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范文1
【关键词】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运输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来研究与运输相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人类从事交通以克服空间距离的阻隔,是一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任务,所以运输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活动之一,研究运输及其经济问题是运输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学科发展历史回顾
要了解西方运输经济学学科发展,就少不了对其发展历史的回顾,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观察老路子,达到探索新路子的效果。笔者将其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酝酿阶段、初创阶段、腾飞阶段和成熟阶段。
酝酿阶段
从古典经济学时期运输问题就开始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了,那些与运输相关的经济学现象多次被著名经济学家作为案例来讲解其所提倡的经济学思想或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高度评价了运输对城市和地区经济繁荣所起的重要促进作用,从此以后的经济学家就一直对运输及其经济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运输经济学尚未形成体系,这一时期仅仅为酝酿阶段。
初创阶段
对运输经济学的专门研究起源于1850年D拉德纳出版的《铁路经济》一书,这书为近代铁路经济科学奠定了基础。此后,德国K肯尼斯出版了《铁道经营及其作用》,奥地利E萨克斯出版了《国民经济中的运输工具》。后者构建了传统运输经济学政策论和营运论两条主线,为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这几本著作是运输经济学初创阶段的主要著作,为运输经济科学奠定了基础。
腾飞阶段
在这一阶段里,运输经济学科迅猛发展,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快速扩大,交通经济学类的著作层出不穷。这一阶段可分二战前后两个时期来研究。
1、二战前。1935年美国罗克琳出版《运输经济学》一书,标志着运输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科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科。1940年美国的约翰逊等人在《交通运输:经济原理与实践》中讨论了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经济问题。
2、二战后。由于经济学在宏观、微观理论方面的突破,运输经济学也得到相应发展,许多经济学家逐渐加入到运输经济研究的行列中。1950年费尔出版了《运输经济学》;1958年,约翰梅耶等人出版的《运输业的竞争经济学》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成本结构、运输市场和运输需求特性的开创性分析,也促使运输经济学发生了深刻变化。
成熟阶段
运输经济学科在经历了腾飞阶段后,渐渐走向了成熟。这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
1、60年代以后。各国加紧建立各种运输经济研究机构,甚至出现了多国性的研究组织,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运输经济研究中心等。运输经济问题涉及的学科范围扩大到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计算机应用等十多个学科。这些都反映出运输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的密切关系。
2、七八十年代至今。这一时期因能源、环境等方面出现危机,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新的运输经济课题。西方运输经济学除了综合性的著作,如美国桑普森等人的《运输经济—实践、理论与政策》、哈帕尔的《美国运输:使用者、运动者和政府》以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专门性文献,如航空经济、运输与能源、运输与土地利用等。这一时期,运输经济学开始运用标准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这标志着其开始步入了成熟阶段。
运输经济学发展中的主要变化
从世界各国运输经济学的发展来看,最近几十年该学科出现的一些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尽管从酝酿阶段起,运输界就没能包揽过这一领域,但跨学科发展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运输经济学科的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为:交通运输与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运输需求、供给、成本、运价研究;运输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城市运输问题研究;与交通相关的环境、土地利用、能源问题的研究。
加强了对运输需求—供给一般规律的研究
目前运输经济学对运输需求—供给的分析突破了旧范式下运输经济学的分析模式,不再是简单地对运能和运量进行分析,而是从需求和供给特性的角度出发研究它们的一般规律。
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
当今科学界,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研究运输经济已不局限于单一方法,其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日趋多样化、丰富化,各类定性的、定量的、逻辑的、历史的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被广泛地采用,特别是标准经济学的进一步完善,促使运输经济学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社会经济中与运输问题有关的大量复杂信息,能够进行更精深的研究。
逐渐脱离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
与多学科参与研究运输经济问题不同的是,当前运输研究似乎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理论发展主流相脱离。在古典经济学时期,运输问题在经济学理论中通常占有重要的地位,但近期在经济学分析过程中,运输多被置于外生变量的地位,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已经从运输问题上移开了。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而言,其基础也是建立在对运输条件和运输费用研究之上,可是运输问题目前在国际地理学界已经不再是热门话题了,有不少地理学家转向对商业地理的研究。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科知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6―0212―01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根据所学内容特点选择合适教法,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做到的。一种较好的教法既注重设计适合教材内容的“任务”,又注重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效。
1 上机实习法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上机实习法一般多用在验证性知识学习上以及巩固强化学生操作方面,一般上机实习法所应用的知识点均是操作性比较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边讲授边实习。也可以是分段实习在教师完成一操作任务后,即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用。其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自己上机实习,学生则通过上机实习进一步掌握操作方法,并能创新,找到发现新操作方法。而有一些软件间类似的操作则可以让学生独立实习,来找到并掌握操作方法。
例如我们讲Word中插入图片这一知识点,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在frontpage制作网页中插入图片的操作方法相似,所以frontpage制作网页插入图片的操作,我没有给学生做任何讲授,演示性操作,而是让学生自己上机实习完成图片的操作,学生因为有Word基础,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都能很快地定位在插入菜单来试操作,很快地独立完成了在自己的网页中插入图片,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处理。
2 演示法与练习法并用
此方法我多用在操作性强的知识点上。由于我校校园网硬件水平较高,多媒体网络教室配置较完善,所以在文件管理,Word这两章大部分知识点以教师机屏幕广播演示法操作来完成教学,结合学生实习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师讲堂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演示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学生很容易学习掌握,但演示法使用要科学适度,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要面面具到的每一个问题各种操作方法全部演示,这样容易使学生有拐棍心理,不爱思考探索,从而阻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在选用演示法时要适度点拨,启发得当。
练习法我在教学中主要针对巩固知识性操作时选用,在用练习法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针对性、典型性,以及练习规范化,和练习数量的定量性,这些都要在课前设置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置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时再配以任务驱动,分组探究,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那么看似一节普通干巴巴的练习课就会变得生动、丰富多彩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强烈,从而学习能力也随之提高,学习方法也培养出来了。
