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

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课程;问题;措施

目前,占相当比重的县级职教中心开有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普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由于课程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抽象、乏味、知识点繁杂,难教、难学、不易掌握等;同时,也由于县级职教中心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足,使得该课程在结构、框架、整合、实践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原本不应出现的问题,如“老师难教,学生怕学”等,严重阻碍了硬件课程的有效开展。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做法。

1计算机硬件课程的三个问题

1.1“重软轻硬”与“重软怕硬”同时存在:当前最为流行的计算机教材大多是以软件知识为中心的,这既与人们的认知和教材编写者的迎合潮流有关,也与硬件课程的开发难度相对较大有关。于后者,一方面,计算机硬件课程的真正落地,需要教师要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否则课程的有效开展即无法真正进行;另一方面,对计算机各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运作方式的熟悉与熟练掌握,需要学生付出较大的精力,非亲自动手实验而无以掌握;两者结合,既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也因很多县级职教中心在资源配置方面(包括硬件资源与教师配置)无法达到,而造成了事实上的课程的无法真正落地。

1.2教学内容的了无新意与教师专业素质的有待提高同时存在:计算机硬件教材的编写与教材更新,无法做到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的飞速发展和前沿科技的飞速更新同步进行,这就使得目前在广大的县级职教中心所使用的相关硬件教材的教学内容普遍显得陈旧不堪,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使部分学有兴趣学有余力追逐前沿技术的学生对教材非常不满,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硬件教学内容的抽象、乏味、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又使得另一部分学生对此难以消化吸收,兴趣缺乏与畏难情绪并存。从师资角度来说,受制于县级职教中心的地域存在、职教层级、人员待遇等因素,使得学校无法吸纳更多的具有更为专业背景的人才来进行相关硬件课程的规划、管理、教学、开发与整合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造了成整体教学效果的低下与不足。

1.3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与专业特色不突出同时存在:学生在计算机硬件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有关理论知识是必需的,但这不是该课程的重点,其重点应是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操作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如前所述,很多在县级职教中心就教于相关硬件课程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有所不足的,实际的工作经验是缺乏的,这使得学校在实验课程的开设过程中,第一,缺乏对相关实验的宏观管理,各实验分开进行且各实验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性建设;第二,受制于经费、场地、设备等因素制约,部分实验课程会因条件的不足而无法真实落地进行,也就在实际上造成了教师对实验课程进行的敷衍,不能进行深入的实验设计与思考。与此适应,学校的专业建设毫无特色也就不奇怪了,只是盲目跟风市场或抄袭他校模式。表现在学生身上,则无相关能力考核,专业素质也不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就业竞争力不足。

2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改革和改善措施

2.1构建科学的职教中心教学课程体系:能力建设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就业的根本。基于这种认识,学校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建设应突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建设与培养。由此出发,学校的硬件课程设置必要进行一定的科学规划,进行详细的、阶段性的硬件课程划分,如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应用和提高三部分,并使其排课与相关软件课程的排课达至一定平衡形成“软”与“硬”两者间的有效互补,构成一定的课程体系,进而可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类型与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获取相关知识与能力。这样,既可使学生清晰的认知硬件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与软件课程的关系,也可使之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效结合形成合力,从而为有效地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服务。

2.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优化教学方式: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水平与效果的高低,而在职教中心的硬件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对较低的生源素质更是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师应随时通过多种方式,如自我学习、进修、随时关注课程前沿科技等,来提高自我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注意丰富与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有所扬弃,如对学生在硬件课程学习方面的认知研究与兴趣培养等。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教师要尽量结合教学内容与课堂实际采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这样,教师在有效应对硬件课程中某些教学知识带给学生的抽象与乏味感的同时,也有利于合理安排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二是,教师要注意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以交互式、任务式等授课与学习的模式来开启学生的学习动力源,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相关硬件知识与能力的探究和培养。

