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盆底康复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盆底康复训练方法

盆底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或脊髓横断伤时引起的脊髓休克,运动反射受到抑制膀胱松弛,出现充溢性尿失禁。[1]此期患者因排尿力不足,致大量残余尿,而长期留置导尿也是造成膀胱上行感染的因素,为了使截瘫患者排尿功能能够有效的恢复,我们对此类病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膀胱管理,实行清洁间歇导尿和膀胱再训练,以促进患者自律性膀胱的行成,早日恢复膀胱功能,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颈、胸、腰椎骨折合并完全性脊髓损伤且病情稳定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22-62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脊髓损伤平面与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骨科手术、常规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膀胱训练和尿管护理、拨尿管时机、方法按常规进行。康复组则给予:(1)对于留置尿管开放引流的患者如无尿路感染、血尿等情况时采用水柱法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方法来初步评估患者膀胱内压力和容量之间的关系【2】。测定残余尿量。(2)清洁间歇导尿:根据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制定间歇导尿的频次,4-6h导尿一次,每次导尿量不超过患者的最大安全容量,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当残余尿量小于80ml时,停止导尿。(3)膀胱再训练:①反射性排尿训练:在导尿前半小时,通过寻找刺激点,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或大腿上1/3内侧,牵拉、挤压(茎)或用手刺激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②代偿性排尿训练: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除尿液。③牵张训练:对盆底肌痉挛的患者,先缓慢牵张使盆底肌放松,采用valsalva屏气法排空膀胱。④盆底肌训练:对盆底肌尚有收缩功能的尿失禁者,指导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盆底肌肉(会阴及括约肌),每次收缩5-10s,重复10-20次/组,每日3组。配合呼吸训练,吸气时收缩周围肌肉,维持5-10s,呼气时放松。两组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效果等级及两组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效果评价标准

2.1.1残余尿量的检测 患者可自行排尿后,根据残余尿量判断膀胱功能,方法:(1)测定前可嘱患者饮水500ML;(2)患者取坐位,一种是膀胱采取耻骨上敲打法,另一种是膀胱采取手压法使膀胱尽量排出尿液;(3)排尿后立即导尿,记录膀胱内残余尿量。

2. 1.2膀胱功能的判定 (1)残余尿量小于80ML,膀胱功能满意为1级;(2)残余尿量80-50ML,膀胱功能较满意为2级;(3)残余尿量超过150ML,膀胱功能差为3级。这种评估必须膀胱容量〉200ML才可靠。

2.2膀胱功能训练效果等级比较 见表1

2.3膀胱功能训练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2

从表2看:两组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P《0.05。

3 讨论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效果等级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膀胱功能训练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比较,康复组发生尿路感染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康复组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特别是进行清洁间歇导尿和膀胱再训练,使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排尿功能能够有效的恢复,促进患者自律性膀胱形成,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压力,满足了患者的自尊需求,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进行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清洁间歇导尿和膀胱再训练方法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盆底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 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rehabilitation.Method:330 cases of primipara with symptoms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12 weeks after parturi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5.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65 cases in each group,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they chosen as their intention.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biofeedback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elvic floor functional training of Kegel exercise cooperate vaginal dumbbell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the degree of incontinence score, 1 h urine leakage of urine pad test,the change of the perineum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ic testing and treatment effect after 3 month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After treatment the indexes of both two groups changed better than before ,but those of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 obvious than which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ce; Postpartum pelvic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yuan City People’s Hospital,Qingyuan 51151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01

妊娠和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盆底支持组织松弛而出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最常见的是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 incontinence,SUI),使产妇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SUI发生时并未出现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张力增加,笔者认为早期及时应用康复措施可部分甚至完全扭转病情[1-4]。近年来随着SUI研究的日益加深,多种治疗手段均被发现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非手术疗法为首选,其中接受程度最广泛的当属盆底功能训练或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本研究利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安全有效地改善了SUI的临床症状,对盆底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 070例次,其中阴道分娩7339例次。选取此期间分娩产后12周内出现尿失禁症状,经病史采集、专科体格检查、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排尿日记、尿垫试验、经会阴三维B超检测等综合检测评定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32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65例。观察组轻度112例,中度53例,无重度患者,年龄(23.5±5.3)岁,体质指数(26.5±9.6)kg/m2、

新生儿体重(3125.23±439.36)g;对照组轻度

128例,中度37例,无重度患者,年龄(24.3±3.8)岁,

体质指数(25.9±9.2)kg/m2、新生儿体重(3236.23±389.36)g。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行。

