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1
论坛邀请了以色列、新加坡、海峡两岸生物技术专家和金融资本专家围绕“生物医药孵化器管理、金融资本支撑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与孵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景”开展主题演讲,为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把诊问脉,介绍海内外生物医药孵化与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助推福建省生物医药自主创新和快速发展。
近年来,福建省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很快,在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领域发明转移拥有量,位居全国第六位,一批创新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例如厦门大学与养生堂万泰公司历时14年,投入近5亿元研究成功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预防戊型肝炎的疫苗。
很多国外企业想到中国来找市场,同时又有很多中国企业想走出去,如何才能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以色列TBN集团总裁Sigal女士给出的答案是“合作”。Sigal女士围绕“国家商业发展与中国创新”这一主题,介绍如何建立成功的全球合资企业,创造合作共赢的平台;如何利用独特的中国创新方式进入新市场,以及如何利用国际孵化器资源培育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她认为,国际孵化器资源对于中国市场,尤其是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研发和创新平台。
不仅仅是Sigal女士,在场不少专家、代表都十分看好生物医药产业。招商证券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李珊珊女士表示,医药产业前景看好,加之近几年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俗,现其已成为资本市场中的“白富美”产业,备受投资者青睐。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袁于人先生除了带来“新型兽用、水产疫苗和新一代生物农药设计思路初探”的演讲外,还希望借此机会寻求产业化合作伙伴。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 产业升级 科技服务业 政策建议
一、引言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屡次抓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逐步实现了从出口加工大省向制造业大省的转变,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向重工业为主的转变。但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成本的上升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经济成本由低向高的趋势不可避免,广东传统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此背景下,维持原有的低附加值、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已不适应广东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是为人才、成果、资金、市场等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专业科技服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因此,发展科技服务业是推动广东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二、广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广东经济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国际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以及土地紧张、地租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增加,以及广东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凸显的众多弊端,成为阻碍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第二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总体上看,广东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维持在50%上下,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趋于稳定。从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等指标看,广东珠三角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然而,珠三角大量外源型企业与民营企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整个工业体系基本上还处于产业链低端,而珠三角以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仍较为落后。具体而言,广东第二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尽管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持续上升,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广东企业的集中程度仍然偏低,规模经济仍有较大的不足。在竞争性部门出现大规模、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大量企业处于低水平竞争和过度竞争状态。各区域职能分工不明确,重复建设造成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由此引发激烈的竞争,导致地区间结构互补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资本主要投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等领域,从而加剧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均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从消费品工业到原材料生产工业的普遍产能过剩,生产资源不能得到高效利用,而且广东各类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资源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同时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日益突出,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突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
广东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传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尚不能带动服务经济的发展。目前,广东传统服务业总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23.6%,上升到2011年的45.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多不足。第一,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虽然广东近年来服务业取得较快的发展,但其中低端服务占较大比重,对于高端服务业尤其是现代金融服务业、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品和服务单一化、同质化、低端化,缺乏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第二,第三产业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广东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为45%左右,与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差距很大。广东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能力仍较低,就业比重仅为33.7%,相比世界平均水平的50%仍有较大的差距。
3、产业结构水平低,缺乏核心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虽然承接了大量的产业转移,然而仅仅是承接了整个产业链中的制造部分,产品设计研发和终端销售等高端环节并未同制造部分一块转移。由于广东仅仅掌握了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乏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等环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还主要依靠进口。所以广东产业体系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在广东各类企业中,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不足10%,绝大部分企业依靠引进技术或者缺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特别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部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基本上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为主,处于价值链的底端,产品附加值较低。