2.3改变考试方式完善考核制度:采取试卷考试制度是传统的硬件课程考核的首选。但其弊端与漏洞的持续存在,与当下信息化发展浪潮下的学生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协调,也引起相当多的硬件课程研究者、广大教师以及多数学生的不满和反对。因此,改变考试方式完善考核制度,即既要考核学生也要考核教师,尤有必要。即以对学生的考核来说,无论其考核细节如何,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实验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应是考核的中心和重心,并应涵盖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如日常作业完成、课堂学习表现等,以较为全面、真实地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总之,顺应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职教中心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要予以解决,非如此不能改善课程教学的不良现状。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服务。而这也是该课程的优势与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李书辞.浅谈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卷宗,2014,11:242-242

[2]潘婷伟.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进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217-218

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 课业设计 产教结合 校企合作 工作过程系统化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普及,该类技工(师)的供需矛盾愈发突显。但院校培养情况却难以差强人意,需要及时的调整专业设置,并结合实际制定培养方案。通过深入行业,并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融入市场化理念,构建培养设计。

两个真实的案例

下面就以两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目前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技工(师)的现状。

案例一:某小区的一位住户需安装宽带业务,公司技术员安装完毕后,住户要求:能不能帮助用户设置路由器,使用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同时上网?

该技术员只会用公司培训的方法进行PPPoE拨号的设置方法。路由器接触地很少,并且不了解这种接入方式。他只有诚实地表示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与之相对的是,到任何一家经营网络设备的商,销售人员都能够很清楚的告诉用户怎样设置实现共享上网。

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户会满意该公司的服务吗?公司会对该员工予以足够的工作信任吗?该员工的表现能够维护或提升公司的形象吗?

案例二:在某著名品牌电脑售后部,一用户焦急地将笔记本送修。据故障描述:开机可能无显示,在点亮后可能黑屏。

经过检查后用户得知,硬盘损坏。技术人员用BIOS自带的硬盘诊断程序发现读错误,故判断硬盘出错。因维修费不菲,用户又将笔记本另一维修店。这家维修店得出结论:主板问题,可能是北桥芯片集成的显示单元,LCD信号传输通道故障。

用户纳闷了,用户最终在品牌售后部维修。两天后,维修部来电,因主板故障需要更换,费用若干。

对于维修人员而言,故障的判断准确与否是能够顺利及时维修的前提,亦是维修人员的基本功,作为品牌电脑维修服务不能让用户满意。

以上案例可以从相当程度上说明目前此类人员良莠不齐。据笔者了解,这类技术人员大多从职业院校毕业,即反映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并不合适目前市场上的要求,是职校培养方面的软肋。从案例看,技术人员是无足够的基本技能而不能满足用户,或是不具备维修基本素养就正式工作而造成用户损失。故学校与企业都迫切的需要贴近市场的培养模式。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对学习领域进行设计

1.设计要素:行动导向教学法+工作过程系统化

本学习领域设计特点:①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能力为主、知识为辅。先行后知、在做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行动。②形式多样:“分组学习”、“合作参与”、“资源共享”“他人评价”等③工作过程系统化:按任务―目标―计划―过程―评价步骤进行。④加入社会化、市场化理念。

2.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学习领域设计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要求,对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安调修技工(师)的设计两个学习领域,分别对应中级工与高技工(预备技师),并设计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

3.中级工学习领域设计

学习领域名称 :计算机、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能正确识别各类型计算机硬件;能描述各类计算机硬件的测试方法;能根据计算机系统故障现象判断常见硬件故障;能通过替换法解决硬件故障;能正确识别常见DEBUG诊断卡代码;能正确使用数字万用表。

能正确识别常见网络设备;能描述各类网络设备调试方法;能对照用户手册对网络设备进行调试;能正确使用电缆测试仪、光纤熔接机、双绞线测线器;能正确使用双绞线钳;能运用正确的施工工艺对线缆接头、连线;能用正确方法敷设线缆;通过观察能画出简单网络的拓扑结构;能看懂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会联系相关制造商售后人员。

