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调查范文1
摘要:论文首先提出《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调查、设计开发程序、功能与结构设计和形态设计6个教学模块,然后对每一模块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产品设计;教学过程
《产品设计》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够系统运用工业设计各类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独立从事产品设计全过程的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产品设计的调研、设计定位、创意、功能与结构设计、方案评价与确定等一系列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出设计实践能力强的工业设计人才,怎样进行《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为提高《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键。《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质量。目前,国内很多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改行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其实中国的企业非常需要工业设计人才,可是企业却不愿意接收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多数毕业生缺乏产品设计的系统知识,只懂简单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工程技术知识,对产品结构、材料工艺、成本核算等问题无法深入,对产品不能做出科学的综合评估,只能从事简单的产品外观形态设计,与现在企业需求脱节。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课程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把《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绪论、设计思维与方法、设计调查、设计开发程序、功能与结构设计和形态设计6个教学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教学时,都应贴近企业,按照企业的运作模式组织实施教学,让学生提前实习,实现设计教育与设计岗位的顺利对接。
2 教学过程设计
《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重心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挖掘生活中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对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推动他们去探索研究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研究表明,对某门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这门学科,并很可能获得创造性成果。为提高教学质量,《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要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针对《产品设计》课程的6个教学模块进行以下教学过程设计,旨在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1 绪论教学
绪论是教学的第一堂课,讲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绪论的教学过程设计至关重要。在绪论教学过程,用大量的案例图片给大家展示《产品设计》课程学习的内容,为吸引兴趣,所采用的案例产品要以当下最新潮的产品,或者具有情感化幽默的产品,此外,还应给学生展示一些上一级学生取得的良好成绩,让学生看到希望。
2.2 设计调查
设计调查是产品设计开发前期的必要工作,但目前学生在产品设计时普遍缺乏调查的意识,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调查通常包括文献调查,市场调查和用户调查,缺一不可。在这个教学模块,为吸引学生的兴趣,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为了督促学生去市场调查,强调设计与市场的重要性,可开展辩论赛。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如辩论的题目可以设为:正方――设计主导市场;反方――市场主导设计。通过开展辩论赛,学生积极查找资料,并进行调研,在辩论的过程中便认识了市场的重要性。又如在讲述用户调查方法――观察法时,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采用和企业类似的方式,进行案例情景观察分析。以豆浆机改良设计为例,让2位同学在课堂上现场演示豆浆机的工作过程和清洗过程,其他同学进行全面观察分析,并讨论可改进的要点,从而得到新的改良方案。
2.3 设计思维与方法教学
产品设计的思维和方法有很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者几种设计方法进行,不管哪种设计方法都是为了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产品开发设计的方法,以头脑风暴法为例,进行类似企业产品的开发设计流程。头脑风暴法主要针对给定的课题进行充分合理的创意,并记录下每个人的创意,之后用草图的方式将比较符合设计定位的方案表达出来。具体操作方式为: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召集6~10人的小型会议,与会者按一定的步骤和要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敞开思想,各抒己见,自由联想,互相激励和启发,使创造性思想火花产生撞击,一起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大量新设想产生。每位同学根据头脑风暴的结果各自绘制的创意草图展示,并进行分析选择方案,类似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同时,不同小组还可进行横向对比,相互启发。
2.4 设计开发程序教学
设计程序是否条理清晰而完整,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一般而言,产品设计程序包括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初步阶段、设计深入与完善阶段和设计完成四个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产品的设计开发程序,在老师讲解和学生复结后,采用采用情境再现,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展示。依项目分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角色扮演,分小组开展工作。以某工厂委托设计人员设计洗衣机项目为例,让各小组展开角色扮演工作。具体操作是:每小组确定厂方代表、项目经理、设计总监和客户经理、用户代表等角色人选,然后由项目经理牵头按角色分工,把整个产品开发的程序以情景再现的形式表演出来,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导演和教练员的角色从侧面进行统筹和指导。大概8~10人一组,每小组都进行表演,一方面可以展示大家的表演天赋,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各小组进行横向对比,大家都想表现好,所做准备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把设计程序理解得更加透彻。
2.5 功能与结构设计教学
功能是产品与用户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产品是功能的载体,实现功能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人使产品时,经由产品功能获得需求的满足。产品结构设计是为实现某种功能,适应某种材料特性、工艺要求而设计产品构件形式及部件间组合连接方式,它是产品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产品的功能要通过结构来体现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两者的重要性,这模块的教学主要采用企业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企业的实物产品,分析产品的每一功能和对应的结构。这种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功能与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2.6 形态设计教学
产品形态就是物体的外表面或结构所表现出的形象,是产品功能的体现形式。它受到产品的使用功能与结构、材料工艺、美学、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只有充分考虑了这些制约因素之后,所创造出的产品形态才有价值。形态设计教学要让学生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于设计。如为培养学生的仿生形态能力,在教学过程可指定一植物(莲藕),先从植物到菜肴等方面分析莲藕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特点进行形态联想,构思出根据仿莲藕形态可能有的产品。全班讨论分析得到尽可能多的方案,启发学生。
3 总结
《产品设计》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极为重要。《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吸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能力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对接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筠.产品设计教学反思[J].艺术教育.2011(01).
