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1
摘要:针对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浅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在发展方向及发展侧重点上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学历教育;校企结合
《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就开始全面萎缩,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且速度还在逐渐加快,这一情况有可能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即是说,高等教育将会在源头处接受最严峻的考验。而在这一时期,相比本科教育,高职教育面临的情况则更加难以乐观。
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趋突出,一方面是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就业难。归根结底还是人才成本和人才价值的矛盾,企业用工时,即便是高职、高专对口专业的毕业生,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过程才能适应岗位,这无疑增加了人才的成本。所以在用工时,人才成本的提升就会体现在压缩工人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这便使得人才价值难以体现,形成了如今局面窘迫的用工荒。如何解决高职高专面临的这一困境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校企结合这一方式,提出一些高职院校发展方面的见解。
一、实践教育
中国学校在办学思路上略显僵硬,还多是重视理论知识结构的培养,无论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一类在大家眼里很难学的理学科目都是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的。而实践类的操作课程,在中国课堂上是难成重头戏的。甚至很多中国学生毕业后,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都会得到社会的谅解,因为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各单位考试,考的都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则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摸索。而发达国家却具有不同的教育观点。例如:美国注重实践教育和个性培养结果就是美国孩子算起数学来不如中国孩子,可做起事来却比中国孩子强,社会生存能力更强。
如此,中国成了劳动大国,却不是创造大国。培养的多是死板的工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僵硬模式、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而导致的一个结果。
二、细化教育
社会飞速发展分工日趋明细,把握这种变化趋势顺势而为,便是细化教育的根源。事实上,很多职业在选配岗位人员之前,都会经过长期的考察和培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增加了人才的成本。而真正在乎成本问题的,恰恰就是企业和高职类院校毕业的人。所以,高职类院校进行专业细化,就是把考察和培训的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系统里来。然后,再把人才直接输送到企业对应的岗位上去,以此来达到双赢的目的。以卫生类高职院校为例:护理专业一直是这类院校的重头戏,而大多数的护理系都是从理论学习开始,学遍了内、外、妇、儿的护理知识,花费2年时间,以理论学习结束。然后去实习的时候,又是一头雾水的练了一年。进了医院以后,又要工作几年,最后开始专门从事妇科护理、重症护理以及老年护理等等。
试想一下,如果从最初,或者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开始,就把护理专业细化为对应分支,如老年护理班、重症护理班、产科护理班甚至心脏病、糖尿病等护理班,针对社会趋势,或者医、企订单来细化班级,做到术业有专攻,该会多好。
三、精品教育
一说到精品,可能就想到了资金问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正所谓“精不在贵、贵不在奢”。
笔者认为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步骤过程,有三个重点必须谨记:
1.打造精品教育首先要重视德育培养。理论与实践应该并行,言传重于身教。不能总停留在学一科、背一书、考张卷的层面上。道德品质,背十本书不如懂一个道理。
2.打造精品教育还要重视校园建设。稳固坚实、简洁美观、温馨恬静的校园虽有利于学生品格的培养但有些学校,把外观建设的富丽堂皇,教学设施却几年不更换一批,这样的面子工程实不应该出现在校园这片净土之上。
3.打造精品教育也要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多提供一些展示个人才能的场所。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就像是缺少了魂魄,而精品之所以成为精品,正是因为渗透于其中的魂。精兵有军魂,精英有英魂,精品教育就要有精益求精的进取之魂。
4.打造精品教育更要注重长远发展。要多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多拓展就业渠道的种类。教育事业可以没有售后服务,但不能没有市场。缺少市场和不注重就业渠道的高职教育,就像是短了一个环节的生物链,形成不了可持续发展的势态,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注重德育培养,培养精品人才,打造精品校园,贵不在奢,而在于精。要让毕业生以一个有自信、有品德、有才能的姿态走出校园。
四、企业化、实习化教育
高职类学院办企业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必要,是老生常谈了,办受资金拖累的局面不可改变。不办,企业化教育不可或缺,而且比学校教育来的要直接。很多学生参加了实习学习以后,普遍反映实习这一年,比上学两年学的东西都多。看来,学生对这种实际性的教育,直接深入行业内部、深入企事业单位的学习模式十分认可。但学校办企业谈何容易,所以还是要大力推行校企结合的模式。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稳固的、规范的校企结合模式。例如:与长期合作的企业谈些相对低风险、低利润、技术含量低的订单,或者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创办单边企业。学院出人,或者雇佣专业管理人才执行运营,由学生轮流“实战”,而获得的效益能完成收支平衡即算是最低标准。只是市场和国家是否能提供给高职院校一个利益保证,是否能对相互合作的校企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建立起合作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培养环节中出的力,最终会在人才流动的过程中收获回报。而收益人如果是国家,则民富国强。受益人是学校,则名扬四海。受益人是个人,则功成名就。
五、继续教育的便捷渠道
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2
>>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以比较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契机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探析 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探究我国高职教育层次定位的问题与展望 我国钻井法凿井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思考其发展策略 浅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考试方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地质钻探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新时期我国城市报纸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11-24.
