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为文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11-02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功利性强、引导力不足等不和谐因素。对此,我们应着眼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校园行为文化的内涵
当前,学者普遍认为校园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校园行为文化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定义。笔者在综合众多学者对校园行为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认为校园行为文化是指广大师生在校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对校园文明、文化以及学校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高校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优良校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校园精神、办学理念、师生综合素质的折射。良好的校园行为文化,可将文明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说,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校园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活动,即日常的教育教学方式、实践技能训练等;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讲座等;三是师生日常的言行,主要是指师生的言语文明、人际关系等。
二、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急功近利,流于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的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的价值冲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社会更多地是以物质性来作为评价和衡量的标准,以至于校园的活动也随波逐流,重形式排场,忽略了活动本身的教育和文化价值以及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笔者所进行的相关调查中,有一个问题为:“你认为开展一项活动的成功与否与什么关系最大?”答案有“钱与物质支持”、“师生的支持”、“其他”。调查结果中,有52%的学生选择了“钱与物质的支持”,这说明在师生中唯物质的思想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都是在完成上级的任务,领导只重结果,而师生疲于应付,很多学生觉得活动对自己帮助不大,不愿意参加活动,使得很多正常的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学生知行不一,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不强。在笔者所进行的相关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认同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但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却出现了偏差,许多学生对他人和社会的要求较高,但自己的言行却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调查中有一个问题为:“你在路上发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银行卡和100元现金你会怎么做?”调查结果中,有32%的学生选了把“现金留下,其他设法归还”,而选择“尽快想办法全部归还”的只有48%,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当下有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义利观模糊,在社会公德和个人利益取舍间逐渐形成了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一种趋势。此外,调查中问及“寝室熄灯后仍有同学继续上网玩游戏,你认为这样的行为怎么样?”有65%的学生选择“小声点,尽量不影响他人”,这说明很多学生并不认为这样的行为会真正影响到别人休息,甚至认为这是个人行为,与他人无关。通过调查分析不难看出,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和集体采用了双重标准,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不强,希望“人人为我”,但却无法真正做到“我为人人”。
(三)教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言行表率不足。作为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言行表率不足。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提升学生技能的教学要求,从各行业的一线大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这些现场技术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师技能和素养培训,部分人员言行无法适应高校教育的要求,如课堂上抽烟、讲粗话等一些言行甚至会直接减弱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在学校中除直接与学生接触的专任教师和学生工作人员外,还有很多其他岗位的职工,随着高校后勤集团化的改革,很多岗位都属于聘任制,这些职工并没有严格按照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他们的言行却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较好的制度进行约束,将很大程度上削弱第一课堂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行为文化与大学生日常行为是相互作用的,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行为文化影响和引导学生行为举止的发生,学生日常行为也体现和反作用于校园行为文化的建设。因此,要建设好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校园行为文化内涵。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其自身也有着丰富的内涵,应得到及时有效的挖掘。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一个主题,大学文化活动也需要有一个主题,不可以盲目随从。任何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积淀的过程中,校训是代表性的,也最能反映校园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浙江大学的“求是创新”等。这些校训无疑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各学校应把握好如何更好地把校园核心的价值渗透到所有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因此,高校应自觉地把校园精神融入社会活动中,让活动真正成为校园精神的一个载体,并通过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巩固校园精神。只有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品质辐射到社会当中,促进精神文明的良好发展。
(二)丰富拓展行为文化。针对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与心理特点,可加强社团文化与寝室文化建设,以进一步丰富拓展校园行为文化。多样化的社团文化,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内化学生思想很好的载体。社团文化活动一般可按性质和功能区分为政治理论类、道德实践类、科技创新类、文学类、艺术类等。近年来,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很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共青团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尤其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采取各级各类评比,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如每年举办杜团文化月、评选优秀社团、评选社团先进个人等活动,值得推广。
