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生物有机化学;生物工程专业;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31-02

生物有机化学作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接了学生从中学学习模式到正式进入专业学习的过渡,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既不能是所有内容的泛泛教授,也不能是专而精的实验及操作注意事项,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掌握专业课程学习的特点,为后面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另外,生物有机化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充分融合了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为两者的交叉领域,该课程的综合性较强。生物化学是在生物体中研究化学进程,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制备,而生物有机化学则是用有机化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科学的学科,偏重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过程的化学本质。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生物有机化学,将会对专业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解和掌握打下很好的基础并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鉴于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我们在这里结合上课实践经验,探讨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注重专业特征,增强学生的兴趣

“因材施教”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总结孔子的教学实践经验而得出的教育原则,这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直重视和提倡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一直以这一原则为基础。开设生物有机化学课程的专业类型有很多,化学、农业类专业,医学、药学类专业以及生物、生命科学类专业都会开设该门课程,而生物有机化学内容繁杂,对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特点的理解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反应条件、机制等较为复杂,难于掌握,所以我们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应该因专业而异,调整课程的内容,突出重点,契合专业方向,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以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在学习氨基酸和多肽的生物有机化学这一章时,对于氨基酸和肽段合成,要在学生理解了基础原理的水平上,重点突出各种合成方法的特点及在生活中应用的优缺点,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习酶促有机反应时,要让学生在掌握天然酶促有机反应的高效性、专一性、条件温和、无污染等特点后,重点讲授人工修饰后的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空间更大,另外,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在医药、化工、食品、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空间也很大,然后可以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生物柴油的生产等来举例说明,这样就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也能提高对其专业的理解。

二、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柏拉图的“回忆说”认为,人获得知识的过程就是“回忆”或者再现头脑中固有的理念知识,我们虽然不认同“回忆说”,但是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可以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思索、映射,可以调动其记忆中的教学内容,从而掌握课堂知识。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是单调的注入式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①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能够将复杂的分子结果和反应机理以简洁、美观的幻灯片形式展现给学生,而且可以配以声音、动画等,相对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更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的缺点是课堂信息量大,学生在课堂的独立思维的时间就大大减少,而且对相似的分子结构和机理也容易混淆。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继承传统教学的精华,综合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及板书,讲授课程内容。②采用双语教学[2]。生物有机化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在生命科学研究日新月异的今天,生物有机化学的发展也十分迅速,所以,与世界接轨、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接轨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必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并有利于学生对于该学科产生兴趣,加深了解,从而能够使学生精通外语,并能够提高专业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③教学内容多样化,避免课堂单调。由于生物有机化学内容繁杂,如果仅照本宣科,会导致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单纯的课本理论知识,如分子的机构特点、反应机理等,会让学生感觉脱离实际生活,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学的内容,应该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适当加入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从而丰富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例如,在讲胰岛素分子结构及特点时,可以加入胰岛素发现的过程,以及其现代生产的过程和市场使用的情况,从而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促进其掌握该知识点。④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也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直遵循的原则,它要求我们在教学模式上不能是填鸭式的教学,因为,教学的意义并不是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即所谓的“授人以渔”。而生物有机化学在内容上虽然复杂,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也算紧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就更应该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的本质、内在联系及规律,从而准确解决问题。

三、增强教学内容的横向对比,便于学生的全面掌握

由于生物有机化学中各个知识点间是相互联系和区别的,所以可以通过对相似知识点间的横向对比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全地掌握相关知识。通过知识点的对比[3],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化零为整,便于学生深刻把握其本质原理,全面掌握知识脉络,记忆更加深刻。举一个概念对比的例子:生物有机化学中有一些概念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我们可以将这些概念对比起来记忆就不容易混淆。①氨基酸组成多肽和蛋白质,核苷酸组装成核酸(DNA和RNA),酶大部分是蛋白质,也有小部分为核酸。将这些概念作对比就可以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特点,可以更好地学习它们的生物功能。②合成类型的对比。氨基端、多肽及核酸的合成均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将这些方法的特点、条件和优劣要求学生列表对比和记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快速把握几种物质的合成反应特点,又能够从整体上对课本内容进行把握和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酶促有机反应类型的对比。酶促反应有很多类型,包括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加成反应、卤化反应等等,水解反应又包括酯、肽键、糖苷键、环氧化物、腈的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又包括醇脱氢反应、羟基脱氢反应、醛和酮还原反应等等。对于这些酶促反应的学习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增强教学内容的纵向深入,便于学生深入了解