3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多种方法并用
成果展示法:就是利用现代最新成果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使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模拟训练法:就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跟着模拟训练以达到掌握操作方法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学习新知的能力;
问题探究法: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提出任务,设计问题并提供资料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讲授法与启发式并用:讲授法并不是因为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主力军就忌讳使用,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理论性、定义性知识的讲解上还主要依据讲授法。但讲授法一般不是孤立使用,与其它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使用,在讲授时注意自己语言的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形式上多变就可以使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了。
4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形象比喻
形象比喻法:就是在教学中对于抽象化的概念,教师要多动脑,用贴近生活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注意语调高低强弱;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善用比喻,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例如,在讲用ImageReady进行动画信息加工时,用“翻看小人书”过程比喻制作动画过程,先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小人书”(即学生绘制多层图画),然后进行“翻书”动作设置(即设置动画动作),利用这种比喻学生很容易理解制作动画的原理动画,也能轻松制作动画作品。当然,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科学无误还要简明扼要,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教学规律、教学特点,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进行探索总结,改变传统的不适应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范文3
任务驱动法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以探索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把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从中学会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步骤,最后由教师总结主要知识及操作注意事项。这一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师的不断激励下前进。
合作研究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基础均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些许困难,作为教师,可以事先将学生按程度好、中、差结合分组,组内同学互相商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任务,不妨重点培养每组中程度好的学生,先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再由他们作为自己的小助手去辅导其他学生。这样就避免了部分学困生因害怕老师而不敢问的现象。在合作学习中,强强探讨,共同提高;强弱结合,互相帮助;弱弱结合,共同进步。
分组竞赛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不妨把学生分成几组,各组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整体水平相当,当老师把学习任务布置下去后,可以让组与组之间展开学习竞赛,同组内同学可以相互帮助,但不能代劳,哪一组中全部同学都完成学习所用时间最短的为胜者,胜者有积分,有奖励。这一过程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合作研究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优秀示例法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范文4
一、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基础以及个性特点,从而使教学方法应用效率更高,使得学生在以其为主体的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具有丰富性
由于小学数学书本知识较为枯燥乏味,若只采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并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呆板无趣的消极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应具有丰富性,从而使学生每节数学课都会感到新鲜,并愿意跟随教师的节奏探索数学的奥秘,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授时,再讲完口诀产生的规律后,通常会让学生大声朗读并背诵,这种背诵效率并不高,还会产生“过目就忘”的消极现象。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创设“乘法口诀竞技擂台”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可以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效背诵目的,而参加“擂台”时,可采用团队强大模式,当小组内成员回答不出惩罚口诀时,组内成员可以快速补充回答,促使学生车能发口诀记忆更为深刻,而学生在具有丰富性的教学方法下,会更期待数学课堂,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基础[1]。
三、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注意实效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使教学质量可以有所提高创新变革除了许多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与教学理念。虽然,教学方法在不断验证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代表教学方法就是万能的,可以惯用在所有教学内容中。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方法应用理念,摒弃“拿来主义、机械复制”等错误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促使教学方法实效性得以充分显现,从而使得学生可有效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书本中的图形与物体在生活中搜罗相应的实物,并拿到课堂上来和组内同学研究这些物体与图形的特点,使得学生通过分析、观察以及总结得出自学结论,而教师则结合小组学习结论,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进行集中讲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若教师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将这些物体与图形特点、关联性与区分别进行展示,则使这些知识无法在学生的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走马观花”的教学过程结束后,就将遗忘教学内容,失去应用教学方法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程度,促使教学方法可发挥实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
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做到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师与学生构建平等、民主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学范围更加融洽,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更高,从而使教学方法可有效落实。构建民主化师生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一是注重学生的质疑。当学生对教师所数学知识产生质疑时,说明学生就该问题已经展开了思考,若教师一味按照进度授课而忽视学生的质疑行为,则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W生与教师课程教授进度出现脱节,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应,只要与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质疑均应第一时间给予回答;二是注重师生互动状态[3]。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加之数学学习本就存在一定难度,导致小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而这时教师不应一味批评学生的行为,应以平等视角去分析学生产生溜号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程当中来,并用平等、柔和的心态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会因教师耐心的劝解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对数学产生好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4]。
