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1

摘 要 水中健身操利用水的阻力以及浮力进行走、跑、跳、等各式各样的组合动作。主要是以增强大众体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为目的。它具有陆上运动无法企及的健身价值。作为新兴体育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关键词 水中健身操 价值 开展概况

一、水中健身操的价值

(一)减脂增肌价值

Andrea Cespedes在《Water Aerobics Benefits》中指出水中有氧健身操它对于关节、肩背问题,足、腿的损伤以及膝关节的状况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通过一个小时的水中有氧操的运动可消耗400-500卡路里的热量。

肖红在《中年女子水中运动的健身效果》中针对西安市中年女子,进行了近8周的水中健身锻炼实验分析,她分别对受试者BMI、腹部和大腿部位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中运动,减脂效果非常明显。

(二)塑身康复价值

Else Marie Bartels等在《Aquatic exercise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and hip osteoarthritis》800名患者进行水中运动发现:水中运动治疗膝及髋退化性关节炎,短期有所帮助。根据此报道,可建议膝及髋退化性关节炎患者作较长期的水中运动

(三)中老年人群锻炼价值

Amy L. Nikolai等在《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to Water Aerobics Exercis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中通过对14名经过50分钟的水中有氧健身练习的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和新陈代谢的监控发现,水中健身运动能够保持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总结得出水中健身操的锻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学习和锻炼,充分合理利用水的特性有助于不同人群达到不同健身和康复效果。水中健身操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有氧运动,利用水中的阻力和压力可以增肌减脂;通过水中健美操的一些动作,能够让身体各关节部位得到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度也更大程度的提高。

二、水中健身操开展概况

(一)国内水中健身操开展概况

国内最早开展水中健身操项目的人当属陈琦,作为前国家队女子花样游泳运动员,她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根据多年花样游泳方面的经验,结合大众健身的特点,创立了《陈琦水中健身体系》。天津体院的朱笛副教授,曾经在日本筑波大学留学,回国后便把日本当地的水中健身操项目的先进理念带回国内,并首次在天津体育学院开设了水中健身操课程,这也是全国首例。综上所述,水中健身操是基于国外的技术和理念,将花样游泳和有氧运动结合而形成的适合我国发展和推广的一项大众体育运动。

(二)全国水中健身操教员培训

国家体育总局目前共举办了八届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在此期间,开展了全国水中健身教员、花样游泳教员培训班。培训班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水中健身操的开展,完善了水中健身初步发展阶段的理论建设。

(三)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

随着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推广,我国共举办了8届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从2007年98人参赛发展到2013年的198人参赛,从数量上可以看到参赛人数是不断增加,说明普及的情况越来越好。竞赛规则也从最初的宽泛到具体,具体再细化。根据近6届比赛项目来看,呈现多样化趋势,2007年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只有徒手和器械两个项目,而到了2014年第六届全国水中健身操比赛,项目已增加至有双人和集体的规定动作徒手操、器械操,甚至是深水操。

2013年(修订版)规则中,能够自由的创编的徒手操变为规定动作,器械操规定为只能用棒操以及板操两项。

(四)大众水中健身操课程的开展

通过调查目前北京已经开设了水中健身操课程,内容包括水中有氧操、康复操、形体操等健身课程,上课的地点相对集中在星级饭店、写字楼的附近的健身房、CBD商圈或俱乐部。对于新兴的健身项目,还缺乏水中健身操相关的场地设施和专业的师资人才,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和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Water aerobics benefits. http:///article/133611-water-aerobics-benefits/.

[2] 肖红.中年女子水中运动的健身效果[J].体育学刊.2003.10(5):52-53.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2

关键词:医科院校;轻体育;康复训练

一、“轻体育”的概述

(1)“轻体育”的内涵及特点

“轻体育”是欧美体育学者提出的一种大众健身运动形式,目前已成为一些国家悄然兴起的一种体育健身新形式。主要的特点是能因人、因时、因地,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运动基础人们健身的需要,且竞技性弱化,娱乐性强。

“轻体育”轻负荷,不追求运动量,体能消耗小,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使锻炼者心情舒畅。不会因为追求高负荷的运动量,过度消耗体能,造成身体疲劳损伤;内容形式上“轻体育”不必拘泥于传统,灵活多变,依人的兴趣爱好自觉选择的,对运动技术、场地条件、项目类别、时间地点等没有过高的要求,负荷小、体能消耗也不大,当然也不需要高额费用支持维护,依据周边环境及个人条件来选择相应项目,适合大多人群。从医学角度讲,进行“轻体育”锻炼,它讲究精神卫生,通过轻松的活动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活动的物质,调节血液流量,加快新陈代谢,使胃蠕动变得更有规律[1]。它注重于健身过程中人们的精神感受和情绪体验,小练怡情。

