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

1城市轨道交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展,当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城市轨道经常出现无故停车或者是上车乘客被门夹等问题。在城市轨道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列出无故停车的现象,而且经常出现还没有等乘客进入车厢内就被夹在了门缝里,或者是列车已经行驶,但是列车的门不能够正常的闭合,或者是有漏洞,不能完全闭合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安全的隐患,对出行人群的生命安全造成损害。

其次,城市轨道的运行一旦某一列车出现晚点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批次列车的正常运行。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都属于同一个交通运输网,都是在同一个网络控制之下,所以,一辆列车晚点或者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整个轨道交通网的运输,造成整个交通网的中断,这样就延误了人们的出行,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不便。最后,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列车偏离轨道,造成侧翻,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一旦城市轨道列车在运行中出现了偏离轨道的现象,就会造成整个列车的乘客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这样的事故情节比较的恶劣,但是依然会有发生,不能够完全避免。

2城市轨道交通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经过城市轨道交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为原因。这里所说的人为原因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由于技术不过关或者是大意的人为失误等原因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故障发生;另一方面,乘客的违规上车,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车,人员太过拥挤,导致了上车时相互利用,互相的推挤,不能够及时进入车厢,被挤在门缝里。另外就是检修人员不能够正常的进行检修,或者是在进行列车轨道检查时没有发现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第二,设备技术原因。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轨道的运行、停车、关门等行为都是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一旦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在检修故障时未发现,导致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另外,在操作中人为的失误也是不可避免的,这都会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的问题出现,导致安全隐患,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当然,任何的设备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和周期,如果使用过程超出了年限,就会造成设备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第三,突发的事故。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可阻挡的外力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说周围环境中的电线杆倒在了轨道上,或者是由于雷电暴雨影响到了网络的正常运行,这就会造成了无法避免的突然停车或者是车厢内突然停电等现状。所以说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比较的脆弱,一旦外力影响就会造成问题的出现。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操作

3.1强化管理模式,优化理论设计

系统安全学属于系统工程学的分支,系统工程中的三维结构理论主要集中研究了系统学科知识、逻辑程序、工作阶段有关的研究理论。在系统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三维结构理论,主要依据实际状况对生产运营过程、系统性理论、事故过程管控、安全目标进行理论层面的汇总分析。

3.2形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

建立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的关键。可以从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意愿,以及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只有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之下才能够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实现安全管理的细节化和体系化。人机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公司最为重视的工作内容,因此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一个系统的安全准则和安全规范,可以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模式水平得到提高,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价值。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可以成立安全咨询部门,并在安全管理的标准指导下为突发的安全事故作出积极的应对行为。安全咨询部门要承担起定时检测轨道交通安全的责任,考察运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考察交通运输工具的质量,从各个方面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安全性。

3.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规章制度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应急措施需要从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做起,因为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从预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出发,在安全规章制度中要对这些安全隐患有所涉及,并设计应急措施。另外合理利用安全规章制度防止交通运营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引发交通运营安全事故的现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这是无法彻底避免的,因此必须要针对那些已经暴露在外的安全隐患做好安全制度设计和规范建设的环节。并且要保证所制定的规范和制度要符合所在城市的交通运营实际情况,减少城市交通安全问题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人”是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操作、管理等都是由人进行的,因此要从设计人员的设计环节开始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必须要聘请专业人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技术,要定期安排工作人员接受技术培训。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管理人员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全局上把握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此外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乘客,也要制定规范和制度约束乘客的行为,防止乘客行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3.4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文化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文化建设是提高安全管理模式水平的另外一个方法。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从运营人员、乘客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着手进行工作,实现运营人员操作上的安全,乘客乘车的安全。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理念能够准确地传达到所有相关人员,必须要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文化为核心,加强安全管理理念的宣传,培养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要令交通运输公司内部人员的安全运营意识得到大大提高,同时要保证城市内的乘车人员形成安全乘车的意识。针对企业内部的人员可以采取安全运营技术培训,而针对乘客则可以采用广告和其他的宣讲活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需要依靠工作人员和乘客人员的支持理解。但同时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安全管理人员便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安全运营的意识和安全乘车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当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安全文化建设起来之后,将会有利于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

