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能源与经济增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能源与经济增长范文1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约束条件,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与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增加,能源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对于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受到各界学者的长期关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特别是经过上个世纪的能源危机之后,能源与经济的增长更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于超等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关系,得出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黄玲以福建省为例采用单根检验与格兰杰验证,得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有很重要的双相关关系;国外学者Paul and Bhattacharya通过对印度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Mustafa Balat通过对土耳其能源消费与经济的增长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增长和国内能源资源的利用,土耳其的能源产出只能满足27%的能源需求。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确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双向定性关系,对于吉林省能源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吉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影响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因子进行了筛选,结合吉林省能源与经济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了吉林省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关系。利用C-D生产函数(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分析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贡献率。
二、吉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
以往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预测研究中都是以时间序列的预测为主,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模糊数学、灰色理论等方法进行预测,缺少对能源消费源和经济增长动力因素的研究。因此,当社会发展较快时,单纯利用时间序列而不考虑机理的预测就很难满足实际要求。本研究从能源消费的根源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为出发,利用C-D生产函数,得到吉林省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双向关系函数。这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一)吉林省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
能源消费是促进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吉林省1980-2005年能源消费量和GDP进行拟合可以看出,能源总量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对应关系(R2=0.845)。经济增长对能源有必然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能源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活力,当经济发展的其它条件具备时,必须有能源提供动力才能够运转。因此,没有能源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将寸步难行。
但经济增长总量与能源消费量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这主要是因为能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是唯一的因素。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受能源外其他因素影响,如劳动力、固定资产投资、技术的进步等,这些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与经济增长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无论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能源都是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经济增长也加大了能源需求,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增长对能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从吉林省的实际出发,作为集中考虑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假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且经济增长主要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消费利用驱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分别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总量进行衡量;能源消耗定义为单位GDP所需要耗费的标准能源并假定不变;而且,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资本的关系均满足C-D生产函数(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
GDP=AKαBeγ
其中,A为生产技术水平,K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E为能源消费总量,A,a,β,γ为未知参数。两边取对数,方程变化如下:
In(GDP)=αln(K)+βln(E)+γ(2)
其中,γ=In(A)+λ是个常量。利用1980-2000年的数据训练方程,得到如下函数关系:
In(GDP)=0.855761n(K)+0.12411n(E)+10.25476
(3)
从图1可以看出,方程的拟合判决系数是0.986,1980-2000年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的关系拟合程度较好,这说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利用2001-2005年数据进行验证(图1,b),验证方程的拟合判决系数是0.992,这说明建立的函数关系合理。该方程能够在一定成度上反映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关系。
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翠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为J,计算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实时的贡献率,本研究设计了以下公式:
Pe=(Ker)/GDP
(4)
其中Pe为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AKe为一定时期能源消费增量,r为一定时期内平均年能源产出率(元/kg),
GDP为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量。
利用1980-2005年资料,得到了吉林省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实时贡献率。从图2可以看出,吉林省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逐年减小的趋势,这说明能源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其它因素所取代。但是能源消费对于经济增长仍具有重要作用。
(二)经济增长对能源的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主要推动因素,也是能源需求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能源消费量增加的唯一因素。经济增长加大了能源需求,能源使用量的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不够,能源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性因素,因此,确定在一定经济发展环境下的能源需求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公式(5)分析预测特定经济增长条件下对能源的需求量。
E=QGW
(5)
其中,E为能源消费总量,G为GDP,Q为其它能源消费来源,如取暖等,就吉林省的取暖能源利用数值来看,多年来变化不大,基本是个定值。两边取对数得如下方程:
In(E)=Win(G)+e
(6)
In(E)=0.231n(G)+6.62223
(7)
