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范文1
关键词 工匠精神;职业精神;泛化;比较;澄明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5-0052-04
一、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的混淆
当下,“工匠精神”成为最热的一个高频词。什么领域都讲“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被不当泛化,成为到处适用、随处可贴的标签。工匠精神的泛化,实质上是一种神化。好像工匠精神一下子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精神,祭出它,就能有点石成金之妙,就能收神奇管用之效。哲学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受到质、量、度的制约,都有自己的适用域和外延区间,超出这个适用范围就不靠谱了。
工匠精神泛化,实际上是一种戕害。当被人们推崇泛化到各个领域的工匠精神的不适用性一旦被人们广泛认识、甚或遭致批判,工匠精神就会失去光环和神晕,而这其实并非工匠精神本身的错,而是人们不当移植、过度炒作造成的。这样欲益反损的结果,恐怕是那些推波助澜的人始料不及的。这种试图让局部的工匠精神去替代整体的职业精神的做法,如同小鞋想要装下大脚,除了削足适履,别无良策,其对精神本身的戕害可见一斑。
工匠精神泛化,实际上是一种无思。从概念本身的辨析看,“工”不等于“匠”,但“匠”属于“工”。就是说,工可以包含匠,但匠不能涵盖工。比如制造业的工,可以是匠,但其他行业的工未必就可以称其为匠,显然,即便是同为“工”的领域,工匠精神也不具有全覆盖性。更何况还要泛化到全职业上,是多么的荒谬。
二、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比较
面对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混淆,我们有必要做一些比较分析,以厘清其关系和边界。
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的混同和纠结,一是因为工匠精神内涵的概括见仁见智,被不同程度地泛化。本来工匠精神应该是指工匠们所特有的和必须的精神,现在却把许多原本不属于工匠精神的而是属于职业精神的一些内容都包罗进去,从而为工匠精神的泛化开了绿灯。二是因为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实在是有太多的交集,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都需要“尚德”,需要敬业;都要求有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都讲究做事要追求一流和卓越的职业使命感等,所以人们才会彼此混同,而又迷误不觉。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有一定的交集共性,但其差异也很鲜明,而且远远大于其共性。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予以揭示澄明。
从逻辑关系看,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一组彼此包含的相容的种属关系概念。职业精神是外延大的概念,叫属概念,也叫上位概念,工匠精神是外延小的概念,也叫种概念或下位概念。它们的关系是相互包含关系,即属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种概念,用公式表示,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就是f,职业精神包含工匠精神,因为工匠也是一种职业,而工匠精神不等于职业精神,因为职业外延更广,非工匠精神所能包容。
从哲学角度看,职业精神是一种共性的、普遍性的精神,这与职业的广泛性密切相关,它是人们立世生存、谋得生活资料所从事的工作。所谓三百六十行,其实完全不足以全面概括职业的丰富性。职业精神就是所有在职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各种精神品质的总和。工匠精神是从属于职业精神的个性化存在,是“工匠”这一行当公认的职业准则和所应遵循的精神规范。相对于职业精神,它是特殊的、具体的一种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的表现,职业精神寓于工匠精神或其他别的精神之中,如果工匠精神试图泛化和取代职业精神,职业精神的外延就会被大大窄化。
从适用对象看,逻辑学的外延论和哲学的区间论都规定了事物的适用范围和领域,进而也就确定了不同事物适用的对象。我们认为,制造业倡导工匠精神是靠谱的。工匠精神是“造物”的、出产品的。它的对象是物,是用来加工的对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主编赵伟教授认为:“提倡工匠精神,并不是要以此取代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涵括各行各业,工匠精神是特指物质资料或实体产品生产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现在因为工匠精神被泛化,它应有的边界被模糊了”。我很赞成这样的观点。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不看对象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肆意泛化工匠精神,僭越概念的边界。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凡是与人打交道的行当、领域,恐怕都不能讲工匠精神。因为人与物不同,物是死的,人是活的。物是可以任意加工改造的对象,人却是必须根据活性的要求、心灵的尺度,予以尊重和服务的对象。比如服务业,你要不以人为本、见物不见人,能服务得好吗?再说教育,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它可以有职业精神,但不是工匠精神。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样的职业内涵重在对人的精神塑造、知识浸润和心灵开发,适用于物性加工改造那一套的工匠精神,显然不适合教育。再从方式上看,教育的方式是互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沟通和塑造,是星与星在同一高空的交辉,根与根在同一深土中的挽手。一如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指出的那样“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样的人才培养过程与工匠们的产品加工过程何啻霄壤。更何况,长期以来教育领域一贯把“教书匠”视为教学僵化、不求进取的代名词。教书育人倘若成“匠”,对学生而言,的确不是什么福音。
