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1
常规呼吸道护理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晚期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及肺部感染相关死亡率。
【关键词】 重症;呼吸道;护理管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肺癌晚期患者200例,男130例,女7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69例、女31例, 年龄60~78岁,平均674岁。对照组, 男61例、女39例, 年龄60~77岁, 平均年龄6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使用药物等基本资料方面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均为晚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实行常规呼吸道护理措施包括: 指导患者咳嗽排痰、翻身拍背、吸氧、静脉PCA 泵止痛、湿化呼吸道、辅助咳嗽排痰措施;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呼吸道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21 气道湿化 肺癌晚期患者经常呼吸加快[2],部分水分会在张口呼吸时由呼吸道散失,患者每天要以少量多次方式饮温开水,保持口腔湿润,必要时采取静脉方式补充水分,用以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温水湿化则更适用于长期给氧患者,定时给湿化瓶内换温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温化。当痰液因黏稠而不宜咳出时,要适时给予雾化吸入。
122 引流 引流适合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对其定时(25 h/次) 翻身,并结合叩背排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把患者病变位处放于高位,向下放置引流支气管口,在重力作用下使痰液排出。在引流过程[3]中需要护士的配合,若有心悸、气促或大量分泌物时应立即停吸痰。对年老体弱、意识障碍、无力咳嗽的患者,床边要随时放置吸痰器用以吸痰。癌症晚期患者痰液均较多,为了减少呼吸道的腺体分泌,可按医嘱给予利尿剂或化痰药物,从而减少痰液。
123 心理护理 呼吸困难患者往往心存濒死感、害怕和恐惧,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的治疗过程,给予心理安慰和乐观的暗示。
124 呼吸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自身体病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如练习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最大程度地排出肺内残存气体,达到减少功能残气量和提高肺泡通气量的作用,换气功能[4]的改善,有利于肺内痰液排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P
2 结果
观察组在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相关死亡率、肺部感染率、与单纯肺部感染相关的病死率等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肺癌晚期(Ⅲ、Ⅳ期)患者一般均咳痰、咳嗽或痰液性状改变等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常因痰液分泌增多的原因造成清理呼吸道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并发症如肺不张、肺炎等,所以术后呼吸道护理管理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有效、更快、更好地做好癌症晚期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清理工作,降低疾病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医护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在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漏气病症,及时有效地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经常仔细听呼吸音,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除此之外,保证良好的睡眠有利于患者的体力、精神和疾病的恢复,或者患者病情情况适当应用止痛剂、镇静剂,防止因疼痛等原因影响睡眠质量和体力的恢复,最终导致咳痰无力。通过本实验可以证实,常规呼吸道护理联合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是癌症晚期重症患者治疗的一个必要手段,可以明显降低肺癌晚期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及肺部感染相关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实用外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9.
[2] 冯美莲,李月平胸外科老年病人围术前夜间呼吸道护理.全科护理,2008,6(10):27852786.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保暖 氧疗 预防感染护
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是新生儿科是最为常见的临床危象[1],病情十分危急,死亡率达10%左右[2],由于短时间窒息对机体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暂时的,及时治疗和护理可以恢复[3],因此对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讨新生儿窒息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2009年1月~2012年9月分娩婴儿2166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8例,对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9月分娩的婴儿2166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8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7.76%;其中男98例(58.33%),女70例(41.67%),胎龄33~43周,其中<37周20例,37~42周52例,>42周96例;经阴道分娩44例,剖宫产124例。Apgar’s评分≤3分12例,4~7分140例,>8分16例。宫内窘迫70例,产时窒息98例。