由于生物有机化学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地介绍课本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专业知识。例如,在讲到多肽的合成时,在介绍完人工的化学合成的方法的类型、特点后,可以紧接着简要介绍在生物体内多肽是怎样通过成熟的mRNA完成氨基酸组装成多肽和蛋白质的,也可以进一步介绍,在科研研究中也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通过蛋白质的基因片段,来得出我们想要得到的多肽和蛋白质。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对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专业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生物有机化学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概念繁多,机理复杂,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4],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在教学中应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程相结合,优化实验课程的安排,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蔡丽华,封孝华.独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河北化工,2010,33(12):68-70.

[2]潘长江,张兵兵,唐丽灵.生物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2):9-10.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文2

从生活和学科的视角看待糖类,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旧知和新知产生碰撞并促进知识体系重组;教学设计中多处用化学视角理解生活中的糖;强调学科观念建构,特别彰显变化观和能量观;渗透科学阅读的学习策略,将科学新闻、社会报道、化学史、科学数据等文本,作为教科书之外的学习资源。

[关键词]

化学性质;科学阅读;能量;生活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基本营养物质》是高中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重要连接点,我们选取了糖类这种人类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此时学生已经学习过甲烷、乙烯、苯等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也了解了乙醇、乙酸这两种生活密切关联的烃的衍生物,继续学习糖类等基本营养物质,可促使必修阶段有机物的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也为以后学习选修做准备。

学生在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及化学阶段就已经接触了糖类,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认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错误前概念。良好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而课堂之内的正式学习更有必要修正学生的科学前概念。

由于糖类的结构和性质错综复杂,必修阶段教学不宜在结构上盲目拔高,课标建议要从生活经验和实验探究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所以我们着重将糖类的性质和用途紧密联系,结合化学史、新闻、生活经验、明星食谱等文本素材,引导学生联系基础知识开展科学阅读,尝试以各种糖类性质的应用串联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学习意义,凸显对事实证据的阅读分析以及随之带来的逻辑推理,这是尝试的一种创新。科学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先存知识的唤起,知识概念的完善和分享式阅读三个阶段,而不只限于情境的简单呈现。

但如果一味停留于联系生活科普化,不免失去了化学味道。所以从体现化学性质的多元变化以及体现应用意义的能量释放,两个角度帮助学生强化学科观念,是本设计反复强化的线索和思想。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必修二糖的教学,安排两课时完成,我们的设计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所以并没有割裂两课时;适当拓展内容,也意在丰富中学生在必修阶段学习有机化学的实用性,强调学科观念和学科逻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糖类的常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及主要性质。

(2)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基本鉴别方法,能简单辨别葡萄糖和果糖。

(3)了解糖类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糖类摄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化学史,生活经验,实验探究等基本方法,讨论交流,了解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主要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辨识科学信息真伪,追求科学逻辑思维。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回顾旧知

【教师提问】同学们,今天你们吃糖了吗?请谈谈在初中阶段你对糖化学的了解。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糖的已有认识,活跃学生思维。

(二)基于糖类化学式的分类和归纳

【教师】请同学根据所查资料,将糖类分类汇总。

【板书】

[分类\&元素组成\&代表物质\&化学式\&来源\&______糖\&\&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__糖\&\&蔗糖______、\&\&______、\&______糖\&\&淀粉______、\&\&______、\&]

【过渡】根据表格填写情况,老师进行补充说明。

【教师小结】如何根据化学式初步判断单糖、双糖和多糖?

【过渡】这些糖类的化学式有什么特征,有什么规律可循,我们能不能归纳出一个通式来代表所有糖类?

【学生】发现规律,总结

【教师】是不是糖类都符合Cn(H2O)m这个公式?是不是符合这个公式的就是糖?

