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范文1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与优势
1、气候条件优越。##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森林和水域的调节,使##市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9.4C,一年四季均可游览。市内海拔较高的景点,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可以开发避寒旅游产品。由于武夷山脉的阻挡,##市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内陆地区,可开发避暑旅游产品。
2、构景地貌多样。震旦纪以来的6亿多年中,##地区经历大地构造运动,形成目前地质结构丰富,自然遗产多样的多山丘陵地貌,有以永安大湖石林为典型的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岩溶地貌景观;有以泰宁金湖为代表的丹霞构景地貌区;还有以市郊瑞云山国家4A旅游区为特色的有较高品位的火成岩地貌。
3、水文资源丰富。##市山地性河流多,有河面开阔、水流平稳的河段,也有青山夹峙、水流湍急的溪谷,适宜开发生态旅游的河流峡谷、观光瀑布和漂流的河段较多。尤其沙溪是闽江三大支流之一,纵贯##市,可以开发水上旅游交通、水上旅游活动。难得的天然湖泊、众多的水库、丰富的地下水资源,都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4、物种分布多样。物种的多样性是##生态旅游开发多样性的基础。##市是山林生态大市,植被条件优越。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达60.5%,居全国首位,##市森林覆盖率居福建首位,高达76.8%以上,且生物物种多,分布区域广。野生植物物种344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4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27种;野生动物有1044种,约占全省的89.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91种,占国家重点保护种类的22.78%。植被种类、林区的林相和景观,能够满足旅游审美要求,适合生态旅游开发。同时,森林多属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是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
5、历史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各县(市、区)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出土;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年代可溯至18万年前,尤其是距今2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被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宁化石璧成为客家人的祖地;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一批名人名事遗址遗迹:宋代“理学四贤”中的朱熹、杨时、罗从彦,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黄慎等都诞生在##;清流文天祥屯兵遗址、沙县定光禅寺、永安安贞堡、鳞隐书院等都是##历史上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的反映。同时,##还是苏区红色文化荟萃之地。另外,##的饮食文化,丰富独特;民间艺术,异彩纷呈。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6、生态旅游基础扎实。全市现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达14.48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6.3%,而且资源的等级、品位较高。自然保护区10个,面积4.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个;自然保护小区956个,面积6.91万公顷;森林公园5个,面积0.4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4个;风景名胜区11个,面积2.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国家4A旅游区4个、2A旅游区1个)。还有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市级生态示范区、4个县级生态示范区。
7、经济社会环境良好。##市是“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和“全国技术创新区域试点城市”,近年来,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等称号。旅游业被确定为##市“十五”期间四个主导产业之一。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文化条件。
二、##发展生态旅游的目标
充分利用##生物和文化的资源优势,按照“市区周边旅游圈、北部山湖洞生态旅游区、西部客家苏区文化旅游区”三个功能区划,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题下,通过3-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成以“碧水、丹山、奇石、溶洞、森林、古文化”为特色的山水生态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中国南方生态乐园。
三、##旅游品牌形象定位
突显##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的优势,张扬##“天下幽奇”的个性,建议##旅游的品牌形象定位为“天下幽奇,中国绿都——##”。
四、##生态旅游开发建设重点
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及市场需求状况,##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的建设应以生态度假、森林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地质考古、文化生态为重点。
1、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利用##青山秀水的资源优势,开发完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把生态旅游有机地融入传统的风光旅游。以金湖、桃源洞-石林、玉华洞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为主体,结合三元横坑温泉、清流夜滩温泉等地热资源,开发具有生态疗养健身功能的生态度假旅游产品。力争在2005-2010年把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石林、将乐玉华洞风景区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实现我市观光型产品向生态型观光度假休闲产品过渡。
2、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做好“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文章,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结合开展体育健身、漂流探险、科学考察等活动,开发具科普教育、生态保护、森林科考、度假疗养、休闲观光、登山野营等功能的生态旅游产品。以现有的为基础,遵循“宜小不宜大,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土不宜洋”的原则,保护、开发和建设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利用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建设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生态园。并突出生态教育和保护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力争到2007年,建成森林公园10处,推出一批比较成熟的、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
3、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利用山区田园风光、乡村民俗,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主要开发:以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的传统型观光农业;以建立在城内小区和郊区,生产名贵蔬菜水果,提供时鲜农产品,安排作物种植活动,观赏名优花卉、珍稀动物的农、林、牧生产基地、农业科技公园为主体的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利用森林、牧场、果园等开发具有享受回归自然乐趣的度假型观光农业。重点建设沙县柱源现代化农业观光园、梅列洋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元楼源生态农业村等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等,到2007年建成3个以上国家级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
