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1

Abstract: Due to the 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engaged in the work related to project supervisio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other important parts, the students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and cope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So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systematiz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practice teaching idea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mpus engineering experiments and extracurricular engineering practice, ultimately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course group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skilled talents.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工程管理

Key words: skilled personnel;curriculum structure;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21-02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施工、造价、监理、管理等行业,无论是哪种与专业有关的工作,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单一的,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撑,也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更需要解决遇到的各种多年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和状况。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该专业人才方面,应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侧重于实际技术能力的培养。

但是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在培养该专业人才方面多注重理论教学,严重缺乏实践训练,以至于大部分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很难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需要进行重新培养,导致新毕业生工作不好找,找到的工作不理想等问题出现。根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提出的我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因此在“重基础、重实践、重能力”的教育新理念引领下,必需深入探索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重新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优化课程体系并强调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生产岗位实际操作的技能[1,2]。要解决高校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安排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安排系统性差

同类连贯性专业课被间隔(跨学期或学年)安排,这样会导致很多学生边学边丢,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进行大量前期知识的回顾,以至于相关专业课之间有很多相同的知识点重复,但大部分学生仍感觉是新知识,课与课之间完全联系不起来。

再加上,目前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缺失,从属被动。尊重学生学习选择的教学管理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满堂灌,多为低阶学习、低阶思维、低阶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平台欠缺,课程教学环节质效亟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激情投入不足,教学设计与内容针对性不足,对学生的检查交流指导严重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投入不足,作业练习不足,交流讨论不足,探索实践不足,效率效益有待提高,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不足,使用效率具有巨大提升空间,课程教学过程评价还不够细致科学,有的标准不具体不明确。

1.2 实践性差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开设较晚,起点比较低,专业教学普遍上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侧重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则是“走过场”,时间短、指导老师的讲解或指导不能和理论知识贯穿,几乎没有任何效果。造成此现象的主要问题在于三点:

一是现在学校进行的各种考试,考前老师会一般会进行所谓的“重点”点睛,以至于给学生造成错觉,只会在考试前一两周看一下老师画的重点,其他知识点一概不看,死记硬背,知识“断章取义”,考完就全抛了。一门课前后知识点都不能连贯,更何况不同课程之间了,知识用于实践,灵活运用和创新就更谈不上了。

二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是在校学生知识用于实践的很好的途径,但是由于很多高校没有自己的专业实习基地,临时找的施工企业大多怕接收学生实习责任大、风险高,加之有的企业相距学校较远,学生实习需要一定的费用,而学校实践教学经费往往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一些实习环节往往是随便找个工地“走马观花”,甚至校外实习变为校内实习,难以达到融汇各个专业课和实践问题。

三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校内实践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起来,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有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所要求的题目和所用图纸比较陈旧,学校参考资料不足,限制了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与实际联系不紧密。这样的课程设计,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2 结合上述问题构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2.1 构建学、验、用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造价工程师所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是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其考试涉及到的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主要的专业课,故可以“造价工程师”为培养方向,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更多实践操作内容。技能型工程管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应由课堂教学、实验、生产实践训练、实际工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教师、学生、施工单位三方面紧密结合构成的。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监理师证、造价师证、咨询师证、建造师证等[4]。因而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应针对某一种或几种执业资格类型编排课程结构,将考试所涉及的考点和专业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譬如,造价师考试所需掌握的课程就非常系统,具体如下图1所示。这些专业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实用性,侧重讲与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的。

另外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上应注重课程安排的系统性,知识点的递进和相辅关系,从工程视角根据建设项目建设程序所涉及到的知识安排专业课,没有必要照搬一套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学生特点开发立体化的课程结构,理论教育与实训教育并重,培养学生的整体式思维能力。例如,可以先学习CAD、工程制图、建筑学,学会看懂图纸,对工程构架有整体的认识,然后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地基基础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形成过程,然后学习工程经济学、投融资、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这类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各个阶段投资金额如何计算出来,如何进行优化方案的选择以及如何筹措投资金额。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一个非常立体的知识串。

