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范文1
【关键词】军民融合经济军技民用策略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重要性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既有利于我国国防军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促进我国兵器装备的发展,又可推动我国民用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态势下,促进西部大开发,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更具重要的意义。
发展军民融合经济是增强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是发展
加大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改制和转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转民”是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范文2
基础功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金融业与其它行业的关系,是互为依存和互为发展的。即,金融业兴,百业兴;金融业衰,百业衰。前几年,在东南亚暴发的金融危机波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惨痛事实,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佐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制约和决定着社会其它各行业的经济发展,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是十分显著的。
服务功能。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显著功能就是服务。它在银行、保险、证券等众多领域,向社会各行业的经济生产,提供着各种各样卓有成效的金融服务,以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健康发展。发达的金融服务,为各类企业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和理想的流通市场,实现了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从而有助于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调控功能。社会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金融信贷资金的依赖。金融业为社会资金转移到最佳使用者手中提供了便利,使资金流向社会收益最高的地方。即,金融业在信贷支持和资金投向上,利用信贷“闸门”,对效益优劣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实行扶优限劣,限制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差的企业,扶持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有助于金融资金从不善经营管理的企业流向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从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促使社会各行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范文3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对策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兴衰和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繁荣的保证,也是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我国县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2%,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县域经济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见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城乡协调发展,关系着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是县域主导产业不明确,没有发挥比较优势,目前县域经济的产业小而全,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只有少数经济强县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第二,县域内的传统产业效率低下,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第三,小城镇建设缺少规划及资金投入,少数较发达县域已改变面貌,但大多数发展滞后,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第四,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比例过低,行政审批手续繁琐,经营范围受限制;第五,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县级政府职能部门没能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和水平,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真正使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1)依据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县域主导产业。依据自身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并且重点开发。要充分“盘点”县域内的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突出比较优势,发挥特色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县域内的资源,选择和培育好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关联及配套产业的建设,形成一批有影响、有辐射力的大企业。(2)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就要推进产业化,同时也要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也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因地制宜,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3)推进城镇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工业化则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加快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其次要转变管理理念,对有商业价值和经营价值的资源要素进行资本化运作。最后,要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形成工业产业集聚效应。(4)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一大特色,在县域经济发展较落后,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应该大力激发民间主体的创业热情,使民营经济成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阵地。对民营经济应降低门槛,放开经营范围和管理限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首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要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三是要大力培养一批民营优秀企业家,为县域企业增添生机和活力。(5)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要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就不能将思维局限在县内经济,而要着眼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分工和协作。优化县域投资环境,为吸引投资创造条件,并且要创新招商理念,扩大招商规模,提高招商水平。(6)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升县域科技水平。创新与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县域经济要做大做强必须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人才强县战略。尤其是对科技水平较落后的县域更应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首先要保证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其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再次要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吸引德才兼备的人才前来创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 考 文 献
[1]姚超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念文.安图县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8
[3]张立华.关于发展县域经济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7):44~45
[4]刘俊杰.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0)
[5]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范文4
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十五”期间的艰苦努力,全县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初步改变了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状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是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步阶段,继续加快我县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一、“十五”公路建设回顾