护理方法:①保暖:新生儿出生后将其放置在30~32℃的远红外线辐射保暖台上,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擦干羊水、血迹,减少体表蒸发散热,可减少氧的消耗,有利于患儿缺氧窒息的复苏[3]。保持室温26~28℃,相对湿度55%~65%,病情稳定后置于暖箱中保暖或热水袋保暖,严密监测皮肤温度。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置于头轻度仰伸位,在枕部或肩下用软枕垫高2~3cm,使头微后仰15°~30°,使气道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③清理呼吸道:在肩娩出前用手将患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挤出。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8F或10F)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在清理呼吸道后,无自主呼吸者尽早给正压人工通气40次/分,对有效人工通气30秒后HR<60次/分者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4],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比例是1:3,即每分钟人工通气30次,胸外按压90次。④氧疗监护:当血氧饱和度≥95%时,间断鼻导管吸氧0.5~1.0L/分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85%~94%时,改为持续低流量吸氧;当血氧饱和度<85%时,可给予头罩吸氧5~8L/分,缺氧改善后改为鼻导管吸氧[5]。一般足月儿鼻导管吸氧0.5~1.0L/分,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鼻导管吸氧流量为0.3~0.5L/分,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给氧,预防氧疗并发症[6]。⑤药物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复苏药物应用。经过30秒有效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后心率仍<60次/分,应使用1:10000肾上腺素,给药途径为气管导管内注入或静脉给药。剂量为0.1~0.3ml/kg,必要时3~5分重复1次;低血容量时给予扩容剂,首选0.9%氯化钠10ml/kg,经静脉或脐静脉缓慢推入;代谢性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3~5ml/kg;如心率改善并升至>6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分,开始自主呼吸,肤色转红润后行复苏后的继续监护。
结 果
168例患者经过抢救与精心护理,痊愈151例,痊愈率为89.88%;好转12例,好转率为7.14%;死亡5例,死亡率为2.98%。总有效率为97.02%。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颈椎;骨折;脊髓损伤;呼吸系统;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最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1]。手术通过重建颈椎稳定性可防止颈髓遭受再次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手术风险较大,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2],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造成颈髓损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对于此类病人围手术期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我科从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手术病人62例,现综合术后呼吸道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5~79岁,平均48.2岁。车祸致伤35例,意外、高处坠落伤27例,其中C1~23例,C2~34例,C3~4 14例,C4~517例,C5~620例,C6~74例。病人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2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62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抗感染、脱水治疗,加强翻身叩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好吸引物品、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器。有10例出现呼吸肌麻痹,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5~14天拔管,8例呼吸功能恢复正常,2例死亡。
2 术后呼吸道管理方法
2.1 护理 术毕搬运病人时要求保持颈部中立位,由专人保护头部,使头颈与躯干在同一水平,避免颈部扭曲或过伸,防止植骨块脱落;颈部两侧放置沙袋制动,利于观察伤口渗血,避免颈围压迫伤口敷料而影响呼吸。
2.2 病情观察 术后早期呼吸困难主要因颈深部血肿压迫,喉头痉挛和痰液阻塞所引起,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死亡。术后3天内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以及伤口渗血、颈部是否增粗等,警惕呼吸困难、通气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4]。本组有10例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除2例死亡外,其余病人缺氧改善。
2.3 及时有效排痰 此类病人呼吸道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排痰。术后予雾化吸入,以减轻呼吸道水肿、稀释痰液,利于咳出。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协助定时翻身拍背。如病人无力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吸痰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内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
2.4 气管切开护理 由于大部分严重颈髓损伤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治疗上经常通过气管切开来保证急性期的气道通畅,以挽救、保障患者的生命。因此,气管切开作为一项抢救措施或者辅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5]。但气管切开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因此气管切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正常人鼻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当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时,这种加温加湿作用丧失,造成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易形成痰栓[6]。同时由于颈髓损伤,咳嗽能力减弱,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机会。充分湿化气道,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方法:每2h气道内滴入湿化液3~5ml,并根据痰液量及时吸痰。湿化液配制: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 000u。
