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质燃料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质燃料现状

生物质燃料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R123.3]文献标识码:A

辽宁省在2012年实现由“排污大户”变身“减排大省”的基础上,2013年,辽宁省致力于推动由“减排大省”向“环境改善大省”转变,一年来,辽宁省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年两工程”(即“污水处理厂运行攻坚年”、“蓝天工程”和“农村环保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这对改善当地水环境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农村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

全国范围内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众多,尤其是对于东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省,在没有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的情况下,使得农村水污染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由于处理不得当,全国农村每年产生上万亿吨的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的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的话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而这直接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相挂钩,因此农村环境的治理迫在眉睫。

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及可行性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做饭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洗澡用水等,这些平时的生活用水分散,而农村没有任何集中的收集措施,由于雨水的冲刷都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大部,在该区域内,既有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也有东北平原等平原地形,重点流域有辽河和松花江。大部地区气候以干旱、多风,冬季较长而寒冷为主要特征。该区域的农村村落规模通常较小,村落间的距离较远。由于地区差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目前大部分农村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该区域地理、气候与经济发展特征决定冬季低温是影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效能的重要因素。三,农村生活污水的解决办法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方面,因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故污水处理设施应为地埋式或采取其他保温措施。地埋式设施应安装在冻土层以下。根据出水水质要求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选择生物处理、生态处理技术及组合。

在居住分散、地形复杂、不便于管道收集的单户或多户农户污水可采用分散处理。新建新农村及旅游度假村、民俗村等可建立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选择处理技术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以已批准的当地水污染治理规划、国家有关村庄整治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为依据,根据各地村庄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排放与利用等关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其次,生活污水处理根据村庄人口、地形和地貌及地质特点、住宅分布等情况,可采用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的模式,并根据水冲厕所建设和普及情况,按照无水冲厕所、已建水冲厕所、已建水冲厕所实现黑水与灰水分离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再其次,污水处理应采用适合农村特征的污水单元技术和组合工艺以及其他能达到排放要求并与当地技术经济相适应的污水处理技术;最后,环境协调,易于维护管理。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环境条件,东北地区可采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包括:化粪池、厌氧生物膜、生物接触氧化、土地处理、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技术。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以去除粪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小型污水初级处理构筑物。化粪池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施工、造价低、维护管理简便、无能耗、运行费用少、卫生效果好等。其不足之处是沉积污泥多,需定期进行清理;沼气回收率低,综合效益不高;处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质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水体,需经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或生态技术单元进一步处理。化粪池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初级处理,特别适用于生态卫生厕所的粪便与尿液的预处理。

厌氧生物膜池是通过在厌氧池内填充生物填料强化厌氧处理效果的一种厌氧生物膜技术。其优点是投资少、施工简单、无动力运行、维护简便,而且池体可埋于地下,其上方能覆土种植植物,美化环境。其不足之处是对氮磷基本没有去除效果,出水水质较差,须接后续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后排放。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各区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人工湿地或土地渗滤处理前的处理单元。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无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生物膜内微生物量稳定,生物相丰富,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性强。其不足之处是加入生物填料导致建设费用增高、可调控性差、对磷的处理效果较差。该方法适合东北地区农村单户、多户或村落污水处理。

土地渗滤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它的优点是处理效果较好、投资费用少、无能耗、运行费用很低、维护管理简便。其不足之处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而且设计不当容易堵塞、污染地下水。该方法适合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与农业或生态用水相结合,不仅可以治理农村水污染、美化环境,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优点是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其不足之处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设计不当容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随着运行时间延长除磷能力逐渐下降。人工湿地适合在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氧化塘又名稳定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出水水质好、投资成本低、无能耗或低能耗、运行费用省、维护管理简便。其不足之处是负荷低、污水进入前需进行预处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随季节波动大、塘中水体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会产生臭气和滋生蚊虫。氧化塘适于中低污染物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适用于有山沟、水沟、低洼地或池塘,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对于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处理可与当地自然条件相结合,尽可能将处理后的污水农用,从而节约建设和运行费用。对于集中农户或自然村,建议经化粪池处理后集中处理,一般以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好,主要构筑物可建在室内,具有稳定、高效与耐冲击等特点。