2.2 加强教师工程经验培养

高校教师很多一部分是硕士或博士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缺乏工程实践,很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身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不能够给学生传授工程实例技能和知识,要想培养出技能型人才也必须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在科研中吸取新知识,提高自己;同时学校可以和多家工程单位合作,在学校层面上为教师提供校外加强自身工程实践经验的机会,这样教师就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问题充实到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之中。

2.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3.1 加强校外工程实践

对于培养合格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与建筑企业、工程机构合作,通过经济实体、业务单位、实习基地等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当学生系统地学习完专业课之后即可安排学生直接参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其职业素养。

2.3.2 加强校内工程实验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标投标》和《工程概预算》等课程,应和实践教学基地或某一工程实例结合进行模拟,交出相应的课程设计成果,促使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用于解决实例问题,也会刺激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5]。而不是一个课程设计题目或一幅图纸反复用,走过程、要分数。

3 结论

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就该问题,立足目前专业课程体系安排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①课程安排系统性差;②实践性差,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结构体系,使其系统化;加强教师实践素质培养,使其言传身教;加强校内工程实验和校外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主动利用知识体系解决工程实践问题,顺利适应未来的工作。上述意见和建议为提升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群结构优化效果,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指出了方向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杰,刘元芳.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7(5).

[2]秦力,程志辉,刘卫星.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郑晓,刘镇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2

作者简介:韩英爱(1969-),女,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管理研究,(e-mail)yingai69@163.com。

摘要: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特色进行了探讨,并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校企深层合作及订单式人才培养、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专业协会认可制度等的结合、与emci的标准要求相结合等方面,提出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的途径,指出不同高校应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办学风格,走个性鲜明的办学之路。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化;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2605一、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 320多所,其中90%的高校都是在1999 年后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由于新开设该专业的很多高校不能立足于工程管理专业的长远发展,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导致培养的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知识杂而不精,人才特色不鲜明,这一现象已严重制约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因此,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有特色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已成为工程管理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

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宽口径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专业化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就业指向不明确,易被相近专业所替代。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用人单位迫切希望高校能够培养专业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以解决企业在实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但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由于贯彻“宽口径、厚基础”的基本教育思路,又忽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培养的人才“宽而不专”,往往缺少特色,也缺乏市场竞争力[2]。

(二) 工程管理专业师资力量总体薄弱,新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师资队伍尤其如此。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如建筑工程计价课的教师要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房屋构造等知识,才能够真正讲透建筑工程计价知识。另外,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还必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师来说,需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工程实践经验。如果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有限,将直接影响实践环节的指导质量。(三)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前景认知模糊,缺乏对专业的信心。通过调查发现,有较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刚跨进大学校门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清楚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觉得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性不强。如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的学生总觉得搞技术不如学土木专业,搞造价不如学造价专业,大学毕业也很难直接进入管理层。由于对专业前景的认知模糊,导致学生对专业的信心不足。

(四)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国际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中国加入wto后,建筑业市场面临国外同行的竞争。要在国际市场求生存、求发展,需要一大批懂国际惯例,外语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国际化经营、技术管理人才。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韩英爱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探讨

(五)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注重知识的传播,而忽略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有的实践环节设置得也不够合理,以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特色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最初的强调“专”和“精”,到后来提倡“通”和“广”,提倡“宽口径、厚基础”,而目前工程管理人才到底应具备什么特色,如何打造其核心竞争力,这是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直在认真思考和梳理的问题。尤其是对应用型大学本科生来说,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要找准定位,要以特色和质量取胜。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特色,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在特定岗位上“上手快”,并具备工程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