2.5 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衰竭是颈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肋间肌及膈肌的麻痹使呼吸运动受限,另一方面因脊髓上行性的出血水肿,使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必要时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使用呼吸机频率12~16次/min,潮气量8~12ml/kg,吸氧浓度80%,平稳后改50%,30min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参数。当自主呼吸有力,血气分析达到安全水平即可逐步撤机,能自主咳嗽排痰时予拔管。拔管前先部分、后全部堵管,24~48h后无呼吸困难拔管。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其是机械通气病人常见并发症之一,直接导致的病死率高达27%[7]。护理要点包括:①加强监护病房管理:注意环境消毒隔离,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缩短探视时间;增强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避免交叉感染。②重视管道管理:呼吸机管道是病人呼吸道细菌寄存的重要部位,特别是管道中的冷凝水和湿化器等部位,应加强管理和消毒,当呼吸机停止使用后,应进行彻底地清理和消毒。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湿化,正确有效的气管内吸痰,吸痰前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④口腔护理:口腔细菌的下移,成为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系统[8]。⑤营养及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本组10例患者使用呼吸机5~14天,平均7天,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经积极治疗,上机10天后撤机,呼吸平顺,无缺氧症状。
2.6 防治腹胀 颈髓损伤的患者早期由于交感神经调节失衡,患者多表现腹胀,影响膈肌的运动,从而使吸气时阻力增加,因此,保持肠道通畅也是护士不能忽视的重要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包括每天行腹部被动环形按摩,每次30min;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如出现便秘,可服缓泻剂或灌肠;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引起腹胀等。
3 讨论
对于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颈椎的减压、稳定手术,可阻止颈髓损伤平面上升,并使患者头、颈和具有残存神经功能的肢体能够进行积极的主动、被动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通气,从而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5]。但此类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并发症,所以做好术后呼吸系统管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病人出现术后呼吸困难及窒息的原因主要有:①因脊髓损伤、水肿致中枢性呼吸抑制;②因呼吸肌麻痹、无力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潴留,造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③术后出血引流不畅压迫气管;④插管全麻和颈椎前路术中牵拉气管,都可引起喉头水肿。针对以上原因,术后要在病人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中心吸引物品、简易呼吸器等,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及伤口渗血、引流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引流通畅,警惕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进行积极的呼吸道管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韦燕飞.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护理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3):437.
[2] 黄新花.颈椎骨折手术后呼吸道的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10(1): 24.
[3] 郑红云,赵超男,夏艳萍,等.颈髓损伤康复中呼吸功能训练效果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2):891.
[4] 孙魏,戴晓洁,张晓萍.严重颈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33-34.
[5] 邵将,贾连顺,朱魏,等.颈髓损伤早期死亡影响因素与时间分布[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8):564-565.
[6] 郎云琴,李香琴,卢爱全.8例颈椎前路术后康复期患者中窒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6,11(11):988.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呼吸衰竭 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80%~90%的肺心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导致阻塞性肺气肿所致,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及临床观察,确定其健康问题,及时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并采取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控制病情和避免病情加重,降低死亡率。
1 护理诊断及临床观察
1.1 清理呼吸道无效,在临床上所见的肺心病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体质虚弱,咳嗽无力,痰液多而粘稠,所以痰液排出困难,影响呼吸道通畅进而影响气体交换,使缺氧加重。
1.2 气体交换受损 由于患者病程长,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肺部感染,痰液较多并粘稠,清理呼吸道无效等,可致气体交换障碍,造成缺氧。
1.3 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肺心病患者大多数病程长,年龄大,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