【学生】讨论、回答。

【补充】符合这个公式的不一定是糖,前面所学乙酸的化学式C2H4O2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

鼠李糖的化学式C6H12O5:它是糖但是它的化学式不符合糖类的通式。

【教师小结】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因此糖类大部分通式是Cn(H2O)m,但不是全部。

【设计意图】作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糖的已有认识,并更正部分错误前概念。

(三)从结构上辨别葡萄糖和果糖

【板书】绘制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式

【教师】葡萄糖和果糖,它们都是单糖。它们的化学式都是C6H12O6,但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请同学们观察并发现结构式上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它们的官能团不同,结构不同。葡萄糖含有醛基,果糖含有酮基。两种物质拥有相同的化学式但是却拥有不同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同分异构体。

【教师】糖类中除了葡萄糖和果糖,还有哪些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做出猜想。

【教师小结】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因为它们化学式不能确保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两者的结构式,发现官能团差异,由此发现结构不同。它们是什么关系?这是学生脑海中的疑问,老师从而强化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必修阶段学生对醛基和酮基并不熟悉,但是简单提及、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是有必要的,不只是为选修做铺垫。更是为了建构学科观念必经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有机化学的复杂性是结构决定的。

(四)应用广泛的葡萄糖特征反应

(1)血糖检测――斐林试剂

【教师】有同学知道医院里血糖检测的原理吗?根据血糖试纸的变红程度,就可以大致推断出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

【学生】回忆生物知识。

【演示】呈现照片或实验演示:实验过程中蓝色Cu(OH)2变成了砖红色沉淀。

【教师小结】葡萄糖的醛基决定特征反应,Cu2+变成了Cu+被还原。因此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斐林试剂检验葡萄糖,作为葡萄糖的特征反应之一可以用来血糖检测。

(2)镀银的原理――银镜反应

【科学阅读】阅读科学史:13世纪后半期,威尼斯人制得了玻璃镜子,后来变为水银镜子,但因为水银有毒。直到一百多年前,人们才想出一个法子用金属银来代替水银镜子。在硝酸银的氨水溶液里加进去葡萄糖水,葡萄糖水把看不见的银离子变成银微粒,沉积在玻璃上做成银镜子。

【教师】根据该原理实验室里如何制银?

【演示】在银氨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水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再次强调葡萄糖的还原性。并拓展以前家里用的水瓶胆,利用银镜反应的原理。

【设计意图】了解必修里的葡萄糖,一是对醛基的初步认识但不必深究,二是对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的深入了解,不用太纠结于葡萄糖的氧化产物,却可以通过反应对象无机物的化合价改变来体会葡萄糖的还原性,这是学生建构变化观的重要过程:从初中分别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到必修一中整体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再到有机化学学习中重新“割裂”氧化和还原――这种回归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深层理解的必经阶段。

(五)由提供能量提到糖类的水解反应

【过渡】糖类对人类的最大意义是提供能量

【科学阅读】提供数据资料:“游泳界传奇人物、22枚奥运金牌得主菲尔普斯的一日食谱与众不同。早餐:3个煎蛋三明治、2杯黑咖啡、5个鸡蛋饼、3片法式吐司面包、3块巧克力小煎饼和1碗玉米粥。午餐:约455克的意大利通心粉、2个火腿奶酪三明治和特制的能量饮料。晚餐:约455克的意大利通心粉、1大块比萨饼和特制能量饮料。”

【提问】为什么菲尔普斯没有像很多其他运动员一样大鱼大肉补充高蛋白营养食品?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愿意结合自身经验谈下么?

【学生活动】发言

【补充】菲尔普斯的食谱中有很多碳水化合物,比如面包、小煎饼、通心粉等。这样的饮食结构特别适合菲尔普斯这样的运动员。人在运动时所需的能量来源有三种,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其中,通过食物摄入的糖变成血糖,而血糖供给能量的速度是最快的。也就是说,喜欢运动的人一旦有需要,其体内的糖将在第一时间变成能量“冲上去”。所以,人们如果经常从事短跑、游泳等需要短时间内爆发很大力量的运动,就应该多吃些碳水化合物,好保证能量的及时供应。

(1)如何最快获得能量――直接摄取葡萄糖

【科学阅读】提供新闻素材作为情境:2016年合肥某医院一医生在手术室内连续工作24小时,手术结束后疲惫不堪直接坐在地上喝葡萄糖液。

【教师】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糖类水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恢复精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接受葡萄糖。

【板书】葡萄糖在人体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科学阅读】提供新闻素材作为情境:各类葡萄糖燃料电池的最新研究进展。

【提问】如何设计葡萄糖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设计意图】具体事实的学习,是化学能量观形成的发展和基础,没有一定的事实积累,很难形成一定的化学能量观。(1)当实验无法表征葡萄糖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时,科学阅读的文本就成为一种间接素材。从最初的葡萄糖人体摄入,到葡萄糖燃料电池的前沿进展,给予科学视野的同时,更加引领学生对能量的转换途径有了更深认识。

