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行业职业教育

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专教育;创新行动;课程改革;教材编写;建筑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42-02

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人员往来、信息传播、经济活动和工程承包等业务日益频繁,对建筑类中专毕业生的英语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专学校的英语教育必须发生变化,紧跟这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使英语教学过程与建筑企业生产过程深度对接[1],体现职业教育为企业发展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中专英语教育改革任务实在艰巨。

1 英语课时不断消减

近年来中专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延长顶岗实习期,压缩在校学习时间,这导致基础课时的大量削减,尤其是英语。高职和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热情高是因为学生必须过四、六级英语考试才能拿毕业证,英语水平等级证书还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深造。中专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学生也不要求参加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外在压力来督促学生学习英语,完全是一种放任自流、全凭自觉的一种英语学习状态。很多学生认为他们来学校是为获得一技之长的,学英语没有用;有的专业课老师与学生交流时也灌输一种中专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用不到英语的思想,在校应该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可想而知英语老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状况会如何,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英语教学任务时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因此每次课程改革的结果是英语课时一减再减,之所以没有被取消是因为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职称英语的存在。以我校兰州城市建设学校为例,2005年的新生入校后英语课还开设4学期,每周二次4学时,总课时超过280学时,可2010年入校的新生英语课只开设2学期,每周仅一次2学时,总学时只有60学时,课时削减了接近80%。这对于需要天天识记背诵的英语学习而言,开设英语课只具没有被取消的象征意义了。

2 缺乏合适的中专英语教材

我校已使用各个出版社如高教出版社、外研社、大象出版社等多种版本中专公共英语教材,这些教材也在为适用新时期中专教育改革不断改进,内容更趋简单,但公共教材面广,内容多偏向办公、文秘、旅游等服务行业的职业日常对话。这些教材中许多内容学生中学已经有所接触,难度较初三要低,于好学生没有新鲜感,反而有炒剩饭的感觉;对于差生的补偿教育却没有跟上。公开出版的公共英语教材一般有四册,循序渐进,适合于有两年四学期的英语课程教学,这对于我校不断缩减的英语课时来说无疑是不太合适的。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语言教学的内容越接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建筑类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行业性的情况下,英语教学内容应该最大限度地贴近建筑工作实际,使学生感觉语言技能训练是在一个非常现实的工作环境中模拟进行,语言应用都是为将来工作中有用武之地。但关于建筑业的英语教材多为本科设置的专业英语教材[2],偏重于专业知识,而不是建筑行业的工作过程。新开发的高职及部分中专土建专业英语教材多以专业知识的阅读和翻译为主,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会让基础本来就差的中专学生望而却步。而且这些教材一般要求对学生先有两年的公共英语教学要求,在高年级时才进入专业英语阶段。这对于已经不受重视、甚至濒临取消的中专英语教学现状来说不可能会有那么多的课时计划。

3 社会对中专毕业生的英语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尽管现状是英语课时被大量缩减,公共英语课程被边缘化,但与此同时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技能不但没降,反而因涉外业务增多而提高要求,这使英语教学压力倍增,英语教学被推到改革求发展的路口。

我国走出国门的建筑企业愈来愈多,与中国合作的外国装修公司也日益增多。“懂英语的人不懂建筑,懂建筑的人不会说英语”的现象制约着中国建筑公司的发展。要促进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就要培养懂英语的高素质建筑人才,将成为一线生产骨干的建筑学校的中专学生必须纳入培养的重要目标。只有使中专毕业生也具有了基本的英语素质,掌握与建筑背景相关的英语日常会话和简单的专业交际能力,中国的建筑人才才算走向了高素质的发展道路。

4 中专建筑英语教材的改革

研究发现,98%的课堂学习指导来自教材而非教师,90%的学生课后作业也是由教材指导的。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专业保证[3]。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4]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了顺应这一时展的需要,兰州城建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尤其是教材改革,目前由我校教师编写的、公开出版的建筑类专业教材已有十几本。中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教材建设,本着“语言学习为职业培训服务”的宗旨,使中专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掌握一些“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建筑英语会话,笔者编写了一本适合于当前建筑类中专学生英语水平的《建筑英语》教材,此教材出版弥补了目前此类中专教材匮乏的空白。