工作对象

家庭用户计算机、网络设备;SOHO办公室计算机、网络设备;超市、连锁店中POS机、网络设备;宾馆、酒店中局域网计算机、网络设备;网吧计算机、网络。

工作要求

具备基本服务行业素质,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具有夜间工作条件,具有野外作业工作经验,具有清晰简明的表达能力,具有承受压力下工作能力,

工具

十字螺丝刀、内六角螺丝刀、一字螺丝刀、尖嘴钳、老虎钳、RJ45钳、剥线钳、电烙铁、吸锡器、永久磁铁、回形针、洗耳球、皮老虎、毛刷、海绵、电缆测试仪、光纤熔接机、网线检查器、网线探测器、CTDR、分贝计、温度湿度计。系统安装盘、常用测试软件(Everest、HD-tune、CPU-z、HDD、3dmarks、etc.)

材料

松香、焊锡丝、螺丝、垫脚、水晶头、热缩管、热熔胶、电源线、数据线、AB胶、扎带、网线、纯酒精、机油、硅脂、硅胶,口罩等。

劳动组织

接工程或报修通知-电话询问工程或故障情况-上门安装调试维护-售后回访。实行一对一服务、跟踪服务。有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表。

工作方法

观察法、替换法、排除法、最小系统法、扫描法、高温老化测试法、查阅法、外观检查法(看、嗅、摸)、声音辨别法、清洁法、专业软件测试法、屏蔽法、系统模拟法。

学习目标

对IT市场格局、常见品牌、售后流程较为熟悉;能够识别各类型的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能够掌握测试计算机硬件的常用方法;能够使用一些常用的测试仪器仪表;能够根据现实网络绘制网络拓扑;能根据技术资料对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进行正确安装与调试;能说明网络连接仪器、测试仪器的用途与使用方法;能够说明安装、调试的方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能够根据现场情况或用户要求合理化安装方案;

4.高级工学习领域设计(限于篇幅只罗列与中级工不同之处)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能描述并实施各类计算机硬件的测试方法;能根据计算机系统故障现象较为准确的判断硬件故障;能通过替换法解决硬件故障;能正确识别常见DEBUG诊断卡代码;能正确使用数字万用表;能对发生故障的元器件(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BJT、MOSFET、I\O芯片、插槽、插件、晶振等)进行维修;能根据硬件信息进行必要的固件升级与驱动更新;能熟练的对BIOS或控制系统进行参数修改;能识别笔记本电脑硬件及其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能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拆装和基本检测。

熟悉常见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接口作用、连接方法、调试命令等;能描述各类网络设备调试方法;能对照用户手册对网络设备进行调试;能熟练运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架构与维护;对常见网络故障有准确的判断和分析;通过观察能画出简单网络的拓扑结构;能看懂施工图纸与设计图纸;会联系相关制造商售后人员;能熟练应用网络监控软件对网络流量、网络安全、数据走势等参数进行分析并做好预防;能够满足简单的网络接入、网络调整要求。

工作对象:增加大型企业网、校园网、园区网中的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

劳动组织:有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表。接报修件-查找故障-向用户报价-维修-测试-交用户。网络性能日常监控,做好监控日志。其余同中级工。

在学习过程当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准都能在过程中充分体现。

课业设计

有了较为明确的学习领域之后,需要将每个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细化,形成具体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而对学习情景的纲要性表述就是课业设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形成学习材料。

因为一个学习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很多,下面就以一个具体典型工作任务为例编写具体的课业设计。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领域:计算机、网络设备调试、维护、维修。学习情境:微型计算机硬件的检测与维修。教学时间:80学时。

工作情景描述:微型计算机硬件的检测与维修工作能够对所有的微型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在检测的基础上对硬件进行维修。能从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快速确定故障部件,并应用替换法验证判断,然后对部件进行维修。