结语:根据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结合当地的实际,找到适合当地地区的解决办法,总而言之,污水的处理现在已经是社会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保护的重点,因此污水处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生物质燃料现状范文2

[关键词]生物质 能源使用现状 参考数据 燃烧

[中图分类号]U676.3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187-1

1 生物质资源概述

1.1 生物质燃料的概念

生物质的原料主要为玉米等农作物的秸秆、稻草、稻壳、木屑、芦苇、蒿草、树枝、树叶等生物质废弃物。这些农林剩余物经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最后制成颗粒状燃料,可直接作为生物质燃料熄灭,具有熄灭时间长、炉膛温度高、经济实惠等特性,因而能够作为煤炭、自然气、电、油等能源的补充以至是替代能源。

1.2 我国能源使用现状

如今我国大力倡导能源的利用效率,以高新技术开发低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逐步取代石油,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冬季采暖常用的方式就是应用煤炭、燃油供暖。耗能高、污染大,是这些供暖方式是有很大的弊端的。一到冬季,矿物质燃料在供暖中的大量运用,严重地污染着我们身边的空气环境。国内能源专家普遍以为:生物质燃料是很好的清洁性可再生能源,在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应该依据实践,以生物质燃料取代煤、油燃料。

据调查,采用生物质燃料的取暖锅炉,1小时耗费生物质颗粒约8kg,依照冬季取暖时节5个月计算,共需求耗费生物质颗粒约124吨,以每吨650元计,需求消费近9000元,相比过去燃煤的破费,每个冬季可俭省1612元,并且无污染,有利于维护环境。此外,当前采用电、油、燃气的供暖及供气企业,由于各类清洁燃料价钱的上涨,迫切需求清洁、经济的替代燃料。因而物质燃料锅炉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2 锅炉生物质能技改项目概况

2.1 锅炉工况的分析

减少和防止锅炉四管漏泄要从备件的运行操作和检修工艺等最基本方面人手,坚持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方针。组织由锅炉检修、锅炉运行、热工、电气、化学、金属和热力试验人员组成的攻关小组,做好基础工作,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开展长期、经常性的防止受热面漏泄的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工业性试验。根据锅炉生物质料层的高度和布置要求,对燃煤锅炉的前墙水冷壁管进行重新设计制作,增加前锅炉的排表面的距离,增大其空间,对生物质粉料喷口和二次风,增加链条炉排长度并在炉前新设片状生物质小料斗,根据热力计算工况增大省煤器受热面,以适应生物质燃料燃烧特性。

2.2 炉内壁温

锅炉内壁温随负荷的变化。从炉内壁温曲线上可以看出,炉内壁温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总体壁温水平偏高。处于水平烟道右侧和入口在三通涡流区中的管壁温水平最高。这是热偏差与水利偏差相叠加的结果,实际运行证明了这一点,该管在管材提高档次前常发生爆管。炉内壁温测点采用金属喷涂法安装热电偶,测量值是正误差,曾做过标定,试验值偏高10℃-15℃。热偏差在通过调节炉膛火焰中心位置以达到调节再热气汽温的目的。燃烧器下摆,炉膛出口烟温下降,各级受热面的壁温也随着下降,对改善对流受热面的运行条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调整好喷嘴角度,由于喷嘴角度检修不当,使火焰冲刷水冷壁及炉墙而结焦。应根据结焦规律和炉膛结构调整喷嘴方位,一般是将火焰尽可能调向炉膛中心中心切圆附近以减少结焦。在此使用优质生物质在锅炉内燃烧,在稳定燃烧区域比较集聚。生物质燃烧得很干净,不留过多灰烬。同时在大量增加燃烧量的情况下,加大鼓引风至最大保证其压力平衡,可以降低其燃烧热度。并且能源节省也很明显。

