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经济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经济效益范文1
【关键词】宏观经济效益 微观经济效益 比较研究
广西滨海旅游富集于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起步于建国初期,初步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宽广的旅游市场体系、良好的旅游环境体系,旅游业正在向纵深发展。
广西滨海旅游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及分析方法
旅游经济效益包括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两大范畴,宏观经济效益是指旅游经济活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微观经济效益是指各类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衡量旅游经济效益的指标众多,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和可比性,通过比较与筛选,本文选定的宏观经济指标包括旅游人次、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旅游创汇、旅游消费、劳动生产率,微观经济指标包括接待总人数、营业总收入、营业税和利润总额。
比较研究法是旅游学研究的常用方法。通过对2003年到2009年各指标的纵向比较以及与社会其他行业、其他滨海旅游区域的横向比较,反映出广西滨海旅游经济的真实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实际贡献。
广西滨海旅游宏观经济效益分析
宏观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旅游人次、旅游业总收入、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旅游创汇、旅游消费、劳动生产率。如左表:
近三年来,北海、钦州、防城港旅游总收入呈增长态势,增幅大,增长速度很快,平均增幅达到18%以上,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北海市在2006、2007、2008三年中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远超当年GDP增长速度,钦州市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最快,以高于20%的增幅增长,其中2007年呈“井喷式”爆发,高达48.82%。三市中,北海的旅游总收入远高于钦州、防城港,每年的旅游总收入高于钦州和防城港两市旅游总收入的总和。通过对北海、钦州、防城港市旅游总收入的比较分析说明,广西滨海旅游区旅游业发展速度快,对经济的贡献大,发展前景好,发展潜力大。
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指标,直接体现出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相比之下,北海市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2007年高达12.45%,但2008年略有下降;从目前情况看,钦州市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虽然比率最小,但其增加的速度最快,特别是2008年,其增长幅度超过了北海和防城港;防城港GDP增长速度最快,从而影响了该市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2006年到2008年三年间,防城港市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地GDP的比重逐步下降,说明旅游业对当地经济贡献率逐步降低。产业经济学上,把对地区经济贡献大、对地区产业发展具有引导作用的产业认为是支柱产业,一般要求产业增加值要比较稳定地占到GDP的5%~8%。根据该理论,北海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
旅游创汇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也体现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从旅游创汇的总量上看,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中,北海的旅游创汇能力最强,钦州最小,防城港凭借其优越的区域位置,旅游创汇能力逐步增加,从增长率来看,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旅游创汇逐年递增,增速快,增幅大,其增长的速度跟幅度均超过了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幅度。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三市的旅游创汇呈现出波动状态,这种波动建立在旅游创汇收入逐年增加的基础上,只是在增加比例上体现出来的一种正向波动,但这种现象说明旅游创汇的多少取决于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多少及他们消费能力、结构的影响。
广西滨海旅游企业经营效益分析
鉴于资料的可获得性与可比性,广西滨海旅游企业经营效益仅以广西滨海旅游区旅游宾馆饭店经营状况来说明。衡量旅游宾馆饭店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有宾馆饭店的档次、接待总人数、营业总收入、营业税、利润总额、客房出租率等指标。广西滨海旅游区旅游饭店经营情况如下表:
年接待总人数及同比状况揭示了旅游宾馆饭店的市场发展状况。广西滨海旅游区旅游宾馆饭店2005年到2007年年接待游客的总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其中的波动比较大,其中,北海市旅游宾馆饭店的年接待总人数远高于钦州和防城港市。
营业总收入及同比状况反映了宾馆饭店自身的财务状况及对经济的影响。广西滨海旅游区宾馆饭店的营业总收入随着接待总人数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的趋势与旅游接待人数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北海旅游宾馆饭店的营业总收入最高,说明北海旅游业相对比较发达,但同比之下,北海营业总收入的增长速度慢于钦州和防城港,增长幅度少于钦州和防城港。