学习任务:服务行业的部分职业道德、基本礼仪、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罗列常见硬件故障及其可能故障组件。带电操作规范。复习各组件基本原理、基本结构、规格型号、用户手册,学习测试方法、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等。学习CRT/LCD显示器、主机板内部构造、工作原理、用户手册、测试方法、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等。

学习目标: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能提交书面工作建议,能及时总结反思并改进工作过程。根据具体现象,能快速确定故障范围、类型、后果,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检测工作要求,能利用软硬件判断各组件常见故障。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厂家的远程技术支持解决部分故障。根据维修工作要求,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维修工作。在故障诊断维修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要求与安全操作规范,有纪律观念和团队意识。根据检测维修工作要求,能适应不同阶段工作:常规工作,突况,联络相关部门,联系制造商、面对客户等。

学习内容:礼貌用语、仪态仪表等礼仪规范。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相关常识与技巧。有关写工作日志、检测报告、维修经验的案例。(从网络)检索、(从制造商)索取、(向文字资料)查阅相关规范、手册、技术资料的案例。编写个性化维修手册,能对常用元器件(供电模块、电容、排阻、电感、MOSFET等)进行正确检测。检测软件与检测硬件的使用方法。维修工具的使用:电烙铁、吸锡器、示波器、热风枪、万用表等。笔记本电脑的系统结构、原理、操作与故障检测方法。CRT/LCD显示器、主机板的检测与故障维修实作。

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实训基地、计算机机房。微型计算机典型故障设置。(学校企业设备相结合)

教学材料:教师编写各硬件讲义、学生查阅相关案例、代表性产品手册、评分表、学习日记、文具。

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分组进行、校企合作、社区合作、教师把控全局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流程:教师首先引入服务行业概念,运用角色扮演法扮演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学生调查典型案例,分组(10-15组)以旁观者身份进入企业调查,感性认识工作任务,并通过访谈详细记录工作情景。教师、小组成员参与评分。学生总结并小组讨论写出调查报告,运用头脑风暴法得出代表性工作任务。讲学生分组拆分重组,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参与之前调查工作都不相同。重新分组的学生进入学校实训车间分项实训,每一阶段每一团队的实训心得要公开演讲交流。并轮流参与各分项联系,每一阶段都要完成实训心得,小组之间、小组内部参与评分。总结检测硬件中某些共性的工作方法、工作环境、工作思路;并列举某些特殊工作情景或提出疑难问题,教师适当参与讨论与解答。分派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3到6个月),要求学生完成每日小结。企业实习期间,定期反馈学生阶段性评价。教师定期到学生所在各个企业进行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与企业专家讨论疑难问题。并将这些经验纳入教学内容中。学生返校后,以学生具体工作分小组编制工作情景学材,内容包括任务书、手册、方法、思路、工具、问题解答、工艺等内容。分组选代表根据所编制的学材进行答辩,教师做评价,结合前期评价形成最终的考核结果。

学业评价:以下列关键词作为评价子项:工作态度、参与度、团队合作、互评得分、反思总结、工作方法、思维方式、企业评价、编制学材、查阅资料能力、优化方法、操作规范性、安全意识、信息传递度、创新能力、活学活用、节约意识。

以上就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技工(师)培养方案设计,如要进行系统教学,许多细节需要补充,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与优化。

参考资料:

[1]千秋业教育顾问有线公司 成都市技师学院课程开发项目专家组2008年成都暑期培训相关资料

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范文3

1.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县城内的职业学校,县内有三所高中,随着高校和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在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尽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质量评价体系等都为适应社会及专业发展不断地在做调整和完善,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完成得仍然不尽人意。这除了学生基础差等客观原因外,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要求的重点并不在操作和技能上,操作技能还不够熟练,与一些专业计算机培训学校相比,在实用性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2.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现状

在我国,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还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既缺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信息技术蓝领”――大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每年的需求量高达数百万人,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供给缺口。