(三)正确引导互联网文化发展。网络文化是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平台,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督与引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行为发展。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实现了教学区、图书馆、学生宿舍区网络交互。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70%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6~10小时,网络成为了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流平台。但网络本身具有的虚拟、隐蔽等特性也给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不良的信息充斥在网络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育。因此,高校应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师生抵御不良文化的能力。但据笔者调查,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虽然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是内容不吸引学生,甚至有些高校为了减少麻烦直接关闭了校园的讨论平台,这些都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管理者应更主动的参与到网络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地开展工作。
(四)积极引进社会行为文化。当前,许多高校都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模式,从终端市场的需求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学校应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引入更高层次的文化,提高学校的整体文化品位。在引入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应更加注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导向,从文化融合角度虚心借鉴地方文化的精华,借助地方文化的优势来提高自身文化的档次。
【参考文献】
[1]王民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
[2]郭广银.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梁文颖.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民社会科学版),2012(5)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 校园文化 行为养成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86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udents'
Behavior Development Education
ZHANG Xiumei
(Pucheng Qiaoshan Middle School, Weinan, Shaanxi 715500)
Abstract Culture is created by human, in turn, culture can shape the people. The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school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educa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schools can use the campus culture subtle influence on students, to develop and correct student behavi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culture on students a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method.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behavior developmen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古老又崭新的课题。古代一些教育家思想家已经非常注重行为教育,注重将“知”和“行”结合起来。先秦儒家、道家、墨家都非常重视知行合一。孔子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荀子认为学生学习过程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行为是最终的目标。现代学校出现后,也注意到了校园文化对学生行为养成的作用,但是总体而言对这方面仍不够重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更看重教师的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在德育方面也是更注重道德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和行为的形成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德、情、意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内化再外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而制约他们的行为习惯。当今社会上存在不良的文化,宣扬错误的价值观和离经叛道的行为,对于身心还不成熟喜欢模仿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坏的导向作用,而且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十分溺爱和娇惯,往往忽视子女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不利于他们正确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十以来,中央加强了对网络、图书等文化传媒的监管,文化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担负着培育学生的重任,在当前还无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文化环境,使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心理和恰当的行为。
1 校园文化影响学生的三个途径
1.1 明之以理
学生的认知是学生行为的基础,应该通过认知来引导行为,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当代青少年是最具个性的一代,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这是这一代青少年的优点。但是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也会获得不良的信息,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学校不能完全采用强制的办法约束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弘扬主旋律,提倡正能量,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采取正确的行为。要注意的是,不能强行灌输和要求学生认可我们提倡的价值观,而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分析,自主辨别,自主选择的能力,自觉抵制来自网络和社会的不良文化的侵蚀和误导,接受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健康的人格,并能够学会自律,控制自己的行为。
1.2 动之以情
意识的获得和实践,都需要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后,才能自觉的推行。学校必须把青少年看作主体,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体需要,设计一些活动,激发道德情感,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参加学校活动,从而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激发道德情感。学校还应充分发掘网络的优势,通过聊天室、游戏等调动学生参与,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1.3 喻之以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当前社会环境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金钱至上、道德堕落等,这些对学生会带来很坏的影响。学校虽然不能成为孤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但是绝不能任凭社会文化对校园环境的污染和腐蚀,应该积极营造健康、和谐、关爱、文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能够自觉地分辨良莠、区分善恶,辨别美丑,从而培育美好的心灵和行为。
2 校园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
2.1 以环境为载体,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人文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使用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能起到教育作用。”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校应从实际出发,使学校建筑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应该追求审美性。学校要努力营造优美的园林式环境,精心地选择花草树木,营造湖光山色,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充分发挥自然景物对人身心感染作用,让学生在自然景观中愉悦身心,领悟人生,培养情趣。自然景物在传统文化中都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要注重采用文字说明、口头讲解等形式,让学生在“乐”的同时,也能有“悟”。建筑也是无声的艺术,它们的的颜色、形状、材料往往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学校应从学校传统、教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出发,使建筑具有积极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斗志,陶冶他们的情操。