4、工业生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工业、科技、教育等主管部门配合,旅行社与厂矿企业、科教单位合作,利用福建三钢集团公司、福建石化集团##化工有限公司、沙县民营科技工业园等知名度较高的大中型厂矿企业资源,开发和组织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是怎样发出来的”等具有观光游览、科技普及和企业宣传促销三重功能的工业旅游专项产品,既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绿色工业的发展,又丰富旅游产品,普及科技、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5、地质考古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梅列瑞云山等丹霞、溶岩、火山岩地质资源,逐步开发银华洞、明溪翠竹洋地质遗址等;大金湖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开发和保护三元万寿岩旧石器古人类活动遗址、唐代石佛、麻窠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等丰富的考古资源,建设考古园区,形成考古专项游产品。
6、文化生态旅游产品。从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构建##旅游文化体系,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的生态文化旅游。逐步开发民俗风情、民间节庆等活动,重点抓好沙县肩膀戏、泰宁梅林戏、等民间艺术及宁化客家祭祖、畲族“二月二”庙会等民俗风情的开发与包装,并与泰宁尚书第、建宁、故居等名人名事纪念地、民间传说及风味美食的开发结合起来,通过举办有一定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培育有一定规模和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改变旅游产品纯观光的单一性。
五、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1、做好品牌形象注册与宣传。开展ISO体系认证,抢注“天下幽奇,中国绿都——##”的品牌,确立宣传##“天下幽奇,中国绿都”的地位,举办“##生态旅游节”、“中国(##)生态旅游论坛”等较有影响力的活动,把##建成为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2、宣传普及生态旅游理念。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旅游者对观赏自然景观和地方文化为内容,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为目的的旅游方式。为此,必须大力宣传“绿色消费”,提高旅游管理者、经营者、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和旅游景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旅游意识。使生态理念始终贯穿于景区标牌系统、服务系统等环节的建设之中。
3、加强生态旅游建设规划。将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建立旅游容量和客源调节、生态和文化保护、旅游市场维护等支持保障体系。根据各生态旅游区的特点,确定生态资源的特色、保护范围和市场定位,合理规划、精心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把开发与环保相结合,确保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保存与延续,实现生态系统安全完好和生态旅游长久繁荣。版权所有
4、加大发展生态旅游的科技投入。树立“科技兴旅”的思想,加大发展生态旅游的科技投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在旅游全行业推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环境管理与国际标准接轨。
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责任旅游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称为“地球的肾”。又因其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韵,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功能。由于湿地丰富的综合功能,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给湿地旅游目的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湿地旅游目前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原生态”开发,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旅游界和环保界的研究热点。
1.湿地与旅游关系
“湿地和旅游一直相关,一方面,旅游需要湿地,游客喜欢游泳、日光浴、划船、跳水、潜水、垂钓、观看鸟类及其他野生生物,而海滨区、湖泊、河流和红树林等一些湿地可为游客提供这样的场所;另一方面,湿地需要旅游,旅游收入能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自2000年以来,随着湿地国际成员国的逐步增加和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和信息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湿地生态旅游也在逐步发展。2002年,湿地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被提出,同时因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而首推采取生态旅游模式。
2.湿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攻势强,产品影响力弱,湿地旅游开发与市场衔接不配套。湿地旅游做了全面的、大量的、多管齐下的营销策略,但因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多地旅游产品雷同,缺乏与各个湿地区域特色相结合的特色湿地旅游产品,缺少具有特色鲜明的主打品牌;且目前的湿地旅游多为政府行为,多数景区与旅行社对接方面断档,没有市场营销策略,一味地等待政府宣传,缺少主动性和市场意识。
(2)景观产品多,湿地文化产品少。目前的系列湿地旅游产品,大多为景观类产品,缺少湿地文化产品。湿地景观文化没有与湿地生态旅游文化、湿地旅游社区文化、湿地旅游历史文化较好地融为一体,没有充分挖掘松花江和太阳岛的文化内涵并与湿地旅游相结合,缺少与地域特色相融合的湿地文化旅游产品。
(3)行业管理不力,缺乏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缺少湿地旅游专业经营人才。湿地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因而对旅游专业经营人员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设计还存在不规范问题、行业管理不力等现象,缺乏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缺乏专门从事生态旅游业的人才。
(4)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社区参与程度不够深入。目前,在各景区,已有大量的社区居民加入到旅游行业队伍中,促进了目的地产业结构优化,社区居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
3.湿地旅游开发对策
3.1坚持“保护第一,恢复原生态环境为首”的生态性原则
(1)保护第一原则。湿地旅游的主要卖点是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地域、历史文化积淀,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才能使湿地旅游区的青山绿水、优美的自然环境永续利用,才能保证湿地旅游的可持续性。
(2)改善生态环境原则。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其主体价值是生态效益,在生态效益充分实现的前提之下才能考虑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湿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在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框架内进行,应强调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社区综合效益的实现等生态旅游发展的主题,必须尊重自然,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应把改善和恢复环境放在首位。
3.2开展环保教育,实行负责任旅游
(1)湿地旅游是责任旅游,而绝非户外休闲娱乐的物质享乐型的旅游。在湿地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对游客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引导,要尽量保持湿地景观的原貌,要求游客要具有生态意识、生态理念和生态道德,避免破坏湿地景观的原真性,实现“负责任旅游”。
(2)控制游客容量,提倡旅游规模小型化。游客容量实际上是一种环境容量,它的合理与否,应以不损害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持续使用,同时,保证游客最低的方便通达、舒适安全为标准。鼓浪屿每天限制游客为1500人的做法对我们应该有所启示。