(2)蜂蜜的水解切入到蔗糖的水解

【阅读材料】甜言蜜语,蜂蜜是甜滋滋的。蜂蜜可以减肥美容补充能量,恢复疲劳,蜜蜂从花中采得花粉,花粉中含有蔗糖,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

【教师】根据阅读材料,填写下列表格,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蜂蜜\&反应物\&催化剂\&生成物\&应用\&\&\&\&\&]

【实验探究】取1mL 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煮沸3~5min,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代表书写蔗糖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拓展提问】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使用蜂蜜来做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没有单独通过实验室中蔗糖的水解来说明双糖的转化,而是另辟蹊径,结合蜂蜜的制成来讲述蔗糖的水解――蜂蜜主要成分是蔗糖,不能发生和葡萄糖类似的反应,但是它水解后的产物有葡萄糖,可以根据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来判断,所以就可以顺其自然地引出双糖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3)多糖的水解供能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罗列其他糖类的水解。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补充】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板书:多糖水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师小结】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纤维素只有在食草动物胃中水解。淀粉可以水解为葡萄糖,为人们提供能量。纤维素帮助人们消化,有些营养学家称之为膳食纤维。

【科学阅读】回顾之前的菲尔普斯的食谱中进行分析:两次出现了“通心粉”。菲尔普斯为何对它情有独钟?

【拓展解析】这和通心粉在胃里被消化吸收的速度较慢有关系。对于喜欢运动的人来说,不应该让主食在胃里消化得过快,否则容易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而快速升高的血糖水平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又会迅速下降。于是,人又一下子没了力气。反观消化速度慢的食品,它们能够像“缓释胶囊”一样让血糖水平保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人的运动状态就会相应稳定,因此特别适合喜欢运动的人来吃。除了通心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粗粮、豆类、薯类都是消化速度慢的主食,纤维素含量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淀粉的水解速率。它们比精米、白面更能让人在较长时间里维持不错的体能。

【教师】“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吃饭时要强调细嚼慢咽,为什么仓促嚼的米饭味道和细嚼慢咽的米饭味道不一样?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交流,做出猜想。

【实验探究】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

【学生活动】边做实验,边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请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相应的猜想。

[现象A\&现象B\&猜想\&变蓝\&未出现砖红色沉淀\&\&变蓝\&部分出现砖红色沉淀\&\&未变蓝\&都是砖红色沉淀\&\&]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早已了解淀粉的水解反应,因此另辟蹊径,探究淀粉水解程度。影响淀粉水解程度的因素有:时间,温度和试剂的量等。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可以科学地探究淀粉的水解程度。

【设计意图】围绕提供能量的主线来说明糖类的水解反应,最终还是为了给人体提供能量。化学能量观是一个不断深化、有机联系的结构化内容,因此学生的化学能量观建构应该注重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性。(2)对于多糖的水解探究,终究还是一种科学方法的训练,化学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教学,需要重视方法教育。

(4)代糖不是糖――不提供能量

【教师】代糖结构和糖类相似,但是代糖不是糖。代糖不提供能量,只提供甜味,糖类既提供能量又提供甜味。

【补充】对于一些嗜甜却又必须要控制糖分的人时,除了控制糖类的摄取外,用代糖代替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但代糖不可以吃多,会消化不良。

【设计意图】选修才仔细通过结构来说明代糖不是糖,必修方面就一带而过。糖类在人们的认知中代表着 “甜”和“供能”。为了解决人们追求甜味,但也要抑制摄取糖类过度的问题,人们发明了代糖。但是人们解决了“甜”,也成功使血糖浓度保持稳定,但代糖无法解决“能量”问题,这是一种对比,更是一种观念强化。科学观念形成于学习、实践活动之中,又左右着人们的学习和实践活动(3),所以代糖的补充教学意义更在生活实践之中。

(六)课堂总结

用流程图表示糖类各个知识点。总结糖类是什么,糖怎么转化,糖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合理摄取糖类保障人体健康。

[参 考 文 献]

[1]姚远远,陈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能量观的建构[J].化学教育,2013,(5):7-22.

[2]梁永平.论化学学习中的能量观建构[J].化学教育,2008,29(8):7-12.