1.4 体液过多,慢性肺心病是因肺动脉高压长期得不到缓解,而导致右心衰竭所致,表现为体循环淤血,体重增加,肝大,水肿、尿少等,水肿可导致电介质紊乱。
1.5 意识障碍 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处于缺氧状态,加之老年患者一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因而出现意识障碍。
2 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注意给患者保暖,室温一般保持在18~20℃,湿度保持在50%~70%;注意给卧床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注意口腔护理,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变化,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及紫绀加重,并出现球结膜水肿、头痛、嗜睡、精神恍惚、烦燥不安、抽搐等,甚至出现昏迷,则提示有可能出现肺型脑病,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同时注意患者出量,尤其是尿量。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者可给予化痰药,同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协助患者更换,轻拍背部,以利于将痰液排出,对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给予雾化吸入,对意识障碍者应及时吸痰,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2.4 合理的给氧 氧疗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对纠正缺氧、抢救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应用氧疗才能改善患者症状,在氧疗中选择正确的给氧方法,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一般氧流量为每分钟1~2L,浓度为25%~30%;持续2周后可间断低流量给氧,直至呼吸平稳,紫绀减轻,严密观察病情,切忌高浓度、高流量给氧。
2.5 严格控制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患者入院后,按医嘱早期足量、联合静脉持续应用抗生素,同时,了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准确选用抗生素,强调现配、现用,以保证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要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2.6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严格记录24小时液体输入量,特别要注意患者的不显性失水量,把握总入量和总出量的平衡,要控制输液速度,合理分配液体总量,并合理使用利尿剂,严密观察病情,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b)-019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aspiration in severe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Methods 48 severe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and 41 severe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respectively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luster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s,the incidence of ICU treatment and the level of anxi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and ICU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s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SAS in two groups were all declin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nursing,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luster nursing;Respiratory medicine;Severe patients;Aspiration
?`吸是进食至口咽部的食物、反流的胃内容物难以及时下咽、吐出,导致误入气管和肺部的情况,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2]。误吸是导致吸入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要原因,不利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3-4]。因误吸导致的中毒性肺炎死亡率高,必须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改善。本研究采用集束化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干预,有效地减少误吸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1~12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非人工气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观察组男32例,女16例;年龄48~93岁,平均(66.55±3.45)岁。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50~95岁,平均(67.51±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无菌操作及病房管理等措施,确定患者治疗、护理过程处于无菌状态,避免感染,加强对于患者病房的护理,保证空气流通,确定病房的安静与卫生等,利于患者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有如下。①气道管理。加强气道通气观察,每2小时翻身拍背,协助病人排痰,必要时按需吸痰,特别注意夜间睡觉前的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切忌频繁刺激患者咳嗽。进食后2 h内避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避免胃内压升高引起呕吐或食物反流。②营养护理。合理选择肠内营养途径、种类和量。普通患者可选择易消化半流质饮食、避免胀气食物,重症急性期患者可选择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胃肠内鼻饲能全力等营养液,开始控制速度在20 ml/h,对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评估,在12~24 h后,提高给予营养液的速度至40~80 ml/h[5]。