[2] 王金玲.高职院校展示设计教学过程初探[J].美与时代(上).2010(07).
[3] 郭哲.法律逻辑学教学过程初探[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产品设计调查范文2
SMPD是指同时对多个产品进行设计,这些产品属于同一个产品族(productfamily)或产品代(productgeneration),但每类产品又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近年来对多产品设计的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所提出的针对多产品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面向变型的设计方法(DesignforVariety,DFV)[3];°面向产品族(productfamily)的设计方法;(四基于产品平台(productplatform)的设计方法[5];%产品模块化设计(modularproductde?sign)[6-7]方法。这些方法对多产品设计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在多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应系统地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以利于理解和进一步分析需求。文献和文献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处理,但忽略了用户需求与产品质量特性之间的联系。
本文从需求分类重组的观点出发,提出一种基于Kano模型用户需求分类的同步多产品设计方法,以使企业从用户需求入手进行同步多产品设计,节约产品开发时间、合理分配企业资源。
1用户需求分析
分析用户定制需求是产品设计前期开发工作的一个重点。常利用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FunctionDeployment,QFD)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其缺陷在于不能准确有效地理解和获取用户需求信息。
1.1用户需求分类
在多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分类一般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但该方法不能解决QFD在需求分析时存在的不足。故本文采用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
Kano模型是卡诺博士提出的与产品性能有关的用户满意度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识别用户需求并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体现了用户满意度与产品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图1为Kano模型需求分类图,它将用户需求分成以下几类:1基本需求(mus-bere-quirements),指用户认为此产品特性需求是理所当然的,当其满足或超额满足时用户满意度并不会得到提高;④期望需求(one~dimensionalrequirements),指用户满意度与产品特性成正比;(四)兴奋需求(attractiverequirements),指用户意想不到的产品特性,这类需求的缺失并不会导致用户的不满意。
除上述三类需求外,还包括其他几类需求:i相反需求(reverserequirements),表示用户希望某产品属性具有相反的特性需求;④问题需求(question^ablerequirements),表示被调查的用户误解了调查者所提出的调查问题或者问题本身的表述不正确;户对某产品特性的存在不关心或不感兴趣。
用户的需求特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因素,会随时间、技术、市场细分等情况发生改变。狩野纪昭(NoriakiKano)教授提出产品质量特性兀素变化从诞生到成熟的生命周期为:无关紧要需求质量特性y兴奋需求质量特性^期望需求质量特性y基本需求质量特性[10]。对于某些无关紧要需求,它是兴奋需求在特征不充足时的一种需求,可以转化为兴奋需求。故对于有较高用户需求权重的无关紧要需求,如果添加一些特殊功能的特征属性,会使用户的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这对于新出现在市场上或潜在的用户群所不熟悉的产品具有研究意义。因此在对用户需求处理过程中不能完全忽略无关紧要需求的存在,在必要的情况下,产品开发者可以在产品属性中添加适当的无关紧要需求。
1.2Kano模型用户需求分类法
1.21用户需求调查表
为更好地识别用户需求的类型,Kano模型为每个产品属性设置了两个相反的问题,分别表示当产品具备和不具备某项属性时,用户对此产品属性的反应。Matzler和Hinterhubei所提出的Kano模型需求分类评估表,其中:A表示兴奋型需求,表示期望型需求;M表示基本需求;R表示相反需求;/表示无关紧要需求;Q表示问题需求。
通过用户需求调查表和Kano模型需求分类评估表,可以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类。例如:经过调查统计后,对于某个产品功能属性,若有50人的选择是无关紧要需求、20人的选择是基本需求、18人的选择是期望需求、12人的选择是兴奋需求,则根据频数最大优选法,认为该用户需求为无关紧要需求。在对用户需求统计时要去除问题需求和相反需求。
1.2.2用户需求权重计算
根据用户需求调查表收集到的用户需求信息,计算用户需求(CR)的相对权重。S,表示当产品具备某功能属性时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D,表示当产品不具备某功能属性时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在此假设用户需求得到满足和避免用户需求不满足是同等重要的,因此,针对每个用户需求CRi,选取Si和Di中权重较高的作为用户需求。
1,3需求分析映射过程
利用QFD实现从需求空间向工程设计空间的映射。QFD提供了一个将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结合的结构框架,它能系统地将用户需求转换成具体的产品工程特性。
2基于用户需求分类的同步多产品设计方法
2,1多产品类型定义
由分析可知用户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能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逐级分解和细化。一个用户需求可以用来定义多个具有不同特征的产品。三类产品模型的具体定义如下:
(1)初级产品(entry-levelproduct)主要由基本需求和部分具有较高需求权重的无关紧要需求组成。一般是指只包括一些基本功能的基础产品,如具有基本洗衣功能的波轮式洗衣机。