三、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的澄明
辨析完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的异同,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只有揭示出其本质内涵,才能避免混淆与歧误。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已有很多概括。余祖光研究员将工匠精神概括为:第一是精工细作、追求卓越。第二是态度严谨、极度认真。第三是大胆创新、敢于冒险。第四是敬业、专注和耐心。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独具匠心,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品质上蕴含着敬业、严谨、踏实、专注、创新、拼搏等态度[1]。也有学者强调:匠心――工匠精神之基,匠术――工匠精神之本,匠德――工匠精神之魂[2]。我们对工匠精神的内涵作以下四点概括。
“尚巧”――创新精神。尚巧是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尚巧体现的是工匠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工匠们的产品或成果如果没有巧慧的成分融入其中,那是无足称道的。尤其是在当下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工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总理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说:“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优质制造绝不是机械重复劳动所能达成的,尚巧聚智、技术创新,乃至超越臻善,才是工匠精神内涵“尚巧”的真谛。
“求精”――工作态度。工匠精神就是工匠严谨敬业、专注耐心、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人口约800万的瑞士,却是制造工艺领先全球的制造业强国。瑞士军刀的生产过程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只有巴掌大的瑞士军刀集纳了几十种极其实用的工具,从设计草图到生产完成都需要经过层层严格检测。一把普通瑞士军刀的制作工序就超过200道,质量上乘的则多达400道。军刀的制作过程几近苛刻。作为刀片材料的钢块,要经过电子仪器的仔细检查,以确保精准压制出刀片,然后是长时间淘洗、打磨工序,最后是组装,使用极小但非常精致的铆钉与弹簧将几十种工具准确固定,让他们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真正实现零误差。瑞士是“钟表之国”,是全球最大的钟表出口国。一只高质量的腕表不仅需要强劲的机芯,同时也需要漂亮的外壳。顶级钟表的每一个零部件和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匠精心打磨、细心雕琢,一些零部件甚至细如毛发[3]。中国的工匠同样需要秉持“求精”的制造传统,追求产品的经典性、高端性、原创性,使之成为民族的品牌符号。
“崇德”――职业境界。工匠精神是“通于道、达于德”的,“崇德”是它的应有内涵。因为工匠精神是需要德性保证的,有工匠精神的人都是有职业道德的人。职业道德,一是敬业之德。要对自己工作的领域或工艺心怀敬畏,对自己认定的价值目标有着生命关切和献身热忱,视职业为天职,这是“匠道”层面的根本内涵,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深深迷恋自己的职业,全情投入自己的手艺,不管这手艺是写代码还是扫大街。不为任何人,自己就是最大的理由,不苟且,不应付,不含糊,把自己正在做的事做好。二是热爱之情。爱是情感的投射和倾注。心灵有爱,生命才有路,才有目标和精神支撑。生命是从热爱开始变得有意义的,爱并投入才能成就事I,成全工匠精神。时寒冰撰文《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强调工匠精神“应该源于一个‘爱’字,它的核心应该是爱的传承。”爱是德性之本。三是信誉之根。真正的工匠都是视产品为生命、视信誉为根本的人。他们胸怀责任伦理,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为价值取向,宁愿做出自我牺牲、赔本,也不愿做出可耻、毁誉和损害产品信誉和职业良心的事,为的就是保有品牌质量、信誉美德。
“执念”――坚持品格。有人问爱迪生发明秘诀,他说,别人老是想着做许多事,而我总是想着做一件事。这就是专一和执念。执念是指人的执着意念或执着信念。其外在表征即对事物的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比如在日本,制作东西的工匠、手工艺人等被称之为“职人”,而“匠”则比职人更进一步,是指技法与人品都很优秀的人。“匠”是一个充满褒奖意味的词汇。所以,在日本的职人文化中,“敬业恪职”是深深影响日本和职人的职业伦理观。他们有一个“自造词叫‘一筋’,类似于中国的‘一根筋’,即专注于一道、一艺,从一而终,绝无变心。”[4]这就是执念和坚持的品格。唯其如此,日本是全球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有3000多家企业寿命超过了200年的历史,德国也有800多家类似企业。这些企业都是靠有着“专业、专注、极致”理念的工匠支撑的历史悠久而又声誉卓著的企业。