2.3 锅炉燃烧生物质与煤的燃料特性对比及燃烧特点

生物质中硫的含量极低,基本上无硫化物的排放。所以,利用生物质作为替代能源,对改善环境,减少大气中的CO2含量,在“温室效应”都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将生物质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便能向社会提供一种各方面都可被接受的可再生能源。下面表2典形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煤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分析表2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特点:

(1)灰分少,燃烧得充分,残余量极少,利于减少锅炉排热损失。

(2)相比与煤炭生物质含量很高,一般超过50%,它的含氧量也多于煤炭,容易燃烧火势旺。然而,碳的含氧量较低,因此它的发热值较相对低,要想达到锅炉的热力,必须加大燃料供给量,同时还要满足完全燃烧的条件。

(3)生物质的硫的含量极低,对环境的保护的相当有益的,污染空气指数小。

从矿物能源资源有限和因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状态恶化的战略观点出发,结合我国拥有丰富生物质资源的现实,逐步发展工业锅炉生物质的燃烧技术,对节约常规能源、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将有积极意义。

常规热电联产业配备的燃煤锅炉进行改燃生物质的改造,取得了成功,为我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贡献。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做好榜样,起到了较好的实践示范作用。同时为各企业今后的发展开启先导。

3 结语

在发展中国家中,好的锅炉能提高效率减少燃料垃圾的收集的排放,使得生活环境得到提升,新的先进技术替代陈旧的工业市场中的燃烧技术。在生物能源项目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各类市场应用大规模的转换装置的趋势将会持续。增加燃料适应性,降低风险,使得费用最小化,并通过将燃煤锅炉改造为生物质能锅炉其节能减排的功效较为明显,同时也将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大大提高。采用规模经济对生物质能整体来说非常重要。能源系统的发展是个整体,生物质的使用将日渐成为人们生产运输燃料或生物材料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生物质燃料现状范文3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燃煤锅炉;节能

1、引言

某木制品公司使用一台YGL-350MA型有机热载体锅炉作为供热动力,由于其厂内产生了大量的木削废料,可作为燃料使用,因此就直接采用木削作为有机热载体锅炉燃料,导致锅炉热效率十分低下,其能效问题尤为突出,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产生了多余的排放。根据现场测试和燃料的分析,发现锅炉日常生产使用负荷情况下,锅炉热效率为43.16%,与相关法规要求的锅炉热效率相差很大。所以本文就现场测试数据和燃料分析,结合锅炉结构特点,以找出燃料变化引起热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小型燃煤锅炉直接使用生物质燃料引发的节能问题。

2、生物质燃料的分析与燃烧特点

所谓生物质燃料,是包括植物材料和动物废料等有机物质在内的燃料,是最古老燃料的新名称。通常我们说的谷壳、木削、茎状农作物、花生壳、树皮、锯末等,总之是以往农业社会常用的燃料,随着工业的发达慢慢不用而废弃,现在却发现这些燃料产生的污染远远低于现代工业的主要燃料-煤。所以这几年出现了许多的专门用于生物质燃料的锅炉,同时也有许多燃煤锅炉改造成燃烧生物质燃料,但真正能充分利用燃料的实例很少。

2.1 生物质燃料的成分分析

以上某木制品公司的木削经检测工业成分分析:收到基灰分为7.32%,收到基水分为13.32%,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83.57%,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4425kJ/kg ;另一公司使用谷壳作为燃料经检测工业成分分析:收到基灰分为12.65%,收到基水分为12.28%,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78.81%,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13142kJ/kg。综合长期检测数据,各种生物质燃料的工业成分分析如表1。