(2)中级产品(middle-levelproduct)主要由所有期望需求和具有较高权重的基本需求和无关紧要需求组成。这类产品一般是指中档产品,它是市场的主宰,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如具有防缠绕、除异味等功能的中档洗衣机。
(3)高级产品(high-levelproduct)由所有兴奋型需求、具有较高权重的期望需求和基本需求组成,必要时可加入具有较高权重的无关紧要需求。这类产品是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如无水多功能洗衣机。
上述定义中所提及的对需求权重较高的无关紧要需求的添加有两层含义:1当某个功能需求项包含的子需求都是无关紧要需求时,可选择较高权重的无关紧要子需求添加到产品需求组中,以构建包含该功能需求项的产品;④当某个需求为无关紧要需求但占有较高的权重时,可将其添加到产品需求组中。例如对洗衣机中的/杀菌’功能项进行需求调查,其中有50人认为是无关紧要需求,20人认为是兴奋需求,18人认为是期望需求,12人认为是基本需求。这里无关紧要需求所占的权重较高,因此在设计洗衣机时/杀菌”作为无关紧要需求可添加到产品设计中。
在设计时对于需求权重很低的或不会给产品増加任何价值的无关紧要需求特性,不添加到这三种产品类别中。无关紧要需求的添加主要是依据产品开发者的设计经验和产品开发成本来决定的。
在构建三类产品时设计者要考虑产品开发成本。对于这三类产品而言,面向的是不同层次的用户群体,因此成本因素在不同产品类别的产品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体现在:1对于初级产品而言,成本因素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构建初级产品时首先必须满足其基本需求,然后再考虑添加一些权重较高的无关紧要需求。对于添加的无关紧要需求要考虑成本因素,如果添加的无关紧要需求导致整个产品的成本上升较多,则该需求就不应添加到该类产品中;反之,则可考虑添加。°寸于高级产品而言,由于该用户群体首先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要求,而产品的价格是较为次要的,故对于该类产品的设计要致力于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的功能,成本因素仅是一个较为次要的因素。在三类产品同步设计过程中可利用面向成本设计(DesignforCost,DFC)的思想,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LCC)进行估算。成本估算的方法有参数成本法、工程成本法、类比成本法和作业成本估算法等
2.2基于用户需求分类的同步多产品设计流程
同步多产品设计是一个从用户需求空间向设计空间不断映射的过程。文中所提出的设计方法,首先利用Kano模型将用户需求分成无关紧要需求、基本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相反需求和问题需求,再将分类后的用户需求按各自的需求类别和不同的需求权重进行相互匹配与重组,构成三类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产品需求组,再通过QFD将相对应的产品需求组转换成产品功能需求,然后通过程能构分解。此方法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消费水平的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产品。企业也能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根据不同的企业策略,该面向多产品设计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产品族(productfamily)的设计开发将这三类产品同时投放到市场上。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用户熟悉的产品,三类产品将同时出现在市场上,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2)产品代(productgeneration)的设计开发根据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改进或増加产品的功能属性特征,依次将这三类产品推向市场,这主要是针对用户不熟悉的产品。这种情况下,初级产品是首先推出的,当用户对该产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期望需求,接着推出中级产品。同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推出高级产品。这种方式节约了创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由于同步多产品设计法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就己经设计好了一个产品系列,商家只需按照时间的推移,依次将它们投放到市场上。
3实例分析
为验证所提出的基于用户需求分类的同步多产品设计模型,以某企业洗衣机的产品研发为例进行研究,该应用实例是根据所提方法中设计流程进行的。限于篇幅,文中仅给出了其中的计算结果,且主要介绍用户需求重组处理和需求映射的设计过程。
3.1用户需求信息获取、分类、统计处理
首先,开发团队通过群组讨论得出用户对洗衣机的需求,包含洗衣机功能、物质消耗、洗衣噪音、洗衣机容量、洗衣时间、洗衣机附加功能以及洗衣机外观等七大类,而每类需求又可细分成若干子需求。在完成用户需求列表后,通过Web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要包括以上七项,且在每个调查项后都有简单的介绍,以帮助被调查者迅速了解产品特性。被调查者可以在问卷中的每类需求下面选择子需求。
3.2需求重组及多产品模型构建
根据21节所述方法,将用户需求进行重组并构建多产品模型,具体如下:
(1)初级产品由所有的基本需求和少部分较高权重的无关紧要需求(I)构成。所设计的初级洗衣机产品包含基本需求洗衣、漂洗、脱水、用水量控制在60L~100L内、耗电量控制在08kW#h~1.5kW#h、洗涤剂用量较少、洗衣噪音低于68dB、洗衣时间在70min~90min内、洗衣机外观颜色以及占有较高权重的无关紧要需求一洗衣机容量4kg~6kg(41.5%)和附加功能杀菌(430%)。对于只有无关紧要需求的需求项,如洗衣机容量,选择权重较高的无关紧要需求(洗衣机容量4kg~6kg)添加到产品中,而权重较低的两个无关紧要需求则将不添加到产品设计中。中级产品由所有的期望型需求(O)构成,
3.3用户需求转换
利用QFD实现需求的转换。通过式(3)计算每类产品中用户需求的相对权重。根据产品开发团队的调查和专家的评定,洗衣机的工程设计需求主要有洗衣质量、衣物磨损率、物质消耗量、洗衣时间和噪音水平。建立用户需求与工程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矩阵,计算工程设计需求的绝对权重和相对权重,构建产品质量屋
3.4功能分解、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