(二)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精神是与人的不同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在特定的职业实践中产生的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应然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是职业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有学者将其概括为“职业精神的内涵体现在职业活动中职业人的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立业五个方面。”[5]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何凯英的五为之训“工必为之纯,品必为之精,业必为之勤,行必为之恭,信必为之诚。”亦可以与之相互印证。笔者以为,从应然的角度看,抛撇职业精神个别的、特殊的成分,凝练其一般的、共性的要素,其内涵可包括:敬业精神、精业精神、创新精神、立业精神。
敬业精神。敬业是任何职业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品质,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敬业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敬”是一种宗教情怀、一种职业虔敬。有敬业精神的人,对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是一群具有事业至上价值观的人。有自己的职业坚守和定数,哪怕这种职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实益、荣耀,也依然守持初心,自强不息,永不懈怠。有敬业精神的人是具有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精神的人。如那些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他们如春蚕、蜡炬,燃烛吐丝,尽其所知、所能、所有奉献给学生,他们爱这一事业胜过爱这些事给自己带来的收益。他们是一群品格崇高,精神洁净而明亮的人,是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大智无价的人。而一个不敬业的人,对职业毫无敬畏之心,甚至当成负担、差事来糊弄应付,他们是毫无职业精神的人。
精业精神。精业即追求职业、事业的做到最好程度的努力和收效。精业精神就是一种追求完美,使其达臻精湛、精致境界的从业境界。比如对产品精雕细琢,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在看不到的地方也做精致,这就是一种精业精神。精业精神是一种职业境界,“高大上”“精优佳”的境界。
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题中之义。创新精神是指人勇于突破现状、惯习,而创生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品质。创新精神从宏观上看,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本质上看,创新是人的最高本性的弘扬,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最高表现形式。所以国家层面的教育文件反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的就是要使这一可贵精神内化为人的职业素养,使中华民族永远葆有创新活力和竞争实力,而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每一位职业人来说,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超越、突破,就会陷于平庸。创新精神是职业精神的灵魂和精髓。
立业精神。立业是建立功业、成就事业之意。它是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所有的职业人都应该追求这种境界。有立业精神的人目标远大,品格坚毅。按照苏轼的话说:“古来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也。”这就是立业精神的应然内涵。阿里巴巴马云、华为总裁任正非都是立业精神的典型代表。马云的立业充满艰辛坎坷,他干过“倒爷”、推销,1995年东拼西凑了2万元开始了创业历程。2016年,马云以282亿美元排名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二,福布斯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第22位。任正非也是如此,他1987年集资21000元在深圳创立公司,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50377项专利,2016年完成了全球布局,目前已超过苹果、三星,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品牌。倡导立业精神不是要大家都成为马云、任正非这样的人物,而是要有大目标、大志向、大奋斗,这样即使你的努力没有成功,你的努力过程和精神也同样会受人尊敬。
参 考 文 献
[1]李进.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论坛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4):37-40.
[2]姜汉荣.势之所趋: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内涵解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9-12.