[5]UNESCO. 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Towards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EB/OL].http:///images/0024/002432/243278e.pdf.
[6]褚宏启.教育政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7]王应密,张乐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5-10.
[8]陈国生,厉春元.高职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96.
[9]熊淳.国际教育援助的趋向转变[J].教育研究,2013(4):151.
[10]Sandra Taylor,FazalRizvi,Bob Lingard& Miriam Henry.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 London:Routledge,1997:2~3.
[11]Thomas F.Green.Policy Questions: Conceptual Study[J].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1994(2):7.
[12]涂端午,魏巍.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J].教育研究,2014(1):47-53.
[13]黄文伟.21世纪初我国高职教育政策范式变迁――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3(1):5-9.
[14]周金燕.人力资本内涵的扩展:非认知能力的经济价值和投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78-90.
[15]李玉静.绿色技能开发:背景、内涵及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15.
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导向;探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的新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占高校大学生在校总人数近五分之一的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形势已显得极为严峻。如何正确认识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建立和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了考生报考的新热点。统计资料显示,从1999年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时起,大学生就业队伍不断壮大。由从高职教育发展状况资料显示,现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校人数已占高校大学生在校总人数的近五分之一。但从各层次大学生就业率对比状况显示,扩招以来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率从整体结构上看一直是最低的,同时每年还有将近数十万的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这无形中又加大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笔者在对河北省六所高职院校及近500余名2011届、2012届艺术设计类毕业生进行就业现状调研中得知:只有约15%的学生能顺利在理想的专业岗位就业;约20%的学生可以通过转行进行就业;约40%的学生处于半就业状态,即工作不理想,时有跳槽或处于临时失业状态;约25%的学生长时间不能就业。同时,在对20余家接受调研的用人单位中,80%以上的机构需要有2-5年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只有极少数愿意接受、培训应届毕业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机构多不愿意录用高职学生,而重视中专生和普通培训机构输送的低学历学员的选用。多数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很明确,希望高职毕业生具有优秀的修养和基本的专业能力,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职业素质和学习精神,要有适当宽泛的视野和一定的理论水平,希望录用的高职毕业生能给本单位带来文化素养的影响能力等。
调查分析,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呈现出几个特征:毕业生短期需求不平衡;不规范的就业市场造成人才高消费,就业垄断和就业歧视;院校职业教育的目标模式仅以满足现实的职业岗位需要,以不能满足就业者的需求,今后必须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的因素
1、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
从供给量角度看,虽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每年都在不断地增多,但由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的急剧加大,总供给量已明显高于总需求量。因此,供过于求是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难的最本质原因。
从区域结构上看,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由于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从而对扩大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市场需求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从学历结构上看,由于毕业生人数剧增,特别是硕士博士大幅度增多,用人单位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因此与本科生、硕士、博士相比,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空间日益逼仄,就业率大为不如。
2、不规范的就业市场造成人才高消费、就业垄断和就业歧视
人才高消费主要表现为:一是学历崇拜盛行。很多用人单位在人员招录上不是从岗位的实际需要选配人才,而是盲目“攀高”,本来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岗位,却非要招聘本科以上毕业生;二是学历滥用。用人单位招高学历者从事简单劳动,支付低廉报酬,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资本浪费。
就业垄断主要体现在:一是地区就业垄断。比如,北京、上海等地对本地大学生就业优惠,限制外地大学生就业;二是体制内单位就业垄断。单位自主用人是人事制度改革的进步,但有些用人单位由于经营垄断,在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毕业生,严重破坏了就业公平政策。
就业歧视主要体现在: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根据毕业生性别、年龄、外貌等非经济特征因素给予工资报酬、工作条件和工作机会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这也严重地干扰了毕业生的就业公平。
(二)学校教育的因素
1、高职教育理念有偏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适应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念的发展经历了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素质(人格)本位三个阶段,而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仍在沿用知识本位理念,仍在仿照普通高校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模式。所开设的专业,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调研,而是片面追求短时效应,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的针对性不高,岗位的适应性不强。教学内容老化,教材覆盖面较窄,有的使用非职业教育教材,没有职业特色,不能体现行业、职业和岗位的特点。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质量不高,缺乏高职特色,缺乏能力培养的条件和手段,造成高职生向上赶不上本科生的知识深度,向下赶不上中职生的实际操作程度,导致学生毕业未就业就先失业。
2、师资力量匮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不够