(2)“轻体育”的作用

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空前,很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和神经衰弱,人们呈现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轻体育”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获得身心的解放,改善情绪,使心理的健康得到补充、完善和健全。另外,大强度的运动更容易造成组织细胞的衰老。而适当的运动能刺激人体产生较多的体内免疫辅助剂,能防止机体出现早衰。总之,“轻体育”能增进人体健康和心理保健。同时,此类项目受众人口较多,有助于发展大众体育人口。

二、高等医科院校开展“轻体育”项目的优势分析

(1)高等医科院校开展“轻体育”项目的现实需求

老龄社会的到来,中老年人将是一个很大的队伍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但他们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上,于是加入到“轻体育”中来,但我目前国从事“轻体育”的专业人员很少,在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服务上都呈现严重的缺乏,不可能很好的去进行科学的指导。现代人由于身体原因就医,康复阶段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而大多数人并无经济能力长期在医院进行治疗,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对其提出康复训练指导,帮助病人离院后选择“轻体育“中合适的内容进行辅助的康复治疗,就对我国高等医科院校培养相关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

(2)高等医科院校公共体育课中开设“轻体育”课程的优势

高等医科院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在校学生进行“轻体育”专业培训,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最后可以和当地管理体育的行政机构统一对他们的业务水准进行鉴定、考核和颁发合格证书。

课程设置上可以创新体育项目,主要依据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把普及性较广但对抗性较强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软化其竞技性,合理的改革规则的要求,发展为以娱乐为主的休闲性游戏活动。最重要的是,科学解析各项目对各种疾病康复有积极效果,分析各项运动的力学要求和相应的身体相应,并让学生参与体验,明确体育功能,以便对今后工作中指导遇到的案列。

(3)高等医科院校开设“轻体育”专业课程的可行性

目前各大高校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除了要求学生修满本专业必修课程,还提供其他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红酒品鉴、插花艺术、中国剪纸艺术等,当然,这类课程在有师资基础及教学环境的综合性大学比较普遍,而在专业性较强,学生课业较重的医科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尚且压力,五花八门的选修课程恐怕难以完成。但是开设“轻体育”这样的课程,完全可行。一方面“轻体育”项目课程自成一个体系,目前大受群众喜爱。另一方面,结合医学康复学,拓展研习“轻体育”项目的功能,更具实用性。这样的课程在医科院校应该是可行的。

(4)“轻体育”专业的开展对高等医科院校益处

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轻体育”将会成为以后人们健身的主流。所以高等医科院校开展此专业,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后可以到工作去开展相应的“轻体育”活动,丰富超大压力工作环境下的业余生活,缓解工作压力。在医疗工作中,除了指导病患在院治疗的必须阶段,还可以分布到大大小小的社区,在出院的后续康复治疗中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的健身。

目前我国医疗系统中,康复治疗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现实情况是没有足够的场所和设施长期为相关患者康复训练,医院人满为患是不争的事实。而专门的康复医院并没有普及开来,无法承担广大患者的治疗需求,另一方面,康复训练耗时长,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以及财力,对于普通患者家庭而言,是极大的经济压力,长时间的陪护训练也让家人无法进行良好的坚持,最终导致患者无法科学系统的训练而影响身体复原。如果利用社区医院等靠近居民生活中心的单位提供康复指导,医院介入,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轻体育”等可操作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体现最初医科院校培养“轻体育”专业学生的良性社会功能。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3

关键词:体育保健专业;发展前景;健身指导;休闲保健;康复保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280-02

一、专业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

1998年7月,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原专业目录“体育类”中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和“体育生物科学专业”依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12月,国务院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使用体育保健专业这个名称,专业代码为:660304;并在随后颁布的《本专科专业对应表》中规定体育保健专科专业对应本科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二)培养目标与要求