由于工

节奏的加快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希望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上能“上手快”,在招聘时大多要求毕业生具有专业实践经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和结构的合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关键。工程管理专业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即培养具有创新潜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知识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瞄准行业内对接的工作岗位,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群和实践环节,在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工程专业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岗位技能。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在就业时就处于竞争劣势,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以笔者所在的长春工程学院为例,与工程管理专业形成就业竞争的专业主要有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其中工程造价专业是在2006年从工程管理专业分出来后设置的独立专业。2010年在修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素质,并掌握过硬专业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广泛调研,并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如工程识图能力(包括土建、水暖、电气专业)、计价能力(包括土建、水暖、电气专业)、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工程测量与放线能力、国际工程口语与交际能力、国际工程招投标与项目管理能力等。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管理者的必要素质和能力 工程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工程技术,又通晓管理业务,并具有战略眼光的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具有工程背景的管理人才,这也是该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相比最主要的专业特色。对项目经理尤其是对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经理来说,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以及领导决策能力。

(三)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外向型、开放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目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不断扩大,中国国际工程承包量不断增长,迫切需要既懂国际惯例又具备国际工程公关能力的外向型人才。外向型、开放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加强跨文化语言及国际工程管理惯例操作实务相关能力的训练,要具有参与国际工程招投标,并直接与国外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对话的能力。

各学校的办学背景、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确定培养人才的岗位能力和技能方面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组合,自成一派,形成各自独有的特色。

三、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途径

打造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提升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其不可替代性,是深化工程管理专业改革,保持和提升本科工程管理专业生命力的关键。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培养目标特色鲜明,专业人才竞争优势明显

工程管理专业不应是纯粹的软学科,应强化专业的可塑性,专业人才在核心技能上一定要过硬。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深厚工程背景的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学生要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否则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将失去立足点。长春工程学院在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工程测量等方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因此在专业化技能方面主要强化土建、水暖电工程的识图和计价能力、工程测量与放线能力、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能力。此外,鉴于现代社会对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对学生增加了国际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聘请有国外生活和工作经历的教师讲授国际工程口语与交际课程,并外聘具有丰富国际工程管理经验的外籍教师讲授国际工程与项目管理课程,并增加国际工程合同分析课程设计等,以强化学生国际工程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除过硬的专业技能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还要具备必要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修养和管理素质,要成为既能和“物”打交道的“专才”,又能和“人”打交道的“通才”,这是中国新时期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3],这样的人才也才是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近年来学校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毕业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2010年达到100%,这充分说明用人单位对专业特色人才的认可。

(二)设置以关键技能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群,凝练

特色,提高效率

在美国,工程管理专业主要设置在土木、建筑设计学院以及工程技术学院。课程设置中建筑技术类课程比较全面,开设的科目广泛而详细,内容涉及建筑技术以及施工的各个方面,可见技术类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根基。

工程管理专业既有技术类的课程,又有管理类的课程,所以该专业开设的课程要比其他专业的多。有专家曾提出可考虑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或延长学制,由四年制变为五年制。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最好采用针对就业岗位,以关键技能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群设置模式,做到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有的放矢,保证课程设置的高效率,也便于根据市场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动态调整。如计价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主要通过建筑工程计价、建筑设备计价、建筑装饰工程与计价、工程计价软件应用、工程管理综合课程设计、工程计价软件应用课程设计等理论课和实践课来支撑;施工现场与质量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主要通过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工程管理综合课程设计、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设计等理论课和实践课来支撑;国际工程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培养主要通过工程管理专业英语、国际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工程英语口语交际、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工程合同分析课程设计等理论课和实践课来支撑。