该教材照顾到大多数中专生的英语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情况,各教学单元中没有太多的的专业词汇,这些词汇以螺旋式复现的方式出现,便于掌握;而且通过补充阅读和大量分类专业词汇来满足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的求知饥渴。为防止学生对不与专业挂钩的简单日常英语对话学习感到乏味和厌倦,英语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重点——英语听说,并把听说分为日常交际模块和建筑模块,教材编写由浅入深、从日常英语逐步过渡到专业英语,与建筑知识挂钩,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做到学以致用。全书由18个单元,每个单元一般都有日常口语对话、建筑专业背景对话、语言知识点、应用文写作、快乐学习及自我归纳总结练习部分。该《建筑英语》教材有如下特点[5]:

1.复习和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树立学习信心,掌握基本的口语。2. 创建与建筑有关的对话情景,在日常口语中逐渐融入简单的专业词汇,并尽量使这种过渡自然些,无缝对接。内容涉及简单的测量、预算、道路施工、房屋建筑、装饰、制图、建筑材料等专业内容,并在附录中扩充相关的建筑专业词汇。3. 在突出口语训练的同时,加强简单的英语应用文写作:如名片、招聘广告、求职简历、邀请函与回函、建材询价与报价函、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实习报告等。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每单元结束时要求学生归纳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的知识,把这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的知识”作为自己的课后作业去操练,实现老师监督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5.每单元以话题为主线(topic-based),即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逐步拓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完成一些语言活动。这样的编写有利于教师采用交际法、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每个单元的话题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建筑背景中,真实而且实用,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即学习者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在学习时会将正在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希望学生通过《建筑英语》的学习,能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巩固学到的专业知识,使专业学习与语言学习融会贯通,形成互补关系。在模拟的建筑职业环境中,让学生借助英语这个语言工具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培养懂英语的高素质建筑工人,为他们将来顺利走向职场、有朝一日参与国际建筑合作的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2] 娄志刚,苏娜: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河北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 何飞云: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编写必要性的研究[J], 金华职业学院学报,2010.6.

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范文2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于建筑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人才应该具备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尤其是对于建筑图纸以及建筑工具的使用说明的识别和解读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公文写作,借助网络资源进行项目解读。然而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研究并不是很成熟,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教学的水平以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开设这门课程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的水平都在CET-4,而且大部分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由英语教师按照英语教学通用方式进行教学,另一种就是让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翻译建筑专业学科知识。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两种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漏洞,不能够适应建筑行业对于英语培养计划的要求。因此,需要立足于行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发展出一个系统科学的英语教学方法体系。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分析

(一)进行学习需求分析,科学设置英语教学内容

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是一个体现专门用途的活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科知识中的英语涉及内容范围广泛,不仅包括建筑材料、建筑方面的法律知识,还有建筑合同、建筑类型等不同方面。这一系列的结构中对于人才培养的层次以及类别也有所不同,比如可以分为建筑技术人员、建筑施工人员、建筑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学习需求分析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学习者的英语信息、语言学习信息、职业交际信息以及课程学习环境等。立足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来说,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方式以及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需要探究的内容。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结合学习需求分析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保证英语教学与行业市场需求的对接。

(二)选取使用合适的英语教学材料

英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英语教学的材料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载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材料是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重点。英语教学材料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时代性,而且要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英语教学的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英语是建立在建筑工程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复合型学科,所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建筑行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学科英语的学习,需要专业学科知识与英语学科知识进行一个结合和完善。英语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地区进行区分,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材料的自我选择,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英语潜能。

(三)运用任务教学以及情景模拟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在于它让学生设置任务进行学习活动,有助于树立学习目标,英语教师可以将一些复杂的语言变换成一些简单易懂的流程表,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互动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地描述探究结果,不仅强化建筑学科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除此之外,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还应该增加情景学习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应用于专业用途英语的教学,通过英语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模拟工作状态的场景,加强英语对话的交流,不仅能够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也使得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就在于专业词汇比较丰富,因此,英语学习是相对枯燥的,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够较快地提升教学的效果。

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在客观分析株洲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得到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与经济发展(GDP)的关联度,说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GDP)的关系,较之于初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关系更为密切。进而提出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株洲职业教育新发展的三大定位思考。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发展“两型产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株洲职业教育能否把握这个机遇,把全市职业教育做强做优,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右-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株洲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职业教育层次多,类型丰富,办学形式多样。一是完善了层次结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42所,其中高职院校4所,中职学校38所;二是形成了多元办学格局。从办学主体来看,教育行政部门主办中等职业学校7所,劳动部门主办1所,其他行业主办5所,另25所为社会力量举办;三是办学形式多样化。为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各职业院校面向下岗职工和城市再就业人员,面向“三农”,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开展了函授教育、网络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