营业税则直接体现了旅游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营业税的高低反映了对经济贡献的大小。横向比较,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的总税率远不及工业及其他行业,这说明了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旅游宾馆饭店行业实力较弱。三市中,北海由于旅游宾馆饭店总数较多,经营规模较大,旅游业相对发达,因此营业税高于钦州和防城港。三市中营业税总额并不高,但总体上呈递增的趋势。
利润总额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从2005年到2007年,北海、钦州、防城港旅游宾馆饭店利润总额呈下滑趋势,其中,北海市旅游宾馆饭店的下滑速度最快,钦州市在2006年与2007年出现小幅了反弹。这种状况说明,广西滨海旅游区旅游宾馆饭店的盈利能力较弱,综合竞争实力较弱。
广西滨海旅游区旅游宾馆饭店总体来说集中度高,主要集中于北海市,这种过渡集中的局面不利于行业经营效益的整体发挥;接待总人数总量不高,同比中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营业总收入随旅游接待总人数的变化而变化,但行业整体收入不高;创税能力较弱,远不能跟工业企业相比;企业利润总额连年下降,盈利能力较弱,综合竞争实力不高。总之,广西滨海旅游行业经济效益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北海、钦州、防城港旅游业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发展,增强实力。
旅游经济效益范文2
一、河南地域文化背景与河南旅游纪念品设计现状
1.河南地域文化概述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华夏民族的早期聚居地,拥有者悠久的文化历史。河南山河壮阔,古迹繁多,嵩山、云台山、白云山、伏牛山、黄帝故里、白马寺、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等景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河南民间美术资源更是丰富多彩,如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玉雕、仰韶彩陶、青铜器等。
2.河南旅游纪念品设计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以河南省知名景区所销售的旅游纪念品种类做出汇总表,发现河南多个主要景区的旅游纪念品样式相差很小,且重复率极高,定价相差不大,销售额很低。经访问,多个景区旅游纪念品销售点的进货渠道都是各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根据所汇总表得出结论:河南重点景区内所销售的旅游纪念品,其题材具有中国特色,但是这类商品在国内各地都可以买得到,尤其是由文化衫、中国结、香囊等。这些旅游纺织纪念品从材料、工艺、造型、包装、功能性和艺术性上都没有创新,缺乏当地景区独特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以至于不能满足当今游客对旅游纪念品趣味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也不能使旅游纪念品发挥其传播地域文化,打造和树立区域旅游形象和品牌文化的作用。致使旅游纪念品行业远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迅速的步伐,导致旅游产业链结构发展不完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相对的提高。
二、河南旅游纺织纪念品的创新设计原则
1.旅游纺织纪念品设计的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原则是旅游纺织纪念品设计的核心,地域性是根据各个景区独有的自然风貌或人文景观应运而生的,购买赋予地域性原则的旅游纺织纪念品,可以使游客获得一种可以永久的纪念和美好的回忆,更能使产品发挥其本身负载传播和宣传景区的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开封清明上河园是还原了宋代文化的一座大型实景主题公园,把其设计在以包袋为载体的旅游纺织纪念品中,再保留原有建筑造型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新构成,将被遗忘的古建筑重新唤醒,并赋予绚丽的色彩与装饰。地域性原则的遵循,是此设计的重中之重,使之区别于其他景区售卖的旅游纺织纪念品,解决同质化严重的现象,给游客带来感官刺激。
2.旅游纺织纪念品设计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旅游纪念品设计原则的基本,其造型、色彩、材质的选择都要根据实用性原则来做依据,而旅游纺织纪念品要体现实用性原则需要以服饰类等为载体,进行图案的再设计。
例如以开封著名人物包公的形象为设计灵感,一改传统的包公嫉恶如仇、大公无私的铁板形象,将他的样子刻画成可爱的卡通人物,并加入灵活跳跃的色彩,使之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缤纷亮丽的色彩和具有特色的图案运用到包袋、衣物等旅游纺织纪念品上,不仅拥有实用性的原则,还更加提高游客的购买欲。
3.旅游纺织纪念品设计的情趣化原则
情趣化原则是旅游纺织纪念品设计中精神层次的体现,在地域、文化、材质色彩搭配等调和下,抒发一种诙谐、童真、愉悦的精神表达,而不仅仅只停留在设计外观的表层,更能满足当今人们对设计深层次的需求。
三、河南旅游纺织纪念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给河南旅游市场带来经济效益无疑是是旅游纺织纪念品开发的重要目的之一,合理的定价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先决条件。价格的高低会影响游客的消费需求。价格上涨,需求下降,反之则上升。由于旅游纺织品开发尚属于导入期和快速增长期,市场开发状况并不成熟,且旅游经济自身兼具文化推广传播的功能,所以更应该关注市场占有率即销售额,而非单纯考虑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定价才能使销售额最大是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了多商品回归模型来确定最大销售额。
设n有种商品A1,A2,A3...An,它们的需求情况因价格变动而互相影响,不妨设第j个时间单位Ai商品的价格为Pij,销量为,。
1.多商品的线性回归模型
为获得商品i的需求函数,选取线性函数:
注意到,即qi是的函数
记
解方程组(1)则可得出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时必须要有至少n+1个时间单位的数据,否则无法求解。
综上所得:
解方程组(2)即可得多商品最优价格.