学校还要建设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这包括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文化。有形的文化建设有,设置学校德育宣传栏,推荐好书好报,编写教室内外黑板报,布置文化广场,播报好人好事、师生佳作,创编校园歌曲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有寄宿生的学校还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舒适、整洁的宿舍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有形的文化是学校的躯体,无形的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无形的文化包括校园舆论、学校风气、人际关系、教育理念等。学校应重视舆论文化建设,培养正确的舆论,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引导他们接受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认同要求的评价会促使学生按照要求去做,而负面的评价则会瓦解学生努力的意识,从而变得消极。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崇仁者爱人、和而不同等传统观念、弘扬自由、平等等西方文明成果,让学生牢固树立最基本的价值观。
2.2 以制度为依据,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规范性
制度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和精神文化的产物,对人的行为习惯起着制约作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制度的制定、制度的推行等方面。学校应该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其他学校或组织的先进成果,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以我们国家法律、道德和意识形态为依据,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行为规范。制度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进行宣传,监督实行。应该在教师领导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制度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从而让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教师要运用评价手段,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激发学生遵守规范的荣誉感,提高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决心和意志。制度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制度的平等性,严肃性,要做到在制度面前,所有师生一律平等,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必惩,让制度成为行动的标尺,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遵守制度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成为自觉地习惯。
2.3 以教师为榜样,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模仿性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个性还没完全形成,喜欢模仿,教师作为他们的老师,自然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影响他们的意识形成、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学校应该狠抓教师的管理,加强师德和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这样,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在崇敬教师的同时,会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是管理者,也是实践者,在行为养成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的严肃性,从而自觉履行。教师还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用自己的道德风范、人格魅力、治学精神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有的甚至持续终身。
2.4 以活动为抓手,使行为养成教育具有指向性
活动是课堂的补充,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学习人际交往、提高思想修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学校要统筹规划,根据培养学生的目标,设计形式多样,主题明确,前后衔接的活动,比如培养学习习惯的读书会、征文比赛、诗歌朗诵等,培养意志品质和体育技能的运动会、各种体育比赛等,培养道德情操、文明礼仪的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争当文明标兵活动等。在举办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也能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学校要派专人管理学校社团,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制定社团的管理措施和制度,筹划和开展社团活动,使社团成为学校联络学生的组织和展示文明行为的平台。校园文化活动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兴趣,取得他们的认同,并且要采取新鲜多样的形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可以充分采用互联网的形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火花和行为的养成。
总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只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氛围,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感受,调动他们自觉地追求美好的精神世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论文是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也是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目前社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很多的事业单位由原来的事业编制转变为企业,对单位的发展必然带来冲击。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够为我国的各个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叫作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以来逐渐发展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事业单位中,企业文化应该建设成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也是企业管理中非常先进的一种人本管理思想。事业单位的企业文化能够形成一种制度,并且尽可能的成为企业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只有在事业单位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事业单位员工的集体感和归属感,才能够在事业单位转型期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从这一程度上来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准则。一个高效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优秀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必能引导企业迈向成功。其实无论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企业对于员工的引导,从而正确的对待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衡量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尽可能的增进员工自身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荣辱与共、相伴相生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也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企业员工共同坚守的价值观念和秩序效果,通过对于企业员工进行正确积极的鼓励,才能够促进企业职工形成一种有效的“隐形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行之有效的工作环境。