利用吉林省1980-2000年数据进行计算,得到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函数方程(7)。从图3中可以看出,方程(7)的拟合判定系数为0.7862,说明拟合效果较好。通过选取2001-2005年进行验证(图3,b),图中拟合判定系数为0.907,表明该函数关系方程合理,可以用来预测吉林省未来能源消费量,为吉林省能源宏观调控政策服务。
三、结果分析与结论
(一)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能源是促进经济增长比较重要的因素,但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下降。
能源与经济增长范文2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传统的主要有三种: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些理论的诞生及发展呈现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时代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如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有限的能源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能源需求的矛盾等等。因此,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其负面影响的传统经济理论已不足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之上,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下面对两种新型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简要地介绍。
(一)低碳经济理论
当前,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但与此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却为全球第一。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实现资源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提出由英国政府在2003的能源白皮书,主要面对人类的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的压力。低碳经济是典型的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产生废弃物少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来说,我们从以下几点来对低碳经济进行阐述。1.大力开发低碳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以低碳技术作为动力支撑,积极开发“三低”的新型能源。因此,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使得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低碳能源。2.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脱钩的基本含义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变量的增长率呈现分离状态甚至是相反方向的变动。将脱钩理论运用到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当中,就可理解成能源资源的脱钩。如下图所示:3.低碳经济是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之上赋予时代的特色后发展起来的,不是对传统模式的替代而是进一步的发展和升级。它的发展并不是摒弃了一些传统的产业,而是运用低碳经济的思想将传统的“三高”产业发展成“三低”产业。通过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行业转变成低投入、高产出的新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上的保障。
(二)循环经济增长理论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该理论体系建立的最主要的原因和目的就在于当今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的问题,导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环境破坏程度的加剧以及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也迫使人们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探索,循环经济便应运而生。循环经济主要是考虑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及周期环境之间的关系,已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要求生产的清洁化;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废物综合利用,将两方面融合到一起,使得经济系统的投入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最终达到一种“非物质化”的状态。综合来看,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长期以来,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经过几次“石油危机”之后。能源消费,开始作为一个新的变量被众多的学者纳入到古典的生产函数当中,作为影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因素而被人们广泛地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下面分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历年变化趋势的相关性。纵观能源发展过程,每一次世界经济腾飞的背后无一不是以能源革命作为支撑,这种能源的变革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首先从能源消费总量上来看,通过比较各个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可以看出,二者的变化方向几乎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明能源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其次从能源结构上来看,为适应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不同能源的需求的不同,各种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断变化的,人类使用的能源从柴薪到原煤,到石油,到电力,再到新能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种能源结构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加,更是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能源为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动力支持,极大地扩充了经济规模。18世纪,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动力,也带动了资本主义的产业革命,为此,煤炭被更好、更有效地利用。19世纪中期,一场伟大的能源革命伴随着石油资源的发现而开启,这一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世纪末期,电力开始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时最基本的动力源泉,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现阶段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等的创造和利用更是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一个经济体规模的大小取决于投入的要素的多少,能源作为必备条件,它的供应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因此,能源在推动生产发展的同时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循环中,从而使得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第二,能源消费带动技术进步,同时也使劳动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从几次能源革命中可以看出,能源不同的消费需求伴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如蒸汽机、电动机的发明。由此可见,对于能源的不同需求促使人们对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从而有了一系列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使得人们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第三,人们生活的质量随着能源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能源不仅为社会的生产提供源动力,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交通、运输、建筑等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行业同样需要能源的支撑,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下,能源深加工产品如药物、衣物等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能源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会伴随着负面效果的产生,如资源枯竭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我们必须清晰地认清事情的本质,才能使得能源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因此,在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防止负面影响的产生。