    2.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初显,特色专业初步形成。一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连年攀升。2008年高职招生数1.8万人,较上世纪末增加14500人。中职招生数3.7万人,增加2.1万人。在校生规模在6000人以上的学校有5所。高职院校由“九五”期间的1所发展到现在的5所,在校生10000人以上的高职院校2所;二是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品牌专业。株洲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株洲工业新城发展壮大起来的,多年的办学历史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有着“职业教育排头兵”之称的湖南铁道职院、“铁路‘黄埔军校”’美誉的湖南铁路科技职院和“现代技工的摇篮”的株洲技术学院被媒体誉为“株洲职业教育的三朵奇葩”。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专5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5所,农村示范性职业技术学校5所,围绕支柱产业建设形成了一批涵盖机械、机电、化工、信息技术、商贸等领域的骨干特色专业。

    3.职业教育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近3年,全市每年都有1万多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走向社会,进人生产、管理一线。据统计,目前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3%。一些紧缺技能型人才如饭店服务类、化工类、机械加工类专业供不应求,特别是目前株洲职业院校的学生96%来自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培训新农民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不少毕业生回乡后自主创业,成为了当地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民营经济的带头人。还有部分毕业生到沿海地区就业,不仅促进了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的几年后带回了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GDP)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但在统计上,没有直接的数据统计,属于贫信息系统,用常用统计方法难以奏效。因限于资料,本文所涉及的教育结构,仅限于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GDP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分析这些有序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下面分别对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GDP的灰色的关联情况进行分析(见表1)0

    从宏观上研究三级教育,即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程度,运用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得到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与经济发展(GDP)的关联度,分别为r1=0.7 , r2=0.9 , r3=0.6,于是有r2rlr3。因此,从宏观上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GDP)的关系,较之于初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关系更为密切。

    三、株洲职业教育新发展的合理定位

    株洲职业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培训基础雄厚。云龙新区正在建设一座职教城,着力打造长株潭城市群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培训基地,把株洲职业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此时此刻,合理定位对于株洲职业教育新发展至为紧要。

    1.明晰职业教育内涵与目标,坚定职业教育办学方向

    (1)内涵。发展职业教育,要界定其内涵。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传授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其定义为:“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还有人在社会学视野下认为它是完成一个人的初始职业化,即以是否完成初始职业化为标志。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是一个人社会化的环节,其主要任务是促使人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岗位工作能力的形成,完成一个人的初始职业化或再度职业化。因此,以职业为主导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2)目标。2005年11月7日~8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总理发表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重要讲话,提出“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和“四个计划”。四大工程即: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四项改革即:转变办学理念、转变办学模式、转变办学机制、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四个计划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株洲云龙职教新城的规划与组建,必须紧扣“四大工程”、“四项改革”和“四个计划”,使之真正成为长株潭及中南地区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中心、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教育中心,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成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及科技博览和创新基地,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主要基地,成为长株潭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主要基地。

    2.适度发展高职教育,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株洲职业教育虽然有铁道职院、化工职院、科技职院等一批办学实力强、有一定规模的职教群体,但由于主管隶属关系不同,形成了管理条块分割、市场各自面对、资源不能共享的分散封闭局面,且学校之间专业设置重复,投资重复,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株电、株机、株冶、株化、旗滨等大型企业,企业培训各成体系,不能互补。同时,各院校之间专业设置没有更好地适应株洲工业化和产业化结构调整的特点,校内专业设置过多,小而全,重点特色不突出。

    (1)适度发展高职教育。宜重点建设1-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并给予政策扶持。在专业设置上,立足株洲,面向长株潭,辐射长三角与珠三角培养高职技能应用型人才,“不求大而全,力求特而精”,应加强两型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的建设与规划,突出以适应全面推进株洲新型工业化建设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机电工科、生物医药、环保技术等专业为主体,兼顾三产业,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服务。

    (2)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在株洲各区、县集中力量建设一所示范性中职学校。对区县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应突出以工、农为主。对株洲市区现有6个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也应根据各区工农发展实际情况及趋势,分别纳人区属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统筹规划,形成统一的培训资源,发挥行业优势。

