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医疗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救医疗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救医疗法

急救医疗法范文1

    儿科医疗意外及并发症有以下类型:

    1.小儿外科腹部手术因组织薄弱,手术后发生肠瘘,发现及时,经认真处理后,仍造成死亡或致残等,应属医疗并发症。

    2.某些儿科疾病,常会出现难以预测的病情突变,以致急死,如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大呼淤血窒息死亡。心脏病患儿心跳骤停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急死。气管切开术患儿发生大出血(术式正确)死亡等,均属医疗意外或并发症。

    3.某些儿内科的疾病诊断、治疗操作过程中或其后,虽按严格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掌握指征,并注意防范措施,仍有不同程度危险的发生,如在进行各种注射和穿刺时,突然停止呼吸和心跳;静脉输液发生的静脉炎或静脉血栓;气管切开时发生的呼吸心跳停止;腰椎穿刺后发生的脑疝;锁骨下静脉穿刺合并的气胸、气栓;药物除颤及电转复中出现的心脏骤停;使用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又出现新的心律失常;肿瘤及血液病化疗中出现的骨髓抑制;气管镜、胃十二指镜检时发生的窒息;多种药物造成的过敏反映,以致休克、死亡;体外心脏按摩抢救时发生的肋骨骨折,某些骨制裁疏松性疾病发生的病理性骨折等,均属医疗意外或并发症。

急救医疗法范文2

1 胃脘痛

按:本例小儿由于反复多次发病,疼痛给以解痉治疗效果不理想。患儿疼痛部位在剑突下,属于中医“胃脘痛”范围。笔者取足阳明经合穴足三里、胃经梁门穴、大肠幕穴天枢、八会穴之一中脘,诸穴配合,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腓总神经麻痹

按:本例患者在给予营养神经中,同时予以针灸治疗。因本病属于痿证范围,“治痿独取阳明”,取穴主要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佐以足太阴经穴。脾胃为生化之源,取上述之穴位,促进患者增加食欲,润宗筋,利关节,充血脉养肌肉。阳陵泉为胆经穴,属于八会穴之筋会,取之以助脾胃经,促进康复。

3 面瘫

按:本例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患儿仅为31个月大,患病时时值本地气温突然下降,证属中医“面瘫”范围。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卫阳不固、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侵犯面部筋脉,以致面部经络不和,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致。针灸局部及远端取穴,以达祛风邪,通经脉,调气血,濡筋脉。阳白能祛风擅长治面瘫,迎香、下关散风,地仓通经活络,合谷祛风解表,太阳穴为经外奇穴,能治头痛目疾,还善治口眼歪斜。诸穴合用,改善局部的微循环,促使面神经管内面神经水肿的消退及面神经的修复。

急救医疗法范文3

当前社会的医患关系已经达到空前紧张的地步。据统计2013年上海市仅上报医调委处理的案件多达700余起。以“温岭杀医案”为首的各地暴力冲突式的医疗纠纷案件、恶性伤医案件屡见报端。医护人员常常成为医疗暴力案件的牺牲品。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医院及医护人员方面

1.部分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过关。具体表现在: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违反诊疗规范或者不严格按照诊疗规范行事。如不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上报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等,有的医护人员对急剧的病情变化缺乏最基本的判断、处置和医患沟通。

2.部分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有待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定位有所偏差。滥开药、过度检查等不良事件也屡见报端。

3.医护人员的服务定位未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患者对“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式体验”的就医需求和目前医疗服务的定位和现实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医患沟通缺乏艺术性,医院职能科室的管理功能不到位,不能及时解决患者多方面的诉求。

4.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够,法律教育缺乏。受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权利保护意识不够,常常在无意识间就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

(二)患者方面的因素

1.维权意识的增强。表现为患者或家属一旦对医护人员的诊治或服务不满意,能第一时间意识到权利受损,并利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2.不配合医护人员的诊治。一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缺乏最基本的信任,不配合诊治,一旦疗效不佳,即发生医疗纠纷。

