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救的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救的基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竞争财务 技术资本 知识资本
一、基于技术资本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模式
(一)技术资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
1.推动效应。企业内部研发的技术成果,对于企业具有一种很强的自催化功能。随着一项技术成果在企业内部的扩散,成长为核心业务,形成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以至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这时企业的技术结构趋于相对稳定,能够为企业在较长的时期内带来超额利润和规模经济效应。此时由技术资本绩效带来的竞争力超过了具体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竞争升华到企业资源整合和整体实力对抗的层次。
2.扩散效应。技术资本成果在企业内部的扩散是实现技术资本规模经济性、增加创新收益的主要手段。在企业经营中,由技术资本成果构建成的新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或产业中的扩散和渗透,使企业技术扩散产生了收益倍增的效应。如佳能公司将微电子、激光、精密仪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应用和扩散到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产品中,可以使同一技术在不同的产品市场上同时获得巨大技术创新收益。
(二)运用技术资本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模式
核心竞争力是将技能、资源和组织运作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就技术资本而言,如何运用技术资本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企业战略资本收益流和战略增值环节,是企业家急需处理的问题。
1.依靠自身技术力量构建企业内在资源核心竞争财务模式。核心战略观念不鼓励企业进入与自身优势缺乏较强战略关联的领域,只有建立在现存优势基础上的战略才会引导企业获取或保持持久的战略优势。企业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该技术资本具有充分的顾客价值,能为顾客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2)技术资本具有独特性,竞争对手无法复制或复制的难度和成本很大;(3)技术资本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够在多个依赖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市场上拥有更多主动权和选择权;(4)对顾客潜在需求的把握能力。预测和辨别顾客需求是中长期现象还是一时行为,是技术项目选择和技术成果形成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提,也是企业财务是否以技术资本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2.实施企业技术资本战略性重组,构建内外资源结合的竞争财务模式。企业技术资本战略性重组是企业对那些掌握企业重大技术资本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企业实施重组。对于运用技术资本开发因为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约束,通过内部发展建立核心竞争力难度很大或时间不够的情况,可以以自身内部资源为基础吸收外部资源,则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必要的竞争力要素。加之技术投资属于风险投资,技术投资决策也必须协调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使竞争财务有效的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二、基于知识资本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模式
(一)知识资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应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知识学习能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成长过程是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资本和竞争力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显性的、大众化的、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或市场交易取得的知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却是具有价值优越性、不可仿制性、不可交易性的隐性知识和能力,这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特性(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等),这些特性往往是作为辩识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依据。
(二)运用知识资本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财务模式
1.设立公司知识主管及知识主管制度,并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即设立CKO(CKOChiefKnowledgeOfficer)。CKO的绩效评价标准一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立知识管理的目标、任务、政策;二是拟定并提交CEO关于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分配激励机制、人才管理政策等;三是建立和营造一种促进学习、知识共享的企业内部环境;四是加强企业知识集成,以产生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2.努力使智能资本向市场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将企业财务作为转化的剂。企业智能资本是知识资本的核心层和基础内容,但是知识资本仅仅停留在智能资本水平上,很难使核心竞争力从技艺型向工艺型、组织型、文化型转化。所以企业财务应该支持强化员工间共享的知识交流制度,建立企业学习库和知识库。
3.设置有效的组织结构,调整财务资源配置。适当的集权与分权,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智能资本的提高和开发,有利于企业员工从未编码知识向编码知识的转化。企业领导应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企业财务工作要集中于建立学习型组织,不仅促进企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员工在工作中得到学习,获得一种职业资产。
4.从财务上支持企业建立知识团队。加速知识资本向核心竞争力转换,不仅需要正规的组织管理,更需要知识团队的自我管理。在企业组织中,可以形成“T”型管理模式,纵向由正规组织管理实施,横向由众多的知识型团队组成。因为严格的层次管理不利于知识创新,也不利于知识资本向核心竞争力的转换,但“松散”的组织不易形成企业整体的核心能力。知识型团队的成员是由组织内、外的各项专家组成,他们根据组织外部情况和企业战略目标进行自我归类和合适的创新活动。
5.建立学习型战略联盟,实现以财务资源为依托的知识整合。主要有一是合资企业;二是互相持股投资,典型的做法是联盟成员之间双方相互持有彼此的少量股份,交换少量的关键人员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它通过互相持股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三是功能性协议,是指企业之间决定在一个或两个具体的项目上进行合作,如在研究与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通过这种功能性协议结成一种联盟。成员之间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协议本身也主要是研究与开发协议。
三、资本筹集问题
对于技术资本的筹资,可以根据形成发展过程,分阶段采取不同的财务模式进行。前期形成阶段的技术资本筹集,包括研究开发、创新维护的资本需求;后期发展阶段的技术资本筹集,包括技术资本形成产品并投放市场阶段。技术资本前期形成阶段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研究开发和创新维护的风险,以及投放市场风险都较大。因此,此阶段的筹资战略以权益资本为主。到了后期,技术资本凝结成商品、投向市场并形成相应产业,不确定因素减少,资本需求量放大,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另辟途径,比如债务资本。对于知识资本的筹资方面,由于初始的知识资本的主要来源渠道是在于教育、科技发展和知识引进等,如果把知识作为一种产品进行开发、生产和销售,它会变成一种无形资本。知识资本的积累主要是通过智能资本的开发、储备和引进等。因此知识资本筹资问题与其他资本不同,应该由知识管理主管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要求,合理安排和规划。