伴随着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副产品随之产生。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毒物质容易破坏臭氧层,并且形成酸雨,而过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温室效应”。废水会严重污染地球的水循环系统。固体废弃物会严重破坏耕地,造成地表环境的污染。总之,一方面能源消费驱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其副产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得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反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需要更多的能源要素投入,导致能源需求的增加,扩大了能源产业市场。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作为保障,所以对能源的需求将继续增加。能源作为一种商品,同样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市场需求较大而供给不足时,该行业就会有利润空间,从而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能源产业市场得到扩大,供给增多,以满足对能源的需求。另外,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不仅表现在量的提高上,更表现在对于能源质量的更高要求,如清洁煤、核电、天然气等高品质能源的运用。同时,促进了能源产业的结构升级。第二,经济增长带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带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和相关技术层出不穷,加速了主导能源的更替。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普及使人们提高了对能源开采、利用的认识水平,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了能源产品的深加工。第三,经济增长为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和有效的市场需求。不管是能源的开采还是能源的深加工,还有新能源的研制,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浩大工程,并且建设周期长,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增长作为保障,能源就不会得到永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下,能源及其相关产业才能有人、财、物及技术的投入的保障。
三、结论
能源与经济增长范文3
关键词: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 印度
1 人口及经济增长现状及展望
1.1 人口 人口及经济增长是与能源需求关系密切的重要因素。今后世界人口将以年平均0.9%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从2009年的67.6亿增加到86.0亿;亚洲地区的人中将以年平均0.7%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从2009年的37.2亿增加到44.9亿。
目前,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将以0.1%的速度增长,到2035年将达到13.8亿。中国从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已进入了高龄化社会,以2035年高龄人口(65岁以上)占20%。另外,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化率上升,到2035年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4%上升到65%。
2009年印度总人口为11.6亿,仅次于中国位于世界第二位,印度人口数量将以1.2%的速度增长,2035年将超过中国达到15.8亿。从年龄结构来看,与中国相比年青人所占比例高,生产年龄人口(15~64)比率将持续增加,将从目前的64%增加到2035年的70%。生产年龄人口的大幅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从城市及农村人口的构成来看,虽然人口向城市集中,但是今后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还是高于50%。
1.2 经济增长现状及展望 从2008年发生的所谓的“雷曼事件”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以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经济危机。但是,中国、印度等国家以其经济增长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使世界经济步入正轨。
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如果展望未来的世界经济,亚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到2035年,世界经济将以3.1%左右的速度增长。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GDP每年将以3.1%的速度增长,而亚洲将以4.0%的速度增长。2009年,亚洲GDP在世界所占的比例为28%,而到2035年将达到36%。
如同家电产品的普及程度,汽车保有量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汽车保有量以经济发展为背景,因此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反映经济增长情况,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汽车保有量将以2.5%的速度增长,而亚洲的增长率达到4.5%,亚洲汽车保有量在世界所占的比例2009年为22%,而2035年将达到36%。
中国经济在经济危机以后继续维持高增长,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中长期来看,经济结构从以投资主导型变化为消费主导型,随着高龄化的加速及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从2009年到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变得迟缓,中国经济将以5.7%的速度增长,但是其增长率仍高于世界及亚洲,到2035年人均GDP将达到9000美元。
印度现在的人口约为11.6亿,但是到2020年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作为消费市场对其期待非常大。而且,与高龄化的中国相比,年青人所占的比例高,从长期来看市场潜力很大。目前,印度人均GDP为中国的1/3,国民的所得水平较低,但是增长潜力很大。印度的经济结构将从以农业为中心转化为信息通讯、服务相关产业,如果能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可持续高度增长,印度经济从2009年到2035年预计以6.7%的速度增长,增长率高于世界及亚洲。
从中国及印度的汽车保有量增长率来看,2009年到2035年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4%及8.1%,也远高于世界及亚洲的增长率。
2 能源消费现状及展望
2.1 一次能源消费现状及展望 从2009年到203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将以1.7%的速率增长,2009年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为112.1亿t,到2035年将达到173.4亿t,是2009年的1.5倍。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亚洲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速度为2.6%,高于世界增长速度,亚洲能源消费在世界所占的份额由2009年的35%增加以2035年的44%。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以2.5%的速度增长,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由2009年18.4%增加到2035年的22.5%。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能源消费国,但是到2035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能源消费大国。
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除了经济增长速度,人口也是决定能源需求的重要因素。到2030年左右印度人口将超过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印度所利用的能源中26%为可再生能源。一提起可再生能源,一般都会想到太阳能、风能等,但是印度的可再生能源是指秸秆柴草等生物质、牛粪等。随着经济的增长,目前使用劈柴等的家庭将使用煤油、LPG、电等。因此,煤油、LPG、电等的利用率也将大幅度增加,因此今后印度对能源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从2009年到2035年,印度的能源消费将以4.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4.6%增加到2035年的8.2%。