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中专职教师由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及由其他高校调入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2.2%,可以说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各高职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对专职教师提出了参加专业实践的明确要求,但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教师数量不多,加之专职教师中实践课教师的比例偏低,因此真正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就更少。由于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学过程的理论脱离实际等不足,导致许多高职毕业生往往在职场上因为实践技能不过关或职业能力某方面欠缺而难以就业。
3、忽视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知识、情感和行为的统一。高职教育既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而我国的高职教育却忽略了非技术的因素,如价值观念、意志品质、心理情感等。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质不高,导致学生步人社会后,难以正确解决好如何做人的问题,难以形成较好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难以有较高的理想追求,使学生在就业时,片面追求舒适的工作,一味追求高的待遇,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
(三)艺术设计类学生自身的因素
1、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
高职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个性较强,自我定位较高,加上艺术专业因属“高投入”专业,所以艺术设计类学生与家长都渴望高回报,择业期望值也就相对的高。但事实上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缺乏务实地心理准备,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眼高手低、浮躁虚夸”,个人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自以为满腹创意、自命不凡、高人一等、从而使大学艺术理想与现实脱节的自负心理表现在择业中,因此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毕业就失业”半空悬的尴尬局面。
2、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综合素质明显不足
以知识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知识经济对人才资源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面对这一要求,许多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存在明显不足,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欠缺,综合素质尚需提高。用人单位反馈的大量信息表明,许多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性工作做起,而对专业技术性工作又做不来、做不好,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样的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欢迎也就不足为奇。
三、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的对策探究
(一)政府努力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面对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现在许多专家都认为,只要我们努力确定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探索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有机结合的产业机构和技术结构,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就能够做大就业范围,尤其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相关资料也显示,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投资一百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四百个,轻工业是七百个,而第三产业可达一千个,这也说明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极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最能缓解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为此,政府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来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解决高职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企业的通力合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外,关键还在于高职教育本身要构建起“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
艺术教育教学应从社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在专业设置上,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托,根据产业需求进行开发设置,充分体现出专业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发展性。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重基础、有弹性、强化实践能力、突出创新发展”的原则,构建适合行业、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学训”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校企、产学相结合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企业需求,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最大“买主”。行业、企业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了行业和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将失去特色。职业教育通过实施校企股份制的合作模式或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走校企、产学相结合之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只有建立主干课程与多企业岗位对接并保持长期联络的体系,相关课堂教学作业和学生课余设计均由企业实时提供实战项目,企业并参与到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中,创建没有“围墙的课堂”,彻底改变职业教育课程“不职业”的现象,才能真正避免校企合作不是“一纸空文”。
3、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高职院校要将职业指导列入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密切结合起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合理规划人生,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高职院校还应高度重视加强对毕业生的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三)正确处理在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几个关系
1、职教理念中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与素质本位的关系
“知识本位”理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能力本位”理念是指以校企、产学相结合的形式,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素质本位”理念是指以学校的职业教育和企业的职业培训紧密结合,以完善劳动者个体人格,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为目标,以多学科交叉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的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为特征,面对现实与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指导思想。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并且我国采取的是“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所以要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兼顾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充分认识传授知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和特长,也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培养职业能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面向现实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提高素质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面向未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