    对区县中职学校的发展定位,要以市场导向为核心,调整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办学体制应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办学机制上做到教育性和产业性的统一。运作机制也应发生改变,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办学,优化资源配置,不仅面向市场、融人市场,更要借鉴企业经营的市场理念、法则、机制打造职业教育。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意识,根据市场需求来指导教学服务活动,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取得市场的满意和信任。

    3.适度发展城区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株洲农村职业教育,办好农村职业学校,是从根本上解决株洲革命老区“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株洲虽为工业新城,但实属革命老区,炎陵、茶陵、故县三县的“三农”问题相对突出。

    (1)要充分认识株洲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农业增长方式由依靠劳动、资源密集向资本、技术密集转变,生态农业开始起步;农业发展目标由追求数量的最大化转变为面向市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农业和农民增收途径由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增产和提价为主转向非农产业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向城乡一体化结构转变;农业与非农产业关联度越来越大,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范文4

【关键词】新建构主义;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

1 现状分析

2009年,教育部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明确提出:“英语教学分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阶段设置课程,两者的学习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者认识的提高,开设行业英语课程的高职院校不断增多,但远未普及。与基础英语课程相比,行业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就教学模式而言,部分学校仍然停留在“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现在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差且学习动机弱,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于2011年初提出,新建构主义理论主要适用于指导网络时代的自发性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也可以指导学校内的正式学习。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网络时代学习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信息超载,一个是知识碎片化。因此,新建构主义教学法主张鼓励学生课外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分享与交流,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开展协作与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实现知识碎片的加工与整合,最终实现知识重构或创新。

3 高职行业英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学习共同体” 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一个学习小组、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都可能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可以形成课堂学习共同体,在网络上可以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

3.1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课堂是进行教与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行业英语课堂教学是由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行业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

将“学习共同体”引入行业英语课堂,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和比例,调动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根据教师分配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自学手段筛选所需资料,并与小组成员沟通交流,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知识进行加工与整合,提高了自主学习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在英语学习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团体意识和社会交际意识。

3.2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试行稿明确提出:“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

除了课堂学习共同体,行业英语教学还可尝试“网络学习共同体”。我国学者张建伟认为,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里,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是共同体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经常在网络环境下互相交流、沟通和协作,分享各自的学习资源、经验和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具体操作如下:

课代表在学期之初组建英语课程QQ讨论组,成员是各个共同体的leader和教师,这个QQ讨论组的成员组成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依托于网络,共同目标是:不仅自己学习而且带动学习共同体成员共同学习。当然,各个小组也分别组建各自的QQ讨论组。教师作为助学者,会要求各个leader在每个阶段汇报各个小组的课下学习情况,包括单词记忆准备、ppt课件制作、演讲者准备情况等,大家把小组活动实景照片,各自的课件上传到群共享中;让他们自己总结各单元单词短语,将各自认为的重要词汇、难记词汇归纳整理,并在群共享中分享。作为助学者的教师会陆续把教学课件、教学笔记、教学心得分享给大家,同时也要求大家利用群共享、群相册为课堂提供更多的学生们更感兴趣的行业英语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而完善课堂教学。

除了在班内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之外,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创设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在线行业英语网络课程系统和移动客户端等。

4 构建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应处理好的的几个关系

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采用“课堂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混合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4.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制定者、组织者和示范者。首先,教师是学习主题的制定者者和有经验的组织者。其次,教师还是示范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示范自己的碎片整合过程,引导活动的顺利进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4.2 个别学习与共同学习的关系

对于大家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或项目,教师要组织大家开展协作和探究:对于个别人或少数人感兴趣的内容,要允许他们自行研究,只要他们将自己的学习进展和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就可以了。

4.3 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的关系

学习共同体是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机整合的新模式。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网络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知识形成和流通的主要场所。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与知识,并与“面对面”学习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在课前应该鼓励学生围绕某一开放性主题,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在课中则要求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学,开展协作与探究;课后则继续借助网络来进行协作与探究式学习。

这一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了高职行业英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高职行业英语教学中建立学习共同体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一是,让学习相对优秀的学生找到优越感和用武之地;二是,让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找到助学者;三,是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进程中,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四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共享和共赢。总之,学习共同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冷国华,许翊,束锁平.新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的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2,25(2):70-73.