体育保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为全民健身运动、专业(职业)运动的个人、单位包括各种运动队、运动俱乐部和运动训练基地等提供保健指导和卫生服务以及为家庭、社区以及各种保健、康复行业机构(部门、企业)从事医疗、保健及相关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并忠诚于民族和祖国,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民族光荣传统,发扬先辈进取精神;在德、智、美、体、劳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我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综合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自发地、自觉地服务于民族,服务于祖国,服务于社会。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运动人体科学(包括体育生物科学与体育保健康复学等)的完整体系、民间传统医学(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知识以及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理解“健康第一”这大众体育观念的基础上,能运用保健理论指导体育健身,运用保健方法服务于体育健身,能把体育运动作为有效简便的方法运用于保健和康复。熟悉保健的广泛领域,能综合医药卫生、体育运动等多学科知识应用于体育事业、保健事业。

二、发展前景

(一)社会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要以人们更高的生活质量为基础,同时,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使大众健身和保健康复市场中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空前高涨,并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国家社会安定,文化教育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消费结构优化,体力活动减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颈腰椎疾患等慢性病和亚健康越来越困扰着人们,健康促进和保健养生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认识较以往得到高度重视,体育保健也成为人们一种必然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体育保健专业人员的专业服务和指导,进行科学健身与合理康复来提高健康水平。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表现。现代运动训练的特点是运动负荷越来越大,运动技术难度增大,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已成为影响优秀运动员提高成绩的制约因素。因此,运动康复和运动营养在科学训练中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各省市体育局相继建立或筹建体育医院(运动康复中心),专业运动队急需高水平的体育保健和运动康复专门人才,为运动员进行伤病康复和体能恢复,以保障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身体健康。

按照卫生部的有关标准,康复治疗师人数应为康复医师人数的两倍。有关部门统计,现今我国康复治疗师人数不足万人,今后十年内相关人才缺口在几十万以上。目前,国内从事体育保健、养生康复、膳食营养指导等相关的职业者少之又少,竞技体育部门从事训练恢复的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对于整个行业和市场而言,体育保健相关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1]。

(二)体育保健专业的开设情况

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6所体育高等学府和部分地方体育院校,设立体育康复保健专业(现为人体运动科学专业)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随着《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颁布而规范了体育保健专业的名称后,各地体育院校、高职高专的体育系,甚至有些医学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这一专业。但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所有高校中只有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以“体育保健”为名称的专业,本科学校开设的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而其它高职高专均没有这一专业,个别学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有“体育保健、康复”这一培养方向。可见,社会对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的同时,而专业的开设与发展存在不平衡。

三、面临问题与解决方法的探讨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可度不高

受民众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以及就业体制僵化的限制,体育保健专业毕业生招生就业渠道不够通畅。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保健专业,其可行性是经过充分论证的。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方位、多渠道和多层次的,大量培养体育保健专业的人才不但是医学院校的义务,也是体育院、系的责任,在体育院系开设体育保健专业会更具有专业特色。但自体育保健专业建立后,多数民众对它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专业的存在。在相当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虽然知道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但一谈及保健康复,都认为是医疗卫生部门的事,培养该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应该是医学院校的责任,体育院系设置体育保健专业似乎不合常理。这些错误观念无疑会对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提高民众对本专业的认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2]。

2、专业毕业生没有医疗卫生职业的资格认证

虽然现在许多部门和单位十分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的专门人才,但真正具有这方面专长的人才却难以被录用。国家卫生部根本就不允许非医学专业学生取得如医师资格证、康复治疗师资格证等医疗卫生职业的认证。所以,由于没有准入通行证的限制,该专业毕业生较难进入医疗卫生部门,即使能够进入,也不能获得处方权;所以只能在医师、康复治疗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辅的康复理疗操作,如:按摩、刮痧、拔罐和熏洗等,这给他们的印象是:一辈子都当徒弟。由于工作缺乏思想性、创新性以及可让工作者持续发展的职称制度保障,时间稍长便使人产生厌倦并对前途出现迷茫情绪,于是造成了体育保健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从事康复保健工作却很快就转行的现象。

尽管卫生部曾就各级医院康复科的设立下达过一系列文件,并把康复科室设立与否作为医院定级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相当数量的医疗单位为了升级的需要而设立康复科室,实际上并没有能主持康复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使康复科室徒有虚名。有些单位因为定编、定岗的原因,安排一些年老体弱的医务人员进康复科室工作,而拒绝接收具有专业知识的医学院校康复专业毕业生,更何况是非医学性质的体育保健专业毕业生。由于就业渠道不够通畅,致使许多学有专长的优秀人才学非所用,被迫改行,造成人才浪费。一个专业的生命力在于其毕业生是否能顺利就业并服务于社会。而由于民众对体育保健专业认识不足和就业体制的限制等原因,造成此专业毕业生就业难,这些无疑都给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3]。