[3]毛思远.瑞士的四张名片[N].北京铁道报,2017-03-11(8).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职业院校的在校生大多以就业为目标,极少数是为了升学再深造,所以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包括职业精神,而后者常常会被很多职业院校忽视,导致很多W生只拥有高超的技能,却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体现工匠精神的经典故事,比如鲁班学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更多关注自身的利益。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生产出一些劣质产品,导致工匠精神逐渐消失。工匠精神的消失,影响到了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甚至对学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职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弘扬工匠精神
为了培养具有高超职业技能和优秀职业素质的人才,职业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全面引入学校教学中,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平面广告、新媒体等,教师可以介绍古代的鲁班、中航工业沈飞钳工技师方文墨、巧手拼接航天之翼的金牌女工薛莹等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物,以及其他国家工匠精神的传承情况。另外,职业院校还可以举办一些宣讲会和技术交流会等,在会议上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在内心接受工匠精神,重视工匠精神。
2.工匠精神融入就业创业教育
在就业创业的教育中应该融入工匠精神,同时还应该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优缺点和追求去就业、创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
3.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这种授课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增加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和评价等环节渗透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4.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工匠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势和专业方向等因素,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发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精通某项技术,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5.实施现代学徒制,传承工匠精神
香奈尔首席鞋匠马萨罗曾经说过:“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职业学校应该组建一支教学团队,不仅包括学校的专业教师,还要包括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教师虽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深刻,但是实践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学团队内部,教师可以与企业的技术人员、行业专家多交流,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或通过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传承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品质。
6.工学交替、校企融合,塑造工匠精神
同一个行业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都有不同的企业,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一样,总体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学校应该多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当中,去感受真正的生产、真正的实践。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促进工匠精神的形成,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结语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而其中的职业精神不容忽视,因为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学校应该在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训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斯元.职业教育过程中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30-31.
[2]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35-39.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范文3
[关键词]工匠精神;小学教育专业;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0-0022-02
一、引言
2016年3月,“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政府报告。12月,在“中国制造2025”工作会议现场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提出了“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指出要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中国要成功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专业、耐心专注、严谨细致和精益求精等方面。
当今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早已超越了工匠这个群体,具有精湛技艺、技能,孜孜不倦追求真、善、美的人们,无论是制造领域、服务管理领域,还是物质生产领域、精神生产领域,都同样需要工匠。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清代魏源说:技进乎艺,艺进乎道。高超的技艺进而可上升至艺术,最后升华至道的境界。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认为,教师职业与工匠精神是相通的,工匠技艺传承之道可作为教师学习的榜样。我国古代教师的教学之道也体现了工匠精神,恪守规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当今我国教育界凡是杰出的优秀教师,都是把教书育人视为终身信仰,用非凡的教学技能来筑造教育之梦。教师的工匠精神内涵可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能力等方面。
(二)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师范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我国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毕业生专业技能不精,实践能力不高。当今高职教育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是决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内在因素,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立于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必备素质。我国众多的企业、行业还缺乏这种精神,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应该承担培养工匠精神的责任。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而且能更快地实现高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教育专业既属于师范教育,更属于高等职业教育,小教专业学生是未来的教师,时代对教师的工匠精神的要求也是对师范生的要求。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塑造灵魂的双重责任,比起其他行业,尤其需要工匠精神。
三、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工匠精神的内涵探究
笔者把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应具有的工匠精神从以下几个层面探究其内涵:职业情怀,对待技能训练的态度,对待专业知识的态度,对待教育实践的态度,以及作为教师应有的道德情操。
(一)在职业情怀层面:爱岗敬业,坚守信念,乐于奉献
工匠精神首先体现一种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的第二条为“爱岗敬业”。一旦择业,就应热爱,为工作付出智慧和汗水,热爱这份职业,热爱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小学教育专业工匠精神的内涵首先是要“爱”,热爱这份职业,具体说来就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肖川博士说:“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所以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坚守教育信念,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作为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二)对待技能训练的态度:专注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匠者重“术”,术即技艺、技巧、方法。师范生的技艺、技能训练,就是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包括教师教学技能包括教师的“三笔字”基本功,教师口语基本功,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课堂组织技能、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等。书写,一笔一画,无不需要专注凝神;练习口语、语音、语调,莫不讲求精益求精。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则是在需要熟悉和掌握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学习、掌握一定的技巧,一点一滴练就。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技艺、技能需要长期的坚持磨炼,至臻至善。所以,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需要以专注坚持、精益求精以及一丝不苟的精神来对待技能训练。