根据以上成分分析可得出,生物质燃料的挥发分、H的含量高,说明其易燃烧且燃烧的速度快,能适应炉膛水冷条件高的锅炉,同时产生的烟气量比煤多,所以炉膛要比普通的燃煤锅炉要大。也正因为挥发分、H的含量高,燃料时产生了大量水蒸汽,吸收了大量热,且C含量相对较少,所以生物质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相对较低。同样出力的锅炉,如燃料为生物质,其需要燃料量要比烟煤多出近一倍。

2.2 生物质燃料开发及燃烧特点

生物质燃料通俗一点说,就是农林产品的副产品,生物质燃料的利用就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生物质燃料的来源广泛,易得,适合农产品加工行业的锅炉使用。我国十分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质燃料颗粒产品在我国推广应用还很少,我们还是直接进行燃烧为主,其燃料燃烧状况也不容乐观,燃料热值利用还很低。因为生物质燃料本身被认为是废料利用,从企业管理层到政府管理层都对其真正高效地利用不够重视。

现在生物质燃料燃烧往往不彻底,浪费极大,主要原因是使用单位不了解生物质燃烧燃烧的特点,现分析如下:

(1)生物质燃料挥发分、H的含量高,单位重量的燃料需要氧气量较烟煤多。

(2)生物质燃料都很轻,燃料燃烧时一般随着烟气一边飘一边燃烧,如引风过大或烟气流程短,可能燃料会在尾部烟道中还在燃烧,严重威胁引风机的运行,也造成浪费。

(3)部分生物质燃料有“爆竹”现象,出现喷火,应注意,避免烧伤。

3、燃煤锅炉使用生物质燃料现状

在广大的农村,以往的我们现称之为生物质燃料的产品都放在田间地头燃烧,作为肥料使用,使田间到处弥曼着白烟,同时污染环境。在使用生物质燃料时,这些使用单位大部分未改造炉膛就直接使用生物质燃料,这样燃烧时锅炉房内往往是“乌烟瘴气”的,燃料乱堆乱放,燃料热值的利用很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灰往往堵塞烟道,使锅炉正火燃烧,产生浪费,锅炉出力也往往不足。

4、使用生物质燃料的燃煤锅炉热效率简单测试

锅炉热效率简单测试是一种利用锅炉热反平衡的方法来测量锅炉热效率的方式。所谓锅炉热反平衡就是测量出锅炉运行各种部位和形式的能量损失,扣除这些能量损失的百分比,得出锅炉热效率。这种方法能更好检测出锅炉运行过程中能量浪费的重点所在,能够通过检测、分析,能抓住解决锅炉能效问题的关键,从而因地置宜的提出解决方案。

5、燃煤锅炉使用生物质燃料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建议

根据以上能量损失检测,目前大部分使用生物质燃料的燃煤锅炉主要能效问题是:(1)排烟温度很高,一般会达到400℃以上,主要生物质燃料在尾部烟管内继续燃烧引起的;(2)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高,尾部烟气CO含量高,由于燃料的飞动易使局部氧气供应缺少,使气体未完全燃烧;(3)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高,也是因为燃料的飞动并燃烧,有的未完全燃烧就进入烟囱。相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锅炉改造建议:(1)严格控制风量及炉膛负压,降低烟气流动速度,降低燃料飘动速度;(2)扩大炉膛体积,才能增加燃料量,使之出力不会因使用生物质燃料而明显下降,拆除所有炉拱,生物质易点燃,炉拱作用不大,而且灰渣很少,也可降低炉排高度;(3)在炉膛出口处增加二次风,阻挡大量燃料飞走,并增加烟路中氧含量使燃烧能顺利进行。

6、结束语

随着生物质燃料的广泛应用使,用生物质燃料的燃煤锅炉的改选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生物质燃料的产业化也将形成,它有益于我国现行的能源利用结构,有益于节能降耗的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1] 孙达卫,贾连发,张宏伟. 锅炉的三种热效率.广州;暧通空调.2001.6

生物质燃料现状范文4

关键词:生物质发电厂;燃料输送;设备选型;发电项目;输送机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07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35