“十五”期间,在上级有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县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自治州投资,并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加快了县乡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国省道干线公路改扩建,全县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公路通行条件极大改善,初步扭转了公路交通交通运输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落后局面。
至2005年,全县共有12个乡镇58个行政村有5个乡镇19个行政村同油路,通车里程1261.4公里。其中:国道566.378公里,省道188.168公里,县道113.705公里,乡道246.16公里,专用道路147公里。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0.62公里,三级公路708.546公里,四级公路361公里,等外公路127.245公里。与“九五”末相比,通车里程增加100余公里,路网连通度和公路技术等级低、路网路面铺装相对较大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综合公路网不完善,总量不足。县城至各乡镇场及我县周边主要城市的公路骨架尚未完全形成,公路网处于间断状,其功能和效益难以发挥,特别是山区的对外交通不畅,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公路网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不协调。加快旅游经济发展是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支撑巴音布鲁克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交通通道尚未建成,游客在途时间长、舒适程度低、体力消耗大,旅游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三是公路等级较低,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总量较少,四级及四级以下公路占公路通车总里程的28%,通行条件差、通过能力低;四是公路管理和养护相对滞后。目前,县乡道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但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到公路使用寿命。
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继续保持较高的建设速度;县乡道路建设必须符合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要求,要与自治州公路网布局衔接,完善本县公路网;正确处理公路建养并重的关系,提高投资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公路通乡率和硬化率达到100%,通村率和通村硬化率达到80%,农村公路网络骨架基本形成,建立县城与重点乡镇相连的三级以上公路为主的畅通公路网;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三)面临形势:交通部已明确提出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抓紧做好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五年千亿元规划”的前期准备。力争到2010西部地区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同时,继续实施“通达”工程,力争到2010年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自治州也提出从2005年至2010年实现交通发展四大宏伟目标:“一是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建设400公里左右的通达公路;二是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路;三是6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路;四是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可以说,农村公路在今后5年面临着良好的形势,大力兴建农村公路已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机遇难得,我们必须抓好机遇,全面完成我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三、“十一五”公路建设的重点
根据自治州公路发展计划和和静县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十一五”公路建设以 县乡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国省道公路改扩建。县乡公路是农村的主要交通线路,要坚持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当地小城镇建设、资源利用以及山、水、田、林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连接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农业、生态、矿山、旅游等资源开发和贫困乡村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不通油路的乡镇和行政村、自然村的“公路”建设;加大客运站点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
1、通达工程
目前,全县12个乡镇中未通油路的乡镇有克尔古提乡、巴音郭楞乡、额勒再特乌鲁乡、巩乃斯沟乡、协比乃尔布呼乡,阿拉沟乡和巴音乌鲁乡,其中巴音郭楞乡距217国道2.7公里,额勒再特乌鲁乡距321省道1.5公里,巩乃斯沟乡距218国道1.5公里,“十一五”期间国省改造以后,通乡油路目标即可实现。克尔古提乡和协比乃尔布呼乡、阿拉沟乡通乡、巴音乌鲁乡是十一五期间通达重点工程。预计完成95公里的四级油路新建工程。
全县共有58行政村,至目前通油路的村仅有19个,在“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工作力度,按照上级交通部、交通厅政策,力争实现村村通,有条件的尽量采取一切办法铺油,对于里程长,经济社会影响力较大的行政村列入通达工程,完成砂石路面的改造。预计完成823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路新建工程。
2、通畅工程
针对目前已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以及需要改建的专用公路、资源公路,下大力气争取资金,进行改造升级。预计完成128.6公里的三级和四级公路改建任务。
3、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
根据目前的发展来看,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道路道路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严重制约着各乡镇和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新建力度,将重要的村与村之间进行连接,预计新建600公里的四级油路或砂石路,以形成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
4、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建设
加强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公路调查工作,切实摸清这些村的公路现状,在“十一五”期间有限安排建设项目,我县共有6个自治区级贫困村,需新建195公里的四级油路和砂石公路,以解决贫困村和较少民族村同公路的问题。
5、客运站点建设
目前,全县12个乡镇有巴音布鲁克区、巴润哈尔莫墩镇、哈尔莫墩镇、和静镇、乃门莫墩乡、协比乃尔布呼乡、巴音郭楞乡、额勒再特乌鲁乡、巴音乌鲁乡、巩乃斯沟乡10个乡镇已建立客运站点,其中巴润哈尔莫墩镇、哈尔莫墩镇、和静镇、巴音布鲁克区4个乡镇可在2005年实现乡镇客运站标准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可实现巴仑台镇、巴音乌鲁乡、乃门莫墩乡、协比乃尔布呼乡、巴音郭楞乡5个乡客运站标准化建设目标。克尔古提乡、阿拉沟乡、额勒再特乌鲁乡、3个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常住人口较少,暂不列入“十一五”建设计划。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渠道
"十一五"末期,建设农村公路1766公里,其中:通乡通达公路92公里,通村通达公路824公里,通乡通畅公路30公里,通村通畅公路110公里,重要的村与村之间的公路600公里,专用公路110公里,实现通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全部实现通沥青或砂石路的目标,基本解决我县农村公路网三低(路网连通度低、公路技术等级低、路网路面铺装率低)问题。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2903.3公里,公路网密度为7.85公里/百平方公里,较2005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公路发展逐步适应全县工业化建设和城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十一五"期间,预计投资金额达38688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5000万元,乡镇自筹13688万元。
五、实现规划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1、继续将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继续把公路建设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继续将公路建设项目优先考虑,把公路建设项目作为基础设施优先发展。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州交通局公路发展规划,努力适应本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范文5
关键词: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 城镇化 发展 相关性