2、职教目标中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的关系
职业教育以社会的现实需求为目标,是指职业教育要直接针对某一职业和岗位的需求,使就业者能熟练地运用现有的技术和规范,胜任现有的职业岗位,强调职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职业教育以社会的未来需求为目标,是指职业教育必须着眼于社会的未来需要,适应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满足其就业、升学和继续发展的需求,主动应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化,强调全面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造就具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应以满足现实的岗位需要为主;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就业与再就业的压力大,职业岗位的流动性强,职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又应以满足未来的需要为主。鉴于我国同时具有上述两个特征,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岗位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因此,目前的职业教育应是在不断满足现实的岗位需要中,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四)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自己做出努力
当前许多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求职者面对自主择业的压力,心理素质不过关,亟待调试。一是心理冲突不断。突出表现为,有的求职者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理性与情感的冲突,容易走极端;有的求职者喜欢追求自我价值,但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求职者羡慕那些成功人士,却又惧怕竞争的风险和残酷等等。二是心理误区出现。如有的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求职者存在“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有的追求享受,把薪水、奖金、住房等物质条件看的过重,求“稳”求“大”。三是心理障碍明显。面对毕业生就业压力,许多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求职者易产生焦虑、自卑、怯懦、盲目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求职者在就业前必须调试好心理素质,消除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认真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更离不开高职院校的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因此,解决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问题,高职院校本身要构建起“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机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耀华,叶青.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归因及对策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7,(20).
[2] 张旭翔,王钧铭,徐胤莉.关于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 2008,(1).
[3] 张蕾.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分析[J].创业专刊,2009,(22).
[4] 郭金玲.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4).
[5] 林明惠.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 汤国英.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探讨[J].大观周刊,2011,(14).
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湖南 职业教育集团 农村现状
[作者简介]鲁雁飞(1965- ),男,山西榆社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管理;张文(1973- ),男,湖南溆浦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湖南 长沙 410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产学研协同视野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编号:DJA120298)和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JK012BZJ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18-02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办学实力较为雄厚的高等职业院校为核心,以契约或资产为连接纽带,由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2008年4月29日,湖南成立了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此后,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发展迅速,截止到2013年12月,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已经迅速发展到30家。这些集团基本对接了湖南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其中对接省内规模企业达1357家。湖南高职教育集团整体发展迅速,但面向农村发展的情况不容乐观,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一、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状况
1.高职教育集团拥有农村职业学校成员的状况。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大部分是由一家高职院校牵头、其他职业院校和企业加入的教育集团,其中就包含许多农村职业技术学校。而农村职业院校地处农村,其校园分布在村、镇、县城。早在2000年前,湖南在全省范围内贯彻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在辖区内的县城先后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逐步使得每个县城至少有一所职业教育中心,部分地方还有一些其他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县一级职业教育中心已经基本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的全面管控,对县域内的职业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设备、经费、生源等方面进行指导。湖南的高职院校一般都纳入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集团成员。例如,衡阳农林职教集团不仅拥有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成员,而且把衡阳地区乡镇农校、常宁市烟洲农校、衡阳县职业中专、衡南县茶市镇农校、衡南县第五技工学校、隆回职业中专、武冈职业中专、湖南汨罗职业中专等纳入集团;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业教育集团加盟单位56家,其中高职院校7所,企业43家,还有4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这种纳入农村职业学校为成员的办学模式,使得农村职业学校拥有更好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得以提升,教育质量也随之提高,为提升劳动者专业技能和促进劳动力良性流动提供了基础。
