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119―01

在幼儿园中学习国学对幼小的孩子而言,无论是对其知识的增长与智能的培养,还是对其情操的陶冶与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化意存高远,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们大都语言凝练、富有韵律、朗朗上口。通过对大量的国学读物熟读成诵,可以让幼儿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让国学启蒙教育渗透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启蒙教育

1.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国学。中班的主题活动《生肖故事》《八月十五月儿圆》《风筝飞飞飞》,大班的主题活动《开开心心端午节》《梦幻西游记》等,是典型的中国国学内容,有着浓郁的民间传统气息,且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活动的开展也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内容不光是计算、绘画、歌唱、古诗、儿歌等,也可以是与生活紧紧相连的生肖、月饼、粽子、风筝、孙悟空。其中,对自己生肖、身边人物的生肖统计、对月饼盒子的收集和手工制作月饼盒子使其变变变、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等活动将家长与幼儿园国学教育活动拉到了一起,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

2.在艺术活动中渗透国学。国学启蒙教育内容涉及广泛,选材众多。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环境影响、能力等因素的考虑,笔者选择了以剪纸艺术作为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活动的形式。活动内容以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沿线剪纸――幼儿在纸上剪出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幼儿剪自画图――幼儿剪窗花到中班下学期中对剪纸活动的系统的学习,对边折剪――三角折剪――四角折剪――二方连续。剪纸这项手脑结合的活动,对幼儿非常有益。既可以使幼儿从小接触、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在欣赏、创作剪纸的过程中,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创作思维以及情感思维。这种学与玩相结合的方式,能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能让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活动更丰富,让幼儿从小浸润于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中,并把其传承和发扬下去。这不仅丰富了幼儿对艺术的多种表现能力,提高了幼儿动手创作能力,更让家长看到我们的孩子与他人不同的一面。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国学启蒙教育

1.在一日生活中的浸润。

(1)教育活动的统一和开展。经典颂读以《三字经》《童谣》《古诗》《弟子规》等为主,增加班级主题活动和以自身特色为主的艺术活动。小、中、大班以“三个一”、“四个一”、“五个一”选择教学内容。以讲故事、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幼儿讲解内容,让幼儿理解诗词意思,体验国学。平日里播放古诗吟唱磁带,不断读、反复读,不断听、反复听,在读与听中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乐趣,营造出良好的国学氛围。

(2)生活活动中的浸润。以各类礼仪故事、忠孝故事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一些经典故事表演,在表演中熏陶幼儿情操、浸润幼儿品格。

(3)传承民间游戏的开展。民间游戏是积累生活经验创编而成的,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古老的游戏之一。其内容丰富,简单易学,集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放风筝、滚铁环、跳房子、打沙巴、踢毽子、放鞭炮、走梅花桩、各类手指游戏、拍手游戏等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能使游戏中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与发展。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心理的自助启蒙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幼儿身体的保护,而且要重视引导并鼓励幼儿去进行事物的尝试,满足他们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与教师一同培养幼儿的心理自助能力,避免一切事情代办的行为,重视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脱离开成人,自己亲自去接触事物,感受基础的心理情绪变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有效的引导幼儿去消除不良的情绪,关怀幼儿的心理需要。

一、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意义

幼儿自助启蒙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研究人员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情绪特点以及性格等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产生自我帮助行为的过程。幼儿阶段的行为意识较差,缺乏心理自助的方式和意识,这种自助启蒙教育迎合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启发幼儿形成初步的心理自助意识,引导幼儿学会生活中较为频繁使用的、比较简单的心理自助方式。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有助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心理调节能力和自助能力的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基础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心理发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在于唤醒幼儿内心初始的自助意识,逐步引导幼儿去自觉的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消除不良情绪,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以便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不良环境时能够及时作出自我调节,增强生活的适应性能力。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做好幼儿心理和生理的保健工作,通过多种训练方式,维护好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幼儿园不仅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同样要重视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长要协同所有教师一起,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念,认识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视幼儿的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发展的一个创新点,对于学前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扩展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高质量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出幼儿心理教育的价值。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发展,明确了自助的主体是幼儿本身,让幼儿不断增强心理自助的能力,让他们自助的去察觉心理和情绪问题,试着去处理这些心理情绪,通过亲身感受,与内心的这种情绪联系在一起,产生某种外部行为。自助启蒙教育引导幼儿自觉、主动的去参与到自身力所能及的行为活动中,与教师一起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正确发挥出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自我独立和自我创造、调节情绪的机会,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的参与到外界环境中,进而健康的成长,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质量的完成。