参考文献:
急救的基本知识范文2
【关键词】挣值法;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一、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显得更加迅猛[1];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斥资4万亿陆续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机遇。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深入,建筑行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为了承接工程,很多建筑企业使尽浑身解数,采取“压价”、“低利”、“微利”、甚至“无利”来参加竞标,这样的结果导致行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滑,严重危及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由此看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建筑行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选取HN公司为实例,实地调研该公司XX注水站项目成本控制的现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挣值分析法深度剖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成本控制、工程进度管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成本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成本控制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四个阶段;成本控制的核心由最初的成本核算到成本节约到后来的成本控制,过渡到全面成本控制,直至现在的战略成本控制[3]。
(2)国外关于挣值法的研究现状
Solomonetal(2007)在研究挣值指标的过程中加入了技术绩效指标和系统工程以及风险管理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挣值管理分析的可靠性和精确度[4]。Leuetal(2008)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了挣值管理中,深入讨论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在项目成本和进度的运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关于成本控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逐渐吸收并借鉴国际先进的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并在建筑行业施工项目该领域做出一些贡献。
根据成本控制的重心内容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传统成本控制阶段,第二,现代成本控制阶段,第三,作业成本控制阶段,最后、价值链成本控制阶段。
(2)国内关于挣值法的研究现状
戚安邦在《项目挣值分析方法中的错误与解决方案》中指出:在挣值分析中,项目完工成本的预测方法和绝对差异分析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5]。余晓钟、刘险峰(2007)在《项目挣值分析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一文中指出,在挣值分析法中,成本偏差的概念定义不是很准确,应当将成本偏差改为单位成本偏差[6]。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理论方面,国内学者侧重于阶段性成本控制研究,缺乏系统性。在成本控制方法研究上,多数建筑企业使用单因数的偏差分析法,该方法用于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不能全面反映项目执行的真实情况。而挣值法是集合项目工程、成本进度管理的重要方法,能够全面衡量和反映项目进展状况。
三、挣值法的介绍及实例分析
(一)HN公司成本控制现状
HN公司经历十几年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业务也拓宽,但该公司成本控制管理暴露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该公司只重视事后成本控制,缺乏全过程的成本控制。该公司相关部门缺乏成本控制意识,仅注重工程的完工进度而对成本、利润管理不强。该公司施工项目成本预算编制流于形式,项目成本分解不到位,岗位职责不明确,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该公司缺乏一套系统成本控制方法,大量基础数据不能及时的收集、整理、传递,公司不能及时把握成本变化状况。
(二)挣值法介绍
挣值法是它主要考虑技术、进度、成本等不确定因素存在的风险,通过引入中间变量(挣值)来分析目标实施与目标期望之间进度偏差、成本偏差,在分析偏差的基础上采用纠偏措施,对成本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挣值法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参数、两个差异、两个绩效指数、两个预测变量。
(1)拟完工计划成本BCWS,又叫计划价值,该指标可以预算出某一时点应当完成的工作的计划成本,它量化了整个项目计划要完成的工作,该值是衡量按进度计划应完成的工作量。
(2)已完工作量的计划成本BCWP,该指标可以预算出某一时点己经完成的工作所需要投入资金的累计值,它既能反映项目工程实际进度状况,又能反映成本控制情况。
(3)完成工作实际费用ACWP,该指标可以预算出完成工作实际消耗的价值金额。
成本差异:CV=BCWP-ACWP,都是实际完成的任务,比较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差。
进度差异:SV=BCWP-BCWS,都是预算成本,比较实际完成的任务和计划中应完成的任务;SV0,表明实际完成工作量大于计划工程量,反映进度超前。
项目开始前,必须对整个工期内怎样和何时使用资金做出预算和计划。项目开始后,监督实际成本和工作绩效,以确保成本、进度在控制范围之内,具体步骤如下:制定预算和计划成本,实地调研项目的实际成本,计算挣值,计算成本偏差,最后对其偏差进行分析。
(三)挣值法在XX注水站项目中的运用
XX注水工程项目位于站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姬源乡,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该工程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计划工期是185天,实际工期是150天,合同价款是795万元。注水工程项目的具体功能:该工程项目内有注水泵房12间,配电室1间,值班室1间,加药房1间,工具房1间,倒班点宿舍25间,厨房、卫生间各一间,担负着周围30个井场的污水过滤净化回注及井区部员工的生活后供应。
为了便于挣值法在XX注水站施工项目中的研究,首先按照该工程特点具体细分为以下单位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修工程、暖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消防工程、强弱电工程。
该注水站项目工程的成本与进度偏差分析,如表1所示。
第一个月成本进度分析:CV0,表明挣值大于计划值,反映出该项目此时进度比计划稍微提前。因此,在今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适当采取合适的办法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第二个月成本进度分析:CV0,表明挣值大于计划值,反映出该项目此时进度比计划稍微提前。其原因:在第一个月的项目成本进度管理中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引起的;此外,由于刚步入第二个阶段,各种材料的消耗的增加导致出现超支的局面。
第三个月成本进度分析:CV>0,表示挣值大于实际成本,反映出此时项目成本略有超支;SV
第四个月成本进度分析:CV>0,表示挣值大于实际成本,反映出此时项目成本略有超支;SV
第五个月成本进度分析:CV>0,表示挣值大于实际成本,反映出此时项目成本略有超支;SV>0,表明挣值大于计划值,反映出该项目此时进度比计划稍微提前;由于加强了有效的控制力度,项目成本更低。进度也由原来的落后变为超前于计划,说明对进度的控制也收到了效果。
四、结束语
本文以该项目实际成本现状为切入点利用挣值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挣值法是集成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克服了项目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因彼此孤立带来的一些偏差,它能够全面综合衡量和反映施工项目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1]高俊生.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1-16.
