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1

【论文摘要】: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和地下水持续下降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是制约东营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笔者结合东营市实际,分析了东营市近几年水资源状况,现就如何把洪水资源变害为利,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前言

长期以来洪涝灾害一直是威胁人们生存的心腹之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洪减灾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在1998年长江发生大洪水后,对防洪工作重新做了战略性的调整,即我国的防洪工作将逐步从控制洪水向体现水资源性的洪水管理转变,以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洪水资源,以解决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水资源紧缺的东营市,汛期洪水在造成灾害的同时,其作为资源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东营市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概况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当地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有70%集中在汛期,大部分汇流后经河道排泄入海。唯一的地下淡水区位于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冲积平原上,面积为367平方公里,其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0.6亿立方米。由于连年超采,致使地面裂缝、海水入侵。小清河以南地区地下水持续下降,,到2007年已形成以大王镇政府驻地、稻庄镇政府驻地、县城规划区、石村镇辛桥为中心的4个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同时,黄河水是东营市最重要的客水资源,近年来均引提黄河水量为55亿立方米。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减少,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愈加突出。因此,在有效利用黄河水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湾,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560毫米,受地理位置及气候因素影响,该地区降水量在区域分布及时空分布上均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降水量年际、年内分配变化较大,降水量丰枯相差悬殊,连丰枯时段变化明显。从实测降雨资料可以看出,1964年年降水量达到1133毫米,为系列之最大,而1989年降水量仅为364毫米,为系列之最小值,丰枯极值比达3.1。1961—1967年是明显的丰水时段,平均降水量706毫米;而1980—2004年则是典型的枯水时段,平均降水量仅为476.6毫米,丰枯时段降水量极值比为1.5。同样,降水量年内分布更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于汛期6—8月。一般年份汛期降水量占到全年降水的60%—70%,而有些年份甚至高达80%以上。尤其是7、8月份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其它季节降水极少,季节性干旱时常发生。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水量4.47亿立方米,其中汛期3.08亿立方米,实际全市骨干河道建闸25座,拦蓄总量2.4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3%,每年汛期均有1.5—2.0亿立方米的洪水被弃,造成极大浪费。目前,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到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严重制约着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推进传统的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优化配置现有水资源的同时,不断强化洪水资源的意识,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大力推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3科学与综合利用洪水资源的措施与办法

3.1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提高拦蓄总量和多年调蓄能力

加快水库及河道拦河闸建设步伐,增强水库、河道拦蓄总量,提高多年调蓄能力,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工程措施。在洪水资源利用方面,东营市具有较好的优势,河道、水库众多,分布较合理,需水能力较大。截至2008年,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共建成平原水库708座(地方558座,胜利油田150座);总设计库容9.31亿立方米(地方4.40亿立方米,油田4.91亿立方米)。但多数水库未达到设计蓄水标准。相当一部分水库地处低洼地带,或靠近河道,但具有流入水库条件。为从长远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洪水水资源,提高水库的蓄水能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东营市蓄水工程规划增加蓄水能力2.0亿立方米。蓄水工程本着少占地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工程措施对现有水库进行增容,1.5亿立方米。二是新建水库工程,库容2500万立方米。三是新建河道拦河闸,拦蓄库容2655万立方米。

3.2加快“水网”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加快“水网“工程建设及洪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是科学利用洪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在加快水库衬砌及河道拦河闸建设的同时,组织本市主要骨干河道流域”水网“工程建设的科学统一规划,总的要求是”库库相通、沟沟相连“。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分期组织实施,力争5—10年的时间,建成东营市“六纵六横”的水网体系,以尽快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统一调度。

“水网”工程建设要以现有水利工程为基础,以规划工程作依托,修建引、蓄、排配套工程,构成网络体系,达到引、蓄、排自如。修建拦蓄洪水工程,增强控制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的能力。另外,要建立水库、河道风险调度机制。随着东营市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水利工程的治理,水利工程拦蓄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水库、河道多级调度变为可能。