(二)对策探讨

1、明确专业目标定位

体育保健专业的培养方向包括康复保健、休闲保健与健身指导这三大方向。而这其中康复保健(或称康复理疗)方向不应作为专业发展的分支,除非这个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并被卫生部门认可为医学专业,否则会让毕业生置于“无证上岗、非法行医”的尴尬与无奈中。社会对休闲保健与健身指导人才有极大需求量,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挤医疗工作的路子,何况这不是体育保健专业学生强项。而且,休闲保健(含康乐服务)与健身指导工作给员工提供了更多的个人业务水平提高、职位上升的空间,使人在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2、加强职业资格的培训

体育保健专业课程大体上可分类为体育健身类、体育生物科学类(与基础医学科目整合)、医学类(含传统医学)、体育保健与康复综合类以及体育保健相关应用类(如体育营销、医药营销、体育管理、医疗保险等),这五大类课程构成了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涵盖了专业培养的主要方面。专业教学过程中,除了开展一般性的体育、保健理论与实践课程,要特别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保健推拿师、反射疗法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和芳香保健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导,构建基础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体现技能和理论紧密结合,着眼于职业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4]。

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是不应仅局限于某些事业单位和升本,他应有自身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现在体育人口逐年上升,但如果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就会使不科学的体育锻炼伤害人们的健康,产生的后果将是我们失去这些热爱健康的人们对体育健身的信赖;同时,学生也应摈弃传统的就业观念,要做到哪里能发挥个人才能就到哪里去。

参考文献:

[1]黄昀,李杰,蒋寅.关于体育高专体育保健专业教材特色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694(18).

[2]王乃茹,黄辉.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专业课程设置及就业前景的调查分析[J].现代企业文化,2009,132(20):195-196.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4

一个花样年华的美丽女子,一个退役的专业花样游泳运动员,一手创造出水中健身这个发现美、创造美的时尚健身项目,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水上健身体系,并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财富之旅。

那是另一场比赛。在商业的竞技场上,陈琦实现了自己的冠军之梦。

6000元做起大生意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落幕后,天津体育学院的校园里多了一个面容清秀,气质优雅的年轻女生。那是22岁的陈琦。曾经是天津花样游泳队的队员兼教练。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花样游泳运动员之一,陈琦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得过亚军的佳绩,然而在伤病的困扰下,她不得不告别了那承载了太多荣誉与辛酸的泳池,随之告别的,还有那追逐了十几年的冠军梦。

走在大学的校园中,陈琦时常感到对未来的迷茫。从5岁开始进行专业花样游泳训练,十余年的时间里,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练到晚上十点半,游泳已经占据了陈琦的整个生命。未来能做些什么?怎样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生存々成为摆在陈琦面前的重要问题。

考虑再三,陈琦觉得,只有运动本身,才是自己最大的优势。于是她开始把目光投向正在兴起的运动健身产业。她考察了很多健身俱乐部,亲身体验过舍宾、健身操、踏板操等当时市场有的几乎所有健身项目,发现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

练了多年的花样游泳,陈琦拥有挺拔匀称的身材。既然水对健身塑形有这样大的帮助,能否结合自己的专业,吸收其他健身项目的优点,创造一个新的水上健身项目呢?

早在做专业运动员时。陈琦在队里的强项就是编排。从十四岁时起,队里所有的音乐剪辑、动作编排都是她在做。在创业灵感的推动下,她重新走进游泳池,将花样游泳和各种健身形式结合起来,很快编排出一套水中健身操。这套健身操不需要游泳基础,只需站在齐腰深的水中,配合身体动作和舞蹈步伐,便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陈琦的理想是创办一个水上健身馆。然而要做一个专业的健身机构,投资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这对陈琦无疑是个遥不可及的天文数字。为了花最少的钱将这个项目做起来,她想到了与酒店合作。高档酒店里一般都有游泳池,可以把水上健身项目作为酒店的一项特色服务来推出。

当时天津有一家新建的四星级酒店,名叫美洲大酒店。陈琦从圈子内得到消息,这家酒店的总经理和财务总监都曾经是搞体育的,便凭借着同行的身份找上门去商谈合作。看到对方对自己的项目感兴趣,她便提出,由酒店出场地和设备,自己负责授课,进行利润分成。