3.缺乏最基本的医疗知识,对治疗期望值过高。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医学作为生命科学,仍存在诸多医学难题。个体的差异,可能出现疗效的不同甚至医疗意外等。诸多不可控因素与患者的预期产生偏差甚至背离,导致医疗纠纷高发。

(三)社会方面的因素

1.整体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普遍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也能时主张权利。

2.不良媒体为博眼球,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一些媒体记者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或片面理解,把一些正常的诊治进行曲解,大肆渲染,进而激化医患矛盾。如不久前发生的“湖南产妇裸死手术台,医护人员集体失踪”的报道,后被证实产妇为羊水栓塞致死。

3.医学科普知识宣传的滞后。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前沿的生命学科,目前尚有许多疾病病因、病理、发病机制等均没有研究透彻,医学上尚有许多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且每个人有着个体的差异,医疗行为不能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作业一样精确和分毫误差,也有着不能预知的医疗意外。对医疗服务抱以“我花了钱,你就一定得把病给我治好”的态度,是医疗纠纷发生的又一常见原因。加强医疗科普常识,增加对一些疾病的诊治和预防的初步了解,才能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予以理解,进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4.政府的不恰当干预。我国法律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今社会上倡导“ 弱势群体、和谐社会” 的概念,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即使诉诸法律,在“ 弱势群体、和谐社会” 的思想影响下,一些政府部门担心医疗纠纷引发社会不和谐,进而利用行政手段干预,让医院“息事宁人”和“花钱买平安”,这种不讲原则的行政干预行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纠纷的发生概率。

二、应对措施

(一)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

(1)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护人员依法行事的法律意识,清楚医疗职责,严格落实核心制度,严格按照诊疗护理规范做事。(2)充分保障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合法权利,如知情权、隐私权等。(3)发生医疗纠纷后,积极引导患方合法理性维权,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纠纷。

(二)改善服务态度,做好医患沟通,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体验式服务”医疗模式更适应现代医疗的发展。据相关医学调查表明,患者到医院里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居然是“和医护人员多说几句话”!可见沟通的重要性。充分的沟通,既是让患者充分行使知情权的表现,又是充分的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医院要通过各种培训,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坚决杜绝“ 生、 冷、 硬、 顶”现象。同时切实做好医患沟通,用医务人员的细心、诚心、爱心来打动患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把医疗纠纷中相关问题均纳入法治的框架中来

1.“非暴力,不协商”。对于医闹、暴力伤医案件,不仅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医院及医护人员也要“零容忍”,不妥协,不协商,坚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秉公执法。我国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一些法律理念定位模糊,“ 弱势群体、和谐社会”思想占主流,使得一些本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医疗纠纷,参入了太多无原则的人为因素考量,失去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只有不偏不倚、相同伤害同等对待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秩序的有序化和法治化。

3.加强患者的法律教育。一方面不仅要加强患者维权的意识,还要加强患者依法处理医患纠纷的法律意识,让患者理性维权、走法律途径维权。让患者充分了解非理性维权行为(如医闹、暴力伤医等)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4.规范媒体的言行、加强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的宣传。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电视等新闻媒体,正确宣传防病治病常识,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疾病,了解医学尚有未知的疾病,诊疗中个体的差异具有不确定性的常识。追究不良媒体捏造事实、夸大其词、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的相应法律责任。

急救医疗法范文4

【关键词】 久病入络;病因病机;治疗法则

1“久病入络”理论的形成

“久病入络”是历代医家在络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际总结出来的一种理论。何谓“络”,《灵枢·脉度》说得很清楚,“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孙”即“孙络”,为络脉之细小者。《难经·二十三难》在论及络脉生理功能时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 别络十五,皆因其原,如环无端,转相灌溉,朝于寸口、人迎,以处百病,而决死生也。”这说明络脉分布以经脉为主干,支横别出,呈三维网状通络全身,具有渗注血气、贯通营卫、营养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或气滞则血失“气帅”而淤滞。疾病初起,一般以卫分、气分为主,久病则多入血分,伤及经络血脉。《内经》已经提出久病治血络的主张。如《灵枢·终始》说“久病者……去其血脉”,《灵枢·寿夭刚柔》篇亦说“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这些理论可视为久病入络的滥觞。