3.3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尽快改善生态环境

在抓紧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拦蓄及“水网”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加大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结合产业种植结构调整,改进耕作方式,大力种草、植树,增强地表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轻水库、河道淤积,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抓好支脉河、沾利河、神仙沟、广利河、溢洪河等流域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大搞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做到治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十一五”末东营市水土流失严重区得到基本治理,再经过5—10年的奋斗,将东营建成富而强、绿而美的新东营。

3.4加快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洪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不仅能提高洪水资源在利用管理和调度上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而且可为逐步建立洪水资源科学利用和调度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已建成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防潮大堤潮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管理系统、引黄灌区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水文预报、洪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应用。加快东营市大中型水利工程雨水情遥测系统建设,在主要河道流域上合理增补雨量、水情站,及时、准确、快捷、有效地收集雨情、水情等数据资料,用地理信息系统加以处理,利用洪水预报模型对流域上的产汇流情况及河道水库的水位、流量进行预报,用洪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对大中型水利工程实施科学统一调度,并做到可靠、安全、快捷、准确,真正实现洪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

3.5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运行机制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内在要求,使洪水资源的配置发挥最佳经济社会效益。依据《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大胆探索地方流域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配套规章建设,对洪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及征收资源费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快依法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步伐。积极探讨科学开发利用洪水资源的运行机制,使其与社会发展真正融合在一起,用水的人有利益约束、开发水的人有经济保证。改革东营市洪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体系,采取经济刺激手段和价格机制调节资源的利用和供给管理。尤其对洪水资源工程的开发建设,应实行收益者投资,真正从经济上保证洪水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2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究、交流合作,最终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已成为每一位科学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学校周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与探索,阐述了校外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与方法,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校外教育资源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为了在科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我校经常邀请附近中石化荆门分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消防队的消防队员和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如《石油的形成》《石化产品的易燃易爆性》《消防安全自我逃生知识》《宇宙的奥秘》等。

同时我们重视家庭里存在的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利用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中去发现、开发利用更多的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科学教师、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和家访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鼓励家长关心和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究活动。

2.周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见下表)

②企事业单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见下表)

3.教师在备课时适时地将辅助教材进行分析、利用,并同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如科学教师杨晓玲在教学《水的污染》时,带领学生到污染严重的竹皮河沿河考察,找出污染源,并和同学们一起探索,写出了《竹皮河的污染及治理方案》等论文;科学教师严兰兰在教学《大气污染》时,带领学生在荆门热电厂周围实地考察,并写出了《煤粉尘的污染调查报告》。

二、校外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效果和经验

1.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浓厚,态度积极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有机会表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的思维也更为活跃,逐步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不但增进了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而且逐步形成了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只要忠实于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确定知识点,按教材的内容备课,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就行了。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向课程的设计者转变,逐步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过渡,同时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大大开阔了课程开发的视野。

3.为校本教研和地方教材的编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为学校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子课题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3

关键词:课程资源 中学地理 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又是教育教学的媒介。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主体,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使课程更加丰富、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与效果。笔者认为提高中学地理教师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度,一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另一方面是要掌握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及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地理课程资源观

正确的地理课程资源观包含一下几个方面:

其一,地理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时代性、地域性、潜在性等特点。地理课程的物质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校内有地理教材、地球仪、地图、地理专用教室等;校外有天文馆、气象站、城市规划局、农田、工厂、山川河流等课程资源。现在很多教师考虑到安全问题,不大敢带孩子到校外去学习地理,这大大降低了地理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实用性。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地理教师应该经常带到校外去学习地理知识。此外,地理课程的人力资源也很丰富,其中地理教师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源,其他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专家学者、家长、学生等都可以成为地理某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地理教师可以经常邀请他们来学校与学生交流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不过这需要地理教师精心组织,提前跟有地理知识、表达能力较好的校外人员进行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协商,在学生方面做好宣传组织等工作。现在各种信息媒体都很发达,能有力弥补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空限制、资金限制等。中学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等媒体选取合适的资源进行教学。因此,有关中学地理的物力、人力、信息资源是丰富多样的,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

教材的编写到实施需要很长的时间,实施以后也多年不变,造成教材的陈旧性,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知识更新很快,更容易陈旧。因此地理课程资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教师在用教材时,要把更具时代性的材料来代替教材中的陈旧材料,或补充新材料。

