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科学与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技术范文1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 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并依据学科的教学体系的结构为基础,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切实做到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为关键目标,并注重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中的现状与问题

1.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落后

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学者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制于我国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中采取了灌输式的知识教学,以主导性的地位让学员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大部分学员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在实验内容上的安排来进行被动学习,学习过程十分死板,在实验中完全根据实验指导教材中的详细步骤模仿式的一步一步操作完成即可的过程,虽然也让学员参与了实验实践学习,并能得到实验原理的结果,但并没有发挥学员的学习实践动手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故障,学员在很多情况下则失去了解决能力,这种教学过程是不能与当前社会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人才需求的发展相适应。

1.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结构不合理

当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并没有针对部分理论科学内容进行探究性的实验和设计性的实验教学计划,而对于电子信息科学的实验内容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之间的系统性实验,仅仅通过观察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并不能有效完成,尤其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设计性实验更难完成。所以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多项综合性的实验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教学结构,才能提高学员的实验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1.3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建立健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有效通过专业性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的结合后的综合型学习情况的考察,这与学员的学习水平的高低是否能充分适应工作之后的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但当前实习岗位和任务分配及管理过程还没有建立起全面而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在学员进入企业单位实习和岗位培训锻炼之后的实习过程并没有一定的规划和目标,过于盲目和任意。另外毕业设计虽然从客观上而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严格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学员为了找工作或者备考深造造成对毕业设计的忽略和不重视,造成部分学员并不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去用心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致使学员的整体学习能力的评价和考核也失去了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

2 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建立新兴的学习技术平台和综合实训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持续建设专业实训室,给专业提供一定的技术平台,来对多门学科课程进行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实训室,为教学者和学员都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平台支持,来对专业课程的各个项目予以优化和升级,建立学习型课程。近年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不断推广和加强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让学员通过综合实训来完成课程项目来巩固知识体系和提高电子信息科学的实践职业技能。另外,教学者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来制定可行性的实训计划,让学员在实训中提高自我实践和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实践技能水平。

2.2加强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

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的发挥,并将这种作用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让学员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学习技能。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讲,学员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对实践操作训练能力,不断通过实践教学的引导和学员的自主实践训练,完成对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理解,从而掌握和应用到今后的工作需要中。因此教学者要根据教学情况,创造必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3通过电子竞赛提高学员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应大力提倡和支持学员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可建立开放实验室,让学员自主动手去大胆发挥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电子创新的实验操作;还可以成立有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组织协会,展开电子科技创新的比赛和活动,还可在假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者,要鼓励学员多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电子设计竞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方也应积极为学员创造竞赛的条件,包括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等的提供,鼓励学员通过专业方面的电子科技创新竞赛的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4用项目导向法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实践课程

课程教材的内容学习是教学的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学员知识学习的基本参照,为了提高学员的电子实践学习能力,可设计专业实训时,通过引入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一个个实训项目,来激发学员自主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质量水平,把教学者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学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员在电子专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与时俱进,并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学员的自我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优化配合,吸引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员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实践应用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信息科学与技术范文2

1.1专业口径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门新兴专业,目前仍然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阶段,因此大部分学校对于该学科的课程设计上并未进行严谨的考虑。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学等专业学科,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泛,专业口径过宽,这就无法有效体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在课程设计时并未对该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这些原因都导致大部分学校内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等理工学科之间没有很大区别。目前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1.2师资力量不雄厚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还处于建设与发展初期阶段,其师资力量还十分欠缺。很多高校中真正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教师严重不足,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因此这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给学生传授及时有效的前沿知识。加上校内一些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校内师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1.3缺乏专业实践力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许多高校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合理的实验课程安排,然而实验课程只是单一的让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型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填写实验报告。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起了限定作用,影响学生自主研发和设计的能力,加上实习过程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严重影响着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上的实验实践能力。

1.4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不足国内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讲解时,只是一味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等方面知识并未给出更多的研究和讲解。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此外,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味沿用以往教学经验,并未结合课程实际和新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并有得到一个有效引导,进而产生排斥厌烦的情绪,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法达到预定教学成果。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2.1加强专业方向建设,突出学科特色对于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专业口径过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的问题,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突出该专业科学特色。针对该专业特点对一些基础特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重点调整和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计算机、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和电磁波这四个方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应当以这四个方面作为教学方向,将培养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并形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系统体系。