新酒店需要新东西吸引大家注意,陈琦敏锐地捕捉到了对方的这一需求。向酒店交了6000元的押金,陈琦的水上健身生意终于真正开始变成现实。

闯北京

与美洲大酒店的合作是陈琦经营水上健身项目的第一次尝试。购置了必要的设备,她开始了招生宣传。

什么人对水上健身最感兴趣?陈琦回忆起在一些健身俱乐部里看到的场景,敏锐地觉察到,肥胖人士对健身塑形的需求最为迫切。水上健身虽然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运动,但消耗的能量要远大于陆上健身项目,对形体塑造的效果极为明显。于是陈琦以减肥塑形为主要卖点,打出了招生广告,很快有一批胖人前来报名。

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班,陈琦亲自任教练,学期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学员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水上健身这一新兴的健身项目,很快引起了天津媒体的注意,从电视台到报纸,都对陈琦和她的水上健身项目进行了报道。接下来的几期培训班,每期学员爆满,水上健身项目迅速在天津流行起来。

然而陈琦此时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北京的健身行业比天津更为发达,加上消费水平高,陈琦觉得那里有水上健身更大的市场。

2000年4月,陈琦拿着她厚厚的策划书一个人来到北京。

要想让水上健身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健身爱好者所接受,最好能有一种权威的声音,证明这一项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利用自己做运动员时积累的人脉资源,陈琦直接找到国家体委中国游泳协会,拿着策划方案和天津的相关媒体报道资料,推荐起自己的新项目。

水上健身这一项目很快得到了中国游泳协会的认可,对方给了陈琦一个机会,也给她出了一个难题:“你去找投资方吧。如果能找到投资方,我们就可以给你权威的支持。”

陌生的城市里,无数人为了利益勾心斗角。奔走忙碌。要让别人拿出钱来给自己做生意。又谈何容易?陈琦多方奔走,却几次碰壁,而转机也就在她几乎已经绝望时到来。

在和一个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吃饭时,陈琦无意中聊起了自己的水上健身项目,没想到对方大感兴趣,马上表示可以帮她介绍一个投资人。

想让别人出钱,就要给他一个足够的理由。第二天,当陈琦在约好的时间里推开投资人的门时,她第一时间便向对方讲明,自己的项目是得到了国家体委肯定与认可的,只要有人投资,中国游泳协会也会支持和参与。那场谈判,陈琦一举拿到了100万元的投资。5月8日,她的水上健身俱乐部正式注册成立。

水上健身对游泳池的要求很高,如果为了这个项目去专门建游泳池的话,投资超出了公司的承受能力。陈琦将天津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北京,与一些酒店、会所合作,借他们的场地来推广自己的项目。很快,北京第一期水上健身培训班便在首都大酒店开课。

走在是非之外

美丽对于一个女性,有时是一种资源,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压力。尤其是当这个美女与财富联系在一起。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琦在北京连开三家水上健身俱乐部。随着生意日渐红火,关于她的流言也越来越多。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怎么能做起这么大的生意?有人猜测,陈琦肯定是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她的背后有人在“撑腰”。

最初当流言传到陈琦的耳中时,她也想做到不在乎。然而有一次她接到了一个报名电话,一个男声在电话里暧昧地笑着,问“有没有一对一服务”。

这样的电话,那段时间陈琦经常接到。那些被流言包围的日子里,她躲进房间一个人哭。

为了给学员,也给自己一个单纯的环境,陈琦决定,自己的水上健身俱乐部只招收女学员。而看着一期又一期的学员满意地结业,她的心态也渐渐平静下来。“别人说的不是我,其实根本不用在意。”

走出流言的困扰,一个现实的困难摆在陈琦面前。

水上健身对教练的要求很高,既需要有一定的游泳技能,又需要有舞蹈基础。这样的人选并不容易找。随着经营的扩大。水上健身俱乐部的教练不够了。

陈琦招聘了一批具有游泳或是舞蹈基础的教练,进行培训。然而要想在几个月内把非专业运动员,按照国家花样游泳队员的标准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水中健身教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琦一个人坐在泳池边思考,终于有了主意。她根据不同教练的优势,设计出分别侧重于游泳和舞蹈的两套健身操,同时把。教练分成两类。会游泳的教练,承担的课程以水中塑形为主;会舞蹈的教练,就让他们帮助学员协调舞姿,锻炼体态。