2.多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曲线
与双商品情况类似,根据往年销售记录即可使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商品i相对于商品j的交叉价格弹性(当i=j时为自价格弹性):Eij及价格、销量的数学期望:pi与qi。
则可得需求曲线为:
至此,最大销售额Qmax,通过解方程组(2)即可。
旅游经济效益范文3
关键词:体验旅游;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随着现代大众旅游的兴起,旅游模式正在经历一个由大规模标准化观光游方式向小众化个性体验游方式转变的过程。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购买传统“点线式”旅游产品,而希望通过个体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参与,获得在某一旅游目的地游览的独特体验。“体验式旅游”这一命题的提出,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事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和旅游业界对“体验式旅游”的研究,集中在内涵分析、产品开发、营销改进等方面。大多数学者都是从经济产业角度开展研究的,而较少有学者从旅游的本质出发进行探讨,因此,对“体验式旅游”的研究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将在体验旅游经济和人文关怀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人文关怀是发展体验式旅游的基础,反映着体验旅游的本质这一观点,并探索渗透着人文关怀精神的体验旅游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带来的广泛效应,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一、体验旅游的提出背景
(一)体验经济理论
1.体验经济理论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漫》一书中,预言了“体验经济”的到来,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商家将依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的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其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体验经济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顾客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创造让消费者能够亲自参与的各种活动,从而最终满足其体验需要的一种经济形态。
2.体验经济理论的发展
与其他任何经济形态不同,体验经济的特点是人性化。体验经济中与金钱发生交换的产品不再是实物或服务,而是人的心情、记忆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感受。通常,这种感受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转让的特点,使消费者愿意为其独特性体验而付费,也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
体验经济遵循着“顾客中心”的原则,并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体验经济的运行,需要顾客参与。只有当顾客获得体验,整个交易过程才能够完成,其产品质量取决于顾客的体验质量。正是由于没有两个人可以获得完全相同的体验,因而要求体验产品的供应商必须依照顾客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是否能满足顾客个性化的体验需求,成为判断体验产品生产者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二)体验旅游的内涵
1.体验旅游理论的研究
1996年,邹统钎教授提出旅游的核心本质是“经历”,是“旅游者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事物或事件的直接观察或参与而形成的感受与体验”,这一观点构成了体验旅游定义的雏形。在国内旅游理论研究中,谢彦君教授率先提出了“旅游体验”这一命题,他认为,就旅游个体而言,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活动的主体内容,旅游者对其满意程度决定了旅游的质量感知水平;而就旅游总体而言,每个旅游者旅游体验的内容、时空特点和结构特性,是旅游行业规划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体验旅游的定义并没有形成共识,但是参与性、个体化这两个体验旅游所应具备的基本属性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2.体验旅游的特征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并认为人是在满足了低层次需要之后,才将注意力转向更高层次的需要。同样,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体验旅游具有层次性特征,在满足了初级体验需求之后,消费者就会产生更高层次体验的需求。
为了满足消费者逐步深入的体验需求,除了应用营销改进、产品创新等商业手段外,依据旅游的本质,探寻支持体验旅游发展的核心因素,从根源上提升整个旅游体验经济发展的层次,是达到利益相关者共赢结果的最佳方式,人文关怀的应用对这一过程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3.体验旅游实践的发展
现代旅游市场中,供需双方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顾客已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是产品能够带来的心理满足感,追求的是能够引起个体共鸣或实现个体价值的个性化旅游产品。顾客需求的变化预示着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
体验旅游时代的产品与大众旅游时代的产品相比,出现了重大变化。从价值目标分析,消费者从注重产品内容向注重产品感受转移;从消费内容分析,旅游者从消费从众产品向消费个性产品转移;从消费方式分析,人们从直接购买已有产品向参与产品设计制造转移。
二、人文关怀理论与体验旅游经济
(一)人文关怀理论