1 概述

如今,随着各类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更新,可再生能源市场占有比例得到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减少资源消耗的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生物质能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生物质发电厂为例,对生物质电厂燃料输送系统设备选型进行对比分析。当前较为常用的输送机主要有五种,分别为普通带式输送机、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挡边带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与管状带式输送机。在电厂生产过程中,燃料输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生产水平和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生物质发电厂设计时,必须重视输送设备的选型工作,根据燃料特征、电厂设备出力要求等情况,选取出最为适宜的设备类型,对保障发电厂生产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燃料为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出台了很多法规与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力度开发、运用这种资源。生物质发电技术就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将生物质能转化成电能。生物质发电的主要燃料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我国生物质电厂常用的发电燃料主要有两种,其一为黄色秸秆,如稻草、甘蔗叶、稻谷以及花生壳等;其二为灰色秸秆,如树皮、林木肥料以及棉花秆等。由于生物质发电厂燃料,其具有松、杂和散等特征,所以需根据燃料的特征和输送设备的性能进行设备选型,为保证电能生产质量,充分发挥燃料作用和价值,需切实做好燃料的输送设备的选型工作。

3 生物质发电厂燃料输送设备选型

3.1 普通带式输送机

普通输送机是我国应用最为娴熟的技术之一,在燃煤发电厂中极为常见,用途也十分广泛。该输送机的成型商品较为可靠,现阶段已完全实现国产化,造价合理。输送燃料时,燃料不易封闭,防尘效果相对较差;在布置输送机的过程中,倾角不能太大,通常保持在16°以内,否则将造成打滑、脱落等现象。该输送机主要输送经过破碎处理以后的硬质秸秆,常见的有木片与棉花秆等。

目前,有许多生物质发电厂在普通输送机上运用花纹带。与常规输送带相比,花纹带具有更高的摩阻力,可避免物料发生打滑等现象,有效提升了输送能力,节省电厂土建投资,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花纹带输送机通常用在破碎处理后的燃料输送环节中。

3.2 大倾角带式输送机

从结构上讲,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和普通带式输送机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前者将波状挡边输送带和后者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其中,波状挡边大倾角带式输送机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为基带、挡边与隔板。横隔板为复合材质,具有较强的耐冲击与抗变形能力;基带两边是波状挡板,挡板与隔板采取冷硫化的方式固定于基带之上,而隔板和挡板之间互相拴结,可进行随时更换。对于这种输送带而言,它对抗拉强度与耐磨性能有很高的要求,针对留有一定空边的输送带,为满足角度更改需求,胶带必须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与刚度。

通过对此类输送机的合理应用,可大幅提升输送角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转运点和占地面积,而且对于燃料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很好地处理了滑料等实际问题。然而,我国自主产品还是以小出力和低高度为主,对于大出力和大高度还需从国外进口,而且这种设备的回程带还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容易产生粉尘,造成运行环境不佳。这种输送机适合输送具有较好流动性的燃料,常见的有稻谷、花生壳等,但要对输送量进行控制,单次输送量不宜过大。

3.3 挡边带式输送机

该输送机充分结合了特制挡边与普通带式输送机,并在传统平托输送机上加设固定挡板。这种输送机可有效提升输送过程中的截面积,输送效果良好,输送能力相对较强。由于输送机的挡边完全固定,所以可实现密封,具有极强的防尘能力,有利于运行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该输送机与普通带式输送机并无太大差别,使用范围较广,软质燃料和硬质燃料都适用。通过对国内使用现状的分析可知,对于这种输送机的实际应用,大多运用敞开的布置形式,为保证运行效果,需要增设防溢裙板或者是防护罩,以进一步增强其密封性,从而对防尘能力进行有效的改善。