根据这些信息及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我们认识到原有中职计算机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作为中等专业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填补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二、中职计算机改革与建设建议

反思我们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我们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1.制定出灵活、多样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广的就业范围,如办公文秘、信息通讯领域、图形图像处理、影视制作与编辑、管理信息领域和信息出版领域、网络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维修、软硬件销售领域等。我们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 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中初级操作型人员。

2.突出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中职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认知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的办公软件及常用软件操作能力、数据库操作能力、图形图像制作能力;②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静、动态网页制作能力,网络构建、网络布线、配置、维护能力,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能力,应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维护能力,网络安全与防范能力,网站的建立、、维护与管理能力;③计算机硬件支持能力:组装计算机硬件、安装操作系统能力,计算机硬件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能力,使用主流计算机多媒体输入输出设备能力等等。

3.实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采用选修课制度和学分制度。选修课制度可以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自身的条件选择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采用学分制,实施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有更大的机动性。

4.推动课程改革和建设。

针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我校当务之急是调整专业教学目标,培养“适销对路”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中职计算机专业(大专业)可分为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小专门化),即办公自动化、网络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等多个模块。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要根据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进行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精简、整合与综合化处理,使课程设置尽可能满足行业就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要。

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范文4

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提出的,这一概念引入到国内之后,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了改造与完善,另有一些教师则较少在理论上纠缠于什么是微课程,而是专注于怎样用微课程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甚至组建了校本微课程研究、跨校微课程研究和跨区微课程教学研究。

笔者接触微课程较早,在参与QQ群的讨论与交流过程中,认识到微课程不仅将随着智能手机、手持移动数码产品的普及而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将渗透到一线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而影响未来的教育变革走向。

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初步探索

由于笔者在工作之前对微课程有充分的了解,本学期伊始就在信息科技的学科教学中,尝试运用微课程来辅助学科教学,以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效率。

1.运用微课程做自我介绍,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

在给每一届学生进行第一次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免不了要向学生做自我介绍。而拥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自我介绍将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能够给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便利。

笔者在2012年7月参与了“真爱梦想基金会”举办的甘肃省合作和临夏两地三期15天的“真爱梦想2012梦想教练计划”支教活动,在支教期间,拍摄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照片和视频,如合作藏族的饮食、藏传寺庙建筑、藏包的照片,藏族教师跳舞唱歌的视频以及临夏清真寺、回族饮食的照片等。

由于对微课程有较深刻的认识,笔者就借鉴了微课程的思想方法,制作了一个4分钟的以“暑期甘肃行”为主题的自我介绍微课程。在这个微课程中,笔者将民族特色照片、笔者做教师培训时的照片、藏族教师跳舞的视频以及背景音乐融合在一起,让微课程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同时,在微课程中适当地设置提问,让学生思考,然后就微课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认识和了解,也达到了让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有个初步的认识和适应的目的。

2.运用微课程辅助知识点讲解与巩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运用视频进行教学的经历,或用于组织课堂教学、或用于形象展示,但是很少在课堂教学中将视频教学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复习结合起来,因为这已经涉及在线学习的领域了。运用微课程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思想意识上的突破,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这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较高。笔者在教授高中信息科技时尝试运用这一方法讲授计算机硬件这部分的知识。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在讲授计算机硬件时,不能够给学生观看计算机硬件部件的实物,笔者在优酷网上下载了一些讲授计算机硬件部件的视频,并仔细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利用QQ影音将视频中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片段剪辑保存好,再进行组接与合并,这样就得到了时间长度在5分钟左右的计算机硬件部件的微课程,并把这个微课程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上辅助该部分知识的讲解。

在巩固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在线课程制作软件Storyline制作微课程习题。利用Storyline可以制作单选题、判断题、拖拽题,多种题型的综合运用能够全方位地跟踪和反馈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