14世纪,西方社会在欧洲文艺复兴期间兴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反对“神权”。是对人性的彰显,开创了人文关怀的先河。在我国,“人文”这一概念原意是与“天文”相对,后来发展成为与“自然”或“科学技术”相对应,专门表示人类的文明或者文化,具体则包含人的生存、尊严、自由、信仰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内容。“人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精髓在于对人的根本认识。“关怀”即关心、关注的意思,是行为主体发出的动作。
所谓人文关怀,是个体或群体依照一定的价值观念发出的对自己或他人人性的关注行为。从哲学角度出发,人文关怀是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发展权利的尊重,对人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对人的全面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答;从伦理角度出发,人文关怀主要涉及人的主动性问题,即对人的本性、尊严、价值等方面的唤醒和自觉的保护,对人的情感与理智、需求与意志的理解和自愿尊重。
旅游经济效益范文4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村旅游经济 区域发展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2000年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旅游经济效益范文5
首先,旅游经济统计的历史数据不完整,缺少连续性,统计方法不够科学,因而其所提供的数据都无法达到较高的标准。其次,我国现有的旅游经济统计不能全面科学地揭示出旅游活动对其相关经济领域的影响,这是由于现有的统计体系在统计和核算范围方面不能全面覆盖旅游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广泛内容,因而其所提供的数据与国际旅游经济统计对接时也缺少权威性。以统计项目为例,主要表现为:其一是有大量项目没有进入统计范围。在统计旅游从业人员中《中国旅游经济统计年鉴》只统计星级饭店、旅行社和其他3项,并没有把在景点景区中就业的人数统计在内;另外在计算住宿业中就业的人数时,只统计星级饭店所就业的人数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住宿业中招待所、小型旅馆、商务宾馆、各种度假村、经济型饭店等的相关就业人数也占相当的比例。二是“其他”项的使用不够科学。《中国旅游经济统计年鉴》的就业这一项的统计中,显示的“其他”项占旅游业的就业比例达到近三分之一,但没有具体说明“其他”项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2.旅游经济统计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
由于我国旅游经济统计没有例入国民账户体系,所以国民账户与其统计体系并不匹配,因此旅游经济统计得到的的相关统计数据就会缺乏权威性,也就不能够更好地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比较。各省区的旅游经济统计也与国家的旅游经济统计不相统一,所以双方所得出的数据相差甚远,因而也影响了各方面对其所提供数据的信任度。
3.缺乏对旅游活动的投入产出的计算
无论是商业机构还是政府部门,由于旅游经济统计信息的不完整、不充分而无法制定有效的商业计划和公共政策,同时也无法提供提高生活水平所必需的可靠信息。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旅游业的投入进行投入产出的相关统计。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经济产业,需求方是比较单一的游客,供给方则涉及了众多国民经济的产业。而我国传统的旅游经济统计是从旅游者即从旅游需求方来进行的旅游调查与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93)中,对产业的统计和核算是建立在产出的基础上的,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并没有被视为一个单列产业。这样就导致旅游经济活动隐藏在现在已有的不同的宏观经济变量之中的因素,或在旅行、住宿、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消费等经济活动中关于旅游经济活动的流量不能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显现出来,导致我国旅游产业的实际规模和产出水平在国民经济核算的投入产出表中得不到真实反映。
4.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旅游经济统计中统计指标不够科学,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货币指标太多。我国现行的旅游经济统计多数是非经济的指标。如旅游人数统计指标,旅游产业规模统计指标类别中所要求的统计数字在整个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二是旅游消费类的统计指标不全面。我国的现行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中还没有包含详细的旅游消费统计数据,如境外的旅游消费、国民旅游消费及出入境的旅游消费等各种不同类别。其中我国的旅游经济统计体系中还缺少关于出境的旅游消费的统计这种非常重要的环节。仅有个别的尝试性的分析中国公民赴国外旅游的消费特征与消费评价的抽样调查,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赴国外旅游支出的统计体系。根据WTO统计,中国在全球出境旅游消费中已排名在前十位,根据2002年7月颁布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中已经取消了“审核制度”、“配额制度”等相关出境规定,同时也放宽了我国公民携带外汇出境的限额,这些现象都需要我国尽早建立出境的旅游支出统计体系。第三是我国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依然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有些旅游经济统计指标的设定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旅客周转量、城市交通客运量等指标,由于很多的交通运输企业是个体经营或者是承包经营,目前接受调查的单位不掌握它们的数据和资料,这就导致该指标在旅游经济统计时出现较大的困难。
5.旅游经济统计方法缺乏严谨性
旅游经济效益范文6
一、上海市旅游产业的优势