采用一次投给法,切忌用力推注,应缓慢输送营养液,使用泵入法[6-7];每隔4 h或喂食前测定患者的胃残余量(GRV),当GRV150 ml时,则暂缓喂养,并且给予胃动力药物,当GRV>200 ml时,则停止喂养[8-10]。对于胃肠动力障碍患者可暂禁食及采用胃肠外营养。③管理。若患者没有禁忌,常规抬高患者床头30°~45°,夜间睡眠时抬高床头尤为重要,患者恶心呕吐时把头偏向一侧,如果病情允许,采取坐位,通过重力作用协助胃排空,避免反流和误吸的发生[11-12]。④口腔护理。自理者鼓励自行刷牙,不能自理者用朵贝氏液进行口腔护理,3次/d,分别在晨起、午餐后、睡前进行,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⑤镇静管理。对于重症呼吸内科患者慎用镇静催眠药、中枢镇咳药等有镇静作用的药物,避免抑制咳嗽反射,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反应,导致反流误吸。⑥误吸风险评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入院24 h内,必须进行误吸风险筛查,评估误吸风险。可选择饮水试验评估患者误吸的风险[13-14],对于误吸高风险患者要重点关注,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1.3观察指标
①测定口腔及痰液的pH值,结合患者是否发生进食呛咳,吸出痰液是否含有食物残渣,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误吸,比较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转ICU治疗率;④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转ICU治疗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转ICU治疗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焦虑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集束化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误吸的发生率
集束化护理是指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相互关联的若干干预措施优化组合而形成的综合护理方案[15],该方案通常包括3~5项简单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循证实践措施,而非一系列临床护理措施的简单捆绑,且这些措施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首先强调口腔及气道的管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一个典型的临床特点就是清理呼吸道低效,由于痰液多且黏稠、呼吸困难费力,导致咳嗽无力,无法及时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导致口腔、咽喉部、气管痰液误吸、坠积如呼吸道深部,引起肺部感染。经过严密观察、及时评估、按需吸痰等措施,及时协助患者清理呼吸道,排出痰液,避免了口腔分泌物误吸及起到痰液坠积。第二,营养的管理也很重要,特别是喂食的方法,直接影响到胃的容量和张力,是导致胃液反流的重要因素。第三,管理是预防放流误吸的重要措施,有依据证明,床头抬高30°,其压力刚好超过腹内压,可有效预防胃内容物反流入气道,而且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都使用茶碱类药物、阿托品类平喘药和镇咳药,此类药物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加上镇咳药使患者咳嗽反射降低,夜间平卧位患者极易发生胃液反流误吸,而摇高床头30°~45°可有效预防反流误吸的发生。第四,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要慎用镇静药,特别是中枢镇咳药,在非人工气道的重症呼吸内科患者,在使用镇静、中枢镇咳药时,很容易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致使吸入呼吸道的异物、分泌物无法咳出,加重误吸。第五,通过误吸风险评估,护士能够识别、关注有误吸风险的患者,及早落实防范措施,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
3.2集束化护理能显著缩短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结局
本研究通过开展集束化护理,采取综合措施,能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由(21.6±1.5)d,缩短到(16.8±0.5)d,主要是有效预防了误吸的发生,误吸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加重,延长了治疗时间。而一些重症患者误吸后可发生中毒性肺炎,引起患者全身中度反应,导致低血压、低氧血症等中毒症状,需要转ICU监护治疗,其死亡率高,更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周期,恶性循环可导致患者紧张焦虑,致使治疗效果下降。集束化护理能从诱发因素针对性地预防误吸,显著降低患者中毒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转ICU的治疗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清理呼吸道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小儿 插管全麻 复苏室 护理
小儿身体条件与成人相差甚远,呼吸道较成人狭窄,在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后常出现呼吸道阻塞、通气不足、呕吐、误吸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小儿的生命活动,情况十分危急,患儿的生命体征在数分钟内变化很大,如不进行及时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患儿可能出现死亡[1]。气管内插管麻醉是小儿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由于气道狭窄以及留置导管对呼吸道的刺激,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对小儿在复苏室里进行细致周密的观察和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在出现意外的第一时间,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做出紧急处理。本次研究中,2010年9月~2012年4月收治插管麻醉手术患儿54例,主要是对患儿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4月收治手术患儿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3~11岁,平均7.4岁。手术类型:疝气9例,扁桃体手术2例,颅脑手术11例,普通腹部手术9例,开胸手术6例,头颈手术17例。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⑴生命体征监测:从气管导管拔管到患儿苏醒是插管全麻手术后的危险期,患者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自主呼吸及呼吸频率等,每隔10~30分钟记录1次。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5%,立即通知复苏室医生并给患者吸氧,避免因氧气不足导致情绪不稳定[2]。同时要连续观察患儿的面部颜色,如出现紫绀及时通知医生。