3.3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机制,凸显特色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基础,立足于资源现状,根据资源特征设计相应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保证旅游产品开发成功的前提。特色是旅游产品生命力之所在。湿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注重特色开发,必须由政府打造核心品牌建设,挖掘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在达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效果的同时,力求凸显湿地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差异,通过湿地游平台提升带动整个夏季旅游的发展,还要考虑夏季湿地旅游与冬季冰雪的衔接问题,可试在一些景区开展冬季越野滑雪项目及相应服务设施,真正提升“冰城夏都”的地位与声誉。同时,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必须考虑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旅游产品的核心在于价值交换,因此,在产品开发时要化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应根据不同市场消费群体开发相应的特色旅游产品。
3.4加强湿地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因湿地生态旅游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服务的基本操作到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均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需要的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必须提高政府及旅游管理人员甚至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应加强对从业者的管理,定期培训,增加服务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3.5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法制监管力度及日常执法
应严格执行《哈尔滨市松花江湿地旅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随着旅游业纵深发展,应不断完善、补充相关法律细则,加大加强法制监管力度,严格日常执法,切实把工作做到实处;应加大湿地景区开发保护宣传力度,同时可以借鉴国外一些生态旅游环保措施,增强市民法律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湿地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6建立健全经营管理模式,实施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管理
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其经营管理模式,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积极引导和激发社区参与热情,让社区居民参与湿地旅游的开发与管理,使社区居民既是旅游活动中责任的承担者,又是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的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到使居民享受到经济利益的同时认识到保护湿地旅游产品的重要性,提高其保护湿地旅游资源及旅游环境的动力和意愿。
【参考文献】
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范文3
体验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值得消费者记忆的活动。一旦这种活动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体验经济时代就到来了。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有专家说,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体验经济的条件。南昌市拥有多种类型旅游资源。红色、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尤为突出。各种资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为体验式旅游经济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文化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旅游业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都市居民出游乡村,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农耕文化的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增强文化体验是我国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目前以休闲为主的旅游方式,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应该有较好的基础和持续的市场需求。南昌新建、进贤二县农业经济基础良好,文化底蕴丰厚,适合发展体验式农业旅游。
3.南昌新建、进贤县都市体验农业旅游的现状
3.1大环境发展优势。南昌市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五大优势,分别为:①省会城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②区位优势:南昌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国内惟一一个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区的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③交通优势: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快捷畅通、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网。④休闲氛围浓厚:休闲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为南昌市建设休闲旅游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产业基础。⑤环境优势:山是城之魂、水是城之灵、文是城之韵,山脉、水脉、文脉相融的南昌市拥有旅游业发展的绝对环境优势。
3.2两县资源储备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3.2.1区位优势。新建县位于南昌市西北,与南昌市一江之隔,县城与红谷滩新区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交通四通八达。全县处于南昌市50公里经济圈内,是南昌西拓的重要承载区。进贤水域辽阔,陆路交通便利,称“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成为省会南昌市的东大门。当今是长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洲进入南昌的必经之路,已成为江西乃至整个中部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
3.2.2资源优势。新建县地域广阔,耕地多,山地资源巨大。文化底蕴丰厚,有道教圣地西山万寿宫,江南最大的民间建筑群汪山土库。旅游景点多,全县有五色旅游景点,如:古色的西山万寿宫,红色的小平小道、金色的厚田沙漠,绿色的象山森林公园、溪霞水库和梦山朱权墓,特色的汪山土屋等。劳力资源多,技术优势强。农业发展优势表现在一是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多,二是区位效应,三是农业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新建县是宗教资源富集区。进贤县水域面积大,是亲水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富集区。如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等。
3.2.3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优势。近年来,新建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发展城郊型都市农业,实行“一村一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藠头生产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贤县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旅游业应对体验经济