也就是说,随着人口大国中国、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2035年亚洲将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中心,而中国、印度将成为亚洲的能源消费的中心。
但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即使是2035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能源消费及总能源消费增加的潜力很大。
2.2 石油消费现状及展望 从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额从2009年的34.9%下降到2035年的31.1%,即使如此,到2035年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最高,是主要的能源。
世界石油消费量从2009年开始以1.3%的速率增长;亚洲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2.3%,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30%增加到2035年的39%;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3.2%,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9.5%增加到2035年的15.6%;印度石油消费量增长率为3.5%,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将从2009年的4.0%增加到2035年的7.1%。
发达国家的石油消费从2005年开始呈减少态势,从2009年到2035年将以-0.3%的速度减少,而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将以2.2%的速率增加。发达国家在世界石油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从2009年的49%减少到2035年的33%,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到2035年将达到67%。
从亚洲的情况来看,随着交通工具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但是因为石油生产量不随之增加,所以石油的进口量逐年增多,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随之增加。石油进口量从2009年6.98亿t增加到2035年的15.56亿t,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由2009年的65%将上升到2035年的80%。
3 能源利用效率
比较主要国家的单位GDP的一次能源消费可知,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低于因资源贫乏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长年进行技术开发的日本以及美国。印度的能源利用效率虽然稍高于中国,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4 结论及建议
2009年至2035年,中国及印度的GDP将分别以5.7%及6.7%的速度增长,在世界所占的份额将分别从7.4%和2.2%增加到14.2%和5.3%,包括中国及印度在内的亚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中国及印度的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从能源消费情况来看,虽然中国及印度的能源消费将以2.5%和4.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能源消费中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但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不仅造成有限的能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还增加了因能源的消费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根据中国的现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有效利用能源,提高单位GDP的一次能源消费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构筑环境友好型社会做贡献。
①能源对经济增长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却不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不需要消费大量的能源,所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增加关联性不是很强,所以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非常稳定。但是,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所以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非常快,其GDP增长率与能源消费量的增长率大体相当。要使中国既要保持GDP增长率又抑制能源消费,则需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一产业在总产业中所占的份额。②若要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费,则需要抑制高能源消费、高温室气体排放、产能过剩的产业。③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来看,发达国家的煤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比较低,而发展中国家煤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参考文献:
[1]董维武.印度煤炭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煤炭,2008,34(11):114-117.
[2]张庆辉.印度能源结构及其地理分布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30(6):67-69.
[3]杨思灵,高会平.印度能源形势与发展趋势分析[J].南亚研究,2009(3):110-120.
能源与经济增长范文4
关键词:能源工业;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观;可再生能源
中图分类号:P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42016-02
一、新疆能源与GDP增长关系分析
1.工业经济增长依赖能源工业
近几年来,在宏观经济环境好、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新疆工业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2003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571亿元,比2000年增长31.9%,年均增长9.7%,占GDP的比重为30.4%。工业盈利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达2096.68亿元,比2002年增长8.1%,尤其是实现利税总额大幅增长,比2002年增长51.7%。2003年,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2.72,比2002年提高了35.56点。
纵向比较,新疆区工业发展速度不慢,但横向与全国及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在资源配置优化程度、成本费用利润率水平等均处于明显劣势,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尤其是扣除石油及相关行业后的地方工业发展缓慢,效益不佳。工业经济总量小,2003年工业增加值列全国各省区市第23位。
从综合经济效益指标看,新疆的工业经济效益高于全国平均值28个百分点,说明新疆区工业经济运行良好,但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03年为72.64,重工业为200.72,其中采掘业的经济效益最高,为393.86,其资产贡献率也最高,为24.82%。工业经济效益是由采掘业支撑,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显著。说明新疆区工业经济尚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如果剔除石油及其相关行业,新疆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只有92.53,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4.67)。
2.经济发展是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
近十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新疆的能源消耗率呈逐步下降趋势,1995年全区能源消耗率为3.31吨/万元(折算成标准煤),到2003年下降到2.16吨/万元,说明新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努力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效显著。