(三)对待专业知识的态度:严谨认真,追求真知,厚积薄发,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主要包括任教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等。19世纪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强调要热爱教育职业和儿童,提倡时时刻刻要为真、善、美而奋斗,重视真理及对真理进行严肃而认真的检验,主张精心研究和探索。教育被喻为园丁灌溉,春雨润物,桥梁架起知识途径,灯塔照亮知识路程等,这就需要我们未来的园丁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严谨认真,追求真知、真理,带着这樣严谨治学的态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新时代的小学教师也必须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人,必须学会学习,成为学科能手,了解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信息技术。
(四)对待教育实践的态度: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务实笃行,努力创新
匠者必须手脑并重、知行合一,强调务实精神,躬身实践。高职院校重视教育实践,包括班级管理、教学、教务行政管理等,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锻炼从事小学教育的独立工作能力。学理念,练技艺,借由实践进行检验,再由技进乎道。每一个环节,必须脚踏实地,务实笃行。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灵活运用和大胆创新,这才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体现。
(五)作为教师应有的道德情操:坚守本真,立德修身,为人师表
人因德而立,工匠的靈魂精神是匠人的品德和品行。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对其进行师风师德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人要坚持初心,才能够接近生命的本质,我们自身的灵魂才能保持纯真和高贵,坚守本真,愿意为教育的信念付出激情。凡是真善美,我们要去追求和体现。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立德修身,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分和天职。教育需要智慧和信念,教师需要高尚的师风师德,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教育的方向。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范文4
关键词:工匠精神;护理专业;职业道德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时谈到,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护理专业作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在医疗卫生行业承担着呵护生命、救死扶伤的职责。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单位,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已成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工匠精神,从狭义的方面来讲是指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是指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融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工匠,从职业教育自身来讲,需要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艺精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能工巧匠。
2工匠精神与护理职业道德的联系
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用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慎独内省”的思想引导现代护理职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护理职业道德观、职业伦理观,这是促进护理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3将工匠精神根植于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3.1重视德育课教学
如今单位招聘都希望招到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大致可分为专业课程和德育课程,如果说专业课培养的是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那么德育课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提高学生道德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开设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4门德育必修课和心理健康选修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途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作为德育课教师,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取与专业相关、与将来工作紧密结合的案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4课“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时,笔者选取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庄仕华院长为例。庄仕华扎根边疆43年,巡诊近百万人次,行程40多万公里,12万例手术无一失误,300多例疑难杂症手术全部成功,获得137个奖杯和勋章,庄仕华身上无不体现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3.2在技能大赛中融入工匠精神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定位为引领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大赛将工匠精神融入赛程设置,侧重考核学生技能操作的精准度。“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成为大赛的主题,赛程设置也侧重于工匠精神的考量,从原来的“求会”到现在的“求精”。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形成了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比赛层级,开展技能大赛是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我校每年开展护理技能大赛,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大练兵的热潮,让全体学生受益。
3.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见习、实习是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既离不开在校时的专业训练,更离不开实际工作岗位上的正规化操作。在医院优秀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在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工匠精神。在护理实践和服务社会中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独具护理人文特色的教育模式[1-2]。
3.4坚持工匠精神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活动周主题已成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主旋律,我校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活动周期间开放校园邀请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社区群众参观校园;邀请护理行业领域的专家开展义诊活动,传授护理知识和急救技能;选派具有专业知识和精湛操作技能的师生深入社区开展便民服务;邀请护理行业具有工匠精神的劳模与学生座谈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中职毕业生校园分享活动。我校优秀毕业生马文娟被团中央选为“彩虹人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优秀中职毕业生校园分享团成员之一。医院文化进校园活动是行业连接职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培养人的过程和环境也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3]。我校有效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聘请附院临床专家和岗位操作能手作为活动项目委员会顾问。毕业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将临床实习心得和感受以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再现了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向师生传递了正能量。在医院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激励学生将“积学修德,精技善行”的校训转化为学习、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在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下,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护理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的高层次表现。工匠精神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将工匠精神根植于护理职业教育,坚持“积学、修德、精技、善行”的护理人文素养基本要求,为护理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杜陈晨 单位:石河子大学护士学校
参考文献:
[1]周建军,孙萍.“工匠精神”:厚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0):42-44.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范文5