针对不同岗位进行课程群设置时,要特别注意对不同岗位技能之间交叉重叠部分的专业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训练,要给予充分保证。比如工程识图能力及技术规范、标准图集的应用能力,既是工程计价能力的基础,也是施工现场工程技术管理能力的基础,因此此部分内容要保证足够的学时和必要的训练,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工程管理应是基于技术之上的管理,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技术课程应贯穿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尽量以必修课和考试课的形式设置。人文和管理类必修课程尽量浓缩,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并通过其他教学环节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管理素质。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环节是美国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了“从做中学”、“劳教结合”的合作教育实践观点,解决了教育与社会、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并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作为美国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性以及区域性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竞赛活动,对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其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4]。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应由感性认识到单项技能的学习,再到结合工程实践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分层次的训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长春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的实践教学总周数为79周,占教学活动总周数的48.8%,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将毕业设计设置不同的方向,供学生选择,并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真题真做”或“真题模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技能的训练。毕业设计的不同方向主要有施工项目管理方向、造价方向和国际工程管理方向等,学生可以根据已签约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自身发展取向自主选择毕业设计的方向。每个方向一般分阶段由不同的专业教师负责,这样可以发挥各专业教师的强项。有的方向也聘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图1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以及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等等,需要学校与专业教师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四)校企深层合作,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办学特色

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与互动,对于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来说无疑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这一做法既保障了学生实习实践的质量,也强化了办学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一种良好模式。在与企业深层次的良性互动中,学校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帮助并

引导学生就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此过程中也能够逐渐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如长春工程学院与中交二航局合作,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满足日益增多的对海外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合作过程中根据中交二航局提出的具体培训目标和要求,双方协商确定培训班应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对已经和中交二航局签定就业协议的学生在毕业前进行分阶段强化培训。学校2010年修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把国际工程管理培训班开设的一些核心课程纳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渠道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

英国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兼顾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将优秀管理者不可或缺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教育并重。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一是重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提前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方向,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入学专业介绍应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老教师来讲解,通过与相关专业的比较,说明该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强调人文素养和管理素质对专业人才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在重视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同时,有意识地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来增强人文素养和管理素质[5];二是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和锻炼的平台。比如专业实习前为学生布置实习内容并做好动员,强调实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举行实习经验交流会,为学生提供总结提高、相互借鉴学习的机会;三是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人格。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英语口语竞赛、辩论大赛、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开阔眼界,展现自我,充满活力。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具有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将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专业协会认可制度相结合,提高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英国高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接受教育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的双重评估。教育部门主要就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师资力量、学校软硬件条件进行评估,而行业协会则主要对学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等进行评价。英国开设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必须通过行业协会,如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 rics)和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 (ciob) 等的评估,否则学校毕业生将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难以进入专业所对应的行业工作。高等学校和专业协会共同完成建筑管理人员从初级人才到业内高级人才的培养,真正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

中国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把专业协会认可制度与高校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另外,在课程内容上尽量和国家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七)国际工程管理教育与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标准要求相结合

中国的工程管理教育要和国际接轨,就必须按国际规范操作。国际工程管理认证是验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专业工程管理资质和能力的国际认证,是衡量和评价工程师管理人员的标准。emci 所基于的工程管理认证知识体系(emc-bok),代表了优秀工程经理所需要的关键知识与技能。在中国推行 emci,是中国工程管理教育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能够促进工程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的国际化,增强中国工程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2005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引入了“国际工程管理认证”。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应放远眼光,在人才教育中尽量与emci的标准要求相结合,培养国际认同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体系,需要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资源优势、专业定位、市场需求、生源质量等因素。 不同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背景、学科优势、师资条件、科研实力等情况,凝练特色,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风格,开创自身独特的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杜艳华.工程

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4):44-48.

[2] 张海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2):39-41.

[3] 王进,王冬梅.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范式的转型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08(3):11-15.

[4] 李兴苏.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设置的思考.项目管理技术[j].2008(10):11-16.