随着水上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这一项目也开始表现出一些限制性。水上健身要到特定的场所才能练习,有些人怕水,或身体不方便下水,这让陈琦失去大批客户。她意识到,要把水上健身做成一个健身体系,需要补充一些陆上的项目。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5

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职位的转变意味着管理内容在变更,扮演角色在转变,常建平也有着不同的工作感受,如今履新一年多,常建平深深地体会到,以前是围绕奥运争光计划,是刚性的,压力大;新的工作岗位是有弹性,但关系全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竞技体育为了成绩

1958年,常建平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个干部家庭。少年天性喜欢运动,体格魁梧的常建平对排球情有独钟,并且狠下功夫钻研。十二三岁时就加入了学校新成立的排球队,一路从学校打出呼市,打进内蒙古体校队。随后他被选入内蒙古体专,毕业后顺理成章在当地一所体校担任教练。

“搞体育并非特意,本身比较喜欢,那时候大家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我也就随大流吧。”在常家兄妹6人中,常建平是唯一走上体育道路的,并且那时在内蒙古还小有名气。

1979年高考,常建平考进北京体育大学,有过三年教龄的他一心想要当老师,却因为机缘巧合被国家体委挑选到了科教司院校处担任行政工作。“我实际上从小就是搞竞技体育,当然那时候是朦朦胧胧的,主要是参与,最后当了体校教练也是这样,那时确实知识、眼界还是很有限的。”在科教司,常建平一边工作一边参与培训、学习,经过6年时间的磨练和经验积累,从1989年起,当上机要秘书的常建平跟着袁伟民主任、徐寅生主任四处跑,从备战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相关事务中,学到了很多竞技体育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1994年国家体育总局设立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常建平担任中心副主任,自此开始与竞技体育将近20年的不解之缘,之后又在竞体司、重竞技中心和拳跆中心工作。

在竞技体育管理的舞台上,常建平曾以四个不同的身份参加过五届奥运会。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常建平时任中国皮划艇队的领队,曾带领皮划艇女子500米四人组拿到世锦赛的银牌,但在奥运会上因毫秒之差位居第四。2000年悉尼奥运会,他以北京奥申委体育部部长的身份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司职拳击仲裁,中国选手邹市明夺得铜牌,实现中国拳击的历史性突破。在北京奥运会,他作为国际拳击联合会的副主席,接待拳坛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到北京,这一届奥运会上国家拳击队又实现金牌零的历史性突破。在伦敦奥运会,他兼任了拳击和跆拳道这两个项目的中国队领队,并且圆满完成任务,获得两金两银两铜。

多年的重竞技管理工作,常建平深知竞技体育的残酷性,但他认为,作为竞技体育的特殊性使其区别于群众体育,二者的主要目标不一样,竞技体育工作主要是在升国旗奏国歌,直接的目的就是为国争光,但是在过程当中又可以起示范作用,也可以引导大家去掀起群众体育的热潮,有这样一个好的效果。

“你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李娜,我相信没有这么多人关注网球,没有姚明也没有这么多人关心篮球,包括邹市明的拳击,大家之所以很热情很关心,是因为这些榜样的力量。”常建平说。

常建平认为,不能站在某一个人的角度或者片面地说不要光去拿金牌,因为竞技体育的首要任务和魅力就是要夺得金牌。如果奥运会金牌少了,老百姓就会意见很大。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国人还是很希望中国人在国际上多拿金牌为国争光,扬眉吐气。“但是从总的管理上,从全社会上来说,我们怎么样看待这个金牌,是不是‘唯金牌’、是不是以金牌论英雄,这样讨论是可以的。”他坦言道。

转型感受气功魅力

2013年1月24日,常建平正式上任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这之前,从事多年竞技体育工作的他也有过拒绝的念头,好多人以为“老常去那可能撂挑子不干了”,结果没想到,常建平两天就投入到工作中,第三天就开办公会研究了10多个问题。

“完全地把热情投入进去。”常建平说,“我现在逐渐在研究群众体育的特点,它似乎是很软的很柔的没有目标的,但这是错误的,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就是管理当中的一个漏洞,其实群众体育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刚性的。虽然组织没有给我压力,但是我自加压力,我要带领我们这个团队把健身气功打造成全民健身运动的主力军。”

转型一年多,常建平对健身气功有了全新的认识――健身气功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祛病健身、修身养性效果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理应让全世界爱好者分享。