4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依据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做好民众安全文化教育,优化安全管理理论设计,确定管理指导方针,促使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营更加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吕佳.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281.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范文2

1道路交通拥挤的缓解在于整个道路交通开放系统的不断改进

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交通问题是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的。显然,按照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观念,拓宽这些道路,在交叉口修建立交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问题却很少这样简单。以美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为例,城市里更宽更多的道路、立交在建成之初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草率地选择多修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终导致了美国城市里更为严重的交通构成失衡、交通拥挤及城市中心衰退等问题〔2〕。究其原因就是不少研究者、决策者曾经错误地估计了道路建设对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交通需求、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作用的全面研究。结果,路修得越多,促进了私人轿车的消费,而道路拥挤情况依旧,公共交通也日益变得更加的萎缩(如图一):

典型的如洛杉矶和底特律两个城市。到60年代,虽然两市分别修建了多达数千公里的汽车专用道路,但交通拥挤问题依旧。同时,因服务水平下降,其公共交通严重萎缩,客运量分别下降到总客运量的1.5%、4.5%〔2〕。两城市仍有大量承担不起私车交通的市区贫穷人口,于是又引出了如何为这部分人提供必须的交通条件及市中心衰退等社会问题。美国政府认识到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局限性和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并于60年代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法》。

而北京在这方面似乎也走过一段弯路,前些年已修通投资巨大、立交众多的二环、三环主干道路81km。但由于辐射道路干线和支线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与环线相配套的完整道路及相应的管理系统,加上这些年机动车辆的迅猛激增和相应交通需求管理不力〔3〕,环线进出口上往往堵塞,形成了新的交通问题。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应不再局限于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而应扩大到建立一个以社会化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以快速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元化交通方式协调运行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道路建设、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及相应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都将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

2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有待于提高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研究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近20年来,国内城市修建道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热情异常高涨。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化的研究、决策机制,部分行政领导的个人意志代替了科学、民主的研究、决策过程,以至不少城市把主要精力、资金投入了主要道路建设和相应的地产开发,道路建设项目草率上马。还有高架道路热,高架道路本来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好多城市还在追求,甚至把它作为市长的政绩,列为“为民工程”,结果非但没有解决原有交通问题,还造成了不少新的交通问题和隐患: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unicipal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points, elaborates the key point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municipal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the municipal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mportance from the safety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and quality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reference.

Key words : municipal;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engineering; analyz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交通安全设施技术的日趋成熟,市政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越来越完善,但如何更好地人性化服务,并实现与其他公路设备的协调应用,实现可持续化,还需在未来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市政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是公路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文阐述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应该注意的要点,并从安全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说明了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为工程建设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 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要点

市政道路工程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公用工程设施,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技术活动过程及其从事的工程实体。因此,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财产安全的大事。交通安全设施要求便于工作人员的交通管理,保障安全,同时为驾驶员提供交通指示,进行隔离封闭并避免眩光。而不同的设施由于其功能不同,施工要求也不一样。主要探讨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和隔离栅几个部分的施工要点。

1.1 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的设置一般来说都较为分散,必须根据具体路段的情况布点。因此,施工重点应在对其桩号、版面内容与路面状况是否一致进行考察,注意不干扰视线、与高压线保持距离、预埋基础和指路标志的状况。

1.2 交通标线

把握交通标线作业的温度和速度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因此,交通标线施工考虑涂料的不同性能指标,作业温度要求在6~30℃之间,气温过高时适当增加车辆禁行时间,并从使用者目的、路面特性和车流等因素来设置振动标线的型号、外形和间距,另外注意进行经常性保养设备。

1.3 护栏

护栏立柱设计严格以设计图为标准,对于立柱放样出现的间距零头,通过调整段和间距分配零头数,预埋管线与立柱位置矛盾时,应对立柱位置进行调正,并避开中央分隔带通信人井,打桩位置要求精准,而在中央分隔带的大中小桥、明涵洞等位置应按照设计标准用砂浆(11#左右砂浆)将立柱固定在预留孔,而在暗涵洞、暗通道等位置,应提前浇筑混凝土基础,留出立柱孔,在混凝土凝固后再用素混凝土把立柱固定在预留孔中。