五、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无法同学生产生共鸣,因此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使得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下,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印证看似很难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方法更为高效。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克与千克”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可以高效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向每个小组发放一些重量不一的糖果与天平,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找到这些糖果的内在关系,通过20min左右的实践时间后,学习小组会得出100块最小的糖果重量与1块中体积糖果质量相等,而10块中体积糖果与最大体积糖果重量一致,而这时教师可为学生分别称量出三种型号糖果的重量,并引导学生将重量关系带入实践结果中从而得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后教师为了奖励学生动手实践与主动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可将糖果分给学生作为奖励,使得学生感受到通过实践探索数学知识成果的喜悦,其中学生通过实践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理解以及总结等能力,符合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需求[5]。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科学教育方法 有效教学
现代社会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变化迅猛,科学教育应从原来的以知识为中心转向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关注科学方法教育,因为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的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也更具有生命力。科学方法与一般的科学知识不同,它所涉及的不是物质世界本身,而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途径与方式,是高度抽象的。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一方面应注意不要脱离科学知识的教育过程去另搞一套,而是要寓教育方法于知识教学之中,另一方面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应把方法视为和知识同等重要,把方法视为知识的内核与脉络。要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过程。
结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我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科学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课程宗旨,认清科学教育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科学课程要反映作为当代科学实践之特点的理性传统与文化传统。科学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过程,学习科学是学生亲自动手而不是别人做给他们看的事情。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内容。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用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信息教学
新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认识的突破,也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的一种新认知。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首先应该转变广大中学信息教师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淡化以往的学科观念,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信息教学。以往的教育往往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考虑,把教育看成是为了培养为国家机器服务的各类各样的人才,而不是从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的,这种教育思想导致教育的功利性太强。面向全体学生,科学教育要求他们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独立的个体。
信息学科教育是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而服务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着眼于培养信息学家或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关键的是要通过信息学科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人生价值观。要改变中学信息教师以往那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独立的看法,让教师在信息教学过程中融合人文涵义。正如美国信息教育家拉比认为:“只有把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我们才能期望达到与我们时代和我们这一代相称的智慧的顶点。”
三、课堂的有效组织,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的科学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有效指导。“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师们上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方法,它遵循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提高的规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课程,设计一些有意义的任务,以任务为先导,进而带出相关的知识点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任务的完成,给学生以成就感,使他们不断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学会技能。学生应形成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科学精神,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有人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是不需要培养的,其实学生仅仅有兴趣未必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学生搭建有情境、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平台,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科学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主动自觉地采用这一学习方式。在实施中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心理世界,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巧妙地渗透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以上就高中信息技术科学方法教育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由于我国的普通教育对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探索十分欠缺,因此我提出的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含义、内容和要求及其实施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字:新课程;高中数学;复习方法;现状;对策
引言
爱因斯坦不仅是物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个数学天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成绩。这些说明了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数学,科学发展更加需要的是数学。高中阶段指的是高一至高三,此阶段学习数学非常的重要,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数学复习与指导思路,现在将此方法与摸索的劳动成果一起与大家分享,相信通过本文,数学教育工作者会对数学的看法以及高中复习方法有所提高与领悟。
一、 新课程与高中数学复习模式概述
(一) 新课程数学概述。新课程,就是根据教育部的调整最新的课改要求的内容,按照最新的动态,最新的内容,最新的需要,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成就等为主导。它与数学的关系就是科学性、时代性、需要性等与数学相结合,它主要是以“数据、文字、图表、方法、思维、计算等方式和数学同时存在。
(二) 新课程与高中数学关系。“新课程与数学“必然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需要形式,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明确他们的关系呢,笔者认为,他们的关系就是:1.同时存在。当时代需要它的时候,那么新课程就成为了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适应形式存在。2.