3.4 链式输送机

链式输送机是丹麦技术,在我国主要由龙基电力公司进行生产,用于整包物料的运输,对于物料包尺寸、松紧程度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布置可很好地实现定量数量;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粉尘,设备的运行环境相对较好;工艺布置可选方式较多,如高架、地面和地坑等,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然而该输送机对物料包形式有极高的要求,只可以输送整包物料,无论是哪一种散料都不可以进行输送。除此之外,在输送时还有可能出现散包等现象,且占用相对较大的空间。就目前而言,该输送机已经在我国的鹿邑、辽源等地区中运用,技术应用水平正日益成熟。

3.5 管状带式输送机

该输送机是由呈六边形布置的辊子将输送带裹成边缘互相搭接的圆管状来输送物料的一种新型带式输送机,其结构如图1所示。和普通的带式输送机相比,此类输送机主要具备以下优势特点:支持长距离物料输送,可在复杂、多变的地形中使用;物料运输全程实现封闭性,不会产生灰尘,避免了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输送机本体带有走廊,可有效降低土建施工的工作量;支持大角度物料输送。由于给料与卸料段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所以该输送机不能在短距输送中使用,且维护量相对较大。通过使用现状分析得知,该输送机常用于具有较强流动性物料的输送,常见的有稻谷、花生壳等。

图1 管状带式输送机

除此之外,由于该输送机能在相对复杂的地形中输送多种散装物料,所以其能在很多领域中应用,除了生物质发电厂,还有矿山、码头、港口以及煤炭等行业。然而,从生物质发电角度讲,该输送方式并未得到广泛的普及,在技术方面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此推动此类输送机的应用与发展。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输送机各有所长,但从输送效果角度讲,花纹带普通带式传输机与挡边带式输送机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性与适用性;大倾角带式输送机虽然运行效率突出,但造价偏高、检修维护量大,常用于受地形因素影响严重的情况;链式输送机仅可以进行整包输送,输送形式单一;管状带式输送机可大幅节省占地面积,在密封性、易维护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但只能用于长距离输送中,所以目前管带机在生物质发电领域中的应用受限,还需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善。

上述五类输送机,除了管状带式输送机,其他所有输送机都可以在生物质发电厂中有效应用。对于单一的燃料的类型,带式输送机可以很好地满足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物质电厂燃料具有一定多样性,所以电厂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输送系统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升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结合多种输送机,实现联合输送,从而满足多样性的需求。

在实际的设备选型过程中,需根据具体发电项目具体状况与要求,从性能可靠、经济合理、便于维护等层面入手,整体分析不同输送机的特征和优势,进而选取出最为适宜的输送设备,为发电厂稳定、高效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晓云.生物质电厂燃料运输、贮存及输送系统的设计研究[J].电力技术,2010,7(6).

生物质燃料现状范文5

[关键词] 关农村 秸秆气化炉 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 S21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234-01

农村有着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这些秸秆可以被当作肥料、燃料、工业原料等使用,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着很大的关系。对秸秆资源进行综合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而生物质燃料秸秆气化炉就是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的有效方式,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了秸秆资源的浪费,而且操作方便,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生物质燃料秸秆气化炉的含义

通过生物质进行密闭缺氧,然后运用热化学氧化法和溜热解法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就是秸秆燃气,也称为生物质气,是一种含有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混合性的燃气,这种燃气就是秸秆气化炉的主要燃料。具体的说,生物质的组成通常是氢、氮、氧、和灰分,在它们被点燃的时候,通过提供比较少量的空气并运用相关措施对其反应过程进行控制,使氢、碳等元素转化为具有可燃性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从而把秸秆中大部分的能量都转换到气体中。关于气化的原理,就是通过一部分的生物质和氧的燃烧,提供给还原反应及热分解所需的热量,促使固体的生物质转化为气体的燃料。秸秆气化炉的原料是生物质秸秆通过压缩而成型后的颗粒燃料,利用水蒸气和空气为气化剂对其进行气化处理,制造出煤气,取代了燃油,应用于炉灶、餐饮、锅炉的加热,而且价格较低,大大的降低了农村用户在燃料上所花的费用。生物质燃料秸秆气化炉是一种新型的产品,实现了生物质对燃油锅炉的替代,原料气化致使高温燃气产生,可以在气化炉燃烧器的喷火口燃烧,又因为高温烟气直接燃烧,而没有经过冷却,所以郊游等高废物不会析出,同时,燃烧的时候有多次配风,生物质可以充分的燃烧,不会有黑烟冒出,减少了环境污染。