但从横向比较看,新疆的能源消耗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新疆区能源消耗总量为4064.43万吨,能源消耗率为2.16吨/万元,其中工业的能源消耗率为4.08吨/万元。而全国2003年此项指标分别为1.43吨/万元和2.22吨/万元。近几年,我国的能源消耗非常巨大,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而新疆的能源消耗又是全国的1.5倍。据此可以认为,新疆区的经济发展仍是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
3.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严重,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资源的开发往往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采矿造成的粉尘、废渣、废气和废水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繁衍以及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威胁。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不仅会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将难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新疆的实际情况来看,新疆干旱、少雨,多沙漠、戈壁.生态环境本身就很脆弱,如果不进行科学、严格的管理,生态环境的破坏将进一步加剧。
二、强化能源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对策及建议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新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造成许多隐忧,为了保障新疆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应转变目前的能源发展模式。
1.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性。人类要达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能源和资源利用开发方式,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消费模式和思维方式,实施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发展模式,从而减少经济发展所造成对环境的压力。因此,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根本产生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之中,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于经济发展过程。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目前,新疆经济主要还是外延增长和粗放发展,能耗物耗多,资源和投资浪费严重;发展经营不计成本,以大量消费能源、粗放经营的经济造成其社会成本越来越高、竞争力削弱,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缓慢。因此,要提高新疆经济增长质量,加强能源消费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经济发展中,要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狠抓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是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一项长远战略举措.节能被誉为煤、电、油、天然气之后的“第五能源”。节能关系到各行各业、各个方面,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既是企业行为也是政府行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人都应当参与,在潜意识里具有节能观点。政府部门应建立起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健全节能投资机制;开发研究并推广和应用各种先进节能技术,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挖掘节能潜力,对全社会进行系统节能管理,完善节能效果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加强企业能源审计管理,定期公布重点能耗企业能耗水平;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节能管理经验,合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强发展后劲,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大力发展能源加工业
目前,新疆的能源工业已初具规模,但是总体上新疆能源工业跟国外及国内同行业比起来,规模还不够,而且产品成本高,结构不合理,效益较差,同时产业链短,技术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另外,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形成,一批劣势企业不能及时退出市场。今后新疆应大力发展能源加工业,集中建设资金,依托技术进步,着力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及劣势企业,尤其是那些产品质量低劣又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土法加工企业。同时,加快优质下游产品的开发,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建成若干个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大型能源加工企业,促进新疆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向以加工工业为重心转移,推进新疆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4.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与经济增长范文5
关键词:巴西;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1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3-0020-04
一、引言
Granger因果检验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最适合的计量方法。已有较多学者采用该方法来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如Glasure and Lee(1998)对亚洲国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新加坡,实际GDPGranger引起了能源消费。Yu and Choi(1985)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分析韩国GNP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除了分析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外,一些学者还具体分析了某一种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比如,Bowden and Payne(2009)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表明:在美国居民可再生能源消费Granger引起了实际产出,然而工业、商业可再生能源消费各自与实际产出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综观已有的研究,很少学者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以及碳排放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将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其经济发展尤其受到学者的关注。巴西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国,那么巴西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怎样?另一方面,因能源消费,尤其是传统能源消费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使当今世界的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积极筹划发展低碳经济,以降低能源消费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那么巴西的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巴西如何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接下来将分析巴西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巴西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鉴于本文主要对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因此将对各部分做如下安排:第二部分介绍计量方法、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第三部分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则分析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最后一部分在第三、四部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