1.2 入选与剔除标准 (1)入选标准:①符合国际尿控协会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提出的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轻度SUI:仅在咳嗽等增加腹压情况下会出现尿失禁;中度SUI:行走、从椅子上站立起来等日常活动下发生尿失禁;重度SUI:站立或休息情况下即会出现尿失禁[5]。②年龄≤40岁。③初产妇,单胎妊娠,阴道分娩。④分娩时孕周37~41周。⑤产后恶露已干净,子宫恢复情况良好。⑥能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和按时复诊。⑦患者自愿参与项目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剔除标准:①既往有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及产前患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②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③阴道炎、盆腔炎及泌尿系感染、结石、尿失禁手术史等;④正在服用影响下尿路控尿功能的药物。

1.3 方法 两组均于产后12周内,恶露干净时开始接受治疗。(1)对照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具体如下:采用法国PHENIX USB4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主要为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生物反馈包括膀胱生物反馈、肌肉生物反馈、A3反射及场景反射等。首先选择压力性尿失禁的模式,在患者下腹部及阴道放置电极片及盆底肌肉治疗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精确设定电流(0.5~100 mA)和脉宽50~300 μs,通过治疗仪产生生物电流,对整个盆底肌群进行治疗,并指导患者按照治疗仪显示器上描记的肌肉收缩波形做持续收缩或放松阴道。一般治疗时间为20~30 min/次,2次/周,8周为1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由本院盆底康复中心的康复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Kegel运动配合阴道哑铃(盆底肌肉康复器)实施盆底功能训练的指导。具体方法如下:①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利弊、盆底功能恢复的好处及盆底功能锻炼的方法和作用进行全面的介绍,让患者自愿加入治疗并且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治疗。②每次盆底康复训练结束以后,嘱其返家后继续行Kegel运动配合阴道哑铃锻炼,即采用广州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阴道哑铃,将其置入患者阴道内,让患者同时进行Kegel运动(有意识地收缩尿道、和会阴5~10 s后放松,间隔5~10 s重复上述动作),当患者可以保留10 min以上,在咳嗽、大笑、跑步等情况下仍不脱出后,逐渐增加阴道哑铃质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20 min/次,1次/d,8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继续坚持自行Kegel训练。

1.4 观察指标

1.4.1 盆底肌力 盆底肌肉恢复情况可根据盆底肌力评估反映出来,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盆底肌力,参照会阴肌力测试法对盆底肌力进行评估,肌力分级共为6级[6]。0级:用手触摸时手指无法感觉到肌肉的收缩动作;1级:手指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仅能持续1 s和完成1次;2级:用手触摸能明显感觉肌肉收缩,可持续2 s,并能完成2次;3级:肌肉收缩作用能使手指向上或向前运动,作用可持续3 s,可连续3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并能抵抗手指的压力,时间可持续4 s,可连续完成4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持续对抗手指压力可达5 s或以上,能完成5 次以上,肌力≤3级为肌力异常。

1.4.2 尿失禁程度评分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分四部分,记录尿失禁及其严重程度,对日常生活、性生活和情绪的影响,满分21分。

1.4.3 1 h尿垫试验检测漏尿量 用称重法计算,先称卫生巾或成人尿不湿质量,患者小便后使用卫生巾或者尿不湿。佩戴后于10 min内饮用白开水或矿泉水500 mL,休息30~50 min后行下蹲起立、上下楼、原地跑步、弯腰拾物、冷水吸收及用力咳嗽、大笑等运动,运动后取出再次称重并详细记录。两次重量差值2 g及以下为轻度,大于2 g且小于10 g为中度,大于等于10 g且小于50 g为重度,50 g及以上为极重度尿失禁。

1.4.4 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VOLUSON730(经阴道三维容积探头,频率6~10 MHz),患者采用截石位,适当充盈膀胱,首先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的子宫及附件的情况,启动三维模式,患者静息状态、张力状态以及缩肛状态下盆膈裂孔情况及耻骨内脏肌厚度。