1.4 隔离栅

由于公路通达性的要求,隔离栅的设置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为避免与车辆通行的矛盾,土建单位应预先用全站仪划出公路用地界,确定隔离栅的位置。隔离栅是公路与外界的分界线,因此还要注意设计美观。在隔离栅布置前,还应提前平整夯实地面,清楚杂物杂草,起伏较大的地面用推土机进行修平,避免出现较大的路面颠簸。

2 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管理

2.1 安全管理

组织上,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通常来说,由某一工程的项目经理带头,建立总工、书记和副经理组成的领导小组,在每一部门设立安全管理队长,责任到人控制好每一作业组和安全员的工作。规章制度上,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条例,对于不利于安全的行为进行控制。设立安全施工的责任制度,对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详细安全施工培训制度,各个部门作业人员在施工前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和取得相关施工允许证件后,才能入场施工,对于普通施工人员,进行三级安全、工种变更安全和转场安全等

方面的知识进行普及教育,重点学习《安全操作规范》等条例,并将这些教育的效果落实到位,及时进行监督和调整。在安全保障方面,提前进行事故预防,保证人员和材料都能处于安全状态,发现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时提醒并制止;检查材料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或更换材料;并对场内的进行安全布设,如当作业区处于左侧车道时,将施工标志牌立于右侧路肩,并将相关的交通标志摆设或设立在作业区的后面,尤其在夜间施工时,及时增补夜间照明和频闪灯等警示作用的设备。

2.2 成本管理

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具有周期性长、复杂等特点,本身耗费的成本巨大,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相当重要。施工前,进行成本计划编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费用水平和成本控制的措施等进行详细的说面说明。在原材料进场时,要控制好采购时间和原材料数目,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储备状况、生产厂家的出货能力和运输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综合衡量,大宗材料最好保持在6吨左右;及时检查场内的螺栓、防阻块等小块件材料,当估算材料损耗率超过5%,就应及时进行处理。在施工环节中,对材料的厚度、宽度等进行详细的施工计算,如在标线施工中,每批次标线涂料性质不同,涂料的稠度不同,若线厚每多出0.1mm,施工成本就会增加5%,因此最好45min对单釜涂料成品面积进行一次测算,控制段落标线厚度差额,若差额大于标准水平就应及时调整,以确保涂料损耗不超过计划范围;另外,由于工程所需的材料费用大,在厂家生产时,由于需要支付一大笔定金,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因此,应当合理分配和控制材料生产和预付款支付的费用比例,按照最需要原则,优先生产和购买急需材料。

2.3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工序管理和专业人员管理三个方面。在原材料方面,要严格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进场。含泥量、含水率、外加剂等不符合我国技术要求标准的水泥一律不能进场,金属材料的厚度、尺寸、均匀性和等级均要求严格符合标准,并且大部分的原材料进场前的防腐处理都要到位,在进场过程中注意保护材料的完整性。在工序流程方面,做好不同人员间转序的衔接工作,并对可能存在的不合格工序进行控制,如隔离栅或波形梁钢立柱的基础混凝土体积过小,标志钢结构或波形梁护栏的螺丝缺少等问题,应该制定详细的工序要求和检验规章,对于未达标的工序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及时矫正。在专业人员方面,技术人员关系到整个工程进展的成效如何,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职业素养等,促使其能够严格遵守制度监督工程进展,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现场跟踪检查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实用办法。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要做好现场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就一定要做到“三勤”,即腿勤、眼勤、手勤。腿勤就是要勤跑工地,眼勤就是要勤观察,手勤就是要勤检测。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按规定抽查一些项目,如生石灰的钙镁含量、混合料的含灰量(含水泥的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质量管理人员还应在现场给工人做正确操作的示范,遇到质量难题,质量管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把责任一齐推向施工人员。质量管理者只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才能使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措施得当。

3 结语

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是现代化公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它与服务设备、管理设备和土建工程等互相结合,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全盘考虑,而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不可抗的因素和路基、路面工程等的影响,施工和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中。本文综合考虑其复杂性和变化性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和管理的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 田响新 .交通安全设施项目施工管理[J].四川建设 ,2006(4).