三、发展科技服务业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随着广东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不断向前推进,高成本、低产出的经济增长已不适合现阶段经济的发展。在这种产业大背景下,广东工业的发展已经跨入了“高成本时代”,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以技术、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来代替传统的劳动力、自然资源依赖型的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提升广东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1、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产业升级的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是技术结构升级,而技术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在于技术创新。在科技进步提高效率的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逐步扭转粗放型增长的局面,引导推动增长方式向节约型方式转变。所以,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从广东产业结构所显现的各种问题来看,归结起来其的核心问题就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虽然近几年广东对科研经费的投入连年大幅度增加,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制约广东产业发展的重要短板。长期以来,广东偏重于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而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不足,关键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致使整体的科技水平层次偏低,国际竞争力较弱。然而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基础,对科技创新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广东由于创新能力薄弱,难以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从而制约了产业升级的进程。
2、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
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在于推动技术与区域创新,而科技服务业是技术与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科技服务业具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技术传播和知识技术应用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是通过促进新技术开发、促进知识流动、改变创新方式和增强创新组合等途径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同时,科技服务业积聚了大批技术创新人才和新技术运用人才以及高素质产业工人,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和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并促使提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服务产品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从而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企业创新活动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强大的科技服务平台。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控制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全部要素资源,必须依靠相应的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支持,以便获取所需的要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高新技术产业是科技服务业产出的主要消费者,科技服务业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科技服务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中间投入品”和附加值来源,高新技术产业依赖良好的服务来完成成果转换、专利申请、研发设计、市场开拓、物流、会展、融资、培训、上市等多项经营活动,借助服务,广东高新技术产业不再是简单地加工制造产品,有望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售后、金融、咨询等业务于一身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而走向产业链的上游,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可见,科技服务业通过现代科技知识,技术手段以及研究方法,在企业的研发服务、技术成果应用、技术扩散和创新投资等方面具有引领性作用。同时也在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和商品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等方面日益彰显出其优势。
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广东省现代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路径,是广东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正处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科技服务业的关键时期,抓住了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就是抓住了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的关键。科技服务业应当与高新技术产业一起被提高到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四、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广东科技服务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省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为更好的促进和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广东在2010年制定了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法规环境建设和科技服务机构能力建设。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科技服务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1、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状况
(1)科技服务业发展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广东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止至2010年底,广东传统科技服务业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法人单位超过2万个,研发人员增加到32万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045.4亿元,占全省GDP的1.96%。技术合同项目数为1972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6.62亿元。全省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700亿元,增加值超过1700亿元,约占全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14%,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8%,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
(2)科技服务业机构日趋完善、机构种类呈现多样化态势。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东科技服务业不断发展完善,其机构种类和功能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广东各种类型的科技服务机构的分类情况如下:一是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类,这类机构包括有各类科研院所、民办科研机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大学在粤研发机构等,约占全部科技服务机构的45.2%;二是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类,这类机构包括有科技园区及基地、生产力促进机构及科技推广机构等,约占全部科技服务机构的21.7%;这两类机构已经占有超过65%之多。随着科技服务业机构种类和功能的发展完善,其发挥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为提升广东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2、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提供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GDP的平均增长速度的态势。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及国内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相比,广东科技服务业在各方面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发展相对落后。