1.5 疗效判定标准及随访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进行评价和随访。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尿失禁症状消失;显效:每天漏尿次数减少至50%以上;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漏尿次数无明显减少[7]。随访方式:盆底康复治疗中心复诊或康复师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治疗结束后1、3、6、12个月,随访内容:了解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督促患者继续加强盆底肌肉锻炼,必要时接受第二疗程的治疗。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的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该组肌力达4级以上者比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值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评分比较 利用IC-IQ-SF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尿失禁程度评分进行评估,发现治疗前两组尿失禁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治疗前后经会阴三维超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不同状态下盆隔裂孔前后径、横径、耻骨内脏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5 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尿失禁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失访16例,无效1例;对照组失访22例,无效8例。观察组尿失禁治愈率77.18%,对照组治愈率67.8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产后尿失禁(postpartum 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指继发于妊娠及分娩的女性尿失禁,发病较高。研究显示:阴道分娩尿失禁的发生率为38.6%,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的比率为30.5%,由于妊娠期间孕妇盆底的神经肌肉及胶原纤维在孕激素的作用下收缩力日渐降低,进而逐渐出现张力性松弛,为胎儿娩出阴道做准备[8-11]。分娩过程中尤其是第二产程,胎儿头部容易对盆底神经肌肉和纤维产生机械性的压迫和扩张,导致神经肌肉被过度牵拉,肛提肌在巨大的剪切力作用下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超出生理改变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出现真性SUI及阴道脱垂[12-17]。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生物反馈生物电刺激治疗,从1963年法国Caldwell博士首创“电刺激生物反馈”至今,该疗法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张。本研究利用其修复盆底已损伤的神经组织的兴奋性,以激活神经为基础促进了尿道外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使盆底肌肉的强度和弹性逐步增强,并提高尿道关闭压改善控尿功能。同时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加强了膀胱的储尿性能,笔者也证实通过生物反馈生物电刺激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改善[18-20]。

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患者增加凯格尔运动联合阴道哑铃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凯格尔运动以洛杉矶医生阿诺德・凯格尔的名字命名,凯格尔运动的目的是加强训练以耻尾肌为主的盆腔底部肌肉,促进尿道和括约肌的功能,防止尿失禁和大便失禁。并在凯格尔运动过程中逐渐增加阴道哑铃重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让患者有意识地、节律性地收缩尿道、阴道及的组织,使肌肉得以锻炼,改善盆底肌肉组织的供血,提高肌纤维肌力。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盆底肌肉力达4级以上的患者明显较多,观察者组的盆隔裂孔前后径、横径、耻骨内脏肌厚度明显较单纯接受生物反馈生物电刺激的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中康复师指导观察组患者通过观察显示器上描记的肌肉收缩波形,让患者迅速地掌握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的训练方法,避免出现腹肌收缩增加腹压的情况,使盆底肌肉收缩力量和张力得到加强,为膀胱尿道提供支撑作用,同时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从而提高疗效。因此,笔者研究中显示,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治愈率77.18%,对照组治愈率67.8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笔者加强随访,对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督促患者治疗结束后继续加强盆底肌肉锻炼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两种不同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均有疗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最理想的方案,不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症状,还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而且安全无创、简便易行。所以笔者建议产妇产后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及时发现和干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对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岩峰.妊娠分娩与盆底结构损伤[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478.

[2]黄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64-65.

[3]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4-237.

[4]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699-3704.

[5]廖利民.尿失禁的评估//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下卷)[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8.

[6] Forsgren C,Lundholm C,Johansson A L V,et al.Vaginal hysterectomy and risk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and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rgery[J].Int Urogynecol J,2012,23(1):43-48.

[7]杨勇,王晓康,姚启盛,等.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性压力性尿失禁[J].山东医药,2006,46(33):51.

[8]杨欣,郑虹.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0):662-665.

[9]王秀梅,刘雪梅.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观察和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147-149.

[10]刘荣军,刘素云,郭小玲,等.盆底康复配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917-1918.

[11]冼海燕,袁瑷芹,陈丽琼,等.产后妇女500例盆底肌力情况统计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1):2810-2812.

[12]燕铁斌,武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25(11):286-288.

[13]刘颖琳,陈少青,王雅贤,等.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原则与个体化方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567-580.

[14]赵云,肖梅.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预防康复治疗方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2):1012-1014.

[15]李晓霞,夏泳,郑琳.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6):442-444.

[16] Abrams P,Cardozo L,Fall M,et al.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J].Am J ObstetGynecol,2002,187(1):116-126.

[17]寇金玲,党丽君,冯秀清.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55-57.

[18]殷观梅,韩耀伟.不同干预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919-492.