二、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途径

在进行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时,最重要的过程时引导幼儿去认知自身的消极感受,认识到消极情绪的危害性,让幼儿学会初步的心理自助方式。其次就是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幼儿去参与到心理自助的过程,通过一定的努力去尝试自我心理的自助调节。最后就是让幼儿深刻感受到自身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以及经过自己努力自助后的效果。这三个阶段是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的,认识到不良情绪后才能为之后的两个阶段提供前提条件,三者相互交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协调好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这三个阶段,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幼儿心理自助教育的发展。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点,采用比较形象、生动的方式,有意识的让幼儿认识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区别,例如,设计一些情境、幻灯片等,让幼儿认识到伤心、愤怒等消极情绪与开心等积极情绪会带来的不同结果,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幼儿自觉主动的去否定消极情绪,启发他们形成不良情绪的自助意识。利用一些简单、儿童化的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尝试,通过角色互换化、替代活动法等方式来引导幼儿去想办法消除不良情绪,在产生这种情绪时可以转换思维,去找小朋友玩,找父母和老师诉说,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幼儿形成简单的心理自助方式。教师要进行一些专项训练,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自助教育的要求,有选择性的创设一些儿童情境,尽量贴近幼儿的生活,进行心理自助能力的集中训练。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家长的培训,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进行心理自助方式的学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依赖关系较强,父母很容易就能够感知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在父母面前也会很自由的表达自身的情绪。教师要增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常常与家长配合互动,一同去发现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自助教育方式和技能,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要与家长一同努力,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情绪变化,协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心理自助方式。让幼儿认识到各种消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感受到通过自身的努力后情绪转变所带来的积极效应,通过各方面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敏,静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04):135-136.

[2]王晓棠.自我效能理论在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12):102-103.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3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最后,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4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弟子规》 良好品德

3到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现在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幼儿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存在很多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如没有礼貌、乱发脾气、自私、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针对以上现象,在幼儿园期间,对幼儿进行品行教育非常必要。《弟子规》就是一部非常适合幼儿园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国学”经典,它内容浅显易懂,是启蒙养成、教育幼儿的最佳读物之一。近两年,我们有幸参与了市级国学经典课题,开展了子课题《依托国学经典促进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之研究》。尝试运用《弟子规》中经典内容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那么,如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弟子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呢?我园的做法如下:

一、活动前,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弟子规》内容

《弟子规》1080个字,360句,113条做人准则,内容极其丰富。由于活动时间为每周一节课,因此内容的选择就非常重要,需要教师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学习、能够满足当前幼儿需要的内容。例如幼儿刚入园,我们会特别注重对幼儿的礼貌教育,结合幼儿的这一需要,我们会开展教学活动“父母呼,应勿缓”,通过各种手段让幼儿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的含义,使幼儿懂得在生活中尊重父母和身边的人,对人要有礼貌。又如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感到新鲜、好奇,有时对班级的玩具会爱不释手,有的幼儿甚至会偷偷地把玩具放在口袋里带回家,针对幼儿的这一行为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物虽小,勿私藏”,很好地解决了幼儿的行为问题。每一年龄段,每一学期我们都会根据幼儿的需要,结合主题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开展活动,让《弟子规》为幼儿的当下需要服务。

二、活动中,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以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方法。小班幼儿的行为受情绪影响大,他们的学习投入性和主动性受情绪和兴趣支配。因此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能够马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进入故事、视频环节,通过故事或视频引发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探究欲望。例如“父母呼,应勿缓”教学活动中,通过认识新朋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视频与同伴讨论,宝宝答应妈妈了吗?为什么?如果是你,妈妈喊你,你会怎么回答?通过视频让幼儿理解“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法。游戏可以让幼儿与同伴进行有效的互动,体现动静结合。例如“宽转弯,勿触楞”,我们通过创设沿线铺路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体验宽转弯的含义,既有趣又好理解。

三、活动后,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培养良好品德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5

【关键词】教子孩婴 蒙以养正 潜移暗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3-01

我国传统文化常称幼童为童蒙,就是初入学的儿童。那么,所谓蒙学简单说就是我国传统的启蒙教育。《辞海》对蒙学的解释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德育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术》、《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的年限。采取个别教学,注重背诵和练习”。我国学术界对蒙学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广义蒙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启蒙教育,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等内容;其二是狭义蒙学则只是启蒙教材。我国的蒙学教材非常丰富。徐梓先生《中国传统蒙学书目》中收书一千三百多种,也可堪称世界之最。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些丰富的蒙学资源为当代课程建设服务,也就是要古为今用。我这里主要探讨我国蒙学教材中的主要精神对当代新课程建设的启迪意义。我国传统蒙学教材中的蒙学精神主要体现在“教子孩婴”、“蒙以养正”和“潜移暗化”。