[2]段荣福.浅谈施工企业成本控制[J].管理科学,2008(4).
[3]陈克庸.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J].管理纵横,2007(8).
[4]韩址清.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成本控制[D].山东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
急救的基本知识范文3
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是一种异质型人力资本,除具有一般人力资本的共性外,还具有特殊性。这种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的特征:
智力密集性。高校教师的学历较高,学识较深,这是国内其他行业所不能匹敌的。
职能特殊。高校教师肩负着对大学生智力的开拓、能力的培养,这种神圣使命奠定了其职能的特殊性;高校教师又是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的主体,同时为经济建设服务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扮演了多重角色,价值表现形式多样。
自主性。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实际投入状态和使用程度完全由自己自主控制,由于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天然属于个人,其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完全取决于产权主体的主观愿望,而其愿望的强烈程度又取决于内在的价值驱动和外在的激励驱动。
人力资本产权具有可交易性,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只要人力资本创造收益的潜在空间存在,自由竞争和选择机制就必然促进人力资本向更有效和更充分利用的市场转移,从而达到人力资本收益最大化的状态,只不过交易和转移的只是人力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
难以测量性。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过程难以有效控制,教学科研成果很少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导致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价值的隐蔽性、潜在性和长期性,其价值只能从其取得成果中进行逆向推测,价值实现周期长。
二、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
民办高等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上大学的愿望。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办学质量不高、管理不完善、人才流动性大。这需要民办高校积极解决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民办高校相对公办高校来说,具有以下特征:
经费来源:这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最根本的区别。民办高校采取多元化的筹资策略,避免单一的筹资方式。一些民办高校是由社会团体设立,一些是由企业投资设立。更多的民办院校则与大量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借鸡生蛋”或互利互惠不断积累资金。筹资方式和发展速度决定了与依靠财政拨款的国办高校不同的发展思路。
学校定位:民办高校定位于应用型大学,强调计算机、外语和其他一些实用技能的传授。在理论课之外,实训实验课占所学课程的很大比例,有的学校甚至达到50%,这就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民办高校的学生在毕业时,除毕业证之外,要求考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从业证书,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水平,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交流合作:强调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合作办学。由于学校定位于应用型大学,民办高校非常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与一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让本校学生去该企业实习或就业。
三、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措施
教师作为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本,他的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作为一种资本形式也要求得到回报,所以,高校教师需要有效的激励。民办高校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更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师进行激励,提高教师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民办高校在管理上具有更大自主权,尤其是在教师的薪酬调整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不必经过太多行政部门的审批手续。所以,民办高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类似于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激励机制上与公办学校有很大不同。
薪酬激励。薪酬福利方面是对高校教师最基本的激励,这主要是对教师以往对自己投资的回报。因为高校教师属知识型员工,对学历要求至少是硕士研究生,为了达到这样的高度,从业者投资前期付出了大量的投入。有调查表明,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薪酬优势不复存在,民办高校教师工资的总体水平和增长速度低于公办院校和受过同等教育的其他行业的人员。因此,民办高校教师对物质的需求程度比其他组织更强。
急救的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无损检测;技术措施;制度措施;检测质量;技术标准
0 引言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工作核心,而桩基质量又是整个建筑工程比较重要的部分,所以对于桩基质量的检测直接关系到最终工程的质量水平。目前建筑工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桩基检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
1 建筑工程中桩基检测的基本方法
1.1 静力负载检测法
直接在桩基上逐级施加各种不同的负载,观察桩基在负载下的位移情况,通过计算得出桩基的承载力水平,以此评价桩基的质量。一般多采用锚桩法,地锚法和孔底预压法来进行静力负载测量。
1.2 超声波脉冲检测法