(1)发展时间较短,市场机制不健全。科技服务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发展历史悠久,市场机制等各方面健全和完善。广东科技服务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历史较短,科技服务业层次较低,从事于科技服务业主要还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拥有相应行政资源和优势的企业易形成垄断,过度的行政化也使科技服务部门因效率等问题与市场化运作背道而驰,阻碍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缺乏统一的科技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致使科技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既没有进入的执业资格考核制度,也没有不合格主体的退出机制。这些已成为制约广东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2)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虽然广东近年来对科研经费的投入连年大幅度增加,从事科研工作人数逐年攀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广东科技服务机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较低,造成了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同时现行的教育体制对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够,人才储备机制储备不健全,加之国际跨国公司的人才抢夺等因素,使得广东目前面临着人才严重匮乏的严峻局面,进一步阻碍了广东科技服务业的提升和发展。
(3)制造业层次低,科技服务渗透力不强。广东省制造业主要是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广东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同时,广东制造业企业自身转型意识较差,这些都从客观上制约了制造业企业对科技服务外包的需求。因此,广东制造业来自科技服务业的投入较少,科技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力较弱。
五、结语与政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利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及分析方法,为促进科技进步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供各种服务。着力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可以推动广东的产业结构朝着更高层次转型,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科技服务支撑。针对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结合广东产业特色以及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省市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科技服务业的政策体系
科技服务业政策体系分为规范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扶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政策体系作用目标分为科技服务机构本身和科技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针对科技服务业机构发展参差不齐,企业竞争力低,广东省政府应该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实际,制定一系列完备的关于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服务体系,实施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发展规划,采取政策规范、标准制定、项目扶持等方式,对科技服务业进行宏观调控和有力引导。对于科技服务市场乱象丛生,行业标准混乱,政府应及时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业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理顺政府与科技中介机构的相互关系,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完善、市场竞争平等良好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环境。
2、注重培养专业的人才,建立系统的完备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众多的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广东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快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人才激励、考核、选拔机制;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制定科技服务人员待遇方面的倾斜政策,增强行业的吸引力,吸引高端人才鼓励高层次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从事科技服务工作,鼓励与国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人才开发利用的制度创新,提供持续的人力激励制度保障,利用研究院、行业协会、大学等机构的力量,开设各类专业培训,探索在高等院校开设科技服务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型人才。
3、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整合产业链条,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集聚是产业价值链集合的有效空间载体和生产组织方式,具有资源共享机制和企业互动机制。产业集聚可以成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有效组织方式,有利于提升其产业整体竞争力。广东在发展科技服务业时可以选择专门专业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业和研发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按照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专业服务业功能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功能区、信息交流中心区等科技服务业园区,各种功能区按照产业关联关系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科技服务业大区。通过科技服务企业在集聚园区形成的产业生态环境内,紧密的产业关联、共享的资源要素、丰富的社会资本、有效的竞争机制,会形成强烈的外部集聚优势,能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创新网络,促进科技服务企业的发展和实现产业共同进化机制。同时,通过产业的集聚,可以对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为区内科技服务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r: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选择: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及其支撑要素互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李中民:广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探求,2010(2).
[3] 梁琦:产业集聚论[M].商务印书馆,2004.
[4] 林先扬: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历程与对策探讨[J].广东经济,2010(5).
[5] 刘勇:广东产业升级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管理,2007(7).
[6] 龙云凤、李栋亮:国外科技服务业政府管理模式及对广东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
[7] 梅强、赵晓伟:江苏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2).
[8] 孟庆敏、梅强: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转移与创新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0).
[9] 孙久文等: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转型重大问题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0] 覃剑、张文霞: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迁与优化研究[M].产经评论,2010(6).
[11] 卫兴华、侯为民: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途径[J].经济研究,2007(7).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钻石模型 科技服务业 竞争优势 广东 澳门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079-03
1 科技服务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科技服务业分类为: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地质勘查业。在OECD行业标准分类中类似的项目有电脑业及相关活动、研发服务类、其他商业活动。广东省科技厅的定义是“在研究开发链和科技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服务性机构和服务性活动的总和”。
综上所述,此文定义的科技服务业是通过研发活动、获得科技新发明或技术创新的新科技成果,并将这些新发明新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扩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活动总和。