“教子孩婴”是我国传世文献《颜氏家训》里的教育思想。《颜氏家训》认为我国古代的帝王圣贤,孩子生下后,很小的时候,就有少师少保来负责教他孝仁礼义了。普通百姓虽然不能和皇家一样,也当在孩子小的时候,能识人颜色,知人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诲,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叫他什么不能做他就不去做。这样几年后,可以不用体罚,父母既威严又有慈爱,子女因畏慎而产生孝心。但我看世上有许多人,只知道爱而不懂得教育,做不到这些。孩子的饮食行为,都随心所欲。做得不对应训诫的时候反而夸奖他,应当诃责的时候反而嘻笑,等孩子长大懂事后,还以为理法就是这样。骄慢的习惯已经养成,这时候大人才来管教他。就是打死他也不能建立尊长的威信,孩子的忿怒天天增长反而会增加他的怨恨。等孩子长大成人,终是德行不好。我们可以把这种教育理念概括为“早教为贵”的思想。孔夫子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就好像天性一样,习惯会成为自然。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俗话说,教育媳妇要从她初来时开始,教育孩子要从他小的时候开始。《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特别体现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巨大的启发意义,要充分认识儿童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子孩婴”是多么智慧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要早教,要抓住时机,养成好习惯,习惯如自然,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司马光曾经针对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观念,认为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教育人类学的核心思想就是积极肯定人对教育的需要,人是可教育的动物,人不受教育就不可能是一个人,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造物。人乃是文化生物。我们必须站在教育人类学的高度上认识和理解“教子孩婴”的理念,就不会陷入破碎的实用主义的深渊,盲目任性诋毁教育的伟大意义。

孩子国学启蒙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 启蒙教育 素质教育

互联网时代由于大多数知识可以随时随地从“云端”获得,知识的储存已经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反之技术与管理的创新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竞争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从教育层面看也就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传统的教育观的指引下,更多的国人正在走着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道路。比如,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用家长的话来说,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看法奠定了一种基调:竞争在所难免,所以要时时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因此越早启蒙越好。然而,在这种压力导致的教育热潮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成果,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收效甚微,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启蒙教育开始

人的创造能力直接受到启蒙教育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中外启蒙教育的比较中得到印证。从现在流行的胎教、幼教,可以看出当今国人的教育意识真正贯彻到了从娃娃抓起。3、4岁的小孩,就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送去学这个培训班那个特长班,孩子和家长在重负之下都苦不堪言。反观西方的一些国家,在幼儿园甚至小学期间都不会给儿童太大的学习压力,孩子们基本上是玩过来的。以教育水平世界顶尖的德国为例,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的都被禁止,这种规定还被写进了《基本法》。德国的小学生也没有什么功课负担,孩子们只需要上半天课。一般是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德国教育界的普遍观点是: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只会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