[2] 王庆余.市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J].北方交通,2010(11).

[3] 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建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范文4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安全设施;道路服务水平;智能化管理;数字化管理

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进步的标志,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AI、视觉识别感知等技术在民生的各个地方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社会越来越关注人们出行的质量,对于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交通参与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的安全设施已经不是只能够提供简单的指路信息、规范行车秩序等作用的道路附属设施。新时代赋予了道路安全设施新的历史意义,作为道路最为基础的安全保障设施应该发挥更为强大的能量。通过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对于城市道路安全设施的管理也朝着数字化、精准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智能管理必要性

城市路网相比于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来说比较复杂,交通安全设施较多,对于这些设施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不利于日常的维护,运维效率相对低下。但是,将现有的安全设施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把现有的标志、护栏、标线等设施进行数字编码,通过不同的维度进行规划分类,结合路网信息、定位信息等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从而扫除之前安全设施管理的各种障碍,简化工作流程,可以从不同维度获取安全设施的信息。这就是我们要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智能化管理的原因。

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现状

2.1安全设施运维低效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传统的管理具有一定缺陷,总结有以下几点:(1)对于安全设施的信息主要依靠人工统计,由于很多安全设施(类如防撞护栏损坏、靠近路口处标线磨损)需要频繁的更新或更换,在多次的手动统计更新工作后会导致运维数据精准度下降,从而会影响整体数据的准确性。(2)不具备对安全设施信息的数据分析能力,无法从早期计划和施工信息中初步判断数据的准确性。(3)缺少安全设施的地理坐标信息,不具备即时采集安全设施状态、位置的准确信息。(4)缺乏对故障信息和维护信息及时更新能力,当事故发生安全设施被损坏时,不能采取及时的措施对其修复,影响道路的服务水平。

2.2规划缺乏整体性

传统的城市道路安全设施规划设计大多数情况下是随着路基路面的新建和周期性的大中修项目而产生的,依据安全设施相关的国标、地方性的规定来进行规划设计的。所带来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区域的道路安全设施设置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材料、尺寸、外观的形式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虽然遵循相关的规定但是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就显得不够统一、不够整体。在管理上就变得更加困难,安全设施信息纷繁杂乱难以梳理,相关的维护部门就需要储备更多种类的备件、备料,降低了运维的高效性。通过对传统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安全设施的数字化科学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的管理,可以提升安全设施的管理效率,同样也可以大幅节省成本投入。

3融合新技术下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

3.1大数据分析技术赋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

当前,为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型、升级、赋能离不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数据潜能可以为城市道路交通创造更多价值。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建立在精确的原始数据基础上的,所以将城市道路上的安全设施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成为首要任务。以安全设施的各种参数进行数字化编码,通过对路线编号、桩号、行进方向、地理坐标、设施类型等参数的录入整合,将资产数字化形成以国标为基准、地方法规和出行习惯为基准的城市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系统。系统将安全设施的用途、属性等进行分类,由于数据相对复杂,录入过程需要在保证数据时效性的前提下进行,把无序的数据变为有序的标准数据,建立安全稳定的数据库。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于安全设施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提升工作效能[1]。如图1所示,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事故多发地的安全设施损坏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进行路口的优化配置;通过对标线的磨损数据分析判断供应商的施工质量情况等等大数据的分析应用。图1数据分析提供方案评价

3.2AI智能化提升运维效能

视频识别技术推动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路端交通安全设施的自动检测,利用北斗卫星定位、视频图像识别以及雷达探测等采集技术对地物要素进行自动采集,然后将路端的安全设施矢量化展示在3D地图上,日常的运维工作只需要按自定义时间进行数据采集即可,缩短了交通安全设施信息的录入时间,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便于对基础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的增值服务[2]。(2)采用视频图像检测技术对路面上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健康度进行智能化的检测。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对路面标线(热熔和冷漆)的磨损情况进行图像检测分析,对路上的交通标志版面的完好度和反光性能进行检测分析,也可以对护栏的竖直线性进行智能检测。使用上述智能检测替代传统的人工调查方法,可以为运维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采集信息,包括安全设施受损位置、长度、面积以及相应的影响分析,既提高了检测效率又节省了成本[3。通过对交通安全设施的信息采集以及对其性能及完好度的检测分析,在智能的管理系统中,可以直观地获取以上信息,如图2所示,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3变“单一管理”向“多元管理”的转变