在实践中,汉代张仲景对“久病入络”的“肝着”“肝血劳”“疟母”等证,分别采用旋覆花汤、大黄虫丸和鳖甲煎丸等治疗,开创了辛润通络、辛温通络以及虫类药搜剔通络的治则,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清代叶天士在前人有关论述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体验,认识到许多疾病“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临证指南医案·积聚》),进一步明确完善了“久病入络”的理论,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中风、胃脘痛、噎嗝、癥瘕、痹证、淋证、便血、疟疾及诸痛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叶天士之后,许多医家又从不同角度不断探讨总结络病理论,使其进一步完善。

2“久病入络”病机学的完善

络脉在空间上承接经脉而呈三维网状结构通全身,在功能上承接经脉行血气、通阴阳、荣全身。由于络脉这种独特的结构功能特点,当其受病时,常表现为全身性的气血阴阳运化失司。另外,通常情况下,络病的形成有一个由气到血的发展过程,在气在经之病,久延不治,或失治误治,病势入里累及血络方能成为络病,“久病入络”的提法也正强调了这种病机特点。邪居日久,正气必虚,所以证候上,虚、滞、瘀成为久病入络的基本特点。也正因为如此,在临床上后世医家普遍认同叶天士“宣通络瘀”“通补入络”“痛缓因为宜”“勿事速达”等治则。

2.1络脉气血亏虚,运化无力

《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邪久居,必然会不断损气耗血。经络阳气虚弱运血无力,营血日久暗耗,血不充络,则必然导致络脉气血运化、营养、濡润不足。而气血虚弱日久,精血渗灌不畅,也常会导致气机温运无力,日久因虚而滞。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言“脉泣则血虚”。王清任亦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2.2 邪与血气搏结,络脉阻滞

通常疾病初起时,人体正气尚旺,多能拒邪于表浅,而病久则正气日残,邪气入深,进而伤及脏腑肌肉、四肢百骸经络。例如风、寒、湿、热之邪,久居不去,皆可由浅入深,搏结气血,损伤络脉及经脉。而搏结痹隔之邪可由于病因病机,因人因地之殊而或为湿痰,或为血瘀,或兼热燥,或显寒凝。诚如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言“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成方便读》亦曰:“经络中一有湿痰死血,既不仁且不用。”

2.3 劳伤跌挫,损伤络脉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卒然多饮食则肠(《太素》《甲乙》作‘脉’)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至于跌损堕坠更是络脉损伤的常见原因。《素问·缪刺论》说:“人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由此可见,血溢络外,离络留而为瘀,即是络脉损伤的基本病理变化。

综上所述,络脉病证特点总离不开“虚”“滞”“瘀”,治疗时可根据3型的病机侧重点,分别采用宣通络瘀、通补入络和祛瘀固络法治之。

3络脉病证的治疗大法

3.1 辛温通络法

用于寒湿凝滞或阴寒内盛所致络脉痹阻。临证常见病情得热稍缓,遇寒更甚,多伴有呕吐清涎、恶寒肢冷等阴寒表现。在治疗时,除运用辛味通络外,用药偏重于温阳散寒之品以运气化血而调达络脉。常用当归、肉桂、小茴香、干姜、附片、丁香、炙甘草、吴茱萸、高良姜等。此法应用非常广泛,凡久病辨证因寒邪或阳虚而致络脉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者,皆可临证加减应用。

3.2 辛润宣通法

络脉不畅,郁久势必化燥伤阴。叶氏及后世医家皆强调“久病入络”治疗时要注意育阴保津,主张用药不宜刚,勿投燥热敛湿劫液药物,用辛咸柔润之品达“宣通”之功。常用旋覆花、新绛、葱白、薤白汁、柏子仁、杏仁、胡麻、栝楼等,以濡养络脉,宣通淤滞。此法在胸痹、郁证、心胃痛、胁痛、噎膈、肺痹等病证中常可辨证选用。

3.3辛香开通法

辛香走窜之品善通浊邪。叶氏认为浊邪有形之结,非辛香无以入络,故立辛香开通之法。常用芳香辛温之桂枝、香附、橘核、橘红、郁金等,配活血通络之当归、桃仁等,以“辛香流气”。此法在癥瘕、胸痹、胸胁痛、胃痛等病证中可辨证选用。