[5] 戴兆华,杨平.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38-42.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han yingai

(college of management, changchun engineering school, changchun 130021, p. r. china)

abstract: problems in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were presente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s were analyze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were proposed by sett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and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deep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corporations, focusing on orderingform personnel training,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ombining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approval systems and emci standards.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build their own style and way of running a school.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3

1、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匮乏电力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系统需要是我国长期现实,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此我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得以快速发展,随之产生了对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为克服传统电力生产企业的高能耗、高排放与高污染缺点,我国正在不断加强传统电力工程的改造,从而使得电力工程建设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近几年电力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表明,电力工程建设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第二次创业,追求再一次辉煌。为此,开发新的电力工程、改革已有电力工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在全国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不足的前提下,辽宁省更面临着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外流的窘境。2、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培养不足目前,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方向。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才缺乏电力建设的基础知识;要么来自电力相关工科专业,从而造成人才的经济管理技能欠缺。3、优势条件沈阳工程学院原隶属于电力部,是电力行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之一,为电力生产企业输送了大量人才,贡献于电力生产企业的各个岗位。60年的电力行业背景为该院积累了丰富的电力生产与建设经验,同时储备了充足的电力行业专家学者。多年的管理系办学史也使学院拥有了大量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人才。而土木工程专家则为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提供了一般工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保障。4、满足市场需求从学生就业角度看,通过对2010、2011、2012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毕业生能进入电建公司和电厂工作,基本都从事电厂的工程建设管理等相关领域工作。但是,据反馈的信息表明,没有明确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不能很好满足电建企业工作的需要,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选修的电气自动化二学位课程,因此很有必要开设电力工程建设方向的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电力企业的建设管理,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基于以上分析,沈阳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中增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方向,并将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牢固掌握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事电力工程建设的招投标、估价、方案策划、投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是符合国情、顺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又拥有将该专业方向办好的明智选择。

二、电力工程人才需求预测

1、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需求数量预测新建电力工程项目的增加和现有电力工程项目的发行使得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才需求数量持续上升。近几年电力施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现实表明,电力工程建设人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谋求产业结构升级,实施第二次创业,追求再一次辉煌。为此,开发新的电力工程、改革已有电力工程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成为电力工程建设者面临的迫切任务。而在全国性的电力工程建设人才不足的前提下,辽宁省更面临着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外流的窘境。2、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质量预测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我国的电力工程的规模呈现大型化趋势,从而要求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具有更高统筹规划能力和协调能力;随着电力工程运营时间的增加,安全事故也相应增加,影响着工程运营人员及周边公众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要求工程建设人才具有精细化作业的能力;科技的发展又使要求建设人才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准。目前,我国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也没有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单独方向。所以,电力工程建设企业所招聘的人才要么来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建设中的人才缺乏电力建设的基础知识;要么来自电力相关工科专业,从而造成人才的经济管理技能欠缺。由此我们认为目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为满足行业用人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拟开设电力工程方向。

三、电力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符合用人需求

沈阳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未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电力行业市场调研以及该院的定位,其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充分考虑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和电力建设行业发展调整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

四、电力工程建设管理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第一,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明确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专业课设置也没有方向性,课程设置比较杂,而工程管理专业涵盖范围较广。依托沈阳工程学院的电力行业优势,利用该校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科优势,增设电力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同时课程具有针对性。第二,结合执业资格需要,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强调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本培养方案注重专业教育与行业协会、专业资格认证的有机结合。突出培养具备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职业技能素质,并且课程体系设置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将建筑行业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相关课程列入专业课教学,使得学生毕业后既能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增加岗位就业竞争力。第三,专业设置采用“教学阶段—课程平台—能力训练”模式。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参考了同类学校的培养计划,本着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和突出人才特色的原则,经过科学分析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3个阶段。各个阶段根据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按公共基础课管理基础系列课土木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的顺序,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又与一个或若干个能力训练模块相对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相互衔接、相互渗透、顺序进行、整体推进的态势组织教学,全过程地培养学生能力。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控;现存问题;创新思维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迅速,各项事业都处于发展高峰期。在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建筑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筑工程管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在多年的发展基础上积累了很多的方法和经验,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管理模式,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也有一些建筑业主对工程项目项目管理重视不够,采用硬性管理手段,难以发挥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优势[1]。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一些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创新。