三、当前事业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一)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
由于事业单位在转型之前,主要依托于国家财政补贴,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很多的事业单位依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尤其是没有适应事业单位转型背景下企业的建设工作,很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认识不到位,以为举办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充分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整体功能。
(二)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所以企业文化必须具有企业的特色[2]。对于很多事业单位来说,虽然各个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地质勘探企业和文化剧团之间就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却囤于一个模式,思想僵化,缺乏本行业的特色,很难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三)企业文化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由于缺乏长期建设,所以很难持续下去。尤其是新一代的员工对于企业文化了解不充分,很难认识到奉献精神、助人为乐精神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企业文化的功能无法发挥出具体的作用,更没有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职工也没有获得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样一来,企业文化就变得可有可无,无法切实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投资
由于事业单位在转型之前一直依赖国家财政补贴,但是在转型之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就必须自给自足。尽管经济体制实现了转型,但是长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没有得到转变,这样一来资金投入必然减少,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也由于没有资金而得不到落实,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也称为空谈。
四、事业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推进
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交融,共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指引,但是却忽视了企业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建设的不同之处。企业文化关系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要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观念普及,从而使企业文化真正的侧重于企业的发展,而不是政治思想教育。
(二)全面落实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一句口号、一幅标语,更应该是真正能够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反映出企业的价值追求,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为事业单位转型打下良好的企业文化,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道路[3]。只有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
(三)丰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落实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托于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戏剧团体通过组织“送演出下基层”这样的形式来提高演艺人员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奉献精神的重要作用;地质勘探企业应该多多举办联谊活动,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促进职工之间形成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这些形式丰富、内容多远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员工的思想方式、精神觉悟、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质的飞跃,从而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尽可能的增强员工集体归属感,满足员工的自身需求。
(四)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资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必须要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只有不断的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投资,才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的?^程中始终坚持原则,符合自身的特色,尽可能的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而且,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能够过度引进西方的管理模式,因为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区别较大,为了加大企业文化的投资而照搬其他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不仅会造成投资的浪费,而且还会使得企业文化建设适得其反。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4
理念引导行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企业价值理念决定企业及其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挖掘、丰富企业发展的优秀文化基因,并用它来引领企业和员工,是建设优秀行为文化的首要任务。
构建价值体系引领行为。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始终把握时展脉搏,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振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公司适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自主研制生产系列大功率内燃机车,先后牵引铁路六次大提速,推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回望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挖掘100多年的文化积淀,是“责任”这一文化内核一直在引领企业前行。进入新的时代,公司变“文化自发”为“文化自觉”,积极挖掘、丰富“责任”文化的生动内涵,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价值理念体系,用以引领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这一价值理念体系以“责任”为文化内核,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之魂、敢为人先的品质之基、以人为本的人文之灵、追求卓越的思想之根”为深刻内涵,以“对国家负有振兴民族工业的责任、对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运输方式、对股东创造优厚的价值、对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产品、对员工搭建事业发展的平台”为物质形态。在此基础上,公司进一步挖掘总结、界定丰富了企业发展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工作作风、经营理念等内容,形成了完整的价值理念体系,全面指导了企业和员工行为。