3.4搜络化痹法

此法始于张仲景。叶天士曾指出:“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 此法多凭虫类药走窜善行之特点,搜剔血络,温通血脉,培补生气。常用全蝎、蜂房、地龙、僵蚕、穿山甲、水蛭等。临床中凡络脉凝滞之诸痛、积聚、癥瘕、疟母、痹证等顽疾均可用此法治疗。

3.5涤痰通络法

疾病日久,气血双虚,而水湿精微不得运化,凝滞为痰,郁阻于细小经络而成痰瘀阻络之证,涤痰通络法即是为痰阻络脉而设。临证每用半夏、竹沥、姜汁、胆南星、枳实、菖蒲、茯苓、陈皮等涤痰通络。朱丹溪言“百病多为痰作祟”,络为痰阻之证常变症多端,如中风、麻痹、癥瘕、癫痫、胸痹、眩晕等常可见痰阻经络之证。

3.6清络宣通法

叶氏等创清络宣通之法治疗热邪在络,以咸寒之品清化络脉邪热,用芳香之品透散络之郁邪。药以凉润之犀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连翘、郁金、丹参、桃仁,配以麝香、冰片、田七、天竺黄、菖蒲等芳香之品。如温病邪热入营导致抽搐动风者,热邪灼阴伤络而致咳血、咯血者,热邪郁阻心包络之心窍蒙闭者,皆可辨证使用清络宣通之法。

3.7 补益通络法

叶氏有“络虚则痛”之说,王清任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并将补气与活血结合运用于通络法,创补气通络之代表方补阳还五汤。该方以大剂量黄芪补气为主,配合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等,用于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病证。对于久病络脉空虚而导致脏腑百骸疼痛、麻痹不仁不用者,治疗常选用鹿角、人参、白术、当归、黄芪、杜仲、核桃仁、羊肾、枸杞子、牛膝等补益气血而达通络之目的[1]。

4久病入络的现代临床运用

由于许多慢性疾病在中后期不同程度地延及脏腑肌肉,损伤络脉,所以久病入络理论在许多慢性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文献报道应用久病入络理论诊疗疾病普遍见于各个系统,以下择其报道全面周详者予以列述。

4.1活血通络,治疗慢性出血性疾病

凡急性出血性疾病,无论血溢于体外,抑或是血溢于体内,必当以止血为第一要法,即所谓“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但对于一些慢性出血性疾病,久用止血疗法不见好转,应想到活血通络法。因为“经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吐溢矣”(唐容川《血证论》)。

如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许多医家主张在辨证基础上,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本病,常可获得显著效果。再如崩漏一证,医者习惯以塞流止血为急务。但崩漏每多挟瘀,尤其崩漏交替久而不愈者,多为“瘀血占据血室而致血不归经”。恶血不去,则经血妄行溢而不止。故塞流强堵,实非善治。辨病求本,以通因通用为法,施以逐瘀通络之治,则常可正本清源。另外,脑溢血康复期、咳血、吐血等临床上皆可辨证应用通络为治[2]。

4.2 辛香通络,治疗慢性胃病

胃之功能为腐熟水谷,转输精微而濡养全身。胃病日久,无论是缺乏阳气温运,抑或缺乏阴液之濡养,都能伤及胃络,导致胃腑失养,出现纳呆、便溏等运化不健的症候。临床以辛香通络为法,或散寒、或消食、或理气、或泻热、或化瘀、或除湿、或养阴、或温阳,总以络通为安。

如对于胃络虚不受运者,遵《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意,崇“养”为法。胃阳衰微者以温养为主,建中、理中之辈为其常;胃阴耗损者,以润养为法,阿胶、生地黄、石斛等为常选。久病虚瘀夹杂者,温润咸渗,补泻清化,务求邪去正安,胃腑才可得宁[3-4]。