二、计量方法、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要经过这样一些步骤。首先是对变量序列做单位根检验,在此基础上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本文在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时采用多变量分析框架,而在分析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时采用双变量分析框架。
不管是多变量分析框架还是双变量分析框架,首先要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这是因为在分析经济模型时,如果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直接进行回归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从而造成结论无效。本文采取ADF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在此基础上,再对变量序列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在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时,多变量分析框架与双变量分析框架就有差别了。
对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的方法包括由Engle and Granger提出的EG两步法和Johansen检验法。一般地,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时采用EG两步法,而在多变量框架下分析协整关系常使用Johansen检验法。EG两步法在对两个以上的变量做协整检验时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即,把不同的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可能检验得出不同的协整向量。而Johansen检验法不仅克服了EG两步法的缺陷,而且做多变量检验时,还可以精确地检验出协整向量的数目,以判断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所以,以下在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时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而在分析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关系时采用EG两步法。
我们结合经济模型来选择实证分析中所用到的变量。在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我们选择加入了能源消费变量的C-D生产函数。长期以来,能源作为生产过程中的独立要素投入常常被忽略,这是因为与其他要素的就业成本相比,能源投入在GDP中只占很小比例(Ghali and EI-Sakka,2004;Lee et al.,2008),能源只被看做是原材料的一部分而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事实上隐含着一个重要的逻辑前提和假定:能源是存在的,而且不会枯竭。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对经济的约束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更是凸显了能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
近期大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能源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一些学者试图把能源作为除了劳动力、资本以外的附加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当中(Ghali and EI-Sakka,2004;Lee and Chiang,2008;Stern,2000;Wolde-Rufael,2008)。本文同样按照这一思路,建立分析模型如下:
Yt=kβ1tLβ2tEβ3t
Yt表示t时刻总产出或实际GDP,Kt表示t时刻的资本存量,Lt表示t时刻的就业水平,Et表示t时刻总能源消费量。对该函数取自然对数建立回归方程表示如下:
LYt=α0+β1LKt+β2LLt+β3LEt+εt
系数βi,i=1,2,3分别表示资本存量、就业和总能源消费的弹性(Lee et al, 2008),εt为随机扰动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使用总资本形成来代表资本存量K。许多学者在缺少资本存量数据时都曾采用过这样的处理方法(Lee and Chiang,2008;Narayan and Smyth,2008;Sari and Soytas, 2007)。使用总资本形成代替资本存量有一些局限。总资本形成是一个流量概念,不能衡量随年度累计下来的资本存量,没有考虑资产折旧带来的调整。总投资只是总资本存量的一个变动,不涵盖折旧。总资本形成也包括存货。Sari and Soytas(2007)指出永续盘存法在估算资本存量时假定折旧率是常数,因而资本的任何变动都与投资的变动有很大关系。这样,用新固定投资数据来衡量资本存量的发展趋势还是较为可靠的。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1977―2006年之间的年度数据。实际GDP、总资本形成、能源消费量以及碳排放量数据均来自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2009)光盘版,而就业数据则来自于国际劳工组织网站。对这些数据取自然对数后分别表示为:LYt、LKt、LEt、LCEt和LLt。
三、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使用Eviews6.0软件对LYt、LKt、LEt和LLt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1。
从检验结果来看,变量LYt、LKt、LEt和LLt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0%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无法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是不平稳序列。然而,从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值则都小于10%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所以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从而得出结论:变量LYt、LKt、LEt和LLt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检验见表2。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LYt、LKt、LEt和LLt四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LYt=0.512+0.16LKt+0.62LLt+0.23LEt
(4.29)(10.24)(2.54) (3.91)
其中括号内为各估计系数的t值,从该方程可以看出当GDP变动1个百分点,资本存量变动0.16个百分点,就业变动0.62个百分点,而能源使用变动0.23个百分点。协整检验结果只告诉我们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进一步验证。根据AIC准则确定各变量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对变量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原假设F检验值概率P值结论
LKt不是引起LYt的原因LYt不是引起LKt的原因4.482050.0227拒绝1.654740.2131无法拒绝
LLt不是引起LYt的原因LYt不是引起LLt的原因5.623990.0103拒绝4.693470.0195拒绝
LEt不是引起LYt的原因LYt不是引起LEt的原因4.064640.0308拒绝0.048700.9526无法拒绝
从以上结果可以发现,LLt是引起LYt变动的原因,同时LYt也是引起LLt变动的原因,说明就业和GDP的变动都会引起对方的变动;而LEt与LYt之间只表现为从LEt到LYt的单向因果关系,即能源消费变动单方向引起GDP的变动。同样资本存量变动也单方向引起GDP的变动,而根据经济现实,GDP的变动同样会引起资本存量的变动。可能是因为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实证结果没能与现实情况完全吻合。
四、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如上文所述,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关系的研究属于双变量分析,因此,这里采用EG两步法。以上已经对能源消费序列进行了平稳性检验,能源消费的自然对数序列LEt是一阶单整序列。下面是碳排放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检验形式
(C,T, M)ADF检验值临界值1%显著性水平5%显著性水平10%显著性水平10%显著性水平下的平稳性
LCEt(C,N,7)-1.349587-3.679322-2.967767-2.622989不平稳
LCEt(C,N,7)-5.169447-3.689194-2.971853-2.625121平稳
注:检验形式中,C表示单位根检验中是否包含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项,M表示滞后期数,M的选择根据SIC准则自动选定。
该结果说明LCEt也是一阶单整序列。接下来采用EG两步法检验LEt和LCEt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见表5。
1.对LEt和LCEt进行回归后的残差序列et的单位根检验如下:
表5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检验形式(C,T,M M)ADF检验值临界值1%显著性水平5%显著性水平10%显著性水平10%显著性水平下的平稳性