2.2提升整体师资力量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学科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关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并完善自身专业教学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目的性的学科教学。其次,学校应当资助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工作。因此,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有效提高教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

2.3强化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强化对知识的运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主。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实验的关注度,重视实验教学,同时加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此外,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要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机会。

3结语

信息科学与技术范文3

开始第一天,好奇的我们,带着好奇的心情,各自迫不及待的地向工程训练中心飞奔。同学们个个朝气蓬勃、精神焕发,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生龙活虎,激情飞扬,还时而散发出一股青春的气息。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目的地——河南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理工大不愧是河南最好的工科院校之一,这样的工程训练中心足以与重点大学相媲美了。按学校安排的日程,各个实习班先集合在一起由实习的老师先给我们讲解实习中的安全事项。然后各就各位,到各自的实习车间,第一次瞧见这么多的机器这么大的车间我唏嘘不已,由于是第一次来指导教师郑重的向我们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没有一个同学乱动机器。而我们一组就更不会乱动了,我们第一项是铸工。这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们在家就见过人家用铝铸造铝锅了,但是我们还没有谁动过手。首先我们在展板上学习了铸工的实习内容和安全操作规程。

我们这个工种的实习教学内容:

一、铸造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

二、型砂蕊矿应具备的主要性能及组成;

三、型砂的结构,分清零件、模样和组件间的差别;

四、型砂的作用、结构及制造方法;

五、铸件分型面的选择,手工两箱造型的特点及应用,三箱、刮板、机器造型等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六、熔炼设备、浇铸工艺以及浇铸系统的作用和组成;

七、铸造缺陷及其产生原因,特种铸造的特点及应用。

然后是安全操作规程:

一、进入工作场地必须穿戴工作服,禁止传塑料底和胶底鞋;

二、工作前检查自用设备和工具,砂型必须排列整齐,并留出通道;

三、造型是要保证分型面平整,吻合。烘模造型有缝处要用泥补牢,防止漏铁水;

四、禁止用嘴吹型砂,是用吹风器时,要选择无人方向吹,以免沙尘吹入眼中;

五、搬运砂箱和砂型时要按顺序进行,以免倒塌伤人。调运重物或砂箱时要牢靠,听从统一指挥。操作时,随时注意过顶行车铃声,避让调运重物;

六、浇铸铁水时应穿戴防护用具,除直接操作者外,其他人必须离开一定距离。两人抬铁水包时要稳,步伐要一致;

七、浇铸前必须烘干铁水包,挡渣棒要预热,贴水面上只能覆盖干草灰不能用草包等易燃物;

八、浇铸速度极流量要掌握适当,浇筑是人不能站在铁水正面,并严禁从冒气口正面观察铁水;

九、发生任何事故时,要保持镇静,服从统一指挥。

信息科学与技术范文4

关键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多维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93-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表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高等学校应该也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实践教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2]

光电信息产业是湖北省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光电子行业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成为湖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是光电产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战略关键时期,大力培养高水平光电产业技术人才、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实现光电子产业战略目标[3]。本专业面向我省战略新兴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具备光电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具备设计节能环保光电产品的能力,能在光电产业、科研部门从事光电信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使用与维护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文针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和专业发展特性,以武汉工程大学理学院校内实践环节、校外实践环节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三位一体实践平台为例,讨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和意义。其探讨对本专业建设发展以及其他理工科专业建设发展有一定意义。

二、现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3正式招生,至今已经发展12年,开设了光电子、激光和光通信等3个专业方向,并在筹建光学信息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光学、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电子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光通讯、激光技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但在专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与实践脱节

光信专业课程设计包括光电子电路、工程光学、光通信技术、光电技术、激光技术、太阳能光伏系统等,其学时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是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有效支撑。但通过与企业沟通和与往届毕业生沟通了解到,专业课程内容存在陈旧落后,理论脱离实际,缺乏社会实践性,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单位后发现所学知识用不上,而实际需要的知识又没学的现象。不仅课程设计,专业开设的各个实践环节之间也出现脱节现象,各自为政,缺乏有设计的联系。