(三)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与复习”方法与特点。高中数学学习有许多方法:从知识上看,比如说“代入方法、公式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反证法、消去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等”一般解题基本方法。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转化(化归)”等思想。从新课程要求态度来讲,要求:“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等。作为初等数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更加全面的学习初等数学的定义和解题技巧,更完善的培养学生的初等数学逻辑思维。并且初步接触高等数学定义,但不接触高等数学逻辑思维。
基本上可以说,高中数学是个学习推导的过程,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听不听课意义都不大,想学好只有一个出路:熟记所有的数学定义,你不能不知道什么是椭圆就去做解析几何。可以独立推导出高中所有的数学定理。这些均说明了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与复习“方法复杂,学好高中数学必须先了解好方法与特点。
二、高中数学复习方法研究结构模式
1高中数学的模式概述。中数学的模式概述,还是基本上(见图2-1)大体均是这样的:从高一至高三,在针对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进行旋转式的学习模式,反复对知识点进行循环应用于练习,为了高考,教学中,老师花了很多教材与参考资料书对学生注入方法与思维,这主要是针对于新课程的要求进行配合。
2关于高中复习模式研究。关于高中数学复习模式很多中,这主要是高中阶段数学在教育中非常的重要性,着眼于模式教育,这是新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重要方法。那么根据笔者的见解,高中数学的学习模式主要有:高一阶段:主要是掌握基本概念与学习数学方法;高二阶段:主要是了解考试大纲与掌握数学的学习应用难题;高三阶段:主要是查漏洞,主要是进行对做不来的,觉得对自己难点的题进行有选择性做题;最后阶段:主要是复习全程拉通式复习,从高一至高三,系统性的做题检测自己,然后就是冲刺性复习,最后进行高考决定高中数学结束。
二、 新课程下的高中“阶段性”数学复习方法模式及对策
在新课程下,主要注重阶段性的配合,根据上述,我们知道高中学习中数学
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基于上述的模式研究,主要对于笔者的经验进行建议性“学习与复习”进行如下解决:
(一) 基础学习非常的重要。上述涉及到的模式中,高一说的基础性学习的重要性是重点,然后就是高三学习完遇到的复习时期也是在第一轮复习中遇到的也是基础性学习,说明了上述的循环模式中,新课改也注重了基础性学习(即概念性基本学习),说明了基础性学习在高中“复习与学习”贯穿与始终。
(二) 拉通式学习模式。拉通式复习在高一期末或者在每个阶段的末就需要知识的拉通式学习,这种模式就相当于再次温馨学习。拉通式学习其实就是相当于复习的概念,在高三的学习完的为高考复习,也需要拉通式复习,这说明了拉通式学习对于学习的记忆、方法、学习等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 总结性与笔记形式模式。对于任何的一门学科都要求总结,这是高中学习需要构建学习复习模式的关键之处。为什么总结非常的重要,在2010年某省高考理科状元这样说到:“我就是依靠笔记本上的错题集才能够拿到高分的”这说明了方法非常重要,也更说明了总结性方法非常的重要。
(四) 基于学生与教师、新课程等配合模式。在新课程的改革之下,需要教师、学生、新课改内容的配合,这是一个整体,比如,在2010年的高考就涉及了10分的新课程的内容,这既说明了高考的成功需要结合新课改,而作为学生的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进行监督与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学习,更好的服务教育,甚至更好服务社会。
结语
新课改对于教学模式改革非常重要,针对于数学的教学模式来说,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复习”构建模式十分的有意义,本文笔者主要是研究与解决好新课程下的高中“阶段性”数学复习方法模式及对策性问题,相信通过本文,高中数学的复习方法在模式的构建下更加的完善,更加的贴近时代与需求性等。
参考文献:
[1]黄晓学;史可富;;数学教育贵在尚识[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