话、玩手机等,扰乱课堂秩序,使课堂效率下降。在有机化学课堂上更是无心听讲,缺乏兴趣,睡觉、玩手机、聊天的学生占大多数。但依然有很多追求上进的学生,希望努力掌握更多课堂知识。因此迫切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创造条件。

1.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新形象,中职卫校对于教育改革给予积极的响应,面对有机化学课程在中职卫校的开设,中职卫校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要求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因循守旧,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有机化学课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发展,而部分教师虽然拿着新式的有机化学教材,却依然用旧的教学方法教学,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注重形式,缺少对所教课程的反思及认识。“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起引导作用,面对新教材和新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准备,掌握新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学生整体发展水平。“有效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主张以教学过程中的效率和收益作为关键,即关注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主张对学生自身发展进行引导。现如今,中职卫校的有机化学课程积极应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例如,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解并完成日常教学活动,帮助渴望知识的同学更好地掌握知识。“在有机化学课程中,针对学生对化学元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掌握不清楚或理解不到位的现象,学校为避免学生对医学知识产生错误的理解,应用“有效教学”策略,督促老师掌握更为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学校引进先进的医学设备,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为其提供医疗实验的器材进行有机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了解医学方面的有机化学反应,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引导和帮助,在自身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对学生答疑解惑,提升课程实验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有效教学”策略在中职卫校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有效教学策略是在教育体制改革初始阶段实行,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而且由于受中职卫校教学现状的影响,学生上课秩序差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所以,改革过程存在很多不足,但大部分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在中职卫校实行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器材的支持,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素质。

1.“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教学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学习,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更大地挑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缺少学生的配合,因此课堂较为枯燥无味,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中,逐步改变了这一教学被动的现状。例如,在中职卫校的有机化学课程中,以学生学习的真实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明确教学内容,掌握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有机化学课程中要求的有机化学的性质与结构、生物药剂、药剂的化学反应等进行充分了解,在课堂上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以课本知识为基础,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并且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程度,对书本知识的接受程度,对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进行授课,进一步提示教学水平。

2.“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教学策略追求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率。有效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的误差、知识的遗忘、专业技能不扎实,那么即便学校付出再多的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辛苦也是没有用的,只要学生学习出了问题,便是没有高效率的教学方法。大部分中职卫校面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改变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例如,在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学生要进行的课程实验有药物的化学反应、对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因此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实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有机化学实验中要求进行正确的蒸馏、升华、以及熔点的测定,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生意外事故,威胁到学生生命安全.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还原化学实验的真实场景,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课程知识,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而这便要求指导教师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因材施教:1.根据学生自身发展条件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行分层教学,在学生对教材知识有较为深刻理解时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在旁边进行专业指导,以实践促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同时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2.针对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缺乏理解的现象,教师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教学策略在中职卫校有机化学课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水平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熟练度,使中职卫校针对学生学习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