旅游业应对的体验经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确立创意体验主题。体验主题定位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是真正令人瞩目和动人心魄的。一般而言,创意好的旅游目的地体验主题主要包括:一是调整人们的现实感受。如在西山万寿宫体验传统道教文化与在小平小道体验红色旅游,渡酒文化旅游区体验酒文化,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文化之旅都是典型的现代体验旅游。二是改变游客对现实的感觉。无论是在李度饮酒,还是在军山湖吃螃蟹,都是在在活动中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三是协调的现实整体。从万寿宫到小平小道,从李度到文港,从道教文化到红色文化,跳跃性大,空间变化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4.2打造体验服务。旅游体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游客感受。游客从制定旅行计划,到旅游的全过程,包括前往景区和离开景区,最终形成旅游的整体印象。因此,宾馆、饭店、景区小卖部以及乘坐列车飞机过程中游客所受到的服务,都会提供给游客最令人难忘的体验。各类星级宾馆、乡村酒店及其提供的良好的体验式服务,如在李渡烧酒遗址、文港笔都增加一些文化展示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时尚解读,“活化”一些特色旅游产品。
5.新建、南昌县体验式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5.1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化解“三农”问题,推进“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如何依托独特优势,挖掘自身潜力,走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城郊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新建、进贤人面的一个重大的农业课题。
5.1.1新建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要发展特色农业,具体要做到“五要”,即:一要大,即规模要大。二要专,品种要专一。三要特,特色要明。四要强,产品竞争力要强。五要精。一是农业生产要精,二是品牌要精,三是发展精品农业要注重产业的横向联系,例如抓住两县地处城郊,旅游资源丰富这一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精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起来,形成一大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为此建议抓好六项措施。一抓投入。二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抓农民培训。四抓农民转移。五抓龙头企业发展。六抓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5.1.2进贤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进贤山青水秀,物华天宝,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农业是进贤的基础,也是经济优势所在。2007年8月,第七届全国县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公布,进贤县为中部百强县名列第67位。该县的文化用品“一支笔”、医疗器械“一根针”、高空礼弹“一盆花”、食品加工“一瓶酒”、钢架结构“一张网”、特种水产“一只蟹”、食用菌类“一朵菇”等七大特色产业群体,紧紧围绕“工业优强县、产业特色县、绿色生态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对接南昌,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2制定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在进行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时,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状况,开展合理的农业生态旅游规划。重点推出红色旅游绝品、文化旅游名品、生态旅游精品和休闲旅游新品等南昌旅游“四品”。
新建县定位于“生态家园、休闲绿洲”,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会议旅游产品以及参与型旅游产品。重点项目为湿地生态观光与科考项目、温泉开发、厚田沙漠、宝葫芦农庄、汪山土库、象山森林公园、小平小道、溪霞水库、西山万寿宫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小平小道、厚田沙漠、西山万寿宫景区、汪山土库、梦山、宝葫芦农庄。
进贤县定位于“亲水型乡村休闲旅游区、传统文化体验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产品等。重点项目为李渡酒文化旅游区、军山湖与青岚湖生态旅游区、军山湖观湖品蟹天堂项目、文港毛笔文化旅游区、军山湖国际螃蟹美食节等。主要旅游产品有:军山湖风景区、李渡旅游区、文港笔都旅游区等。
5.3确定旅游产品开发战略。南昌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当形成由精品型、提升型、潜力型构成的金字塔型旅游产品开发体系。重点建设厚田沙漠、小平小道、汪山土库、李渡烧酒遗址等精品型旅游产品。使之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产品。军山湖螃蟹节、万寿宫、宝葫芦农庄等提升型旅游产品是精品型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品型旅游产品。文港笔都、以李渡烟花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等潜力型旅游产品,需要大规模投入(智慧或资金)才能开发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潜力型旅游产品对于丰富南昌市产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5.4打造新型旅游产品。根据旅游市场个性化、休闲化、运动化的变化特点,南昌市要规划建设新型旅游产品,其中新建、进贤二县主要包括:
5.4.1汽车营地。汽车营地既是面向自驾车旅游市场的新型旅游产品,又是满足自驾车旅游对旅游服务设施需求的主要基础设施。在厚田沙漠、军山湖等地,按照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其中包括帐篷露营地、房车营地,以增强对长三角、珠三角和周边城市自驾车市场的吸引力。
5.4.2亲水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南昌市地表水域面积大、水体形态多的特点,大力开发亲水旅游产品。实施水系联通工程,开发环湖游、环城休闲游、夜航船、海——河——湖产品、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演艺、湿地公园亲水旅游产品,营造“水中有景、景中有水”的水体景观。
5.4.3休闲旅游产品。南昌市拥有数量丰富、特色突出的休闲旅游资源,两县品古文化休闲旅游区、青山生态休闲旅游区,规划以都市休闲旅游、农(渔)业休闲旅游为基础,以文化休闲旅游、亲水休闲旅游为重点,以美食休闲旅游、保健养生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商务休闲旅游为特色,以工业休闲旅游、修学培训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十大系列休闲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广西金秀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应民族地区文化生态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针对民族文化的这种脆弱性,引入生态旅游的概念,强调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金秀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特色是其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本文从金秀县入手,希望通过金秀这一典型的案例来为其他的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一、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金秀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大瑶山主体山脉上,属广西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秀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在旅游资源类型的8大主类31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中,金秀县旅游资源8大主类齐全,31亚类中金秀县有28亚类,占到了90.3%,在155个基本类型中,金秀县有101个,占65.2%。其中,属于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的有莲花山景区、银杉公园和圣堂山风景名胜区;属于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的有下六甲水库景区、瑶族博物馆、孟村广西农业旅游示范村、美村民俗村和古占民俗村;属于水域风光的有二龙河漂流。
(二)瑶族风情无处不在
瑶族风情如镶嵌在大瑶山的明珠,无处不在。金秀瑶族5个支系在各地均有分布,瑶族风情与大瑶山有机地融为一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朝相呼应,“无山不有瑶”。其中,金秀县的孟村、美村等几个民俗村就已特色的瑶族风情表演、民俗文化体验而出名。
(三)六大要素配套齐全