宣贯价值体系认知行为。从历史积淀中挖掘出的价值理念需要通过持续宣贯和培训,让员工入耳、入眼、入脑、入心,才能使全体员工掌握认同理念,并对照理念认知自身行为。近年来,结合中国南车价值理念推广落地活动,公司组织了系列宣贯培训。印发《企业文化手册》《员工手册》《品牌战略体系》,制作公司宣传片、宣传册,在公司重点区域、部位张贴价值理念用语,使价值理念可视化;开展体现价值理念的故事案例、广告语“两个征集”活动和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发掘一批企业故事、文化故事、人物故事,并通过媒体宣传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宣贯,使价值理念故事化;组织公司领导深入基层进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宣讲,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责任与使命”系列交流研讨活动,每年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培训,广泛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中国南车司歌征集等活动,使价值理念全方位传播到员工,让员工在学习中了解、活动参与中对照、认知自身行为,为员工自觉按照价值理念要求去改变行为打下基础。
规范塑造行为
企业价值体系作为抽象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企业和员工起着内在的约束作用,要把这种抽象的、内在的约束变成外显的、具体化的行为,还需要有一套体现价值理念的行为准则、规范体系来让员工执行。只有这样,理念落地才有了支撑。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以“责任”内核为指引,针对企业实际,制订、推行员工行为规范体系,用规范来塑造员工行为。
柔性化制定规范。所谓柔性化,就是规范本身适合员工职业行为特点,可操作性强。公司在贯彻中国南车颁发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行为规范》等规范体系的基础上,还针对公司是产品制造主体、一线生产员工多的特点,细化、制订出《员工日常行为规范(补充规范)》,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规范体系。这一体系,在规范对象上,不仅对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作出了规定,还专门对管理者、营销、售后服务等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员工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在内容上,不仅分别对员工的行为、形象、话言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还提出了员工岗位誓言,较为全面、具体。特别是《补充规范》,其内容包括“进出公司大门规范”“班前安全喊话规范”“生产作业规范”“班组员工学习规范”“接待来宾参观规范”等八个规范,充分体现了公司特点,涵盖了员工从早上进公司大门到下午下班出公司大门一天中职工的全部行为。为了使规范内容适合企业特点和不同岗位操作实际,增强可操作性,公司在规范制订过程中,专门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实时实地观察员工的岗位操作行为,与基层单位干部、班组长、普通员工进行交流;同时请基层专家、员工和专业部门人员一起,共同商讨确定。因为来自于员工,不仅可操作性强,还利于员工真正从心里面愿意去遵守执行。
立体化宣贯规范。规范一旦制订颁发,如何以更适合员工、更有效的方式去推行,直接影响规范内容深入人心的程度。在这方面,公司在组织员工学习规范原文的基础上,通过形象化、自主化的手段,进行立体化的培训宣贯,收到良好效果。首先,采取形象化手段,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十多块行为规范展板,在全公司各单位进行巡展;印制了1 000余份“接听电话规范”宣传页,分发到每部电话机旁;制作了“乘坐电梯规范”,张贴到每台电梯内部;印制了行为规范漫画手册,分发到各单位;制作了“行为规范”示范光盘,组织员工观看、学习。同时,采取自主化方式,组织了十多场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营销岗位情景模拟演练”,请员工参演“行为规范”示范片制作,开展“十大不文明、不规范行为评议”等活动,广泛吸引员工参与,在参与中掌握规范内容,增强执行规范的自觉性。
人性化推行规范。就是创造条件,让员工更加方便地执行规范。比如,公司在推行规范过程中发现,在新基地两个车间周围,经常有不遵守“车辆行驶、停放规范”要求、将自行车、电动车乱停放的现象发生,不仅影响外在环境,还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公司经过调研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基地两个车间离车棚比较远,员工嫌停放起来不方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公司在靠近车间的地方选址,专门建起两个车棚,并配备了电动车充电装置。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后,员工们都很自觉地按照要求把车辆放进车棚,并排放得整整齐齐。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售后服务岗位行为规范”推行过程中。有铁路机车段用户反映,公司驻段服务人员有服务不及时等现象。公司调研后发现,一些驻段服务组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不需要服务时只能待在离段方较远的宿舍里,一旦有情况发生,需要踩着自行车到段上去。而且,因为宿舍小,大家也只能坐在床上看看书、做点事,所以有时就有服务不及时、不规范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开展标准化售后服务站点建设,设立标准化服务站,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了品牌培训和规范培训,建设起服务信息系统,让服务人员集中办公、及时服务,收到了好的效果,得到了用户好评。
管理培养行为
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需要通过人的内审和自律来发挥作用。这种作用是软性的、非强制性的。要使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真正落地、人的行为真正改变,需要一种刚性的、持久的、可靠的推动力。在企业中,最有效的推动力是管理手段。因此,在企业行为文化建设中,还必须通过管理手段的运用,促使企业和员工遵循价值理念、执行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从两方面着手,持续培养员工个人行为和企业整体行为。
以工位化带动员工行为的标准化。公司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企业一直以“负责任”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和大众面前。但因为公司是从机车修理起家,并长期从事机车修理及修造并举业务,所以也沉淀了一些不好的“修理习气”或者说“修理文化”元素,员工中存在着习惯于拉拉接接、修修补补、行为不规范、工作不细致的现象。这与公司“为社会提供精品机车、为用户提供精细服务”的制造理念相违背。特别是近年来,公司在与国际先进制造企业的技术合作中,在开拓沙特、澳洲等较发达国家地区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更加深切体会到这种“修理文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手段,促使员工行为大转变。为此,公司借推进精益生产的载体,大力加强“工位化”建设,用管理的工位化推动员工行为的标准化。首先,公司在梳理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在有关生产单位试点进行工位分析或优化,将生产现场的作业流程分成科学、精益的若干工位,按照“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配置工位作业所需资源并固化,实现生产流程工位化。其次,进行现场写实、描述,编制员工作业指导书;提炼出关键要求和动作,编制图示化作业要领书;按标准化作业的要求优化工位的节拍、工序、标准作业文件等,逐步实现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管理的标准化。同时,对工位管理制度、表单进行梳理,实现工位管理的规范化。工位化建设在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员工行为的改变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标准化作业、精益化制造”的良好习惯正在员工中逐步形成。
以制度化带动企业行为的规范化。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的点点滴滴,时时刻刻都在体现着企业的价值理念。所以,行为文化建设不仅要在培养员工行为上下功夫,也必须在规范企业整体行为上花力气。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按照中国南车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要求,确立实施36个重点项目,全面规范了企业行为。特别是管理制度专项提升活动,为企业规范自身行为、打造良好形象带来强大的推动作用。围绕“精益”理念,先后修订200多项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进行流程化设置,使之具体可操作;选择《外购、外协工作管理办法》作为“制度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建设试点,并逐步铺开,用信息化手段固化流程,用管理的制度化带动企业行为的规范化。
典型示范行为
在企业员工中,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生成的重要基因,模范人物则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显现,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相对较大,需要重点关注。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针对公司实际,注重发挥公司领导干部、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员工、先进人物等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的示范、感召作用。