作为主管健身气功项目的“主帅”,尽管常建平总自谦自己是个“新兵”,但他对健身气功界的情况其实已如数家珍。常建平表示,作为中国第62个体育项目,健身气功得到了国家的规范化管理,在健全管理制度、编创推广功法、发展基层站点、培养骨干队伍、开展大型活动和海外传播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常建平强调,健身气功项目的发展也要实现“四化”――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国际化。

在众多的保健方法中,健身气功有别于西方体育提倡的激烈、快速、大运动量,而更重视人的意、气、形的综合锻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认同,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区人们的欢迎。

从2006年开始,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就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向全世界推广和发展健身气功运动。2011年国际奥委会第一次设立群众体育的发展与促进奖,就把这个唯一的大奖选定为健身气功,国际奥委会体育部主任杜比评价健身气功是“简便易行,不仅练身,还可以调节心理”。2012年9月21日,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共52个社团组织的86 名国际健身气功界代表相聚中国杭州,参加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成立大会。世界各国爱好者认为,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健身气功已经步入世界体育运动大舞台,标志着健身气功国际交流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健身气功日益正规化、国际化,这一广受群众喜爱的运动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在新加坡,政府总理李显龙亲自参加健身气功的练习,并出席健身气功推广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德国,健身气功成为美因茨大学、新勃兰登堡大学的固定课程;在美国,健身气功课程开设在全国各大城市,从东到西都有健身气功的习练民众……

工作之余,常建平自身也感受到了气功的魅力,“我接触一年多发现,确实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尤其对强身健体和病后术后的康复很有好处。二是对心理调节确实好,因为习练时讲求静、慢,没有攻击性,长期练可以把心态调整得非常平和。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家庭关系和睦了,人的性情也比较温和了,不急躁,急躁容易生病。”常建平说。

他建议想练健身气功的人,可以参加气功中心的培训班,可以跟着晨练的人一起学习,还可以照着专业光盘在家练,“要学先学八段锦,每天做两次,一次不到13分钟。享受古典音乐的同时又能健身,你说多好。所以这个项目尤其适合中老年人,也针对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有帮助。”

健身气功发展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作为全民健身的一个项目,健身气功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截至2013年底,全国正式注册的健身气功站点已达19510个,习练群众达到170多万人,站点数较上年度增加4041个,增长率达到26%。

在国际上,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已经应邀向38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推广了健身气功养生文化和功法技术,全世界健身气功习练者超过100万。有关机构预计,2018年前,健身气功将推广至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习练者将超过160万人。

常建平向记者介绍,2013年,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研究制定了《健身气功发展规划(2013-2018年)》,《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项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目标,提出了健身气功国内推广、对外推广、科学研究、新闻宣传的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清晰地勾画出健身气功的发展蓝图,为健身气功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常建平说,“我现在越来越有干劲了,健身气功这项工作潜力很大。”

在社会各界力量的联合下,健身气功已经形成了从世界到省市的完整的品牌赛事体系:已举办5届的国际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将更名为“世界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每两年一届,奇数年由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举办。洲际、两岸四地的比赛也在积极推进中。2014年起,全国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大会更名为“全国健身气功和谐站点联赛”,比赛项目为健身气功站点群众日常习练的健身气功普及功法,并不再进行竞赛功法比赛,同时赛会期间还将增加经验交流和专家讲座环节。该赛事同时也成为一项和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一样贯穿全年的品牌赛事。今年将在安徽九华山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健身气功比赛交流大会,以后每两年一届,于偶数年举办,由中国健身气功协会主办。

常建平说:“健身气功的各项活动、比赛旨在为习练群众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为鼓励健身气功站点习练群众积极参与,提升群众的习练水平。”

目前,健身气功中心编创有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十二段锦、大舞、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马王堆导引术、太极养生杖九种功法,为了能适应更广泛的习练人群,中心也在积极吸收和编创新的功法。

“今年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研究第十种功法――明目功,就是用气功的办法防治近视眼,保健眼睛。这个功应该说已经比较成熟了,由已故武术气功名师马礼堂老先生发明,马老的女儿马栩周一直在研究推广此功法。”常建平表示已经正式用课题的方式请专家研究,争取在今年完成,然后到学校试验,进而在全国中小学和大学进行推广,就是课间明目操。