超声波脉冲检测法是从混凝土检测中引申出来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在桩基混凝土灌注长度方向上,安设一些专门的测量仪器以及管道,配备好超声波接收装置以及能量转换装置,测量过程中,超声波探头在管道中移动,通过仪器可以收集到不同深度下桩基横截面灌注混凝土的部分性质参数,然后按照超声波测量原理分析桩基的整体质量水平。
1.3 钻芯检测法
钻芯检测法一般用于直径比较大的钻孔灌注桩基的检测。在桩身上用地质钻机在长度方向上取样,对样品进行检测,并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来拟合整个桩基的质量。钻芯检测法可以检测桩基的基本长度,检测灌注混凝土的物理强度,桩底的基本沉渣情况,分辨桩体岩石的性状,并且可以观察桩体的基本完整程度。钻芯检测法的弊端主要在于消耗设备较多,周期长,如果采样密度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大量的资金浪费。
1.4 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外,使用比较常见的就是射线检测法。射线检测法主要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的一些物理性质,通过不同混凝土条件下的辐射吸收量以及辐射散射等,判断被辐射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存在何种缺陷。该方法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放射源,使用放射性射线接收设备来检测射线穿过混凝土的各项参数,以此来判断桩基的质量。
2 建筑工程中桩基检测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桩基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应当能够直接反映出桩基性能如何,而在一些测量过程中,对于检测变量的控制不足,导致部分数据受到多个质量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直接的反映质量问题,或者对于质量问题的描述有偏差。技术上在使用低应变检测法时,采集曲线一致性差,锤重和落距的选择不够精准,锤击力不足,在分析时选择的参数不合理,这些也都导致了桩基检测时质量描述出现误差。桩基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应当能够直接反映出桩基性能如何,而在一些测量过程中,对于检测变量的控制不足,导致部分数据受到多个质量因素的影响,而无法直接的反映质量问题,或者对于质量问题的描述有偏差。
2.2 施工条件以及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很多建筑工程在桩基检测后,报告内容不是很规范,不能反映出全部的问题,技术水平和基本结论可用性较差,不具有权威性和规范性。很多建筑工程中图方便,虽然做了相关的检测工作,但是检测内容都有所不同,检测工作的执行也缺少规范的约束,一些重要的观测标准和设备精度,都极大的影响了最终的数据。而且在测量过程中,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重新测量,原有的记录随便修改,导致测量工作误差比较大。检测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难保证,检测工作的效果也受到影响,很多检测单位因为检测报告撰写不够完整,使得失去法律效率,不具有检测资料的指导性,对工程质量的评估影响较大。
3 提高桩基检测质量的制度措施
3.1 加强检测主体资质、能的检查与监督
建筑工程的桩基检测工作对工程质量和安全有重大影响,而检测主体的硬件设备水平和检测技术水平将会对检测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3.2 优化检测主体的内部管理机制
处理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之外,检测主体的高效管理也是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提升桩基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检测主体的内部管理机制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提升桩基检测质量的角度出发,对检测主体内部的检测人力、物力、技术力量进行有效的统筹调配才能保证桩基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保证具体的检测实践活动能够满足高质量桩基检测的标准要求,确保桩基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3 加大检测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检测市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后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因素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资源配置的滞后性、随机性也开始影响到质量检测等要害部门。恶性竞争、片面压价现象在桩基检测领域大量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严重的影响了桩基检测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而且恶性竞争和片面压价给检测主体带来的严重资金压力,也逐渐转嫁到检测工作中,影响了桩基检测的质量。
3.4 规范桩基检测标准
从建筑桩基检测规范的整体角度来看,国家和地方管理主体都有必要出台相应的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程对区域内的桩基检测工作进行规范。两种不同的规范形式是针对国家普遍性和地区特殊性而分别设置的,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在具体的桩基检测实践活动中应该首先根据建筑工程桩基的形式和功能属性,对其使用的《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程》进行选择,确定一个规程标准后坚决贯彻施行,而是不是根据桩基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程,这种选择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桩基检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4 提高桩基检测质量的技术措施
1)在静力负荷检测过程中,适当的改进平台结构,提高检测平台的稳定性,适当降低平台与桩基周边的接触面积,使应力满足测量需求,确保平台测量过程中不会因为平台的状态影响最终的测量数据。
2)周期负载的频率与负载作用时间需要一定的协调,较低的频率作用较长的时间,能够更好的拟合实际状态,确保桩基土层性能与静止状态一直。同时,还可以采用试桩法,动静结合进行周期负载的测量更为准确。