(1)在三类产品中,工程设计需求一洗衣质量和物质消耗量所占的权重都很高。因此,产品开发者在设计洗衣机时要特别注重这两个需求。
(2)五个设计需求在三类产品中所占的权重各不相同。如在初级产品中设计需求洗衣时间的权重大于物质消耗的权重,但在中、高级产品中都是物质消耗量的权重高于洗衣时间;在高级产品中设计需求衣物磨损率的权重大于噪音水平的权重,而在其他两类产品中都是噪音水平的权重较大。因此,在高级产品设计中更强调对衣物磨损质量特性的设计。
以上示例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使企业在产品概念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多个产品的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的重组可形成对多类产品进行同步设计,产品模型质量HOQ可以使开发者明确用户最关注的工程特性。企业可针对不同的质量特性,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生产出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产品。
4结束语
产品设计调查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产品设计;应用
通过在产品设计中引入计算机技术,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产品功效,而且其开发周期也得以大幅缩减。在产品设计的各环节,包括调查、分析、定位等由于有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更加便捷,而且计算机技术也在产品设计的草图、效果图、模型制作等各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产品设计的前期市场调研、还是工厂加工等方面,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展开科学的组织与运营。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包括工程设计、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协同学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支持等等[1]。计算机设计的理论基础为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支持使得计算机在产品设计的系统实施、支撑环境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在对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中,除了应该注重设计环境的优化,还应该加强对产品设计的内在特征与机理提高重视。
1产品设计的概念
1984年出版发行的《EngineeringDesig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产品设计的概念,并将其过程分成任务的明确、概念设计、具体设计以及详细设计这四个环节。该书中对于产品设计的定义如下:源于技术和艺术,充分运用造型与艺术原则实现所需要的功能,通过对于设计过程中的不断分析、修改、调整,确保其能够与人、机器以及环境的互动界面相适应。在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从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出发,对产品进行功能创作与分解,并对产品的功能及子功能作出结构设计与系统优化,使得产品设计达到一种最优的效果。
2计算机下的产品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计算机下的产品设计中,CAD系统的研发初衷并不是产品设计,虽然现代的主流设计软件例如3DMAX等,都可以形成复杂而准确的三维模型,加之CAD系统中的约束性条件,使得CAD处于产品设计方案定型后的辅助绘图工具,并没有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设计功能。面对如此情况,未来计算机产品设计软件应该以计算机辅助智能化设计以及专家系统为基础进行发展。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加三维或者多维交互功能,全面提升概念设计阶段的人机交互效率[2]。第二,确保CAD系统能够在产品设计阶段参数不完整的情况下展开产品设计。而且待详细结构设计完成以后,无需重新建模,通过直接修改便可以使用,并不会对设计效率及周期产生影响。第三,应该同时满足设计者脑海中关于产品概念的需求及其直接参与CAD建模的需求。新的系统应该力求操作简洁、易于交互,从而为设计者集中精力展开创新创造条件。
3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该技术指的是通过对三维图形生成、多传感器交互等一系列以计算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技术的综合应用,从而形成具有真实效果的多维虚拟环境,然后通过专业化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各种感知设备的应用,为用户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空间,保障用户在这一空间中能够和其中的人或者物展开适时交流,使用户产生一种和真实环境类似的感受和体验。
4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各种软硬件技术、图形学、虚拟与仿真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并且在产品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此外,CAD技术以及RPM等技术的应用,极大推动了先进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推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将产品设计产业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4.1计算机在课题和产品设计定位环节的应用