2.高职教育集团为农民服务的状况。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为农民服务。对农民培训是高职教育集团为农民服务的一个重要措施,旨在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锻炼他们的劳动技能,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发展。据相关统计,湖南很多高职教育集团开设了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农业科技等涉农专业,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每年招收上万名学生。例如,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实施中非论坛农业援助项目,对有志为农村服务的青年搭建了成长平台;湖南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从成立以来,已培训了2300余名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负责人、农村连锁管理人员,为湖南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湖南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为建筑行业培训了4000余名农民工;常德职业教育集团已培训农民技术员1600人,困难企业工人100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人员已超过120万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300万人。此外,湖南高职教育集团还多次举行“送教下乡”活动。为了鼓励高职教育集团下乡送教,《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人培养工程”的通知》提出:“包括湖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在内的所有拥有涉农专业的部分省级重点以上骨干学校牵头,以县级职教中心、电大分校、乡镇成人学校和农广校为阵地,通过与当地相关部门的配合,一起做好送教下乡工作。”高职教育集团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现代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满足了农民致富的需要。
3.高职教育集团服务农业产业化的状况。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集团为农业产业化不仅提供了科技支撑,而且拓展了服务农业产业平台,深化了校企合作。目前,湖南省级农林畜牧企业有上百家,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畜禽饲养加工、食用油加工、饲料加工、竹木加工、粮食深加工6大产业化体系,大部分农林畜牧企业在农村都建立了相应的生产基地。但是,目前阻碍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科技人员的缺乏。因此,高职教育集团不仅要直接培训农民,而且要根据专业设置,培养一些农村科技人员。湖南几个农林畜牧类高职院校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大多数已形成了以农林畜牧学类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学科相互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综合体系。湖南几个农林畜牧类高职教育集团利用农林畜牧行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了一批农林畜牧专业的综合科技人员,为湖南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很多高职院校都设有面向农村、促进农业发展的研究所,如湖南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的湖南农产品流通研究、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动物疫病实验室等,为农林畜牧企业提供了科技支持。并且,农林畜牧类高职教育集团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优势和社会资源,扶持一些农林畜牧企业调整结构,树立品牌;另一方面深入农林畜牧企业,对农村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解决对策,拓展服务平台。在对接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集团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农村产业化领域,加强与企业合作。如衡阳市畜牧兽医学会签订了为畜牧企业服务的种猪技术服务合同书;2008年4月29日,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就与衡阳巨东勤业农牧有限公司、耒阳温氏集团、新五丰养殖公司和金拓天集团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约,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二、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办学水平不高。湖南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发展仍然是湖南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缺乏大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已成为严重制约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对国家的农村政策把握不深,对广大农村调研太少,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考虑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太少,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农林畜牧专业,理论课多,实践课少,培训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差;在对农民与农村科研人员培训方面还处于粗放型阶段,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师资力量不够,培训组织程序与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大部分高职院校争取到相关农村发展科研项目少,科研能力差。因此,目前湖南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还没有跟上广大农村发展的需要。
2.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政策不足。湖南政府对高职教育集团支持主要表现在:2011年省教育厅颁发了《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湘教通[2011]230号),从高职教育集团形成机制、校企共生共建共享资源建设,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对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同时,省教育厅开始了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遴选,每年给予40万元的资金支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并连续三年给予点重点政策支持。2012年5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12]45号),首次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大中型企业的积极合作和区域合作的要求,落实校企合作的责任。但是,各级政府对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在高职教育集团为农村服务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政府支持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都比较笼统。
3.企业参与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和企业相互合作是教育集团化模式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教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方式。湖南几个农林畜牧类高职教育集团服务农村发展的根本方式就是与农林畜牧企业合作,加快农村发展。农林畜牧类高职院校为涉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培养优秀的科技队伍,而涉农企业利用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资金支持为农林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追求的目的不同(高职教育集团追求的是长期人才培养,着力于社会价值效益,而企业所追求的则是短期的经济利益),在高职教育集团内部成员中,对于各自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处于什么地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如何界定及划分等没有明确说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组织的凝聚力不够,企业和学校的员工也陷入被动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三、提升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对策