2 以钻石模型为核心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90年代,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在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著名的“波特菱形钻石模型”,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相关产业、企业战略这4个要素和政府、机遇两大辅助要素。四大要素彼此依赖、具有双向作用;机遇无法控制、政府政策影响不可漠视,这6个要素构成了互动的、动态的钻石架构[1](如图1)。该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形成较强竞争力。
文章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6个方面对广东科技服务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发掘其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提出发展澳门科技服务业的建议。
3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3.1 生产要素方面
(1)天然资源:广东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香港科技服务业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机制,高度的市场化及有序管理,在当地政策引导下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国际化程度较高。广东省可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引进香港科技管理发展模式和高素质人才,承接香港科技产业转移,积极开展粤港产业合作对接,同时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和管理方法,实现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
(2)基础设施:广东拥有较为健全的科技服务业基础平台。至2010年底,全省建有国家、省级高新区共20个,认定的大学科技园6个、民营科技园14个,生产力促进中心120多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0个,国家创新驿站2个[2]。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和有效支撑。
(3)人力资源:广东拥有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1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400多个县级以上国有研发机构(如表1)。教育体系结构合理、并且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为广东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高素质科技人才。
(4)资本资源:广东占改革开放之先河,15年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2011年广东科技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在应用研发方面仍占主导地位。广东利用外资增长态势良好,外商投资集中于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
3.2 需求状况方面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未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目前,珠三角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中,对于科技服务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不足是转型升级中暴露出的核心问题,而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赖于一个强大的科技服务业作为支撑。广东科技服务外包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旺盛。从2009年至2011年,广东科技服务外包企业接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年均增长分别达60%和45%。
3.3 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
波特理论告诉人们需关注“产业集群”这种现象,相关产业与优势产业休戚相关,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的相关强势产业共同崛起。广东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紧密的关联关系。广东制造业的雄厚,产业体系健全,已经积累起庞大的制造业产业优势。拥有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九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外,广东科技服务业与服务业也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2011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3 809亿元,增长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1.4%。
3.4 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同业竞争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动力可能来自于国际需求或市场的推动、也可能来自于本地区同行竞争压力,这些动力非常重要。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以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为主。2009年,全省3 582家科技服务机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就占了44%,它是广东科技服务业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科技服务业区域分布却并不平衡,无论从数量到质量,珠三角地区均优于粤北和东西两翼。珠三角的科技服务机构、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投入等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60%。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推进,社会对科技服务产生新的需求,新兴科技服务业将应运而生,并将发展迅猛。
3.5 政府方面的分析
波特指出,政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充分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在产业发展中,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制定竞争规范,保证市场竞争活跃,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避免托拉斯状态。波特认为,钻石模型是一个动态的体系,除内部要素相互影响外,政府政策也对各项要素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政策环境将会有利于产业的竞争优势提升。“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了科技服务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运营模式;改善路径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的服务研究及应用示范,编号:2012BAH81F03。
一、绪论
现今,科技服务业成为推动科技发展、加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积极发展与本国国情及经济产业状况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性部分。
我国在成为知识经济社会、推进创新体系的进程中,科技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与壮大,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为了切合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状况,扩大科技服务业的规模,本文在全面收集信息、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改善路径。
二、科技服务业及运营模式的概念界定
1、科技服务业的定义
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及经济转化的桥梁,是指科技服务机构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为目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技术,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并创造成倍价值的新兴智力服务产业。科技服务业不同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表现在客户的高度参与、主要投入因素为知识及技术、不可复制性三个方面,即该服务是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订造,具备高创新性、高知识性、高技术性和高互动性的特征。
2、运营及服务模式的定义
运营及服务模式是指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完整高效地产生可持续盈利的运行系统。运营模式随着商品形态的多样性而不同。市场流通商品无论商业领域如何变化,品牌商、制造商、经销商及零售商均会独立存在,并构成不同的运营模式以适应市场。
3、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分类
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形式由政府主导延伸到各种形式,具体形式表现为:官方政府组织,即为政府建立并支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知识、经济支持,成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机构组成部分;民间合作组织,该类组织存在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帮助科技型中小类企业获得资金、优化结构、寻找合作对象、推动科技成果在市场的流通;高科技企业孵化器,该类型孵化器以提供服务范围广、服务效率快、专业性较强而著称;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在某些特定领域为企业获得资金支持、专利认证提供帮助;大学科研转移办公室,该机构作为桥梁,将学校内部的科技成果转移进入企业,并将行业内部信息反馈给大学科研机构,以帮助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