et (C,N,7)-2.414313-3.679322-2.967767-2.622989不平稳
注:检验形式中,C表示单位根检验中是否包含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项,M表示滞后期数,M的选择根据SIC准则自动选定。
根据EG两步法的检验思想,说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2.同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巴西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既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同时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否认了巴西的能源消费是碳排放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因而,单纯从能源消费总量角度很难准确地把握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要准确把握这一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巴西的能源消费结构。
五、对策建议及对中国的启示
以上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巴西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降低能源使用将会导致经济增长趋缓,为了保持经济增长,则需要增加能源消费。
一般来讲,能源消费,特别是传统能源消费的增加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第四部分的分析可知:单纯从能源消费总量角度很难发现巴西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接下来考察巴西的能源消费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巴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一)对巴西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9)资料显示,2008年在由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以及水电消费构成的能源消费合计中,巴西的情况是:石油消费量105.3百万吨(石油当量),占合计量的46%,天然气消费量22.7百万吨(石油当量),占合计量的9.95%,煤炭消费量14.6百万吨(石油当量),占合计量的6.4%,核能消费量3.1百万吨(石油当量),占合计量的1.36%,水电消费量82.3百万吨(石油当量),占合计量的36%。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与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大国不同的是,巴西的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很低,而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水电消费占比则很高。同时,目前巴西使用的乙醇、生物柴油及其他可替代能源已占其所有能源消耗量的44%,远高于13.6%的世界平均水平。这样的能源消费结构对环境保护很有利。正是由于巴西拥有较为优化的能源消费结构才没有使其因能源消费增加而带来碳排放的大量增加。根据碳监测行动网数据,在全球前10大碳排放国中,成熟与新兴市场都名列榜内,唯独巴西不在名单内。以巴西为首的拉丁美洲,碳排放量只有东亚和东欧的一半。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能源消费结构得到足够的优化,总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完全可以避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要使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就需要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量。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目前,巴西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较高,同时生物能源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生物能利用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巴西只要在现有较好的能源消费结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使用,就可以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二)巴西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同为“金砖四国”成员的中国,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与巴西有很大不同。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一直以煤为主。虽然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地在发生积极变化,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在总能源使用中所占的份额有一定程度提升,见表6。然而由于中国的资源分布不均,表现为不同类型能源储量分布不均,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即使同一类能源也存在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所以短期内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也成为我国碳排放水平难以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指数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5年巴西的人均碳排放水平一直维持在2公吨的低水平上,而中国1995年的人均碳排放水平为3公吨,从2004年开始又攀升到4公吨。中国目前仍处在加快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决定了中国能源使用量仍会很大,基于以上事实,本文认为巴西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水平方面至少给中国带来以下有益的启示:
1.巴西在生物能源的研发及推广使用方面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可以在该类能源领域有所发展
为满足能源消费高速增长的需求,面对石油资源日益减少的挑战,巴西政府重视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机动车燃料的同时,还利用本国特有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研发生物柴油技术,逐步在全国20多个州建立了生物柴油技术开发网络。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未来中国还将继续推进这一进程。然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农民工的生活保障问题以及对城市公共资源享有程度较低问题等,这使我们必须冷静看待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本文认为未来中国的城乡发展要保持均衡,中央仍应该重视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对农民种植作为能源原材料的经济作物加大扶持力度,这不仅可以使农民增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生物能源的发展和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水平。为更好地发展生物能源,中国可以在生物能源的技术研发方面加强与巴西的合作。
2.巴西降低碳排放水平的经验还在于巴西能够立足本国能源资源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对中国而言,既然短期内很难改变以煤炭为主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那么中国也应以此为基础,通过相应的措施降低碳排放水平。相关研究表明:相较石油和天然气,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高出约36%和61%,引起的传统污染物排放则更高。因此,我国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清洁、高效利用好煤。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技术具体包括煤炭加工技术。即,通过加工可显著提高煤炭质量和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煤炭转化技术。即,将煤炭气化、液化或制成甲醇和二甲醚;煤炭燃烧技术;煤炭生产、加工和转换过程中排放物(矸石、中煤、粉煤灰、二氧化硫)的再利用技术以及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等。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Bowden,Nicholas&Payne,James E.,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al output:A disaggregated analysis[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vol.31(2),180-188,2009.
[3]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09).