[3]何彩霞.对“科学主题”、“科学观念”的认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15(3):51-54.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文3

“油脂”是苏教版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的第二节,内容包括油脂的概念、组成、结构和性质,油脂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油脂与健康及油脂在化工方面的应用等。其中油脂的概念、结构和水解、皂化反应等化学性质已经在必修化学2中学习过。而油脂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也已经在高中生物必修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节中学习过,因此,本节涉及到的新知识并不多。

表面上看,本节课与苏教版化学2(必修)中“油脂”一节似嫌重复。实际上,二者的主题立意和选材视角并不相同。必修中的“油脂”主题是“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本节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主题下的一部分。在内容选取上,必修内容偏重于油脂的结构、性质的教学,而本节更多的是介绍油脂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油脂与健康的知识、油脂在生命体中的生物代谢。教材在介绍油脂的水解性质的时候,不是简单地重复必修中的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而是介绍油脂在脂肪酶的作用下的水解。本节课还设计了关于“油脂与健康”的调查研究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油脂与健康的知识。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必修教材以油脂的结构性质为主线,而本节以油脂的应用为主线,将性质的学习融入其中,通过用途的学习来复习巩固必修中所学的油脂的性质,体现了新课程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精神。

因此,本节课是对必修内容的拓展和应用,教学的重点不是油脂的结构、性质的学习,而是在学习油脂的用途中复习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获取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也是对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的最好的表现形式。故此,本节课采用网页设计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分类观的教学目标,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作为现代中学生必需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

根据以上对本节内容的分析和设计思想,本节课知识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学生在资料整理、分类过程中复习学过的必修内容、自学教材来完成。对于分类观及分类能力的培养则通过网页设计的活动来完成。由于需要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进行分类整理、网页设计,工作量较大,所以实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模式。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下发关于油脂知识的资料的收集提纲、收集关于油脂的资料,制作一个网页样本。

(2)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收集关于油脂与健康、油脂化工方面的资料。

[问题情境]我们每天都吃油,有谁能够回答出我们为什么要吃油?每天应该吃多少油?

(待学生回答后)其实,很多人、包括每天给大家烧饭的妈妈们都不知道每天应该吃多少油,不少人都认为多吃点油总有好处。我们来看2007年11月18日新闻30分的一个片断。新闻标题为“油盐过量 危害健康”,内容为用油量的采访和杭州市推广量油瓶的新闻报道。

(待学生看完后)看来,普及油脂的知识,对于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非常必要,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关于油脂的科普网页。

[学生]倾听、感受,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

(设计意图:由最具权威的新闻30分中的“新闻调查”引入,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了解油脂知识与健康的重要性,意识到对油脂与健康的知识的缺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讲解]我们先来了解设计一个网页的步骤。设计一个网页首先需要确定网页的主题,收集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其次要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考虑颜色搭配、版面布局、文字图片的运用,最后选择合适的制作工具、进行链接等。

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请同学们结合必修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大家收集的关于油脂的资料,分步设计一个关于油脂科普的网页。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网页设计的步骤,以便开展下面的活动。)

[教师]我们已经确立了网页设计的主题:普及油脂的科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将三者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第一步只要求把这些内容分成几大类。

教师指导各小组阅读教材、对材料进行分类,注意明确分类的依据。

[学生]回忆所学的内容,小组分工阅读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

[小组汇报]

(1)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要求说明分类的依据,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2)教师呈现自己对收集的资料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们分享(见下面分类图)。

(设计意图:完成对材料分类,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师]第二步,请各小组对上述各大类材料再进行细分,以大类为主栏目,以分出的小类为子栏目,确定网页的主栏目和子栏目。可以采用如下思维导图的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各大类进行细分,讨论、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

[交流汇报]

(1)教师组织各小组对栏目设计进行交流、评价。

(2)教师展示自己课前做好的分类图,与学生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完成对材料的分类,了解分类的表示方法,学会与别人进行分享。)

[教师]主栏目和子栏目设计好后,我们要考虑主栏目和子栏目、子栏目和材料之间的链接,页面布局,栏目与插图和文字的处理,完成网页设计。(教师呈现自己制作的主页面进行示范。)

[学生]设计网页,然后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网络是对资料分类整理的一种形式,并通过网页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从页面布局、风格等对设计的网页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展示课前制备的网页,与学生分享,并通过网页展示,对本节课进行如下小结。

(1)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油脂与健康的知识。

(设计意图:与学生进行成果分享,同时完成课堂总结。)

