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基础专业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基础专业知识范文1
关键词: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发展 适应性 品牌专业 专业规模
一、引言
高职专业的设置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使他们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文章重点探讨分析了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并就高职专业设置为了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不同的区域,都会有相应的位置、资源、政策、人才优势,都会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来发展当地经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对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结构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基本的就是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种类的调整。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各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设置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高职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
1、高职专业设置现状。高职院校办学始终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在专业的设置上紧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的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各类人才。比如,根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开设计算机类课程;根据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开设汽车销售、维修等专业;根据对外投资的情况开设英语专业等等。专业的设置适应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输送大量的人才。
2、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尽管高职专业设置比较合理,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大量的人才,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专业分散,没有形成办学规模;特色专业少,开设的专业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一些专业的软件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实训基地太少,影响了学生的实习和训练;专业的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存在和脱节现象。
四、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1、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匹配情况。尽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经过对某学校的调查显示,高职专业设置大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表现为:与第一产业相匹配的专业没有;与第二产业相匹配的有七个,与第三产业相匹配的有十六个。每年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了不少的人才。
2、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存在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所需要的就业人口迅速增加。但是,高职院校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集中表现为人才培养与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存在着差距,制造业的人才缺乏,而服务业的人才过多,学生就业困难,专业的设置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五、高职专业设置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高职专业的设置能够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今后在专业设置的时候,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树立品牌专业。树立品牌专业,是高职专业设置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重要保障。比如,加大对某一专业,如移动通信技术的师资配备、推动教学改革工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办学, 不断提高该专业的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此外,为了继续保持品牌专业的优势,围绕区域通信产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建立通信技术、通信网络、通信运行、通信服务专业群。
2、培养骨干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骨干专业。比如,某区的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工程技术比较发达。因此,高职专业设置的时候,可以优先发展电子技术、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专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设施、师资、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成本校的骨干专业,提高这些专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开辟新兴专业。主要是某些区域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而新兴的一些专业,比如发展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等。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新兴专业,比如航空电子专业,以适应当地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4、激活原有专业。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使当地人才的需求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必须激活原有的专业,加快专业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比如,围绕通信专业群的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调整为手机软件方向;影视动画专业调整为动漫方向;应用英语调整为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方向,等等。
5、调整专业规模。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相关的专业规模,以增进对市场的适应性。目前,会计、文秘、电子商务等专业在市场上已经供大于求,很多的单位对这方面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应该严格控制这些专业的规模,在不同的专业之间进行相应的规模调整,以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专业的设置中,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胡家秀.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切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2]包红霞.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3)
经济基础专业知识范文2
关键词 开放式教学情境;高职高专;专业基础课;医用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69-03