幼儿的浑沌阶段其实是一个十分宝贵的阶段,过早开发利用,灌输给他以确定性、明晰性为主的知识,会使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干涸。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3岁的小女孩学会了字母“O”,小女孩的妈妈因此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这位母亲认为幼儿园剪掉了女儿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最后陪审团的23位成员被她的辩护词感动,幼儿园败诉。而这位母亲的这段辩护词后来竟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①玩的权利;②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孩子的家长会觉得非常骄傲,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确实学到了东西,这是幼儿园教育成功的体现。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外的幼儿教育理念不同也许是导致两者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如果认同了启蒙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阶段的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呢?《庄子・应帝王》讲了一个“被凿七窍而死”的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个故事发人深省,“浑沌”喻天然状态或人的自然天性,“凿七窍”喻人为,引申为以人为的方法束缚摧残人的自然天性,必然导致人的精神自由的丧失。我们总是惊叹于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把宇宙看成和他一样活跃可爱的生灵,他认识的世界是一个主客未分的整体,也就是一个浑沌的世界。浑沌这个词,在人类神话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有开天辟地的神话,开天之前,天和地就是浑沌如鸡蛋的一团。《圣经・创世纪》这样写道:“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浑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希腊关于天地起源的神话是这样的:“最初的宇宙一片浑沌,浑沌神名为卡俄斯。卡俄斯生了地母该亚。该亚又生了天神乌拉诺斯。”三大文明都认为创世之前是一个浑沌的状态,也就是说,浑沌中自有无限的创造力。这一点在儿童的游戏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儿童玩游戏时,完全进入他们自己创造的情境之中,他们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儿童的游戏自有它的深意,事实上最高水平的科技、艺术就是最高水平的游戏而已。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写道:“儿童在游戏时意造空中楼阁,大概都现出这几个特点。他们的想象力还没有受经验和理智束缚死,还能去来无碍……念头一动,随便什么事物都变成他们的玩具,你给他们一个世界,他们立刻就可以造出许多变化离奇的世界来交还你。他们就是艺术家。一般艺术家都是所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反观我国现在的启蒙教育现状,家长早早把还应当沉浸于游戏中、发展自己想象力的孩子送进课堂,把逻辑性的概念灌输给他们,这无异于扼杀儿童宝贵的想象力、创造力。这种在儿童阶段应该充分发展的能力,一旦扼杀,很难再找回来。西方国家的儿童教育看起来是非常闲散,这样正好保护了儿童最可贵的天性――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可见保持儿童的天性,不刻意去破坏这一浑沌状态,即保护好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是这个时期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式的应试教育的失败从另一个侧面反证了上述主张。世界公认中国的学生非常聪明,应试能力特别强,在各种国际大赛中频频拿奖,但是创新精神欠缺。外国的学生考试也许不一定拿高分,但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特别强。据新华网2010年8月5日报道,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美国专家评论,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

3 应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共识,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既要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看,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目标都是相一致的。如姜秀华认为素质教育内涵应包括九大方面,其中包括“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等内容。而史根东综合国内研究学者的观点,指出素质教育主张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作为首要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作为育人目标;强调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等等。这一系列的主张和举措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是基本一致的。当代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全面的知识、较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团队意识、卓越的实践能力、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因此应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并非无章可循。首先,要大力提倡质疑精神和鼓励追求自由、真理的思想。好的教育应该是可以解放一个人心灵、充分挖掘一个人潜力的教育。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一个崭新的浑沌的个体,充满无限的可能性。随着教育、阅历的增加,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思维习惯。确实,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常识,但有时常识能成为束缚我们的教条,因此我们还要有能超出常规的眼光和想象力。所以提倡学生要具有质疑精神,反对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也就是提倡学生要有想象力、要有自由的思想。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认为,教育家就是解放者。在《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一书中,他说:“而教育则是解放,是扫除一切杂草、废品和企图损害作物嫩芽的害虫,是光和热的施放,是夜雨充满爱意的降临。”即是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活泼自由的思想,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最终实现自我教育。其次,教育不可偏科。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需要建立起一个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世界,这一点有赖于我们的理性。在学科上来说,这是科学教育着重培养的素质。如果我们要有所创造,超越现实世界,去发现和现实世界不一样的东西,那就需要我们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让我们超越现实,遨游于另外一个自由的世界,这就有赖于人文学科的教育了,尤其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道:“如果我们把感性规定的状态称为自然状态,把理性规定的状态称为逻辑的状态或道德的状态,那么,我们就必须把这种实在的和主动的可规定性的状态称为审美状态。”只有在审美状态中,人才是全面都能够得到和谐自由发展的完整的人。审美状态既不受自然的强制,也不受逻辑或道德的强制,却以这两种方式活动,因而这种状态可称为自由的心境,自由状态下的人才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现在普遍重视理科教育而轻视文科教育,学生受限于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这也是创新力落后的原因之一。最后,应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美国为例,该国历来都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教学做一体的学习模式,要求“学生边学习书本知识,边完成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有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发展的活跃气氛。”正是这些正确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了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一大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科技精英。反观中国,由于从小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毕业普遍被用人单位批评为“眼高手低”的人。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实践操作训练应贯穿于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始终。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我们的深思。事实上,直到现在,中国也只有一个莫言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远远落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中国创新能力落后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教育,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科技和管理创新成为无源之水。面对这样的拷问,着力于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将创新教育贯穿素质教育的始终或许是一个不二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业新.庄子[M].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2.10:72.

[2]朱光潜.谈美[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2:93.

[3]姜秀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新认识[J].教育探索,2002.12:30-

31.

[4]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J].教育科学研究,2000.1:17-19.

[5](德)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M].周国平译.译林出版社,2012.3:5.

[6](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译林出版社,201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