二、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1.工程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完成过程中涉及到的设计、施工单位市场竞争力薄弱,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的工程设计单位大多是综合性的,而且组织太过于繁杂,相当一部分监理单位难以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监督力不足,只着眼于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对其它市场因素不重视,许多大工程的管理都被国外公司所承担。另外,我国缺乏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使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无章可循。建筑企业内部应该设置具体的管理机构与管理单位,配备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按每个项目具体要求分配任务。但是,当前我国的许多建筑企业都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缺陷主要源于认识不足,我国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期,人才缺口很大,许多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在进行工程管理工作时心有余力不足。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市场不相适应

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将技术条件放在首位,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管理等都注重技术条件,因而很多企业都只注重这些方面的管理。而实际上,随着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相关技术条件对工程项目制约的越来越少。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规律将作用于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技术问题大多数可以归结为经济问题。当然现代工程项目会受到技术的制约,然而技术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不可取代。商业条件,如环保、政策、资金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至关重要,只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能取得项目的成功。工程项目管理得不到重视,人员、资金上得不到有力支持,很难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2]。

3.工程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管理理念是工程管理的灵魂,落后的理念将制约建筑行业的发展,落后的理念也会导致落后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法律、制度的落后。我国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并不是十分健全,因而建筑工程管理还不能形成规范的、科学的标准,造成许多工程项目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管理方法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工程进度的管理,一些管理部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没有对项目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考验,往往是依靠经验。这样的背离实际情况的经验主义反而通常使工程不能顺利开展,难以有效应对突发状况,难以保证工程进度的确定性。

4.工程管理水平不高

建筑工程项目都需要有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对企业和施工层负责,是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总负责人,其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项目和企业长远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项目经理的能力水平代表着整个管理队伍的水平。但是,我国企业中了解当前的政治、经济,可以带领管理团队进行工程项目科学化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稀缺。我国的专业培养中,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很少。很多公司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做工程项目管理培训,因而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三、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思维

1.创新管理理念

建筑行业要想长远发展,首先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管理的创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人员,在制度、组织机构、方法等的创新上敢于投资;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措施并实施落实。在建立创新的管理模式时,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建筑工程开发企业决策人员首先要充分认识工程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资金上提供支持。改变落后的思维方式,理解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建筑开发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与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紧密联系的,企业要着眼于未来,把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制定管理方案时要结合企业发展的状况,充分反映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了管理理念才能进一步改变制度、方法,才能使建筑企业、建设公司的利益得到保证,使建筑工程发挥它最大的社会价值[3]。

2.创新组织机构

建筑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的过程中,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组织机构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一些陈旧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筑工程管理机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建筑工程管理中,在合同签订后就有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有着较大的权利,可以支配施工企业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这样监管起来并不方便。项目经理没有承担法人责任的能力,若施工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会存在职责不明确,耽误工期或工程安全事故。因而,建筑工程投资企业要健全、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成立指定的管理部门或单位,监督建筑工程管理;施行工程管理责任制,制定管理规则,明确的将责任分配到相应管理人员或部门;在工程的不同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和管理计划;制定考核体系。规范工程管理的各个细节,将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统筹管理,作好对整个工程项目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3.创新管理技术

建筑工程从开始算起,工程技术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技术决定着工程能否完成,管理技术则决定着工程能否收到良好效益。建筑行业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相对复杂,施工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管理也依赖于技术创新,这里的技术是指管理技术。当前最热门的管理技术就是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创新最为重要的是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是新兴技术,也是当前时代巨大的发展动力。然而,信息技术早已不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而是动态管理、资源共享等全新理念。信息技术渗透到建筑工程管理的点点滴滴中将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发展,促进管理的高效性和快捷性。

4.创新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力和高度,21世纪,人才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工程管理需要拥有一套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新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来武装管理人员,如此才能有一个高水平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带领企业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健.探讨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3(03).