1 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强调实践与应用的特殊教育类型,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受到实验实训等实践活动的锻炼,从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受到观察、测量、分析、总结等一整套知识技能的训练。医用电子技术是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为后续课程提供坚实支撑,同时这门课不但是学生开始进入专业学习,开启后续医电相关课程学习之门,也是这些后续课程以至日后的职业生涯的一次综合性预演。因此,构建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
提升类似课程的学习效率,不仅需遵循本学科的规律,在课程本身教学上下功夫,还需极大地扩大课程外延,详尽分析学生特点、学校社会需求、课程的来龙去脉,需要在传统课程概念以外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以往的教学表明,任何仅限于本门课程的、以孤立方式进行的教学改革都有其局限性[1-2]。
2 课程教学情境构建中“开放”的含义
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医用电子技术这门课无非就是课堂多媒体教学、分组实验、作业等几个环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疑是被动接受的对象,故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路。加之很多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按照英国人力资源服务委员会(MANPOWER SERVICES COMMISSION)的对策,开放学习是使得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时间、地点和进度进行学习,克服地理、个人或工作上的障碍,克服传统课程不能提供培训的弊端,从而开放所有的机会。
而对于在校的高职学生而言,开放学习就意味着开放的学习政策、开放的学习资源、开放的学习组织管理方式,即有关学习的各要素有更高的自由度,学习者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对于医用电子技术这门特殊的课程而言,其开放的意义在于:从学生开始进入课程学习之前,到学完本课程整个理论、实践环节,全部为教师指导下的开放式学习;同时打通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以至学生实习、就业等各个方面的逻辑通道,学生完全明确为何学、如何学、学后如何用,掌握基本的电路模块和分析方法,掌握观察、测量、记录、分析等必需技能,满足后续课程对医用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企业对生产、维修、客服等一线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也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对其自身有较强的成就感、建立起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完全开放的、与以往懵懂学习完全不同的教学局面。
其实开放的涵义,应并不仅仅针对某门课程,更应推而广之到对整个专业的认知,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对岗位的支撑,从而扩展到对整个行业的认识(包括行业特征、技术前沿、市场区域)等。如果一件事物能从这样较为宏观的角度加以审视或把握,犹如空中俯瞰大地,更能厘清脉络,掌握来龙去脉。这种宏观意义上的认识,对某门课程进行知识能力体系建设尤能起到引领作用。若能以此引导学生,对其展开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工作,那么电子线路这门课就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孤立存在的外在事物,而是与学习者作为一个整体,类似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有机体,茁壮成长,生机勃勃。
3 完全开放式医用电子技术教学情境构建的前导工作
前导工作是教学情境构建的前提及基础,内容涵盖教学对象的分析、课程在课程群中的地位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等多个方面。
医用电子技术课程受教育的对象分析包括新生入学前以及上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分析其知识结构,包括初高中的相关知识、前导课(如数学、电工等课程)的基础、能力结构(看懂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线、基本仪器仪表的操作、基本电量的测量分析等)、自我定位、专业期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学生的生活习惯等。与此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认识,以及对本课程的性质、要求等的认识[3]。在这一阶段,宜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开设适量的讲座,并带领学生赴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建立对专业及所学课程的直观印象。
教学目标的确立等,则需调研所在区域医电产品相关企业对医电课程的要求,对医电课程群的上下游课程的课程标准作出新的修订和规划。医用电子技术课程作为整个医电相关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下游课程遵循相同或相似的教学规律,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实践平台共通、公用。有的是前后端的关系,如传感器、单片机;有的是程度深浅的关系,如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维护;有的是广度的关系,如医电产品工艺等。因此,在课程标准和资源配置上,将这些课程一体化、融合化、交叉化,有机地构建整个知识能力体系。
据此,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优化和模块化设计,删除一切不必要的繁琐的内容,去粗取精,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有机组织,把握电子技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将内容划分为六大部分,包括医电基础知识(生物电信号、基本元器件、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等)、放大电路、信号产生变换电路、数字电路基础、电源(包括开关电源)电路、医电安全标准等。制订实验实训计划,编制指导书、考核办法及电子加工实训车间的建设管理方案。
4 教学情境构建的实施方法
教学方法试论 毋庸讳言,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基本素质与之前的相比,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因而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开放的教学方式必须面对这个问题,在时间延续及空间的延展上加以把握。
1)人的意识结构中,所有对未知的东西的认识,一定是在已有的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衍生出来的。对于认识的主题而言,也是不断地将自己意识中的原有的概念施加于新生的事物中,并由此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认识。其实人最重要的基本逻辑概念及逻辑关系,基本的形象思维的萌芽,应该在五岁之前即已基本形成。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即是意味着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并采用类比的办法,将一个电路过程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应。如电容器的滤波作用,用水库的蓄水、放水稳定流量来类比;正反馈用良性循环、恶性循环来类比,有将初始变化放大化的趋势,而负反馈用走平衡木、走钢丝的例子类比,有稳定电路参数变化趋势的作用,前者应用于振荡器、双稳态电路等,而后者应用于放大器、稳压电路等。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这些概念的本质联系,抓住电路中所有具有相同性质、相同规律的概念和过程,并将此类概念贯穿于这个教学过程,等等。
2)任何一个复杂事物的构成,既有广度上的横向延伸,又有深度上的纵向发展。对应在教学中,则是将模块化、层次化的概念赋予认知的对象。如由最基本的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等,构成门电路,形成数字电路中的基本模块;再由门电路构成触发器,形成高一电路层次;由触发器构成寄存器和计数器等使用功能模块;而在模拟电路中,形成各种放大电路、振荡器、信号变换、稳压等基本模块,再由这些模块构成不同的功能电路。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不同层次上各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特性(即外部特性),利于在此基础上培养测量、分析等基本能力。并据此分析电路内部参数的改变是如何影响到电路性能的变化,借此由表及里深入掌握电路的特性。与此同时,在课堂中引入电子线路辅助设计软件[7],电路中的每一个重要点都用软件现场模拟加以形象说明。这里选择更容易操作使用的EWB5(ELECTRONICS WORKBENCH EDA),有利于学生课后操作研究。