微课程习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每个微课程习题包括4~5个习题,既不会让学生因为习题太多而产生枯燥之感,也不会因题量过少而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3.利用微课程促进课堂纪律的有效转变

初中学生由于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因而非常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尤其是在计算机房上课时,时有走动、玩游戏、大声吵闹的现象出现。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笔者借鉴了“规则意识不可少”这个微课程的思想(讲的是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的一个微课程),开发了自己的“课堂纪律”微课程。当学生的课堂纪律有所松懈时,就找课间的时间给学生观看“课堂纪律”微课程,此微课程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随后,微课程进入倒计时二十秒界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呈现“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要做到的事项”,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用心,明白教师这样做是为他们好,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口头上的反复说教可能带来学生反感的弊端,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不对的。通过近一个月的实验,学生的课堂纪律有了较大的好转,在课堂上基本能做到不玩游戏,不随意走动了。

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微课程的反思

微课程作为一个新事物,不仅其概念界定还不完善,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应该是怎样的,也还处于探索与实践之中,但是,这种不完善,又给我们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供了实践和探索的舞台。在这种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尤其要关注的两个方面: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微课程如何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1.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的关系

学科教学最首要的是其教育属性,在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成长。由于微课程本身时间长度的限制,当面对具有较复杂逻辑体系的知识时,其学习效果会逊于具有较大容量的学科教学这一方式。因此,知识结构简单、简明易了的知识可以大胆地使用微课程,而内部结构复杂不易阐述明白的知识,就不宜采用微课程的形式。这就需要一线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微课程与学科教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是携手教改的一对“好朋友”。

2.微课程如何与学科教学结合

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公司化运作 项目驱动 评价机制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已经有近15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计算机教师,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也有近10年了,我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也有了比较深的体会,在此,我简单谈谈以下的看法。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的变化

计算机在10年前的2003年教学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基础知识,中英文录入,WINDOWS操作,WORD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十年后的2013年,增加计算机硬件知识,病毒的防治方法和网络操作知识。这些变化体现了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更加拓展的本质。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对比和改进

在以前的教学,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练的形式。这样的教学环节设置简单,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住了,造成了学生的思想僵化,创新思维无从培养,能力训练几乎为零。

课程改革实行后,计算机应用课改的新思想、新方法也已经逐渐被认识、接受和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来。我具体阐述一下在教学中我是如何应用课改的思维方法,进行任务驱动、公司化运作、评价机制的建立的。

任务驱动是课程改革的灵魂

在进行教学之前,我将本门课的教学设置为一个总体的大任务,介绍给学生,再将任务细化,分成了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又能干什么,所以,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再盲目的学习。

公司化运作是课程改革实现的有效技巧

在班级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即公司化运作,将班级重组为一家公司,成立各个部门,每个部门都由负责人员和员工组成。布置任务的时候,都是以投标形式进行的,效果出奇的好,不但出色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让同学们了解了公司内部的运行机制,拉近了学生和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员工的距离。

评价机制的建立

计算机应用课改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作品摆在大家面前,每个人都有权利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评价,同学可以评价,自己也可以评价,评价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变成了大家的任务和分享时刻。学生和我都十分享受这个收获的时刻!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

(一)、教师撑着船,学生们用浆将船划向前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形容教学的过程:课堂好比一艘船,教师撑着船,学生们努力用浆将船划向前方!教师是搭建这个舞台的人,而不是演员。这种角色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地位!教师的任务更重了,不单单要把知识熟练的掌握,而且,要将知识熟练的运用,和实际相结合,并且要巧妙的设计课堂的具体实施步骤,为学生搭建好这个舞台!