在游客就餐方面,金秀县现有餐饮设施主要集中在县城,旅游景区内较少,经营的菜谱也较单一,经营规模偏小,旅游旺季时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和品位要求。县城除了依托宾馆饭店外,社会餐厅主要集中在荣兴路。
在住宿方面,截止2012年底,金秀县开设旅游接待宾馆10家,其中二星级宾馆饭店3家,四星级酒店1家,总共1560个床位。
在交通方面,金秀县地处大瑶山腹地,交通主要依托公路,金秀县域内有7条干线公路,全县客运班车可达柳州及附近县,年客运量约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496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910万吨/公里。
二、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问题分析
虽然金秀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及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类型使金秀县的旅游产业不断攀升,但其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很多,不能一一及时提上议事日程;已开发的旅游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仍处于初级至中级开发阶段。如土县平老岭旅游度假区,在几年前曾有客商意愿投资成配备高尔夫球场地的旅游度假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项合作未能成功,使得平老岭这一独特的“高山上的平原”流于议事日程之外。其次,在开发中,政府及投资商的保护意识不够强。
(二)旅游交通体系与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
首先,金秀县的交通设施相对落后。金秀县的对外交通主要有金秀―桐木二级公路、金秀―平南二级公路。景区与外界直接交通条件较差,乡与乡的交通以及金秀荔浦、金秀蒙山、金秀平南等县的交通状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其次是金秀县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金秀县城旅馆数量逐年递增,但总体基数较小。近年来,旅馆数量虽不断增多,但这些旅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的需求。尤其在旅游旺季,金秀县的宾馆接待容量就会出现严重不足的情况。
(三)宣传力不足导致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金秀旅游资源品位高,但就已开发的旅游产品而言,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较弱,宣传促销不到位,没有打开国内、外市场,且没有加强与城市新闻媒体合作和各大旅行社联手进行旅游推介,致使金秀大瑶山的自然风光、避暑胜地和丰富的瑶族风情在大桂林旅游圈内知名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全县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客源市场的拓展。
(四)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无法带动游客积极性
目前金秀县已开发的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多为游览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也由于资金短缺等种种原因而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且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没有体现出金秀县多彩的瑶族风情。因此,无法带动游客的积极性,游客参与性不高,逗留时间较短,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较小。
三、金秀县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这一问题。对于金秀县而言,山间道路比较崎岖,汽车运行需要花费不少的成本。其次,对于开发中政府及投资商的保护意识不够强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政府的扶持度不够,没有有效地对开发商进行引导开发。
(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由于金秀县四面环山,地势相对较高。景色虽然神奇秀丽,但也加大了修公路的难度,因为路线所在的地区均由群山构成,项目先期几乎没有通讯线路,加上山势起伏剧烈,给路线的施工和建设带来了相当难度。其次,政府在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够,政企合作不足。在市场经济中,不难发现,政府的过多干预导致的服务行业发展滞后性存在。同时,由于近年来金秀县政府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工业建设,而忽视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导致工业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虽然工业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旅游服务等方面还是相对较为薄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金秀县旅游才得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宣传力不足导致品牌效应难以形成的原因分析
1、形势判断有偏差。“重发展、轻宣传”的思想,影响了金秀县旅游品牌的形成。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宣传工作摆不上位子,挂不上号,上级抓一抓就动一动,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在组织领导上不够有力。
2、形式手段不多。虽然全县生态旅游宣传的形式在不断创新,途径在不断拓展,每年都有新的载体推出。但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媒体、报刊杂志等途径了解到金秀县的游客却相对很少。而具体到金秀县周边的各个县市以及省外旅游市场,缺乏着具体的针对上述旅游市场的宣传手段,如宣传手册、标语、宣传影视作品等。
(四)旅游产品无法带动游客积极性的原因分析
1、 游客需求日益多元化。如今,一部分成熟游客追求品质旅游、深度旅游,在产品形态上,由传统的观光进入到度假、休闲旅游。出游形式上,更倾向于自助游、自由行。与之相适应,金秀县的旅游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服务方式也应该不断创新,服务标准应该及时跟进
2、 政府缺乏引导。政府往往只注重宏观旅游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旅游所带来的附加值的影响力,而旅游产品行业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政府却常常缺乏相应引导,导致旅游产品市场无序不合理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无法带动游客积极性。
四、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建议
要加快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的步伐,就要使其符合进一步规范生态旅游产业经营与管理、优化金秀生态旅游产业布局的内在需求。
(一)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和旅游圈理论,应在大瑶山生态旅游圈的发展基础上,综合考虑开发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过程中所关联的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众多部门,构筑“一核、两轴、四区、一圈”的空间战略格局。其中,一核是指以金秀旅游服务中心(金秀县城)作为金秀县旅游接待中心、集散中心、娱乐中心和信息管理中心;两轴是指东西发展轴和南北发展轴(东西发展轴:来宾――象州――金秀――蒙山,向东可延伸至贺州或梧州;南北发展轴:桂林、荔浦――金秀――平南、梧州);四区是指四大旅游景区:世界瑶都文化旅游景区、圣堂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天堂岭生态休闲旅游景区、龙腾古村田园观光旅游景区;一圈是指以金秀县为中心的整个大瑶山生态民俗旅游圈。
(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布局
根据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与组合状况、结构类型、地形地貌、空间分布、社区布局现状和土地利用情况,(金秀滴水河生态瑶族旅游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战略分析)并综合考虑旅游业发展趋势,将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划分为瑶族风情体验区、峡谷漂流探险区、养生度假区、户外拓展运动区四个功能分区。各分区之间按照各自特有的资源整合、开发不同的项目,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优化旅游目标市场结构
金秀县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应国内为主,入境为辅。国内市场主要是开发广西区内市场以及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为主,入境以港澳台地区和东盟国家为主;在旅游业发展的后期,逐步开拓国内外其他客源市场。