3)对对象的把握,从表象上看,是一个重复及递进和回归的过程。犹如音乐,赋格也好,奏鸣也好,变奏也好,都是靠不断的重复和变化来持续加强听者的印象,从而把握住整首乐曲的基本脉络及走向。同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自学――课堂教学――课后巩固的学习方式。课前为学生根据计划预习相关内容,对新内容作出概括,尝试理清思维脉络,尝试用已有的知识原理理解或解释新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类比、比较、问答式(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以及一定的前瞻能力:可以依靠向导,在陌生的地域前行,但目光不能停留在向导的背后,而是向导的前方。因而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前瞻的空间。
逐次递进的教学方式,也体现在利用电子线路仿真软件,或利用实验电路板进行直观演示,进行相关的测量,开展分组讨论,在有引导的讨论中引出对本次课程的总结,引出下一次的课程,并引导学生课后巩固(查阅有关资料,教师指导下的开放实验、实际制作等)等一系列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对有兴趣的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在场外提供指导,形成介于自学和教学之间的一种学习形式,对知识能力的培养有推进作用。循环往复,不断强化有关概念,并逐步锻炼学生的核心技能。
4)深刻把握住本门课程与同类课程的共性及个性。如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把握住或凸显出医用电子的基本特性,以及特别强化灌输电子技术医学应用中的电气安全知识,可靠性、抗干扰性分析等产品质量意识(也为后续课程建立基本的意识),等等。
实践平台的构建 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对学生掌握医用电子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推进作用[4-5]。无论如何,对于入门性质的,在教师引领下的基本实践技能及基本概念的巩固,传统的实验方式被证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首先依托传统的模电、数电实验台的基础上所做的基本实验,学生学会使用操作基本的电子仪器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等,掌握简单电路的分析测量方法。其次,依托可靠的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如“完全开放式医用电子仪器综合示教仪”[6],该仪器采用最基本的电路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集多重典型人体生理参数测试电路于一体,每个模块都能与六大部分内容一一对应,既可以按功能板、又可以按基本电路展开实验。对于每个实验项目,建立每个实验的知识能力分析表,包括达到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实验的组织形式、实验的基本流程、实验结果分析等。所有实验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供学生在课堂实验和开放实验中选用。
任何实验,只有在来自自身的明确的思路的指导下,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对于有兴趣、学有余力以及有志于从事这方面职业的学生,则设立第二课堂以及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对有关实验项目进行自主研究,改变实验对象的有关参数,观察、记录的实验现象,从而分析电路特点及其用途。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有关资料,自行搭建电路,甚至自行设计电路,测量有关参数和波形,然后对其属性进行分析判断。
与生产实践活动的零距离对接,应该是高职高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因而,在实践环节中引入“教学工厂”――“医用电子产品加工实训车间”。车间仿真医电企业生产车间的各个生产环节,不单单是纸面上的理论,也不是实验箱上的测试点,学生得到的锻炼包括元器件的识别、购买、焊接、组装、测试、调整等,最终制作成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子仪器产品。在此期间,学生有组织地赴医电生产企业参观、学习;学生在企业现场或模拟现场环境中产生的感性认识,所需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及时、规范地判断处理出现的问题,可促使其理解课程的具体要求,改变其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与上下游课程间的有机结合 教学开放的另一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交叉教学,各门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实现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的过程。因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医用电子技术课程与上下游课程间的有机结合尤为重要与必要。作为主要教学载体的医用电子仪器综合示教仪(辅以其他必要的仪器设备),其中不仅包含了电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医用传感器(包括血压、血氧、体温、心电、呼吸、脉搏等多种传感器,基本涵盖医用传感器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以及作为信号处理及波形显示的单片机等模块,也为这些课程相互涵盖包容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仪器的电子线路部分作为主线,贯穿于整个实验平台,而作为一门课程,医用电子技术更是整个医电相关课程的总的基础甚至缩影,其上下游课程遵循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教学规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实践平台共通、公用。如此一来,一台仪器,分则多个模块、多门课程,合则是一个完整仪器、完整的知识技能体系。这样课程的一体化、融合化、交叉化,共同形成对整个知识能力体系的完整建构。
5 结论
目前整个高职高专教学情境的变革,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上,及资源配置上等,都是一个渐次开放的过程。作为其中组成部分的课程教学情境(包括医用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构建,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对象的素质变化,社会和生产企业对毕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这个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也是教学部门推进高职高专这种特殊的教学类型改革的整体趋势这个外部的因素,共同促进而成。在专业大环境的背景下,作为相关课程群的基础核心、并作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课程标准,调整教学手段,在理论、实践和综合素质等诸方面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要求,并使之具备一定的再学习的能力。事实表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收到极好的效果,并为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甘平.提高医学电子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9):829-830,833.
[2]陈立波,童家明,吴运平.医用电子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4):222-224.
[3]徐茂华,鲁聪达.基于专业负责人视角的高职院校建设规划[J].教育与职业,2012(14):35-37.
[4]高云飞,杨颖,计晶晶,梁彩云.关于医用电子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3):321-322.
[5]李福星.医用电子学实验方法改革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5):745-746.