对于产品设计过程而言,其设计定位环节的主要任务在于对整体设计方案的提出、制定开发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信息调研和分析工作。通过在产品设计定位中引入计算机技术,设计师的工作被大大简化。设计师在以往设计环节中繁琐的工作被抛弃,他们只需要提出调研思想、对分析方式作出判断,选择定性或者定量分析,在调研问卷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的Word功能,在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可以通过Access进行分析,筛选出有用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整合,生成数据库系统,从而便于后期的检索与查询,在数据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利用办公软件的另一大功能———Excel,根据数据统计生成用户所需的各种图表,非常方便,而且计算准确。在数据分析中,除了能够使用办公软件中的各种组件,还可以利用其他的分析软件,如SPSS等。在产品设计中,注意到其核心内容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而展开,因此,无论是引入计算机技术,还是展开其他方面的变革,它的最终目的便是,迎合人类越来越高的需求,为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指明方向。和以往那种落后而又粗略的人工信息调研方式相对比而言,通过计算机的应用,现代新型的调研方式更能够满足产品设计师的要求,有利于产品设计师能够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人们需求,从而使得产品设计能够紧紧围绕设计的核心目标而展开。
4.2计算机在产品设计环节的应用
4.2.1产品外形设计
随着现代市场竞争激烈化程度的加深,各厂商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都纷纷加大了对产品研发设计的投入,积极探索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而且推动了研究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将新产品迅速推向市场。通过计算机中的绘图技术在产品外形设计中的应用,做到了对产品外形设计过程中的随时修改、评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中的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由于能够为用户带来逼真的视听效果,而受到了普遍欢迎,而且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三维造型软件,例如3DMAX,Pro/E等,完成对数字模型的创建,或者利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直接测量,得到点云数据之后,然后将其拟合,最终得出三维模型。以上通过计算机对产品设计模型做出反复修改、分析的过程,将产品设计的工作量降低到传统设计中的二分之一。此外,在产品外形设计过程中,还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在计算机软件所营造的虚拟环境下,让其感受到产品外观的质感、色彩、风格等等,将最真实的产品外观以虚拟的形式加以呈现。
4.2.2产品的动力学仿真
在对新产品的设计时,必须对解决好运动构件工作中的运动协调关系、运动范围以及产品的动力学性能等问题,包括强度以及刚度两个方面,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学技术支持下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可视化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界面,将以CAD为基础建立起的三维模型做出有关功能、几何、加工与装配等多方面的交互性修改。同时还可以动态查看产品装配的一切运动过程,也能够实现对运动零部件的动态检测,科学评价各零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
4.2.3产品的展示设计
通过计算机三维动画或者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的产品广告,其展示推广效果非常强烈,除了能够全方位展示出产品的外观,而且也能够将产品的内部结构、装配过程以及使用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展示[3]。此外,通过新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合成虚拟环境,确保用户能够在这一环境中漫游、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及方向对场景进行实时计算。还可以通过快速、低价的以影像合成为基础的虚拟环境来完成对主场景的营造,并且与计算机绘制的虚拟模型相融合,实现互动式交互[4]。通过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产品进行介绍,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全面提升广告的效果,更为直观便捷地和使用者进行互动。
5结论
综上所述,在产品设计环节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说是产品设计发展史上的一次标志性变革。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需要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做支撑,同时,广大产品设计以及计算机工程师们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便是对系统理论的研究。随着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而产生的新设计技术主要包括:在虚拟环境中定义3D约束、交互设计、手绘草图、零部件的物理性能等等[5]。相信在未来,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产品设计理论的更加丰富,制造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必定会获得有力发展,并且随着和当前CAD系统的融合,必定会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系统,并在产品设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作者:聂永涛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附中
参考文献
[1]古丽巴努•阿不来提.试论通信电子线路中的EAD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74-175.
[2]吴冷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现代陶瓷产品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J].中国陶瓷,2005,41(1):9-11.
[3]沈学利,张纪锁.工业产品设计建模方法的研究[J].信息技术,2010,(6):223-225.