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教育 建筑行业 发展 培养目标

一、影响建筑类中职教育发展的因素

1.建筑行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从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看,建筑行业仍属于劳动办密集型产业。行业的发展情况决定其从业人员的数量多寡。二十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一座座城市地标拔地而起,体现当今世界建筑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得以大量应用。鸟巢、水立方、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世博园等项目无一不显示中国建筑工程技术和工程质量的发展水平。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和建设部调查,2000年,我国有9.7万个建筑企业。到2004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达到12.8万家,从业人员达2791万人。

行业的整体发展是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利因素,建筑工程项目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仍停留在照图施工的要求上。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8%,其中小学以下占38.5%,全国建筑业经过培训获得职业技能岗位证书(职业资格证)的农民工只有74万人,只占从事建筑业乡村劳动力的3.1%,接受过短期培训的也仅占7.8%。这就让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有了用武之地。因此,随着我国人力资源配置的逐步市场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西部大开民政策的施行使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断趋好,“出口”的繁荣也就带来了“进口”的繁荣。在高就业率的金字招牌下,各个建筑类中职学校的在校生规模逐年扩大。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建筑市场对于现行培养规格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需求量终将会随着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改变。

2.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影响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除了受行业发展影响之外,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也是主要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实现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使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地位突显出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今后十年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作出了明确而详实的说明。其中将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有效途径,规定了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在校生比为1∶1。这些都为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但如果只看到这些有利因素而盲目乐观,不结合建筑类职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及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类别的变化,则无疑不利于中职教育的持续发展。《纲要》还提出了要进一步完善中、高级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要达到20%。仅以成都及周边地区为例,建筑类高职院校以及开办建筑工程类专业专科教育层次的就有德阳建院、西南交大、西南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试想,这些接受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在哪里?他们中的绝大部份将充实到施工现场,担任一线的技术人员。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岗位将和现有的中职类毕业生一样成为施工员,从而挤占、最终取代中职毕业生的原有就业空间。

二、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1.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将稳定增长

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纲要》中关于高中阶段教育中职、普两种教育体系的规模要求。《纲要》提出,2015、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2250、2350万人,占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0%。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在高中阶段招生时直接按规定比例限定当地普通高中的招生数,如《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招生比达到5.2∶4.8,同时国家《纲要》还提出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就学以及建立毕业生对口升学制度等鼓励措施,从而保证了中职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筑类中职教育规模的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而建筑行业相对良好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相对较高的薪酬水平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预期都成为建筑类中职学校吸引生源的重要原因。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其中建筑业是其主要就业选择。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就业准入制度的逐步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一线建筑工人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其进行职前或在职教育提上日程。如2009年,成都市就在一些建筑工地以夜校形式对建筑工人集中开展职业教育,涉及工程技术、劳动安全、法律等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对一线工人进行相关培训的主要机构。

2.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须向下调整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将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反观目前各建筑类中职学校现行的教学计划中对培养目标的规定,基本以培养建筑工程员为主,即建筑类中等技术人才或施工管理人员。将其与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比较,不难发现,二者基本相同。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建筑类中专学校)的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规定如下:培养具备建筑工程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在建筑施工、建设管理、建设监理、房地产开发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建设监理等专业工作。因此在建筑业就出现了施工现场,从事一线施工管理同一岗位的的从业人员,既有中职生,也有高职生,甚至还有本科生。

建筑类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相近,有其历史成因。笔者以为,目前我国的建筑类中职学校以原有的中专学校为主,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成体系前,各建筑类中专学校承担的正是各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现有的建筑类高等职业学校则是由原中专学校升格而成。这就造成目前两者名称不同,但培养方向相同的尴尬局面。加之近十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开工量持续向好,对于一线施工技术人员(员)的总需求量较高,按现行培养目标毕业的建筑类中职生的就业率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近三年来一次性就业率皆超过90%。但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分层将更加明确和清晰。按照《纲要》的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将达到20%。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上调还是中职教育适应行业人力资源需求,从培养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下调为培养施工一线的技术工人,答案不言而明。同时,农业富裕人口大量进入建筑行业,对他们的职业教育而言,现行的培养目标是不适宜的,而成为掌握相应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应是针对他们的培养方向。

3.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

经过多年演变,目前建筑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为2+1,即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采用学年制,经过在校全日制两年理论教学,最后一年进入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全部课程合格则取得毕业证。这样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国家《纲要》中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其一,当招生对象范围扩大以后,全日制在校学习这一种模式不能适应受教育对象对教学时间的多种要求。其二,早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出了逐步施行弹性学分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多种。在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制下,结合国情,实行以学年制为主,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等并行的培养模式是可行的。其三,培养目标的调整,势必改变现行课程设置,减少课程门数和理论教学时间,进而引起学制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纲要.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建筑行业职业教育范文6