经济基础专业知识范文3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本文从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突飞猛进,面对行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新形势下就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核心问题。目前,我国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改革不到位、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分析来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体系的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我国在现行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多是照搬或脱胎于本科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而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材为主要目标,只有确立了与专业人材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当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大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模式化,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高。尤其是在实践课程中,学生大多是以模拟项目的训练为主,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缺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减少模拟性亟待解决。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从结合实际出发,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来完成设计方案,教师再不能照本宣科。此外,除了校内的实践课程外,要积极参与社会上的艺术设计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实践经验。
摒弃学科型的本科“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构建出符合我国高职艺术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围绕专业核心职业技能的形成合理的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缺乏科学的多样化教学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由于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的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依然延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采取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脱离实际、过于虚拟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完全与社会需求脱节;在环节测试中,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通过对用人单位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反馈意见的调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专业知识过于松散与陈旧,动手能力偏弱、与人沟通能力不强,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缺乏作为一个环境艺术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所以,必须明确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前提的教育,人才培养要突出适应职业能力的形成,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课程也显然不能以学科为本位,而应是以能力为本位的。因此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核心内容。转变学科本位的思想,实现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向能力本位的转换,在与时俱进和有机整合的观念指导下实现课程开发,对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一套科学的符合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是设计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三实践性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设置了课程设计、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它们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技能训练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但大部分实践教学课流于表面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实践课程的任课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布置一套模拟的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所有的实践教学。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非常密切,社会实践包含很多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显然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这就导致了“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侧重于艺术的表现,而不太重视实务性、应用性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毕竟不只是表现图的绘制,它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材料及施工方式以及与其他技术工种的衔接与配合,还要有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等。在这样的实际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仅凭感性思维对待设计任务,没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所以设计出来的作品经常犯常识性错误并漏洞百出,在实际操作当中难于实施,到工作岗位后,需要几年时间的实际锻炼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明确该课程的设置目的,少走弯路与偏差。课堂作业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每一次作业都有一次新的目的要求,让学生尽量探索不同的设计方法,培养其创新意识。尽可能给学生安排实际工程项目的考察实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材料与施工工艺。加强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与工程甲方的谈判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实践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理念。建立完善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可以突出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突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在具体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深入分析各实践课程间的内涵及内在联系,不能把每个阶段具体的实践教学看做是简单的各门课程的累加。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加强实践课程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有取舍有重点地以能力需要进行整合,以实现实践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四师资队伍结构过于单一,结构有待改善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以及能否办出特色,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职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教师岗位上,虽然在理论水平上有一定的造诣,但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也难以培养出符合高职培养目标要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与专业基础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学校,结合我们的设计专业,聘请一定比例的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改善师资的结构,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建设,另一方面也能灵活的适应设计专业变化的要求。作为专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要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机会和学习资源锻炼自己,不断更新我们的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多方面的提高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改革目前滞后的教育模式,思想要开放,立足本土文化,选择性的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加大学生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寻求企业参与,改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经济基础专业知识范文4