引言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地域范围内,通过政府引导和管理,逐步建立起来的具有地方特色,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枢纽、农村为基础的区域化经济。它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是区域经济的最底层环节。从经济总量看,县域经济对国家的GDP提升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的变迁过程。所谓城乡互动,指的就是城镇和乡村在发展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动态过程。研究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对于我省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1 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口号,而且将城镇化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根本措施提了出来。只有县域经济的有效发展,才能为我国更早的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的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浙江省,县域经济已然成为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源泉,占了全省GDP的71%。但总体来说,我省大部分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国内外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可以通过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来有效提高,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提高城镇化水平必须要依靠县域的丰富资源。城镇建设主要就是要不断的将县域资源要素向城镇集合,城镇刚开始建设时,往往其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而小的县域资源能够凭借其天然的丰富资源,为经济建设提供交通,水电等各方面的支持;同时县域也成为了产品的最终消费市场,因此,城镇的初始化发展必须要与县域经济紧密挂钩,最终达到双赢的目标。
县域经济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即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区域性:县域经济显然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如果把国民经济比作一个大网络,那么县域经济就是一个个小网络,每一个县域经济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经济优势,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经济劣势,总之,通过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进行融合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必然会得到长足的提升。
层次性:县域经济其实是个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网络,它可以分为乡村经济、乡镇经济和城镇经济等层次。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同时乡镇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发展,才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提升做出贡献。
综合性:县域经济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域经济也具有国民经济具备的系统的综合性特点,是综合部门于一体的小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国民经济要依赖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的原因,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的单位,是一个最完善的小系统,充分发挥其应该具备的功能,对国民经济的大发展意义重大。
开放性:县域经济属于开放型经济,其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范围。由于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的差异性,县域经济之间肯定存在发展一定的梯度。县域经济之间互相的发展,是以各种因素比如人力、物资、资金、信息、技术等等为基础,县域经济不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格局经济,而是充分开放型的区域经济。
1.2 讨论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有效快速发展
1.2.1 培植优势产业,增强发展活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划需要有阶段性、梯次性和可操作性。制定规划必须要遵循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原则。在整体规划基础上,县域经济必须充分发挥资源、能源、区位、人才、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培植优势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比如逐步减少土地、水利、矿产、林木等不可再生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一是国内生产成本高,二是受发达国家技术壁垒限制,竞争优势不大。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收益最大的产业是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由资源的优势逐渐向技术优势的方向发展。
1.2.2 融入现代管理,提高农业产业化质量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不断涌向舞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管理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其改革和发展。县域经济应该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引入国际标准,增强竞争力,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上进行改造加工,实现附加价值的高度实现。另外,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产品的研发,营销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BT)、信息技术(IT)和工程食品技术,加快开发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和保健型、功能型新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1.2.3 利用国家政策,扩大社会投资
近年来,国家正在逐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有效改善投资环境,对现行政策进行认真清理。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开发建设,引导民营企业积极从事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文化传媒业,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1.2.4 创造人才发展环境。建立激励机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始终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的素质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县政府必须建立人才引进的长期机制,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育等系统,建立经济发展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通,落实有关政策,积极与地方高校、科研机构寻求合作。企业要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制定企业自身的人才发展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对现有科技人才的培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2.5 实施科技战略,保持发展后劲
往往经济发展过快会导致人才储备空虚,后备力量不足情况的发生。做好人才储备,用好、管好人才,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1.2.6 加快小城镇建设,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镇化建设对于提高消费能力、促进物资流通、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说,虽然我国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依然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被限制在农村,如何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化成城镇人口,是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突出强化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促进生产要素的台理配置,实施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的产业政策,利用市场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参与城市和中心镇投资发展,改变镇村企业布局分散的状况,促进城镇二、三产业的集约发展。
1.3 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分析
1.3.1 实施城镇化战略,不仅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贫富差距的缩小和社会分配制度的合理。
1.3.2 如今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农民增收困难,只有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带动农村经济逐步向城镇经济靠拢,把农村市场变成潜在的消费市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定要讲市场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的逐渐成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长久的动力。
1.3.3 城镇化进程附带的效果就是城镇人口逐渐增多,城镇的生产要素逐渐集中,从而又促进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这样来回相互促进,相互牵制,县域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必然会相辅相成,共同繁荣。
1.3.4 重点建设支持资源更加丰富的小镇发展,首先集中力量发展一小部分,再带动更多城镇发展。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前提,只有不失时机的发展工业,实现大规模生产,才能起到有影响力的带头作用。
总之,通过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是息息相关,根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中国城镇化水平每提高 1%, 至少能带动GDP 增长1.5%,不断增长的城镇化水平可以使GDP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阎东彬.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剖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1):54-57.