上海市地处中国东部,处于长三角的核心位置,具有辐射全国的经济优势;地处北亚热带大陆东岸,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舒适,宜于旅游。它东吞长江之口,西临东海之滨,面迎太平洋,是国内与国际两个山面的辐射中心,地理位置无与伦比。上海的交通十分便捷,是全国水、陆、空交通枢纽,成为旅游目的港与枢纽港。与此同时,上海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上海历史的缩影,“海派文化”的诞生、发展的见证。自6000年前的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经春秋战国,秦汉两晋,至唐宋时期,青浦镇就是我国东南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到元代已是东南大都会。1842年上海开埠,从此西风东渐,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钱庄金店、商行酒肆、茶馆戏楼鳞次栉比的上海老街,古色古香、秀甲江南、享誉中外的江南名园――豫园,道教名观――城隍庙,佛教名寺――玉佛寺与真如寺,蕴含的是老上海的历史;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的上海外滩与街头巷尾的石库门藏不住的是旧上海的风情。如今,上海人在复兴传统“海派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个开放多元的文化格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并蓄是当今上海文化的魅力所在,也是上海旅游产业的核心优势之所在。
二、上海市旅游产业实证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的国际竞争是各国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产业国际竞争的阶段,实际上是一国进入工业化和工业社会后,产业发展和产业国际关系所经历的各个演进过程。Michael E Porter认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生产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旅游业大体可分为两大类:自然景观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上海的旅游业定位为历史人文景观。
1、数据分析。本文试从上海市作为世界旅游城市的角度来研究上海市的旅游业现状。表1列出了1995~2003年上海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度量了上海市这八年来的旅游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1995~2003年旅游收入和GDP的增长趋势。显然,1995~2003年间,上海市的GDP呈现了稳步增长趋势,发展良好。而旅游外汇收入虽然小有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不断增长的。
2、计量模型和分析。为了定量分析上海市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影响,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建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解释变量,GDP为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Yt=α+BXt+ε (1)
其中Yt为t年上海市的GDP,Xt为t年上海市旅游外汇收入,α为常数,B为系数,ε为误差项。利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样本期间上海市的GDP和旅游外汇收入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估计出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影响系数B。利用表1的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R-squared为0.873433,Adjusted R-squared为0.852338,可见方程的拟合度比较好。F值为41.40559,F>F0.001(1,6),满足F检验结果,P值很小可见线性关系显著性成立。D-W检验值为2.182739,接近2,可见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根据结果,得出回归方程式为:
Y=39095.52+250.8927X
旅游外汇收入系数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将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50.8927个单位。这是由于旅游产业广泛的关联度,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表明,旅游外汇收入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旅游业通过产业关联,产生溢出效应,带动经济快速增长。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是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增长极。作为中心城市,上海经济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辐射作用。要促进上海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迎接“体验经济”,做好旅游形象定位的更新。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指出,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后,正走向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上海市的旅游定位为“都市旅游”,这是1997年做出的定位决策。如果固守这一定位,上海的旅游业将难以有更大的发展,同时难以适应新情况、新变化。上海的旅游业必须未雨绸缪,上海的都市旅游必须进入更新阶段,而更新的重点就是抓住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需求的变化,进行旅游形象定位口号的更新和旅游产品的更新。
2、以“世博会”为契机,发展旅游产业簇群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址将跨黄浦江两岸,在这块地理空间上或临江区域,政府根据规划将建造和改建宾馆、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世博会”还将吸引大量旅游企业围绕“世博会”的集聚,提供了簇群的契机和空间条件。簇群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通过产业的关联,旅游产业簇群就可实现“世博效应”在不同产业间的传递,获得连锁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