现将财政部(92)财会字第58号《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转发给你们。该补充规定仅限于经国家批准的香港上市企业执行。
凡经国家批准的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制试点企业可根据《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该补充规定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报市财政局(会计处)、市税务局备案。
附件:财政部印发《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的通知(92)财会字第58号
国务院各有关企业主管部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财政局:
为了适应股份制试点企业在香港上市的需要,经同国家体改委研究,现将《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转发给经国家批准的香港上市企业试行。
各企业可根据《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及本补充规定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并报当地财税部门备案,同时抄报我部。
附:关于股份制试点企业股票香港上市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补充规定
为了满足股份制试点企业发行的股票在香港上市的需要,现对财政部、国家体改委(92)财会字第27号文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简称《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如下:
一、关于外币业务
1.《会计制度》中的外币帐户是指发生外币业务的货币性帐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帐款、应付帐款、应收票据、应付票据等。
2.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帐时,应按国家外汇牌价进行折合。如企业自外汇调剂中心购入外币所支付的人民币金额与国家外汇牌价有差额的,仍应按照国家外汇牌价进行折合登记有关帐户,其差额单独设置“调进外汇价差”科目进行记录和反映,随购入外币的使用而转销。如企业在外汇调剂中心卖出外币,其同帐面汇率计算的差额,应先弥补调进外汇发生的价差,弥补后仍有剩余的,应列作当期收益。
3.月份和年度终了,应将外币帐户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人民币,其同帐面汇率计算的差额,列作汇兑损益。在编制期末会计报表时,应将有关货币性帐户的外币金额及其折合率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4.年度终了后至会计报表报出前,如发生有国家外汇牌价调整幅度较大时,应对上年末外币帐户的余额按调整后的折合率进行折算,折算后的数额与原帐面数额的差额,可区别情况处理:该项差额如为汇兑收益或虽为汇兑损失,但该损失占上年实现利润的比例不足5%的,可不进行调整,该项差额如为汇兑损失,且数额较大或占上年损益的比例大于5%的则应对上年末会计报表加以调整,并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二、关于坏帐准备
企业的应收帐款应提取坏帐准备。提取坏帐准备的计算方法,以及提取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采用的计提方法及提取比例与国家统一规定不一致的,在企业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可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调整后申报纳税。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差异,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将其差异予以说明。
三、关于存货
企业的存货应当按照历史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孰低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确定存货的历史成本时,应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
企业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历史成本的,应调整存货的帐面价值,其调低部分计入本期损益。企业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如税务规定有要求,应按税法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整后申报纳税。
存货估价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存货可变价值低于历史成本的差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栏内加以注明。
四、关于长期合同工程
长期合同工程是指建筑一项资产或构成一个单项工程的几项资产,合约期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以上期间才能完成的合同,建造资产的合同直接有关的提供劳务的合同,也包括在法内。
长期合同工程的收益应当采用完成百分比法或完成合同法进行会计处理。完成百分比法,只有在合同的财务成果能够可靠预计时才能使用。对根据合同规定已完成的工程进度和尚未完成的工程量,如预计可能发生亏损的,应当计提亏损准备。但企业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此项亏损准备应按国家统一规定进行调整后,申报交纳所得税。
五、关于非常项目
非常项目是指企业发生的正常业务经营以外的事项或交易所产生的盈利或损失,包括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及其他非正常损益。
企业非常项目应列作营业外收支计入当期损益,并在损益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同时将每项非常损益的内容及金额,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六、关于长期投资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企业资本总额20%以上但少于50%并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或虽不足20%但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时,以及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时,应采用权益法记帐。
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票投资,如果发生股市价持续低于面价,而且预期于短期内不可能改变时,可以按预计将要发生的损失计提亏损准备。
七、关于递延税项
企业按会计规定计算的收益、费用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收益、费用的内容不同或时间不同而导致计算的利润不同,在交纳所得税时应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数额申报交纳所得税。
对于企业应交所得税款可以采用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应付税款法或递延所得税法。
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列作企业利润分配。由于按税法规定与按会计规定计算收益、费用的时间不同,使计税所得额与会计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即时间性差异及其对纳税可能产生的影响,应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在递延所得税法下,由于上述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发生的影响,应将按照企业本期利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列作利润分配;同时,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与按照会计规定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两者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递延法”或“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
“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发生的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摊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也不作调整。