4.3驱邪清络,治疗面瘫

面瘫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面部脉络,阻遏气血,气血运行失畅,肌腠脉络失却濡养,导致面部相关筋脉弛缓不收所致。病邪迁延日久,或久治不愈则入络日深,痹阻气血。结邪不去,则新血难生,病机成为虚实夹杂之证。

成汝梅[5]以久病入络理论为指导,运用刺络放血、拔罐、针刺等方法治疗32例病程1月以上的面瘫患者,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代研究认为针刺可对面部功能失调的神经起激活“催醒”作用。刺络出血及拔罐还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进一步激活催醒,改善恢复神经功能以及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速疾病痊愈。

4.4化瘀通络,治疗中风

中风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病理因素长期作用于脏腑经络气血,导致气机运化日渐虚衰,日久邪与瘀血相互搏结脑络,或痹阻而不通,或伤络而溢血。脑部络脉因此而失却渗注血气、贯通营卫、营养髓海的生理功能。对此近现代医家皆强调治疗必须重视化瘀通络之法。

于征森等[6]对205例急性中风患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采用化瘀通络的方法,配合针灸、血疗、超声波、电刺激以及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而现代治疗脑血管常用的“川芎嗪”“血栓通”等药物也体现了化瘀通络这一重要的治疗方法。

4.5化瘀解毒通络,治疗白塞氏病

有研究认为络病的病理学基础与微循环障碍、微小血管病变等有关。而白塞氏病的病理基础是以小血管和静脉为主的血管炎。胡碧琼等[7]对一组白塞氏病患者的手、眼球结膜及舌尖等的微循环检查发现,白塞氏病的发病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和明显的血液浓、黏、凝、聚改变,即中医所说的络脉淤阻证候。

马武开[8]以络脉淤阻理论指导白塞氏病的治疗,设化瘀解毒通络为法,选药以活血通络的当归、川芎、鸡血藤等为主,兼以清热利湿、泄浊解毒的金银花、连翘、土茯苓、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组成系列方药,应用于临床,每获显效,提示络脉气血运行不畅是白塞氏病发病的重要病机。

4.6化瘀通络,治疗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属中医“胁痛”“黄疸”“鼓胀”“癥瘕”等范畴,为湿热邪毒侵袭,或情志抑郁,久失调达,病伤在肝。初发在经在气,久则入血伤络。据此认为肝络血瘀是慢性肝病的基本病理,辨证以化瘀通络为法,佐以辛散、温通、香窜之品,以宣通气机,化养肝体而正其“体阴用阳”之道。用药以活血通络的丹参、郁金、蒲黄、虎杖、姜黄等为首选,病久出现肝脾肿大者常配虫类药,如全蝎、僵蚕等搜剔络邪[9]。

4.7活血通络,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由于诸多原因,血糖达标率很低。仝小林、吴以岭等[10-11]运用中医“治未病”和“络病”理论,抓住糖尿病络脉淤阻这一根结,在治糖的同时积极治络,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及科学实验研究证实,积极运用有效的活血通络药物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早中期进行干预,能够起到较好的微血管保护、防治糖尿病早中期的微血管并发症的作用。研究证实,活血通络药物有独立于降糖药物以外的络脉保护作用,糖尿病病程中微血管的保护贵在早,甚或在发病之前。

络脉在中医学中,既是一个结构性概念,又是一个功能性概念。久病入络理论首先强调“久病”,而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任何慢性疾病日久迁延不愈,必然会导致脏器功能和结构两方面的损伤,所以两种医学体系对“久病”有着殊途同归的认识。由于“久病入络”强调病损的器质功能两面性,因此治疗上提出“缓因缓用”的理法思想,以图功能调节与器质修复的两全,这既包括络脉本身结构功能的修复,也同时包括其所运化渗注的血气营卫的盈盛健常。在治疗上,应以辨证为先导,或散而通,或清而通,或化而通,或温而通,或补而通,或渗而通,或消而通,以络脉通达健运、气血营卫盈盛健常为务。

【参考文献】

[1]牛阳.浅论叶天士“久病入络”之思想[J].四川中医,2003,21(1):3-4.

[2]贾正平.久病入络及其临床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1994,21(4):175-176.

[3]何杨伟.“久病入络”与慢性胃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6,10(3):6,9.