关键词: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途径

职业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在专业上的素质水平,也包括学生在敬业素质以及道德修养,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上则是个人修养,总的来说,职业素养是人类在开展和参与各种社会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进而确保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对于职业素养存在着片面的认识,甚至对于高职教育存在着错误的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人修养以及道德修养的教育。而且由于大部分的高职生都是由于高考失败或者直接是从初中毕业后就读的,因此比起本科学生,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相对来说其个人素质也整体比本科生的低。另外,建筑行业是一项特殊的行业,在建筑行业中,必需要确保建筑人员的敬业度以及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建筑企业的竞争度和行业的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于建筑类教学,高职院校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当前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教育途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努力探讨提高建筑类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建筑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

1当前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在开展教育的时候过于急功近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市改造进程加快,建筑行业的技术型人才在我国的需求是越来越多,因此建行业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以及社会的关注和认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是对于学生的技术培养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不能过于着急,但是随着我国对于技术型人才需求量的增多,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就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许多职业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技术实践教学,相对缺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导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职业素质教学时缺乏目标和方向,而且职业素质教学的方法也不够完善,无法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效率。

1.2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淡薄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诚信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诚信意识更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有下降趋势。虽然很多高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教师也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学,且面对建筑行业就业人员,企业需要的是踏实、具备诚信意识的毕业生,但是在现实中,学生的行为却是屡屡出现缺乏诚信的表现,比如,有些学生在进行求职制作简历的时候,常常会弄虚作假或者夸大事实,这些都是一些不诚信的行为。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已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相关劳动协议的前提下擅自违约,导致签约方因此蒙受损失,这样的行为也是不诚信的行为。

1.3学生提升自我修养意识不高

不可否认,大部分进行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都是高中没有考入本科的学生,因此这部分学生中可能会存在着自卑的心理,觉得进入高职院校是人生的一种失败,无法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产生学习兴趣和激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就会导致学生自卑的心理一直延续到毕业,甚至影响以后的就业。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会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对于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对自身修养的相关学习,如职业道德素质的学习,人文素养的学习等等。

1.4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建筑行业是一个辛苦的行业,几乎所有从事建筑行业的员工都要从基层做起,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以及行业的正确认识,导致许多建筑类的高职学生在进行就业的时候缺乏对自己合理的定位。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对自己合理的就业定位,导致学生在开展就业的过程中出现好高骛远的情况,尤其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之很难适应建筑行业的艰辛工作环境。另外,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的高职毕业生可能不用承担家庭负担,一旦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他们就会立马放弃,频繁跳槽,导致他们的职业道路非常崎岖。

2提高建筑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探讨

2.1学校应该完善培养目标的长期规划

针对于学校急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可以通过完善长期的培养目标来进行改进,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学校要完善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开发、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人文素养的教学、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学。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学校不能仅仅以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教学目标或者是考核目标,还应该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水平添加到教学目标体系中或者是考核体系中,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2.2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这个社会发展不可缺失的部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类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就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诚信程度,帮助学生打造更好的职业道路。首先,在学校期间,学校就要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学,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应该建立相关的诚信档案,通过建立诚信档案,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对于学生的监督和管理,还能借助诚信档案的建立来警告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约束自身的行为举止。其次,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诚信在这个社会上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诚信程度对于将来的求职道路有着重要的帮助,并借助相关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2.3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意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首先就要提高学生对于自我修养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修养在成功中的地位,只有具备有良好的自我修养,我们才有可能迈向成功。其次,学校要提高学生自我修养的意识,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还要提高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暗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加强学生自我修养的意识,可以让关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在学生思想相政治教育中,注重提升学生自我修养意识的教育势在必得,比如针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开设素质教育课程、艺术类公选课,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形式丰富第二课程内容。

2.4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之所以会导致建筑类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主要是因为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自身的控制能力差,无法对自己进行行为约束,这样也会影响学生将来的职业道路。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日常的行为规范着手,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健全相关的纪律制度,进而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其次,在进行职业培训的时候,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建筑行业规则、岗位手册内容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建筑行业的认识,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来应对具有挑战性的建筑工作。总而言之,关于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修养是建筑类高职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且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还有社会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关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并非是朝夕的事情,需要学校和学生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作者:米珍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