(四)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旅游资源,也需要大量的公共设施,为旅游者提供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首先对餐饮住宿方面,政府统一划定上下价位线,保证其服务质量。其次在游客出行方面:一是在对外旅游交通规划上,应该加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如加快建设金平二级公路,促进大瑶山与桂平的联系;改建金秀――修仁(荔浦)二级公路,缩短金秀与荔浦之间的距离,便于金秀与荔浦、桂林的联动;二是在对内的景区间旅游交通规划上,应注意维护通往主要景区的公路,如通往圣堂山、莲花山等景区的公路。
第三,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根据金秀县丰富的旅游商品资源,以绿色生态产品、药用植物保健产品、瑶族手工艺品为特色,根据消费者购买心理及需求,加大品牌宣传,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及包装档次。如绿色食品的开发,正以其特有的食疗功能引起人们的日益重视,并逐步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因此,绿色食品的开发迎合了市场需求,必将促使旅游者的消费与购买。
(五)坚持生态优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扭曲、枯竭甚至消失。因此,在进行全县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道路。一方面要定时邀请有关专家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环境进行评估,科学地规划旅游的接待量,制定民族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把民族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及媒体调动当地村民、各开发商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红艳.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良警宇.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满村的事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蒋丽芹.试论民族文化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j).
[4]赵丽丽,朱创业.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刍议――兼议“攀西大裂谷”格萨拉旅游区旅游开发[J].生态经济2005(6).
[5]蒋廉雄.区域竞争的新战略:基于协同的区域品牌资产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5,(11).
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生态旅游规划;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参与视角
生态旅游是以了解自然区的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为目的,注重保护生态系统和谐的同时,争取为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当地居民的增加收入创造优越的经济条件。生态旅游规划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设计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本地区风景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和增加所在地的人民的福利,并同时争取更多的资金保护自然风景区保持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中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参与对生态旅游的规划工作的必要性,即社区居民既是生态旅游的受益者,又是同时是生态旅游规划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切实可行的生态旅游规划需要社区居民来参与,这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1 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1.1 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
首先生态旅游规划的目的就是协调发展风景旅游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立统一。即要求生态旅游的规划过程中,既要考虑不影响自然风景区正常的生态规律,在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内适度发展生态旅游,还要保证在不破坏所在地尤其是少数民族生活区原有文化模式的前提下,将生态旅游融入到当地的文化环境内。只有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才能达到既发展又保护的双赢。
其次均衡各方之间的利益。生态旅游的受益方分大概可分为主导政府、开发商和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规划中,收益是各方考虑的重点,也同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灾区,以期进入良性循环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那么就需要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对发展旅游经济的政府与实施旅游开发的开发商及社区居民之间寻求一种利益上的平衡规划。
再次宣传、教育环境资源重要性。由于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必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对旅游者的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责任就落在了生态旅游受益的的各方肩上。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中,教育受益各方的环境保护意识,决定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1.2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包括适度开发、可持续发展、保护原有自然和文化、各方参与、旅游设施生态化、环境教育、市场导向和法制监督等等原则。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依据这些法则为生态旅游发展制定方向,坚持生态旅游规划的各项原则,综合各项原则,注重重点原则的把握,就可以制定出适合区域内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
2 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性
2.1 实现生态旅游规划的顺利实施
生态旅游规划中的调查阶段,社区居民作为具体资料的提供者就可以参与到其中。社区居民作为当地的居民,最为了解环境资源,对家乡的建设也具有着极高的热情。所以,生态旅游规划中在吸取社区居民的经验同时,还要听取他们的心声,必须认可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的规划中的参与作用的重要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并将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
2.2 促进社区和生态旅游共同发展
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中,政府和开发商更多的考虑的是业绩需要和经济收益,而往往忽视了社区居民的利益,而社区的发展与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本身相互依存。所以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规划中,才能调动社区居民保护环境和参与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并最终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使生态旅游走上可好的发展道路。
2.3 发挥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
政府发展旅游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区居民的脱贫致富,如果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规划中,那么就可以实现社区居民的脱贫方式从政府投入式向社区居民自主式的观念转变。从而使得这些参与到生态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居民,在规划各种原则的熏陶教育下,提高了自身存在感和社会地位,增加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的认识自豪感,增强其在生态旅游中持续发展的保护工作的使命感和教育旅游者保护环境义务性。
3社区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规划建设