[4]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3.

[5]成汝梅.从“久病入络”论治顽固性周围性面瘫32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6):23-24.

[6]于征森,陈晶.久病入络与中风[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20(2):5-6.

[7]胡碧琼,魏克立,庄宝瑞.Bebcet’s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微循环变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87,22(1):42.

[8]马武开.白塞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江苏中医药,2003,24(7):7-8.

[9]贾孟辉,贺晓慧.“久病入络”与慢性肝炎的中医辨治[J].四川中医,1992,9:34-35.

急救医疗法范文5

关键词 国有医院 医疗纠纷 研究

自2002年9月1日起,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施行以来,由于新的举证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规定了处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倒置在医方,使各级医院医疗纠纷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

医疗纠纷是各级医院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处理的艰难性及复杂性已日趋凸现。昭通市地处云南东北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加之少数民族聚居,受多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法律意识淡漠,加之民众医学知识的匮乏,所以,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很难引导患方从程序上寻求解决,使医疗纠纷的处理变得更加复杂。通过本文的探讨,望能为我市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提供裨益。

资料与方法

数据来源:本文所称医疗纠纷是指:患者与医院发生医疗争议,并经程序启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经昭通市医学会受理并进行鉴定的病例。本文收集了自2002年9月1日《条例》颁布施行以来,昭通市11个县区级医院及市第一人民医院共12家二级以上国有综合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并按程序启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经昭通市医学会鉴定备案的病例。

资料整理及分析方法:将全市12家二级以上国有综合医院,自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以来,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并进入医学会鉴定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属于医疗事故的病例及所占比例进行综合分析。

情况统计见表1、2。

表1 全市12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医疗纠纷

发生情况统计[例(%)]

表2 全市12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医疗纠纷

发生情况统计[例(%)]

医疗纠纷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表1可以看出:全市自2003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7年间全市共发生医疗纠纷113起,其中医疗事故45起,占40%;不属于医疗事故的68起,占60%。《条例》颁布实施以后,由于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规定》,规定了处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举证责任在医方,使医疗纠纷呈一度上升趋势,但经过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病例反而减少,这充分说明: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逐步增强;另一方面《条例》颁布以后,各家医院都通过学习新的法规,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流程,使医疗事故的发生呈下降趋势。从表二可以看出:医疗纠纷的发生总体以开展手术的科室居多,其中以骨科及妇产科居首位,与全国的情况基本相似,这与骨科使用耗材多,住院周期长,术后难以观察,远期效果不确定有关。

在发生的113起纠纷中:因服务态度不好,解释工作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的纠纷有45起,占40%;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违反医院内部管理规定导致的纠纷36起,占32%;因医院条件有限,不具备处置该病例的条件,抱有侥幸心理及其他技术因素导致的纠纷有18起,占16%;因患方对医学知识的不理解,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导致的纠纷有14起,占12%。

医疗纠纷处理现状

医疗纠纷的处理按《条例》的规定:目前处理医疗纠纷有三条途径:一是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持调解;二是申请医学会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三是直接向人民法院。从2002年9月1日新的《条例》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了处理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在医方。一度医疗纠纷频发,申请医学会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病例迅速增多,但经过鉴定,就昭通市而言有60%的病例不构成医疗事故,这大大地打压了患方的情绪,鉴定结果与他们的期望相差甚远,这时就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医学会是卫生局的下属单位,而医疗机构又是在卫生局的领导下,所以医学会的这种鉴定是“老子给儿子鉴定”,出现了医学会鉴定的诚信缺失,患方或律师均不同意走医学会鉴定的程序而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司法鉴定,只作过错鉴定。而目前的司法鉴定,由于存在“先天不足及管理方面的缺陷”,其鉴定结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医疗机构的不足,所以很容易被患方推崇,只要找到不足,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但经过患方或人的放大作用就可大作文章,让医疗机构承担不应该的责任[1]。