产品设计调查范文4
【关键词】机械设计 发展阶段 设计方法 设计过程
一、机械设计的发展阶段
在17世纪之前,人们完全凭借自身直觉,结合自身对自然环境的一种感受对使用工具进行设计。但由于条件限制,凭借直觉设计出来的产品构造比较简单;此后,经过很长一段的发展,一些拥有丰富经验的手工制作者凭借自身经验将设计构思明确画出来,也就是设计图纸的最初版样,设计图纸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机械设计的发展;上世纪以来,伴随着研究成果和研究数据的出现,加之人类长久积累的设计经验及设计图标、设计方案和设计公式等辅助工具开始逐渐运用到不同机械设计中来;近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硬件及机械设计技术和软件的不断更新,使得机械产品的设计取得革命性地发展。
二、现代化机械设计的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机械设计的方法越来越现代化。在现代化的机械产品设计中,机械设计人员普遍运用优化设计、CAD、CAE等计算机技术和工具来设计机械产品。而现代化技术和软件在机械设计中的普及,使得机械产品的研发周期越来越短,生产成本越来越低,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据调查,现代化的机械产品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将产品特征进行阐述的设计方法
该类设计方法需要运用计算机能够辨识的语言来阐述机械产品的属性与特点,这一途径也是该类机械设计方法的显著特征。此外,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的功能建立设计相关的资料库,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运用已建立的资料辅助进行设计。
(二)将设计元素有序结合的设计方法
该类设计方法具有明显的设计特点,即机械设计人员将所设计出的相关设计元素有机集合起来,每个设计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设计元素,且这些产品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最后,将所有设计元素进行有序组合,才可以完成完整的机械设计工作。
(三)将结构模块相互组合的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人员采用将机构模块相互组合的方法来进行产品的方案设计,该设计方法因为结构模块的组合相对稳定,并且比较容易将结构模块划分开来,所以多运用在特定机械产品的设计上面。
三、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
(一)机械产品的市场调查阶段
机械产品的市场调查阶段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对开发的机械产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市场需求预测等,以此来确定机械产品设计的要求和相关参数,以供设计人员参考并制定机械产品设计报告。
首先,机械产品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对市场及客户的调查来确定市场需求,并根据产品市场需求预测新机械产品上市后的发展状况并拟定预测报告。其次,以国内外现有的同类技术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市场情况作为参考,对即将生产上市的新产品各方面进行考察和分析,并撰写产品技术报告。再次,对新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最后,将以上所得报告统一评审,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供领导商讨决策。
(二)机械产品方案的设计阶段
第一,针对机械新产品进行产品功能原理方案设计,该原理方案对今后的产品性能及成本消耗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第二,详细确定机械产品各部件的尺寸、形状,并进行产品刚度及强度的计算,得出产品构造草图。第三,在前两步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品布局、样式,得出总体设计图。第四,化整为零,将总图分为各部件设计图,根据每个部件的要求和规定得出产品的生产图纸及说明书。
(三)机械产品样机的试制阶段
首先,根据机械产品样机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案进行样机试制,检验、鉴定该样机的试运行情况之后,对机械产品设计流程和方案进行相应修改。其次,根据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和流程再进行小批机械产品试制,根据产品试运行和试销之后的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和流程。经过产品的试制阶段后,产品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机械产品本身各方面的性能也因为试验与坚定而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机械产品设备的调试阶段
机械产品设备的调试阶段是产品进入正式投产的重要准备环节,在这一阶段,需要针对完善后的设计方案对设计流程等进行最终的确定,并对即将进行生产的各项设备和机器进行调试工作。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为了即将进入大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的各方面设计文件和生产设备能够达到投产要求并保障机械产品生产能力的持续与稳定。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机械设计技术从古至今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的手工设计到智能设计已经经历了不少的风风雨雨而变得日趋完善和成熟。计算机相关软件和技术为机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设计方法,这促进了机械产品生产质量、效率的提高的同时也使得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步伐加快。而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虽然繁琐,但是必须按章有序操作,才能保障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达标并在市场上立足。最后希望今后人们能设计出更现代化更实用的机械产品推动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军.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煤炭技术,2011(05).
[2]孙伟,任朝晖,于涛,闻邦椿.现代机械可视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3]张劲.现代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及研究进展[J].林区教学,2010(12).
[4]梁颖红,黎粤华,王述洋.现代机械的设计方法和发展趋势[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0(06).
[5]李润方,林腾蛟,陶泽光,韩西.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机械工艺师,2000(09).