生态旅游规划主要包括旅游形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容量测定、旅游产品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3.1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形象规划的建设
生态旅游规划建设,需要加强对生态旅游地自然资源的研究,社区居民的参与可以解决自然资源的认知不足。规划旅游发展形象定位是规划的重点,因为其涉及到对旅游地的资源和市场的定位,而社区居民对于民族文化、自然资源,每代人之间都有着口口相传的解读,所以有了社区居民参与,可以提高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的准确性,以确立旅游发展主题,发挥文化的力量拉动旅游市场经济发展。
3.2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产品的规划建设
生态旅游规划需要对市场进行系统性的开发,社区居民参与规划建设有助于保护自身利益。生态旅游的规划需要根据生态旅游者的需求及市场特点, 进行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规划, 并选择适当的开发模式。旅游产品的规划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组织, 游乐活动规划( 垂钓、野营、山果采摘、登山健行等) 以及专项旅游规划( 森林保健旅游、森林文化旅游、科普旅游等)。旅游商品规划是旅游的扩大和延伸, 生产销售地方特色旅游商品, 如地方土特产品、林区特色原料制成的工艺品等。生态旅游地依赖于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 因此, 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人文景观等特色旅游产品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些都涉及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文化特点,与社区居民的可以自身的生活方式,生活乐趣和生活激情都是分不开的,因此旅游产品规划设计有了社区居民的参与,不但丰富旅游产品的规划内容,而且能使社区居民更好的融入到生态旅游的建设中。
3.3 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划建设
生态旅游规划对于环境保护的规划,实现了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教育功能,所以应该重视环境保护规划地位。社区居民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选出代表,在环境保护规划阶段就明确自己的环境保护角色。环境保护的规划,确定生态旅游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了目标人群、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调查了旅游开发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培训能力,预测了培训效果。社区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可以消除环境与社区利益之间的矛盾。在禁止开展旅游区域的划分中,尽量满足社区居民的主观意愿和保证减少干扰正常生活。只有原汁原味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才被称作生态环境,在景区面积和功能的划分中,如需要改变原有作物种植的品种和规模,可在规划中就开始协商解决,尊重居民的参与度。在外国的国家公园见不到任何具有现代气息的宾馆饭店, 仅有供游访者野营的简易的基地,完善的各种向导性的道路及安全指示牌和高质量的游景道。而且这些基本设施也做到了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4 结论
生态旅游在其规划阶段,就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并全面参与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一定可以实现生态旅游的高速、和谐、健康发展。本文论述的生态旅游规划中社区居民的参与方式,希望对于社区居民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旅游规划研究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佟敏,黄清,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6期
[2]胡家云,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规划的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3月
[3]陈秀琼,黄金火,略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J],华侨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赵军,社区参与旅游景区发展的途径分析[J],北方经贸,2009年,第10期
[5]张帆,社区参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3月
作者简介:
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遵义市;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遵义市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这两种旅游的明显优势。一直以来,遵义市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效果明显,红色旅游一直是遵义旅游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需求的不断旺盛,遵义的生态旅游也迅速发展,尤其是遵义赤水丹霞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在世界遗产这张名片的影响下,凭借良好的资源优势,遵义的生态旅游发展迅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已经成为遵义旅游经济增长的两个支撑点。
尽管如此,由于发展历程及自身的特殊性等原因,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发展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红色旅游的产业布局有待优化,红色旅游的趣味性不足,旅游方式较单一,生态旅游起步晚,基础较差,声势较弱等等。在新的经济形式下,从旅游产业结构整体优化的视角考虑,结合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如何实现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联合,形成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从而推动二者共同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互动关系分析
按互动的结果,互动分为良性互动和非良性互动。所谓良性互动,是指“发生互动的事物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二者双赢的局面。”[1]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作为遵义市旅游业的两个最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二者具有各自的发展特征,但二者存在资源布局上的共存性、功能的互补性等特点,决定了二者能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具体而言,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良性互动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旅游有利于扩大红色旅游的容量
红色旅游是一种对资源的依赖度很高的旅游方式,红色旅游的产业布局,只能依赖于资源的自然分布状态。遵义具有相当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这些资源分布不集中,规模较小,即使是会址这类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资源,旅游容量也是极其有限的。遵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具有一致性,很多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地恰恰也是绿色生态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比如,会址-山与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空间分布上是一致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赤水、习水旅游区,恰恰也是遵义市生态旅游资源最良好的地区,著名的娄山关战斗遗址所在地娄山关风景名胜区,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好地方。利用生态旅游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扩大红色旅游地容量,改变由于资源布局造成的红色旅游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二)红色旅游能够为生态旅游发展搭建平台