3)政府部门主要加强对桩基测量工作的监督,制定相关的规定以法律条文,让建筑工程能够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进行检测,确保桩基检测工作能够更加全面。如果检测工作与实际验收条件不符,应当不予验收,在确定完全合格后才能批准后续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桩基检测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严格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4)提高检测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传统桩基检测方法应用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同时引进先进的测量仪器,定期组织测量人员的技术培训,保证上岗人员都具有相应的检测工作资格,能够按照行业规范以及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结束语
总之,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就需要对桩基的质量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监督,在检测阶段也要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来确保能够在检测过程中准确的反映桩基质量,保证桩基符合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从而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急救的基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知识构建 技术支撑 语义Web技术 网格技术 语义网格 知识空间 知识网格
[分类号]G35
知识构建在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和遵循必要的基本原则基础上,还需要适当的知识技术支撑。
1 知识构建的支撑技术
知识技术是用于知识采集、模型化、重用、检索、提供和维护整个知识生命周期的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也是实现以语义网为核心的互联网第三次革命的关键技术。从本质上说,知识技术是对信息进行理解的智能技术,其中本体技术是其核心。现在的知识技术包括语义Web技术、概念本体、网格技术、知识地图技术、基本技术等,正在发展的知识技术有虚拟协同和联合、互联网推理服务、多语言实时自然语言处理、泛在计算基础设施和网格计算。知识技术面临着概念本体的建造和管理、内容自动化、提供服务、语境捕获和基本原理、起源和信托(provenanee and trust)、知识维护、社会、文化和组织问题。从研究目标来看,知识技术可用于解决未来知识构建(knowledge architecture,KA)中的知识采集、知识模型化、知识重用、知识检索、知识提供和知识维护这6个挑战。可见,知识技术为KA提供了支撑。
下面就其中的网格技术和语义Web技术在KA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1 语义Web技术为KA提供知识组织管理
语义Web技术致力于开发“以计算机可处理形式表示信息含义的语言”,以在资源之间建立起机器可处理的语义联系。本体的目标则是获取、描述和表示相关领域的知识,提供对该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确定该领域内共同认可的词汇,并从不同层次的形式化模式上给出这些词汇和词汇间相互关系的明确定义。具体来说,语义Web技术对KA具有以下促进作用:
1.1.1 为KA提供了新的知识组织工具 语义Web技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组织工具不再限于传统的分类法、叙词表,而为KA提供了新的知识组织工具――概念地图(concept map)、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以本体为核心的语义Web技术和语义网格(semanticgrid)等。其中,概念地图和语义网络可将知识结构化,并发展出语义的描述机制以及着重表现知识关联性;而语义网格通过语义互操作能力来提高信息共享能力。
1.1.2 为KA提供了新的知识组织方法 语义Web技术改善了KA对技术的需求,为其提供了新的知识组织方法,使知识表达和知识组织从物理层次的文献单元上升到认知层次的知识单元,从单纯的语法处理(主题法、分类法)转变为语义处理(如专家系统、语义网络表示法),从语义处理发展到语用处理。而这种基于语义Web技术的KA方法主要体现在利用本体表示语言对信息资源进行标注,具体提供如下基本功能:①为本体构建提供建模元语;②为本体从自然语言的表示格式转化为机器可读的逻辑表达格式提供标引;③为本体在不同系统之间的导入和输出提供标准的机读格式;④形式化语言表示,利用机器可读的形式化表示语言表示本体,可以直接被计算机存储、加工、利用,或在不同的系统间进行互操作。依据本体进行标注后,其语义特征才能为知识组织系统所识别,知识组织系统将自身所获得的语义信息存储在知识库中,并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搜索引擎对语义内容进行重构,形成关于某个特定学科领域的全面的知识网络,完全达到对知识语义层面的组织。同时,由于语义Web技术是基于语境产生并不断发展的,该技术使得知识组织系统与用户可以相互理解,为知识的语用服务提供平台。在语法规则、语义表示和语境分析的综合作用下,KA消除了知识组织中的含混性和歧义性,其传递的语义直指语用,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易于理解、准确无误的语用服务。可见,语义Web技术为KA由理论探讨全面转向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方法。
1.1.3 为KA提供了语义匹配和互操作 语义Web技术不但使KA可对知识库进行语义描述,利用本体技术建立通用模型,实现分布异构知识库的语义互联和语义互操作,解决用户接口和人机交互、知识空间中用户统一模型、个性化服务及用户交流协作;而且对用户需求进行语义描述,以实现用户需求语义上的忠实、无差异表达;还对用户需求与知识库进行语义匹配,实现用户需求与知识库的互理解;优化了KA的知识空间,提高了知识检索的效率。
1.1.4 为KA提供了新的知识组织体系 本体和语义Web是对知识组织体系影响最大的理念。本体使知识组织体系从传统的树型结构进化为网状结构,为各类不同知识体系的结构和结合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可极大地促进知识检索和导航功能的更新换代。语义Web通过对信息的解释、交换和处理,来进行网络结构和语言的设计,可使分布于全球的众多独立的数据库融合。
综上所述,在语义Web技术的驱动下,知识表达和知识组织从物理层次的文献单元上升到认识层次的知识单元,从单纯的语法处理转变为语义处理,从语用处理发展到“模拟个体知识记忆结构”的考虑语境的语用处理方式,从而使知识组织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KA提供了知识组织管理。但是,语义Web技术主要集中解决KA中的知识库之间和知识库与用户之间的语义互联及互操作,尚未对用户之间具有语义关联的需求进行语义匹配及语义整合,也缺乏对知识系统本身的异构性、分布性更多的关注。
1.2 网格技术为KA奠定知识集成环境
网格技术是构筑在互联网上的推进下一代分布式计算的基础设施,包括大规模信息资源集成问题的解决,即通过对分布异构的多样性资源整合而形成统一的集成资源,从而在动态的、多机构的虚拟组织中实现协同资源共享和问题求解。尤其是知识网格,在解决资源分布异构的信息整合上具有巨大潜力,利用网格实现平台和环境的无关性与独立性,形成虚拟计算组织,用户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访问所需的知识。下面就知识网格对KA的知识集成作用进行体系结构分析和开放式网格服务架构(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c―ture,OGSA)技术规范解读。