1.提升高职教育集团办学水平,推动农村发展。改善民生,服务国家,实施创新,必然要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已成为湖南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湖南高职教育集团由于起步晚,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2000年之后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面对广大农村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难以跟上。因此,首先,高职教育集团需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内部培养、外面引进的方式,积极聘请行业的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打造一批适应农村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加大对农村发展调研的力度,有针对性地设置涉农相关专业与课程,加强对农村和农民的研究,并结合集团自身情况,积极探索一套农民工与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体系;最后,调整自身教学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争取社会、民间各行业的支持,加快面向农村发展速度,提高服务农村的功能。
2.听从市场召唤,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和企业参与力度。培训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集团与企业合作的重要内容,但高职教育集团培养的往往是通用型技能人才,而农村企业需的则是专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集团的人才培养全面且有针对性。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就是要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多元化的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林畜牧企业参与进来,使企业由原来的被参与变积极参与,获得丰厚人才效益,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同时,由于国家在政策、财政上对高职教育集团支持力度不够,很多方面没有出台优惠政策,缺少体制机制创新,制约了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国家对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政策支持,改善教学条件,改善软件与硬件设施,加快高职教育集团向农村发展的步伐。
3.改善高职教育集团教育模式,塑造优质品牌。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发展模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湖南现有30个高职教育集团,基本上属于高职院校主导型,区域型、复合型高职教育集团模式少见,政府主导、企业或行业主导、中介主导等模式缺乏。从区域布局来看,湖南高职教育集团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等地(以集团龙头学校和多数成员单位所在地为标准),覆盖面窄,与广大农村衔接不够。此外,高职教育集团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开展农村与农民调查研究、布局农村产业规划、实施农村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等方面经验不足,模式单一。因此,应在行业(或专业)为基础的高职教育集团中有选择性地重点研究区域型发展,探索高职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同时,应重视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把利益共同点作为一个基点,从大到小,滚动开发,在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实体,包括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知名企业和农村的职业教育集团,创造良好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吴跃辉.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发展研究[DB/OL]. 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1&recid=&filename=2004034025.nh
&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v=MTYxMDV4WVM3
RGgxVDNxVHJXTTFGckNVUkw2ZVorZG1GeW5oVjczTlYxMjdHck83R3RIT3Fw
RWJQSVI4ZVgxTHU= ,2003-10-01.
[2]徐学.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以平江县为个案[DB/OL]. 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c=1&
recid=&filename=1011069906.nh&dbname=CMFDLAST2012&dbcode=CMFD&pr
=&urlid=&yx=&v=MzI2NzhNMUZyQ1VSTDZlWitkbUZ5bmhWTHpMVkYyNkg3
TytGOWpNcVp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c= ,2010-10-01.
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高职;技能人才;对策
高职教育培养的就是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有效地为企业服务?笔者在2005年开始进行跟踪调研,主要以问卷形式向企业和高职毕业生(以下简称学生)进行开放式和封闭式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的调研。调研问卷围绕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综合素质、职业拓展能力、就业衔接方面设计了一些选择和问答题。有58家企业(大中型企业36家、小型企业22家)和100多名高职学生参加了本次调研。回收有效问卷共144份,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分析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调查结果
对144份有效问卷进行项目认同率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
二、归因分析及对策
第一,在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认同率上,国有企业和跨国等大型企业100%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规模较小、纯加工型企业也较认同动手技能;有70%的企业认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有工作或暑期打工经历也是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考虑的因素之一。相对来说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认同率较低,只有近80%的学生认同专业动手技能,近70%的学生认同专业知识的掌握;近90%的学生认同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近75%的学生认为有暑期打工经历对工作有益。说明企业对人才的智力构成的层次和合理性普遍较为注重,特别在意专业知识和专业动手技能的掌握,看重工作经历,强调要能“做”;而学生比较自信,认为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可以在工作中获得,强调要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有资格做”,有机会就有可能做好。