红色旅游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教育功能,使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市场的青睐。遵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相对较早,红色旅游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红色旅游的发展一直以来也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而遵义生态旅游的发展相对滞后一些,虽然有赤水丹霞世界遗产这张名片的带动,但发展基础仍然相对较为薄弱。如果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进行联合,遵义红色旅游能够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搭建平台,一方面,红色旅游可以凭借自己的知名度,为生态旅游的发展造势,生态旅游可以借助红色旅游的名气将自己推销出去。另一方面,红色旅游可以为生态旅游的发展赢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搭建平台。
(三)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功能上可以互补
在旅游功能上,红色旅游着重是红色精神的教育和传承,其突出功能在于学习性。所以很多人认为红色旅游主题严肃,形式枯燥、趣味性较差,很有说头、少有看头、没有玩头,是红色旅游的真实写照。而生态旅游主要是为旅游者提供放松身心的场所,参加生态旅游的人,多数都以休闲养身为目的来的,生态旅游的突出功能在于其休闲性,但其学习性又相对较弱。从功能上说,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是互补的,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够很好地弥补二者自身在功能上的缺陷,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客源方面有互补性
从客源方面看,遵义红色旅游的市场群体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集体组织学习考察或缅怀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二是缅怀历史为主的中老年人;三是自发前来参观旅游的中青年夫妇及其子女,客源地包括全国各地。遵义生态旅游的市场群体的构成要广泛一些,包括各年龄段、不同工作性质的各阶层,而客源地除贵州外,主要是四川、重庆、云南、湖南等距离贵州比较近的省区。所以说,遵义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客源方面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有利于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
三.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策略
(一)联合营销,共同拓展客源市场
遵义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互动发展,必须要造势,通过联合营销,加大对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宣传,共同拓展客源市场。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树立营销意识,加大对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要根据遵义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在客源上的互补性,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加大对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宣传。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立体宣传,并抓好节事活动的宣传效应,以节事活动为载体,通过制作旅游画册、旅游光盘或邀请知名人士体验等形式对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进行宣传。要对现有的营销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长期有效的营销机制,改变目前遵义旅游营销自发、无序、粗放的现状,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在宣传过程中,要用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张名片,既要能够体现文脉上以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又要充分展现以赤水丹霞世界遗产为代表的生态文化的魅力,真正在客源市场树立两种旅游形式齐头并进的形象。
(二)整合资源,共同开发旅游产品
遵义市红色旅游发展的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红色旅游自身主题严肃、旅游方式单一,所以单纯的红色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有限的。遵义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由于起步较晚,所以社会影响力还不大。因此,要实现互动发展,遵义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有必要整合资源,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要利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功能上的互补性,采用红色搭台、绿色唱戏的红绿结合模式,打造红绿结合的旅游景区。可以结合遵义红绿旅游资源共存的优势,采取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的模式,在遵义市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利用其特殊的生态条件和特有的红色经典文化,如四渡赤水、土城战役、青冈坡战役等,开发几个主题鲜明的、游客可以直接参与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又能感受遵义生态旅游的魅力。还可以在旅游线路组合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串联起来,增加旅游线路中的构成要素,形成几条红绿结合的经典线路,通过这类复合型产品,增强遵义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提升形象,共同构建旅游环境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关键因素。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要实现良性互动,必须努力提升遵义的旅游形象。尽管现在的“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这一形象只是从红色文化的角度来进行形象定位的,没有从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的角度完整的表达最具吸引力的信息。要实现遵义红色旅游与生态的互动发展,就要站在有利于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共同发展的视角,在文脉上突出以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地脉上突出以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从整体上提升遵义的旅游形象。要从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共同发展的角度构造可以感知的旅游形象,必须要整合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资源,共同构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旅游环境,要在基础设施建造、旅游环境创设、旅游氛围营造等各个方面共同展现两种旅游形式并驾齐驱的整体印象。
(四)优化创新,共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互动发展,必须要优化创新,共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首先,从旅游产品方面,要改变遵义市红色旅游或生态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内涵不足的现状,努力从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结合的角度,利用现代科技,大胆创新,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产品。其次,要从提升旅游行业整体服务质量的角度,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还要促使旅游从业人员从观念上创新,站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的角度,促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协调发展。再次,要努力提高旅游设施水平,从硬件设施上保证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要利用红色旅游的基础和生态旅游的优势,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通过广泛的渠道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提升旅游设施水平,推动遵义市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良性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