我国地域辽阔,地域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地理课程资源必然存在的地域性。例如在河流的学习上,东部的河流水文特征和西部河流的水文特征就有很大的差异性;再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发展水平以及风俗民情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地理教师在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时必须考虑地域性的特点。

各种各样的资源为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这也就是课程资源具有的潜在性,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的各种利用价值。

其二,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自主意识。地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时代性、地域性、潜在性等特点,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树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地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教学环境的需要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地理教师缺乏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自主意识的,将使地理教学失去应有的灵活性、丰富性、生动性、实用性,不可能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不可能满足不同的地域开发利用对地理学习的需求,不可能培养有较高地理知识素养的公民。学校应鼓励和支持地理教师进行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例如,鼓励地理教师积极开发地方特色的资源、富有时代气息的资源、富有生活意义的资源等等。

其三,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开放性、经济性、针对性、个性化原则。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只要对地理教育教学有利的一切课程资源都应该充分利用;地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应该建立合作的、互利的关系,共享地理课程资源;根据个人条件、学校条件选用课程资源,做到既经济又高效;地理教师还应根据具体的课程目标,学生特征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加强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针对性;此外还应根据自己教育思想、能力、爱好发挥独特的创造性,使课程资源利用个性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树立正确的地理课程资源观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培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有关课程资源的培训。二是自学。自学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地点、环境、学习媒体、学习难度,有利于广大中学地理教师的学习。自学的方式主要有阅读相关资料、和其他教师交流等。三是实践反思。只有将从外部获得的课程资源观贯穿在实践中并进行不断反思,才能成为教师内在的课程资源观。

二、中学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及方法

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流程可分为确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目标、课程资源的收集、课程资源的筛选、课程资源的整合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1.制定资源开发和利用目标

地理教师应对国家教育目的、教育培养目标、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有深入研究,准确、深刻地理解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和地理学科的课程目标,更要细致掌握各阶段、各课题、各课时具体地理教学目标。然后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分析、测试等方法确定学生的起点需求。最后,根据课程目标与学生起点,分析现有的课程资源条件和通过努力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确定具体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

2.选择和管理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获取地理课程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一是阅读,这是最主要的的途径。阅读的材料包括中学地理教材、教参、教辅资料、地理专业书籍、地理相关学科、教育类书籍、文章等。现在网络查阅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便捷的获取地理课程资源的方式。网络资源数量大,而且更新快。特别是地理学科,其研究的地域范围非常广,研究对象丰富多样,但通过网络查找就能迅速找到各个地区的地形、资源、交通、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地理教学中地图是重要的资源,可以在网上很方便地选用任意一种地图,任意一个地区、任意一种比例尺的地图,而且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做成符合不同需求的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等。

二是活动,组织野外考察、测量、气象观测、规划设计、图片采集、制作地球模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等活动都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

三是生活,生活中存在丰富的地理课程资源,如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气候、工农业分布、城市规划等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且这种资源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四是交往,人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同各行各业的人交往与合作,充分利用不同的人力资源。例如请城市规划人员、气象工作人员等开办讲座、指导参观、实验等。

地理教师还要做好课程资源的管理工作,建好资料地理课程资源库。实物资源要注意分类固定摆放。如各类地理书籍、标本、模型、图片应该根据内容和时间等标准分类摆放。网络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应该录入建档。这些工作比较细,但却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3.课程资源的筛选

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要进入具体的课程中,还需要进行筛选。地理教师课程资源的筛选能力是指地理教师按照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精选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筛选需要遵循人的发展原则、效率效果优先原则、科学性原则、教师自主创新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其程序是先确定筛选目标,然后制订筛选计划,最后选用最优方案。

4.课程资源的整合

筛选出来的课程资料是零散的,还需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就是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把各种课程资源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实现课程资源与现有的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补充、替换、渗透等工作。

地理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反思,而且需要更多的课程与教学专家深入到各中学对教师进行指导。

总之,社会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程资源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教师有了更多的课程开发自。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地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时代性、地域性、潜在性等特点,增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冲锋.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J].教育科学研究.2006,(8).

[2]唐国强.转变教师的课程资源观.[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6-8.

[3]周广强.吕达.新课程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培养与训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1.