课堂角色的转换,实际上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

(二)、教学过程涌动着活力、充满了竞争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只有设计了合理巧妙的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充满活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隐形转换。其核心的要点就是要符合人的认知过程。

在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基于心理学认知过程的课堂教学过程,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思维引导法:

将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人的思维是从疑难情景趋向于确定情景的过程,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质疑的不断摆脱。

本着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我所使用的“创造性思维引导法”就是通过:

从而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课改成功要软件硬件两手抓

《计算机应用》课改的实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对其认识也在进步,但是离真正的成熟的教学体系的建立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但在软件上有待提中,在教学环境,教学场所这样的硬件上的差距更大。软件方面: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的变革已经成为事实。然而在新旧教学思想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活”而不“实”的倾向:

软件方面:传统的提问是:老师设置了一个问题的“套子”,学生来回答,问题没有启发性,更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感染力。新课改后的问题,不是不可以提,而是要改成学生提,教师设计出学生能提出问题的“圈套”,学生提问后,教师引导学生来解决,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自己来解答。

硬件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实训室的设置,比如设置大教室,小教室,不要一律的统一每个机房配备50台电脑,可以有30台的小机房,60台的大机房,小机房适用于小组合作,大机房适用于分工操作。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课程改革的思想,我想了很多,感触也很深,计算机应用课改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规划水平很高,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前进过程中难以预知的具体问题。没有问题,就不是计算机应用课改。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师的反思。

这些问题反映的正是教师在计算机应用课改中的追求和困惑,是教师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以反思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行动研究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计算机应用课改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金鹰电脑教程网

计算机硬件教学反思范文6

1 偏远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由于目前偏远农村学校存在着硬件和软件的不足、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教育环境不够完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就造成了这些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应用信息技术时,面临许多很难克服的困难。笔者长期在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从自身感受来看,农村学校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有以下几点:

1.1 偏远农村学校存在着硬件严重不足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存在着硬件严重不足的问题。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政策也愈加宽松,但相比于城市学校的情况仍相去甚远。许多学校只具备最基本的教育设备和条件,其他的辅助设施则根本没有。有些中学的情况还较好一些,在一些教室里有专门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设备,但这样配置了计算机设备的教室有几间呢?相比于农村庞大的受教育人群,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即使有些教师制作了教学课件,还要四处奔走找地方去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1.2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热情不高

偏远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师资结构不均衡,中老年教师在农村师资队伍中占有很大比例,这些教师在学习期间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在平时工作中中老年教师没有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或培训时间较少,加上平时工作中嫌麻烦、不愿动手制作课件及搜集有关信息技术的资料。于是,在课堂上不用或极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即使偶尔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制作中由于信息技术的缺失,总感觉力不从心,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创新教学的热情。据笔者观察,使用多媒体的教师占不到教师总数的三成,即便使用,大部分也是在开展观摩课、公开课。

1.3 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不好

多媒体教学手段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优势,如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情境教学的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视频再现具体情境,用音乐唤起学生的共鸣,以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改善教学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用动画来显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不胜枚举,但基于以上两点农村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的不足,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现象。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可能一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长此以往,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弊端就会显露无疑,学生也许一时图了热闹,而实际的学习成果并不显著。在文科教学中,质量低下的教学课件,也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拒绝并抵制粗制滥造的课件,是当前农村学校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2 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的策略

2.1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计算机硬件普及率

各级政府工作在向教育倾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筹集资金,为当地的各处学校配备高质量的计算机设备。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教育乃立国之本,做好这个工作,会造福千秋万代。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也应该多方集资,联合社会上有能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出力量的精英分子,为学校计算机硬件建设增砖添瓦。

2.2 教师提高认识,利用各种渠道促进计算机操作水平

针对当前农村学校师资的现实情况,学校应创设各种条件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这个天然资源,在工作之余,尽量开放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使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资源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使教师有电可充。

2.3 优化课件制作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教育信息的匮乏也是制约教学发展的因素之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前沿教育信息,学校可以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提供一个完整体系。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否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做到“适量”。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多少,要根据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定,应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其次,需要做到“适时”。适时是指把握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多媒体要在适当的时间进入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最后,需要做到“适当”。适当即符合教学原则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该用时则用,不能纯粹为用信息技术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