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处理的复杂化,许多地方都在探索处理纠纷的第四条途径,在上海、南京、广东深圳、浙江宁波、福建福鼎、安徽、重庆江津等地纷纷成立了调解医疗纠纷的专门机构,有法官、律师、医生和保险机构的人员参加,坚持专业性、中立性、公平性与公正性的原则,一度时间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对医方而言,并不能把“战火”引出医院,并不能让医院真正的出钱就平安,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

参考文献

急救医疗法范文6

这些日子,汽车业正上演人才大流动:

奇瑞一边,许敏走了,阚雷与辛军也走了……

吉利一边,赵福全来了,祁国俊与梁贺年也来了……

虽然在这些人动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但无论是奇瑞、吉利,还是华晨,我们都不难看到,企业快速成长与自身人才储备不足所形成的矛盾,必然导致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而企业管理手段的不足正使来而复去的矛盾愈演愈烈,原因何在?

定位偏差:技术精英还是管理高手?

对于奇瑞等新兴汽车企业来说,为了能够迅速形成自己的产品系列,技术研发人才的引入便成为当务之急。在奇瑞眼中,这些从海外归来的精英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他们更像是技术领域的专家,而非管理领域的高手。而在海归眼中,他们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显然不仅仅是希望干技术的老本行,而是可以拥有一个在国外难以获得的技术管理平台,打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

定位的差异,必然会促使企业领导者与海归之间在权力分配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进而在经营上产生严重分歧,而如果调和不好,双方的分手在所难免。

当然,企业也并非没有想过让这些海归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展工作。许敏也曾经掌管了奇瑞汽车研究院的大权。但是,也许是自身技术专长存在局限,也许是对中国的管理文化并不熟悉,也许是缺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创立经验……尹同耀在给许敏足够的时间进行尝试之后,最终还是在公开场合发表了“知识分子,不懂管理”的言论。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借鉴了奇瑞的经验之后,吉利研发领域的三巨头,都不再是海归新兵,而是拥有着在国内汽车圈子里打拼的丰富经验。这不仅对于企业和“空降兵”双方在定位上达成一致极其重要,而且也是双方长久合作的基础所在。

文化偏差:大杂烩难成鸡尾酒

除了引进海归,新兴的汽车厂商在人才方面还想尽了所有的办法。他们向国有企业,合资企业,也向和自己一样的新兴企业借力,甚至向行业外部掌握相关资源的人借力。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却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控的因素――文化差异。

国企背景的员工,更倾心于旧有的管理制度和固定的运作模式;合资背景的员工,则对权责利的对等以及明确的分工更为关注;新兴企业的员工,不习惯于框框架架的约束,渴求的更多是灵活的机制。面对这样的多样化需求,新兴民族汽车厂商如何平衡这种差异,成为考验企业领导者的一道关卡。

不过,从现阶段看,各家企业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阚雷和辛军的离职,与奇瑞多年来旧有体制与新派势力的斗争不无关系;南阳在上汽和吉利之间来了一个“往返”,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家族企业与合资企业在文化方面的冲突。而随着各家厂商仍然不停的招兵买马,文化冲突势必会被推向一个更为明显和激化的层面。

因此,一个企业能否融合各色文化,善于调制鸡尾酒,也许决定了新兴企业的成长高度。

结构偏差:一岁的衣服三岁的娃

对于那些抛弃原有舒适生活的精英们,崭新的发展机遇更为他们所看重,这就需要企业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可是,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并没有给企业家们留出足够的时间,就像三岁的孩子依然穿着一岁时的衣服,怎么穿怎么别扭。

就拿研发体系来说,在公司有限资源的支撑下,到底应当建设一套怎样的研发组织?既要保障企业短期内能拿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车型,又要能形成持续的产品开发能力;既要考虑到近期如何整合行业内已有的研发资源,又要逐渐培养和储备自己的研发力量;既要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团队,又要保证能够发挥所长、持续成长并扎根于公司……这些短期与长期的目标、内部与外部的要求,都需要通过机制的建设一一加以解决。

从吉利的频繁换将和大规模领导团队就不难发现,李书福似乎在用一种试错的方法去寻找一种最佳的团队组合。而奇瑞内部,许敏离开之后便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但是仍然无法遏止住辛军等人的离开,这多多少少是对其原有权力体系的一种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