1.2.1 知识网格的体系结构――KA实施知识集成的基础 知识网格使用基于知识的方法学和技术学,致力于资源的规范组织(资源空间模型)、智能聚合(软设备)、语义互联(语义链网络),能为用户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共享和管理知识资源提供一个智能集成的环境。
如图1所示,知识网格的体系结构是一个三层结构:人类层、语义层和资源实体层。
・人类层:反映知识网格的社会和人类行为特
征,它包括知识空间、用户空间、社会组织规则。知识空间包含所有参与者的明确知识;用户空间包含用户信息;社会组织规则表示评估其社会价值的标准或规范。
・语义层:包括知识表示子空间和角色子空间。知识表示子空间以语义空间和规范语义空间的形式组织,并以机器可理解的形式表述用户知识。语义空间能通过规范化来达到完备性、完整性、有效性和正确性等质量要求。语义链、本体属于语义空间。语义层避免了用户直接与资源实体层交互,用户不必关注资源的形式和位置,这也使得资源实体层的任何变化对用户透明化。而且,角色子空间的服务是自治的、自表示的,能根据用户及服务的需求,为用户提供多种角色。因此,当通信平台和表示基础变化时(如标记语言更新),语义层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资源实体层:包括智能通信平台和资源实体空间。后者包含知识存储子空间、XML文件子空间、HT-ML文件子空间、软设备子空间等。知识网格应利用互联网的优点并与其兼容。知识存储子空间通过定义在语义空间的原语来实现。中国知识网格研究组提出了软设备模型来概括和封装各种资源类型,包括推理机制、知识资源和数据资源。智能通信平台综合了客户/服务器、网格、P2P计算的优点,支持移动性和正确性,从而实现网格的知识集成功能。
在知识网格体系结构中,任何用户或服务都可根据其应用领域选择一个角色,在需求空间输入需求。服务空间中的服务将在需求空间中主动查找相匹配的需求,然后为需要服务的用户(或虚拟角色)提供最佳服务,通过服务选择最优的服务,或者将相关服务进行组合提供统一集成的服务。在服务交互中,服务集成包括数据流集成和知识流集成,从而获得单一语义映像。
1.2.2 知识网格的OGSA规范――KA实现知识集成的机制 OGSA是知识网格的骨架、灵魂和技术规范,包括对网格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功能的定义和描述,网格各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与集成方法的规定,网格有效运行机制的描述等。在OGSA框架中,网格将被看成一个可扩展网格服务的集合,多个网格服务能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工作流,以满足网格用户的需求。
OGSA只是一个框架,网格服务的具体实现是开放网格服务基础设施OGSI(Open Grid Services Infra-structure)标准,它通过定义在网格环境中各种服务之间使用的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并规定了服务继承实现这些端口的规则,从而实现并规范了具体网格服务的功能和内容。
OGSA架构主要由资源层、Web服务层、基于OG-SA架构的服务层和网格应用层4部分构成,如图2所示:
4层都为KA的网格知识集成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内在机理和网格服务的协调机制;而且,OGSA架构中所有的服务都是用Globus Toolkit构建的。所以,OGSA的基本思想等于网格结构加Web服务再加工具箱(Toolkit),能有效地解决标准服务接口的定义和协议的识别这两个重要问题。
OGSA基于Web服务架构,这就使OGSA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通过注册和发现接口定义及终端,实现描述以及动态产生特定接口绑定的,在异构环境中能够支持服务的动态发现与合成;另一方面,由于Web服务机制在应用领域广泛被采用,OGSA采用Web服务框架,使人们能够利用许多现有的开发工具和扩展服务,如产生语言绑定的WSDL处理器。OGSA从Web服务的标准接口定义了多协议绑定、多个实现、本地/远程透明机制;此外,还定义了统一的开放式服务语义,创建、命名、发现瞬时网格服务实例与持久Web服务协同的机制。这些优势都为KA中的知识集成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内在机制。
但是,网格技术更侧重解决知识在物理上的分布与异构,而对知识的语义互联与互操作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随着OGSA对Web服务的自然进化,其未来的发展能充分地整合网格和Web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KA过程中的服务发现、动态服务创建、服务生命周朝管理等问题。
2 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空间优化
2.1 语义网格在知识空间优化中的应用
语义Web技术可以实现对资源进行基于语义的标注、浏览与检索,网格技术可以整合分布、异构、自治的数字资源,获得资源透明调用的能力。而基于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优势互补的语义网格,体现了网格、语义网和Web服务在KA中的融合,不但能够形式化地描述知识,使其负载的语义能够为机器所解析和认识,而且使知识实现负载平衡与松散耦合,从而将知识、服务和用户有效地整合起来;为KA的有效知识组织、共享、集成和管理建立起基于语义关联、智能应用的互联环境,并为KA的知识空间提供如下的优化策略。
2.2 基于语义网格的知识空间优化策略
2.2.1 语义互联策略 为解决资源的无限存在与有限表达之间的根本矛盾,知识空间优化中的语义互联策略就是要实现将各种资源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语义资源空间,以解决其固有的异构性、多领域性和语义差异性。在互联过程中,首先要对资源进行语义标注,每个独立的资源一般都包含多领域的语义,因此需要使用多个领域本体对其进行标注,从而形成多个异构知识库。为了在语义层面整合这些异构的知识库,就需要建立本体之间的语义关联。知识地图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多领域本体之间的知识关联和快速定位,通过语义知识链将领域本体映射到知识地图中,形成本体知识地图,从而将异构知识本体链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语义空间,KA中的语义互联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KA过程中,包括知识库的语义互联及与用户需求的语义互联两方面。应用有效的知识标识语言(RDFS、DAML+OIL、OWL、Loom、OKBC、TM、CycL等),通过领域本体对知识库中的资源对象和用户需求表达进行语义标注,将使KA中的资源成为机器可识别和理解的数据,从而构成KA中资源语义互联的基础。
・知识库的语义互联策略。基于本体对知识库中的对象进行语义描述,通过单一语义映射和多层语义互联,将知识库从多个不同类型的语义空间变换整合到统一的语义(知识)空间,构建语义网格环境下知识库的语义互联模型,实现跨专业、跨系统的语义互联和语义互操作。
・用户需求的语义表达。对用户需求进行语义分析,应用有效的知识标识语言进行语义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用户语义表达策略,构建用户需求的语义表达模型。
2.2.2 智能整合策略 应用虚拟组织机制,将知识、服务和用户智能地整合到统一的知识空间,构建基于语义网格的知识空间优化智能整合模型,如图4所示!