健身运动康复培训范文6

关键词:阳光之家;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1、前言

自20世纪末以来,智力障碍人士的生活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智障者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对一些文献资料的考查,发现上海市智障人参加运动的总体情况还不容乐观。上海市2005年开始建设的阳光之家是成年智力障碍人士社会融合安置的一种新形式。通过对杨浦区阳光之家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的研究,可以了解杨浦区现有的十多个阳光之家社区的体育运动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阳光之家更好地为学员服务,提供一定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其中七个阳光之家(长白、四平、大桥、五角场、国定、定海以及殷行阳光之家社区)的智障学员的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

2.2调查对象。上海市杨浦区参与阳光之家志愿活动的随机的50名志愿者,其中男生20名,女生30名;上海市杨浦区阳光之家的7个社区的其中8位指导老师。

2.3方法。①文献资料法。②访问调查法。③观察调查法。④数理统计法。⑤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阳光之家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

3.1.1学员参加体育运动时间。根据区残联的要求,中(重)度学员每周安排3个半天的简单劳动,其余时间开展课程活动等。轻度学员每周安排7个半天的简单劳动,其余时间开展体育活动。所以,不同程度的学员所参与的体育活动情况也是不同的。

3.1.2 学员参与体育运动的项目。阳光之家学员所参与的志愿活动大致分为体育运动、体育游戏、手工活动和休闲娱乐这四大类。而这些活动中,体育运动、体育游戏这些运动类的活动比较丰富。体育运动中,羽毛球、健身操、篮球和跳绳则是阳光之家学员经常参与的项目。而体育游戏中,丢手绢、贴鼻子、传球等简单的集体游戏则是比较受阳光之家学员喜爱的。整体来看,杨浦区的阳光之家学员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比较简单易行。

3.1.3 学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阳光之家学员参与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在家人和志愿者的陪同下进行,有部分被调查者是可以自己独立活动的,而他们都是轻度智障者,接近健全人的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

3.2影响阳光之家学员参加体育运动的若干因素

在本次访谈中,有52%的志愿者认为阳光之家学员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不存在困难,他们认为这些学员能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进行体育锻炼;但是还有48%认为,学员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影响阳光之家学员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有很多。50%志愿者认为影响阳光之家学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是受自身能力所限,45.9%的志愿者认为是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还有志愿者认为是学员的自卑心理影响了他们的体育运动,等等。

3.2.1学员自身因素

3.2.1.1自身能力有限。轻度的智障人参与体育运动较为普遍,而中度以上的智障人则很少或不会参与体育运动。这说明智障人的残疾程度是影响其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3.2.1.2自卑心理。417%志愿者认为影响阳光之家学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是因为学员的自卑心理。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智障者家属碍于社会和世俗的偏见,不希望让社会知晓其子女拥有智力方面的缺陷;这部分智障人也碍于父母思想的影响,不愿意参加在社区中为他们组织的各项体育运动。

3.2.1.3 个人兴趣差异。333%志愿者认为影响阳光之家学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是学员的个人兴趣差异。阳光之家内的智障学员虽为智力残障人士,但其兴趣爱好较常人而言仍具有多样性。

3.2.2 志愿者因素

3.2.2.1志愿者了解阳光之家的途径单一。在对志愿者的访谈中发现,志愿者了解阳光之家的途径比较单一,78%的志愿者是通过学校及其他地方的海报宣传及特奥志愿者服务团来了解阳光之家的,只有极少数志愿者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来了解和接触阳光之家。而且大多数人对智障人群的关注度不高。

3.2.2.2志愿者缺乏。333%志愿者认为影响阳光之家学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是志愿者缺乏。调查中发现,杨浦区阳光之家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都由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组织和实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志愿者不能保证服务的时间与人数。志愿者每月参与的次数过少,无法形成对阳光之家的熟悉感,这样志愿活动也会有一定的折扣。

3.2.3社区自身原因

3.2.3.1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459%志愿者认为影响阳光之家学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是社区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在调查范围内的阳光之家都拥有部分健身运动的相关器材,部分社区的体育器材还是比较齐全的,但还有部分器材陈旧,部分损坏等情况。受场地的限制,一些体育器材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也无法帮助阳光之家学员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

3.2.3.2 阳光工厂占用过多时间。292%志愿者认为影响阳光之家学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是阳光工厂占用过多时间。为建立和完善智障人群保障和服务体系,上海市各区街道、社区的阳光之家部分已经升级建立了轻度智力残疾人技能培训基地 ― “阳光工厂”。组织轻度智障学员从事一些简单的、相对稳定的劳动和生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智障学员从事体育康复运动的时间,甚至很多社区提出删减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来满足劳作的需要。

4. 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