[4]Ghali,K.H.,EI-Sakka,M.I.T.,Energy and output growth in Canada: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 26,225-238,2004.
[5]Lee,C.C.,Chiang,C.,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sian countries: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using panel data[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30,50-65,2008.
[6]Lutkepohl,H.,Non-causality due to omitted variable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9,367-378,1982.
[7] Narayan,P.K.,Smyth,R.,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al GDP in G7 countries,new evidence from panel cointrgration with structural breaks[J].Energy Economics 30,2331-2341,2008.
[8]Soytas,U.,Sari,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production:evidence from Turkish manufacturing industry[J].Energy Economics 29,1151-1165,2007.
[9]Stern,D.I.,A multivariate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energy in the US macroeconomy[J].Energy Economics 22,267-283,2000.
[10]Wolde-Rufael,Y.,Th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troleum im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the case of Cyprus[J].Resources,Energy and Development 5,95-103,2008.
[11]World Development Indictors.World Bank,Washington,2009.
[12]Yong U.Glasure,Aie-Rie Lee,Cointegration,error-correction,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nergy:The case of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J].Resources and Energy Economics,Volume 20,17-25,1998.
[13]Yu,E.S.H.,Choi,J.Y.,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10,249-272,1985.
能源与经济增长范文6
关键词:经济增长;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107-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满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正面临巨大挑战,能源的紧张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及规律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现状
1.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基本呈线性模式增长(见表1)。2002年以前,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从2003年开始,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与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003年和2004年能源消费增长均超过15%,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这表明中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在发生变化,工业化初期及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的强度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在提高,即能源贡献度在提高。
2.经济增长带动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变化
每一个国家的人均能耗水平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最终都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而人均能耗的稳定值主要与该国所采用的能源消费模式有关。目前,各国的能源消费模式可分为高度耗能型、一般耗能型和节能型三种。从较长时间来看,世界人均能源消费在经历快速增长期(1950―1973年)后,逐渐趋于缓慢增长。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从1990年的915千克标准煤/人,增长到2006年的1 733千克标准煤/人,年均增长51.125千克标准煤/人,能源消费模式属于高度耗能型,因此在一定阶段内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将呈上升趋势,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
3.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煤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而天然气比重逐渐上升。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见表2),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逐渐下降,石油比重比较平稳,天然气与水、核、风电比重逐渐上升。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依然占绝对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基本在70%左右。
4.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
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投入的能源量。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化阶段初期和中期能源消费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当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能源消费强度开始下降。尽管从1990年至今,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一直以很快的速度在下降(见表1),但仍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重化工业的比重较大,高耗能工业占比例较高,以及中国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原因导致的。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国的能源消费强度将在一定时期以后呈下降趋势。
5.经济增长带动能源消费弹性的变化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比值,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同,能源弹性系数出现起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下降。目前世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总体上在0.5以下的水平上,相比之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2003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19,自2004年后逐渐有所下降,但与世界水平仍然相差较大,这表明中国仍处于工业发展中期。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
1.确定合理的能源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2―2020)》(草案)指出:“必须坚持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在各个方面加强对新型能源产业的投入(尤其是资金投入),同时鼓励传统的能源产业自觉利用新技术进行产业改造。
2.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平均能耗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尽管经济普查之后,中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较大上升,但还是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且中国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40%左右,能源消耗几乎占到70%,明显偏高,主要是因为工业内部重化工业比重较大。因此,若要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就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资源耗大、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低能耗的信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依靠技术进步带动经济规模与能源消费的增长
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是由技术进步带动经济规模扩张而带来的能源消费的增加与技术进步引起的能源效率提高而带来的能源消费密度的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来看,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基数都比较大,而同期内能源消费密度的降低相对不可能太大,因此,技术进步在降低能源消费密度的同时,会带动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加。尽管如此,解决能源问题仍必须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因为尽管技术进步对能源总量的要求增加,但依靠技术进步可以降低能源消费密度,节约能源,且可以发现更多的能源,发明更多的新能源,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文培.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5,(1):20-21.
[2] 张明慧,李永峰.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消费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2): 91-98.
[3] 马建明,崔荣国.中国能源和资源效率低下的原因浅析[J].国土资源情报,2008,(4):30-33.
Analysis on the Present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CHANG Zhong-fu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mpany of Tongchuan Mining Bureau, Tongchuan 727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