“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发生的预计递延税款,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摊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要作相应的调整。
企业发生的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会计收益之间的差额,虽在本期发生,但以后期间不能抵转的,应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凡以后期间可以抵转的,应采用递延所得税法进行会计处理。但在以后相当长的期间(至少三年)内,不会发生相反变化的时间性差异,也可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会计处理。
在采用递延所得税法进行会计处理时,原则上应采用递延法,如税率变化或企业经营发生较大变化时,经董事会同意,也可采用债务法。
八、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
借款费用资本化是指购置某些资产而借入的款项,其借款费用计入所购资产历史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
借款费用发生时开始资本化。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间是:
1.在资产已为其预定用途或出售所作筹备工作完成时;
2.对于向其他企业投资,在被投资企业开始生产经营时;
3.正常的建设过程中断时间较长时。
九、关于股东权益
为使香港的会计报表阅读者易于理解,在香港公告的财务报告中,应将属于股东权益的各项目分为三个项目:第一为股本;第二为资本公积;第三为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金、集体福利基金及未分配利润三个项目,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应当详细说明上述各项具体内容及增减变动情况。
十、关于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
或有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止既存的事实或状况,这种事实或状况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益,但其最终结果有赖于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方可证实。或有事项可能构成损失时,应合理估计可能损失的金额,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或有收益不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收益,但应在财务情况书中予以说明。
或有事项是否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应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财务报表日前得到的信息表明,很可能资产负债表日止资产已受到损害,或负债已经发生;
2.损失的金额可以合理估计。
若只满足上述第一个条件,则不在财务报表中列作损失,但应在注释中予以披露。
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是指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和财务报表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能提供新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编报日的财务状况作出更为切合实际的估计,应对有关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某些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但将影响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的估价和决策的,不必调整有关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但必须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十一、关于子公司的会计报表
经济基础专业知识范文5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全面建设新时期,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因为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会计职业道德也陷入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因此,国家、社会和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也必须自觉的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会计业务水平,做一个勤勉、尽责、合格的会计人员。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一)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二)违背准则、弄虚作假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三)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部监督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往往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由于点多、面广、任务重,不能从外部监督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当单位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 但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 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健全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健全的法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可以起到保证和促进的效用。当新《会计法》公布实施以来,为了保证《会计法》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除了原有的法律法规以外,还应该建立更加健全的会计法规。最近几年来,为了可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中国会计法规制度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相继国家对会计法规、制度等实施了一系列的核算制度。从而确保会计工作有可以依靠的法律,有可以遵循的规章制度。然而,在当代中国的规章制度建设程度下与整个改革开放以来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会计从业员工需要在不断的工作过程中加以完善和健全。所以,会计从业人员都应该随时保持工作执行度,彻底实施《会计法》,必须要求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二)健全监督机制,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在我国现在这个会计制度下,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内容更加全面,操作性更强的基本会计职业素质准则。所以,对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检查和监督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了,但是我们就必须要加强管理机构跟社会舆论。财务工作的外部监督机构如税务机关、审计机关等执法部门要进一步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会计的品行,谴责少数会计的不道德的行为。力争在全国营造出一种以“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光荣、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可耻”浓厚氛围,使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深入人心。