[2]孙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问题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3(01).

[3] 张炘.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 (05).

作者简介:

陈 栋,(1992— ),男,辽东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学生。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5

环境适应性是在有效的环境存储寿命周期内进行设计、运输、存储和整合,在预定期限内进行预应力作用,完善全套的应用功能,防止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环境适应性是通过实验和管理,确定其本省的定量指标,确定环境适应设备产品,在寿命周期内进行预定功能分析。产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产品可以承受的环境参数变化,充分认识装备设计、研制、材料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有效改善环境的质量方法,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二、环境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1.科学技术应用系统不合理。

缺少环境工程的科学管理,没有全面的观测,造成整体环境目标因素指标无法有效的制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环境指标规范不严格,环境工程相关管理机构、资金、职责、方法、检查手段都不能有效的配合实际施工保护过程,无法实现环境科学保护管理发展。

2.环保管理技术人员不足。

环境工程因为没有政府的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上没有科学的认识,各大院校没有对环境工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在后续人才培养上会出现断档的问题。对于在岗的职员没有良好地技术提升机会,无法及时更新环境工程管理方案,提高有效的专业化科学管理。

3.环保管理意识闭塞,造成环保资源浪费。

因环境工程管理缺乏一定的消息同步性,造成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实验室、网站无法实时同步,环境工程没有得到有效的意识,直接造成环境工程的危机问题。环境保护工程的专业化管理较多,而规范性的系统管理不合理,实际的环保管理模式不符合实际操作,无法实现有效的环保效果。

三、加强环保工程的管理

1.加强环保意识、确保资金储备。

加深主动环保管理意识,逐步认识我国社会发展条件下,可以实现的环境工程保护细则。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有效更新,以小见大,确保环境工程方法的有效落实。大力提高资金投资管理力度,确定环保工程服务于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

2.与环境治理需求相互结合。

充分分析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规范标准,在合理的规范标准下,提升城市规范标准,确保城市企业发展的有效治理标准,实现定期考核体系标准管理,以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办法,实现综合环境的快速保护。

3.建立环境工程法律法规。

根据环境工程的管理条例,对环境工程管理进行试验分析,确定有效的环境考核管理办法,实地考核,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认识当地的环境文化水平,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可操作应用效果。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合环境工程保护标准,制定有效的检查考核评审标准。在环境工程保护执行过程中,记录相关不力影响决策文件,以方便后期环境工程管理部门的分析和管理。

4.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我国的国情,分析提高各专业学科与环境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有针对的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进行培养,逐步加深专业技术培养发展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人才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现有的社会市场需求和发展。组织开展环境工程培训管理,重视环境保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引导,实现规范化和正规化的综合人才管理,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水平。

四、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1.扩展环境保护体系。

在现有的环境工程保护管理制度下,逐步提升环境保护体系内容,以合理有效的制度提升环境保护制度标准,征求民众的心声,对不完善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和管理,废除各类陈旧环保功能管理制度,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严格控制高污染源项目的处理,及时清理污染物,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加深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组织环保工程活动,宣传有效地政府监管环保工程的开展,依据法律法规标准,按照政策要求,实现综合的环境工程的有效治理。

2.改造环保工程管理体系。

采用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中的运行步骤进行分析,通过政府直接下属部门组织开展环境直接保护,通过部门传达环保任务,对各个下属企业进行监管,实现间接的政府统筹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中运行和实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通过快速、高效的品质运转,环境工程管理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秩序规范,有序的秩序可以实现整体管理的有序效果。组建良好的环境工程管理机构,采油有效地技术措施,对各个环境工程管理环境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合理的制度标准,确保整体制度的完整,从而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环境工程人员的有效技术规范,确保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五、结语

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范文6

Abstrac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ist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angle of employment were analysed, combining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 visiting graduates` result, this paper provided a scheme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for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关键词:就业;工程管理;教学改革