产品设计调查范文5
关键词:感性意象;产品造型;设计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97
0 引言
在社会发展初期,人们的购物取向还停留在由产品决定的时期,由于没有竞争压力,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都属于按照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设计师自己的想法进行生产,属于闭门造车,没有实时的了解人们的购物感性意象的属性变化,而由于没有多余的选择,人们也只有购买在自己心中并不完美的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风格的产品需求的增加,产品的多样化,商业竞争的加大,人们不再简单的趋向于功能上的满足,人们的消费理念开始由“我需要什么”上升为“什么更好”。
基于上述情况,人们提出了感性意象的产品设计的概念,这一理念是根据市场调查,得出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得出人们对某项产品设计的感性上的认识偏好,以此设计出让人更加满意的产品,凸显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主题。
1 风格的感性认知
人们的“感性意象”是一种潜意识里的一种对自身的心理暗示,如同第六感,它并不能被准确的描绘,但是又真实存在。而且产品的感性意象并不固定,它会随着人们所处的环境,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因素发生变化,所以流行的商品也总是在不停的更替。在人们刚接触到某样新事物时,首先会通过视觉感官将信息传入大脑,然后或者是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开始对这件事物的进一步认识,对其材质,功能,寿命等不定因素都可能进行一定的猜想与评估。然而这一切其实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是对于新事物而言,而如果对于已知事物的创新设计版本,更能在第一时间与自己的潜意识达成共识,表达出对此产品的喜好程度。
在人们认识事物时,“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认识形态的好坏,通常是人们对该事物总体评价的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在人们对产品意象的辨识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方向进行引导,第一是整体的辨识引导,第二是突出部分引导。在产品设计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当前消费者对某件产品的感性意象,并将其有效的融入其中,那么该产品的前景将会更加的值得期待。
2 基于感性意象的产品造型设计
想要设计生产出基于感性意向的产品,那么在这之前了解当前人们对该产品的感性意象则必不可少,该研究方法是通过材料准备,设计问卷调查,得出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得出结论。这里对其方法步骤进行分析如下:
2.1 材料准备
感性意象的研究必须使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在设计问卷调查中,对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材料需要进行剔除,在每一组材料描述中,需要运用到界限分明的形容词汇,比如好或者不好等作为表达感性意象的词汇。其次是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首先明确产品面向的人群,儿童,大学生,社会青年或者老年,又是还不能仅仅考虑单一的购买对象,还应考虑与其紧密相关的对象,比如面向小孩的玩具,不能仅考虑小孩的玩性,还应考虑家长对孩子的发展的关心加入益智成分等。最后设计问卷,每个小问题需要设计不同感性梯度,一般在四个以上,问题,问卷格式简单易懂,问题数量控制在十个左右。
2.2 调查
在问卷数量达到一个可行数量后对其进行整理调查,调查的目的是对可靠,有效的,普遍的感性意象进行整理。对所有问卷结果进行汇总调查,由于产品是面向主要的消费群体,所以对少数区别明显的问卷给予剔除,对区别明显的意象进行分组,大致相同意象进行合并,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得出各个意象对产品占领的比重,结合以往意象比重对销量的影响数据,得出最终数据。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将整理得到的数据,去除无用意象,降低意象梯度,针对性的再设计出一组问卷进行调查,重复调查步骤,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3 结果分析
将分析结果可靠意象数据,和意象对应的销量比重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得出不同意象在产品设计中的比重,比如自行的外观,结构,功能性和舒适度等在被调查者心目中所占的比重来设计出新型的自行车产品。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储存,形成一个感性意象数据库,可以在类似的产品设计中提供参考。
3 具体设计案例
在实际运用中,如何灵活的运用到基于感性意象的设计呢?这里以台灯的感性意象设计为例:
在对台灯的设计问卷中,首先考虑到人们对购买台灯的目的以及对台灯有哪些额外的要求会影响到人们对它的看法。针对这些因素,所以在设计问卷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台灯合理灯光的照明度、知名度高的品牌效应、性价比、是否有额外的附加功能(比如闹钟,夜光装饰等)、节能省电、使用寿命、是否环保、是否有护眼功能、外观等因素,然后对这些产品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形容词感情梯度,再针对该台灯面向的特殊人群,比如学生,工作者或者其他人群设计其它问卷题目,比如面向学生时,可以加入是否需要加入潮流元素,面对工作者加入是否需要加入调理生活情感元素等。然后对台灯面向人群发放大量问卷,学生就面向学校,工作者就面向工作区,等相应地方。对回收的问卷按照调查分析步骤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比如更多看好护眼那么在设计时就更多的考虑护眼功能,并在时主推该功能。
通过结果表明在运用到感性意象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后产品的针对性更强,更能随时掌握人们对产品的需求。
4 结语
通过对感性意向产品造型设计方法的研究,明确了风格的感性认知,了解了感性意象的产品造型设计的方法步骤,通过对结果的分析知道了感性意象功能对当代产品设计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具体设计案例了解了具体的设计情况,为设计者在感性意象设计方面提供更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魁,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Anderson J R.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USA:W H.Freeman Ltd,1990.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产品设计调查范文6
关键词:生活品质;优秀产品;以人为本;设计机会
1?用户研究
1.1?用户研究概述