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每项活动,领导干部始终是最重要的实施对象和实践主体。在价值理念体系宣贯中,公司利用“先锋动力源”党员培训教育示范基地,专门组织领导干部开展“责任与使命”系列研讨交流活动,先后开展了沟通力、执行力、领导力三个专题多个场次的培训;组织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分工联系点和员工面对面宣讲企业文化战略;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品牌一大战略、四大体系的专题学习、考试,并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展开交流研讨。在员工行为规范体系推广中,公司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执行行为规范,并把执行情况与个人考核挂钩;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甚至亲自做演员,参加行为规范示范片的拍摄,为规范行为做榜样。
注重发挥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员工示范作用。管理者即领导干部岗位、营销岗位、售后服务岗位是品牌关键接触点岗位,所以在发挥好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的同时,公司注重发挥营销、售后服务岗位员工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营销岗位员工中,组织“营销岗位情景模拟演练”活动。通过营销人员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征集情景模拟脚本,精编形成一个包括电话联系、商务洽谈、参观生产现场、签约仪式四个场景在内、体现营销活动主要环节的综合性脚本;然后组织营销岗位员工举行了2场中文版、1场英文版的演练,并把拍摄成现场版的示范片下发学习。在售后服务岗位员工中,开展“新绿”服务形象打造活动,重点建成3个A类标准化售后服务站,应用一套视觉识别系统,落实售后服务岗位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我与品牌承诺”理念征集和“服务形象改善专项提案”活动,评选“服务之星”,进行示范引领。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5
一、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涵义。宿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核心,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大学生宿舍文化就是高校的校园文化在宿舍区的相应拓展,是在与校园文化的不断碰撞之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大学生素养的提升、个性的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特点。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动态易变性。大学生极易受多元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在心理、情绪以及认知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第二,感染趋同性。在朝夕相处中,宿舍成员很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彼此间的观念、思想和行为等很容易相互感染,从而形成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第三,潜移默化性,个体所受到的宿舍文化影响并不是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或者条例实现的,而是在因宿舍文化而形成的相应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第四,平等民主性,在宿舍文化这一文化圈中,是不存在绝对服从与绝对权威的,个体成员文化特质融合成了宿舍文化,其个体起点和条件的不同并不会对其文化圈的参与资格与机会造成影响,每一个体都是平等的。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如下两种最主要功能:其一,教育导向功能。与课堂所不同的是,大学宿舍并没有局限性,宿舍成员均来自五湖四海,其生活习惯与生活特点等有着较大差异,而宿舍这一个大熔炉却将不同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融合,引导宿舍成员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其二,约束规范功能。大学宿舍中通常都会设有一些制度,宿舍也因此而形成了独特的制度文化,这些制度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进而培养起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促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与管理育人相结合。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也理应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也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宿舍的实质并不是要极为严苛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而是要充分为其提供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服务,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育人环境。所以,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管理”的力度,恰如其分地将管理育人与以人为本结合起来。
(二)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宿舍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所以宿舍文化的建设也不能只局限在学校与学生参与上,要适度地向社会与其他学校开放,以公开方式征询建设方案,及时采纳各种良策。同时,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既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也包含了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坚持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宿舍文化作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理应肩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时刻以此作为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这一建设并不是盲目进行的,所有的建设行为都必须建立在遵循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说,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的作用
(一)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与他人交际能力的培养。部分刚入学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常常感到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走上犯罪之路。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促使其不断与他人进行沟通,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信任和关心他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教室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变得日益紧张,部分班级甚至没有专用的教室,所以宿舍就成为了很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场所。而宿舍的学习氛围又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氛围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旦宿舍形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宿舍成员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努力钻研、勤奋自勉,互帮互助。如此一来,占据宿舍主流的就是这些良好的学风,那些不良的、低级的思想和行为将会随之而被摒弃。