二、贵州农村现有秸秆气化炉的使用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农村主要有煤球炉、沼气、传统火灶等几种炊事方法,相比于这些方法,秸秆气化炉有着显著的优势:方便操作、清洁卫生、火焰温度高、炊事快等,而且不存在安全隐患,每月所需的燃料费用很少。因为这些优点,秸秆气化炉在贵州的试点村一经推广,便产生了广大的影响,受到了广大农村家庭的欢迎,而其有了秸秆气化炉,农户就不再对秸秆进行焚烧,觉得烧秸秆就是在烧钱。在秸秆气化炉推广后的那个夏天农忙期,贵州的几个试点村的农民都积极的对农作物的秸秆进行抢收,并且在这几个村,焚烧秸秆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

虽然秸秆气化炉有着明显的优势,在贵州农村的推广也取得了好的效果,但一些问题还是存在:首先是秸秆气化炉对秸秆资源的利用是一次性的,没有实现循环的利用,还是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二是在冬季的时候,秸秆气化炉的使用率比较少,这是因为秸秆气化炉的技术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在冬天秸秆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很大的烟气,焦油量也比较大,容易造成输气管道的堵塞产生污染,而且秸秆必须进行加工粉碎处理,操作利用起来比较不便,再者是不能满足冬季取暖的需要,农民还需要另外再生炉子,这些都降低了农民对秸秆气化炉的使用热情。

三、适宜农村的秸秆气化炉的运营模式

秸秆气化炉的原理是:在缺氧的条件下,使秸秆燃烧,产生碳、氢、氧等混合气体,再使其混合燃烧,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方法把品位比较低的秸秆能源转化成了品位比较高的清洁能源,使秸秆在变成了一种可以被有效利用的能源,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因此,秸秆气化炉的出现,对于秸秆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有着很大的应用和推广意义,可以极大的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秸秆气化炉在农村的推广和运用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的乐观,在技术上还有很大的不足,在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上还不够充分,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形成适合于农村的秸秆气化炉的运营模式。

首先,政府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条例的方式,对目前比较杂乱无章的秸秆气化炉的生产、销售市场进行规范,因为只有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保证优良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对秸秆气化炉的扶持力度,支持秸秆气化炉在农村的推广,使这项于国于民都有力的产品能在农村得到广泛的使用。其次,相关的产品设计部门要对秸秆气化炉的使用流程进行简化,在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农村事务比较忙,如果秸秆气化炉的使用程序过于复杂,那么很多农民宁愿不再使用,而是继续采用之前的炊事方式,所以相关部门要对炉子的结构进行根本上的改进,使它更容易操作,更能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这样,秸秆气化炉才能在农村得到推广。再次,秸秆气化炉的设计部门还要对设计的理念进行完善,减少焦油的产量,从整个设计原理上说,秸秆气化炉还是有很大的优点的,但它在设计理念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了秸秆资源无法被充分的利用,一方面致使产生的焦油量过高,危害人体和环境健康。所以设计部门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有害物质的分解当作设计目标之一,尽量对产生的焦油量进行控制,降低在使用气化炉的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广大农村推广秸秆气化炉,可以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实现对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因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推进社会主义下的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霞,杨斌.生物质气化及气化炉的研究进展[J].新疆农机化,2009(13).

[2]徐涛,张群.秸秆气化炉让亿万农家用上不花钱的“绿色燃气”[N].河南科技报,2009(15).