[4]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http://.cn/news_show1.do?id=2060.2004-01-13.

[5][6]刘春光.中学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3.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4

关键词:物理;课程资源;整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36-01

受益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效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在这一进程中,优秀的、实用的教学资源成为急需。不少物理教师根据教学问题和学生实际开发和制作了一些很好的课件、课例,同时还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物理教学素材,生活中诸如照相机、遥控器、自动复位的水龙头、电饭锅、电视机等都能成为教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直接来源于生活,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一些老师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些简易的实验器材。

如:让学生收集了几十个“喜之郎”果冻杯,用杯装水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用废可乐瓶做罩子、驱蚊香制造烟雾,成功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等。再如讲大气压强时,如果没有马德堡半球,可以找一个医用针筒,用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把针头堵塞起来针筒活塞往下拉而拉不下来,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在引导学生认识磁化现象时,可以在一个试管内装满铁屑,塞上胶塞,用蹄形磁铁的一个极在试管壁上沿同一个方向轻轻滑动,使试管内的铁屑被磁化,便可以吸引铁钉、铁片,振动试管后磁性便消失,从而直观地演示铁磁性物质被磁化和退磁现象等等。

一、物理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必要性

物理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的开发和整合。要精心制作、整合一个好课件,从构思到收集素材再到制作、修改直到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同一课题多人赶制、质量不高,没有统一部署,对教师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为了合理使用宝贵的人力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物理教研组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把这些小规模、零散的宝贵教学资源保留、优化并加以有效利用,共同享用这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高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过程中,除了需要发挥专家、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要学会自觉、自发地利用可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家长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有其自身优势,他们可以带领孩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实践。

例如:让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声现象、声音的利用、噪声的危害;让学生调查、分析马路信号灯为什么用红、绿、黄三种颜色;让学生自制照相机等。为配合浮力、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电磁等教学,可以让学生制作土密度计、橡皮筋测力计、杆秤、指南针电铃等。教师也可以结合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调查、探究活动。

如学习《风能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后,可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活动,学习《生活用电》后,可开展农村照明问题的调查活动;学习《压力和压强》后,可开展农村公路损坏原因的调查活动。学生在资料的收集、归类、重组、优化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现有资源,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和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从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时展的需要,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来说,都迫切要求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

二、如何进行校园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首先,学校要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导向制度。建立促进这项教研活动开展的激励措施,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

其次,教师要注意各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积极地进行教科书内课程资源的整合。教材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内容,穿插相关的图片、表格、资料来呈现教学内容。

第三,教研组老师要实现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介绍一些家用电器等的结构、实施原理及其发展史,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生活,讲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以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前沿科学的物理渗透其中,实现课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还要加强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和渗透,加强学科内外教师之间的联系,实现校内课程资源的整合。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5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资源 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强调以学得直接经验为主,从生活中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应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依托来更好地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

一、开发课程资源,确立课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选题问题。恰当选题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课题贴近学生实际,使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可设计经济管理、交通、体育、环境等方方面面。活动课题的确立,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和活力,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

(一)以社会资源为切入点,开发课程内容

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和发现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关注。

(二)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开发课程内容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们一是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抓好学科间的综合,超越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局限,要求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有力。二是开发自然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社区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力求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开发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士、气候以及综合环境。

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发挥“其中的生活意义”,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三)拓展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围绕某一主题,对课本进行探究阅读。阅读一至六年级有关课文,摘抄和分析有关描写家乡的文字,分析其描写内容、方法、作用,并将其进行比较,,归纳综合,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再根据这样的思路进行研究家乡的特产,如研究小杂粮、山茱萸、核桃、花椒等,可以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二、合理实施课程,有效利用资源

新课程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呈现的教学形态,有一种是学生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师的主要做是指导和组织儿童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才能有效呢?根据教学实际,我认为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形式等都要做细致的考虑,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有效指导是前提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通过实践来获得发展的重要形式,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实践是任何教育者都难以替代的。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起指导或引导作用,防止包办或代替。

2、教师教学设计具有生成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具有综合性强、开放性强、不确定因素多和课程资源极其宽泛等特殊的复杂性。因此,精心预设指导方案,努力为课程的实施准备较充分的工具和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有效指导的必要前提。