(三)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通常都是在宿舍中宣泄情绪和进行自我表现,这主要是因为,相较教室和其他公共场所而言,宿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场所。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着相仿的年龄,相近的文化素质以及相似的阅历等,非常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理的互动。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们从心底产生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进而减轻了这些学生由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宿舍的所有群体成员都相处得非常融洽,气氛非常和睦,那么人人都会很愿意向彼此袒露自己的喜怒和哀乐,并且,在这个宿舍群体当中,个体成员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使其情绪和心理上的不满得到调节和宣泄,享受到真正的自然和真诚,获得更为愉悦和丰富的情感体感,进而消除彼此间的偏见、成见以及对立情绪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规范文明行为。宿舍文化氛围以及共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宿舍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宿舍个体成员对宿舍这一群体组织相关准则和目标的认同感,培养自身对于宿舍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非常强烈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使得所有个体成员的目标被整合成为整个宿舍的总体性目标,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宿舍文化还会对每一宿舍个体成员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等产生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当然,这种规范和约束作用并不是通过硬性手段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道德氛围、思想氛围以及行为氛围的营造而潜移默化实现的,这样的良好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舍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是以一种更为软性和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各种文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宿舍文化的开展也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加以规范和制止,是全方位开展文明行为教育的重要表现。
四、结束语:
行为文化建设范文6
宿舍文化建设的三个环节
1.引入理念
为了使宿舍文化建设这一理念在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管人员中入心、入脑,通过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管人员树立了宿舍文化建设新的理念,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工作的决心和信心,逐步熟悉了工作的艺术和方法,宿舍文化建设教育、管理、服务的整体意识得到了提升。
2.建章立制
制定了《宿舍文化建设方案》,积极推进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的主动性。一是完善宿舍管理队伍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打造基础。成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落实、指导各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成立“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负责宿舍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组建宿舍文化协会和社团;分层次对宿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了宿舍管理队伍素质,提高了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完善宿舍宣传阵地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营造氛围。组织了学管队伍和宿管队伍的讨论会及学生干部的讨论会;每学期各系开展一次关于宿舍文化建设的主题班会,加大宿舍文化建设的宣传,使宿舍文化建设逐步深入人心。三是完善宿舍物质文化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创造条件。开展宿舍内务整顿周活动,制定内务整理标准,强化“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并把量化宿舍卫生状况与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班集体的评比相挂钩,激发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施展,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团队意识得到加强。
3.宣传发动
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与青年文化节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团日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大力宣传宿舍文化活动。通过宣传,增进了广大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的认知和了解,他们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宿舍文化建设的两个阶段
学院把宿舍文化建设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物质文化层面的提升,第二阶段重点是道德文化层面的提升,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
1.提升物质文化层面阶段
第一,创设“如家”环境,弘扬感恩他人之风气
一是环境温馨如家。开展“舍容整洁、舍貌优雅”活动,组织学生净化、美化宿舍,创设整洁干净、温馨舒适、优美协调的环境和陈设,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实施了宿舍积分量化评比,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宿舍,对每名学生进行积分量化,经过一个月的评比,宿舍卫生状况明显好转,90%的高职学生宿舍卫生能够达标。
二是氛围融洽如家。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所思所想,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消除误解,营造团结融洽的宿舍氛围,如以“共建温馨舍家”为主题,积极创设如家的温馨宿舍环境,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明显增强,宿舍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三是学生爱舍如家。开展了 “家文化”“我爱我家”“我的房门我做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爱护“家”,树立“宿舍就是家庭,同学就是亲人,友情即是亲情”的意识,培养建设“家”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归宿感,提高自我管理和文明自律的能力和意识。
第二,提倡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态价值观
一是自然环境环保。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在宿舍区域开展环境教育宣传。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公益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是生活环境环保。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爱护自己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保持宿舍环境的卫生、整洁和美观,讲究个人卫生。深入开展文明宿舍、标兵宿舍、优秀宿舍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净化、美化宿舍的活动,创设整洁干净、温馨舒适的宿舍环境。
三是学习环境环保。引导学生维护宿舍安全稳定、遵守校规校纪;宿舍各成员积极参加学院及班级开展的学习活动及锻炼,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上课期间滞留宿舍,宿舍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沉稳冷静、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节约水电、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不传销、不打架斗殴;诚实做人,不撒谎,说到做到;诚信考试,不作弊、保证宿舍无因作弊而受处分的人。
四是心理环境环保。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一旦发现、了解到有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立即加以心理干预,沟通疏导,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第三,营造和谐氛围,提供成长成才之保障