盆底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摘 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实行联合训练法对其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科SCI患者52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联合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间歇开管引流方法。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试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训练法对于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脊髓损伤;联合训练法;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27

脊髓损伤(SCI)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受损后泌尿系统出现的常见病症,临床以尿失禁、尿潴留最为常见[1,2]。由于SCI后往往涉及较多系统,治疗较为复杂,膀胱功能的恢复往往到后期才被重视,因此增加了恢复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3,4]。据报道[5],肾功能衰竭现已成为SCI患者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而肾功能衰竭和膀胱功能恢复的护理与其密切相关。早期及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SCI患者实行联合训练法对其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科SCI患者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54±6.80)岁。病程14~93 d,平均(43±3.84)d。其中颈段损伤34例,胸腰段损伤18例。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神经源性膀胱标准进行。将5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间歇开管引流方法,即夹管训练期间,每3~4 h开放1次尿管,输液患者每2 h开放1次尿管,如有出汗、发热、寒战等尿意指征出现时,则立即开管;夜间完全开管。试验组采用联合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第1阶段(1~4周),膀胱内尿量控制在500~600 ml,当尿量>600 ml时,可采用间断引流;当尿量>1200 ml时,应限制水的摄入量。同时监测膀胱压力、容量和残余尿流量,保证充盈期膀胱压力<3.92 kPa,排尿压力<5.88 kPa,排尿后尿残余量<100 ml。每周进行细菌检测。第2阶段(5~8周),干预性训练。用9号注射器分4次将600 ml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内,注入量分别为50,150,200,200 ml,间隔时间为3~5 min,反复训练3~4次,让患者感觉膀胱充盈的程度。其余时间方法同第1阶段,并且每周进行细菌检测。第3阶段(9~12周),方法同对照组,并且每周进行细菌检测。

1.3 评价方法 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Barthel指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1)疗效评估方法。显效:残余尿量<50 ml;有效:残余尿量50~100 ml;无效:残余尿量>100 ml。(2)Barthel指数评价方法。正常总分100分,>60分为良,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20~4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比较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表2)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3)

注:1)为χ2检验,2)为χ2c检验

3 讨 论

膀胱的正常储尿、排尿功能是在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盆底肌等肌肉相互配合下完成的[6]。SCI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是由于支配肌肉的神经受损,肌肉不能收到正常的信号导致的失控[7]。有研究表明[8-10],损伤如果发生在2~4骶段以上,尿潴留和尿失禁将会同时发生;损伤如果发生在2~4骶段及其下段,则会出现尿失禁,前者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是膀胱功能障碍较为严重的类型。此外,膀胱功能障碍导致的并发症也不容小视,尿路感染、突发性高血压、皮肤潮红、头痛等均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1,11],尿路感染居并发症中的首位,占SCI患者感染的73.38%,并且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因此,找到合理的恢复方法和并发症控制方法对于SCI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试验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较,试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联合训练法对于SCI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间歇开管引流法,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联合训练法在护理时对患者的膀胱压力、容量和残余尿流量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制订出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及时控制人体水分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是保证护理有效率的基础。(2)联合训练法能够分阶段对患者进行康复,尤其是第2阶段,能够逐渐提高患者对排尿的知觉,对于康复有重要意义,可能也是试验组Barthel指数增高明显的重要原因。此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比较,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说明联合训练法对于控制并发症也有很好的效果。联合训练法帮助膀胱重新建立充盈和排空的习惯,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避免尿潴留的发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联合训练法对于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显著,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 琼,戴新娟.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4B):593-595.

[2] Brown JM,Barbe MF,Albo ME,et al.Anatomical feasibility of performing a nerve transfer from the femoral branch to bilateral pelvic nerves in a cadaver:a potential method to restore bladder function following proximal spinal cord injury[J].J Neurosurg Spine,2013,18(6):598-605.

[3] 葛秋华,田 亮,胡筱燕,等.授权教育对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7):573-575.

[4] 郑珍香,颜小茜.早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8):1265-1266.

[5] 陈小玲.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68-69.

[6] 巨宝兰,杨艳平,许丽英,等.脊髓损伤患者重建膀胱功能护理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345-346.

[7] 刘昌桃.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探讨[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7:2-3.

[8] B?thig R,Fiebag K,Thietje R,et al.Morbidity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urodynamic examination of hospitalized SCI patients: the impact of bladder management[J].Spinal Cord,2013,51(1):70-73.

[9] 苟会君,何小燕,张锦华,等.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7):87-90.

[10]Reitz A.Afferent pathways arising from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after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or cauda equina lesion:clinical observations with neurophysiological implications[J].Urol Int,2012,89(4):462-467.

[11]陈尚学,龙雪梅,刘 静.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