改革高职的课程设置,加强和突出实践性教学。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有“两性”:一是“针对性”,二是“复合性”。“针对性”就是必须针对一线生产实际需要办学,选取与现代企业技术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能力与素质培养;“复合性”就是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岗位及应用的要求进行重组,进行“仿真”或“模拟”教学,突出一线生产特点,这样高职的质量才有所依附。改善学院实习实训条件,开发与现代企业技术相配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加强课程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一线工作实际操作的实操能力。因此,培养模式上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循环工学交替”等模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第二,综合素质方面,在被调查企业中,近87%的企业把综合素质看成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战略事项加以考虑,是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有9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制定企业员工的诚信行为准则和诚信建设目标。学生对人际交往、敬业精神有较强的认同感,对工作态度和纪律认同度一般。认同率靠前的项目中,企业与毕业学生对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认同率比较一致,工作态度及纪律企业很看重,但毕业学生反映平淡,人际交往企业不太关注,但毕业学生相当关注。说明企业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及纪律和诚实守信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企业及员工参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之一;而现今一代独生子女因家庭原因,缺少人际关系的交往,注重于现实的生活环境,不愿做与目标偏离的事,同时过于自我,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
高职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从人品、能力和态度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教育一个普遍的盲点是由于一味地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忽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易造成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过低,人文素养不高,过于彰显个性,以至缺乏合作意识。此外,要对大三学生加强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培养,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做好“准职业人”角色转换,促进顺利就业。
从企业的需求来看,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各类企业都相当看重的,但也是当前高职人才素质教育中的另一个盲点。因为企业不仅需要专业操作技术过硬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更需求这样的人才具备与来自不同地方(甚至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领域的员工相互沟通、交流、学习和合作的基本素质。
第三,职业拓展能力是企业在招聘中注重的项目之一。在本次调查中有高达95%的企业把计算机应用技能放在职业拓展能力的首选,企业认为“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只有72%的企业对外语有一定的要求。规模较大、有较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管理规范的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外语水平有更高要求。而规模较小、纯加工型企业需要用到英语的机会较少,计算机也只需会基本操作即可,不需要相应的等级证书,因而不做普遍要求,只是把此看成是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的因素。学生对外语水平的认同率不高,只有近60%的学生认同,有近78%的学生认同计算机应用技能。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是两条十分具体的标准,也是在学生时代完全可以培养起来的两项素质。对于大企业,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要求,与老板或客户交流联系等,都需要用外语和计算机。这些可以帮助学生在进入外企后更快地融入环境。
加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后劲。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知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以“知识、素质、能力”为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创造,努力提高教师素质。课程安排上,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课程,以求实效,达到提升学生就业后劲的目的。
高职教育的现状范文6
一、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现状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一些高职教师普遍认为科研是普通高校教师应该关注的,与自己无关,因为高职培养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注重理论研究的人才。因此,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高职教师仍然坚持用自己落后的教学观念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教学方式保守,教学内容陈旧。很多教师缺乏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这就使得高职教学质量不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受到限制。
2.教师教学活动缺乏方向性
相比普通教育,高职教育与市场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就需要高职教育或者是教师有敏锐的市场观察和分析能力。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中,许多新的岗位会产生,也有很多职业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被淘汰。市场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很多高职教师不了解市场发展的方向,对一些新产品、新流程漠不关心,对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够了解,这就使得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方向性的错误,缺乏教学的针对性,使得很多毕业生不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3.教师教学活动中教育性不足
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高职教育。但是,目前,很多高职教育存在教育误区,认为高职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好某种技能,将其作为学生谋生的手段,而对人的发展有很大作用的职业道德却不太重视。高职教师缺乏对学生正确的职业素养的指导,没有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高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知识、技术、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市场的岗位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第一,教师自身要积极地寻找机会,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第二,高职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搭建交流平台
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是高职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举措。企业和学校就项目、文化融合、培训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到更多的企业文化、企业需要、技术需求、员工素质、新产品、新工艺等,教师了解到这些前沿信息后,将其与教学有机地结起来,可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走进企业,在企业中工作,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和市场的需求,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3.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