一是营造师生和谐。要求宿管人员在平等、民主、活跃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不是单纯靠压制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管理,而是靠“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柔性管理方式。
二是促进生生和谐。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一旦发现宿舍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立即加以沟通疏导,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把影响和谐的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
三是提倡舍舍和谐。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注重“和谐宿舍”必须融入集体这一理念,和谐不仅是宿舍内部的和谐,更是与其他宿舍的和谐,一个宿舍不能搞小团体主义,更不能脱离集体。要教育引导学生不仅注重舍友和睦,更要提倡舍邻友好,在宿舍间营造一种“在合作中发展、在竞争中进步”的和谐氛围。
2.提升道德文化层面阶段
在前一阶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宿舍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层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道德文化层面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而这正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是育人的核心,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因此,在第二阶段的工作中,我们着重把职业教育的自然属性放在首位,注重道德文化层面的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做法是以“节约、励志、团队、创新”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第一,节约
一是提倡节约资源。引导学生以勤养志、以俭修德。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能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让勤俭节约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精神。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开始自发地在宿舍张贴有关节约的名人警句、字画、图片等,节约意识日益浓厚。
二是提倡适度消费。当前受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学生中存在着比吃、比穿、比消费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无计划消费现象较为普遍。对此注重在平时的教育引导中灌输适度消费的观念,让学生们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宿舍开辟了宿舍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张贴了“宿舍文明消费公约”,很多学生制定了学期消费计划,攀比现象明显减少。
三是提倡循环利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物品的利用率,如课本、参考书在自己用完后,可以销售或送给下一级同学使用;用过一面的纸可以反过来当做草稿纸、便条纸;不穿的衣物可以洗干净捐献给更需要的人。学生的物品利用率明显提升,还有很多学生把不穿的衣物洗干净捐给西部的孩子。
第二,励志
一是重树信心。制定了“重回自信”具体计划和目标,辅导员、班主任通过谈心、鼓励、开展活动,帮助缺乏自信的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很多学生在辅导员、班主任的帮助下自觉修复被动摇了、或被掩盖了的自信心。开展“寝室小天地、人格大文章”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挖掘自身的人格亮点,很多学生都找到了自身的闪光点,感到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二是体验成功。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好想象、富理想、渴望成功的优势,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多教导他们人生的“台阶”如何攀登,在成功的征程中如何面对困难和险阻,适时地组织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在现实的回归中找到职业技术学习与个人职业理想的结合点。
三是坚定信念。班主任、辅导员尽量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趋向,通过日常教育、宣传引导、开展活动,有针对性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明显增强。仅2012年,就有2,000多名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占学生总数的近1/3;70多名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预征入伍报名。
第三,团队
一是积极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清楚了团队精神是个人生存与发展之本,要融入社会,在校期间必须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二是打造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宿舍“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功能,打造合作平台,为宿舍成员多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家文化”活动及“我宿我秀”为主题的宿舍VCR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团队中学会合作,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三是注重实效,帮助学生设计融入社会之规划。在宿舍成员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否充分地学习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体验了解到自己未来在社会中可能的角色。要求辅导员、班主任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定位,并设计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人生规划。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不少成为所在单位的精英人才。
第四,创新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善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设想问题,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用求异思维来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大胆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存在的问题,形成勤思、善问的良好舍风。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热情鼓励、精心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如2012年,经济管理系学生代表队获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一等奖。
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是定位上要准确。找准宿舍文化建设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开始的注重安全、纪律和卫生等物质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到开始关注学生内心精神世界,注重道德文化的核心层面建设,准确定位是开展好宿舍文化建设的关键,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性。
二是制度上有保障。制定了宿舍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并在活动中坚持辅导员、班主任进宿舍制度,实施了“四转”“三看”“两听” “一抓”的“四三二一走动式”管理方法,为宿舍文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管理上有创新。开展了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S”为内容的宿舍管理,以“五坚持”的宿舍管理模式为抓手,规范了宿舍环境卫生标准,营造了舒适和谐的宿舍生活、文化环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职业素养,创新了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是载体上有亮点。开展以“弘美致德,和谐温馨”为主题宿舍美化比赛和以“我宿我秀”为主题的宿舍VCR比赛,活动立意新颖,寓意丰富,将宿舍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表现在生动的画面上,能够展示宿舍成员之间团结互助的亲情、友情,使宿舍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