作为构建“城市交通大脑”的一部分,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于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信息数据采集、清洗、加工、挖掘,可以向城市交通其他的体系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推动交通环境的升级,由单一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向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大脑推进[4]。通过对交通安全设施智能化的管理,可以推动交通安全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针对事故多发地的安全设施设置的分析,进而优化交通环境,规范相似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方法,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通过应用科技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当前城市交通安全需求,进一步探索拓展交通治理应用。

4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是保障交通参与者安全出行的基础保障,通过使用智能化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方法,能够极大程度地解决路端的交安设施对于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保护问题,同样也大幅地提升了城市交通安全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效率。利用当代的大数据、AI智能、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来参与管理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从而保证了城市的交通安全,提高了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简化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化普,王长君,陆洋.城市交通拥堵机理与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6.

[2]余碧莹.基于事故风险分析的公路警告标志系统优化设置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3]魏玉晓.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协调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伴随着城市发展快速扩张。迄今为止,我国已有30余个大中城市初步建立了轨道交通,部分城市新建,大量城市拟建规划中。大量投入使用的轨道交通一方面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另一方面也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自我国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以来,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及不足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企业,其对于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探索均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绝大部分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都是单向的、观点性的,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因此,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和实际价值的操作方案。从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层面看,我国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基本都设有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即设立一级安全管理委员会,隶属于地铁公司总部,设立二级安全领导小组,由车辆、维修、车务等专业部分管辖,设立基层安全员由车间、班组管辖。其中,安全管理委员会是最高领导机构,地铁公司总部的安全管理网络包括总部领导、部门领导、车间领导、安全监察员,车辆、维修、车务等生产部门设置专职安全监察员岗位,并指定安全监察室为常设部门。2.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虽然很多城市实行了轨道交通三级安全管理,但仍然不能避免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主要有两类,即一般性事故和险性事故。一般性事故的起因主要是乘客,乘客若未能按照安全乘车规则乘坐就有可能引发一般性事故,险性事故的起因则主要是工作人员的疏忽。本文将人、设备、环境作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管理缺陷作为事故的间接原因,以布尔代数原理为基础,借助事故树的条件或门,得到如下公式:T=X1(X2+X3+X4)=X1X2+X1X3+X1X4式中,T——事故;X1——事故的管理原因;X2——事故的人为原因;X3——事故的设备原因;X4——事故的环境原因。在上述四个因素中,任何一项因素都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所联系。但观察得出,管理因素同其他三项因素不同,其能够制约其他因素,人为原因、设备原因、环境原因三项因素中的任何一项同管理因素相结合都会导致事故发生。也就是说,即便其他因素没有问题,只要管理存在混乱、缺陷、失误,同样会导致事故发生,使人与设备均暴露于不安全状态下。由此可见,管理问题是各项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其直接关系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产与安全脱节。个别员工以及部分一线生产部门对安全工作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总认为安全管理是安全员、监察员、领导层的事,这使得地铁运行无法同安全管理紧密结合。轨道交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安全管理对于生产运营的意义重大,企业理所应当将其作为生产管理的重要部分,使其同生产运营一同发展,即实现系统安全管理。(2)对安全问题的处理不全面、不彻底。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安全管理部门不能按照既定的系统、结构、功能追溯原因,也不能将安全问题与管理工作相统一,轨道交通安全管理长期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3)没有抓住信息流进行安全指导工作,安全管理的总体思路仍然以静态管理为主,这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在变化的环境中,安全管理需要依靠信息流,其不仅能够反映以往重大事故的信息及历史经验资料,还应包括及时收集的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信息,这样才能方便安全管理人员对轨道交通运营实现全过程动态控制。(4)安全管理日常工作的重心仍停留在“事故处理”上,缺乏“事故预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应从“事故处理”转向“事故预测”,即更加注重事前的安全因素评估、预测上,而非事后的原因追查。(5)近年来,轨道交通路网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使得安全管理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规章制度、人员的变化也陆续发生,这些变化如果不能拿出应对措施,极易产生管理漏洞。就目前来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仍存在安全考核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安全标准和制度进行修改、补充或重新制定。