(三)加强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各单位和会计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将继续教育和培训列入其业务考核的内容,促使会计人员努力掌握更高的会计技能,提高会计服务质量,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诚信乃会计之本。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会计事业的生命线。会计人员只有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让“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深深植根于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中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才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会计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经济基础专业知识范文6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已然进入了经济新常态中。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扩招无疑能够为社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但同时也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毕业生过剩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是近十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为大学毕业生寻找了一个新的职业道路。基于此,加强对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经济新常态下影响大学生创新的因素
1.1 大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实践性活动,需要创业的主体具有丰富的创业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两个部分。其中,基础知识就是相关的法律、商业知识等,而专业知识就是创业相关专业方面的技术、技能等,主要集中在商法、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方面。
第二,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就是创业主体的创业动机,如果没有较大的动机,对创业没有多大的渴望,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工作中。
第三,创业能力。创业者一般需要具有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等,同时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同时经济发展形势饱和的形势下,很多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创业的信心,害怕失败。
第四,创业思维。具体包括系统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良好的创业思维,才能将创办的产品或企业发扬光大,才能从中获取收益以及体现自身的价值。
1.2 政府因素
尽管现阶段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但是很多地方在政策落实方面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同时,很多地方对大学生创业,依然收取注册费用、相关的管理费用等,银行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贷款也相对较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同时,大学生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但是如果家庭不能够给予帮助,即使其具有创业的素质、能力、思维等,依然无法完成创业过程。
1.3 市场环境因素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形势较为严峻,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尚未消除,给市场经济发展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大学生创业增加了难度。同时,市场环境混乱、市场经济机制不够完善等因素,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更加的谨慎,如果大学生创业没有坚定的信心,很容易在初次尝试失败后就退缩不前。加上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市场观念不足,最初创建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容易就倒闭。
2.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方法与途径
2.1 出台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创业体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与支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与法律保障。具体来说,对于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或免除大学生创业的注册资金,同时减免税务、工商等部门办理手续的相关费用,简化相关手续的程序等,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多的鼓励。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是一种为社会、国家创造利润的事情,不仅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经济、社会舆论等方面也需要给予更大的宽容,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2.2 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给予相关的教育援助
创新教育方式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第一,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对创业的过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掌握;第二,高校加强创业资质队伍建设,建立兼职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师团队,还可以邀请企业领导等为学生进行培训,开设讲座等,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后,在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开设案例教学,给学生更多创业的体验。
2.3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资金往往是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缺少创业启动资金往往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帮助其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应该增加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金融融资渠道,实现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相结合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
2.4 鼓励学生开办真实企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这也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对企业的运营、管理等不够了解,降低了创业的成功率。因此,在学生在校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企业,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业体验,帮助其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5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
无论处于任何社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所有的上层建筑只是无源之水。因此不管经济处于何种态势,个人的发展都取决于自己。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洞察能力。目前我国已步入经济新常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需要大学生要有自我推销意识,突出自身的优势,让社会认可,顺利完成推销自己的创业项目,实现创业成功之路。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了新常态中。同时在高校不断扩招过程中,虽然每年为社会输送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但是也增加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无疑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出路。大学生创业会受到个人因素、政府因素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还需要不断的优化经济市场,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政策与经济辅助,不断的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能力,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