⑵拔管护理:当患儿神智完全清醒,咳嗽及吞咽反射恢复正常,并且各项生命指标平稳时,便可以考虑进行拔管。拔管时要将患儿的呼吸道及口腔内的分泌物清理干净,拔管后面罩吸氧20分钟,如无异常情况发生,方可离开复苏室返护送回普通病房。
⑶呼吸道护理:复苏期患儿常常出现分泌物过多引起呼吸道堵塞的情况,轻者出现鼾声或痰鸣声,情况严重者不能自主呼吸,这时要及时将痰液吸出,将患者后背稍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保证患者呼吸顺畅,以免出现生命危险[3]。如出现严重喉痉挛的患者,必要时要立即给予短效肌松剂来缓解,并重新进行气管内插管。
⑷安全护理:因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系统还不发达,加之手术中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的阻滞,体温很容易受手术室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常常出现低温的情况,所以全麻复苏期要做好保暖工作,可用温热毛毯覆盖患儿身体,棉布包住四肢,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湿度55%~65%[4]。此外,有的患儿有可能出现幻觉,意识模糊和躁动不安等症状,这时要有专人陪护,防止患者挣扎坠床或者导管脱落引起伤口撕裂,出血等意外情况,对于个别烦躁较重的患儿可以给予一定的镇静剂。
⑸苏醒延迟:苏醒延迟在全麻复苏期经常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使用过量;②手术中使用肌松剂;③手术中通气过度;④手术过程中输液过多等。如果发现患儿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首选要确定苏醒延迟的原因,在确保患儿非病理性情况下,可以由护理人员看护,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发现病理性延迟,则需要通知医生,考虑通过抢救措施进行复苏[5]。在患儿苏醒延迟的整个过程,护士应该做好监护工作,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情况,为苏醒延迟的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并发症护理:①喉痉挛:拔管后,患儿有可能出现喉痉挛,临床为气道阻塞症状,表现为三凹征,吸气喘鸣、鼻翼煽动、面部出现紫绀、全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等。原因主要是分泌物过多,手术中机械损伤或者上呼吸道操作刺激声门,引起喉部肌肉痉挛,气道梗阻。对于出现喉痉挛的患者,要立即给患儿采取合适的,同时将下颌向上托起,头尽量后仰,张开嘴辅助呼吸。对于严重患者,可注射小剂量的琥珀胆碱使气道肌肉松弛,同时行正压通气直至肌肉功能完全恢复。②喉头水肿:喉头水肿在患儿拔管后发生率较低,仅1%~4%[6]。但是一旦发生,患儿随时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在术后要采取常规的防治手段,在拔管后30分钟严密观察患儿,如出现声嘶、犬吠样咳嗽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就因应该警惕是否发生喉头水肿,马上将患者置于垂直水平卧位,吸入湿化的氧气,减少氧气消耗量。对于症状在30分钟内得不到控制需重新插管,并按医嘱给予一定的激素。③窒息:婴儿要比小儿更容易引起窒息。临床表现:呼吸停止20秒或更长时间,心跳过慢,嘴唇出现紫绀。如发现有窒息的苗头,应及时将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通畅,给予面罩持续正压氧气。对于窒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以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同时给予碱性药物减少酸中毒情况的发生。④误吸与呕吐:呕吐在小儿术后复苏期经常发生,发生时患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可发生误吸等,严重者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呕吐发生后要及时调整患儿,采取头低足高,右侧卧位,快速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同时给予止吐药,面罩正压给氧。⑤其他:除了以上的并发症,患儿在复苏期还经常出现谵妄,临床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醒,向四周扑打并开始哭闹,时间持续较短,一般15~20分钟,1~9岁的儿童中出现的频率较大。谵妄发生时,一般不采取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可在患儿床边轻声的拍打使其安静下来,并将手术过程中的导管及各种装置在床边固定好,以防止脱落。
结 果
本次研究出现喉痉挛4例(7.4%),出现喉头水肿1例(1.58%),呕吐6例(11.11%)。最终5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了复苏期,生命体征稳定,进入普通病房。
讨 论
麻醉复苏室是全麻患者术后进入病房前的中转站,主要功能是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待患者苏醒或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方可送回病房。小儿因为年龄及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在全麻手术后容易出现过度兴奋、哭闹、呼吸道阻塞、误吸与呕吐甚至窒息的情况,所以医护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临床护理经验,对复苏室的小儿进行严密精心的护理,如出现并发症,要立刻处理并报告医生。
本次研究54例患者,插管全麻手术后在复苏室均由专业的护士及麻醉师看护,严密观察患儿的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自主呼吸以及呼吸频率等情况。麻醉复苏期间,有4例患儿出现喉痉挛,1例出现喉头水肿,6例出现呕吐,其余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无意外情况发生。患儿出现症状后,医护人员立即将患儿调整到合适的卧位,吸氧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最终这11名患儿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成功度过危险期,说明护理人员通过在麻醉复苏期对患儿的病情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为术后患儿全麻复苏成功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贾小春.150例患儿麻醉复苏的观察和护理.全科护理,2010,8(6):1624-1625.
2 李志芳.全麻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的复苏与护理.华夏医学,2007,5(20):1048-1049.
3 袁,伍细芳,李红梅.麻醉复苏室病人的护理.当代护士,2007,2:28-29.
4 张小红,乔建利.小儿气管插管麻醉后复苏期的重点护理.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1999,1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