参考文献:

[1]王磊等.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05,0.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187.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应用意识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学在工业中的应用不断加大,化学甚至已经渗入我们的生活中。在化学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化学实验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目前,在很多的中职学校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对化学的应用意识薄弱。通过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将化学和生产、生活相结合,已经成为现在教学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目标

1.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意识。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需要通过化学教学,由学会逐渐向应用转变,知识掌握的多少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对所知道的知识能否熟练地应用已经逐渐成为评判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志。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从学校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化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化学知识解决,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书本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意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化学物品的正确使用

化学物品的不正当使用,给人们和社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物品正确使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合理的化学物品应用意识,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

从近几年来看,我国生态失衡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化学是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学科,需要为社会创设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环境。所以,在中职学校中,老师需要结合课程的内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授课,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意识。

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有效方法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动手实验为主线,将课堂内容和应用意识相结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科学价值,还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化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验活动

实践是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部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学生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之间交流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中,以学习化学知识为主,其他学科为辅,强调的是各学科之间内容的相互渗透。例如,在有机化学部分,可以和生物的知识内容相结合。到目前为止,很多环境问题逐渐出现: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有毒化学物品的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仅只是环境的问题,还是科技和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将知识综合应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

3.参观化工厂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接触化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用学到的化学知识思考和解决当今社会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不宜频繁地开展此活动,需要充分地考虑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能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化学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于化学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问题,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帮助,还需要学生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顺应时代的要求,有效地推进社会的发展,实现在教学中对学生化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西药制取;生物技术;新工艺;应用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西药制药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这完全归功于各种先进的制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各项高新技术的发展,制药企业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一、现代化西药制药技术工艺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西药制药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提高其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实现绿色环保的要求,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药品才能够保证其质量,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们延年益寿。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西药制药企业中,由于需要应用并生产大量的化学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态环境,污染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要将传统的制药技术进行改革,采用清洁型生产技术进行制药。

二、新技术、新工艺在西药制药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涌现与发展,相关研究者早已对生物学科进行全面分析,并将其生物技术应用在西药制药工作中,促使制药企业乃至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新形势下,制药技术不断创新,在其制药过程中,将无毒、无害的原料等材料应用在其中,通过节能环保的技术对其进行合成与生产,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制药的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其制药的效率与质量,还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总而言之,这一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制药企业中,我们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必须要建立在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要污染到生态环境与水体环境。也就是说,西药制药企业中新技术、新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朝向节能环保的方向。

三、手性合成

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是手性的,也就是说,世界上凡是构成生命体系的重要分子均是以对映形态而存在的,药物亦是如此,药物在制造过程中,与其受体部分都是以一种手性的方式相互作用的。可以说,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同对映体的参与方式不同,那么其产生的效果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开始加深了手性的认识,并将其直接应用在西药制药工作中,通过开创手性合成技术来提高其制作技术水平,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

四、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绿色产品,其中最为常见的也就是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不断追求。从国际上看,国际相关组织并没有对此进行系统的定义。只是阐明食品中没有施加化肥等有害物质,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少使用或者不适用添加剂的食品。根据对比发现,这一类食品的价格要明显高于普通食品的价格。目前,随着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采取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五、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原子经济性”的概念是1991年美国著化学家Trost提出的。他提出在合成设计中地利用原子,避免使用保护基团及离去基团,这样就不会产生废物而对环境友好。'Frost合成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择性,一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转化成产物的原子可占的白分比。一个有效的合成反应不但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原子经济性,尽可能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人类周围的世界是手性的,构成生命体系的生物大分子的大多数重要的构件仅以一种对映形态存在。生物活性的手性化合物,例如药物,与它的受体部分以手性的方式相互作用。百分之几的原此,药物的两个对映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作用并导致不同的效果。因此开发单一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药物已经成为国际上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环境破坏的逐步增大,各种病菌的变化也日益增多,细菌对药物的抗病性也在不断的增大。使得当前制药过程中药品研发的力度不断的加大。现在越来越多的药物、食品添加剂和香料全合成制备。通常,这些化合物是通过在合成程的最后一步对其相应的外消旋混合物进行拆分而获得。这样很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从绿化学的角度讲,就是原子经济性较差。因此,化的不对称合成,即手性成成为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未来的合成化学必须是经济的绿色的、环境友好的以及节省能源和资源的,要达到100%的选择性和100%的收率,只目标产物而不产生废物。实现催化剂的高效率和高选择性是实现不对动:催化反应的实用性工业化的关键。通过不对称催化不但可以提供医药、农药和精细化工所需的关键中间体,而可以提供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方法。手性合成的研究正逐步从实验室的科学探索走向工业技术,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手性技术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1、不对称催化氢化