三、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已有百年历史的科技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集全面服务内容、完备行业规范、稳定运行模式、强劲核心竞争力、配套国家政策于一体的发展体系。并且在扩大市场空间、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1、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发达国家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结合配套的政府政策,利用科学完备的中介服务机构、适时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了层次覆盖面全、角度涵盖面广、结构合理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2、完善的政策及行业规范支持
发达国家对科技服务业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政府为扶持该行业的健康发展所营造的良好环境方面。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均出台适应本国经济现状,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政策用以支持本国科技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例如政府通过直接财政投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型政策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便利。
3、类型多样、功能丰富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机构以其专业的技术、知识、理论为支撑,因提高科技服务效率、规范内部管理而存在,可有效降低产业升级优化风险、积极推动科技产业进步。具体形式包含国家设立支持技术转移的机构、联盟及行业协会、依托于大学及科研所设立的专门课题机构、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科技园区和技术创业孵化器以及其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4、服务内容全面、服务水平较高、从业人员素质良好
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产业内容涵盖面较广,包含专利的申请与转让、企业咨询中介服务、信息收集处理及整合、技术支持及融资担保等社会各个领域;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整合与共享,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提升服务满意度;因信息共享的原因,发达国家的科技服务业大多依托于高等院校,因此从业者多具备高等学历并拥有理、工、商、法等多学科背景。
四、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科技服务业相比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过快并且盲目模仿国外同行业相关模式,导致本国科技服务业在数量、质量及发展模式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并对科技服务业体系的构建及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局限性,具体归纳如下。
1、科技服务产业的政策环境、法律保障不完善
在我国,资源垄断、地方保护主义、服务效率低下成为限制某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国家政府大范围直接管理科技服务企业的现象仍旧存在。同时,该行业缺乏明确的法律及行业规范,对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权利责任、内部制度、运营模式、竞争准则未作出明确清晰地规定。
2、未形成完善互通的科技服务产业平台
科技产业服务平台的缺失导致科技型产业信息获取、技术传播得不到有效保障。科技服务产业中,创新性是企业实现目标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技术性保障,创新技术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科技服务产业取得的众多先进的技术成果无法广泛推广及使用,大幅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水平,延长了服务周期。
3、科技服务业复合型人才缺乏
科技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科技服务行业中,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高学历从业者所占比例偏低。同时人才专业构成较为单一,缺乏具备理、工、商、法、管理等多学科复合背景的人才。只有拥有深厚的科技研发背景、丰富的处理问题的经验以及广阔的视野才能为科技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五、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随着国家对科技服务业的不断重视,为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应根植于本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合理有效的产业体系。
1、以政策法规杠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
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选择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重点领域作为主攻方向,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该领域快速发展的政策,不断抢占该行业发展制高点。例如可制定财政税收政策、贷款保障政策等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同时,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及行业规范,以保证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2、科技服务机构及平台的创新
根据当地资源、产业的不同,整合各类资源,建立一批类型多样、功能丰富、具备专业知识及技术的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及中介机构。包括联盟及行业协会、大学科研课题机构、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科技园区和技术创业孵化器等各种类型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为当地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业、有效的全方位技术智力支持。同时国家应积极促进科技服务业中介机构的市场化以防止资源垄断、信息沟通不畅所造成的限制发展的局面。
网络化成为科技服务平台创新的重要途径。科技服务平台可借助互联网,以服务作为交易节点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区域整合型服务体系,从而覆盖更广范围,挖掘更深层面以提高科技服务产业的服务效率与服务满意度。与此同时,鼓励不同科技服务机构的互动与合作交流,以此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服务平台。
3、提升科技服务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高素质人才成为促进科技服务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应当制定优厚的发展政策,提供前景广阔的发展平台,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奖励机制,全面提升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科技服务产业人力部门也应从企业招聘、员工培训等多方面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将企业现有员工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拥有先进经营理念、具备资金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大力依托于高校及研究院所建立的科技服务机构,保证人才专业构成涉及各个学科。
4、建立与地方特色相适应的集聚型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在各领域覆盖范围面较广,各地发展不宜全面同时进行,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产业形势、技术优势、人才状况对特色行业重点支持,促进优势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科技服务业在我国具有整体规模较小、机构分散的特征,因此可形成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以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形成信息充分共享的开拓性局面。
六、结论
科技服务业在当今世界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的科技服务业因起步较晚,发展过快,还存在法律政策保障不完善、产业互通平台未形成、科技服务业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运营及服务模式的先进经验,本文对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改善路径:以政策法规杠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不断推动科技服务机构及平台的创新;提升科技服务产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建立与地方特色相适应的集聚型科技服务业。
参考文献
[1] 沈金荣:科技服务业分类研究综述[J].科技与创新,2015,8(63).