(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合理

大部分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仍然和普通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一样,比如实验仅仅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一部分,普遍只占总成绩20%,而这20%中还主要以出勤率和实验报告,基本上老师的主观印象评价占主要成分。而独立于课程之外的生成实习环节也存在这一问题,对其的评价主要依赖企业出勤率和实习报告,其最后成绩往往流于形式,而缺乏对实习过程中本应最重要的实践过程及创新性的体现。这些不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最后会大大影响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致使学生对实践类学习项目敷衍忽视。

三、多维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专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借用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合作办学平台,借鉴国内外高等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经验[4-6],通过与光电高新企业密切合作,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光通信器件、激光加工、太阳能应用和LED节能环保照明等领域培养从事光电系统设计、光电技术应用以及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

针对光电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加强具备国际视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有的实习基地基础上,进一步扩宽和深化校企合作。专业每年派遣若干名具备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产品研发和现场管理,培养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解决企业高水平专业人才不足的实际困难。另外,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验指导和专业教材建设,让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和研发需求,避免教学和生产实际的脱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多维实践平台建设

专业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2部分。在校内建设有光电子创新创业基地和专业实验室,基地室内面积约300平方米,指导教师8名,接纳规模40人,专业实验室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学校拟再投入300万元建设飞秒激光实验室,目前正在申报湖北省光学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随着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完善,课外实习实践基地的成形,能为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的实施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在校外部分,院里已经签约校外实习基地6个,接纳规模120人,能够承担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实践,以及职业岗位技能培训。

1.三位一体实践平台硬件的建设。现有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巩固、规范,进而开拓新的学生生产实习基地;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和运作管理,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性;促进光电专业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和规范。

2.三位一体实践平台运作机制的建设。构建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教研室的互动、协作,促成校企联合研发模式的建立,以研发合作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应用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3.根据合作的光电信息企业的需求,采用订单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调整专业实践培养内容,优先为合作单位培养合格本科毕业生。

四、结论

多维实践教学系统改革依托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针对光电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创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李晨霞,康娟,夏涛.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6):35-37.

[3]王宁,贾传磊,焦志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科技信息,2008,(23):372.

[4]王建伟.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等理工实验与实践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2(9):25-27.

[5]刘艳春.多维教学模式的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4):55.

[6]郝鹃,路美秀,安清波.多维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1,(12):145-146.

信息科学与技术范文5

关键词:发展;前景探讨;电子技术

如今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当然不能缺少信息科学与技术这方面的人才,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前景是不错的。展望未来,电子产业(包括方兴未艾的光电子专业)还将继续站在世界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一如既往的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一、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通信与广播电视、厘米波与毫米波技术、传感与自控、雷达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超导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微电子技术、电子离子光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显示、光电子技术和真空微电子学、传感技术与应用系统等方向。

专业基础课程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编程语言、英语、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数字图像处理、信息论基础等。

我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曾经在“信息技术与微电子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未来10年是我国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关键时期,国家将微电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优先扶植发展。而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无疑是国家加速结构重组进程的重要手段。现在电子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也逐步提高,邮电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就由1994年的1.10%上升到1998年的3.03%。电子信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

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最早开设电子信息学专业的学校,并且一直与世界最新科技发展保持同步,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培养出了许多著名人士,例如我国搜狐的总裁张朝阳就是从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我国最早开设本专业的是清华大学,并且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1999年招生34342人,占招生人数的2.24%,并且每年的招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二、本专业在国防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毋庸置疑的是,信息技术无论是在国防还是国民经济中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据我比较了解的通讯行业和信息产业来说,人们常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在通讯行业中,十几年前手机还是人们炫耀的资本,计算机还是不为人们所熟识的陌生物,但是今天,手机和计算机已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的家庭,渐渐地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这期间,微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电路、以及集成电路系统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光令人们诧异,更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下一个十年会是什么样,没有任何人可以精确地做出预测,因为发展的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而信息产业可谓是国家鼎力支持的一个产业,几年前部委改革时就单独成立了一个信息产业部,而且信息产业部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在提高,这当然不是国家行政干预的结果,而是政府积极适应市场的一种行为。国家已经预见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预见到信息产业在未来经济地位中重要作用,所以国家积极调整政策,以顺应这种发展的趋势。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大力扶持可以说就是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毕业生的最大鼓励与帮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市场做大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多了。虽然从根本上来说是市场自发运作的结果,但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也是功不可没。对于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来说,人才可说是必不可少的剂;同样的,迅速扩大的信息产业市场也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毕业后从事任何与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广阔,社会需求量大,可以成为:

通信系统设计工程师――各种有线及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电路设计工程师――各种电子电路、设备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计算机开发人员――计算机应用领域的软硬件开发。

信息技术已是经济发展的牵动力量,而在关系到一国生死存亡的军事领域,电子工业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现代战争越来越向高技术、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电子战已经成为杀伤敌人的一种强大手段。任何国家都不想在全球的信息战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投入都非常大,即便是非常“烧钱”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也不惜重金投入,以期在新时代经济及战略争夺中居于主动地位。下面我就谈谈本专业在当代军事高技术中的应用。

信息科学与技术范文6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1 引言

陕西理工学院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扎根秦巴山区,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神圣的使命,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成为支撑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新成立的专业,在专业方向、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和考试环节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为了适应现在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克服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贯彻我校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专业教学模式发展进行探索。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目前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理论课内容陈旧,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开设先后存在问题。3)实践环节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4)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对新技术应用、开发设计能力有待提高。5)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并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我校是地方院校,我们有责任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有较厚基础、较宽口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模式,制定的培养目标应跟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时刻关注人才市场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等的需求变化,同时也应考虑到部分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索、深造的需求,为它们敞开发展空间和留出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拟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在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上,设定了多个专业方向,并且切实加强了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实现了“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4 2010版教学培养计划

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计划课内总学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2350学时。论文参考。公共平台课程比例35%(其中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例约占5%),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比例30%,专业平台课程比例22%,专业方向平台课程比例13%,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为7:3,实践性教学环节,40-45周,总学分25-30学分。对2010版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中做到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论文参考。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间的逻辑性,结构上的科学性,开发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控制课内总学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类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建立培养计划的年度审核制度,根据经济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4)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大类培养及复合应用型培养,以强化通识教育、大类学科基础教育。相近专业应实施分段培养模式,实行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教育;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开设专业方向;同时,辅之以辅修专业及第二专业培养,拓宽专业口径。

5)将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层次培养各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

5 课程设置

在2010版的专业培养计划中,根据现有实验设备、师资及目前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设定专业培养方向:信息与通信和信息技术与应用方向,每个方向设立专业方向必修课与方向选修课。方向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专业理论、科学素养、技术和研究能力的要求。删除了原有计划中知识较陈旧的课程,新增《虚拟仪器技术》、《Matlab及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锁相技术》等课程。课程设置还做到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

2010版中加强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40-45周,总学分25-30学分。包括社会实践、计算机技能强化训练、高级语言编程实训、生产见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Ⅰ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门专门的实践环节课程开设,要求学生自己组队,选择教师开发电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其设计作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能力展示。为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将第八学期课程全部提前,第八学期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6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鼓励教师搞科研,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在科研同时带动学生中骨干分子参与科研项目开发,提高学生科研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

2)自主式学习教学网络建设。教师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课程相关资源上传到校内教学资源网,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并提供相应的师生互动平台。

3)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并建设和完善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为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给优秀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设计和研究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等。

4)动态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教师在上课之前备课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进度和最新科技发展及时补充调整内容,给学生发放相应的材料。

5)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可以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解决企业招人难,学校就业难的难题。

7 结语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不断学习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深入到相关专业领域中去,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只有针对社会需要,紧随现代电子技术发展,按照“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才会是最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明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68.

2、包永强,王青云,刘化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65.

3、林钧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93.

4、蒋海涛,尚晓星.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7(17):23.

5、李敏君,王荣芝,杨昕卉,王淑玉,张梅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123.

6、赵华君,程正富,朱家富,曾祥伦,石东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