3、活动目标要具体化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作用,只有明确、具体、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但是,如果活动目标不切实际,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仅仅是在追求活动的形式,那么,即使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体验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实践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使目标具体、明确,教师必须读懂教材,把活动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

(二)学生自主探究是关键

1、增强趣味性,引发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主体,就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生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首先是要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是学生真正想了解的,能真正“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来劲,就跃跃欲试的讲究趣味性,“乐”中学习。

2、重视过程评价,引发自主探究

重视隐性目标、长远目标必定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赏识。评价赏识中,既要考虑到个体,又要考虑到群体,既要顾及情感态度,又要估计能力成果,更要努力建设及时、公正、激励、合理的评价机制,积极关切地加以赏识。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感受到对自己的认可,感受到对自己的鼓励,由此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评价工作,确保课题研究实效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有时候,错误所具有的价值远远高于正确,它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创新的可能性。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以自身的教学经历发现:对错误进行有价值的开发利用可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将学生所犯错误看作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阶段,让学生利用错误资源深化学习,培养相应的学习能力。

一、找出错误,生成有效的资源

要想合理利用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并将其转化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首先就需要找出这些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其转化成为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资源。

1.在倾听的过程中寻找错误

寻找错误资源首先需要教师从倾听着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之中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可能反映出此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弄明白学生为什么出现错误的思维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教师能慢慢找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

2.从学生的行为中寻找错误

除了从学生的问题之中发现错误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行为之中发现错误。在庞杂的信息之中教师可通过比较、分类还有选择等,找出最有价值的资源,然后进行利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快速精准的判断。

3.从学生的作业之中寻找错误

学生的作业也能够有效地体现信息。通过批改作业,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而分析出学生犯错的原因。学生在作业上出现的错误也是其自身问题的表现。

二、巧用错误,呈现精彩课堂

1.显示错误,防患未然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是成功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必严加防范,应该允许学生有出错的机会。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首先提出问题:猜一猜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较为普遍的想法是:用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相乘或者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这是学生在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合情的推理。我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之后让学生按各自的想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与其他学生通过割补方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较中,出错的学生就会思考: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不可能有两个答案,用割补的方法计算只是图形的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是不变的,难道用相邻两边相乘的方法出了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这样,学生自己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矛盾冲突,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经过比较与思考,学生会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应该;是底乘以高。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对某些问题或思维分析的错误,有时并不必直接告诉其错误所在,而是顺着学生的错误思路将错就错,让学生自行推理,用其错误的方法推导出十分明显的错误的结果,再进一步认识错误产生的原因。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往往认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面积推导的过程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学生只记住了结果,对其产生的过程并没有完全内化。此时,我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分别画一个较小的三角形和一个较大的平行四边形并进行比较。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此时三角形的面积并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马上认识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此时,教师问:“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而再直观演示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记忆深刻,从而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3.利用错误,拓展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计划做360套衣服,已经做了2天,每天60套。照这样计算,再做几天完成任务?学生一般都习惯于这种方法:(360-60×2)÷60,而有的学生会出现360÷60这样的错误。我先不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你觉得你所列算式的基础上,只要怎样处理,就能够解答原先的问题了?启发学生得出另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360÷60-2。通过比较两种算法,学生会得出后一种方法比较简便的结论。在这里利用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视为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4.反思错误,自主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自主反思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学习主体自身主动的建构,在于善于自我反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错误就不能单纯地依靠教师正面地示范和反复练习来得以纠正,而必须经历一个“自我否定”过程,不仅是对错误原因进行一般性的分析、矫正,更要对探究思维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进行反省,从中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如,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经常会出现求图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却求成了周长;求图形的周长,有的学生却求成了面积,有时还甚至不知该用什么单位名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学中,我没有对这一典型的错误进行一般性的原因分析与矫正,而是给学生提供自我反思的机会,引导他们自主加以辨析。

(1)摸一摸,感受一下你的课桌面,它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

(2)课桌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

(3)为什么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不同呢?

(4)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周长和面积的知识?

(5)从刚才的探索中你有什么“误导”的想法需要引以为诫?

这样,在自主反思中,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就会逐渐明晰起来,从而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修正错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