・知识库的整合策略。针对分布异构的知识库群,利用语义网格技术将这些资源有效地聚合在统一的资源空间,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其内容主要包括:①知识的共享、协同、集成与管理机制;②语义网格接口规范与集成模型;③知识的存储、传输和搜索机制;④语义网格服务的可靠性、可用性与非平凡性等;⑤构建基于语义网格知识库的整合模型。
・用户需求的整合策略。针对用户需求语种上的多样性和语义上的复杂性,利用语义网格技术将用户需求有效地整合到统一的用户需求空间,使得具有语义相关性的需求用户能够实现共享资源上的协同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用户需求空间的共享、协同与管理机制;②用户需求空间语义聚合策略;③对语义相关的用户需求进行语义聚合,构造用户需求空间;④构造基于语义网格的用户整合模型。
在上面语义互联和智能整合策略的基础上,还应利用网格技术,形成KA的模拟环境,并应用虚拟组织机制,将已整合到统一资源空间的、分布异构的知识库和整合在统一用户需求空间的用户需求统一纳入一个虚拟知识空间中,以实现知识库与用户需求的语义匹配,达到用户需求与知识库的互理解。
急救的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 知识资本; 人力资本; 结构资本; 企业绩效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对知识推动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知识资本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贡献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知识资本的管理,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位在知识资本的积累和发展上。本文选取信息技术业来探索现阶段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通过分析行业发展遇到瓶颈的现状来提出研究知识资本的必要性,着重研究信息技术业上证A股上市公司的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信息技术企业在现阶段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其拥有的知识资本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文献综述
“知识资本”的英文全称是“Intellectual Capital”,国内外学者从无形资产、信息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不同角度对知识资本进行了研究,基于知识资本资产与权益两方面属性,知识资本的本质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知识和能力,其焦点是价值的创造和萃取,包括所有经过知识的获取、创新以及有价值关系的建立等智力活动所创造的资产,是组织中具有前景的脑力资产,也是组织中隐性知识以及能被组织明文化或者结构化的显性知识的总和。
关于知识资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二元论、三元论和多元论。二元论者把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三元论者把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多元论者则把知识资本等同于无形资产,通过对无形资产概念的拓展和分解来达到对知识资本进行财务评价的目的。
本文认同二元论的观点,即知识资本由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两部分构成。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内的,能够物化在商品和服务之中,增加商品和服务效用的能力,它包括员工的知识水平、经验以及为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员工知识更新、共享公司的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即员工的学习能力。结构资本是指辅助智力资本实现其价值的组织资本,是公司提供给自己人力资本的支持或者基础设施,它以企业活力和合力的形式存在,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的整体中,它不具有物质实体,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国内外学者都对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过研究,Harrison & Sullivan(2001)以领先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知识资本收益状况,认为企业可以从知识资本投资获取收益;Steven Firer(2003)采用VAIC法研究南非75家上市贸易公司的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物质资本与企业市场评价有正向关系,结构资本对企业获利能力有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积极影响;Marvidis(2004)用VAIC方法对日本银行和希腊银行进行研究,证实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同一国家不同银行及不同国家银行中知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贡献也存在差异。
傅传锐(2007)以中国2002―2004年间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就知识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企业综合绩效有显著贡献,但这种贡献随着业绩的提高而减弱;结构资本只对综合绩效较好的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作用;物质资本对业绩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随业绩的提高而逐渐增强。卢馨、黄顺(2009)以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和房地产业为研究样本,探索有效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知识资本驱动因素,以及不同行业之间有效知识资本驱动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企业绩效依赖的有效知识资本驱动因素有很大差别,人力资本只有与结构资本结合才能产生应有效益。但三个行业一致显示结构资本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张国英(2010)研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知识资本各部分的排序,关系资本最高;人力资本次之;结构资本最差,还提出了完善知识资本核算和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黄睿(2011)研究商业银行知识资本与绩效相关性,得出知识资本各组成要素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财务资本对商业银行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三、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假设
企业在通过价值链创造最终产品附加价值的过程中,人力资本与各种投入相结合转化为最终产品,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了企业绩效;结构资本是使企业得以运行、为企业解决问题与创造价值的整体系统及流程,是员工离职后仍能留在企业内的资本。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1:人力资本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正向作用;H2:结构资本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二)变量设计
本文选取了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变量,以知识资本中的各项指标为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人力资本用薪资费用率来衡量,结构资本中的组织管理方面用管理费用率来衡量,市场营销方面用销售费用率来衡量,以探索信息技术业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知识资本要素。表1为变量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三)研究对象及样本数据筛选
本文针对研究目的并考虑到其他因素,对本研究的样本选取采取以下方法:1.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是信息技术业上证A股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公布的各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部分数据由作者手工整理、计算所得;2.考虑到缺失值和异常值对统计结果的不利影响,本文剔除了与此研究有关的存在缺失的数据;3.一些ST上市公司的业绩容易出现非正常性的波动,因此为了使研究不受非正常财务数据的影响,本研究剔除了ST的上市公司。
借助国泰安数据库,进行“股票市场分类――上证A股”、“证监会行业分类――信息技术业”的组合选择,剔除掉ST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信息技术业上证A股上市公司共46家。
四、实证研究过程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2所示:1.就经营绩效和各类知识资本的均值而言,经营绩效总体处于一般水平,人力资源是几类知识资本中均值最低的,而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是几类知识资本中比较高的,可见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在2002年到2011年十年间的经营绩效普遍较低,企业对于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很低。2.就经营绩效和资本投入的年均增长率而言,衡量绩效的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都在下降,减幅明显,人力资本投入的增长最高,结构资本中组织管理方面投入停滞不前,市场营销方面投入略下降。
如表3所示:1.就经营绩效和知识资本各阶段均值而言,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在第一阶段上升,在第二阶段下降;人力资本的投入一直在不断上升,结构资本中组织管理方面在第一阶段下降,第二阶段回升;而市场营销方面在两个阶段均下降。总体看来,人力资本投入水平依然最低。2.就经营绩效和要素投入各阶段增速而言,人力资本的增速变化趋势为先增快再减慢,而结构资本中的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两者的增速变化趋势呈现互逆趋势,销售利润率的增速为先增快后减慢,说明销售利润率增长的阻力仍然巨大;总资产利润率的增速为先减慢后增快,但是两者均值仍然为负,绩效仍在以较快速度下降,提高绩效迫在眉睫。
(二)回归结果分析
由于本文的采用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因此在下文中,对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性研究也分别按照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利润率两个层次来进行。