有不对称催化氢化是第一个在工业上使用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山都(Monsant0)公司就成功地应用不氢化合成了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L一多巴。Pf等设计合成了手性双毗陡麟配体的钉配合物,对2一(6’一甲氧基一2一萘基)丙烯酸和酮醋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具有极高的对映选择性,可用于制备非+

2、“洁净”的反应介质

目前在药物生产以及合成研究中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存在有毒、易挥发、易燃易爆等诸多缺点。随着绿色化学成为化工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无毒无污染的合成技术(包括环境友好的“洁净”反应介质)的研究和发展成为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六、结束语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传统的西药制药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造与更新,在保证其先进性、可行性的基础上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从而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与水体环境,避免人们在应用与生产化学品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灰尘而破坏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文6

一、高三化学复习的难点

对于高三化学复习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主观的,一个是客观的。主观方面,化学被认为是副课,为了应对高考,学校的领导也不是很重视化学,在课程的安排上往往给予三主课的时间较多,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做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化学课程的安排就比较紧张,不利于化学教学课程的进行。另外,学生为了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也是认为好钢应该用在刀刃上,所以,课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学习语数英,甚至在化学的教学课堂上还在学习语数英课程的内容,给高三复习阶段化学的复习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客观方面,化学的知识比较琐碎、复杂、抽象、不好理解,而且非常的枯燥,比如,化学反应等都是看不到的东西,思想上没有具体的印象,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另外,联系较广,在生活中四处都有化学的存在,形式灵活多变,不利于规律的掌握和理解。

二、高三化学复习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高三化学复习课程

要想使高三化学复习工作能够很好的展开,必须要转变师生观念。俗话说,观念不变原地打转,说的就是人的能动性对人的学习工作态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为了加强高三化学的复习,广大的师生一定要切实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不能单单为了应付高考而学习,而要为了学习而学习,化学学习是学生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因为考试就在不同功课之间厚此薄彼,待遇不均。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政策,不再过去培养考试机器的应试教育,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要树立人本观念,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考虑,化学和其它功课一样重要。

(二)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虽说是素质教育,但是由于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是上级学府选拔学生的标尺,一定要切实把握好重点课程和非重点课程的时间分配工作。也就是说,在化学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化学的课堂学习工作,尽量在课堂上把能够掌握的化学知识都掌握住,也就不用再在课外占用其它的用于复习语数英的时间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化学复习课程的时候,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易于同学们记忆和理解。这样既能提高高三化学的复习效果,也节省了一定的复习时间,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的学习和把握,为高考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主次分明,有重点的从事化学复习工作

也就是说高三化学教师在安排化学复习功课的时候,一定要理清自己的思路,对当前总的复习形式有个准确的把握,切记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那些知识是重点,那些是非重点,对于重点的部分要重点讲解,非重点的部分或者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的部分一笔带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那些宝贵的复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分清主次,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高三化学的复习效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

(四)完成整个化学的知识建构工作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学生来说“用”就是能够利用所学是知识正确的解答化学试题。然而要想真正做到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必须要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轮廓能够很好的把握,只有这样在解决试题的时候才能高瞻远瞩,认清试题所要考察的知识内容,针对性的解答。对化学知识整体轮廓的把握就是学生对化学知识建构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使化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有个清晰的概念,然后通过应用的反馈,形成学生知识的认知,完成意义建构。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计算六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要针对高考重点、热点,以及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这是有道理的,名师不仅在于自己知识渊博,有充分的知识可以传授给学生,还在于名师的教学方法优秀,名师懂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特点,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所以,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的培养化学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及化学知识的丰富上对其进行培养。另一方,培养化学教师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意识,提高自己的从事高三化学授课的技能,为高三学生化学复习效率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对于一些学校、教师、学生来说都是很纠结的一项工作。在广大师生拥有一个正确对待高三化学课的态度前提下,通过其共同努力,困扰高三化学复习的那些瓶颈不难解决。关键是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好《考试大纲》的考试要求,有重点的进行教学工作,那样高三化学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董自江,浅谈高三化学复习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