生物质燃料现状范文6

关键词 密集烤房;生物质;气化炉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197-01

近年来,我国密集烤房发展较快,2004年全国有各类密集烤房逾1.3万座,2006年已达12.59万座。就目前全国的烤烟生产状况来看,烤房热效率依然很低,烤烟节能潜力接近10亿元/年,十分浪费。山东、贵州、云南等省积极研发生物质替代煤炭烘烤烟叶设备及技术,但在气化炉研发方面无法突破高焦油难题。2011―2012年,山东临沂烟草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一、二、三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应用于烟叶烘烤,以煤炭、生物质等为燃料,重点解决生物质燃料产生焦油问题,实现了节能、低排放、低污染、低消耗、降本增效、秸秆新型能源综合利用和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等目标[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由山东临沂烟草有限公司组织设计,山东百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炉体高度为1 400 mm,直径1 000 mm,容量为0.73 m3,重量1.2 t左右,炉膛燃烧室分为上、下2室,上室为二次燃烧室,下室为热分解室。二次燃烧室进风管为含镍耐高温不锈钢,在上、下室连接位置横穿炉体。

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工作原理:燃料在热解室内热解气化,热量和未燃尽烟气进入二次燃烧室,二次进风对二次燃烧室起助燃作用,提高二次燃烧室温度,未燃尽烟气和焦油在二次燃烧室高温下能够充分燃烧,达到节能、高效、低污染、低排放的目的[4-6]。

1.2 试验方法

2011年6月17日、8月10日在山东省蒙阴县联城镇塘子村分别进行了空炉燃烧试验和中部烟叶烘烤试验。

1.2.1 空炉燃烧试验。在密集烤房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隧道式加热设备以煤球为燃料,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以烟草秸秆为燃料进行空炉试验,烤房内起始温度是18 ℃,电机2.2 kW高速运转,风机5.88 kW,将密集烤房进风门和排湿窗全部关闭,仅保持内循环。

1.2.2 中部烟叶烘烤试验。在密集烤房相同条件下,分别使用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与隧道式加热设备2种烘烤设备,对鲜烟素质相同的NC89中部烟叶,在每竿绑烟量、装烟量相同的情况下,起始温、湿度相同,温、湿度变化同步进行,烘烤时间一致情况下,按照8点式烘烤工艺进行。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分析烟样采集选用烤后有代表性的烟叶[7]。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炉燃烧试验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炉膛最高温度比隧道式加热设备最高温度高出198 ℃(煤球热值为20.9 MJ/kg),空炉试验2种烘烤设备温度同步进行,燃烧到80 ℃,生物质高效环保炉燃料成本比隧道式加热设备成本节省207.66元,降低成本可达44.7%。

2.2 中部烟叶烘烤试验

2.2.1 烘烤烘烤成本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烘烤成本比密集烤房隧道式加热设备节省0.83元/kg,降幅达40.9%。

2.2.2 外观质量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以烟草秸秆为燃料的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与以煤球为燃料的隧道式加热设备相比较,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无明显差异。

2.2.3 化学成分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2种烘烤设备烤后(下转第206页)

烟叶C3F烟叶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

2.2.4 经济效益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烤后烟叶在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方面略高于密集烤房隧道式加热设备。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第一代密集烤房生物质高效环保炉与隧道式加热设备相比较,烤后烟叶在烟叶烘烤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经济效益无明显差异,中部烟叶烘烤成本节省0.83元/kg,降幅达40.9%。

4 参考文献

[1] 余金龙,肖冬芳,文新忠.气化炉在自控组合式密集烤房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46-247,249.

[2] 宫长荣,潘建斌,宋朝鹏.我国烟叶烘烤设备的演变与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2005(11):35-38.

[3] 崔志军,孟庆洪,刘敏,等.烟草秸梗气化替代煤炭烘烤烟叶研究初报[J].中国烟草科学,2010,31(3):70-72,77.

[4] 李志民,罗会龙,钟浩,等.烟叶密集烤房供热设备分析比较及发展方向[J].煤气与热力,2011,31(7):12-14.

[5] 徐秀红,孙福山,王永,等.我国密集烤房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8(29):54-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