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有机合成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精细有机合成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精细有机合成教案

精细有机合成教案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化工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TQ0-4 文献标识码:A

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工类专业而言,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往往对实践教学要求会更高,这就导致传统的高职化工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亟需我们对高职化工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高职化工教学的创新与优化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以期对高职院校的化工教学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1当前高职化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的人本地位难以发挥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但现实却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化工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人本地位,太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接受能力却往往不够重视,造成教学工作虽然做了一大堆,但教学效率却并不高。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

化工类专业是一种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专业,不光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并通过实践练习实现对自己综合技能的锻炼。但现实却是很多高职化工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书面知识的传授,却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领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化工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高职化工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类专业课的教学为例,如《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煤液化生产技术》等,这些课程的教学本应重点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但现实却是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实践操作平台,或者仅仅只建立了基本操作平台,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自己。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专业技能操作平台,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平台的利用不够充分,往往只是在理论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少数的学时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难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

1.3教学手段落后

高职化工教学的内容中牵扯到大量的化学产品的生产工艺,而这些工艺的流程往往都比较复杂,在具体的工艺实现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仪器和设备,而这是很难通过传统教学手段来展示给学生的。虽然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播放等手段将一些工艺流程呈现在了学生面前,但学生被动接受的实质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这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还需要对当前高职化工教学的手段进行更大程度上的创新。

2进行高职化工教学创新与优化的一些具体措施

2.1打造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平台,加强能力实训

结合学生对能力与知识的认知特点,设计从简单到综合和从易到难的能力实训,进而使得完善的化工专业能力培养链条形成。根据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的特点,实训平台首先应该涵盖一部分单元操作的能力实训,重点涵盖化工安全技术实训操作、物性测试操作、化工产品后处理、配制和提取实训操作、合成精细化学品,以及一系列反应器的工艺实训操作等。单元级别的化工基本操作平台重点是对化工生产当中经常见到的单元模块提供技能练习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如操作干燥、操作吸收、操作精馏、操作传热、操作非均相分离、操作流体输送等,从而为学生以后更深程度的实践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建设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无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具有积极意义,老师可以利用资源库中的资源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加以完善,而学生同样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

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师生都能够上传和下载的资源共享平台,将与化工类专业相关的专业精品课程(如《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检验技术》《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火炸药生产技术》《煤液化生产技术》《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石油产品分析》等等)的电子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电子教材、习题库、动画视频、教学录像以及课程作品等课程资源放在平台上,以方便师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2.3应用化工仿真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应用化工仿真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界面下自主地操作各种工艺流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化工过程的开发、设计打下坚实的化学工艺基础。

3结语

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化工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高职化工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不断地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以满足高职化工教学发展的需求,并最终推动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全国,常亮.高职煤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39):122.

[2] 黎,马丽南,向华.高职精细化工专业学科交叉型教学实践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1,18(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