1.以销售利润率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表4、表5为各回归过程中的统计量表,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因此,回归模型为:Y1=0.082+3.542X1
-0.675X2-0.194X3
2.以总资产利润率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表6、表7为回归过程中的统计量表,方程拟合效果较好。
因此,回归模型为:Y2=0.057+2.031X1
-0.418X2-0.119X3
最后的回归模型为:Y1=0.082+3.542X1
-0.675X2-0.194X3
Y2=0.057+2.031X1-0.418X2-0.119X3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在企业知识资本要素投入―销售利润率(Y1)模型中,薪资费用率系数的绝对值较大,这说明,相比于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而言,薪资费用率对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有更加明显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从模型可以看出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对销售利润率的影响系数分别是-0.675和-0.194,即管理费用率增加1%,销售利润率会减少0.675%;而销售费用率增加1%,销售利润率会减少0.194%。由此可见,相比于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表征的结构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为正向影响,而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对销售利润率均为负向作用。
(2)在企业知识资本要素投入―总资产利润率(Y2)模型中,仍然是薪资费用率系数的绝对值较大,这说明,相比于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而言,薪资费用率对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有更加明显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从模型可以看出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对销售利润率的影响系数分别是-0.418和-0.119,即管理费用率增加1%,总资产利润率会减少0.418%;而销售费用率增加1%,总资产利润率会减少0.119%。由此可见,相比于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表征的结构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对企业销售利润率的影响更加显著且为正向影响,而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对销售利润率均为负向作用,这与之前企业知识资本要素投入―销售利润率(Y1)模型的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就信息技术业知识资本投入对经营绩效影响来看,无论是人力资本还是结构资本中的组织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资本均会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并且无论是以销售利润率还是总资产利润率作为因变量,得到的结论均是薪资费用率会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明显的正向影响,而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对于信息技术业公司,其盈利水平的提高应着重依靠于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无论是薪酬方面还是员工培训支出方面均应有所增长,同时注意控制管理费用的支出、节约结构资本中组织管理的有限资源,并适当控制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支出,节约销售费用。
总结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代表人力资本因素的薪资费用率在信息技术业表现出了与公司绩效的显著正相关作用,因此便验证了前一章中的第一个假设,即人力资本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正向作用。究其原因应该是信息技术业是极为需要人才、人才便是竞争力的行业,行业提供的业务均需要业内工作者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提供支持,因此人力资本对于信息技术业来说,必然是十分重要的,且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代表结构资本的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则表现出了与绩效的负相关关系,即如果企业增加对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投入会降低企业绩效,这与一些文献所得到的结论不符。有文献表明,组织管理可以提升绩效,但是为什么这里的管理费用率会表现出对公司绩效的负向作用?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信息技术业是相对新兴的产业,并且受高新技术、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比传统的制造业零售业更大些。近十年来由于科技日新月异,行业的组织内部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再加上信息技术业是较为年轻的行业,现阶段可能行业内对组织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或者暂时的管理水平较为低下,造成侵蚀公司绩效的现象发生,因此使得这里得到的结论是结构资本中的组织管理方面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五、对策及建议
本文已经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得到了信息技术业的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上文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对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绩效的优化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员工培训、适当增加职工薪酬。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使其学习到新的管理方式、思维方式与工作技术;如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其技术改造、改进产品质量,从而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迅速打开和扩展市场;对销售人员开展目的明确的培训,更新销售观念,交流销售技术,扩大销售额,壮大企业实力;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节约企业开支、优化支出结构、杜绝不合理费用,增强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等。总之通过员工培训充实各自领域内的新发展、新方法,真正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另外,还应建立完善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于工作成果明显的员工给予加薪、升职等奖励,适当提高员工薪酬,激发其与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2.着重节约管理费用。事前做好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对于超预算的行为按规定给予处罚;提高劳动效率,通过减人增效的方法来完成工作指标,提高员工素质和劳动效率;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水电费、运杂费等各项费用,做好节水节电、充分利用物料等工作;加强各种生产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提高利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从而降低设备费用支出;精简管理层人员并将高层管理人员的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公司组织机构的臃肿,设计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和业务流程,严格避免低利润高薪酬的现象。
3.在开拓市场、扩大营业额的同时不能罔顾不断增加的市场营销方面的支出,通过各种广告形式宣传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应该适可而止,而非不顾一切地投入极多的销售方面的支出;增加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历练,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销售和推广人员,在尽量节约销售开支的同时不损失营业额,通过销售人员的技术而不是单单依靠大规模的销售支出来争取高营业额;不断创新,努力将产品与服务推陈出新,防止因时间推移而落伍,使新一代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求;改善服务水平、提高档次,致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注重口碑和商誉,从而带动市场更大的需求,努力树立成功的品牌,达到即使不靠大规模的销售支出也能保持良好口碑和销售业绩。
【参考文献】
[1] 张玉竹.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6(12):37-38.
[2] 向志强.知识产业的界定[J].管理与科学,2006(6):15.
[3] 李东琴.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 卢馨.黄顺.智力资本驱动企业绩效的有效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9(2):68.
[5] Edvinssonl,Malone. Intellectual Capital [M].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1997.
[6] Pulic.Intellectual capital-does it create or destroy value? [J]. Journal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04(8):23.
[7] Hitt M.A,Bierman L,Shimizu K, Kochhar R. 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on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38):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