看国外,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多在发达国家。长寿企业的背后,是日臻完善的职业教育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看国内,我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福州的马尾船政学堂是150年前建的,其实就是一所标准的职业学校。它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放在今天的职业教育学校里面都不落后。
看现代,职业教育是时展的迫切需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常态。这个阶段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大规模的技术人才。也就是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工匠精神”,一个公共产品是“大国工匠”。
从教育方面来说,职业教育是部分青少年成功的多元化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掌握专业技术,进入社会既能快速就业,也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干创新创业、求富立业。
现今,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阶段,而人才,特别是技术性人才,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更是创新创业的驱动力所在。要实现“人才+新”模式的落地,就必须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利用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让职业教育成为催生“工匠”的摇篮。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范文6
关键词:技工学校 工匠精神 精神培养
技工教育是以技工岗位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旨是培养制造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技工人才。职业素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是职业精神,而对于技工学校学生来说,其需要具备的职业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期,并且制造产业结构也正在进行调整,因此企业更加看重人才的工匠精神。然而,在我国的技工教育领域,对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入研究。笔者在此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谈谈技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工匠精神简介
1.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于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与精益求精,它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一种精神理念。优秀的工匠都专心于不断雕琢和改善自己的产品及工艺,他们对细节有着极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工匠享受于产品在自己手中不断升华的过程,即使利微,却可以长久造福于世。
2.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精益求精。对产品追求极致的完美,注重细节,为了一点小的提升不惜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反复进行改进。二是严谨。对待产品的要求极高,态度一丝不苟,绝不投机取巧,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切实保障质量,不达要求不交货。三是耐心、专注和坚持: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永不停止追求更加完善和完美的脚步,无论对于材料、设计抑或生产流程,均不断进行改进。四是专业和敬业:以打造行业内最佳优质的产品为目标并不断努力,将自己的职业和工作看得无比重要。
3.工匠精神的意义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制造产业出现一种不良风气:心浮气躁,很多制造企业为了赚快钱而一味追求投资少、周期短及见效快。而这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即时利益,却使得产品失去了品质灵魂,长此以往,必定使企业和产品的口碑下降,继而逐渐为市场所抛弃,难以长远发展。因此,当前的制造企业急需工匠精神,只有拥有了工匠精神,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稳定立足和长远发展。当一个企业拥有了工匠精神,对待产品精益求精之后,自然会得到广大用户的信任和喜爱,成为广大用户的优先选择。
二、技工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一线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加快推进制造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从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而若想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技工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进现代技工职业教育的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面向制造企业技工岗位的专业教育,因此它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工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以及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职责。可以说,现代职业教育与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若想有效推进现代技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工匠精神培养来提升技工职业教育的档次。
3.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实现技工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技工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为国家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我国未来在高技能人才发展方面,应当将重点放在技师及高级技师的培养上,着力打造素质和技艺高超、专业门类齐全的技能人才队伍。而对于技能人才,不但要培养其专业技术,还应培养其职业精神。现代制造企业在招聘人才之时,也越来越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可见,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促进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
三、技工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意识
当前技工学校教师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培养工匠精神的意识,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其次,社会和家庭也应当从原本的“重学历、轻能力”的教育观念中走出,肯定技能人才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摆脱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影响。只有将技能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融为一体,在教给学生一技之长的基础上,让学生领悟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的含义,才能使学生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和牢固的职业信念。
2.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古有孟母三迁,现代教育亦需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才够使教育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技工学校应当积极建设以“发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为引领,充分利用各种隐性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例如,学校可以将一些有关工匠精神的励志标语、名人名言等悬挂在实训楼走廊的墙上,或是利用校园网络、微博主页、微信公众号等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以及时常表彰具有先进工匠精神的优秀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真谛。
3.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训的结合,持续渗透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在理论教育中融入,更需要在实训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领悟。因此,当前技工学校要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训相结合,持续渗透工匠精神。目前,大部分技工学校常用的教育方式是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前者指企业将部分生产任务交给学校来完成,由学校师生按照事前协议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任务;后者则指企业为学校教育提供实训场地,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以实现互利双赢。通过这种模式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作为一名技工工人应有的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四、小结
无论在我国还是发达国家,工匠精神都由来已久,它所体现的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促进制造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因此,我国的技工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将工匠精神培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之一,以满足国家对于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康樱子.践行工匠精神 树立职业英雄――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举办“践行工匠精神”座谈会[J].职业,2016(19).
[3]郑立巍.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