二、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机理

建立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正确的认知,即澄清以往的错误认识,抛弃安全管理系统属于运营管理子系统的理念和思维。事实上,安全管理系统是针对生产运营系统本身而言的,其目的是解决安全问题,并非是由生产系统分离出的子系统。我们要在这一认知前提下,对与生产系统密切相连的安全系统进行改造,对其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处理。这里的安全系统同生产系统是有机整体,其是由与生产系统相关的若干因素共同构成的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中心任务在于对生产运营的安全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控制论理论下,安全管理是多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事故属于被控制对象,本文的研究重点即为事故的控制。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系统安全系数,减少因安全因素不稳定造成的事故。从安全管理系统的角度来讲,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需要在获得安全信息和影响安全管理因素的基础上,确定管理目标,并将目标按照管理层次进行分解,从而制定出分层实施计划和整体计划。计划制定后,要由安全执行机构予以落实,监察部门需要对生产管理系统中出现的信息进行监督和反馈,并依据其具体情况对安全状态进行评估、控制。一般来讲,安全管理系统对生产运营系统的功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条路径:一是微观控制反馈回路。这一功能路径由“安全状态检测”、“安全状态调查”、“隐患处理”、“组织实施”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其中,“安全状态检测”和“安全状态调查”能够对当前生产运营的实际安全状况进行反映,“隐患处理”和“组织实施”能够控制人、设备、管理、环境等因素。二是宏观控制反馈回路。这一功能路径包括“安全状态检测”、“安全状态调查”、“原始信息收集”、“安全状态综合评价分析”、“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设备更新改造”、“环境改良”、“管理制度与方法完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等环节。这一路径能够评价、预测整个生产运营系统现在或未来的安全状态,并针对其安全状态调整安全计划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

轨道交通安全体系包括保证系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这三项系统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前提和根本,能够为整个体系提供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1.保证系统。保证系统具体包括组织保证、制度保证、教育保证。1.1组织保证。安全管理需要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积极有效的配合,这样方能实现管理制度、管理计划、管理决策的落实。这种配合不仅需要部门间的横向配合,还需要纵向上的承接与联系。1.2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依据,其体现了全面管理的思想。具体到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实施细则的,这能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个岗位都有一个明确的安全责任。该责任制的横向涉及每个生产运营与安全管理部门,纵向涉及最高管理者到基层作业人员。1.3教育培训。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开展的重要保障,积极有效的安全教育能够使职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与环境有关的工作常识,避免产生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值得引起领导层的重视。2.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按照预先计划和标准,对被控制过程中发生的实际值和计划值进行比较、检查、监督,并对差值进行引导和修正,以确保主体在变化的环境下实现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仍处于事后管理阶段,即单一反馈控制,其是一种“问题型”的管理方案,管理者只能在出现事故或有事故苗头后采取防范措施,这远不能适应当前轨道交通路网规模的扩大化需求。因此,构建新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就需要将前反馈和后反馈相结合,做到超前控制,针对运营系统本身的属性和变化制定管理方案,在出现可能影响安全运行之前就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干预,并采取必要措施。具体来讲,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确定、安全涉及、过程控制、事故处理四部分。2.1目标管理。安全目标值的确定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的建设时间、使用情况、安全状况等统计数据或指标,同时也要参照国际同行业标准,尤其是先进企业的安全目标值。目标值一旦确定不可随意更改,且要下放分解到公司、车站、中心枢纽等各部门,落实到岗位。2.2安全设计文件。控制系统所包含的安全设计文件主要有:(1)员工信息、事故资料;(2)安全管理目标;(3)安全管理组织;(4)安全生产策划;(5)安全保证计划;(6)运营现场与安全控制;(7)事故隐患控制。2.3过程控制。生产安全是由一系列过程组成的,过程控制能够通过生产管理各个阶段的安全检查结果反映全系统的安全状态,帮助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对安全进行评价,做出决策,制定改进方案。2.4事故处理。事故处理事控制系统的最后分支,事故调查、分析、处理中形成的经验是安全制度设计、安全计划更改的重要依据。3.信息系统。建立性能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为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辅助管理活动。3.1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内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信息系统应当包括如下内容:(1)利用生产管理信息网络对安全信息进行准确收集并传递到各级管理层和各部门;(2)建立安全统计分析、事故档案管理、隐患控制系统、安全责任系统等子系统;(3)建立计算机分析辅助系统;(4)建立安全管理办公自动化平台;(5)建立应急预案数据库。3.2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中信息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1)隐患子系统,功能为收集隐患情况,对风险进行分析、分级、归类;(2)安全责任子系统,功能为记录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统计和评价安全监察员反馈的各种信息;(3)安全统计分析子系统,功能为收集日常运行报表,建立安全生产计划表;(4)事故管理子系统,功能为归纳、整理事故的数据、文字以及轨道交通相关图纸、法令、技术规范,方便随时调用;(5)安全档案子系统,功能为收集各级安全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情况,记录安全教育情况。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由保证系统、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组成,保证系统是安全管理的前提,控制系统为核心,信息系统则是保障。任何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理念或是模式的推行都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也在不断的深化和改进中,人们将继续探索,新的理论也将不断完备、充实。