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愈高,设计师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寻求满足用户要求的优良设计,然而,传统的产品设计通常关注的只是产品本身的一些特点而忽略了使用这些产品的人,因此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掘出更多的设计机会。
用户研究以使用者和消费者为研究中心,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建立起用户模型,为了从用户那里获取有效信息,发现产品的问题,发掘潜在的用户需求,并找出解决办法,对现有的产品或产品设计系统进行改进。用户研究领域有很多研究方法,通常有可用性测试、焦点小组访谈、民族志方法、参与式设计等,通过对用户方法的再次研究,可以构建用户的一般程序,即从不同渠道进行用户背景资料收集,再根据背景资料设计用户问卷调查并展开深入的用户观察和用户访谈,从而建立起有效的用户角色和和情境。在整个用户研究的过程中,各个步骤是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整体是层层推进、不断聚焦的过程。
1.2?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当前的企业开始关注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人,但是绝大部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只是停留在“以设计师为中心的思考上,大部分设计师认为他们的需求和喜好就代表着用户的选择,这只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主观思想,没有经过周密的调查和研究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真正的目标人群是谁以及他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然而,仅仅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而忽视了设计师的作用,又会出现设计与研究脱节的问题。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应该是“以用户为中心”和“以设计师为中心”相结合的设计。显然,站在设计的角度进行合理有效的用户调研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1.3?用户研究与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主要研究的是产品本身,但是如果一直停留在产品本身的话就很难对产品进行创新,这就需要拓宽设计视野,从产品所处的宏观环境来看问题,比如说在设计茶具时,除了要了解茶具是盛放茶叶的容器这个简单的问题外,还需要了解茶叶的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和饮茶习惯,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设计结果,而这一过程正是用户研究需要做的工作。挖掘更多地使用方式、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形式、找到被用户认为是有用、好用和希望拥有的产品,这就是用户研究需要存在的重要意义。
2?从用户研究到产品设计创新
从大范围收集用户背景资料和广泛进行问卷调查,找出产品设计的新趋势和切入点,然后找到目标用户的特征,针对这部分的人群进行定性研究,然后用适当的方法获取有效的用户数据,再通过这些数据建立整合成情境和角色,并还原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过程以理解用户潜在的需求和动机。因此,在产品设计中的用户研究每一个步骤都是以设计机会为最终导向的,下面就这一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2.1?发现产品的新机遇
当市场上现有产品存在缺陷和在新趋势推动下的产品存在改进的可能性时,产品机遇就会出现。比如说,在电子行业里谁也没想到山寨手机的畅销。发现产品的新机遇要求不断地对社会走向、经济趋势以及先进技术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以老年人手机为例,研究的社会因素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大环境和老龄人迫切需要体现自身价值的观念,证实了老龄人的潜在市场,经济方面是因为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经济水平提高,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为开发老年人手机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了解到老年人手机虽然是老人在使用但通常情况下是由子女赠送,又能帮助更准确地定位目标人群,技术方面要解决老年人记性差容易迷路这个问题,通过研究能了解到GPS定位系统技术已经成熟要实现定位的功能是有技术支撑的。综上所述,通过对社会-经济-技术系列因素的研究分析,能够科学有效地识别产别机遇。
2.2?探索产品的新体验
用户研究应该不仅能帮助解决产品现有的问题,而且能为用户创造新的使用方式和体验。在研究用户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同一个产品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例如包的设计,当我们需要出席重要会议的时候可能就需要一个精致的公文包,而当我们想要出去登山旅游时可能又会需要一个实用的背包,因此针对不同使用环境设计包包的形式就是设计缺口。再比如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如果只把他看做一个杯子、一个物质产品,那么就会无法摆脱杯子原有的造型和使用方式,但是如果只是把杯子看作是一个用来喝水的容器,那么设计创新的思路就被大大拓宽了,这样设计就可以从容器入手,容器从造型上来说可以千奇百状,从使用方式来说可以拿、拎、挂或者是背,这样一来设计就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了。
3?总结
用户研究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它不仅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和发现问题,用用户研究的相关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是一种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分析和把握问题的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用户研究同样也是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站在现实的基础上定性地探寻出未来很可能会有的设计机会,使产品更符合人的使用和习惯,从而提高了产品设计开发成功的机会。总之为了探索有效的设计机会,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本身的功能,还应该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而这些方面就是用户研究应该做的工作。产品设计需要运用系统的用户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寻找到设计机会、开发出有效的新产品。
参考文献:
[1].胡飞,《洞悉用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