[2] 唐守廉:中美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9).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91-01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质就是把机关和事业单位有特长的科技人员下派到农村一线工作,把广大农民渴求的实用技术引入到农村基层,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3]。笔者经主管部门推荐,于 2012年10月起至今,担任长沙县高桥镇合新桥村众鑫苗木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特派员。长沙县高桥镇地处长沙东边,开元东路连接S207穿行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合新桥村与路口镇搭界,山多田少,土壤多为黄壤土,雨水充足,适合发展苗木产业。合作社的大部分成员种植的花木以桂花、玉兰等普通绿化苗木为主。在县科技局和长沙县高桥镇的关心与帮助下,围绕实体创业,服务农民,在驻点上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工作所得经验和服务模式总结如下。
1 认真做好科技特派员项目的实施工作
1.1 为种植户改良品种
大部分种植户的桂花为八月桂,就是桂花中的金桂、银桂,还有大量的四季桂小苗。建议改种一部分开红花的丹桂,目前该品种很受市场欢迎,价格是普通桂花的2倍以上。种植户也同意并采纳。
1.2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由于湖南省农科院在高桥镇建设了一个逾200 hm2的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在笔者的争取和建议下,湖南省农科院为园林花卉学科在高桥建设几个花卉资源圃。经过1年多的努力,建设茶花资源圃2 hm2,先后在全国各地引进茶花资源品种65个;观赏竹资源圃0.67 hm2,引种栽植48个不同品种;移植农科院园艺所引种并繁殖的规格5~10 cm杆径的梅花1 500株到高桥建设梅花资源圃;另外还建有1个桃花资源圃,占地0.67 hm2,引种品种30个。这4个专类资源圃在省内均为首次建设。资源圃虽然是建设在农科院园艺所的基地内,但是基地的位置在高桥镇,距离合新桥村众鑫花木合作社也只有几千米。对当地的花卉苗木种植户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起到资源共享。
1.3 挖掘当地的特色苗木发展之路
经过调查,当地的老树油茶资源较多,由于老化和品种淘汰,大部分被遗弃。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打造出特色产业,把油茶老树桩改造嫁接为高档茶花品种,制作成盆景和大树桩景,3~5年价值就会成倍增长,每株卖价万元以上。
1.4 技术培训
苗木合作社的成员虽然都在一个村,但地块分散,很难集中到村部会议室培训。笔者利用白天他们进行生产的时间,有计划地到田里进行现场培训,现场教授一些比较实用的技术。如发展大规格绿化苗木、半乔木、彩色植物、藤本植物等主导产品的间种、套种、立体高效繁育,如桂花树、栾树、造型罗汉松地里和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树苗相互套种。套种的底层一、二、三年生的苗木就能及时卖掉或者移栽,这样同树种间套种的立体种植模式,年收入都在9万元/hm2以上,行情好时,年收入可达到12万元/hm2甚至在15万元/hm2以上。利用不同习性的树种套种,如采取移栽樟树套种杜鹃、红继木。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不同花木品种的生态、生长习性,使这些花木互惠互利,实现长效与短效结合,年收入都在7.5万元/hm2以上,比一块地繁育单一品种增收在2.25万元/hm2以上,而且风险也比较小。
1.5 帮助合作社的农户销售
一是利用在省农科院高桥基地搞建设的机会,有意定向向合作社的农户预定并采购苗木,帮助销售。二是高桥镇的苗木种植在长沙周边不是很出名,种植的面积远远比不上长沙县跳马乡、黄兴镇等苗木种植大户,所以没有购买者主动上门。针对这个问题,采取苗木合作社的农户主动到花卉苗木市场找销售大户或者园林公司,为他们定向生产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苗木,也可由科技特派员帮助寻找购买者。
1.6 团队服务
利用科技特派员本身是科研院所、高校老师、专业人士的优势特点,经常带领同事、科研团队成员一起去驻点。发挥团队优势,服务好合作社成员,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2 发展思路
2.1 理清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思路
做好群众思想转变工作,加强技术培训,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技术协会服务,向花木产业大村奋斗[4-5]。
2.2 制定长远发展目标,突出工作重点
与长沙县政府关于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谋划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一定要高度重视行业聚集效应,将花卉苗木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发展,作为两型社会龙头产业来发展,作为长沙县现代农业的典范和品牌来发展。在各级部门争取资金、种苗、农药、化肥等物资和技术的支持。
2.3 加强村级产业发展的领导,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
成立花卉苗木产业领导小组,组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连片种植、规模发展”的思路,建立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把政府、技术部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有机结合起来[6-7]。按照政府引导、政策协调、企业带动、合作社促动、科技推动的工作格局,加大对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积极支持和服务花卉苗木产业建设。
3 参考文献
[1] 陈宪宝.泗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科技,2011(6):22-24.