Key words: employment;project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170-02

0引言

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新型高级管理,具有很强的学术交叉性与实践性。[1]到目前为止,各个高校在专业方向设置、院系设置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显示出一些问题。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在我校尚属新的本科专业,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在我校已开展十多年,这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专业方向设置前,对江浙一带的就业用人单位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和现从事工程管理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本文从就业视角下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工程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走访57家用人单位,有大中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如中铁集团、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企业、造价事务所及相关咨询公司等,共计收回调查问卷191份,其中用人单位问卷69份,历届毕业生问卷122份。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践动手能力不强;②综合管理能力不强;③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④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够。

2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从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角度出发,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进行改革。

2.1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本地区人才市场需求的实际来制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专业总学时30%,这相对国内众多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比例是较大的。课时安排上在大一、大二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理论教学为主而且周学时多;到大三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理论教学学时减少,大量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大四第一个学期仅安排少量的专业必修课和一些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最后一个学期仅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可根据建设部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在具体培养方案制定中,我们既要面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着眼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外语强化对话能力和专业外语的培养,加强各种管理软件使用的训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定向来选择考取相应的证书,以增强自身就业竞争力。就当前而言,我校已开展建筑“五大员”的培训等。

2.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2.1 实验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专门培养能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有足够的实战能力。因而要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必须加快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建立更加合理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已有若干台计算机和各种工程造价和管理软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虚拟空间,以工程案例贯穿始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通过实验室平台来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学生亲自实践模拟仿真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极大增强了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实现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一些高校也在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工程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问题,尝试建设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如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集案例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工程快速算量平台等,它的建成必将极大地加深本专业学生对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2.2 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的建立每个学校对学生实践性环节中一般都安排了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但因种种原因如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校对专业的资金投入不够等导致这些教学环节没能得到认真落实,存在“走过场”现象。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每个学校应根据各自情况寻找解决方法和途径。我校04年就提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在校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地点,既节省精力也可节约实习经费;二是为了与企业、市场紧密联系,为学生就业建立长期的定向合作关系。这几年我校先后与多家国内大中型国有企业签定了长期合作的协议,对于本专业我们与九江安居集团等国企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安排学生到企业所在的各个工地上进行各类实习,对于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企业会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签定就业协议,如此一来,缩短了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磨合期,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当然,在建立和稳定实习就业基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采取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和区域优势,对有条件的企业主动走访和定期交流,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努力为企业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

2.2.3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毕业设计环节,目前高校中存在由于设计题目不更新、选题不够合理或选题不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等而影响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本科可以按两至三人给定一个设计题目,而且设计题目来自于近两年的实际工程项目,保证设计题目紧跟市场,让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进行 “实战”演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尽快“上手”实际工作。这与我们对市场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同时,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除校内导师外还可从社会上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例如对于在就业基地进行实习的学生,往往是将毕业实习与设计相结合,聘请该项目高级工程师作为其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用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为设计题目,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通过现场了解实际工程项目从前期筹备到施工与投资整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过程,这对于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尤其是学习现场如何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解决问题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可利用社会资源为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服务,加强课堂教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双向联系,使得实习和设计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本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

2.3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学校每年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开展学术报告,报告场次不下100场,要求有选择性的听取报告至少10问卷;每年的暑期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开办专为学生设立的“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才能。[2]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关系到一个学校今后的发展,必须有一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有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和造价管理等专业转行而来,年龄层次比较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双师型”教师有一半以上,但在学源结构上缺乏经济、管理、法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对于这种现状,学校一方面加大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会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相关企业中参加半年到一年的工程生产实践,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此外,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高校进行学习、进修、考察, 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促进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3结论

作为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更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是偏管理还是偏工程技术上,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有投资与造价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我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就业优势,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同时我们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世纪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

当然对于每个高校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如学校知名度、区域优势等,每个学校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方法。我们此次调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市场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一些要求和意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促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戴兆华,杨平.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