[2] 周世军,岳朝龙.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与政策路径选择——以安徽省61个县(市)为例实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4):438-443.DOI:10.3969/j.issn.1671-7872.2010.04.024.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范文6
关键词 工业产品 设计意识 品牌化发展
中国很多城市把工业立市作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当前,中国的工业产品制造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珠三角、长三角乃至世界很多区域都在争相发展制造业,已形成空前的竞争态势。如何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并能引领产业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要事实。因此,重视制造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和提高工业产品的设计意识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004年,英国首相布莱尔再次提出要通过创意产业调整英国的经济结构,振兴英国的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设计就是创意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早在1982年,前首相撤切尔夫人在分析英国经济状况和发展战略时就指出,英国经济的振兴必须依靠设计。首相府直接举办了由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工业设计人员参加的“产品设计和市场成功”研讨班。撤切尔夫人曾多次邀请全国企业界和工业设计界的代表人物座谈,探讨英国经济复兴和工业设计现代化的战略。她这样断言:“设计是英国工业前途的根本。如果忘记优秀设计的重要性,英国工业将永远不具备竞争力,永远占领不了市场。然而,只有在最高管理部门具有了这种信念之后,设计才能起到它的作用。英国政府必须全力支持工业设计。”撤切尔夫人甚至强调:“工业设计对于英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首相的工作更为重要。”英国的经济战略是相当明确的,它的设计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迅猛发展,为英国工业注入了活力。英国设计以其高度的逻辑性,对消费者愿望的理解和销售系统之间的结合为其赢得了市场。20世纪80年代英国设计界涌现了许多百万富翁,如康兰(Terrance Conran)、彼得斯(Michael Peters)、费其(Rodney Fitch)以及“五角星”集团(Pentagram)等。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将设计作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20世纪70年代的腾飞,使日本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和欧共体比肩的经济大国。国际经济界的分析认为:“日本经济=设计力”。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身的有力手段。20世纪80年代,设计已为许多国家政府所关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适应世界经济新的动力带来的国际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增大了对设计的投入,将设计放在国民经济战略的显要位置。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经济起飞,正是依靠对设计的巨大投入以及对日本经验的借鉴。20世纪80年代这些地区和国家都成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或研究中心,全面推行和实施现代工业设计,并且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高科技开发型。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设立香港综合性工艺学院,投下巨资培养专门的设计人才,并成立香港设计革新公司,为企业界改进设计。台湾当局大力从日本引入现代工业设计,台湾当时的“行政院院长”曾亲自听取日本工业设计专家的演讲。当局还投入1.2亿美元作为资助和奖励专款,鼓励现代工业设计上取得重大业绩的设计师与企业。新加坡政府开办了设计培训中心和设计展览中心,大力资助设计的推广开发。韩国设计的发展也极迅速,为韩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竞争地位。国际经济专家总结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时,将设计归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20世纪90年代产生了许多设计巨头。由设计顾问公司发展成大型的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00年已有400多家;公司从业人员不仅包括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还包括市场分析家、产品经理以及公共关系专家。设计在经济运行中起着深刻的整合作用。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明显取决于设计竞争,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纷纷都把设计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世界上著名的企业集团都提出“设计治厂”的口号,将设计视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根本战略和有效途径。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又极大地方便了设计比重的提高。
一个公司只有设计取得领先才能够赢得市场能力。市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设计与消费结合。企业只有在了解消费者和市场动向的前提下,才能正确制定设计目标,广告政策、销售政策,决定市场需求。正如撤切尔夫人所说:“优秀的设计是企业成功的标志……它就是保障,它就是价值。”日本企业更直接地提出“设计治厂”的新企业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也制定了“设计立国”的新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创造市场,引导消费”,“更新及销售生活模式”等发展目标。欧美的跨国公司也从设计入手调整其产品结构、营销方式以及组织机构。据美国2001年的统计,如果在工业设计投入1美元,则其产出就会增加2 000美元,可见设计的经济回报率之高。又根据日本的索尼公司统计,他们每年工业设计创造的产值占全公司总产值的53%,而技术改造所新增加的产值只占总产值的13%。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产品售出价历来高出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的26%,却保持了极大的市场份额及客户的忠诚,其原因在于公司向用户提供了以设计更新和开发为中心的高文化服务。苹果电脑公司不仅通过苹果电脑产品使用方式的设计更新和开发带动了使用性能的设计更新,而且以此带动了整个公司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由于公司在设计服务上的加大投入,苹果电脑获得了不断超越同行竞争者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由于设计直接促进了当前及计划中各种计算机的销售,反而减少了不断更新和开发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研究经费。就这样,苹果电脑通过高品位的设计服务开发带动高科技的潜在市场开发,创造出可观的和超额的综合经济效益。
设计是物的创造。消费者直接消费的是物质化了的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而且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员的劳动成果。仅以日用品为例,它们除了经过产品设计和工业生产,还要经过传达设计而后到达购买者。也就是说,消费者除了消费产品以外,同时还消费了它的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等等。而这些设计的成本最后都会包括在商品的价格之中。每一个消费者都同时消费着多种形式的设计。全中国有13亿消费者,全世界有50亿消费者,他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无不与设计息息相关。这么多的消费者每天消费的物质资料,都是由以难以数计的设计提供的。设计形成了包围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环境。
因此,必须认识设计,从政府官员到生产系统的所有人员,为了企业的强盛都应该进行正确认识的教育,形成企业共识。在充分肯定设计是重要的生产力的基础上,调整好设计与生产的关系,发挥设计在生产中的先锋作用。以松下幸之助为代表的日本的企业家在20世纪50年代就指出:“今后是设计的年代。”松下幸之助的认识对日本经济的兴旺发达是有重大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