[2] 邱美琴,李朝灿,林铭沥,等.科技特派员创业体系构建与服务模式探讨[J].农学学报,2012(7):72-78.
[3] 张鸿,王自鹏,彭建华,等.强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J].农业科技管理,2012(3):64-66,76.
[4] 蒙绍荣,周叶林,韦丹辉,等.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工作中的服务模式——以广西玉林市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09(9):15-16.
[5] 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J].中国农村科技,2007(11):16-21.
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范文6
“三对接”是把学校专业教师直接派到县(市、区)、驻在村,实现学校与地方对接,科技与产业对接,教师与示范户对接。实施“三对接”是农职院校发挥传统专业的办学优势,集中人才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和锻炼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专业教师可借此机会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转化在产业上、贡献体现在农民增收上,实现自身价值;也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增强在当地经济中的辐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重要途径。教师服务“三农”的能力在实战中得到长足发展。
一、对接县市,规划产业发展
学校和有关县(市、区)“一对一”的校地挂钩,帮助解决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难题,为对接县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服务,每个产业建立1个科技示范基地,通过零距离科技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推进“一县一业”发展,使本区域内的八所农职院校对接县市的主导产业规模扩大了15%左右。教师在开展调研论证,结合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与地方农业部门共同制定高效农业规模化等产业发展规划,为农业产业升级描绘蓝图。在帮助县(市、区)制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二、对接产业,培育“一村一品”
驻村教师充分利用“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平台,开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技术攻关,切实加强种子种苗引种繁育,着力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如在丰县建造国内首家苹果避雨栽培棚,在高邮市围绕全面提升有机稻米、扬州鹅及罗氏沼虾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目标,着力构建“公司+产业协会+农户”等形式的利益共同体,制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的科技推广方案,大力开展“订单种养”或“合同生产”。在滨海县推进“良种工程”,实施以苏牧1号白鹅、苏姜黑猪为主的种源引进推广工程,促进两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一村一品”建设。“一村一品”培育,也加速了院校和教师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对接农户,引领农民增收
即教师与村“一对一”对接。农职院校教师作为对接乡镇的科技特派员,驻村担任科技村长,全面开展驻村入户科技服务,为所在村、示范基地和农户排忧解难,从田头到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成了当地农民心中科技入户的“活名片”,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深受当地政府和群众欢迎。
驻村教师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技术指导到位。采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方法,指导示范户采用高产高效新品种和高效生态安全新技术。把主推技术与常规技术集成优化,新技术与实用技术配套组装,在示范户中全面推广,提高了技术应用的综合效应,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二是技术培训到位。建立“驻村教师――核心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广大农户”的多级式科技推广网络,根据不同特色村、不同农时季节、不同种植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户培训相结合,通过举办培训班、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信息、发放品种简介和技术讲座资料、农林信息资料等形式,使种植户了解、掌握、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三是培育新品牌、开拓市场到位。根据当地实际,帮助成立相关产品生产营销合作组织,辅导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