参考文献:

[1]崔艳萍,唐祯敏,武旭.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5):95~98.

[2]李毅雄.应用系统原理提高地铁安全管理水平[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地下铁道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1~483.

[3]王德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地下铁道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84~486.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 明确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直接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具体的领导责任;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与施工规模相适应、专业齐全的安全专职技术人员,并向各施工现场派驻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

2 确保三类人员考核任职制度

根据《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施工单位应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简称安全生产的三类管理人员)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可参加公路水运工程投标及施工。

三类人员在施工安全方面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本单位、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事交通建设工程的三类人员必须经交通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其中企业负责人必须取得A类考核合格证书,现场负责人必须取得B类考核合格证书,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取得C类考核合格证书,考核合格交通主管部门颁发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二、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法制角度增强安全管理的自觉性。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召开安全会议, 布置安全工作, 组织安全检查, 开展安全竞赛, 搞好文明施工, 降低事故发生率, 实现安全管理目标。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主要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交底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安全值日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用工管理制度等。通过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遁, 违章必究, 奖惩分明。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制定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或方案,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经本单位安全和技术部门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三、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1 施工工序的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每周及每项作业岗前安全交底例会制度,主要内容为:对于一周内的安全情况总结,对于已发出整改通知的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对下一周主要作业的安全进行强化。

2 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制度

每项工程实施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3 分项工程安全交底制度

开工后依据相关的操作规程、现场情况对于每个分项工程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安全措施贯彻到位。

4 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应“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基本原则,并且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及时性。

危险性较大工程一直是安全生产的重点,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的特大事故,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因此首要条件是有一个好的计划和指导手册,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是施工组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细化、完善和补充。

四、加大安全培训教育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施工。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情况应当记入个人业绩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2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定要求,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传输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并在内部刊物上开辟安全生产专栏,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保证施工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工序管理,推行超前防范,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采取正面教育和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3 抓好特殊工种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工作。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1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依法对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根据工程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严格遵守安全施工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项目管理或安全管理专职技术人员应在工程开工前向一线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和操作规范交底,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2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应当立即制止。

3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标牌。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标牌的保护工程。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4 施工机械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施工机械进场须经过安全检查,经检查合格的方能使用。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持证上岗,禁止无证人员操作。

5 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其安全有效。在施工现场建立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

6 向作业人员提供必需的安全护具和安全防护服装,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并确保其熟悉和掌握有关内容和违章操作的危害。

作业人员有权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作业方式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在施工中发生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

7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项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成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施工现场发生安全事故时,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向建设、监理单位和相关部门报告。

确保安全经费的使用及安全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